第一篇:三下乡,走基层——大桥镇调研心得
送给可爱的人们
——大桥镇调研有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这春风暖了相同的花儿,却结了不一样的果儿,我们来到了大桥镇,期望在这里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刚到大桥,我们的感觉其实是相似的,积极的领导班子、热情的大学生村官,当然,还有卯足了劲儿的大太阳。对于一个乡镇来说,农业是重中之重,工业是发展之关键,在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乡镇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而我们大桥镇就是这么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地方。走过了众多的企业,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企业主、董事长,而是在三伏天里工作在车间的工人们。是的,企业的开办给了他们工作机会,那么,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才吸引过企业来的呢!毛主席说:即使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的根本因素。我要说的是,在乡镇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试问,三十多度的高温里,谁不想坐在空调屋里面舒舒服服的享受,谁不想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没有跨过黄河到济南去寻求更舒服的工作环境,而是忍受高温却拿着较低的报酬,他们为的就是建设自己的家乡啊!如果自己都不爱家乡了,谁来替你爱?!这些人,是最可爱的人„„
走过了乡镇,走过了农村,总有那么一些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似乎想要化身蜡烛为乡镇、农村发展燃尽最后一滴蜡。大庄的村支书周书记就是这么一个人,他16岁进生产队工作,同批的年轻人都忍受不住工作的单调离开岗位的时候,他却坚持了下来,也正是因为昔日的坚持,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都说众口难调,但是作为大桥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当家人,近四十年的支书工作中他真正的做到了让村民满意、让村民信任!这是份沉甸甸的奖章啊,这比任何丰功伟绩都要让人敬佩!在他的努力下,大庄通了公路,建了工业园、修了文化广场还办了消夏晚会,村前的大牌坊上隽永的携刻着周书记亲赋诗词《大庄赋》!直到今日,这位最可爱的书记依旧在坚守„„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是大桥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这也是全镇公务人员的作风准则,不像是挂起大字标语那样简单,而是处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它是大桥的精华所在!这是一股不可小视的精神力量,在它的指导下大桥镇领导班子正带着大桥走向新的纪元„„
到这里,我发现了大桥镇快速发展的原因,这是一种负责到底的态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它正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也正是我所寻找的不一样的东西!古往今来,精神力量强大的永远是胜者,不管根基是否薄弱他们终将获得最后而胜利。可爱的人啊,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你们在,大桥必定腾飞!
第二篇:暑期三下乡调研心得
暑期三下乡调研心得体会
七月的炎热无法阻挡我们交通工程学院三下乡的步伐,早在报名之初就对长株潭城轨建设的调研活动充满好奇,也早早的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七月的烈日与骄阳。于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穿梭在田间路边。
十几天的实践活动,有为采访而被拒之门外的苦涩;有为得到有效问卷而“厚着脸皮”请别人填写的用心;我们体会了为设计出一份问卷而频频的加点开会的辛苦。破晓时分,我们奔赶于各辆公交车,炎炎烈日,我们穿梭于株洲各城轨站及周边;披星戴月,我们挑选合格问卷总结整理。我们用心去记录这一切的一切。终于盼来结束的那天,回首向来潇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大概也是一种历练吧!
