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围绕“十七大”制定的战略目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自身建设、促工作进展
我们在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前提下,健全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和学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每月召开班子生活会和全体党员民主生活会,解决工作期间廉洁从政和党风廉政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事议事,在原则下求团结、在团结上干工作。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行工作管理科学化
把上级部门和县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科室及人头上,实行定责、定标准、奖优惩劣、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三、加强政治学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
每个星期五下午是残联固定的政治学习日,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了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讨论,在学习中找差距、在讨论中查问题,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使班子成员更加团结,融洽了干群关系。
四、扎实工作、成效卓著
(一)康复工作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00例,显效率在85%、有效率90%以上。
——向市争取到20个白内障复明指标,三次派人带队去市检测,确定手术对象,现白内障手术已做完,共为我县白内障患者节约资金4余万元,手术效果良好,受到患者好评。
——进一步加强了**县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部建设,零利润为我县残疾人提供残疾人用品用具近百件,极大地方便了我县残疾人。
(二)教就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残信访反馈100%。今年共接待上访近百人次,上访人满意率在90%以上。我县被省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县”。
(四)加强基层残协建设工作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首先挑选了条件较好的广川大枫林、杜桥草厂等四个村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在腾扬等二个残疾人比较集中的福利厂建立了残疾人协会进行试点工作,然后在全县十六个乡镇建立健全了乡镇残联七百九十七个行政村,县城的四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使残疾人的事有人管,为今后的残疾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当好政府参谋,加强县城无障碍建设.我们积极向政府汇报上级对城镇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并具体和县城建局协商,在今年县城新建的20处公厕中,都按无障碍标准进行了施工,现已交付使用.五、明年的工作计划
我们明年的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旋律,结合我们的工作特点,主要下大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成剩余行政村残协的建设工作。
(二)加强残疾人教就工作,明年的残保金收缴争取达到70万元,残疾人培训超过30人,新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40人。
(三)加强康复工作,争取在明后两年将全县500余白内障患者全部实施免费手术。
(四)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争取将无障碍建设标准纳入县城城建规划
第二篇:工作总结及残疾人工作计划
xx残字[2008]19号
关于上报二00八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及
二00九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市残联:
2008年我区残疾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要求,突出“发展抓项目、和协抓扶贫、重点抓就业、稳步抓康复、组建抓创新”的工作主线,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协调各方关系,积极主动地开展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一系列工作,较好的完成了上级残联下达的各项常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上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
主题词:工作总结 计划 报告
残疾人联合会 2008年11月10日印
二00八年残疾人工作总结
一、综合工作
1、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加强班子建设,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深入开展承诺制和“服务促发展、和谐兴甘州”,确保政令畅通。
2、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单位及个人无通报批评、发放廉政招呼卡及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3、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转变职能,主动为基层群众和广大残疾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严格依法行政,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按时参加区上召开的各种会议、活动;严格杜绝推诿扯皮,乱收乱罚,以法代管行政不做为、乱做为行为。没有发生因履行职责不到位,效能低下、纪律松弛、作风散漫、服务态度等被投诉、被处理等问题。
4、紧扣责任书指标安排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残联安排的各项工作、各种会议确定的事项和临时安排的有关任务,按要求及时报送各种资料。
5、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各项活动。单位没有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没有涉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案件。
6、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及《甘州区行政许可项目 办理规程》实施行政审批行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内容,落实公开任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做到公开内容、程序、时效、实效“四到位”。
7、按照区委、区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相关活动,同时注重单位环境建设,按照划定的区域,积极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8、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共受理来信来访9件,办结9件。
二、重点工作
(一)康复
⑴制定了2006-2010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五年规划。
⑵白内障复明手术203例,占计划的100 %;肢体残疾康复和训练15名,占计划的100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和聋儿家长训练各6名,占计划的100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5名,低视力康复15名。
⑶假肢装配31例,远远超出计划任务,捐赠轮椅、钉鞋机20 辆,其它辅助用具150件,占计划的100%。
⑷坚持资源共享,以乡镇、社区医疗机构为依托,配备专人开展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2个(大满镇、北街东湖社区)。
(二)扶贫
⑴区残联依托托金鹰面粉厂、工业用布厂为龙头,使21名残疾人集中就业、许多残疾人家庭与企业签订劳务及种植合同,使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有了注定的经济收入。
⑵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帮扶困难残疾人脱贫责任 书,发动社会各界“帮、包、带、扶”贫困残疾人423名,其中:党政领导帮扶29名,社会各界帮扶374人,残联20人。使近1300多名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
⑶2008年区政府又出台了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将残疾人危房改造列入实施范围,目前正在筹备组织实施。
(三)就业
⑴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了政府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全面推行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一年来,共安置347名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5人,按比例就业20人,个体就业106人,农村从业214人盲人按摩人员2人,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
⑵年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5万元。占计划的100%。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⑶以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骨干,利用社会培训力量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科技之冬(春)”活动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对530名残疾人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全面完成责任书指标任务。
(四)社会保障
