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5:3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

第一篇: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

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

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铁现代化设备的更新,金铁对大中专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尽快成为企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过程,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刚刚大学毕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大学校园踏入了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优秀企业的大门,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心情应该有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贡献、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

当然不少大学生从院校步入企业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心情外,在工作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处事方法脱不了学生气,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存在以下许多问题:

一是因为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和单位,知之甚少,甚至说一无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团迷雾,深感空有一身学问而无用武之处,犹如狗咬刺猬——无从下手。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会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困惑与迷茫。

二是对待人处事的方式不适应。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姐长姐短的,现在呢,对不同职务、不同单位、不同场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三是对压力的承受不适应。当学生时拒绝承担个人责任,习惯上推下卸,敷衍塞责,做错了事,同学和老师、学校和社会都会比较宽容,可一旦参加了工作,就是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有什么错误必须要有勇气自己来承担。

四是时间性纪律性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大学时,不想听的课可以不听,不想参加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落下的课程可以在考试前两

周抓紧突击,还不耽误拿奖学金,有时候看哪个同学不顺眼,动不动还想跟他打一架。参加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得按时完成,不遵守劳动工作纪律,轻者影响考核得分和工资待遇,重者还会受到处分,甚至有解除劳动合同、丢掉工作的风险。

五是对薪酬的不适应。第一次拿工资,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在学校里,不管是当学生会干部还是做党支部干部,做事都是没有报酬的。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迷茫和苦涩,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踏入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缺乏对职业和事业的了解与认知,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六是存在严重的围城思想和打工心态,盲目感较强,时刻准备跳槽。应届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跟同事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受外界影响,总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环境甚至行业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圆,因此,越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工作不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思考问题时的外向型心理,总是认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企业和他人的错,而没有内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会或企业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这样造成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浅、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话说的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七是存在“天之骄子”得思想,清高孤傲,大学生刚参加工作,被人认可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刚参加工作,往往会被上级或领导指派做一些简单性、操作性、流程性的工作。就我们金铁来讲,会派我们到基层的基层去轮岗锻炼一年,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甚至说是一些打杂跑腿干卫生的工作。而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曾经都是学校里的高才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天之娇子”,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做着简单的工作;这种期望值的落差,让许多应届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本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或者中层干部,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上都跟自己无法相比的时候,这种心理的落差更大。这种心理的落差将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无法看见自己的前途,越加对未来迷茫,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破罐破摔,甚至跳槽的边缘。

学校是一个同质性比较高的小社会、小群体,人员构成比较单

一,相对比较单纯,而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与学校相比,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大学。职场文化和校园文化在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大有不同。因此,当我们在跨出大学的校门、跨入职业的门槛之际,要顺利实现社会化、职业化转变,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生活、工作、职业发展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向行动化转变。那么,如何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呢?在此有几条建议和方法与大家共享:

第一、要正确定位。大学生不是传说中的“天之骄子”,而是与别人一样的工作者,希望大家放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不要拈轻怕重,不要好高骛远,要摆脱“精英心态”,甘做“普通劳动者”,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第二、要学会适应。不要习惯性地像在学校里一样,以对待周围老师和同学的方式与同事、上司、老板相处。千万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是要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求同存异,适者生存。

第三、要控制情绪。要自觉地意识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不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喜怒哀乐全表现出来,更不能随便发脾气,影响工作。

第四、要热情主动。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我们更要热情、主动、外向,以尽快、尽可能地让上司、同事和周围的人愉快地接受你。这一点不要说大学生不大会考虑,我们很多人即使工作多年,或者终其一生,都不大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使自己的整个人,激励、感染、影响、愉悦身边的人,那将会达到超越职业化的境界。

第五、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注意社会“无字之书”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和再学习。大学里学的那些知识不是我们的救命稻草,那些看是丰富渊博的知识根本解决不了工作中的问题、满足不了我们职业发展的需要。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要树立向同事、向上司、向朋友、向社会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党政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来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满足你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

第六、要时刻反省。要有自省、自知、自觉的意识和理念,时刻注意在为人处事的细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要学会通过工作和为人处

