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稳工作工作汇报:做好农村维稳工作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做好农村维稳工作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作者:罗品
维持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在农村出现复杂多变的不稳定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群访事件,从而影响我党的执政能力,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现行制度的不够完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维稳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心。
一、维稳方
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在加大维稳工作的排查。深入群众调研,了解民情,民意。我乡自“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开展以来,共计排查出上访事件34件,根据上访人的诉求,结合实际,实行责任落实到人,问题处理在基层,共解决群众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二)加大宣传力度。乡委乡政府针对矛盾突出的村寨,结合问题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做了大量的群众思想工作。
(三)加大为民服务的力度。我乡针对农村低保发放、林权纠纷、民用煤供应等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到村服务,切实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
二、农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矿群纠纷的不断升级。因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利益驱动,市场物价的不断上涨等因素,在经营性用地等方面政府适用于农村的补偿标准与市场物价上涨指数不相匹配。如在征地,拆建中的补偿标准过低,从而有损群众利益,挫伤群众积极性,有的难以接受。
(二)、农村综合改革后,乡镇体制及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主要是乡镇行政职能被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转向服务功能,执法权及相关的执法处理归属县级部门,给乡镇在针对部分无理取闹,无事生非等方面缺乏一定的处理力度,只能通过思想工作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去工作,去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干部在执行相关政策时的顾虑颇多,有的出现偏差,有的在执行和处理中没有行之有效的依据可以参考执行。
(三)、大企业在处理矛盾纠纷中的配合不够主动。由于大企业的归属管理都是上一级,在发生矿群纠纷以后地方政府往往充当“解说员”的职责,而大企业在服务于民等方面,以其企业的主观利益出发,而忽视周边和谐环境建设,企业在处理纠纷中的推诿现象较为突出,给地方政府处理问题造成失信于民。导致部分问题久拖不决,有的长时间得不到答复和处理。
(四)、群众与企业的利益纷争日益突出。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地表层的破坏,造成群众利益受损,企业的发展与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相同步,有的地方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而积小成大。
三、切实做好维稳工作:
(一)、继续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二)、加大各部门的协调力度,特别是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解决和处理在矛盾纠纷中出现的问题。
(三)平衡群众、集体、政府三者利益关系,共同构建矿区和谐。
(四)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地企共建”的科学发展模式。
(五)加大对有意刁难、蓄意敲诈、散布谣言的个别人的打击教育力度。
维稳工作工作汇报:做好农村维稳工作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第二篇:农村维稳工作
做好农村维稳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舍得投入,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是维护稳定的前提。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治安形势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巩固政权基石的有效手段,而综治维稳中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维稳的中心,切实加强其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现在虽然设立了综治维稳中心,但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综治维稳中心现在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同时也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综治维稳人员很多时间往往被安排参与到一些中心工作中,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综治维稳工作上,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不到位;二是按照有关文件对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人员的规定: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干部是专职专编制,纳入专编管理,但由于各乡镇普遍存在受编制数的制约,现只能由现有其他岗位工作人员来兼职,这就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此问题,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指出了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重大意义,正确的决策,好的工作思路,必须要有人来抓落实,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来保证其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是乡镇必须配齐配强1—2名专职干部,落实好人员编制、待遇问题,让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二是当前要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紧紧围绕“领导、编制、人员、经费、工作”五落实的要求,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人抓事。
二、不要怕事。就是遇到矛盾纠纷要敢于、并乐于直接面对,要“化”字当头,不能“躲”字为先、“推”字为上、“拖”字为完。不要怕事,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实好维稳工作制度,乡、村领导干部要接待好来访群众,到群众当中了解民情,搜集民意,不能专门坐到办公室来听汇报,人云亦云,这样工作就会虚。二是要对群众言而有信。一些地方“不信官言信谣言”的事例警示我们,作为一级组织也好,一位领导干部也好,要树立自己“值得信任”的品牌。群众信任我们,有问题就愿意找我们反映,找我们解决,发现了什么不稳定情况就乐意向我们基层同志提供。要树立起值得信任的品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乡、村对群众做出的承诺要兑现。比如群众有问题打个电话给乡村干部,乡村干部要么说在开会,要么就说电话上说不清楚,到乡政府来直接谈。结果群众来了干部自己却走了,这样群众就不会相信干部。这样甚至会产生民怨,导致维稳工作复杂化、艰巨化。三是要善于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最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双方都会感到满意。我们遇到矛盾纠纷不要有厌烦情绪,要静下心来找出路,要多几个回合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运用调解方法化解,不要轻易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法院对簿公堂,推给上级。
