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公司ERP运维体系
辽宁公司ERP运维体系全面投入工作
发布时间:2009-07-20点击次数:
坚强的ERP运维体系是ERP项目顺利投入使用的根本保证。伴随着辽宁公司ERP项目试点上线和推广实施工作的不断推进,信息通信分公司全体员工积极探索,辛勤工作,内挖潜力,外引人才,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ERP运维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全面投入工作,为保证ERP项目顺利推广实施创造了条件。
一是建立了精干的运维队伍。按照辽宁公司对ERP运维工作的要求,信通分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以自身运维力量为核心、以基层单位业务支持为外延、各业务部门关键用户充分参与、内外部咨询顾问协作支撑的层次清晰、权责明确、协同运作的ERP系统运维团队。运维队伍负责综合管理、系统维护、技术开发、业务咨询等工作。为了保证及时发现和反馈信息,还确定了28名ERP运维支持联络员。
二是建设了良好的ERP运维办公环境。完成ERP集中运维场地部署工作,计算机、网络、打印机等硬件环境现已到位,运维人员正式进驻。ERP运维支持电话系统布置完毕,开始投入使用。电话系统使用统一接入号码“46186”,用户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按键操作即可转接到相应的运维支持人员处。目前,电话系统操作手册已编制完成并印发,7月16日公布了该运维支持热线电话。
三是正在搭建ERP知识库系统。该知识库分静态、动态两步进行实施。目前,静态知识库软、硬件环境已搭建完成,收集ERP应用典型问题及详细解决方案共计24条,按模块在静态知识库中列出,并不断地总结和更新。动态知识库现已具备初步设计方案,相关技术细节已落实到位,待技术人员开发完毕,经测试之后即可正式上线。
四是运维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开展系统监控、报表开发、机房巡检等日常工作,并形成相关记录文档;积极开展培训,广泛参与咨询,提升业务运维技能,攻克应用运维难关
第二篇:运维体系说明
投标人运维体系说明
我公司为用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热线,在接到用户请求后,根据请求情况协调公司资源,第一时间给用户反馈并解决问题。
运维组织架构
运维流程
用户接线员登记和查询应用软件系统工程师平台系统工程师项目组汇总解决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高级培训教师系统专家疑难问题 技术支持服务热线工作流程图
1、诊断故障并提交故障诊断报告
根据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故障或其它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并提出故障诊断报告。故障诊断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故障现场情况记录、故障的级别和紧急处理过程记录等。
2、制定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
根据提交的故障诊断报告,制定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系统维护工作。
3、管理、监督维护计划的实施
组成系统维护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组,全面负责管理和监督系统维护工作实施过程(应包含用户方与项目承包商双方)。并根据系统维护实施的各个阶段提交维护工作报告。
4、确认维护工作完成并提交维护报告
在系统维护工作完成后,由系统维护人员提交系统维护工作报告,由用户方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对系统维护情况进行测试并予以确认。
5、提交成果
每次系统维护工作完成后,都应提交如下的报告、记录等文档等资料:
故障诊断报告
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 维护工作阶段报告 系统维护工作报告
说明:紧急情况下,以排除故障,满足用户需要为首要任务,可以进行紧急处理,但事后要补充相应文档与记录。
现场服务流程
众所周知,最优的售后服务是一个项目的承建商必须做出的承诺。但是,如何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人员素质、计算机应用水平、系统的要求等),做出切合实际的项目售后服务计划书,才是用户关注的问题。优质的售后服务也一直是我们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原则。公司的技术支撑部门担负着专业的服务工作,无论是在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中还是在系统投入运行之后,无论发生任何问题用户都可以得到最快的响应,售后服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售后服务流程
社会保险的组织结构、计算机应用水平、系统对人员素质要求等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是保证本项目建设成功的一项关键因素。
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
应用软件运行维护:应用软件自身缺陷的调整,为客户及时解决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政策和经办规程调整,及时响应需求变更(含与金保工程其他子系统和外部机构的接口),并在业主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对应用系统的修改或调整。
应用软件技术改造与升级服务:主动或应客户要求,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升级到原有系统,使应用系统的永远保持先进性。
数据库支持服务:公司提供专职工程师为客户提供长期的数据库优化及技术支持服务,以及异常数据修正、批量数据处理等数据维护工作。
定期系统巡检:在系统维护期过后,按照签订的维护合同,定期等到现场对应用系统运行情况,主机运行情况,数据库系统情况进行检查和维护。
客户新技术培训服务:为使客户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公司不定期组织客户进行技术学习。
