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到村任职工作总结
驻卢龙县上荆子村党建指导员 张建民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按排,我与2005年
4月下派到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上荆子村任党建指导员,到村以来我时刻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任,在上级下派办和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指示精神,对照八项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上荆子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入调查研究。
我曾是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时间不长,在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充分的认识到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去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农村社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大量新的政策要尽快贯彻到农村,大量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农村,大量新的工作要落实到农村,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市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市委提出的提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也成了我做好下派工作的动力。
为此,到村以后,我积极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到全村38名党员干部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二是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和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请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四是到隔阂户家中与其促漆交谈,了解其原因、询问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并认真记好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步伐,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写出了全年的工作计划,认真加以落实。
二、以培养后备力量为突破口,努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所驻村的党组织建设,改变软弱涣散状态,是我们这次下派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抓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关键。上荆子村在该镇是个优秀支部,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但通过调查走访,凭着自己当多年乡镇干部的经验,发现该村两委干部后继无人,党员年龄比例偏高,发挥先进作用不明显,这也成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结症。一是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谈话,对在村级组织建设过程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及时沟通,消除他们心中一些不正当的想法,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二是深入实施“三培双带”工程。按照“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高,领富能力强”的十五字标准,深入群众当中,广泛座谈了解,发现人才。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村委会主任外出,我和支部书记通过引路子、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对几位后备人才进行了培养锻炼。三是认真组织好该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提前对所驻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我不仅掌握了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摸清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亲自起草活动日程安排,精心部署。做为该镇的宣讲队长,第一站就来到上荆子村,我注重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党员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已有1人被安排到村治保民调主任的重要位置上,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为一名预备党员转正,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该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以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口,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上荆子村境内多丘陵、坡地,多年来群众以种植甘薯、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低,群众增收缓慢。我到村后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和村两委进行了沟通。并与村两委成员达到共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永远是工作的重点。之后,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与村干部一起进行谋划,最终通过与广大党员、村民代表的讨论,达成了一致:上荆子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形成“一条主线,两条辅线”,一条主线就是大力发展养殖,两条辅线就是发展以玉米、菜花、大白菜为主的三种三收种植模式和银白杏为主的林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甘薯、蔬菜、果品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认识,增强村民的积极性,我先后两次带领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北戴河集发公司和乐亭等地学习参观。回村后,很多村民对发展高效农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目前,村里建成养殖小区2个,规范了村里奶牛、蛋鸡和肉鸡养殖,为村里输出剩余劳动力30多名,今冬明春将发展以玉米、菜花、大白菜为主的三种三收种植面积200亩,预计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多元。
四、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努力维护农村稳定。
富一村群众,保一村平安,是市委对下派干部的重托,也是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入村后,我时刻牢记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为上荆子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一是积极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理顺两委关系,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确保村级工作运转有序,使村级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章制度。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村级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支持农民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做到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大家办、大家管和按章理事、依法治村的和谐统一。三是加强治保民调制度建设。建立定期进行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制度、重大节假日巡逻制度、矛盾调处分工负责制等工作制度,重新设置信息调解员23人。通过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情稳定。