三、要有人做事。就是要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责任,事事有人具体承办落实。一是各级都要有人做事。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根线。乡、村工作再多,人员再紧,从事维稳工作的人员不能少,每天都要有人接待群众来访。各村委员会要有从事维稳的干部,各组都要有信息员。二是要开展经常性排查。排查不能走过场,不能关起门来填表,如果是这样,就是乡村干部自己骗自己。开展排查工作,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查出来,而是需要经过努力思考,认真分析,想一想事情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采取措施处理。三是要常议。乡、村召开的各种会议上都要强调维稳工作,每次会议都要有社会稳定内容。因为维稳工作是动态的,警 1
钟需要天天敲。四是要常想。维稳工作不仅是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责任和工作,不仅是分管领导的责任和工作,而且是每一位干部的责任和工作。乡、村对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稳定评估预测,要想到是否会影响社会稳定,可能会发生哪些不稳定的事情,不能不顾群众的承受程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结果由于防范不足出问题,“问题一出来,全部都发呆”,束手无策,小事变成了大事。五是要落实责任。落实责任不能说在嘴上,还要写到会议记录本里,印到文件上,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人处理,每一个问题都有人关注动态、负责做其工作。
四、要善于做事,要提高维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维稳工作既要做具体的处事工作,又要做人的思想工作,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来做保证。一是学习好业务知识。要特别注重掌握好法律法规,遇到问题要会用法律法规的尺子去量,哪里是符合规定的,哪些是不符全规定的,不能凭感觉来决定出是与否,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处理问题。二是注重加强与上级的联系沟通。村与乡、乡与区各部门要保持好联系,一有情况要及时沟通,如果是紧急重大事项,则随时续报情况。如果乡镇发现了异常情况或群体性事件隐患,要及时向区报告,及时传输相关资料,以便区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处置等工作,提高工作效果。三是要善于出面为群众协调各方面问题。作为乡镇和村级来说,的确有些问题无法解??调,这样为群众解决不了问题,群众还是会领情,更会记得我们政府的好。把群众的问题处理得能经得起历史、经得起法律法规和实践的检验。不能凭我们想象中的理,要通过法理、事理解决问题。解决群众的问题不能像挤牙膏一样,群众上访到区里解决一点,到市里再解决一点,这样就会加速不稳定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多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让群众不能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处理问题要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把群众变成自己的朋友,变成支持我们工作的积极分子。这样就调动了各方参与维稳工作的积极性。五是要有预案。乡、村都要有详尽实用的预案,这样才能有备无患。特别是要对敏感部位等重要目标,要有工作预案,确保一有问题能及时处置得好。
关于当前农村维稳工作的调查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在一个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做好农村维稳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镇党委把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治安状况,方便人民群众作为抓好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不仅抽调了得力干部重组镇、村治保调解组织队伍,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地确保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是,目前农村维稳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各类矛盾纠纷。一是经济利益矛盾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土地山林塘库承包、资源开发、灌溉用水、征地拆迁等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和农村人口养老、医疗保险、贫困户救济等矛盾。今年四五月份,干旱
引起塘上、九贤等村农民灌溉用水的问题到镇政府上访,虽经工作落实和做思想工作稳定下来,但仍有较大压力。农民之间的经济债务也呈现上升趋势,也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二是社会服务管理,如交通、低保等方面存在较多隐患,农民对公路的工程质量,新建公路的统筹安排使用对社会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三是干群矛盾时有激化。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和执法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业务能力差,甚至循私枉法,引发群众不满。近年来,群众上访与此有一定的关联。
(二)社会治安。一是诈骗、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处于高发态势。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少数农民迫切求安图富的心理,在农村大肆进行假币诈骗,假冒名贵药材诈骗,婚姻诈骗,迷信消灾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钱财、耕牛、摩托、林木、家禽等生产生活资料被盗案件也屡屡发生。此外,邻里纠纷、婚姻矛盾、利益争执引发的伤害案件也大量增多。二是劳务输出给农村带来新的治安问题。农村“留守孩”缺乏监管,青少年违法犯罪逐年增多。三是农村赌博现象呈蔓延趋势,既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家庭和睦,又给农村带来了严重隐患。
(三)各种安全隐患。一是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事故频发。随着农村交通网络不断扩展完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也大幅上升。农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往年都有大幅上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农村家用电器的增多,因电器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屡见不鲜。二是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安全也引起更多的关注。
产生以上问题,既有传统固有的社会矛盾,又有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社会前进中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对加强农村和谐平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工作,不懈努力。