现场诊断与客户回访:公司选一批客户,由公司领导组团对客户进行回访和现场系统诊断,对诊断发现的问题跟踪解决。
网络与硬件服务:虽然本次只是软件招标,但离不开网络及硬件系统的支持,公司愿凭自身的技术实力,为本项目提供硬件调试与网络技术支持服务。 客户端服务
(1)收集最终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意见和建议;(2)对最终用户进行操作指导;(3)客户端故障判断和排除指导;
(4)单机版数据转入系统的操作指导和技术支持;(5)服务方式以提供远程服务为主。
服务内容
(1)协助检查数据库运行情况,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2)协助定期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
(3)协助检查应用软件中间件运行情况,及时优化并处理中间件故障;(4)接受软件维护申请,对应用软件进行完善性修改,处理应用软件存在的问题;
(5)配合系统硬件的维护,及时处理涉及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相关工作;(6)配合完成日常的统计分析报表,完成特殊的查询统计需求;(7)历史数据迁移,信息管理系统接口支持。
客户服务质量文件
在客户服务中,公司通过以下文件来保证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客户服务管理:
《客户服务管理》,售后技术维护,客户问题管理 客户问题办理:
《客户问题受理规范》,问题记录,问题分发、办理监督,问题回复,问题月报
《故障诊断报告》,故障现场情况记录、故障的级别和紧急处理过程记录等
《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 《维护工作阶段报告》、《维护工作总结报告》 《系统维护验收测试计划》 《维护工作验收报告》 客户满意度测量:
《客户满意度测量》,收集满意度,统计分析(月、季、半年、全年),提出改进措施
客户培训的相关表格:(为把客户培训工作做得更好的辅助性表格)
《客户培训申请表》 《客户培训费用确认表》 《客户培训邀请函》 《客户培训邀请函回执》 《客户培训计划》 《客户培训记录》 《客户培训调查表》 《客户培训评估表》 《客户培训总结》
根据以上的质量保证体系规定,公司执行一次较完整的系统维护过程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运行过程中软硬件出现的系统故障或其它异常情况,双方合作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并提出《故障诊断报告》;
2)根据提交的《故障诊断报告》,制定《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公司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维护工作;
3)双方共同组成系统维护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组,全面负责管理和监督系统维护工作实施过程;
4)公司根据系统维护实施的各个阶段具体情况提交《维护工作阶段报告》,在系统维护工作完成后,由系统维护人员提交《维护工作总结报告》;
5)最后根据《故障诊断报告》、《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维护工作阶段报告》和《维护工作总结报告》,公司技术人员和用户方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确定《系统维护验收测试计划》;并依此对系统进行测试验收,测试合格提交《维护工作验收报告》维护工作完成,否则继续整改。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规范化质量管理为公司的发展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仍将充分利用规范化的客户服务体系,依靠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在项目的全过程中项目的建设提供最优良的服务。
应急流程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重大问题,导致新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就需要启动售后服务紧急预案,以保证业务经办的正常进行。
应急预案目标
在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下,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况下,应急预案必须以保证业务经办正常运行为目标。
应急预案具体措施
应急预案需要从业务系统、数据库、网络平台三个方面来考虑应急处理措施,在出现紧急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我公司会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故障响应,第一时间由驻现场维护人员启动备份系统,同时将指派具有解决故障能力的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以及硬件网络工程师组成的紧急服务小组解决问题。
应急处理流程
应急处理流程图
流程说明:
1、系统出现故障,我公司接受故障,并确定为紧急情况。
2、启动应急处理服务流程。
3、紧急情况处理小组的领导(由用户和我公司人员共同组成)立刻调派我公司的资深专家和用户相关人员。首先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确定事件类别、事件来源,保护证据,以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4、根据收集的信息,紧急情况处理小组立刻采取措施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
5、根据实际情况,技术专家进行系统的恢复工作。
6、如果是应用软件故障,我公司保证2小时内解决问题,恢复故障系统。
7、如果项目组难以短时间内解决故障,及时申请公司技术支持中心派专家,必要时申请第三方的技术专家到现场协助排除故障。
8、在问题得到解决、系统恢复工作后,回顾并整理该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把所有情况记录到文档中,并完成《紧急事件处理结果报告》。
9、提交《紧急事件处理结果报告》。
10、应急行动结束。
