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七课 企业管理工作中应学会用笔记
企业管理工作中应学会用笔记(工作日记)
傅桂旗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同事整天忙的满头大汗,却不知在忙些什么,在工作中已显得杂乱无章,让人感到没有效率。一是有事问他,有时会显得茫然无措,满脸愧色,“哦,忘了”。“真对不起,还没完成”。“我讲过了”。到月底写总结时,却又不知写些什么。一个月究竟干了什么,每天具体怎么样,有哪些生产工作上的问题,有哪些成绩,既然说不出一、二、三、四来。探其究竟,发现我们存在一个通病,很少有人做工作笔记,光凭着管理上的同事之间的沟通却忘了和自己沟通。
一提到笔记,大家就会联想到学校学习,认为那是学生们该做的事,现实工作用不上,距离很远,往往忽视了“烂笔头”的作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有些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强,经验不足,而是使工作更上一层楼,锦上添花。我认为工作中做好日记笔记发挥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日记笔记习惯能使自己受益匪浅,能够每天轻松应对各种工作挑战,快乐地工作。
一、工作日记笔记可让自己做事管理有计划有步骤,行为有目的,思路清晰。该发货了,才发现还有数量没有做完,临近下班了,才发觉有件重要的事尚未安排。本来上级安排务必要在今天上午完成的工作,结果到了晚上才想起。忙碌了一天,身心十分疲惫,动也不动时,竟想不起一天到底干了些什么,无法控制工作,工作水平低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能是我们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果问到我的话,我可能反问一句,“你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做一下计划,记一下工作日记呢?”可能有些人自持记忆力良好,不相信“烂笔头”的作用,作为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我认为最好是动一下手。
快下班,为何不总结一下当日的工作?哪些方面做好了,哪些方面尚未完成?第二天有哪些工作要安排,写下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列出任务清单。只有认真列出了工作清单,才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找出工作的侧重点。哪些需要提前安排,哪些应当天完成。这样在第二天上班时,按计划实施,一早就把工作安排下去,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工作积压,感觉盲目头绪了,就可以轻松处理当天的新问题。因为找到了工作重点,从而避免被一些闲杂小事分散精力,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从容应对,工作尽在掌控之中,不受影响。一天下来,工作有序完成,即见效率,可现成绩,心情自会畅快许多。达到了工作目的,还有什么压力可言呢?详细的工作笔记日记,可让你有计划地实施工作。有的放矢,就再也不会被工作左右,整日理不出头绪,被搞的焦头烂额了。
二、笔记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千万别对你的上司讲“我知道了”,“我懂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追求卓越成为企业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加自身的学习培训管理技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好的、有用的知识记下来,常出现的问题记下来,有利用的可提高的记下来,先进实用的经验记下来„„。日久天长,记的多了,自然会的多了,自身也完成了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师傅非你莫属。
三、做工作日记笔记可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我在企业培训时,绝对有必要要求我的培训对象做工作日记笔记当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来实施并监
督无条件执行。并要求企业总经理不定时抽阅下属的工作日记并进行指导交流沟通。我也喜欢观察管理干部的笔记本,别误会,我讲的是本,而非内容,然后根据笔记本的破损程度来判别其人的管理与工作,管理有序的车间或班组长,笔记本用的多,破损厉害些,疏于管理的主管或班组长的笔记本大多是新的,要不寥寥几页,要不乱写乱画。不信的话,你自己可观察一下,一个做事连计划都没有的人,工作能好到哪去?在工作中,把发生的问题记下来,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分析,不停地处理,经历多了,自然就会经验丰富,处理问题也就得心应手的多,碰到问题,再也不会六神无主似的,你将变的镇定从容。事事无积压,日事日清,办事的效率自然逐渐提高。怎么还会有压的喘不过气、累得手忙脚乱的情况发生呢?认真完成笔记工作日记,可以让你受益匪浅,最起码使你开会时有资料,掌握现场真实数据和情况,不再像以前,上级一问你,面红耳赤,一副哑口无言的样子。更使你讲话有根据,对员工做思想工作时,即使不出口成章,也会妙语如珠,发人深思的,掌握工作的内容丰富有余,详细地笔记可让您不再写总结时抓耳挠腮,它已为你准备好完整的数据、真实的材料。时间久了,你对管理工作必然成竹在胸,对细节了如指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为一个佼佼者,谁敢说你工作不行了?所以讲,良好的工作笔记习惯,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说说容易,能认真坚持下去的却不多,做工作笔记贵在每日坚持,习惯成自然,总结多了,经验多了,知识丰富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一个新的自我,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完)
第二篇:教务主任应学会听课和评课
教务主任应学会听课和评课
教导主任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时常会感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平时也是做得多想得少;日常工作上是要求别人怎么做而自己学习的时间很少。因此,“培训班”给与我的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学校中层听课可以,要求其作一番评论,却有点犯难。要么一听了之,评课不见踪影;要么推说非自己所教学科谈不出所以然为由在评课中当“厅长”或监工;要么泛泛而谈,三言两语,不切要害等等,这些都没有尽到教导主任的职责,没有做到“守土职责”。久而久之,教师不免会灰心,不免会感到迷茫,学校教研工作无法深入。
教导主任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就是听课,也免不了对教师的讲课评论一番。如何评价教师的一节课,即是对教导主任考验,也代表了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因此,如何评好课是教务主任的一项必修课。通过培训学习,对教务主任如何评课的有了更深的体会:
1、教务主任评课中的导向作用。教导主任不论你再怎么说“我作为一名教师来看这节课”,人家还是将你看作是代表学校。因此,你的评课应该反映你所在学校教学上的理念、办学思想,反映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所以,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评课的重要方面。知识的是如何传授的,学生运用掌握怎样,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运用了哪些适当的方法,教学过程是否安排合理,学生认知情绪是否得到调动,感情是否得到升华等等,在听课中都要心中有数。
2、用客观的语言对教学过程进行描述。如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态、语言、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反映、学生参与等等进行准确描述,使授课教师对自己的可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3、明确和了解教师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这节课要给与学生什么,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4、教师是否完成或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和效果。如果达到了目的和效果,教师是如何达到目的和效果的。教师的可取之处在那里,采用了哪些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和效果,主要在哪方面没有做好,那些需要进行改进,如何进行改进。
教导主任要用学会“行外人平行内课”,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做到每节评课有新意,避免雷同;又要多听课,在不断听评课中把握规律,练好教务主任的听课基本功。
第三篇:微 课 程 在初中 物 理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俞庆珍
(义乌市第三中学,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 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 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3堂'-课的知识。而微 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 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关键词:微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一
教学研究
、引子
开学初。信息技术老师曾和我提起微课程.认为将来的教 学中会有很大的作用。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参加的一次小学的 教研活动,就是针对微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情况。记得当 时的课堂氛围很好,我心想,什么时候高中课堂也能这么活 跃,不再死气沉沉。于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我从微课 程是什么、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微课程的特点、物理 学科特点、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这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
看法。
二、何为微课程
“ 微课程 ”(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
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 知识脉 冲”(Knowledge Burst)。
