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王明明)
工作应该是一门艺术
—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工作是什么?当我看到项目上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热血沸腾的投身于台山核电建设中的时候,当我在退休的终点即将开始倒计时的时候,我在思考着我奋斗了三十几年,耗费我半生努力的工作的意义。
十五块、三十八块七毛四,是我对工作的初识,难忘的第一次拿薪水,难忘的那种自豪。风风雨雨走来,也走过了为衣食住行所困的年代。随着公司的发展,我在思考,工作不应该只是谋生的手段,它应该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当我读到《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的时候,我体验到了“佳书难求,知音难遇”的感觉,我所要寻找的工作的概念,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我们需要工作具有更高的意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人类的需要被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需要总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层次。随着我们的生理需要被解决,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时候,我们对工作就会有很高的期待,一份真正的工作必须对我们有很强的吸引力,有更高的价值可以挖掘。通过努力使我们能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工作本身具有了巨大的可采空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市场竞争在加剧,公司的发展也是日益锐新,从劳动密集型早到管理型路线的转变,每个岗位职责内容都在适应性的有纵向、横向的延伸,我们每个工作人员光靠传统的工作经验已经满足不了精益求精的要求,工作给我们开辟了宽广的前方。
通过努力我们可以雕琢好工作。第五项修炼这本书重点讲解了如何去实践工作这项艺术。首先是建立自己对工作有价值、有意义的追求。建立了核心的立足 1
点,我们就能够在前进的过程中排除掉各项障碍,而致力于去把握住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对自己理想的追求,集中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的毅力,向着自己的理想奔去。其次是我们必须重视发展自己的心智模式。往往我们裹足不前就是因为思想的屏障,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自己的情商的正在反作用于我们的行为和习惯。而只有用成熟的心智模式去思考问题,去权衡各项,去接纳百川,才会把最杰出的思考智慧得以呈现,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工作得以推进。再次是自我超越。在适应工作的需要、竞争的压力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自我充电。超越是比充电更深的程度,就是主动的对工作研究、分析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永不自满,达至精通和熟练,熟能生巧得以创新,所以要变真正的掌握住工作,要在工作中得到创新,就需要这种超越。然后是共同学习。一个团队的业绩既要靠个人的优秀,也要靠合作的水平,只有团队合作的融洽了,集体的智慧才能够得以发挥。积极参与到你认可的集体目标中去,参与一起努力的团队中去,与其他成员相互依赖、互助互补、共同学习,就能够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最后就是系统的思考,也是彼得博士宣言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我们致力的工作中有可以“既见树木也见森林”的功效,它讲求的是一种统筹。我们去建立追求、改善心智模式、努力自我超越、共同学习,这里面充满了各种关系,个人与个人的,个人与组织的,组织与团队的。统筹就是一种集体大于局部的分析方法,统筹好了,所有的努力会发挥极致。
工作应当是一门艺术,因为我们需要,因为工作自身具备,因为我们可以雕琢出工作的更深价值和意义。
第二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王明明)
建立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种鱼和熊掌的选择,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但如果说“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相必有很多人都会有梦想成真的欣喜吧。而这一观点,我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找到的,它颠覆了古有“不可兼得”之说。
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初进公司,人人都聪明伶俐、充满激情、浑身是劲,并渴望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这样的干劲又能撑几年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干扰因素就会增多,找对象的、恋爱的、供房子的、供孩子的等等。渐渐地信念没有了、使命感也没有了,职业生涯开始时的激情永远的留在了过去,当初的誓言、当初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了。这令很多的管理者都很沮丧,他们只能得到员工很少的精力,至于他们的心灵根本就无法得到。所以,人和组织一定要经过修炼,只有修炼才有可能达成心愿,也才能尝到鱼和熊掌兼得的美味。