事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你今后能有针对性地、更加积极主动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使自己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和团队。要永远记住: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检讨与改进才是成功之母。

第七、要付诸行动。我们要树立在书本和知识之外的另一种学习观念:行动化的学习。社会化、职业化,或者说改变个人习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社会化、职业化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谈举止上,通过改变行动来改变自己,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当然,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将社会化意识和职业素养体现为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期大概需要1-3年的时间。而这1-3年的时间正是你职业生涯中最“青黄不接”的阶段:你既不像毕业时的“单纯”,又不像有四五年资历的那样能“独挡一面”,而是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这个时期,也许是你一生中最痛苦,变化最大,对人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最多的时期,但往往能够积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从学习迈向工作”时段内宝贵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业心态。如果大家能顺利通过这个阶段,就将稳步踏入“职业塑造”阶段和“职业开拓”阶段,最后登上“事业成功”这个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你曾经一切的豪言壮语和海誓山盟,达到你的职业发展的巅峰。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和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就要拿出勇气,要付出努力、拼搏和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我们自己去打拼!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不会在碌碌无为中消耗光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规划,在挫折中学习,在行动中改变,尽快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逐步迈向你们成功的职业发展通途,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二篇:如何作好从大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123

大学生如何快速完成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成功完成见习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如何作好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换。其实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过程,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如何社会化,是岗前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在今天这个岗前培训班上,我今天的这个发言不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成功经验,仅仅是站在同是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我跟你们一样刚刚大学毕业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大学校园踏入了建筑行业的大门,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当时的心情应该跟现在的你们一样,有能在这激烈竞争的社会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贡献、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

就业的甜蜜暂且不表,单说苦涩。

说苦涩,首先是因为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和单位,知之甚少,甚至说一无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团迷雾,深感空有一身学问而无用武之处,犹如狗咬刺猬、老鼠拉乌龟--无从下手。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会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困惑与迷茫。

说苦涩,其次是因为从大学校园到建筑企业的环境变化,让我感到很不适应,心态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待人处事的方式不适应。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姐长姐短的,现在呢,对不同职务、不同单位、不同场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二是对压力的承受不适应。在学校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们做错了事时,同学和老师、学校和社会都会比较宽容,可一旦参加了工作,我们就是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有什么错误必须要有勇气自己来承担。

三是时间性、纪律性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大学时,不想听的课可以不听,不想参加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落下的课程可以在考试前两周抓紧突击,还不耽误拿奖学金,参加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得按时完成,不遵守劳动工作纪律,轻者影响考核得分和工资待遇,重者还会受到处分,甚至有解除劳动合同、丢掉工作的风险。

四是对薪酬的不适应。第一次拿工资,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在学校里,不管是当学生会干部还是做党支部干部,做事都是没有报酬的。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迷茫和苦涩,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踏入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缺乏对职业和事业的了解与认知,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从事现场质检员的工作。一路走过来让我明白了也懂得了很多,同时总结了当前,大学生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对待工作的心理状态还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感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

毕业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就意味要从学生角色向职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大学生刚参加工作,被人认可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刚参加工作,往往会被上级或领导指派做一些简单性、操作性、流程性的工作。就我们行业来讲,可能会派你们到基层的基层去锻炼一两年,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比如分去工程部时候让你写写内业资料,整理内业等等。甚至说是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而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曾经都是学校里的高才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天之娇子”,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做着简单的工作;进的是名牌大学,学的是热门专业,但却没有获得期望的薪酬和机会。这种期望值的落差,让许多应届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本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或者中层干部,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上都跟自己无法相比的时候,这种心理的落差更大。这种心理的落差将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无法看见自己的前途,越加对未来迷茫,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破罐破摔,甚至跳槽的边缘。

二是急于求成,遭受挫折后不能承受压力。

应届大学生一方面对于工作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遭受挫折后,心理负荷较大,无法承担工作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很多书本知识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在工作中已经过时,很多工作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因此,应届大学生真正参加工作之后,还需要摆正心态,放下架子,重新去学习,以使自己胜任现有工作。而且,在工作中的任何过失和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经济损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误也难免招致同事或上级的批评后者斥责,难以承受压力。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转化成对企业或同事的抱怨,无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无法融入集体,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造成心理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