(一)前期准备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我认为从这次调研中体会最为深刻的一点。前期我们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踩点,分队分组去各个站点了解当地的客流量,了解附近的居民区,设定采访路线做好分工。组长从根据每个人的专长结合我们个人的特点为我们每个人每天定下了不同的任务,以使得我们每天都十分的明确自己应该干些什么,该怎样去干。事先的分工安排保证了我们团队顺利的按计划完成采访,调研。这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有着明确的计划目标,凡事先“预”。是的,出发之前,一切永远都是梦想,上了路,才是挑战的开始,只有当我们坚定目标,带上目标上路,人生才会发出自己的辉煌。就让我们像易卜生说的那样吧:“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刻刻校准并坚定自己前进的目标”。
(二)态度决定一切
美国作家罗曼.皮尔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
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我们都没有任何的经验。当设计问卷、采访等问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紧张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份坚定,我们始终坚信“态度决定一切”,于是,在我们共持的这份坚定地心态下,一切的困难将不再是困难。问卷设计的不好,我们就再加班加点的重新设计,一次采访不成功,我们就更加勤快的穿梭于市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地。于是乎,正是由于我们这份良好的心态,我们更坚定了完成“三下乡”的信念。人生就像一趟旅途,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若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月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人生岂能美好?不由得想起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之间却造就了巨大差异。这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则是成功和失败。”
(三)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先生有言:“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这一点我也是感悟极深。深刻地记得我们讨论了一个晚上的问卷后,好不容易的定下了最后问卷的方案。可偏偏我们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没有区分单位卷和其他卷,这使得我们的问卷设计的不合格,我们又不得不加班加点的重新设计。由此可见,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儿也不假。
十几天的三下乡生活即将结束,但这将是我一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忘不了这十几天的点点滴滴„忘不了我那些可爱的队友们,忘不了我们这十几天中的团结互助、患难与共;忘不了我们那些一起奋斗、一起流汗所走过的岁月;忘不了,太多的忘不了„
第三篇:三下乡调研活动心得
三下乡调研活动心得
在今年的暑期,和往年一样,我们又一次组织了三下乡的活动。以调研儿童教育为主的目的下,我们走进了安徽省一个叫小周村的乡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经过此次调研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学习到了很多,同时,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感悟。
此次活动使我们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乡村生活,了解生活水平不好人们的生活,医疗、健康以及教育问题。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事,通过此次活动,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精神,实现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次活动以调研儿童教育为主,故所得的成果也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简要叙述:
此次活动,我们走访了小周村的农户,通过与家长交谈和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当下小周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及其我们最为关心的教育问题。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了小周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是很好,与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可喜的是,虽然在生活水平上没有跟上城镇还有大城市人们的水平,但他们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事业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辍学率基本为零。除了个别有残疾的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外,全部接受教育。而且升学率也比较高,向全国各地输出了好多优秀的大学生。可是,问题也依旧存在。在应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没有完美融合的情况下,出现了比较大的波
动,也就是融合期最常见的问题。总之,通过个人的所见所闻,得出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问题的瓶颈已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乡镇教学中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是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贵起到关键性的因素。但就在接下来的调查来看,家长的作用似乎并不大。家长或许拼了命的给了孩子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他们并没有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教育。而且,有些家长把生活的压力带到生活中,施加压力到孩子身上,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倒使孩子有了抵触,逆反心理。而且,家长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没法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辅导,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村学生并不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或许这就是观念差别所致。在成绩的高低问题上,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一致,就是老师严则高,不严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制教育的环境。
优点:
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愿意吃更多的苦头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条件。
第四篇:走基层调研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
调 研 报 告
根据县教育局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听意见”的安排,按照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的部署,我校认真开展了“基层问症”和面对面听取意见的工作,切实查找我校教师培训在 “四风”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以及落实各项规定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问题,征集推动营山教师教育科学发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建议,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环节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4月18日--4月30日,开展调研,深入教办,深入学校,与广大教师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意见。
调研方式为:
1、个别访谈
随机访谈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工,听取他们对我领导班子及班子及成员个人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围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等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征求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2、召开座谈会
座谈对象为:学校的分管师训工作的副校长和中层干部、教师代表5人,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进修校领导班子及改进工作、改进作风,以及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3、走访“一代表一委员”
在 “走基层”活动期间,要积极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就相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4、问卷调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工作面临三个主要问题: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时间紧张,以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教师培训工学矛盾十分突出问题。调研中对映出基层学校师资短缺,教师往往一人承担多个学科,甚至存在“包班”现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外出参加一次培训,相互之间要大量调课,有时由于人手不足,甚至调不动课以后,而且落下的课程都须恶补。同时,赴市里或省会城市路途较远,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也都随之增加。因此,农村教师到省会城市或其他大城市参加培训十分困难。
(二)培训类别的目的性必须明确。调研中反映,基层学校领导、片区教办领导要求,每次培训,不同的类别必须目的性明确,我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写得清楚,但培训要达到的目的要写明,这校,培训教师、学校领导心中都有数。