五、以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初上荆子村被确定为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4月份我入村时,正好赶上村里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刚刚开始,顾不上路途劳累,一到村里就与村干部一起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和村干部一起制定创建规划,搞宣传发动,使文明生态村深入人心。在清理门前的土堆、石头、草垛等堆积物时,有一户群众不理解,我和村干部一道去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连续去了五次,直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我的心才算放下。随着创建工程的进展,也遇到了创建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资金不到位,导致水泥、沙子、石头等原料进不来,制约着创建工程的进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把自己入村后的工作情况及时向市委统战部领导作了汇报,及时为村里解决1万元资金。同时,充分发挥统战干部的优势,取得了市里部分民营企业家的支持,又为村里争取来资金1万元,2万元资金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村里创建工程的燃眉之急。
通过我和我们上荆子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对村里1.1万米主要街道进行了突击清理修缮,路面全部硬化,修建马路边沟2.2万米,栽植树木4000余棵,清理垃圾700多立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总之,到村里工作一年来,岗位、职责和环境虽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能够做到注重学习、讲究方法,真抓实干,努力维护和展示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做到了市委提出的“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实”的目标,赢得了上荆子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出色的完成了本年度的下派工作任务。
《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第二篇: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到村任职工作总结
驻卢龙县上荆子村党建指导员 张建民
[范文搜网-http://www.xiexiebang.com]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按排,我与2005年4月下派到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上荆子村任党建指导员,到村以来我时刻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任,在上级下派办和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指示精神,对照八项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上荆子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入调查研究。
我曾是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时间不长,在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充分的认识到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去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农村社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大量新的政策要尽快贯彻到农村,大量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农村,大量新的工作要落实到农村,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市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市委提出的提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也成了我做好下派工作的动力。
为此,到村以后,我积极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到全村38名党员干部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二是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和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请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四是到隔阂户家中与其促漆交谈,了解其原因、询问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并认真记好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步伐,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写出了全年的工作计划,认真加以落实。
二、以培养后备力量为突破口,努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所驻村的党组织建设,改变软弱涣散状态,是我们这次下派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抓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关键。上荆子村在该镇是个优秀支部,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但通过调查走访,凭着自己当多年乡镇干部的经验,发现该村两委干部后继无人,党员年龄比例偏高,发挥先进作用不明显,这也成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结症。一是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谈话,对在村级组织建设过程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及时沟通,消除他们心中一些不正当的想法,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二是深入实施“三培双带”工程。按照“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高,领富能力强”的十五字标准,深入群众当中,广泛座谈了解,发现人才。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村委会主任外出,我和支部书记通过引路子、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对几位后备人才进行了培养锻炼。三是认真组织好该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提前对所驻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我不仅掌握了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摸清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亲自起草活动日程安排,精心部署。做为该镇的宣讲队长,第一站就来到上荆子村,我注重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党员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已有1人被安排到村治保民调主任的重要位置上,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为一名预备党员转正,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该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以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口,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上荆子村境内多丘陵、坡地,多年来群众以种植甘薯、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低,群众增收缓慢。我到村后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和村两委进行了沟通。并与村两委成员达到共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永远是工作的重点。之后,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与村干部一起进行谋划,最终通过与广大党员、村民代表的讨论,达成了一致:上荆子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形成“一条主线,两条辅线”,一条主线就是大力发展养殖