三是围城思想严重,盲目感较强。

应届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跟同事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受外界影响,总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环境甚至行业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圆,因此,越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工作不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思考问题

时的外向型心理,总是认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企业和他人的错,而没有内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会或企业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这样造成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浅、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话说的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这三种情况是大学生就业后的普遍心理。

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曾说过,现在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的东西太多。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化、职业化转变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那么,如何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向社会化转变。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时,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自我”,并从内心排斥社会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工作适应最突出的障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

在校时,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极端则是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事实上,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我们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我们应该牢记,在书本上、网络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有一次听一个关于职业发展的报告,咨询师讲: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上司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当今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社会对于个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和望而却步,关键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觉,有意识地接受、完成这个改造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短一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少一点。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学生都能很好地作好这一点,能尽快地实现社会化的转变。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向职业化转变。

职业素养是我们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点。在人才交流市场上,我们会常常发现,多数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实,大学生就业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学历学位,而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我们大学生角色转化的最大难题,我们本来就是学生出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的学习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参加工作后的岗位专业知识我们一定能轻松搞定,工作经验我们也一样能扎实积累。但是,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是我们大学生的“软肋”,这些方面的欠缺在职业适应阶段都会表现出来。

那么什么是职业化呢?

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

从外在呈现来看,职业化表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要充分符合工作的需要,其中知识、技能、态度尤为重要;而从内在来看,所有看得见的表现都是由看不见的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职业化是内力的外现。如果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看,职业化给人的观感是,第一层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层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层次则是看价值观。

如何成为职业化员工呢?

古人云: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之谓之“君子”,才胜德之谓之“小人”。再厉害的领导、再称职的部门负责人、再优秀的员工,一旦不按要求遵守职业道德,没有了意识素养,就是不合格,就不能称之为职业人。

为帮助大家提高职业素养,尽快实现职业换型,我总结和归纳了八条注意和八条建议:

职业员工的八大注意,或者说是八大禁忌,是我们参加工作后应该避免的八种现象:

1、拒绝承担个人责任,习惯上推下卸,敷衍塞责。

2、打工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时刻准备跳槽。

3、自认为是“天之骄子”,清高孤傲,不能委曲求全。

4、不主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5、没有危机和竞争意识。

6、被动心态,对同伴和工作没有兴趣和激情。

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独善其身,不愿主动地帮助他人。

8、借口太多,不能自动自发地努力表现。

成为职业化员工的八条建议,也是我们参加工作后应该培养的八种职业素养:

1、敬业。干工作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干就干得好,爱就爱得深,做就做得精。

2、服从。接受单位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讨价还价,也不要过分依赖他人。

3、感恩。感恩你的单位和同事,感恩你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你的竞争对手。你所干的一切最起码要对得起你的良心,对得起你拿到手的工资。

4、超前。要有超前意识,自我管理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标准永远要比上级领导的要求更好,想到他前边,做到他心里。当现场质检工程师的要想着部长的活儿,当部长的要想着总工的活儿,当总工的要想着领导的活儿。

5、注重人品。不管做什么,先把自己的人做好。要时刻牢记:诚信源于人品,人品比能力更重要。所谓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之谓之“君子”,才胜德之谓之“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6、学会包容。工作遇到挫折或受到领导或同事批评,要学会包容和换位思考。不管遇到什么?尽量让自己快乐!不要拿过去、别人、没发生、自己的烦恼折磨自己!

