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社会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2006年社会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2006年社会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2006年我们将以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局党政年度的中心任务,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狠抓领导责任制和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切实履行好维护内部稳定和安定的政治责任,确保全面完成社会治
安保卫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局二年见成效发挥应有的作用。现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实际,2006年本单位社会治安保卫综合治理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目标
以维护内部政治稳定为工作中心,以杜绝各类事故为工作重点,实施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职工八小时外的管理,努力实现无上访、内部矛盾激化事故,无刑事、治安事故、无安全、灾害事故、无行政诉讼事故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四项基础工作
即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础资料管理、信息反馈工作,使各级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奖惩明确;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的工作动态。
主要工作措施:
1、实施“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将各项考核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三级签约落实,把利益和责任结合起来,使责任和利益同步落实到人。
2、建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管理网络;建立处置预案领导小组;建立综合治理分析例会制度及建立职工家访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上级要求调整工作重点,及时完成新任务。
3、完善充实内部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坚持以法管理,严格按章办事;对贵重物品的保管和管理和对财务室的治安防范和管理,要形成制度,将责任、职责落到实处。
4、加强信息情况工作,及时反馈整体工作的最新动态,同时按照区局要求,认真、规范的做好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基础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
三、加强教育和交流,及时消除隐患,全力维护一方稳定。
保持队伍稳定,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通过有效的工作,确保全年无集体、个人上访事故,无内部、家庭矛盾激化事故。
主要工作措施: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不断提高全体队员的政治修养和觉悟,倡导全体职工争当新世纪的“四有”新人。
2、抓好与职工的思想交流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快速、高效解决暴露出的各类思想问题,把内部的一切矛盾都及时放在本单位解决。
3、根据今年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做好转制队伍的稳定工作,切实做到体制改革,全体职工思想稳定,人心不散,战斗力不减,管理不松。
4、认真负责,快速高效处理每一个市民举报投诉,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维护地区的稳定。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职工八小时外的管理。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职工遵纪守法意识,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强化职工八小时外的管理,确保全年无刑事、治安事故。
主要工作措施:
1、抓好定期的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上级要求,定期组织全体队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集中精力学习专业法律、法规和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节前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建立中队每月一次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全体队员的守法意识。
2、抓好宣传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支队工作的特殊性,利用会议,专题开展法制教育,重点加强新刑法教育,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减少和杜绝利用职务之便而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
3、抓好法制的社会宣传工作。在“卫生月”等重大市容环卫活动中,积极组织人员开展环卫法规的社会宣传活动;在监察整治和处理违章时,积极向市民和当事人宣传环卫法规,以提高市民的守法意识。
4、以预防为主,实施群防群治;以防范为立足点,落实党员干部责任制,将职工八小时外的活动纳入治安保卫综合治理管理工作,防止职工在8小时以外发生违纪犯罪行为。
五、预防为主,防范结合,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加强治安防范和安全工作,确保全年无治安灾害、无行政诉讼事故和无安全事故。
主要工作措施:
1、进一步抓好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结合开展“四无”活动,即:无不良行为的投诉;无违法乱纪的人和事;无复议案件的撤销、败诉和无诉讼案件。
2、建立安全保卫检查和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对重点部门的安全检查和考核工作,对贵重物品存放处、财务室,每月进行一次防盗防窃治安保卫安全例检。
3、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对本单位的易燃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加强管理,确保无火灾安全事故。
二OO六年三月
第二篇:2011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2011年平安建设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省局安全保卫工作要求,2011年,市局(公司)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到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上,实现全年“无火灾、无重大因工伤事故、无重大被盗(抢)案件、无重大车辆交通责任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参与邪教组织、无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特制2011年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计划。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河南省消防条例》《信访条例》,结合普法教育,把综合治理,安全工作纳入依法管理,增强干部职工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二是切实履行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责任,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使机关小区安全指数不断提升,不发生全市和系统有重大影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案、事件;不发生影响较大的恶性上访事件;不发生有重大恶劣影响的刑事案件;不发生中层以上干部重大影响的违法违纪案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和被盗(抢)、火灾、车辆交通责任事故。