第三篇: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到村任职工作总结
驻卢龙县上荆子村党建指导员张建民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按排,我与XX年4月下派到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上荆子村任党建指导员,到村以来我时刻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任,在上级下派办和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指示精神,对照八项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进娶扎实工作,为上荆子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入调查研究。
我曾是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时间不长,在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充分的认识到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去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农村社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大量新的政策要尽快贯彻到农村,大量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农村,大量新的工作要落实到农村,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市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市委提出的提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也成了我做好下派工作的动力。
为此,到村以后,我积极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到全村38名党员干部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二是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和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请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四是到隔阂户家中与其促漆交谈,了解其原因、询问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并认真记好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步伐,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写出了全年的工作计划,认真加以落实。
二、以培养后备力量为突破口,努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所驻村的党组织建设,改变软弱涣散状态,是我们这次下派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抓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关键。上荆子村在该镇是个优秀支部,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但通过调查走访,凭着自己当多年乡镇干部的经验,发现该村两委干部后继无人,党员年龄比例偏高,发挥先进作用不明显,这也成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结症。一是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谈话,对在村级组织建设过程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及时沟通,消除他们心中一些不正当的想法,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二是深入实施三培双带工程。按照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高,领富能力强的xx字标准,深入群众当中,广泛座谈了解,发现人才。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村委会主任外出,我和支部书记通过引路子、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对几位后备人才进行了培养锻炼。三是认真组织好该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提前对所驻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我不仅掌握了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摸清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亲自起草活动日程安排,精心部署。做为该镇的宣讲队长,第一站就来到上荆子村,我注重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党员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扶贫帮困工作总结与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与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合集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近年来,xx单位工会在兵、师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基本要求,满腔热忱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推动扶贫帮困工作迈向了制度化、网络化、人性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使困难职工深深感受到了团场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团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团场和谐,为团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基础,建机制,推进帮扶工作规范化
----党政支持,形成合力,夯实帮扶工作基础。在帮扶工作中,xx单位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团场为契机,及时向党委汇报,提出了开展活动的实施意见。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团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会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团场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在全团开展创建活动的通知》,并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组织实施进行了部署,由帮扶中心亲自抓落实,督促基层帮扶站(点)开展好具体工作。
XX年3月,xx单位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了让困难职工在有困难时能找到人,能办成事,努力使帮扶中心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xx单位工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为帮扶中心安排了宽敞的办公室,分配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为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还明确了“困难职工首问负责制”、“政委、团长定期值班接待制度”、“责任倒逼追究制”,确保每个来信、来访职工有人接待,笑脸相迎,有人负责,一办到底。
近年来,“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xx件次;帮扶困难职工xx人(次),发放帮扶款物价值共计x万元;培训困难职工(农民工)xxx人次,为xx名困难职工免费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调解纠纷xx多起。针对近两年农业、园林单位受灾情况,xx单位第一时间做好统计摸底工作,对因受灾造成生活十分困难的职工给予临时救助,救助困难职工达到xx多人次,救助金额xx余万元。