“ 微课程 ” 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 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 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 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 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 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 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 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 系列微课 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 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
“ 微” 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三、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 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 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 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 课” 的定义是: “ 课时有 时间限制、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 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 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下载后。可以 随时拿出来学习。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
一
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特点。1.解决物理问题必须用到数学工具。很多物理规律,必须 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2.概念性强。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3.特定的物理学的“ 语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 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 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定的表达方式。4.习题类型多、变化大。中学物理课涉及的习题各种各 样。依据不同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千差万别.变化多端,难 度也是比较大的。根据物理这门课的特殊性.我们要在课堂上都解决是比 较困难的,一节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一节课如 何高效完成,怎样应用好微课这么好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思 考的。
五、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 在物理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1.课前预习。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 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
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 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 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 网.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 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 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2.课堂当中。比如演示实验。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必 须做给学生看。但有些实验因为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 响,现场演示可能会效果不明显或者不成功。比如 “ 影响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 这个实验,平行金属板上的电 荷很容易跑走。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中完成。要在课堂上做成 功,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完 成整个实验。录制下来做成微课程。将视频用于课堂中播放,效果显著。3.课堂之后。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 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这时可以将重点 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 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 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及时得到补充。4.专题复习。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可以把一 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工具把 这些导图做成微课。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 复习,专题复习。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图搜集起来做成 册,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六、实例的应用 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 间关系 ”。这一节内容要用到 “ 微积分 ” 的方法,公式法推导涉及大 学内容,所以课本用图像的方式来阐述。若把一个细化过程在 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匀变速直线运动为 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匀速直线运动合成?这是学生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我做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 可以自己观看消化。步骤
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本微课程知识来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下转第28页)
139
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 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 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四、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以实验为基础。物理现象的各种规 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
语重心长地说: “ 学了这么多关于鲁迅的东西,对于鲁迅的深 沉冷峻这一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是应该了解的。” 当时,出于对 无知的羞愧,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所以,尽管已经过去很长 时间,当接受研讨课任务的时候,这句话成为我这篇教学设计
的灵感来源。本次我参与研讨课第一个感受就是:创新的灵 感.来自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三)关于经典课文的创新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以独特的魅力、感人 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艺术性正 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然而,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 的原因,经典往往被一个个 “ 经典 ” 的知识点所取代。用两三个 课时学完一篇课文,学生掌握更多的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内容,对于这篇课文真正的艺术价值却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我认 为,这样的教学,即使考取再高的分数,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 求相悖的。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是彰显新文化运动实绩的代表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既然学生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就应 该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基于这样一 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深刻理解鲁迅的深沉和冷 峻,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
清晰明确的认识。
起来很困难。我对我的几个解决方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 是还是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巾。结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是给出了一个 “ 冷峻的语青 ” 这样一个
相似的生成 其实,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这个预设是错误的。冷峻就应该 指的是冷峻的语言,是鲁迅用冷峻的语言批判和讽刺。我认 为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一个失误。如果我当时能够清醒地 认识到这个预设是错误的,而不是有难度,从而做出调整.