⑴将符合当地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条件的710名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市270人,农村440人,对重度残疾人、老残一体、一户多残、处于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对既无劳动能力又不属最低保障对象的农村“三无”人员基本实现定期生活救助。
⑵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规划,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全区共有18648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农 合”,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96.4%;有8612名残疾人参加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占城市残疾人总数的64.1%。有126名残疾人得到大病救助,占残疾人总数的4.1‰,受助资金9.4万元。
(五)法制建设和法律服务
严格执行已形成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增强政府部门执法人员和社会公共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着重抓好残疾人就业、再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设施,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研究,出台相关文件,完善有实质性的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
⑴充利用区残联维权机构的协调功能,协调区“爱心助残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三优”服务。
⑵坚持信访接待制度和首问负责制,及时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和查处侵犯残疾人权益案件。共接受残疾人来信来访9件(次),年信访办结率达98%。无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六)特殊教育
⑴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年均在校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人数达到205名。
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了“两免一补”范围,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费入学制度。
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每年对对考入高校的个别残疾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七)组织建设
加强各级残联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责。按照《全省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达标”活动实施意见》,重点加强乡镇社区残联组织建设。
⑴根据省市残联的要求,严格按照《中国残联章程》和中残联、省残联关于换届的要求,2008年1月完成了区残联换届工作。
⑵切实规范区乡残联机构和人员编制。结合《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张政办发[2006]26号),继续巩固区残联计划单列、规格达标、理事长专职三项指标,充分发挥区级残联在基层残疾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理事会中有残疾人理事。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由乡镇、街道专职在编干部担任,通过乡镇、街道残联主席团推举、政府统一发文任命。
⑶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的调整充实工作。严格按照残疾类别由本级主席团委员中的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骨干组成。同时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
⑷调整充实残疾人专职委员。一是配齐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专职委员上岗率达到了100﹪。二是继续巩固完善村、社区“有残协、有专职委员、有活动场所”三项指标稳定残联专职委员队伍。并将他们每人每月30元的工作补助列入社会保障机制,以区委文件固定下来。三是进一步规范各类调查、登记表册和上墙图表。80.3﹪的村、社区残协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项目列表上墙。统一、规范残疾人基本情况等各种调查登记表册,做到各项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 准确。
(八)舆论宣传、文化体育
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扶残助残蔚然成风。大力宣传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广泛理解、关心和支持。广泛开展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参与意识和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残疾人文艺和体育骨干的选拔、培养,使我区残疾人文化艺术和体育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通国开展“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一帮一,结对子”、“文化和科技助残”等多种助残活动。宣传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广泛理解、关心和支持。
积极推荐和输送多才多艺的残疾朋友参加省、市残联举办的绘画、书法及文体活动。
二00九年残疾人工作计划
2009年区残联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重点抓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法制维权和宣传文体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努力实现我区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
1、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组织建设,围绕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提高效能,建立健全社区(村)残协组织,形成完善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的目标。重点落实“三上墙”,“建五册”。实现85%的乡 镇(街道)残联、社区残协达到规范化标准,55%村残协达到规范化标准。
2、抓好基层残联干部的培训,争取举办1—2期基层残联干部和专职委员培训班,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队伍。
3、继续开展好“四个一”连心实践活动。狠抓目标管理考核及干部的平时考核、考核及残疾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不断扩大志愿者助残队伍,使助残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逐步增加,动员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文化、科技和法律服务,切实做好帮残解困工作。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规定和甘州区《残疾人证》办理程序,做好《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
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认真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扶助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进行资助,使农村残疾人享受优惠的医疗服务。采取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和“低投入、广覆盖”的原则、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 效的康复服务。
1、继续开展残疾人社区(村)康复示范点建设,依托辖区社会资源,把残疾人康复工作融进其中,深入开展家庭康复、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和社会康复,使示范点辖区残疾人80%以上得到康复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2、抓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一是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精神卫生工作指导原则,大力推行“社会化、综合化、开放化”工作模式,建立精神残疾人信息库,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卫生服务网络,落实治疗康复措施,提高康复效果;二是认真实施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医疗救助和免费服药医疗救助,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普通人群健康知识。
3、继续实施“视觉行动”、“蓝天行动”、“彭年光明行动”、“健康光明行动”等项目。完成复明手术任务150例和贫困白内障免费手术34例,开展低视力配镜、低视力儿童家长培训以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完成低视力配戴助视器15人和低视力儿童家长培训6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人。
4、实施《中国残联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搞好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贫困聋儿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等受助项目。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假肢服务项目,加强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为8名肢残人安装普及型假肢,捐赠轮椅和钉鞋机各10辆。为残疾人装配提供手杖、拐杖、盲杖等残疾人辅助器具150件,年内语训聋儿6名,培训聋儿家长6名。