----信息化管理,阳光化操作,确保帮扶程序规范化为把有限的帮扶资金全部用在困难职工身上,xx单位建立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对每个困难职工、临时救助人员全部建立了实名制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应该得到帮扶的困难职工不漏报、不重报、不错报。做到困难职工情况“五清”“三明”,即:家庭状况清、致贫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目标清、思想状况清。明确脱贫时间,明确帮扶思路,明确帮扶责任人。其次,建立了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机制。要求团、连两级工会严格把关,组织工会干部进连入户,认真调查了解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状况,对帮扶的对象名单、帮扶金额,分别在连队和机关政务公开栏和电视上公示7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设立由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成员由纪委、监察、计财、民政、工会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审查,做到了专款专用,款项清楚,公开透明,帮扶到位。
----建好网络,俯下身子,搭建帮扶工程连心桥。困难职工作为社会中得弱势群体,为方便他们求助,我们还在全团建立了56个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点),在各基层单位设立困难职工帮扶联络员。开展了百名工会党员干部联系百名困难职工“暧心工程”,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每人联系1名基层工会党员干部,每名基层工会党员干部帮扶1-2名困难职工。几年来全团28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一帮一、面对面”救助帮扶活动,结对联系本单位困难职工873户,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就业、看病、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
在积极做好常规帮扶的同时,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还主动走出去,与民政科、司法所、劳动力管理等部门配合开办了困难职工咨询台,全力解答困难职工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此外,我们还与基层单位协作建立“工会会员服务之家”40多个,受惠职工21000人多(次),受惠金额达120多万元。
二、重“造血”,抓载体,推进帮扶工作个性化
----分类帮扶,对症下药,确保帮扶效果扶贫重在扶志,扶志贵在坚持。在近两年的帮扶工作中,xx单位对每一位困难职工都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针对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物质帮扶和资金帮扶相结合的办法,为他们提供生活、教育、医疗、就业、法律等针对性的帮助。对因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直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点燃生活的希望;对技能不高就业困难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对因家庭贫困影响子女上学的,开展“金秋助学”帮扶活动。近年来,xx单位工会先后对180余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爱心救助,累计捐助爱心款80余万元。
今年5月,xx单位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全体机关干部分成六个小组,开展
“红五月”走访慰问活动。全团1000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困难职工家中听民意,解民忧,采取一户一策,一事一帮,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52户,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件次,深受职工群众好评。
----送科技、送服务,个性帮扶凸显特色。“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困难职工从根源上脱离贫困,xx单位工会采取“精神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引导和教育的办法,引导困难职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针对困难职工技术短缺,资金缺乏的情况,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政策,先后帮助400多户困难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1连职工李海清,XX年利用工会提供的2万元贴息贷款建起了2座蔬菜大棚。如今,她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管理,已经成了团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还多次被兵团、农二师评为“三八红旗手”。
近年来,xx单位还开展了“爱心传递”帮扶工作,在全团开展了“上层关爱下层,一层关爱一层”帮扶活动。职工李海清在自己脱贫致富后,不忘帮助周围的职工群众,她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富。我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团场和工会的帮助。”如今,在xx单位,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已经逐步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十一连养猪大户彦三舟,七连职工马大信,16连优秀党员任伟平早已把帮助困难职工
脱贫致富作为一种责任,在团场传为佳话。
三、壮实力,筹资金,推进帮扶工作社会化
----争取领导重视壮实力xx单位党委十分重视和关心帮扶中心的建设,团主管领导张立建曾多次到帮扶中心视察工作、了解情况和现场办公,在全团范围内形成了由党政工青妇等有关单位共同参与、有效运行的“大帮扶”格局。每年由团主管领导主持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此外,xx单位每年开展的扶贫帮困捐款活动也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解决帮扶资金增添了新的力量。仅XX年,xx单位社会各界捐款金额达到20多万元,救助困难职工150余人。
----资金使用管理公开透明
在帮扶资金使用管理上,xx单位采取
“上级拨一点,团场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把帮扶资金列入统计行政财务和工会财务预算,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项账户”,对资金使用采取集体会商制度。帮扶的每一个项目,每份申请的补助额,都由团领导、工会领导、与基层单位工会共同商定,坚决杜绝人情关系,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使用帮扶专项资金。每年形成帮扶资金决算,接受上级工会和兵、师相关部门审计。
“有困难、找工会!”如今,二十九困难帮扶已成为该团工会工作的一个“品牌”,已成为深受职工信赖和上级认可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同时,工会帮扶也成了团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了展示团场形象的重要“窗口”。为维护团场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xx单位将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服务宗旨,加大帮扶力度,竭诚为困难职工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要求,力争做到帮扶工作再创新、服务内容再优化,帮扶措施更有效,全面提高帮扶工作水平。
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按排,我与XX年4月下派到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上荆子村任党建指导员,到村以来我时刻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任,在上级下派办和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指示精神,对照八项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上荆子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入调查研究。
我曾是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时间不长,在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充分的认识到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去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农村社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大量新的政策要尽快贯彻到农村,大量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农村,大量新的工作要落实到农村,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市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市委提出的提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也成了我做好下派工作的动力。