第三篇:ERP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ERP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保证ERP系统的顺利运行,特拟定以下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自觉遵守。
一、系统管理员配置
总部安排一名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运行全权负责;斜胶胎和子午胎分厂分别指定一名熟悉业务,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接受能力强的人员为本单位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本核算单位下属所有账套的设置工作。
二、管理员职责
1.核算单位财务负责人
规范本单位的业务,制止不规范业务的发生。
负责本单位反结账的处理,此操作只能由负责人或本单位管理员进行。根据本核算单位的需求,组织相关人员编制非公司下发的报表格式和公式。1_ 2_ 3_
2.核算单位普通操作人员(各岗位)
1_
2_
3_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不越权操作、不做违规业务。保证自己的密码不泄密(所有财务人员都应遵守),定期更换密码。依照及时性和准确性原则,当天发生的经济事项当天录入单据,需要审核的单据录入后必须进行审核。
4_
5_
6_
7_
8_ 及时核对自己所属业务的单据、列表和报表,确保业务的正确性。不允许库存数为负数,不允许零出库。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将正确的报表传送到上级单位。每月按时打印相关帐表。需要协调其他部门修改或者更改某些业务,首先和其他部门沟通完毕,由有权限的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修改。
三、基础数据维护制度
1、存货和物料清单资料的维护制度
1)在开发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开发部门要及时将所开发的产品的清单输入计
算机系统中,其中包括:所有自制和外购件的存货编码、名称及物料清单等相关信息;
2)如果各个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未存在的料品代码,需要进行增加料品代
号的,要填写《存货编码增加申请表》,把表格及时传递给开发部门的存货及清单负责人,进行存货及相关信息的增加;
2、供应商和客户资料的维护制度
为了使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的资料在系统中保持一致,要求所有的供应商资料有采购部门进行维护,客户的资料应由市场部的应收会计负责进行添加。
3、生产制造业务处理方面的基础数据的维护制度
其他的涉及生产制造系统的资料由系统管理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负责进行维护,前提是在经过公司的授权(指所有的添加数据应该由公司的书面认可)后进行输入。
4、财务方面的资料维护制度
涉及财务方面的基础资料和需要进行输入U8-ERP的基础资料,由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输入,输入要经过本部门的领导批准授权后进行。
四、客户端配置要求
客户端操作系统用WINXP,256M内存以上。
办公软件要求统一使用office2000或者更高版本。
防杀毒软件统一应用:Norton 软件或者瑞星等其他知名品牌杀毒软件。。。
不允许安装以下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允许安装使用盗版软件:
。。
五、用户权限分配和变更
由业务部门相关系统操作人员提出申请,报送业务部门主管,主管同意签字,然后报财务处处长处审核,然后由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添加。见《用户权限分配变更申请单》。
六、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在计算机人员和系统管理员进行ERP的维护工作,并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和维护工作,要求每天做一个数据库备份。并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
七、账套设置制度
1、总公司统一制定的账套设置
以下内容属于全局性的设置,斜胶胎分厂和子午胎分厂必须遵守总部统一制定的编码体系,不允许私自修改、增加内容和结构。需要增加和修改内容时,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并发布。
1)
2)
3)
4)
5)
6)
7)
8)
9)基础科目; 项目分类及编号; 部门的一级编码; 人员档案; 存货大类; 存货档案 仓库档案; 收发类别; 工作中心;
2、需要上报批准的账套设置
以下账套设置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但必须上报,经过总公司系统管理员认可后才能进行设置:
2)
3)
4)
5)
6)
7)
8)总账参数设置; 应收应付参数设置; 固定资产参数设置; 采购管理参数设置; 销售管理参数设置; 库存管理参数设置; 存货核算参数设置; 生产制造参数设置;
3、账套设置责任人
账套设置采取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各核算单位的系统管理员是唯一负责账套设置和调整的责任人,承担设置的所有责任。
4、系统管理员的权限
斜胶胎分厂和子午胎分厂系统管理员在本单位账套拥有以下账套设置权限:可以对相关数据权限进行设置。
1)
2)
3)
4)
5)
6)
7)基本信息设置中的客户供应商分类及目录; 基础信息设置中的系统人员表; 总账模块中的参数设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汇率设置、科目调整; 应收管理中的参数设置、单据类型设置、格式设置、控制科目设置; 应付管理中的参数设置、单据类型设置、格式设置、控制科目设置; 项目类别定义和项目内容定义; 固定资产的基础信息、系统基本设置和卡片样式定义;
9)成本管理中的参数设置、基础档案的设置; 采购模块中参数设置、单据类型、格式设置、自定义项目设置,单据编码
设置;
10)销售模块中参数设置、单据类型、格式设置、自定义项目设置,单据编码
设置;
11)库存模块中参数设置、单据类型、格式设置、自定义项目设置,单据编码
设置;
12)存货核算模块中参数设置、单据类型、格式设置、自定义项目设置,单据
编码设置;
13)
14)
15)物料清单模块的单据、格式设置; 生产订单模块的单据、格式设置; 质量和设备相关模块的单据、格式设置;
八、记账结账控制制度