二、破解农村维稳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和各村级组织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便民利民,设立“365”办事窗口。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镇党委、政府决定设立“365”办事窗口,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将党政办、综治办、信访办以及民政、户政、计划生育、土管、林政等业务集中办事,实行“一门式”服务;做到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群众有要求,政府就有服务;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难为民所解,利为民所谋。
二是建立法制教育园地,为民说法。为了探索农村法制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切实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打造我镇政法综治工作的“亮点工程”、“品牌工程”和“惠民工程”。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黄南村李氏祠堂建立法制教育园地,并以此为平台,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制教育园地实行“八个一”制度。
三是建立“村民说事”制度,探索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在各村成立了“村民说事室”,规范了“说事”方式及办理原则,明确了“说事日”,完善了“说事”规则及程序,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村民说事”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很好地解决群众“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有气无处消”的问题,切实改变了“人难找、事难办、问题难解决”的状况,减少了大量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公民公德公示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 “公民公德公示制度”的有关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引导、监督公民遵守社会公德中的作用,促进了民风好转,社会稳定。
四是加强配合,依法严厉打击。根据百加实际情况,适时推进“严打”工作,重点是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侵财性犯罪。今年以来,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机关配合,认真开展了对农贸市场、学校周边治安问题的集中排查专项整治,依法打击了一些扰乱社公共秩序、赌博斗殴等事件。并且承诺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保护。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综治干部”,确保第一时间稳定情绪,控制事态扩展,真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五是未雨绸缪,建立预警机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隐患、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级党政组织,尤其是镇、村治保调解组织的重要职责和长期任务。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使排查工作全面深入,不流于形式。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发生之初,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保持高度警惕,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着力调处,有效预防。我们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切实、最直接的利益开展工作,一切为了群众,改进工作方法,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上下形成好风气,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群众的工作,到困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方面功夫促农村维稳 农村实现科学发展,不仅要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维护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
俗话说: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村实现科学发展,不仅要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维护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农村维稳工作,当前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组织者、推动者,要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认真搞好服务经济工作,大力营造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要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让干部进一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能力,提高驾驭市场能力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打牢构建和谐稳定农村社会的组织基础;让群众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掌握实用技术,拓宽经济发展思路,增强发家致富本领。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深入农村,接触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源头上维护农村稳定。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立足基层,着眼苗头,重在调解”的工作方法,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将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健全运行机制,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镇、村、村小组三级人民调解机构,完善信息收集分析机制、突发性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信访工作机制、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调处矛盾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司法调解培训班,对调解员进行政策法规、调处方法与技巧等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把社会综治、信访工作和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开展排查工作,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析整理,做好具体处理方案,并安排相关人员调处。