为此,到村以后,我积极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到全村38名党员干部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二是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和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请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四是到隔阂户家中与其促漆交谈,了解其原因、询问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并认真记好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步伐,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写出了全年的工作计划,认真加以落实。
二、以培养后备力量为突破口,努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所驻村的党组织建设,改变软弱涣散状态,是我们这次下派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抓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关键。上荆子村在该镇是个优秀支部,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但通过调查走访,凭着自己当多年乡镇干部的经验,发现该村两委干部后继无人,党员年龄比例偏高,发挥先进作用不明显,这也成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结症。一是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谈话,对在村级组织建设过程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及时沟通,消除他们心中一些不正当的想法,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二是深入实施“三培双带”工程。按照“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高,领富能力强”的xx字标准,深入群众当中,广泛座谈了解,发现人才。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村委会主任外出,我和支部书记通过引路子、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对几位后备人才进行了培养锻炼。三是认真组织好该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提前对所驻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我不仅掌握了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摸清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亲自起草活动日程安排,精心部署。做为该镇的宣讲队长,第一站就来到上荆子村,我注重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党员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已有1人被安排到村治保民调主任的重要位置上,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为一名预备党员转正,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该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以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口,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上荆子村境内多丘陵、坡地,多年来群众以种植甘薯、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低,群众增收缓慢。我到村后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和村两委进行了沟通。并与村两委成员达到共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永远是工作的重点。之后,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与村干部一起进行谋划,最终通过与广大党员、村民代表的讨论,达成了一致:上荆子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形成“一条主线,两条辅线”,一条主线就是大力发展养殖,两条辅线就是发展以玉米、菜花、大白菜为主的三种三收种植模式和银白杏为主的林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甘薯、蔬菜、果品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认识,增强村民的积极性,我先后两次带领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北戴河集发公司和乐亭等地学习参观。回村后,很多村民对发展高效农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目前,村里建成养殖小区2个,规范了村里奶牛、蛋鸡和肉鸡养殖,为村里输出剩余劳动力30多名,今冬明春将发展以玉米、菜花、大白菜为主的三种三收种植面积200亩,预计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多元。
四、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努力维护农村稳定。
富一村群众,保一村平安,是市委对下派干部的重托,也是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入村后,我时刻牢记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为上荆子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一是积极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理顺两委关系,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确保村级工作运转有序,使村级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章制度。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村级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支持农民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做到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大家办、大家管和按章理事、依法治村的和谐统一。三是加强治保民调制度建设。建立定期进行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制度、重大节假日巡逻制度、矛盾调处分工负责制等工作制度,重新设置信息调解员23人。通过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情稳定。
五、以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初上荆子村被确定为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4月份我入村时,正好赶上村里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刚刚开始,顾不上路途劳累,一到村里就与村干部一起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和村干部一起制定创建规划,搞宣传发动,使文明生态村深入人心。在清理门前的土堆、石头、草垛等堆积物时,有一户群众不理解,我和村干部一道去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连续去了五次,直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我的心才算放下。随着创建工程的进展,也遇到了创建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资金不到位,导致水泥、沙子、石头等原料进不来,制约着创建工程的进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把自己入村后的工作情况及时向市委统战部领导作了汇报,及时为村里解决1万元资金。同时,充分发挥统战干部的优势,取得了市里部分民营企业家的支持,又为村里争取来资金1万元,2万元资金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村里创建工程的燃眉之急。
通过我和我们上荆子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对村里1.1万米主要街道进行了突击清理修缮,路面全部硬化,修建马路边沟2.2万米,栽植树木4000余棵,清理垃圾700多立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总之,到村里工作一年来,岗位、职责和环境虽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能够做到注重学习、讲究方法,真抓实干,努力维护和展示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做到了市委提出的“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实”的目标,赢得了上荆子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出色的完成了本的下派工作任务。
