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与电脑打交道不善交际心理差
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不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而且会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日本的精神内科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多是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学校毕业后即从事计算机基础设计或软件开发后进入管理层工作的公司职员,他们对电脑虽早已驾轻就熟、操作自如,但面对新的工作,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却屡屡受挫,感到无所适从,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专家们研究认为,通常的计算机操作大多是采用会话形式,只要对计算机下达指令后,计算机便会言听计从。习惯了与计算机交流的人,往往很难体谅对方,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要么执意坚持要么全盘放弃,陷于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之中。但在社会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要比电脑交流复杂得多,即使你的要求是合理和正确的,也不一定会马上被人接受,而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无法与他人达成妥协和谅解,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经常是既无法很好地汇总部下的意见,又不能有效地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工作,以至于无论干什么事都畏缩不前,最终对自己失去信心。时间一长,将会内心烦躁、身心疲惫、精神沮丧。专家们指出,为克服常用电脑者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一是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注意自我心理调整;二是学会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勿将与电脑交流的准则引入人际交往中。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偏差者,为缓解其症状,可适当调整一下他们的工作,以减轻身心疲劳,必要时可辅以一定的药物治疗。
第二篇:常对电脑 不善交际心理差
常对电脑 不善交际心理差
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不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而且会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
日本的精神内科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多是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学校毕业后即从事计算机基础设计或软件开发后进入管理层工作的公司职员,他们对电脑虽早已驾轻就熟、操作自如,但面对新的工作,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却屡屡受挫,感到无所适从,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专家们研究认为,通常的计算机操作大多是采用会话形式,只要对计算机下达指令后,计算机便会言听计从。习惯了与计算机交流的人,往往很难体谅对方,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要么执意坚持要么全盘放弃,陷于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之中。但在社会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要比电脑交流复杂得多,即使你的要求是合理和正确的,也不一定会马上被人接受,而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无法与他人达成妥协和谅解,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经常是既无法很好地汇总部下的意见,又不能有效地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工作,以至于无论干什么事都畏缩不前,最终对自己失去信心。时间一长,将会内心烦躁、身心疲惫、精神沮丧。
专家们指出,为克服常用电脑者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一是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注意自我心理调整;二是学会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勿将与电脑交流的准则引入人际交往中。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偏差者,为缓解其症状,可适当调整一下他们的工作,以减轻身心疲劳,必要时可辅以一定的药物治疗。
第三篇:试论语言心理能力的培养与交际教学法的辩证论文
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纵观目前各种版本的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突出了对口语能力的训练及对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与传统教材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教材是“新”了,然而目前绝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法。难道是教师们不愿意采用新教法吗?非也!难道是学生们不能适应新教材吗?非也!究其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教与学的调查和研究,尤其应将其放到英语教学理论、语言教学目的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以找到一条更加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培养“语言心理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心理能力(Linguistic-psychologicalCompetence)”是指“交际者在语言行为中表现出来一种克服心理障碍、控制自我情绪、获取与人际关系平衡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交际者在把交际内容、人际关系、语言表达方式结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力量”。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影响语言交际的直接因素既包括交际者的语言知识、语用能力(根据语境选择对应答语的能力),又包括交际者的心理状态这三个因素。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记忆力、学习习惯、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可以引起自然心理障碍;同时,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及教学方法、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均可能造成学生个体的心理障碍。语言心理能力,这似乎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心理学问题,跟语言交际能力无关。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能力虽不显现于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却是直接影响其效果、左右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处于真实交际情境中的个体,总是在不断进行着语言情景的接受、分析和判定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虽然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语用能力可以独立于语言的心理能力,但后者又可影响前两者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语言心理能力又是在语用能力的训练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种相互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
课堂实践证明,运用“交际教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而且还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心理能力,最终让学生能够敢用英语想、敢用英语说、敢用英语创造性地自由表达思想。所以,笔者认为坚持运用“交际教学法”可以改变目前中学英语教与学的沉闷现状。
二、“交际教学法”对培养“语言心理能力”的作用
培养“语言心理能力”的关键在于能否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是改变传统师生关系及课堂活动方式的前提。那么,“交际教学法”为什么既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尤其是人为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训练“语言心理能力”的目的呢?
传统教学法以教授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做笔记。同时,传统的教学法把所学语言形式结构的训练(手段)同交际能力的培养(目的)分开了,其教学指导思想总是在词汇、语法上转圈子,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单词和语法规则就能自由交流。事实证明,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的操练很难将语言形式从意识层面深入到潜意识层面。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语言从机械性操练到自动化表达转化的这一语言学习的目标,从而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
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流行开来的英语“交际教学法”,主张教学过程“目的化”。主张把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以前者带动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念,并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和语言项目,进而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语言处置能力,即完成“情景——分析——处理”这一过程。这样,学生语言运用的心理能力就会不断加强、提高,并最终学会超越自己。
当然,“交际教学法”并不排除“控制性”操练,但这里的“控制”不是以某个语言操练项目去约束学生的语言行为,而是利用教学内容的实施与操作过程来控制机械性操作的程度与范围。事实上“交际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呈现语言材料,操练语言项目,让学生最终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表达。
对于语言教学,在初期入门阶段,要借助学生年龄尚小,机械记忆力强、兴趣浓厚等特点从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结构性操练。但同时也要运用直观的、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手段,以避免部分本来就懒惰的学生还未真正入门就形成了惰性心理定势。该阶段的操练目的是使学生贮备必要的词汇、语法及语音等知识,以便为新输入的信息内容提供加工基础;这也是从机械性的学习(Learning)向潜意识性的习得(Acquisition)过渡的必要准备阶段。
在交际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虽然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有所下降,但这并未否认其重要性。首先,教师不仅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与主持者,同时也为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随时提供参考与帮助;其次,在学生的言语行为实施中,教师还须提供输入内容、平衡学生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课堂活动的合理过渡与顺利承接等;再次,教师还得抓住时机临时修改、补充或重点操练某些具体语言项目,以把握学生能力训练的渐进性与系统性。事实上,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根据教学要求自主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再需要教师严厉的督促。
可见,“交际教学法”不仅能改变课堂活动方式,还能改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真正树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思想,将课堂重心从讲台转移到学生中间,教师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其中。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以生为主、师为辅,是可以通过“交际教学法”来实现的,因而“交际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语言心理能力”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心理能力”的培养是与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教学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的。它是在同语言知识、语用能力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坚持运用“交际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心理能力,还可以协调并促进学生各能力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