最近公司正在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正是我们的组织在努力的过程。只有组织和组员有了共同的愿景,并且组织在员工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中给予真心的帮持,才能将员工用共同的归属感维系在组织里,才会激发员工积极参与、用心学习,努力进步。他们努力,不是因为有人叫他们这么做,而是因为他们想这么做。
职业生涯的规划,个人的付出必不可少,而且是首当其冲的。所 1
以,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只有是我们内心深处,有强烈意愿并且着眼全局所建立的最高理想,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的原则一样,神圣而不可妥协。而不能仅仅是依靠解决眼前的、短期的困难,或是与他人相互比较产生的意念。我们当中很多人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规划,我们中的很多人对于工作的期望就是跳到待遇更高些的部门,这样他就可以缓解些养家的压力;或者是他想升到干部的岗位,这样就可以有筹码,尽快的解决个人问题。这样的“规划”常见也很实际。但我们很容易就会被这些现实困境所累,所能做的只是在不断解决掉眼前的问题,而我们真正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却永远也做不了。
建立真正的规划会有助我们尽早走出甚至是远离暂时的困境。所谓“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我们之所以不能放眼眺望,就是因为太过注重在职场上的得失、位置,而如果我们心中揣着自己重要的东西,那任何的叶片都无法导致我们与美景失之交臂。
其次,拥有真正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早日达到目标。当大家在谈论因为要解决现实问题而建立起的个人目标时,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或许还要偷偷的去准备一些能胜于别人的人脉、成绩。而真正的规划则会让人钦佩,即使是在同事面前,也可以真诚的承诺并认真的投入行愿。我们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于是就可以热情满怀、精力充沛的努力奋斗,就算是面对再多的障碍和挫折,也能够表现出坚强的勇气和耐力。
再次,真正的规划能够令我们走向卓越。面对工作应该是顺应自
然、取其本质,才能够熟练轻驾,才能够达到创造价值、臻于至善。把问题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转变成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抓住内在关键,通过研究学习得以再造我们自身;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开发自身能力,去做从前不能做的事情;通过研究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通过研究学习拓展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真正能够发掘工作内在的价值并得以发挥,在工作得到历练和成长。
最后,在我们向着真正的规划前行的时候,幸福感就可以最直接地来自与我们的规划相符的生活。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已不再是一个头脑发热、自私的、怨恨缠身的渺小的呆子,已不再向世界抱怨没有给我们真正的幸福,而是可以被一个崇高伟大的意识带着往光明、开阔的前方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生命中真正的喜悦。当我们的工作越来越顺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因为规划带来的这种效果,会令我们经常注意到我们的规划,它会使我们感到,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建立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去争取到我们想得到的“鱼和熊掌”,而在通往规划的道路上,我们甚至可以收获比“鱼和熊掌”更多的馈赠。
提稿人:王明明
二O一O年七月十七日
第三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摒弃“流行” 系统思考
——新型管理者的五项修炼
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人提出的管理理念与思路是否是可通行的?五花八门的管理书籍所表达的概念是否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以上因素足以把“不好学”的我挡在学习管理理论的门外。自认为是“实践派”的我始终不认为书上的描述真能给读者多少启发,因为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更加的多样与复杂。然而,在序言中,这样一段描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流行管理体系的八个基本要素:
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关注短期业绩考核指标;排斥无形指标 以服从未基调的文化——靠取悦老板来出人头地;靠恐惧气氛管理 围绕结果的管理——管理层制定目标;人们被迫承担完成管理层目标的责任(也不管在现有体系和程序内这是否可能)
“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重视解决技术问题;忽视发散性(系统问题)
同质化——多样性被视为问题,需要解决掉;用肤浅的协议来抑制冲突 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管理就是控制;“管理的神圣三一”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人与人的竞争是实现所要求的业绩的必要条件;没有人们的相互竞争就没有创新
之所以占用这么大的篇幅来描述一个与本书观念背道而驰的、所谓的“流行管理体系”,是因为不仅仅从中依稀看到些许公司目前管理方向的影子,更为直观的感受是:这不就是现在大多数有“管理体系”这一概念的公司、企业所遵循的么?换句话说,这不正是当下主流的管理思路么?