第五篇: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以来工作总结
(年月日)
年月初,我有幸成为全省第二批下派到村任职干部中的一员,来到了东陵村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在联系领导、铜陵市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办公室、市交警支队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市、县委组织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特别是在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到村任职工作目标,结合实际,讲究方法,真抓实干,努力
工作,理出了东陵村发展思路,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办成了一些村民所需所盼的实事,到村任职工作初现成效。现将到村任职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掌握村情,结合实际,理清了工作思路
来到东陵村,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走访了解,我对东陵村有这么几个判断。第一,东陵村是一个经济较落后、干群关系较紧张的村。东陵村位于铜陵县钟鸣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多名,耕地亩,人均不足六分,山场余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经济作物有蚕桑、茶叶、板粟、丹皮等。年以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万元,特别是年以前的六、七年里,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多元,处在镇后几名。由于经济落后,仅有的收入只能维持村日常工作的运转,公益事业没有资金经办,导致多年来集体公益事业欠帐太多,许多是、年洪水冲垮的水利设施一直得不到维修,群众意见很大。致使干群关系较紧张。第二,东陵村是一个农组建设较薄弱的村。经济薄弱,工作瘫痪,根子在组织建设,关键在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在年以前,村两委班子一直不稳定,主要领导干部多次更换,年下半年村支部书记又向镇党委辞职到外地打工,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有所波动。在我到村之前村里没有支部书记,由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主持工作。对于东陵村两委班子来说,年是个多事之秋,年底,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的叶森林同志不幸因病去世,由于病情突然,致使村年前财务情况不清,一些重要档案资料也不知去向,帐务清理工作难度加大,村是一些重要问题无从查证。而且,从近一年来的观察了解,现有的四名两委成员关系微妙复杂,不懂得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各项工作将会无从下手。再从我村党员队伍情况来看,我村现有党员名,年龄结构上老党员多、青壮年党员少,文化层次结构上文盲半文盲多、有知识有发展头脑的少,性别结构上男党员多、女党员特别是年轻有知识的女党员少,这样一个“三多三少”,这样的党员队伍很难体现党的先进性,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在村各项工作中不仅不能带头,甚至是唱反调,远不如一般群众。这样的党员干部队伍,可以说是比较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的,不可能带领全村群众致富,更不可能在推进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第三,东陵村是一个宗族、宗派势力都较明显的村。在东陵村,从姓氏上看,有缪、吴、夏、汪、佘、丁和钱等姓,其中缪姓人数占多数,全村个村民村中有个村民组全部姓缪(分别属于上山缪和下山缪两个自然村),其它组中也都有缪姓,说东陵村有一大半的人都姓缪一点都不夸张。正是这一特点,导致历年来缪姓一直主持村两委工作,少有其它姓氏掌握两委权力,且即使有工作起来也不太顺。在宗族势力比较强的情况中,也还掺杂着宗派势力的斗争。如上山缪与下山缪经常为各自利益而争,上山缪内部也分有两派甚至更多。这些宗族、宗派势力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有所分解,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往往在诸如选举等活动中有所抬头,消解民主与公正的力量,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群众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第四,东陵又是个具备较快发展潜力的村。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铁矿、沸石矿、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又有比较多的山林资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同时,本村距镇政府所在地钟鸣镇很近,省道铜南公路和拟建中的铜宣高速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东陵目前也已经具备了相关优势产业基础,比如板床加工已经形成特色,劳务经济逐年有所增长,中药材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如果能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起来,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起来,东陵村一定不仅能甩掉后进村这个帽子,而且还有可能在全镇甚至全县、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做出表率。
在此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结合市委唐书记到村调研时提出的“一年要变样、两年变大样、三年大变样”要求,理出了我们东陵村的发展思路,即:以组织建设为龙头,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发展经济为主线,选好项目促“双增”;以促进“双增”为重点,增强实力办实事;以办好实事为依托,密切全村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形成两委班子团结坚强,党群干群关系良好,集体、群众共同富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以此为基础,拟定并完善了村三年发展规划和全村奔小康五年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目标,即:集体经济收入,年为万元(含政府转移支付在内,余同),年为万元,年为万元,年将达到万元,到年争取向万
元大关挺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起,相应依次为:元、元、元,到年争取突破元大关,年争取突破元。
二、加强组织,规范制度,增强了两委战斗力
“加强组织”作为省委对选派干部“六句话”要求的第一个方面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村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战斗堡垒,能不能肩负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没有一个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团结坚强、富有号召力、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到村以后,我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到村任职的首要任务,在抓班子带队伍上,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约法三章,严格要求自己。在第一次两委会上,我郑重承诺,在任职的三年中,绝不乱用村里一分钱,凡涉及我三年办公经费的开支,绝不在村里报销,请大家对我加强监督。二是加强学习,提高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带头并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加强学习,坚持了星期五学习制度,并狠抓党员队伍的学习、培训。三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审批、公物购买要严格把关,制定并落实上、下班考勤制度。同时,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重大事情和重大财务支出,由村两委研究后,提交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然后实施。