5、加强残疾预防和宣传,认真开展出生缺陷早期干预,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组织开展“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病卫生日”、“国际聋人节”、“盲人节”等活动,提高公民对残疾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育工作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使残疾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在87%以上。深入开展扶残助学活动,扩大资助对象。认真抓好盲童入学和“扶残助学∙春雨行动”项目,采取结对扶助和捐资助学等形式保证贫困残疾学生正常入学,巩固和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残疾考生的录取及高中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学生入学上学难问题。
四、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扶贫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及相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抓好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及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完成残疾人职业培训603人(其中城镇150人,农村450人,盲人3人),稳定扶持残疾人就业405人(其中按比例就业20人,集中就业10人,个体就业110人,农村从业人263人,盲人2人)。对安置残疾人未达比例的单位和部门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力争完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任务65万元。
2、选送盲人参加保健按摩培训。按照《甘肃省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办法》,规范盲人按摩市场,为盲人个体开业创造机会,给予扶持。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残疾人扶贫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的扶贫工作模式,将各项扶贫措施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分解下达任务,采取送技术、送实物等方式,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发动社会各界“帮、包、带、扶”贫困残疾人452名,其中:党政领导帮扶54名,社会各界帮扶380人,残联18人。使550名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增加经济收入。
4、继续配合民政部门搞好城乡残疾人低保工作。将符合当地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将410名残疾人纳入低保,330人纳入救济,帮助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参保率。争取落实白内障手术、精神病防治等列入报销制度,提高报销比例。
5、搞好扶贫工作试点。依托基地加残疾人户,帮助残疾人在基地内学技术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区残联依托金鹰面粉厂、工业用布厂为龙头,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五、做好维权保障工作。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协助区人大、政府、政协进行专项检查,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充分发挥区“爱心助残法律援助单位”的作用,积极配合执法部门进行执法检查,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坚持信访接待制度,认真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年信访办结率达95%以上。
按照《城乡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配合建设等部门抓好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无障碍示范城镇争创活动。
六、开展好助残日活动
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开展“志愿者助残”,向贫困残疾人家庭送温暖,捐赠轮椅、钉鞋机等辅助。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搞好宣传及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组织残疾人参加群众性的残健融合、康复健身的体育活动。建立残疾人体育、特殊艺术人才库,做好优秀残疾运动 员的培养、选拔工作,为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文艺、体育大赛作好准备,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
积极编写工作简报,采写新闻稿件,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中国残疾人》、《三月风》、《甘肃残联》的征订工作。
八、信息化建设
认真贯彻《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关于“加快互联网网站建设”的精神,推广信息无障碍,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推进“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实现“业务数据和工作信息网上传输”,推动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建设,实现残疾人事业资源共享。
九、继续协调、筹备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争取2009—2010年建成集残疾人康复训练、培训就业、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第三篇:2019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范文汇编
2009年,我社区残疾人工作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工作作风,发挥残疾人的组织桥梁作用,通过争创“扶残助残爱心社区”活动,把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2 3 4
3、康复扶助,实现残疾人人人康复。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补偿残疾人的功能缺陷,为2名肢体残疾人配备了轮椅;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3例;配助视器1人;助听器5人。社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心理咨询,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
4、教育扶助,加强残疾人素质教育。社区提出“文化助残,教育扶贫”的口号,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实行教育补助,分期和一次性补助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已资助3位学生上各类大专院校。
5、就业扶助,促进残疾人全面就业。积极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残疾人就业需求和劳动技能状况,积极做好与用工单位的交流,不失时机地向用工单位进行介绍与推荐残疾人就业,还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就业的成功典型,努力在辖区营造扶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地位。社区2名残疾人自主就业。
6、法律扶助,推进残疾人运用法律。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残疾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及时化解突出矛盾,引导残疾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
7、加大力度,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培训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对辖区的弱势群体进行了康复训练及测量血压等免费活动。2 3 4
社区的残疾人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有了突破的进展,但残疾人工作的事业崇高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时刻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2012年留方的残疾人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严格按照区残联的工作部署,保质保量的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残疾人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当地人的 75%。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当地当年人均面积70%以上。
2.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工作总体规则,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残疾人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工作制度,社区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残助残。
3、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社区残协干部遵纪守法,不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4、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多位一体”功能。2 3 4
5.打造残疾人教育保障平台。普及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率达95%,建立和健全残疾儿童的助学结对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的助学补助生活补助,确保残疾人子女人人受教育。