当然,即使再完善的管理都会有他的漏洞与弊病,让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便是:管理方法上、思路上看上去合理、没问题,甚至短期内就看到的效果,可为什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或是发展与变化仍然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所需要的五项修炼,也许能解释并解决这些问题。整体的缺失——肢解分离和碎片化;局部的创新不能得到广泛传播
首先,关于“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
“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书中描述的这一组织是积极的、自发的、充满激情的、不断进步、自我完善的。也许就现实而言过于理想,但不得不承认,只有这样一个组织才能真正解决管理中的种种动荡纷扰。管理中的组织无外乎体现为管理的团队,那么如何打造这样的团队? “五项修炼”无疑指明了方向。
其次,关于“五项修炼”。
本书的主旨,我个人对于五项修炼的理解分别是:
1、系统思考:观全局、找到关联,让给类系统模式清晰可见,并帮助我们有效做出改变;
2、自我超越:促使我们不断澄清和加深个人愿景,持续集中能量、增强毅力并客观观察现实;
3、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理解现实情况?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不得不提的是,心智模式的抵触将最直接地阻碍我们的学习、变化与发展;
4、共同愿景:在于不断分享所追求的未来图景,是关于领导力的理念;
5、团队学习:开启“深度汇谈”,共同思考以取得团队的进步。
而在了解、认识了以上五项修炼后,我认为他们之间存在这样的承接顺序: 系统思考是基础,是贯穿修炼始终的,也是管理所必需的。只有以系统思考的思路为本,才能有后续可持续和串联的其他四项修炼,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共同愿景是指引,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愿景才是可实现的,有迹可寻的。一个团队、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共同愿景是必须的,也是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所有成员努力奋斗的方向,是企业发展的信念。
心智模式表明了一种态度,我们有了思想基础,有了前进方向,这便需要我们有开放的、端正的态度去审视事物、看待问题。学习省视自己,在有效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开放自己的思想,以接受他人的影响。这是开展有效的团队学习的前提。
团队学习是一种方式,也许我们拥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达成了共同愿景,开启了正确的心智模式,但为什么还是会陷入高智商成员造就低智商团队的悖论?团队才是管理的单位,团队强大才能带来管理的成功,而做到真正的团队学习才能实现团队的进步与管理的提升。
自我超越是一中结果,这里的“自我”不仅仅是个人,也代表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在经历了前四项修炼的反复洗礼后,最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提升、团队的进步,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同时,它也作为一种信念与态度伴随5项修炼始终。
再次,关于“第五项修炼”。
到这里,已不难理解为什么书名叫做《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作为看问题的起点是最基础的,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判断、每一项决策是否可靠?正确?决策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只有拥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得以解决;同时不难发现,这也是最困难、最难达到的,因为事物的整体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而全局是庞大的概念,细节的波动即使重要也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而要做到系统思考的种种难度,恰恰也充分证明了它的必要性,以及它对于管理提升、组织进步的重要意义。
最后,关于我们。
我很庆幸公司对稽核部的设定使得我有机会比其他岗位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更全面的了解公司。同时我也深知这种了解的局限性,是片面的“全面”。真正的做到系统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富挑战的,但它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方向与理念。也许我们做不到从一个多么庞大而负责的系统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我们可以做到跳出“岗位”、“职位”,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以公司发展的目标为目标,付出我们的努力、尽到我们的责任。
刘娴
稽核部
2013-5-31
第四篇:第五项修炼 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在其老师富瑞斯特创立的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阐述管理学的新思维方式的著作。他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他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到重要地位,将继续学习作为企业发展的终身目标,这与中国传统的一些伦理理念是相吻合的。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五篇:读后感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读完彼得·圣 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就好像向湖心重重地投入一粒石子,心中激起层层涟漪。着重阅读本书中“自我超越”这个部分,认为与书中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为此有感而发,谈谈感悟,记录我在学习中的点滴收获。
我觉得自己很平庸,我常会不经意的给自己设置不少的樊篱,假想许多的不可能,对自己没自信,从而放弃努力和尝试,所以人生变得平淡无奇。但是事实证明:不敢想的事情绝对做得到。希望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首先要做精神的强者。面对压力和困境,保持一颗坚强而冷静的心,敢于超越,永不言败。
我认为本书写得好,可能是因为很多象我这样的人能在里面找到自己以及自己团队的影子或是找到现在面临的困难。里面的内容全部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去探讨,这些东西直接和我们的内心真我在对话,他触碰到了我们真正害怕改变的东西。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冷链系统现在相对来说是一个效益比较好的行业。这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可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去向上发展,也有人会躺在优越的条件下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冷链系统也是一样,通过读书活动在全局职工中树立危机意识,激发职工的上进心,使我们的职工不要像温水中的青蛙,当水已经很热了,想逃却来不及。公司每年都组织读书活动,并且全公司大力推行多种活动来促进读书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锻炼和发展的平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外出学习等等都在为我们的成长投资、搭桥。
从管理理念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这一系列做法都是非常正确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策略。
那么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在集体中、在工作中更有效地超越自我呢?
我觉得首先,我们可以做一次深入地、全面地自我剖析。因为唯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才能正确地、有效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这不光需要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更要借助他人之眼来对“自我鉴定”提供更多来自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
其次,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公司的“培养措施”。因为即使再英明的领导人,制定出再科学的培养方案,如果只是强制实施,收效也只是事倍功半。也只有我们积极、主动地接受、配合、投入其中,我们才能收获“超越自我 ”甜蜜果实。所以,“任务就是机会”、“压力也是福利”确实是真的。
最后,贵在坚持。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学习,必有“厚积薄发”的飞越。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骄傲自信地说:我是冷链的员工!
“自我超越”激人奋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将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实践个人与公司共赢的策略,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对工作保持忠诚,将热情和勤奋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超越,终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