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防控体系,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目前,影响农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有盗窃抢劫、流氓恶势力、坑蒙拐骗等犯罪行为和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严厉打击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是加强农村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当前,特别是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要坚决严厉打击;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案件,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坚。通过严厉打击、集中整治,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对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遏制作用,对农民群众起到教育作用。
发动群众加入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首先建立各种群防群治组织,加强治保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日常性治安工作能力。其次,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联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再次,充分发挥民兵在维护农村治安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民兵配合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三、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共建平安和谐社会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要努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公仆意识,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真正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治保组织、民调组织在法制宣传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办案、媒介、调解纠纷、开设法制讲座、接受法律咨询、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等多种途径,及时宣传法律、法规,以增强群众的综治意识、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共建平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依法治村活动,把治安防范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的范畴;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争当文明村民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安排、科学规范,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村作为平安创建的试点,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稳步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
四、深化村民自治,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核心,是民主法治的根本。因此,应认真做村民自治工作。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将村民自治置于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用党员群众认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形象好的人任村干部。
其次要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把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村务公开切入点,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用制度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尊重农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首创精神;建立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办法和机制,引导农民自觉开展公益性设施建设。最后要改善管理机制,规范村干部勤政廉政行为,增强财政保障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强基层财力,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消除群众对干部的猜疑和误解,解决少数镇村干部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消除和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村民自治扎扎实实地朝着和谐稳定方向发展。
第三篇: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三送”干部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信访维稳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信访维稳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迫使我们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工作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基础,着力于从根本上解决信访维稳问题,走出一条新时期新情况下信访维稳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一、充分认识信访维稳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基层的特点决定了矛盾产生的必然性。首先,基层发展不平衡,群众攀比心理强,导致矛盾必然增多。如:群众贫富的差距,文化素质的高低,基础设施水平的差距,群众得到的实惠差异等等都是矛盾源。其次,历史遗留的矛盾,因各种原因,不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而是热衷于打“擦边球”,损害了群众利益。致使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并引发新的矛盾和上访问题;第三,政策灵活性与执行具体性的冲突体现在基层。理论与现实的冲突,矛盾与政策的冲突,政策宣讲者与群众理解的差异导致各级政府和信访稳定部门疲于应付,增加了信访维稳工作的难度。
二、充分认识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
1、信访维稳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作为“三送”干部,必须抓实做细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矛盾在基层化解有助于村级经济快速发展。如果我们的“三送”干部真正负起责任来,认真把问题处理在基层,不仅能节约解决问题的成本,避免信访问题小事化成大事、民事转为刑事、个访酿成群访,还有利于各级干部从维稳压力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一些具体对策
作为一名“三送”干部,村里的“第一副书记”,工作在基层,更加要注重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定期对挂点村的矛盾纠纷进行专项排查,把“事后介入”变为“事前或事中介入”,调解时间前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一线。重点协力调解“山权纠纷”、“债权纠纷”、“宅基地权属纠纷”和“邻里建房采光纠纷”等。坚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一套 “依法、积极、慎重、稳妥”的维护稳定工作原则。