7、培养团队意识。学会主动帮助他人,毫无怨言。要自动自发,彼此负责,相互协作、目标统一。

8、保持竞争意识。要时常主动寻找差距、创新改善、追求卓越,每天实现自我设定目标。如果不思进取,迟早会被他人所取代。

如果大家能做到上述八点,你们就具备了优秀的职业素养,也将顺利实现职业转换,转换的同时对于我们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快速的完成见习成为分公司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工作习惯(1)工作、学习积极主动

不管是你一名新员工,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你都应该在工作,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习惯。学习积极主动,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你才能到达更高一个层次。工作积极主动,你才能得到主管、同事的认可,你有能力才能让大家清楚的了解。这样,你的发展机会就会更多,你得到的回报还就更多。(2)主动及时报告你的工作进度

当主管安排给你工作,当同事有事情托你去办,你一定要记得及时反馈,把你的工作情况及时告知主管、同事。比如某主管安排他的秘书写一篇发言稿,然后主管就去忙其它的事情了,结果等到要求交稿的时间了,主管去要的时候,秘书告诉他因为其它事情多,没写。而这个发言稿是这位主管在马上要参加的一个会议中要用到的。这种事情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有些事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可能我们会因此而失去一个省的市场,甚至是全国的市场。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主管安排给你的任务,你由于客观原因,遇到困难,或是没有时间完成,或是需要帮助,你都应该及时报告主管,主管就能及时作出调整,或是给你提供帮助。你在外出差,应定时、定期向主管报告工作进度。(3)对主管、同事的询问有问必答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部属对我们的报告,永远少于我们的期望。所以,当主管问你一句话的时候,你至少应该答三句,要有问必答,而且清楚。同事对你的询问,你也应该积极回应,要不然,你给大家的印象不是傲慢就是木讷(4)接受批评,知错能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犯错。但不同的人,犯了错之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人能主动承认错误,而且能做到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而有的人,犯了错以后,却一个劲的在那里辩解,就是死不认错。前一种人,因为不断的改正错误,他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也不断的在主管和同事的眼中提升形象。而后一种人,将永远生活在不停的为他的错误辩解中。(5)主动帮助他人

我们是一个团队,成功靠的是我们的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别的同事在那里忙的要死,你却在一边悠闲自得,你说这像个团队么?所以,我们必需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忙的时候,要主动帮助他人,因为有一天人家也会来帮助你。有些人是本位主义,不忙的时候,就认为这是自己应该的,他忙,叫做活该。所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组织根本就不可能像一个家庭,一个有效的团队。(6)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

在我们的岗位描述当中,就有一项接受任务派发的内容。当主管安排你去完成一项任务时,你一定要一肩挑起,最难得的是前面四个字“毫无怨言”。一个主管如果临时有一个任务交给某个下属,当这个下属努力的去做的时候,这个主管心中肯定会非常的感激。他的嘴巴不讲,但肯定会记在心里,会用另外的机会去回报他,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奖励他。

所以,人不要太斤斤计较,我们说吃亏就是便宜,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哲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你会在别的地方得到回报。更何况我们不见得指望什么回报,因为,一个公司的成功,要靠大家的努力。你要想想,这不是为了某一个主管,这是为了公司。因为这个叫做任务,是公事,不是私事。所以,你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7)对工作流程、规范提出改进意见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我们公司现在的工作流程是不是都已经非常完美,没有任何问题,不可能的!如果现在给你一张纸,让你把问题写出来,你不可能会连一个都写不出。所以,你不但要努力的去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有好的解决办法。最糟糕的是大家都无所谓,安于现状。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进步,就是这点做的不好,大家都没有去想法办改善他的工作。如果你有责任感,再用点心思,努力去发现存在的问题,那你在这方面就肯定能做的很好。记住,重要的是责任感。

在具备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的精神意识

(1)高度的责任心

联想的柳传志对员工的要求,是具备“三心”:即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对普通员工来说,要有责任心,这是对所有进入联想的员工的最起码要求。没有责任心,我们的员工将无法与公司融为一体,无法从公司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去做好他的工作。(2)有进取心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作为一名技术支持工程师,你有没有想过,希望通过努力,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或是一名技术主管,部门经理,甚至成为总经理?有进取心的人,会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上面,而不会把精力放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因小失大。(3)乐观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有些同事可能对这点持不同观点,认为做好工作,和乐观的态度有什么关系,又怎么扯的上生活?是不,这确实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存在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生活态度不积极,对人生悲观消极,你认为你能把你的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如果你的工作态度不乐观积极,你认为你的工作效率会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让你伤心不愉快的事情,但你不能因此而跌到底谷,不能一叶障目。生活是美好的,把生活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现在有个叫法,称之为“情商”。根据科学家门的研究结果显示,“情商”是一种驾驭自己的能力。包括驾驭自己的情绪,家去自己的思想,家去自己的意志,控制和协调构成自己的心理过程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让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对人情与人性的深刻了解和理解,对人际交往的内容、形式的了解,对人的感情的深刻敏锐的洞观察力,对人的的感情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力,对人际交往的内容、原则、方式、及规律的了解和运用能力,爱的能力。