三是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制度健全落实,规范并有效发挥作用。
四是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对清退的临时工和内退人员,调解
问题,健全工作机制、责任落实、成效明显。
五是加大两烟仓库技防人防的工作力度,确保安全设施经费及时落实到位。
六是开展二级机构和烟站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工作。
七是加强小区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和群访群治工作,促进小区精神文明建设。
八是加强反邪教宣传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家喻户晓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进小区”活动,确保我单位辖区无邪教案件发生。
九是积极参加市、省局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会议,并贯彻落实上级综治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每个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济烟形象,为济烟平稳健康发展、为济源构建和谐平安建设做出贡献。
二〇一一年三月七日
第三篇:2008年学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2009年学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财产不受损失,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搞好平安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的建设,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提高认识,努力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学校安全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来抓,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证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
2、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认清学校安全工作与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认清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得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注意安全,以强化师生自防自救意识。
3、加强对师生员工的遵纪守法教育,开设学校法制教育课。组织宣传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中小学安全须知》、《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丛书》以及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使广大师生真正树立安全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4、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校园暴力等案例讲座、安全工作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观看影片等形式宣传教育学生。
5、加强对学生来回路上安全管理、餐厅卫生与安全的防范。
二、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
1、制定学校安全各项预案,保障学校及师生财产不受损失,建立多套值班体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学校财产集中的地方,要重点防范与保护。
2、整治学校的食堂、实验室、教室、和上下楼梯等人群集中场所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3、落实学校食堂卫生安全责任制,禁止在校园内和学校门口摆摊设点,以防食物中毒,确保师生员工饮食安全。做好学生饮水、食品、药品和环境卫生管理,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4、建立保卫人员值班巡逻制,实行外来人员进校登记制,重点对学校财产集中的地方的治安巡逻。学校应与公安部门主动联系,加强联防综合治理,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理,严防敌对势力、犯罪分子的伺机破坏,严防盗窃。绑架、抢劫、强奸、杀害学生等恶性案件在学校发生。
5、对师生进行有关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学校的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到班、到人,确保师生平安出入。学校门前要设立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负责学生放学过马路。
6、防范和杜绝校园暴力。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侮辱学生,严禁威胁和恐吓学生,严禁学生把能致人伤残的刀具及玩具带入校内,杜绝校园抢劫事件的发生。防止和杜绝学生的群殴群斗事件发生,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妥善处理,对群殴、群斗事件的学生要公正处理,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留隐患,以防继续伤害师生。对已构成违反社会治安条例或构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7、要结合实际,定期与常期相结合,排查事故隐患(尤其是校舍检查维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专项整治。
三、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1、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各级领导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责任落实,坚决遏制各种刑事犯罪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校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安排责任心强,有安全保卫工作经验的同志做保卫工作。建立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3、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大型活动申报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易燃易爆和危险品管理制度,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和节假日与敏感时期值班制度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和完善综合治理条例,校园环境和秩序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处置预
案,以及饮食、消防、计算机、基建工地、校园交通安全等校园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实行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5、学校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正常有序、万无一失。
信州区朝阳中学 2009-2-10
第四篇:2009年学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马家湖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财产不受损失,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搞好平安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的建设,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提高认识,努力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学校安全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来抓,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证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