四是着眼于改变现有党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上,强化了“数量和素质相比,以素质为主,看思想认识、看发展能力、看年龄性别,重在培养,慎重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意识。结合现正在开展的“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无职党员建岗争先”活动,我在全村开展了全面摸底,把符合条件的群众名单排了出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分别上门谈心做工作,先后有名群众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为男女,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还有一名中专生,我们把他们全部作为积极分子来重点培养。名建党对象经考验合格,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在抓发展的同时,对现有党员加强教育管理,前年发展的一名预备党员因群众意见大,支部做出了不予按期转正的决定,让其定期向组织写出思想汇报。随着组织建设的加强,各项制度的规范,我们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五是结合两委换届调整配强了两委班子。总体上上届班子是团结的班子和有战斗力的班子,但是个别人素质不高,私心过重,群众反映强烈,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坚决把他从支部主要负责人岗位上撤换下来担任副职。
三、围绕“双增”,立足实际,拓展了增收渠道
“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是我们下派干部工作的重点。东陵村是个后山区小村,人均耕地仅六分,人多地少,而且高高低低不利于耕作,只有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向其他产业拓展增收渠道。经过认真分析,结合东陵产业特点,我提出了“板床加工做强、经济林业拓展、现有企业增效、招商引资支撑、务工经商稳定”这五句确保集体经济增加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思路。
第一,板床加工做强。于年月日成立了东陵木材加工协会,以“支部加协会”的模式把全村有余农户组织起来,走组织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使我村这一优势产业优而更强,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路。第二,经济林业拓展。经济林业是我村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产业,目前有十多户农民从事该产业,其中以小王冲百亩中药材基地,上山缪、玉山花木园艺业为重点。一年多来,我们将此作为我村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新增“双培双带”示范户户。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有关制药厂联系,于年在我村进行中草药种植试验,如果成功,将在全村推广,争取建成该厂的原料基地。第三,现有企业增效。主要是加强对东陵铁矿的管理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使企业多创造效益。明确了东陵铁矿发矿管理规定,基本杜绝了发矿失控的现象。第四,招商引资支撑。年上半年与一外商洽谈开发旅游项目事宜,虽未谈成,也直接为村带来了元的经济收入。年下半年以万元项目引导资金为依托,成功引进一投资人,注册成立了铜陵市东陵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占地余亩的东陵种(肉)羊养殖基地。到目前为止,总投资近多万元,建成标准办公用房及羊圈计平方米,种植牧草亩,购种羊、肉羊多只。该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平均为村将带来数万元的收入,在渡过三年起步期后,将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的稳定支柱和来源。第五,劳务经济稳定。东陵村和其他村一样,有大量村民在外务工经商,每年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为稳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收入,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这部分村民的联系和服务,开展了几次培训。在新的村民活动中心建成后,我们还利用电教设备和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讲课等形式,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使他们不仅能赚钱,同时又能高效安全地赚钱。
四、发挥优势,讲究方法,为民办成了多件实事
到村后,经过调研,我理出了东陵村需要办而群众不敢想也是多年办不了的几件实事:一是山区小水利年久失修;二是村庄道路泥泞难走;三是村部矮旧,为群众服务的载体不健全;四是东陵水库坝体渗漏,严重威胁群众安全;五是部分村民受污染水影响严重,安全用水得不到保障;六是东陵小学办学条件简陋,校舍属危房;七是东陵小学父母外出务工的学生午餐小饭桌问题;八是群众农业生产生活用电不正常;九是少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十是建成上山缪“中共皖南地委、新四军皖南支司令部”遗址纪念碑,为东陵村乃至我市东部景市再添一个重量级的“红色旅游点”,在开展革命历史教育的同时,为东陵村兴办旅游业打下基础。一年多来,我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市委机关工作人员的优势,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方法,发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了这些实事的进展。
一是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掀起了全村兴修水利的热潮。到村以后,春耕生产在即,全村有许多水利设施在、年的大洪水中冲垮,五、六年来一直得不到维修。我采取了“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调动各生产队的积极性,让全村各队都行动了起来。到春耕生产前,全村共兴修大小水利工程多处,清理干道水渠多米。可以说,吨水泥带动了全村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了远远大于吨水泥数十倍的价值,使全村水利设施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变,大大改善了群众农业生产条件。二是积极主动,全面开始村级道路建设工程。东陵村全村约有公里左右的村级道路,路基硬化率高,但由于多年来失于维修,破坏严重,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为此我们想方设法筹措了几万元资金和一些物资,把全村的近公里的循环路全面铺平,现在全村十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石子路,群众出行方便了,对村干部的怨气也没有了,干群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三是积极协调建设村民活动中心。东陵村作为后进村,不看别的,只要看村部办公地点就知道了。过去该村借东陵小学几间低矮简陋的平房办公,平时开个会、搞个活动都没有场地,不仅仅村民前来办事不方便,致使村民活动、党员教育等必须的工作因缺乏工作载体而呈瘫痪状态,直接影响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经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年建成村民活动中心。本中心面积为平方米,总造价为万余元,配有平方米的会议室,同时党员活动室、阅览室、计生室等一应俱全。中心的建成,不仅改变了东陵村形象,改善了两委办公条件,更显示出了其作为团结全村村民、凝聚村民人心、为民便民服务载体的作用。过去群众无事从来不到村部与村干部交流,干群关系比较淡薄,现在到村来的群众多了,大家的交流和沟通也多了,就是一些远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为村里有了这样一个他们外出务工培训基地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四是去年经过努力,东陵水库挤入了年市财政水库脱险加固项目中,总造价达万元,于今年月份开始施工,目前大部分工程已经结束。五是着手解决多户群众安全用水问题。目前,我们采取群众出一点、上级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和投资人承担一点的办法,正在着手东陵自来水厂建设工作,上级的补助已经到位,各项工作已经全面推开,预计月底前可建成通水。六是千方百计为东陵小学协调了近多套价值万余元的课桌椅和一批电脑。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项目资金,争取东陵小学校舍改造。某省人士资助了万元,今年暑期东陵小学将全面动工,预计年底前将完工。七是盘活旧村部资产,引进个人投资者投资在旧村部处建饭店一座,合同中注明了要成本价解决东陵小学学生午餐。目前设计等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年底前可望建成。八是加强农电管理,使全村用电正常化。对村电工加强了管理,重新签订了合同,提高了工资待遇,明确了权利义务和奖惩措施,这样两个电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群众的用电正常了。九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对全村困难户进行了摸底,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在唐书记的关怀下,我们争取了元为五保户缪运池建好了两间住房,并购置了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月份,我们还为全村五保户购买了元的大米,解决了他们吃饭问题;年底对困难群众还进行了节前慰问,保证了他们过上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十是上山缪“中共皖南地委、新四军皖南支司令部”遗址纪念碑建设也初步有了眉目。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来村调研,争取到了元的启动资金,并且还得到了相关政策支持。同时引起了钟鸣镇政府的重视,镇政府正在积极为我们协调资金,力争早日动工。