你又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自然能处理好的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化解各种危机。

日省其身

论语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言乎?传不习乎?作为我们当代的人,是否也可以做到“日省其身”呢,每天都能对自己一天的工作,学习,行业自我检查有则整改无则加冕。

第三篇:浅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

浅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123”

作者:王培源 许建胜 王士贞

论文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伦理关系

论文摘要:时于刚毕业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手”来说,如何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二要掌握好两方面的知识;三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作者定义为“教师角色转换的123。

对于刚刚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或“准教师”来说,如何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有切身的体会。认为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要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要经历一个“学习一提高一再学习一再提高……”的过程。但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准教师”来说,首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

这个明确的“意识”就是“教师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捷克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有自豪感,又要有责任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每当自己出现某种想法或要采取某种行动时,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否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是否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品德、治学态度、举止言谈等在学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都十分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史上,尽管社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各个阶级都要求教师要“以身作责”、“为人师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外国教育史上,同样强调师表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柯瓦列夫在《教育学概论》中写道:“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而如果真正的做到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首先必须要有这种教师意识,而且还要经常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一般来说,教师意识越强,就越能严格地遵守教师纪律和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就能够既做到“言传”又做到“身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不仅仅反映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等心灵深处内在品质上,也可能显露在言谈举止、衣着修饰、仪容仪表等外部表现上。但是,如果教师意识淡漠,就可能会纪律松弛,责任心差,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者言行表里不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做到,甚至违反纪律或法规而受到惩罚,在学生中、教师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强化教师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教师意识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2要掌握好两方面的知识

这两方面的知识包括了职业道德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更要给人以做人之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一个教师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培养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的人,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呢。其次,应当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谈到教师道德修养时说:“他选择了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由于这一点,在一生中的自我教育的任务就

具有更加崇高的意义。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作为教师,具备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后,还要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向教师提出:“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因为,教师只有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厚扎实,教学时才能居高临下,才能正确地处理教材,合理的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生动,讲起课来才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游忍有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讲,例如对于我们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除了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临床技能。因为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注重实践和功效。因此,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特别强调临床技能的训练。治病过程,从问病史、查体征到作出诊断、遣方用药甚至手术治疗,没有反复的实践锻炼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临床实践不但能使学生提高技能,还能令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其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才能顺利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才能培养出“既高分,又高能”的医学生来。

3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这三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也是教育劳动中比较常见、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开展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过程中,众多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一个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正确处理和调节好这些方面的关系。

3.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关系本身,而在于它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效应”。所以,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负有不同的职责。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因此,由于这种位置和职责的差异,从而使师生之间可能产生隔阂或情绪上的对立。所以,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正视这种可能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消除这种矛盾的措施或防止这种矛盾产生的方法。对于刚“出道”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你不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而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则是必须中之首要。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先进生与后进生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不理不睬,这样可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另外,在平等的基础上,还应该尊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同时不要忘记去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只有抱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2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在学校众多的人际关系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重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成效。因为不必要的“内耗”会严重影响教育工作的进行。而对于那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因为以前的“良师”也许已变成了自己的“同事”。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不太适应,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种转变,该怎样处理这种关系?这时,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前他们是自己的教师,将来也永远是自己的教师,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尊重,应抱着谦恭好学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从体力上、精力上关心和照顾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对于同自己资历、年龄相仿的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向他们虚心学习,尤其要向他们学习怎样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成为一名