总部对两个分厂的记账和结账进行控制,对各单位的“取消结账”参数全部置为“否”,“取消结账”参数全部置为“是”;同时各单位在本账套的总账系统参数中设置“上月结账本月记账”为“是”。
记账和结账功能完全由总部财务处和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如果分厂有需要恢复结账前状态,需要提交申请到总部财务处和系统管理人员,财务处经过了解相关原因后,由系统管理员对模块进行取消结账操作。等待分厂处理完毕后,通报财务处,财务处在进行记账和结账。
第四篇:供电公司信息运维体系建设
供电公司IT运维保障体系建设
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地市供电公司信息化应用完成了操作过程自动化的历史使命,正在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指导下,通过八大应用系统,ERP,一体化平台系统的建设,逐步向建成一体化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目标快速迈进。企业级信息化综合应用成为电力企业的内在发动机,驱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协同合作,高速运转。复杂的跨区域全架构式的信息应用,同时给IT运维管理带来全新挑战,面对信息化供电公司。IT运维人员如何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怎样构建扎实的基础支撑,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化供电公司信息应用新特点
地市供电公司是信息化供电公司应用的主体,是跨区域企业级信息化应用的重要一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应用IT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利用信息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此趋势下,地市供电公司将成为县级供电公司的数据应用中心,同时作为省级供电公司的数据产生和整合基地,以跨区域全网贯通的信息数据流打造电力企业人、财、物的集团化管理。信息化供电公司应着力建设一体化的电力信息应用平台以及一体化模型的企业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孤岛,发挥信息应用系统的整体效能。
电力信息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思想即是进行电力业务应用集成和企业数据整合,从而构建一体化的电力信息管理平台。以ERP等系统为代表。就是对于电力生产,财务、营销、设备,人力资源等部分紧耦合业务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业务协同。秉承这种企业级综合应用的构建思想,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应用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相对独立单纯的专业级、部门级应用,转变为企业级应用,甚至朝着集团级应用的趋势发展。从信息应用架构上来看,则呈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互联互通.多交互业务联动等更加复杂的跨专业,跨区域的应用方式,信息应用趋于复杂化及多样化。
信息应用模式的改变带来了大量新课题,信息系统的运行也不仅仅是单个系统、某个专业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到电力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由于业务集成与数据整合,信息应用的错误联动效应急剧增强,影响面也呈纵向横向逐级扩大。基础设施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集成式信息应用,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IT运维活动面对多系统、跨部门及跨区域多用户、多平台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同时运维队伍面对大量的高新技术,如何组织资源为我所用,信息运维管理在信息化供电公司建设的大环境下,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能力问题。更需要有体系化的管理支撑,这些与企业级的信息应用建设同样重要。IT运维保障体系建设新思路
信息化供电公司的建设背景给IT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网络、存储到应用系统,都要求具备更高的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提供更加强大稳固安全的支撑服务。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所开展的运维活动,则要求提供更加快速,规范.主动和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支撑。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IT运维保障体系的建设从何处入手?如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中六大保障体系的建设,为IT运维管理提供了全面的建设思路。六大保障体系分别是:标准规范、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管理调控、人才队伍、评价考核,覆盖了信息运维的技术与管理重点,相辅相成。地市供电公司六大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规划和原则指导,而且还要有可实践化的建设思路。
2.1标准规范体系