6、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使就业年龄段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有机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
7、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困难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根据普惠特惠的原则,因人制宜、分别施救,对困难残疾人实行社会救助,对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逐步实施托安养工程,动员残疾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各种社会保障工作,逐步解决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8、做好残疾人的维权工作。依法确保残疾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认真做好残疾人的信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残疾人反映的问题,防止残疾人到越级上访,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9、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与上级残联和当地政府部门横向信息交换,完善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及时更新信息系统数据。社区残疾人家庭拥有彩电和电话85%以上。
10、丰富残疾人业余文化生活。整合、完善公共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残疾人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残疾人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提高残疾人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内容。1 2 3 4
第四篇:残疾人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残疾人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共分四个问题: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二、先进城区的经验;
三、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构想。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我国残疾人事业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中国解放前,残疾人处于黑暗社会的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怀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工作也逐步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现在大连市有22万残疾人,全国共有6000万残疾人。涉及到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家庭。建国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初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腾飞而走上了稳健发展的道路。残疾人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66)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残疾人也由沿街乞讨、流离失所转由政府供养救济。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有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50年代中期,我国的残疾人福利工厂、伤残人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等相继出现。到1965年,全国盲校、聋哑学校由解放前的44所增至266所,相当于以前的6倍,在校生由解放前的XX人增至23000人,增长了10倍。1953年,我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5月召开了我国盲人聋哑人第一届代表会议。尔后,至1965年,全国各地纷纷建起了地方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活跃,密切了政府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但由于“文革”十年的**,使刚刚起步的中国残疾人事业陷入停滞。
(二)开创新局面阶段(1978年以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88年3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由34个部委组成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使中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安养为主的初创阶段,步入以“平等、参与”为宗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福利、环境、法制建设全面发展的阶段,全国残疾人工作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时期。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因其对中国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杰出贡献以及为推动世界残疾人运动发展的不懈努力荣获“联合国人权奖”。这一国际大奖第一次授予中国人,也是第一次授予了残疾人。这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已步入了继往开来,开创新世纪残疾人事业新局面的美好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刻阐述残疾人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因而,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在新世纪之初,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先进城区的经验今年四月我们随大连市政府组团赴东南沿海地区,实地考察了广州、深圳、厦门和上海等城市的城区残疾人工作。可供我们借鉴的主要经验:一是与时俱进的“人本”理念。这些省市城区的残疾人工作普遍能坚持以满足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级党委政府到残联组织,都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神圣职责。他们认为残疾人的事办不好,政府不称其为好政府,领导不称其为好领导,社会也不称其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政府的工作使最困难的群体满意了、高兴了,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二是切实纳入“主导”地位。上述一些城市的城区坚持残疾人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切实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统筹安排,从政策的制定到领导亲自参与,无不体现出“主导”作用和社会性的齐抓共管。三是适时有效的财政投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他们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厦门市城区为300万元,广州、海口、杭州、温州、深圳市的城区每年财政批拨残联事业经费都在350万元以上,上海市的城区分别达600万元。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苏州市区残联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卓有成效地全方位挖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区辖所有的普通医院联手设立残疾人康复科,为残疾人就医实行半价;与精神病医院联手,对精神病患者实行优惠救治;与儿童医院联手,开设聋儿早期干预、检测项目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等。
三、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我区现有9800多名残疾人。XX年,我区被评为辽宁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五”计划试点区。与我市其他区市县相比较,我区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高度重视,适时地调整、充实和加强了区、街两级残工委和残联组织,强化了“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少的服务项目做到了进楼入户;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普遍得到了加强;区、街、委三级志愿者队伍和结亲帮扶对子等系列服务载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二)坚持政府为主导,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是纳入计划,同步实施。区委、区政府先后制订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XX年—XX年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深化社区建设,丰富和完善“西岗模式”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有残疾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我区的残疾人工作全部纳入了《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之中。保证了我区残疾人工作从规划、目标、任务和步骤上与全区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区街两级残工委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工作联系点等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残联和社区残疾人工作任务指标的分类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等制度的建立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残疾人工作的运作机制。