总之,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到村任职工作的开门红。据统计,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万元,较上年增长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增长。截止目前,我共为东陵村争取资金和物资余万元,引进财政和私人投资多万元。随着十大实事的基本落实,支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变了,群众都说在这一届支部的领导下,是东陵村公益事业兴办得最多的一个时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最大的一个时期,老百姓也得到了很多实惠。
回顾总结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我的主要体会是:
体会一:良好心态是基础。省委决定在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的决策,作为有着年党龄的年轻党员,作为市委首脑机关工作人员,主动站出来接受组织挑选,到农村最基层去接受锻炼,这是应该有的姿态。因此,在市委文件下发后,我立即向领导汇报了思想,主动要求接受这一项光荣的任务。我来自农村,父母岳父母都是农民,我对农民的感情是深挚的,对农村情况是了解的,到农村工作也比一般同志要熟悉一些。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因而我没有少数下派干部下放、吃亏的心理,一到东陵村,就立即扑下身子投入到工作中去,较快地适应了村支部第一书记的角色。
体会二:团结班子很重要。任何工作,最关键的是要靠人做;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单薄的,要靠大家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干好。尤其是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更为重要。东陵的父老乡亲亲切地叫我“新书记”,并不是要我排挤现有的村干部。村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村情比我们清楚,民意也比我们了解得透彻,而且,他们的农村实践经验也正是我们这些机关下来的党员干部所馈乏的。因此,基于这些,我们之间有着相互学习和团结一致的基础。我们向他们学习丰富的农村实践经验,他们向我们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开阔新视野,拓展新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村两委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得到提高。现在包括我在内的东陵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团结得如同一家人,大家相互配合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话当面说,背后不拆台,工作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定下来的事,做起来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一做就成。目前老百姓都说我们这个班子是团结的班子、节俭的班子、干事的班子。
体会三:方法得当是保证。现在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调整,以及长期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原因,群众与村集体的组织关系变得相对松散,村两委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行政命令的方式,转变为服务和引导,群众的自主性、自治性强了,增加了当前农村工作的复杂程度。但只要方法得当,群众往往会倾全力给我们支持。比如,在水利建设这件为民办实事上,如果大包大揽,村里一下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但是这件事又迫在眉睫,不能拖延。我通过老乡关系从水泥厂协调了吨水泥,同时村里自筹了一部分资金,手中掌握这些物资后,就在会议上让各村组把当前急需要修的水利工程理出来,排排队,由各生产队自己组织实施,村里以“以奖代补”的办法补助部分水泥和资金,做得越主动、工程做得越多越好,从村里得到的补助就越多。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全村的力量,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使全村水利设施得到了一次大的维修,而村里仅花了不到元的资金却办了多万元的事,好的方法就是工作的杆杠。又比如,今年月镇里布置收取农村合作医疗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许多村因这项工作既繁琐又难度大而采取由村垫付,既花了冤枉钱,又因为群众不了解政策而不领情。我认为这项工作是对群众有益的事,只要工作做到了,群众会交这个费用的。任务布置下来后,我们就进行了分片包干,逐户上门做工作,为配合做工作,我把复杂的政策编成了得简单的歌谣念给群众听,并逐句解释,把我市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向群众宣传,我的这一做法《铜陵日报》还作了配标题的摄影报导。经过这样细致深入的做工作,今年村里几乎没有贴钱还完成了近的参保率,在镇里除几个经济强村外,我村的参保率名列前矛。
体会四:领导重视最关键。作为一个基础薄弱的穷村,要在三年之内实现“三个变样”的要求,靠自身力量,靠主观想象是不行的,必须要抓住市委唐书记联系,市委办、市交警支队帮扶的良好机遇,充分协调好上下关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支持帮助我村发展。东陵村是市委领导联系点,获得外界扶持的机会相对多一些,但是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也比一般领导干部联系点要高一些,工作的压力相对也要大一些。特别是市委领导平时的工作繁忙,主管的都是涉及全市的大事、要事,不可能经常因为一个行政村的工作而牵涉太多的精力。这就要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找一些关系全村发展的大事,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汇报。因此,到村以后我不敢稍有懈怠,迅速开展了调研,找到了几件直接关系东陵发展的大事向市委唐书记汇报,引起了唐书记的重视,八个月来到村次之多,并且有两次深入到农户家中调研,想方设法为我们村协调资金万元,为我们今年为民办实事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市交警支队章支队长利用休息日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到我村开展帮扶活动,在知道我们村民活动中心建设迫在眉睫之后,在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了万元给我们。市交通局在得知我们不等不靠整修道路的情况后,对我们提出了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把修路这件实事办好的要求,并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五中、市联通公司、市科协等部门单位在我任职以来也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没有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这八个月来我不可能同时完成以水利建设、道路维修和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的这么多实事。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团结带领班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方式方法有时过于简单;比如,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办法不多,年农民增收多得益于国家政策;再比如,村集体经济因项目才初步发展,“造血功能弱”,增收压力仍然很大,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在今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不断开创任职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三年任职目标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