从地市供电公司层面来看,标准规范的建立主要用以规范整体运维活动,通过持续的制度化建设解决运维规范化运作问题。但是目前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呈现来源众多、交叉重叠、缺少体系化、与实际发展部分不符以及缺少有效监督等现象,作为规范执行人员面对众多标准制度往往无所适从,使得标准规范形同虚设,不得不束之高阁,直接导致运维活动的随意化及运维管理的无序化,使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下降。地市供电公司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体系需要进行全面过滤、筛减,并建立适应新环境下的工作标准和运行规程,以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以持续完善的规范实践,以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建立具有体系化、标准化的运行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IT运维管理主体工作。地市供电公司在建立运维服务管理规范过程中,应建立标准的信息系统运行监控指标体系,以实现运维结果管理(即目标管理),并以目标为导向,以ITIL服务管理实践为指导,规范运维过程。同时通过运维关键部件及关键活动的管控,实现运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结果、过程和关键点的把握,提高运维管理的有效性。
2.2安全防护体系
信息化供电公司贯通式的应用架构、趋于开放式的业务互通,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尤显突出,电力生产大区与信息大区之间,省市县3级业务之间、不同专业业务应用之间、多种通信方式以及与外单位关联业务之间的安全隔离及互通,一体化信息平台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等都存在安全受限访问等更多更复杂的安全需求。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针对信息应用和基础设施变化,制定安全管理防护体系和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成立稳定的安全组织,建立安全管理规范,而且更需要建立工作过程的安全控制,从系统的规范建设期开始就要着手安全防护的设计,做到安全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控。
2.3技术研究与人才队伍
信息技术是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具有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信息化供电公司依托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网络、主机、数据库、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到体系化的架构、应用、数据,都渗透了大量的新技术应用。面对庞大的技术认知需求以及高端技术的学习壁垒,作为地市供电公司,在人财物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如何锻炼和建设具备专业化能力的人才队伍,实际上是IT运维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作为地市供电公司的技术人才队伍,全面研究信息应用各项高端技术并熟练掌握,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系统支撑,地市供电公司信息技术研究必须从研究IT架构人手,通过对网络、存储、主机等IT基础架构以及对数据、应用系统的企业级架构的理解和深化,用全局化架构设计的视角,审视和认知IT系统之间的内外关联关系。对于信息化供电公司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系统架构的研究,有助于技术人员洞悉IT运维的关键环节,区分系统运行核心和关键点。通过这种剥丝抽茧式的技术研究思路,能够将系统复杂的问题逐步分解成单纯的局部问题,对其中的核心部件以及高端的技术,完全可以利用社会上专业性的技术资源予以支持,非核心的运维工作则可以考虑运维外包,以降低运维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量。专业化的技术外援资源的利用以及运维外包模式,都必须在运维管理可控能力范围内开展,而这里可控的最好手段则是地市供电公司自身人才队伍对信息系统的架构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对架构的“面”的掌握实现对单一技术“点”的控制。对地市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的要求不再是对高端技术的攻关,而是掌握系统的架构及关联关系,在系统架构层面上对系统的可用性、持续性进行分析,从而决定运维工作的内容和优先级,在外部资源利用的同时,不仅有效监控资源,而且参与实践。长期积累,同样可以实现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2.4管理调控与评价考核
管理调控是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通过对信息应用的分析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合理调控,以优化资源效能。地市供电公司的IT运维管理,要实现管理调控,首先要实现管理监控。通过监控获取信息系统的真实运行状况,人力资源的工作分布及工作质量、信息投资是否发挥效力,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管理分析,继而采用资源调控手段实现目标明确的管理调控。管理监控从量化角度出发,建立IT基础设施及信息应用系统的运行关键指标、运维活动工作指标等,指标要求采集方便、准确定位关键点,通过指标体系展现和掌控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全貌,通过指标进行能力、可用性,持续性管理和分析,提交系统优化和建设方案,推动管理调控措施的应用。管理监控的内容同时作为运维评价考核的科学参考依据,为评价考核提供良好支撑。
电网经营管理在不断发展变化,信息化供电公司企业级信息应用要顺应变化而不断改变,信息化供电公司的IT运维管理需要有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化的队伍、系统化的技能,IT运维保障体系需要以系统化的思路进行长期的建设和持续的完善,从而打造更加稳固坚强的管理技术支撑平台。
第五篇:现代电信运维体系
现代电信运维体系
来源:通信产业网 编辑:Anne 时间:2009年02月02日