2、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认清学校安全工作与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认清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得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注意安全,以强化师生自防自救意识。
3、加强对师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开设学校法制教育课。组织宣传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以及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
使广大师生真正树立安全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4、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校园暴力等案例讲座,安全工作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观看影片等形式宣传教育学生。
5、加强对学生来回路上安全管理,教师餐厅卫生与安全的防范。
二、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
1、制定学校安全各项预案,保障学校及师生财产不受损失,建立多套值班体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对财产集中的地方,要重点防范与保护。
2、整治学校的餐厅,实验室、教室、图书室、会议室和上下楼梯等人群集中场所的安全隐患(照明设施、安全出口、栅栏防护等),避免事故发生。
3、落实教师餐厅卫生安全责任制,禁止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以防食物中毒,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做好学生饮水和环境卫生管理,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4、建立保卫人员值班巡逻制,实行外来人员进校登记制,重点对财产集中的地方的治安巡逻。学校与派出所主动联系,加强联防综合治理,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理。
5、对师生进行有关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学校的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到班、到人,确保师生平安出入。学校门前要设立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负责学生放学过马路。
6、防范和杜绝校园暴力。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侮辱学生,严禁威胁和恐吓学生,严禁学生把能
致人伤残的刀具及玩具带入校内,杜绝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防止和杜绝学生的打架事件发生,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妥善处理,对违纪事件的学生要公正处理,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留隐患。
7、要结合实际,定期与常期相结合,排查事故隐患(尤其是校舍检查维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专项整治。
三、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1、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全校领导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责任落实,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大型活动申报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易燃易爆和危险品管理制度,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和节假日与敏感时期值班制度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和完善综合治理条例,校园环境和秩序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以及饮食、消防、计算机、基建工地等校园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实行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4、学校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正常有序,万无一失。
马家湖中学
2009年3月11日
第五篇: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刍议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刍议
摘 要:如何解决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乡镇派出所功能发挥为主的传统防控模式,未能有效实现维护治安秩序的目的。鉴于新问题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带来的冲击,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产生了协同合作,希冀通过综合治理视野下的权力决断对治安问题进行系统处置。在这场博弈当中,国家在达到维护秩序目的之余,也注重强化对人权的保障,确保了秩序与自由的平衡共进。
关键词:不可控;权力协同;阶段性平衡;延伸思考
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当下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阻滞了乡村治安有序进行。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农村社会治安实况,如何落实十九大精神,成为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的关键所在。笔者无意从宏大视角来叙述可控的具体样态,而是想从社会控制这一小角度出发,来探究农村社会治安工作。
一、初始阶段的短暂不可控
乡镇派出所的乏力。杨宁昱曾在《参考消息》上公布过国外对我国乡村治安的调研结果,发现农村警察占总人口比例为万分之九,一个乡镇派出所只有民警4―8名。贵州省农村的一名警察需要负责维护4.2个村庄、4000到6000人的安全。在江苏省的调查发现,3名警察负责的范围达到267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的1.5倍。而且,“基层干部和民警无事不进村庄,从身体上越来越远离村庄”。[1]骨感而“倦怠”的乡镇派出所还要承受日益内卷化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权力规训易于减少治安问题的法学判断似乎出现了问题,现实中呈现出规训越多问题越多的社会悖论。
乡镇派出所的乏力还表现在治安问题发现机制的匮乏。劳拉?内德和托德认为纠纷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不满或者前冲突阶段、冲突阶段以及纠纷阶段。“前冲突阶段是指这样的阶段:个体和组织因感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感知而产生怨恨或抱怨,但不一定引发冲突的产生。如果在前冲突阶段这一状况没有化解,冲突阶段将会来临,受害者将对抗冒犯者,并表达自己的愤恨感和不公正感。如果冲突在这一阶段没有被消除,以冲突公开为代表的纠纷阶段将会到来,第三方开始参与进来。”[2]在这三个阶段中,国家重视的是对纠纷阶段的控制设计,比如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将诉讼打造成纠纷的最后也是“最好”的解决平台。这种设计存在很多需要正式的缺陷,最突出的表现为专注对纠纷阶段的控制,而忽略了对前冲突阶段和冲突阶段的控制。社会学家调研后发现,税费改革后的乡村呈现出干群关系疏离、传统权威丧失、道德教化空白、熟人陌生化、个体原子化等“问题特征”,治保会、村社小组组长、党员、联防组织、乡村长老等纠纷发现和前段控制的主体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民间纠纷迅速越过前冲突阶段和冲突阶段而进入纠纷阶段,绝大多数都与门槛低地的派出所直接搭接,甚至投向能够填补规范具有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灰黑势力[3]。