合格的教师,并尽快融人到教师这个新的集体当中来。另外,在和其他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始终把教师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当关心和维护教师集体的利益,关心集体的命运和发展,多考虑我为集体做了些什么,少张嘴和伸手向集体索取不应有的待遇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与集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应依靠集体的力量推动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3.3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既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建立两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学校群体的整体性,形成学校的内聚力,提高学校共同活动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中,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他们关于自己任职、任课的安排,尽心尽力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高、“墨水多”,有着新思想、新观念,掌握着新技术,就认为自己是人才,对领导不尊重,从而造成与领导的关系紧张,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其次,还应正确对待各种监督和检查以及考评,不要把这些措施当成负担,当成领导整人的法宝,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激励自己的手段,作为自己进取向上的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要善于对领导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领导改进工作。对领导者工作中的缺点和不正确行为,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以适当的方法,诚恳地提出批评,直抒己见,帮助领导者改正,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既反对教师对领导者的工作采取冷漠无关的态度,也反对对领导者阿谈奉承、拍马讨好的虚伪态度。总之,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朝夕间就能达到的,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道路曲折,前途光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篇: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123论文

论文摘要:时于刚毕业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手”来说,如何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二要掌握好两方面的知识;三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作者定义为“教师角色转换的123。

论文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伦理关系

对于刚刚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或“准教师”来说,如何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有切身的体会。认为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要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要经历一个“学习一提高一再学习一再提高……”的过程。但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准教师”来说,首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

这个明确的“意识”就是“教师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捷克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有自豪感,又要有责任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每当自己出现某种想法或要采取某种行动时,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否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是否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品德、治学态度、举止言谈等在学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都十分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史上,尽管社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各个阶级都要求教师要“以身作责”、“为人师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外国教育史上,同样强调师表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柯瓦列夫在《教育学概论》中写道:“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而如果真正的做到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首先必须要有这种教师意识,而且还要经常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一般来说,教师意识越强,就越能严格地遵守教师纪律和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就能够既做到“言传”又做到“身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不仅仅反映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等心灵深处内在品质上,也可能显露在言谈举止、衣着修饰、仪容仪表等外部表现上。但是,如果教师意识淡漠,就可能会纪律松弛,责任心差,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者言行表里不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做到,甚至违反纪律或法规而受到惩罚,在学生中、教师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强化教师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教师意识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

2要掌握好两方面的知识

这两方面的知识包括了职业道德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更要给人以做人之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一个教师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培养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的人,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呢。其次,应当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谈到教师道德修养时说:“他选择了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由于这一点,在一生中的自我教育的任务就具有更加崇高的意义。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作为教师,具备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后,还要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向教师提出:“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因为,教师只有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厚扎实,教学时才能居高临下,才能正确地处理教材,合理的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生动,讲起课来才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游忍有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讲,例如对于我们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除了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临床技能。因为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注重实践和功效。因此,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特别强调临床技能的训练。治病过程,从问病史、查体征到作出诊断、遣方用药甚至手术治疗,没有反复的实践锻炼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临床实践不但能使学生提高技能,还能令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其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才能顺利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才能培养出“既高分,又高能”的医学生来。

3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这三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也是教育劳动中比较常见、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开展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过程中,众多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一个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正确处理和调节好这些方面的关系。3.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关系本身,而在于它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效应”。所以,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负有不同的职责。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因此,由于这种位置和职责的差异,从而使师生之间可能产生隔阂或情绪上的对立。所以,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正视这种可能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消除这种矛盾的措施或防止这种矛盾产生的方法。对于刚“出道”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你不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而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则是必须中之首要。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先进生与后进生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不理不睬,这样可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另外,在平等的基础上,还应该尊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同时不要忘记去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只有抱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2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在学校众多的人际关系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重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成效。因为不必要的“内耗”会严重影响教育工作的进行。而对于那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因为以前的“良师”也许已变成了自己的“同事”。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不太适应,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种转变,该怎样处理这种关系?这时,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前他们是自己的教师,将来也永远是自己的教师,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尊重,应抱着谦恭好学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从体力上、精力上关心和照顾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对于同自己资历、年龄相仿的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向他们虚心学习,尤其要向他们学习怎样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尽快融人到教师这个新的集体当中来。另外,在和其他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始终把教师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当关心和维护教师集体的利益,关心集体的命运和发展,多考虑我为集体做了些什么,少张嘴和伸手向集体索取不应有的待遇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与集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应依靠集体的力量推动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3.3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既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建立两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学校群体的整体性,形成学校的内聚力,提高学校共同活动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中,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他们关于自己任职、任课的安排,尽心尽力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高、“墨水多”,有着新思想、新观念,掌握着新技术,就认为自己是人才,对领导不尊重,从而造成与领导的关系紧张,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其次,还应正确对待各种监督和检查以及考评,不要把这些措施当成负担,当成领导整人的法宝,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激励自己的手段,作为自己进取向上的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要善于对领导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领导改进工作。对领导者工作中的缺点和不正确行为,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以适当的方法,诚恳地提出批评,直抒己见,帮助领导者改正,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既反对教师对领导者的工作采取冷漠无关的态度,也反对对领导者阿谈奉承、拍马讨好的虚伪态度。