网络运营转型是电信运营转型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化的电信运维体系能够更有效促进网络转型优势的延伸。本文提出了电信运维需求模型及三类运维体制,总结了电信运维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了运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阐述运维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提出运维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标志和运维体系演进策略,为国内运营企业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电信运维管理首先是一门组织科学,集电信网络技术、网管技术、管理科学于一体。其次是一种运营生产与管理行为。研究运维组织科学目的就是透过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客观规律,参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辨证原理,探索电信网络运维专业的生产与管理发展规律,总结出先进性的、可操作的经验或成果,为现代电信企业管理决策服务,进而指导运维生产与管理行为。
本文通过运维需求模型,提出了三类运维管理体制;基于运维发展要求,提出运维现代化的表征及运维体系演进策略。通过对运维现代化的解读,明确科学发展观,通过对运维体系分析,明确运维现代化的方法论;通过对运维体系演进的策略分析,明确未来运维管理的发展思路。
二、运维需求模型
电信运行维护(简称运维 以下同)管理是电信运营职能活动的一部分,其核心在于提升运维能力。其基本定义是:为保障电信网络与业务正常、安全、有效运行而采取的生产组织管理活动称为电信运行维护管理,简称运维管理。运维需求是确定运维生产方式的基础,等同的运维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运维管理体制,不同的运维管理体制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效能,这就是体制竞争能力。
运维需求既是分析运维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运维管理体系建设运行要满足的基本要求。针对某一逻辑层次的网络,其运维管理需求模型见图1。
运维管理需求模型中,提出运维管理体系、运维作业体系、运维支援体系三大体系,提出现场作业层、网络监控层、运维支援层、厂商支援层四个作业层次。
运维管理体系是运维工作的管理层,体现“集中管理”原则。其主要职责是:运维工作协调管理、运维目标、维护指标、维护规程、工作流程的制定、网元设备管理、入网管理、设备质量评价、电信附属设施管理、维护作业组织架构、网络与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的监督检查与考核、网络安全管理、新技术与新业务引入管理等。
运维作业体系与运维支援体系构成生产体系,是运维工作的生产层,以下是对生产体系的说明。
1、第一层:现场作业层
为运维生产作业层次结构中的最低层,直接受网管监控层部门的领导与指挥。负责所辖区域网络设备及基础设施[动力电源、环境、局房等]的现场值守、例行维护、设备硬件更换、测试、设备备件管理及仪表管理等等。该层接受网络监控层的调配指挥,实施相关故障修复、资源调配的具体实施与操作。
对于移动网络,还包括现场的CQT、DT测试等,为网络优化提供必要的数据源。该层要求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维护技能,各区域要保证配备一定数量高技能的人员指导综合维护人员开展维护工作。该层的技术人员为公司运维部门的非核心能力层,视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一定范围内的外包维护形式。如:用户线路的代维、光缆线路与管道的代维、基站主体设备与配套设备等的代维、机房环境的代维等等,网络监控层对其进行考核。
2、第二层:网络监控层
网络监控层分为网络运行监控、网络维护两大基本职能。
网络运行监控面向网络业务,体现“集中监控”原则,主要职能是资源管理、运行监视、网络组织调度、网络控制、数据配置、数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必要时对网络进行控制,保证业务不可用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降低到最低程度。网络运行管理侧重于监视、控制、指挥、协调、调度,重在实时;网络运行管理通常是网管中心的主要职能。
网络维护面向网络设备单元,支持业务运行,侧重于软件与硬件维护、测试、管理,是非实时性的维护管理。网络维护分为网络设备集中维护、网络设备分散维护两种方式,其主要职能是故障处理、维护监控,保征设备的可用性。根据生产能力,网络设备分散维护逐渐趋向集中维护,体现“集中维护”原则。网络维护管理通常是维护中心的主要职能。
网络监控层是电信运营公司运维生产作业环节中唯一实施7天24小时实时监视、操作、控制的部门,对所管理区域内的网络业务运行和网络设备进行集中操作维护和管理、对网络资源实施组织调度等。该层的集中化生产能力决定电信运维管理体制。
在高度集中的运维体制下,全网决大部分的故障处理基本在这个层次完成,只有通过网管监控手段不能完成的生产作业才由现场作业部门完成。该层的技术人员为公司运维的核心能力层技术人员。
3、第三层:技术支援层
技术支援层是整个生产作业层中技术层次最高的部门,负责对全网各个专业网络运维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支援;还可负责面向客户的系统集成等。技术支援层内可以按照专业设置交换专业、传输专业、数据专业、备品备件等等。该层的技术人员为公司运维的核心能力层技术人员。该层也可以是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人员。
4、第四层:厂商支援层
设备厂商是网络维护问题最终的技术解决力量,运营企业的技术支援组织必须与该组织建立紧密耦合的关系。
三、运维管理体制
3.1定义
电信运维管理体制的基本定义是:根据电信网络运行维护的基本需求,结合现有网管技术条件,遵循电信运营管理的要求而建立的运维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的集合。
3.2体制类型
电信运营网络包括无线、交换、数据、传输、IT支撑等多个专业,每一专业网络分成省际层、省内层、本地层等多个逻辑层次。不管那种逻辑层次的网络,其运维需求是一样的(见上一节的图1 运维需求模型),维护需求在集团、省、地市公司运维部门的不同职能分配形式,就产生了不同运维生产与管理方式,即产生不同的运维管理体制。电信运营企业的运维管理体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其主要区别在于维护作业(即生产方式)的集中程度有差异。运维体制类型见图2。