(三)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亟待提高。调研中各校代表、领 导反映到,当前的各级教育培训大多是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共同参加,而且城市教师数量居多。因而,授课内容往往根据城市教师水平来设定,过于强调前沿性和国际性,城市化倾向明显。教学观摩也是在城市优质学校举行。农村教师在培训结束,除了感叹城市学校硬件设施豪华和城市教师水平高深莫测以外,很难有实际收获。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培训层次的设计要多样。调研中反映到,教师教育要考虑到不同教龄、不同学科、不同学历教师的不同的需求,要注重参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主体地位,在培训内容的设置或选择上,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必须打破“全县统一安排,忽略教师差异”的状况,针对学科性质和教师的差异,为不同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
(五)培训模式要不断创新。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将那些有学识、有经验、有较高威望和认可度的一线教师列为重点考虑对象,让一批有厚实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任务。
(六)培训方法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教师自主选学,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七)培训收费要减免。调研中学校领导和片区领导算了一个账,以目前农村学校收入来看,每次培训的培训费加上差旅用很要几百块钱,学校教师每年轮训一次,费用很高,还不说到省市外出培训。农村学校不敢派人参加培训,农村教师不肯来接受培训,最终导致农村教师受培训机会不足。建议政府买单的培训。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需要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方法,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分析教师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在培训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主体参与,加强合作学习,分享体验成果,开展实践反思,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使继续教育集中培训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1.重视教师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
中小学教师对集中培训的实际需求信息是实施培训的 重要基础。及时收集和分析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教师集中培训的效果。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且能与教师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因此,培训部门和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经常深入教师群体,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听课与交流,以及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等活动深入细致地分析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
2.运用“点菜式”策略,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
继续教育要注重参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主体地位,在培训内容的设置或选择上,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在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时,必须打破“全县统一安排,忽略教师差异”的状况,针对学科性质和教师的差异,为不同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一方面,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师训人员、中心校领导和教导、中学领导和处室主任等人员,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个主讲模块,然后由培训部门统一集中后提供给各校。同时,培训部门可采用“问题会诊”的策略,聚焦教学问题,收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类有价值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提供给教师,让基层教师自己“点菜”,同时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开展培训,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资源,让教师点击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
3.创设集中培训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学习提供“锚”。一方面,我们需借助于技术支持,创设接近于真实教学活动的情境,让教师以该情境为“锚”,尝试提出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培训部门需要主动收集和存储各类有价值的教学实例为培训服务。在集中培训过程中,要将整个案例原汁原味地真实地展现在教师面前,让教师从中尝试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注重平等对话与总结提高,实现“参与式”培训本土化。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拥有协作对话的属性。在以前的集中培训中,虽然我们也常常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但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东西文化的差异,在培训时照搬西方的参与式培训模式,结果培训效果不佳,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极为有限。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崇尚学术“知识”和权力“权威”的传统,不重视一般平民的实践知识和生活智慧。知识分子对“科学”和“专家”十分敬重,习惯听取比自己更加“权威”的观点。在参加学习时,绝大部分教师都期待着培训者向他们传播知识。如果在参与式培训时,大部分的知识和结论都是由参与培训活动的教师产生的,那么,他们就可能会怀疑这些结论的正确性。考虑到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在开展参与式培训时,一方面,培训者既要弱化自己的权威意识,承认一线教师实践知识的合法性,民主平等地对待教师,又要合理地运用权力为教师创建对话的平台,提供对话的渠道,创 造良好的对话氛围,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培训者应该对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参与培训教师的观点进行提炼并形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式培训活动符合教师的心态特征,才能使那些在活动中产生的知识比较容易地被参与培训的教师所接收,才能取得应有的培训效果。
5.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丰富培训资源。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师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根据目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门的人员偏少的实际情况,进修学校要逐步实现由教学为主向管理为主,由指挥为主向指导为主的功能上的转变。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将那些有学识、有经验、有较高威望和认可度的一线教师列为重点考虑对象,让一批有厚实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切实解决有些培训与教师的工作脱节,特别是培训中所提供的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篇:走基层心得
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体会
12月11日,在xxx镇xx村参加区“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但对自己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
Xxx镇xx村地处xx镇东北角,自然条件较差,全村2540亩给地多为山地,村间道路、资金、农业项目建设等都是制约村组经济发展的障碍。目前,村上唯一的企业交口砖厂为村上的经济贡献远远不能满足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走访村民小组中了解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和外出务工,全村劳动人口460人,外出务工人达到145人,多为青壮年劳力,这也就为农村农业生产、子女生活带来了一定困难,全村人均纯收入5447元,与同镇xx村、xx村等相比经济收入偏低。在这次下基层活动中我体会到,作为宣传工作者走基层深入基层应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民生、民情、民需在哪里?在基层,在地头上,在偏远的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里。走下去,走近他们,才能真正了解民需、民想和民愿,才能真切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倾听到他们的诉求,才能更好地把百姓的呼声准确及时传达上来。
新闻来源于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宣传工作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传达最真实的民意,通过深入报道解决群
众难题。而基层才是新闻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只有沉到下面和百姓亲密接触,才能触摸到民生的脉搏,才能服务于民。“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促发展”活动的开展,目的就在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推动科学发展做出重要决策。因此我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抓紧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将最真实民意传达出去,为解决群众所需、所想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