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张力。与乡镇派出所有限防控能力相比,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带来的压力非常明显,比如,“农村人口城镇化流动人口就业带来的劳动纠纷频生,留守人群轻微的盗窃行为多发”[4],“以图财为目的的入室盗窃、一杀多人等恶性案件上升,黑社会组织的村霸、乡霸等恶势力鱼肉乡里,危害社会治安的黄、赌、毒现象日趋蔓延,非法邪教组织活动猖獗”[5],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导致纠纷增多等等。另外根据犯罪黑数理论,未被发现和处置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应该占据一定比例。“基层政府工作的重心主要是抓经济发展,在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尤其是在治安防控工作上往往是派出所“唱独角戏”,孤军奋战。目前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新兴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往往忽视了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公安机关一家独抓的认识误区。”[6]因此,如若以中立者的眼光来审视主客体之间的角力,面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张力表征,人员丁零、行为受限的乡镇派出所显得更为无力。
二、力求可控的权力协同
乡镇派出所的承载力有阈值限定,在应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方面不是全能的,必然要借助其他政府部门的力量,于是便出现了综合治理。此处的综合治理与周雪光教授所言的权力共谋不同,周雪光教授所言的权力共谋是指基层政府与它的直接上级政府相互配合,采取各种策略应对来自更上级政府的政策法令和检查监督。[7]权力共谋是行政管理中必须正视的一种问题,综合治理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指引下的社会治安秩序而实施的管理手段,笔者认为,应该理性的承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具有多因属性,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在纠纷发现、就业预防、前期处置、打击处理等方面共谋如何进行有效应对,比如林业局需要介入林权纠纷,派出所需要处理违法犯罪行为,政府需要多措并举为农民提供工作机会,依据社会纽带理论减弱治安问题发生的基础等等。各权力之间相互协同、联防整合,农村社治安问题促使了不同权力类型之间的协调共进,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行政行为充满了富有生命活力的地方性知识,行政效率在权力协同整合下得到提升,权力决断重新掌握了主导地位。
另外,这种权力协同一方面是在有效解决治安问题的目标指引下形成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压力型体制的支配。压力型体制是指下级政府在指标压力驱动下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压力型体制下,命令和服从成为政治运行的特征,受求稳定性导向的指标驱动,保持社会稳定成为公共权力场域内的管控目标,所牵连的责任权力单位都要接受管控目标的制约。而在职能分工不断细化的转型时代,权力单位在职责范围内不可能有效而系统的解决治安问题,或者说不能确保治安问题不会反复发作。国家有意切割的各独立权力机关基于共同的管控目标找到了协同的基础,治安问题权力机关组合在一起共同发力,综合治理成为比较有效的选择。但与其说各权力机关表现出了一种主动性发问,倒不如说是治安问题严重性迫使各权力机关积极作为,而且是一种合作型的积极作为,毕竟社会控制是治安秩序的本质内容[8]。
三、可控之下的延伸思考
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通过规训确保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9],已经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理论共识。这种权力规训的思想带有很强的西方传袭特点,立足点在于追求似乎不能反驳的自由普世价值,在这种思想下权力被认为是万恶之源,善的本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必须要紧紧的进行制约再制约。笔者无意进行批驳,但可以做一个推理,如果将自由论者眼中的万恶之权力全部推倒,是否就完全实现了个人权利的最大化呢?这种导致无政府主义的逻辑推演绝不可能是一个理智的选项,因为单个人的权利实现必须以他人的权利约束为前提,存在绝对自由的空间绝对是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横行的地方,因?樗?有的权利都不受限,弱者将在强者的暴虐下“嗷嗷待哺”。“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此,权力不应被污名化,权力既是万恶之源,也是万善之源,唯善论和唯恶论都是片面不符合实际的,权利的实现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权力来支撑实现,社会不仅需要权力规训,也需要权力决断,权力规训和权利决断统称为治权[10]。权力规训追求的是自由,权力决断追求的秩序,治权就是追求秩序的同时彰显对自由的保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与保护自由相比,后发达国家在转型时期更应强调政府的权威以维护安全稳定的秩序。即更应追求权力决断下生成的秩序,否则很容易陷入拉美国家盲目复制西方自由范式后造就的混乱局面。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的上限制权威。[11]必须先存在秩序,而后才能谈的上对自由的扩容。权力的合法性最终来自它对社会的良好承诺以及实现,治安秩序就是一种承诺。
在当前社会治安矛盾突出环境中,与其说矛盾的重点在于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平衡设计,不如说是不断增长的社会问题与权威不足的公权力虚弱之间的失衡,公权力因不能发挥其功效已表现的远离预设期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其实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重大课题,但学界对于该问题并未设计出比较合理可行的进路,现有基于权力规训理念指导下而设计出的模式控制缺乏真实的效益。无论如何,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权力开始思考规训的种种不足,基于社会控制而进行了综合治理。在综合治理指引下,政府各机关建立了前冲突阶段的预警机制,还利用人民调解等机制将纠纷从乡镇派出所分流出来,让乡镇派出所在压力减缓下能够有效开展处置工作,发现机制、信管机制、调解机制等各种有效机制得以共建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过综合治理的有序推进,力量对比达到了一种阶段性的动态平衡,在历经初始阶段的不可控梦魇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渐趋在可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一―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11.[2]史蒂文?瓦戈著.梁坤,邢朝国译.法律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耿羽.灰黑势力与乡村治理内卷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5.[4]宋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J].犯罪研究,2017(3):44.[5]冯丽波.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7(11):124.[6]廖于.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问题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8(3):81-82.[7]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09(12):42.[8]宫志刚.治安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美〕波斯纳著.苏力绎.并非自杀契约:国家紧急状态时期的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林辉煌.法治的权力网络―林乡派出所的景物改革与社会控制(2003-2012),华中科技大学,2013.[11]〔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