在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由于网管手段能力、网络设备能力、管理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电信运营企业基于主体运营网络形成了不同的运维管理体制;即使在一个电信集团内部,也采取了不同的运维管理体制,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基本以过渡型运维体制为主。
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网管技术与运维管理体制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没有先进实用的网管技术,无法建立现代化的运维管理体制;不改进落后的运维管理体制,再先进的网管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从世界各电信运营企业运维管理发展的历程分析,网管系统的建设应用与运维管理体制的变革一直处于螺旋交替上升、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图2 电信运维体制类型
四、运维体系构成 4.1 运营体系
“面对竞争,战略转型;完善管理,促进发展”成为电信运营时代的主旋律。电信运营企业日益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核心运营能力通常从两个方面表征,一是从客户角度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可替代,二是企业的运营能力难以模仿。从电信产业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不管是电信运营主导者,还是跟随者,电信运营企业为各级用户提供的产品同质性强,模仿性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难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运营能力来构建。核心运营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能力集合,包括发展方向掌控能力、核心研发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网络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等等。其底层支撑源于电信运营体系。
电信运营体系是根据电信企业运营生产与管理的要求,所建立的各项组织管理要素的集合,包括发展战略、运营模式、组织建设(组织结构、职能划分、企业文化)、资源配置(网络资源、人力资源)、运营流程、支撑系统六个主要方面,这六个方面是构建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4.2 运维定位
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演进使得现有网络专业之间的分工不断融合,原有的按专业设置维护组织架构的模式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另一方面,企业为加强市场与服务能力服务,对运维提出更深层次要求,从运营体系角度分析,运维部门的总体定位必须从以往的网络提供者和维护者转变为向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网络经营者。网络经营者的具体含义是:一是资源管理中心;二是运行监控中心;三是网络保障中心;四是服务保障中心。随着企业由粗放式运营转向集约化、精益化运营,企业会加强对运维成本的控制,因此,电信运维管理部门还由第五个定位,即成本控制中心。运维服务范围及定位见图3。
图3 运维服务范围及定位
4.3 运维管理体系
在向现代化运营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服务客户化、管理流程化”是电信运营企业转变运营观念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和服务,加强市场营销;另一方面还要面向内部管理,提升组织管理的效率。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组成机体,电信运维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独立性、关联性、动态性的特点。其复杂性是:维护管理的专业多、地理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相对独立性是:生产与管理职能的专业性很强;关联性是:必须与其它部门紧密配合、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为客户服务的过程,才能发挥组织管理的优势;动态性是:其组织管理模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网管技术、管理体制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运维体系是电信运营体系的一部分,电信运维管理体系是为满足电信网络运行维护的要求,所建立的各项组织管理要素的集合,运维体系由运维管理体系、运维能力体系构成。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体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资源配置、运维流程、网管系统六大方面,这六个方面是构建企业核心运维能力的基本要素。其中,运维体制是决定运维体系的核心要素。
4.4 运维能力体系
运维能力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能力,即网络运行能力、网络保障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运维工作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三个能力,这三个能力是电信运营企业运维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运行能力。
面向运营,从质量、经济角度表征企业运维能力,包括:网络运行质量、资源配置水平、资源使用效率、人力资源效率、资产利用率、运维效益等。
二、网络保障能力。
面向网络,表征网络维护水平和维护能力,包括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网络设备维护、维护成本控制、资源数据管理与服务等。
三、服务保障能力。
面向服务,满足市场和客户服务需求,提高主动服务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综合业务支撑能力。服务保障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