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思路破解瓶径探索具有和平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城管工作会议
材料之一
创新思路破解瓶径
探索具有和平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和平区城市协同服务监督指挥中心
(2011年7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市级平台的工作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上半年,和平区数字化城管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我区2011年上半年数字城管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建管并举,打造城市管理的总抓手、总枢纽、总平台 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只有用新机制、新理念、新思路,快速突破束缚,破题攻坚,才会趟出一条城区环境建管的新路子、好路子。
1.成立指挥中心管理平台,实现“五高”管控模式。和平区把环境建设上升到关系最大生产力和关乎和平形象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把数字城管工作放在统领全区硬环境建设全局的高度来抓。年初以来,克服困难、解放思想,破解人员编制、级格等方面的难题,看准了就先行先试,成立了和平区城市协同指挥中心与和平区硬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主抓此项工
作,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任中心主任,并将机构设置在区政府办,建立了高位领导、高位指挥、高位协调、高位监督、高位考核的“五高”数字城管指挥体系,使协同监督指挥中心真正成为区域硬环境建设工作的排头兵、主力军和领头羊。
2.重心下移与整体联动,探索建管全覆盖模式。作为老城区,区域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基础条件,比“一张白纸”、“从零开始”更为复杂,矛盾更多,难度更大,我们大胆创新,敢破敢立,理顺体制破解瓶颈,将硬环境建设的管理权限充分下放给各街道,突出强化街道办事处在硬环境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行“四所进街”,将环卫所、执法中队、房产维修所、公安派出所都交给街道负责管理,同时将相关经费划拨给各街道,将“四所”所长的任免建议权交给各街道,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构建了以协同指挥中心为龙头、各部委办局、街道办事处为抓手,“一街四所”和社区为基础的“三级城市管理”构架,形成了“一街四所”齐动,“数字城管”送控,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快速及时处置的“大综合”、“大协调”、“大服务”、“大整治”的硬环境建管和平模式。对此,省内各大媒体先后对我区数字城管工作进行了报导,天津市副市长对我区数字城管工作的创新作法作出了重要批示,并专程安排天津市环资委副主任带队到我区学习。
3.激励与问责同启动,首创七模块全方位目标管理考核体制。为把硬环境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抓出实效。我们不断深入研究,首创了集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数字城管案件、“出门就
上班”案件、“一事双责”、媒体曝光与领导批示和群众投诉为一体的七模块全方位目标管理考核模式。每周由常务副区长主持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参加的硬环境建设工作调度会,采取日检查公布、周考核调度、月通报兑现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布考核结果,设立了2000万元考核奖惩资金,打破“大锅饭”,实行“以奖代拨”,将“得分”与“得钱”奖励挂钩、“扣分”与“罚款”问责挂钩,实现有“惩”有“奖”,并将硬环境建设的考核纳入年终区政府对各单位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二、五先并举,打造创先争优的年轻新型队伍
城市管理需要长效化,队伍建设更需要长效化。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围绕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纪律严、充满活力的新型数字城管年轻队伍。中心现有监督员94名,年龄均在21-30周岁之间,学历全部为大专以上,其中本科学历33名,东北大学研究生1名。
1.率先成立基层团组织,提高队伍凝聚力。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支数字城管监督员团总支。以“讲政治、转观念、谋全局、多奉献”为主题,成立了12个业务和兴趣活动小组,以开展队伍“思想教育月”、“素质提高月”、“业务规范月”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探索一条用思想先行带动百人队伍整体提高的培训之路,不断提高广大监督员素质,丰富监督员文化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2.率先实行持证上岗,增强工作劲力。监督员上报案件的质量,是决定案件快速办结的关键。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在全市率先实行了监督员持证上岗的制度,即中心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处置标准、流程等相关内容以及城管类法律法规对全体监督员进行培训,并设立近百套组合考试题库,培训后经考试优秀者方可持证上岗。目前监督员通过六批考试已全部正式上岗。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都对我们此项工作进行了报导。
3.率先设立“星级岗位能手”排行榜,激发工作活力。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我们实行的绩效工资,为真正实现“奖优罚懒”,我们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星级岗位能手”排行榜,制定了工作量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的方法按三星、四星、五星级打分,每周评比出10名星级岗位能手,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4.率先创新巡查方式,促进工作合力。结合我区区情,在全市率先创新了监督员巡查方式,按照“三先后”的方式安排监督员巡查。即先主要、后次要:先巡视主要(一、二)级街路,后巡视次要(三、四)级街路及庭院;先繁华、后偏僻:先巡视繁华、人车较多场所,后巡视偏僻、人车较少的场所;先重点、后一般:先巡视重点单位、重点地区,后巡视一般地区,确保区域内重大事件不漏报,极大地提高了监督员上报案件的质量。
5.率先开展“出门就上班”工作,开足工作马力。年初,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出门就上班、上班就上报、下班还上报”和
“小问题边上报边解决”的工作模式。针对监督员户籍在和平、居住在和平的情况,树立“和平人爱和平、和平人管和平、和平人建和平、和平人美和平”和“区域城市管家”的理念,让监督员从走出家门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下班休闲时发现问题还可以上报,发现小招贴等易解决的问题就立即处置,我们认为,通过这种理念的树立,制度的建立,培养了一种责任意识,形成了一种真正做到“眼里有活,心中想事,随手处置”的工作氛围。
三、抓实两端,着力在两个重要节点上破题攻坚
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发展。我们打破对传统思维模式和路径的依赖,多想招法,多用智慧,着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端头上狠下功夫。
1.推行“出门就上班”,树立全员参与环境的责任意识。为进一步扩大和平区硬环境建设成果,将“出门就上班”活动作为载体,使全区干部职工树立起“环境建设,从我做起”的理念,把全区、全情、全力、全天侯的环境意识,渗透到每个和平人的心理,要求全区所有领导干部每月上报15条环境问题,扩大了城管问题的发现率。开展此项活动至今,全区近二个月上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0592件,问题发现率大幅提高,问题发现量同比全市数字城管案件发现量的总和。
2.形成多视角、多渠道的问题发现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内涵,将民心网、政风行风热线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城管系统,提升数字化城管内涵,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字化城管平台。同时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网站、博客、微博以及热线电话,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形成群众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3.真督实查,强化落实促发展。督查就是抓落实,为使硬环境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坚持把督查工作放在推动各个环节的首要首位,探索了一条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和全员行动的督查工作新机制,按照“一事一办、一事一查、一督一报”的工作原则,形成了“到基层一线去抓工作,到工作末端去抓落实,到精细落实去抓督查”的有效方法,极大地促进了硬环境建设的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照片、事事有回音、时时有着落、处处有督查”的工作格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刚刚召开的沈阳市环境建设推进会,吹响了环境建设决战的号角。我们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在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管理手段常态化等方面狠下功夫,以实现“全域化、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的城区环境为目标,全力推进各项硬环境建设工作任务,力争在年底实现全市市容环境最佳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更加优美的环境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