(三)重点工作有亮点一是康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巩固基础,讲求实效,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康复工作基础扎实,服务成效显著。全区组建了9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了47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点。近两年来得到不同程度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10494人次,全区已有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二是扶贫帮困工作。区委、区政府一直坚持把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全区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统筹规划之中。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全区共走访慰藉残疾人家庭6000余户;累计捐送米、面、油和保健用品合计约70余万元;全区未达到我市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待遇,实现了“零”的突破。三是就业工作。我们本着“强化安置、重在上岗、先易后难、分类开展”的基本思路,保证了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动态和静态管理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近两年,我们共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残疾人600余人次,召开用工洽谈会41次;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3189人,已安置动态与静态就业2913人,实现就业率达91.3%。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万元,这两项指标均处在全市十一个县市区的前位。四是“试点区”工作。根据中残联《关于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十五”试点工作方案办法》这一文件精神,XX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十五”计划的试点区,担负着探索和总结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的工作模式、内容和方法、为在全国广泛展开的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工作提供经验的重任。我们按照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西岗区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此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卫生院、所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区组建起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使工作得到了迅速地开展。其较为成功地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市残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二是硬件建设档次不高。三是区、街、社区三级残疾人工作机制和社会综合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构想一是要继续加大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就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们要尽快地调整工作思路:以创新思维,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打造“多元化”就业模式;以“务实”精神,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①积极主动适应企业改制、产业转型的大趋势,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思路由集中和分散按比例的“政策性”安置,拓展为以市场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适应性”安置。②针对残疾人整体素质、就业能力与社会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思路由以往的简单劳动的“维系性”安置,转变为分层次、重技能的“稳定性”安置。③继续坚持“以安置为主、收缴保障金为辅”的原则、协调和联合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优惠办法”。④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中残联和辽宁省政府“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财政代收”的要求精神,壮大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经济实力。二是要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工作力度。我区现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残疾人只能靠最低保障金生活。效仿外地经验,对其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要制订特殊救助政策。同时,要协调和敦促有关部门落实政府对残疾人的相关优抚政策,动员全社会关爱、救助残疾人。三是加大投入,推进无障碍设施和西岗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大连是全国第一批12个创建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市之一,从厦门、杭州等城市的城区投入看,政府对此项工作的力度和决心很大。综合性地提高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这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区综合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区目前大面积地城区改造,正是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千载难逢的契机,我们要继续注重与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协调工作关系,推进此项工作在我区的健康发展。眼下区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千方百计为我们调配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用房,我们要认真地作好各项建设工作,使其尽快投入使用。四是认真落实大连市残联、民政局、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强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织建设,按照“全市每个社区残协中都要配备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要求,认真做好协调、选聘、定位、定职责等相关工作,切实把最优秀的残疾人选准、聘好、培训好,夯实社区残疾人工作基础。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卓有成效的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
第五篇:残疾人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共分四个问题: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二、先进城区的经验;
三、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构想。sO100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残疾人事业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中国解放前,残疾人处于黑暗社会的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怀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工作也逐步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现在大连市有22万残疾人,全国共有6000万残疾人。涉及到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家庭。
建国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初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腾飞而走上了稳健发展的道路。残疾人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66)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残疾人也由沿街乞讨、流离失所转由政府供养救济。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有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50年代中期,我国的残疾人福利工厂、伤残人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等相继出现。到1965年,全国盲校、聋哑学校由解放前的44所增至266所,相当于以前的6倍,在校生由解放前的2000人增至23000人,增长了10倍。
1953年,我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5月召开了我国盲人聋哑人第一届代表会议。尔后,至1965年,全国各地纷纷建起了地方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活跃,密切了政府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但由于“文革”十年的**,使刚刚起步的中国残疾人事业陷入停滞。