对于那个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就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 励,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在老师 的明确下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探求而得的,对鲁迅的冷峻 的理解也应该更加深刻。“ 精心的预设会带来精彩的生成” . 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
(五)关于课外材料的处理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课外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课外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对于研读课外材料的方法和深度. 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定,而不能盲目地大加解读。否则 就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者从课外材料获得认识而不 是从课文中获得认识。我的设计中关于《自题小像》的处理,目 的是让在学生完成对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感的把握后.通过读 懂鲁迅自我评价的诗.加深学生对鲁迅爱国情感的理解.并引 出这一环节的小结。所以我通过幻灯片给 译文,然后让学生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已经存在于中学课本中几十年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 其中很多见解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已经很 难再有所创新和突破,能做的只是在具体授课时的精彩生动。但这次我以“ 深沉和冷峻” 作为切入点和授课目标。还是让所 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对于文学 作品的再创造,对于教材的钻研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要有创 新的意识和信心,有研读教材的钻劲。我认为,这也许是教师 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四)关于预设和生成齐读原诗,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如果再利用一些时间 研读这首诗,则是没必要的,是违背 “ 课外材料是从侧面服务
文本” 的原则的。
(六)关于取舍问题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课文,值得讲和要讲的东西太多太
多。如果教师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讲到,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提高自主研读的能力。所以.我们 要观其大略,把握主旨,大胆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只
课前的预设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设置好某个环 节,并预料到在授课时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就会精心准备各 种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你认为解决方案不一定有效时,则 千万不要因为对这个设计的喜爱而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精 彩发挥上,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或 是不恰当的。例如环节二 “ 鲁迅的冷峻是指什么而言 ” 这个 预设,在授课前我和另外两个老师都预想到这个问题解决(上接第139页)章第三节。重点讲清楚用图像求匀变速直线 运动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用图像求解学生已经掌 握。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情况看,主要是“ 微元化、微积分 ”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即把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无限分割. 当时间足够小,每一小段就可以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每 小段的位移,把每一小段的位移累积相加就求出了整个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高一学生还不能用微积分公式推导,而利用图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视频将把一个匀变速 直线运动一步一步地细化成无数个匀速直线运动讲解得非常 详细。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整个画 图,分割的细微过程,更有助于理解掌握。第二步:做教学课件.我用的是最普通的PPT
一
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授课,让学生真正以语文、文学的规律解读 课文,那么那些没有讲到的问题,他们是能够自主解决的,我 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当前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再认识的关键时期,现在 的情况是老师累,学生更累。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是专家要 思考的问题,是一线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研讨
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研讨活动
越来越多。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 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 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次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 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七、结语
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楚把匀变速运动分解成 匀速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r的放映,生成视频。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这个软件比较简单,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 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第四步:上传。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者学生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
一一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物理 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 点、实验、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照力学、电学、光学等模 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物理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 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物理团队中每个物理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 教学中的缺陷。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今的大会上,几 乎每人一台ipad,用于开会时查看相关资料等。如果有一天,课堂上也实现了每人面前一台电脑,微课程的作用就更重
要了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胡铁生. “ 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O).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