总之,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朝夕间就能达到的,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道路曲折,前途光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如何让学生从高兴趣向高分数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如何让学生从高兴趣向高分数转变

有时我们又提倡素质教育,但在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的学生为了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去接受优质教育,又还是又会回到分数上来。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的时候,兴趣很高,但如何保证他们的分数能得到高分。内容提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根”;这句话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停的念,但关键字:历史课 兴趣 分数

什么是历史课?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 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学都要学 的一门重要课程。正如英语当中的单词HISTORY,表示过去的故事。历史 课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点:

区域分类

历史课根据区域内容分为多种如世界历史,指全世界的人类历史。地 方区域有亚洲历史、欧洲历史、拉丁美洲历史。想再小一点的区域历史有 三晋地区史,长江流域史等,更小一点的级别是地方志和个人志。

年代分类

这是最常见的分类,如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等。也有以历史上 某个特殊年代为特征,如欧洲文艺复兴史,还有远古史,据说在猿人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记录了。

国别分类

如中国历史,日本历史,美国历史和埃及历史等。首先我们看看如何培养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 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 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 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 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 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1.培养师生感情,建立教学的最佳情境

教育从情感入手,即注重学生从内在的需要出发而主动有效的学习,尽量排 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心理上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造 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做到寓理于情、以建立教学的最佳情境,这是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于中学生来说,注意的持久性还是很有限的,如果教师单调的使用一种教 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许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 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并不是学生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客观 原因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造成的。我认为,即使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如 果单调重复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

学习的始终,我们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多种 成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史实的落后,2 我们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 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 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3.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历史与这 些学科的联系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使教学充满生动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 趣的重要手段。历史和地理的结合部在历史地理。人类总是在一定的地域活动,一切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得空间。倘若用文字表达或记忆往往不够清晰准确,这 就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用地图或地域方位示意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是时事政治部分。今天的事实政治热点,常常蕴涵着 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过去历史的延续,或是过去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可不失时 机的借助时事热点,追本溯源、执果导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不知道过去就不了解今天,学习历史并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通过历史的今天,更好地认识现实。例如,1997年的香港回归这一问题,英国是怎样侵占香港的,为什么到今天才回归,这一线索梳理,唤起学生对历史内容本身的亲近感,激发 探究历史的兴趣。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

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 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 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 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以上是对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心理论述,我认为,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也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历史课

中,重视学生兴趣心理因素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当然,有

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3 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 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 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 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战役或两 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 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 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 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 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 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 有味的。

但我们又得回到分数上来,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 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 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 功夫。

1、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

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 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 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 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 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2、学历史,要“死”去“活”来。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 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靠多次反复强 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 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 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 来。

3、“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

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 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 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赢的没能 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 赢”是需要努因而比较紧张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较从容和主 动。显然,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 果。

4、“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

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 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 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质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 放弃,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使我们比较“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 服面临的困难。

5、“中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 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那么在复习中,又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 不要有遗漏。

2、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3、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 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 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5、“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 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 三遍才能完成。