1、情感接待法。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群众往往重感情、看面子,有时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招呼、一个微笑,就能促使矛盾化解。因此,在接待群众时要做到“五心”,即热心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记录、细心解释、尽心疏导。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拉近距离,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矛盾的实质,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
2、主动出击法。对于信访案件,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信访,要切忌情绪激动,要冷静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反映的问题,更不要头脑一热,找上门去或把上访人拽到大街上论个高低,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很容易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上访人逼上不把你告倒不罢休的上访路,也有可能把个访激化成群访。对此,要主动而不回避。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针对的是你,也只有你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促使矛盾理性化解。因此,我们还是亲自解决为好。
3、纾解融合法。信访问题纾解得越早越容易解决,越拖问题越复杂,解决难度越大。实践证明,大部分集体上访都是因为问题解决得不及时拖出来的。对正在火头上的矛盾纠纷,要学会运用融合的办法分析问题,及时纠正而不顶撞,忌讳耍脾气、顶着干,摆出看你能奈我何的架势,很容易引发群体访。因此,我们一定要沉着应对,方法得当,这样才能把很多民与官案件纠纷纾解在萌芽状态。
4、政策破解法。针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逐字逐句地解释给当事人听,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其内涵。同时,就双方或多方争论的焦点对照政策,摆事实讲道理,当面指出其是否违背政策条款,然后拿出调处方案。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掌握政策的界限和底线,果断而不专断,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严格在政策大框架内化事办事,决不和稀泥。
5、换位思考法。把双方或几方争执的问题讲在明处,摆在桌面上,避免中间隔阻,让当事人主体互换,引导他们找出各自矛盾纠纷的利益分歧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去做各方的思想工作。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为他们考虑,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保护他们的利益;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一时难以解开疙瘩或碍于脸面的,要启发他们树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和互谅互让的良好美德。
6、深入一线法。解决农村纠纷矛盾,切忌在办公室纸上谈兵,要从办公室走出来,掌握亲眼目睹的证据资料,深入现场查看各方反映的真实情况,走进矛盾当中,与当事人和事零距离接触,变上访为
下访,切勿道听途说,以偏盖全。对案情复杂、调解难度大的当事人,要利用其亲戚、朋友、同学、近邻或村干部等有关系的人,“综合治理”,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实际调解过程中,有时夜间处理比白天处理效果更好些,真正做到问题解决在一线,业绩创造在一线。
7、案例借鉴法。让当事人亲自看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例及有效的判决书、调解书、诉前调解书等,让调解人对案件事实引导和疏导,教育和启迪当事人,使当事人转变思想,形成调解意向,从而杜绝和减少农村矛盾纠纷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当事人对调解的协议内容有质疑,难下定论时,要依法、依理进行因势利导,使当事人心如明镜地做出定论。
8、宽容忍退法。“退”和“忍”看似简单的两个字,但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在农村,有时为争一句话、一寸宅基地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吵闹甚至打架。这类事情如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酿成血案,闹出人命。如果各方都能多一点宽容,少一些冲动,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9、钝化矛盾法。对态度生硬、言语冲动,一触即发,很难控制自我的当事人,要采用不急于问案、审理、调解等热问题冷处理的方法,让当事人在冷静思考中自我反省,静中求动。敢于碰硬但不要硬碰,要善于在激烈的矛盾中抓住要害,在冷静的思考中寻求处理的办法。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从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用科学的思维审视鲜活的问题,从中悟出解决之道。对处理突发性事件,情绪要沉着冷静,协调要注意方法,分析要抓住关键,决断要力求准确,切忌轻率从事。
10、平衡心理法。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对当事人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指明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当事人在明辨是非中化解矛盾。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我们也要牢牢把握中央“创新争优”活动的要求,结合当前的“三送”工作,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做好做实群众工作,使干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转变作风,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以实际行动充实“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内容,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教育局驻九堡镇堑下村“三送”工作队 李泉明
2013年7月26日
第四篇:做好农村维稳工作的几点体会
做好农村维稳工作的几点体会
永春乡处于北湖区西南部,位于骑田岭山麓中段,平均海拔900米,面积77平方公里,属南方山区地貌,距离市中心城区51公里,人口达1万余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是北湖区典型的边远乡镇,这就注定了永春乡的维稳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结合永春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做好维稳工作,基层是关键,特别是乡、村两级,更是处在关键的第一线。我现就如何做好乡、村的维稳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舍得投入,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是维护稳定的前提。