(二)开创新局面阶段(1978年以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88年3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由34个部委组成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使中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安养为主的初创阶段,步入以“平等、参与”为宗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福利、环境、法制建设全面发展的阶段,全国残疾人工作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时期。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因其对中国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杰出贡献以及为推动世界残疾人运动发展的不懈努力荣获“联合国人权奖”。这一国际大奖第一次授予中国人,也是第一次授予了残疾人。这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与重视。
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已步入了继往开来,开创新世纪残疾人事业新局面的美好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刻阐述残疾人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因而,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在新世纪之初,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先进城区的经验
今年四月我们随大连市政府组团赴东南沿海地区,实地考察了广州、深圳、厦门和上海等城市的城区残疾人工作。可供我们借鉴的主要经验:
一是与时俱进的“人本”理念。这些省市城区的残疾人工作普遍能坚持以满足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级党委政府到残联组织,都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神圣职责。他们认为残疾人的事办不好,政府不称其为好政府,领导不称其为好领导,社会也不称其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政府的工作使最困难的群体满意了、高兴了,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
二是切实纳入“主导”地位。上述一些城市的城区坚持残疾人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切实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统筹安排,从政策的制定到领导亲自参与,无不体现出“主导”作用和社会性的齐抓共管。
三是适时有效的财政投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他们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厦门市城区为300万元,广州、海口、杭州、温州、深圳市的城区每年财政批拨残联事业经费都在350万元以上,上海市的城区分别达600万元。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苏州市区残联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卓有成效地全方位挖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区辖所有的普通医院联手设立残疾人康复科,为残疾人就医实行半价;与精神病医院联手,对精神病患者实行优惠救治;与儿童医院联手,开设聋儿早期干预、检测项目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等。
三、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9800多名残疾人。2002年,我区被评为辽宁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五”计划试点区。与我市其他区市县相比较,我区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区委、区政府对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高度重视,适时地调整、充实和加强了区、街两级残工委和残联组织,强化了“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少的服务项目做到了进楼入户;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普遍得到了加强;区、街、委三级志愿者队伍和结亲帮扶对子等系列服务载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二)坚持政府为主导,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是纳入计划,同步实施。区委、区政府先后制订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03年—2005年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深化社区建设,丰富和完善“西岗模式”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有残疾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我区的残疾人工作全部纳入了《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之中。保证了我区残疾人工作从规划、目标、任务和步骤上与全区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区街两级残工委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工作联系点等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残联和社区残疾人工作任务指标的分类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等制度的建立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残疾人工作的运作机制。
(三)重点工作有亮点
一是康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巩固基础,讲求实效,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康复工作基础扎实,服务成效显著。全区组建了9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了47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点。近两年来得到不同程度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10494人次,全区已有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二是扶贫帮困工作。区委、区政府一直坚持把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全区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统筹规划之中。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全区共走访慰藉残疾人家庭6000余户;累计捐送米、面、油和保健用品合计约70余万元;全区未达到我市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待遇,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是就业工作。我们本着“强化安置、重在上岗、先易后难、分类开展”的基本思路,保证了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动态和静态管理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近两年,我们共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残疾人600余人次,召开用工洽谈会41次;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3189人,已安置动态与静态就业2913人,实现就业率达91.3%。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万元,这两项指标均处在全市十一个县市区的前位。
四是“试点区”工作。根据中残联《关于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十五”试点工作方案办法》这一文件精神,2002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十五”计划的试点区,担负着探索和总结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的工作模式、内容和方法、为在全国广泛展开的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工作提供经验的重任。我们按照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西岗区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此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卫生院、所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区组建起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使工作得到了迅速地开展。其较为成功地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市残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
二是硬件建设档次不高。
三是区、街、社区三级残疾人工作机制和社会综合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构想
一是要继续加大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来源问题。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就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们要尽快地调整工作思路:以创新思维,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打造“多元化”就业模式;以“务实”精神,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①积极主动适应企业改制、产业转型的大趋势,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思路由集中和分散按比例的“政策性”安置,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