最后我们谈谈考试方面:成绩如何,关键在于考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的深度

和广度,从认知过程而言,对付考试是没有什么技巧,也不鼓励投机取巧,但是,在应试过程中,注意一些具体方法,对提中考试成绩是会有所帮助的。

首先,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忙于先看题目,要先写好姓名、准考证号、座位 号。要按监考老师的提醒,清点一下试卷是否齐全,检查一下卷面印刷是否清楚。如果发现有漏页、错页或印刷字迹模糊的情况,应及时向监考老师提出,以便及 时得到调换。

其次,要仔细审题。在考试的过程中,解答每一道题都要先审题。审题要弄 清题意,不要“定题”。不仔细审题,容易答错、答偏。审题时不能粗枝大叶,不 能想当然,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那些形式上类似以前曾经做过的题目,要特别 注意。有的考生将考题匆匆看一眼,认为题目似乎与自己复习中遇到的相同,就 按原来的思路下笔解答,结果文不对题,成绩大打折扣。审题不可求快,文字较 长的题目要稳下心仔细阅读。

第三,要认真答题。答题的程序有两种;一是根据答题的时间分配,采用先 易后难的程序;二是按照试卷编排的程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如果遇到难题或一 时答不出来的题目,先跳过去往下答。究竟采用哪一种答题程序,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不管采用哪一种答题程序,在做完全部试题以后,都要认真检查,逐一复核,查漏补缺,检查时最好重新审题,防止误答和漏答。答题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要点突出,书写规范。考生答题要完整,该说的话要说够,不能丢三 拉四,切忌不分段,不分点写下来,那样眉目不清,难以取得高分,但也不必过 于啰嗦,有关无关的话扯一大通,让评卷老师找要点,这样多花时间还得不到好 成绩。对于计算题,要把计算过程精楚地反映在答题过程中,一步一步解答,有 利于成绩的评定。答题时字迹清楚,不要过于潦草,让人难以辨认。

同时,考试时应避免提前离开考场,应避免留下空白题。考试结束前,考生 应对所有答题反复核查。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答题,应着重以宏观角度去阐述。做到自圆其说,并尽量做完所有题目,不留空白题。

最后简要介绍一下答题的技巧:

1.解答历史科选择题。首先是审题的问题,选择题的题干一般都不是很长,题干中每一个对做出正确选择有帮助的条件都要抓住,尤其是时间、地点、人物 各个方面的条件限制,一些关键词,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等。

另外,发生四个选项看着很近似的现象时,实际上是考查大家对基本知识和基本 概念、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掌握程度。

2.解答材料解析题。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 的,但是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有或者至少有一个你学过的知识点在那儿支 撑。材料题应该把握住这样几个环节,一个是对于材料进行阅读理解,阅读应该 分成两个层次:泛读,就是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泛读要具备语文课里的概括 中心思想的能力;另外就是精读,注意材料里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信息,比如每 一段材料的出处,这个材料是从哪本书里摘出来的,这个信息要注意,往往给我 们起一个提示的作用。第二是信息的迁移,把材料和教材,跟平时的学习当中掌 握的历史的知识结合起来,材料的背景究竟跟哪个事件有关系。第三根据题目的 设问来做答,回答时要一问一答;以材料中有效信息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联系 教材,正确切入,文字要简练完整,回答相关问题时要看相关材料,看分数回答 要点。

3.在中考阅卷时,主观题部分的给分仍是主要按照传统的“踩点给分”,并 不是说你答得越多越好,只有确实答到了的分点上,这道题才能得分。但是,当 你遇到了你不能准确把握但还知道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时,可以采取把自己知道 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列上去的办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另外,由于近年 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 越严格。同样的意思,这个考生回答的含混不清,而另一个考生则回答的条理清 楚、语言得体,那么后一个考生的得分就会相对高一些。还有一点考生也必须注 意,那就是书写,卷面好比是人的脸,一张干净整洁的面孔首先给人舒服的感觉,那么阅卷老师就会有一个愉悦的心态,这样就会避免因阅卷老师的坏心情而造成 的不必要的失分。

以上就是我对学生学历史如何从农兴趣到高分数的思考方法,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升入更好的学校读书。

题目:作者:段伟

文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如何让学生

从高兴趣向高分数转变》

下载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