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治安形势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巩固政权基石的有效手段,而综治维稳中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维稳的中心,切实加强其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现在虽然设立了综治维稳中心,但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综治维稳中心现在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同时也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综治维稳人员很多时间往往被安排参与到一些中心工作中,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综治维稳工作上,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不到位;二是按照有关文件对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人员的规定: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干部是专职专编制,纳入专编管理,但由于各乡镇普遍存在受编制数的制约,现只能由现有其他岗位工作人员来兼职,这就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此问题,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指出了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重大意义,正确的决策,好的工作思路,必须要有人来抓落实,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来保证其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是乡镇必须配齐配强1—2名专职干部,落实好人员编制、待遇问题,让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二是当前要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紧紧围绕“领导、编制、人员、经费、工作”五落实的要求,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人抓事。
二、不要怕事。就是遇到矛盾纠纷要敢于、并乐于直接面对,要“化”字当头,不能“躲”字为先、“推”字为上、“拖”字为完。不要怕事,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实好维稳工作制度,乡、村领导干部要接待好来访群众,到群众当中了解民情,搜集民意,不能专门坐到办公室来听汇报,人云亦云,这样工作就会虚。二是要对群众言而有信。一些地方“不信官言信谣言”的事例警示我们,作为一级组织也好,一位领导干部也好,要树立自己“值得信任”的品牌。群众信任我们,有问题就愿意找我们反映,找我们解决,发现了什么不稳定情况就乐意向我们基层同志提供。要树立起值得信任的品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乡、村对群众做出的承诺要兑现。比如群众有问题打个电话给乡村干部,乡村干部要么说在开会,要么就说电话上说不清楚,到乡政府来直接谈。结果群众来了干部自己却走了,这样群众就不会相信干部。这样甚至会产生民怨,导致维稳工作复杂化、艰巨化。三是要善于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最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双方都会感到满意。我们遇到矛盾纠纷不要有厌烦情绪,要静下心来找出路,要多几个回合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运用调解方法化解,不要轻易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法院对簿公堂,推给上级。
三、要有人做事。就是要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责任,事事有人具体承办落实。一是各级都要有人做事。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根线。乡、村工作再多,人员再紧,从事维稳工作的人员不能少,每天都要有人接待群众来访。各村委员会要有从事维稳的干部,各组都要有信息员。二是要开展经常性排查。排查不能走过场,不能关起门来填表,如果是这样,就是乡村干部自己骗自己。开展排查工作,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查出来,而是需要经过努力思考,认真分析,想一想事情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采取措施处理。三是要常议。乡、村召开的各种会议上都要强调维稳工作,每次会议都要有社会稳定内容。因为维稳工作是动态的,警钟需要天天敲。四是要常想。维稳工作不仅是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责任和工作,不仅是分管领导的责任和工作,而且是每一位干部的责任和工作。乡、村对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稳定评估预测,要想到是否会影响社会稳定,可能会发生哪些不稳定的事情,不能不顾群众的承受程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结果由于防范不足出问题,“问题一出来,全部都发呆”,束手无策,小事变成了大事。五是要落实责任。落实责任不能说在嘴上,还要写到会议记录本里,印到文件上,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人处理,每一个问题都有人关注动态、负责做其工作。
四、要善于做事,要提高维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维稳工作既要做具体的处事工作,又要做人的思想工作,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来做保证。一是学习好业务知识。要特别注重掌握好法律法规,遇到问题要会用法律法规的尺子去量,哪里是符合规定的,哪些是不符全规定的,不能凭感觉来决定出是与否,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处理问题。二是注重加强与上级的联系沟通。村与乡、乡与区各部门要保持好联系,一有情况要及时沟通,如果是紧急重大事项,则随时续报情况。如果乡镇发现了异常情况或群体性事件隐患,要及时向区报告,及时传输相关资料,以便区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处置等工作,提高工作效果。三是要善于出面为群众协调各方面问题。作为乡镇和村级来说,的确有些问题无法解??调,这样为群众解决不了问题,群众还是会领情,更会记得我们政府的好。把群众的问题处理得能经得起历史、经得起法律法规和实践的检验。不能凭我们想象中的理,要通过法理、事理解决问题。解决群众的问题不能像挤牙膏一样,群众上访到区里解决一点,到市里再解决一点,这样就会加速不稳定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多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让群众不能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处理问题要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把群众变成自己的朋友,变成支持我们工作的积极分子。这样就调动了各方参与维稳工作的积极性。五是要有预案。乡、村都要有详尽实用的预案,这样才能有备无患。特别是要对敏感部位等重要目标,要有工作预案,确保一有问题能及时处置得好。
第五篇:维稳工作汇报
维稳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3月4日)
一、关于抵京劝访工作情况
XX社区筹委会XXX、XX社区筹委会XXX等5人因拆迁安臵没达到他们的期望,几年来不断上访,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就谋划进京上访,预借势给地方施压,几人各自想方设法,于X月X日周转抵京。XXXX街道迅速反应,区、街共同合力在20个小时之内成功接访劝访,没有在京造成麻烦和影响,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街道就解决XXX问题又与其面谈两次,提出了深度的解决方案,待最后确定;XXX因抵京自己造成身体不适,也于回长后第一时间安排看病治疗,XXX已稳控在XXX栋,XXX稳控在其家中,实现了24小时盯防。
目前,XXX信访事项已经听证,符合终结要求,初审确认已终结,XXX因不理解、不接受103号令拆迁政策,对XX社区筹委会土地征用及安臵、拆迁问题提出异议,不断集访、缠访,因上访群体较大,涉及面广,暂没有进行初审终结。
二、关于总体维稳部署情况
区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维稳调度会召开后,XX街道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分解任务,强化责任。2月22日,召开党政会专题研究,强化领导责任意识。2月24日下午,召开全体机关干部、社区(筹委会)书记、主任维稳调度会,传达了区信访维稳会议精神,并进行了重点调度,下发了重点人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