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
关于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
局属各部门:
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建设是**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根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意见》(*党发〔2011〕6号)、《***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党办通〔2011〕86号)和《***加强流动人口与出租房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流管字〔201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任务,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
局农广校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完成“做好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构建农村劳务输出体系,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工作任务及资料的收集整理。
局农经站牵头,组织做好“维护农村个出劳动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相关工作及工作资料的收集整。
二、流动人口的摸底排查和相关信息的收集。
各办公区对所有公房出租、干部职工住房出租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并做好租凭人相关信息采集,配合社区贯彻落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排查结果于9月10日前送局办公室。今后,凡有公房或个人住房出租的,严格按照《***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统一信息采集要求做好上报。
三、工作要求。
1.各相关部门、局农广校、局农经站每月底前将工作开展情况及资料报送局办公室。局办公室于每月1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市综治办。
2.10月20日前,局农经站、局农广校将全年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送局办公室,局办公室及时将相关工作资料报送及归档备查。
***农村工作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第二篇:抓好维稳工作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范文模版)
抓好维稳工作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为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全面落实政法综治平安法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弘运社区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以创建“系列平安”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2011年,弘运社区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按照与街道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按照我社区的工作职能,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重点布置,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社区民警、社区综治社工、社区协管员、楼道组长等共同参与的格局,做到计划、组织、网络、措施、活动、阵地等六落实。
二、依法治理,切实促进社区民主建设。
社区认真贯彻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和“两公开一监督”的议事制度,通过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各项办事程序等居务情况,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以促进社区干部改进作风,提高为居民服务质量,保障了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社区依法管理水平。
同时,社区以创建“民主法制示范社区”为载体,从创建“平安法制家庭”入手,以“人人参与,户户联动,构建平安法制家庭”为目标,以家庭的“小平安”构建全社会的“大和谐”。通过平安法制家庭的创建,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实现民主法制社区创建目标,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稳定的经济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环境。通过民主法制社区的创建,有力促进了平安社区的创建工作。(
第三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会议明确指出:就目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前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对社会、对民生的经营和管理。
(一)战略意义(P11-13)
第一,是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型。之所以说它深刻,是因为它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复杂性在于我国除了在积极参与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转型的难度可想而知;独特性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无章可循。顺利实现社会转型,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不懈努力。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容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复杂形势。
第二,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应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内在机制的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和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前,需要重视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三,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践宗旨的必然要求。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宗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步提升,从物质领域转为精神需求,社会公平、公共秩序等成为普遍关注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仍有许多群众需要党和政府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而长期以来,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方面,社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有所欠缺,与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党和政府要实践宗旨和承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治理社会的能力。
第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矛盾集中突显。教育、医疗、住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热点领域不断积聚能量,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显著增多,消极腐败现象和严重犯罪活动影响严重,还有一系列天灾人祸给人民群众内心所带来的颠簸、震动,无不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辨别和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真诚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社会管理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下大气力迎合人民群众的期望,尽力弥补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更高的期望值。
(二)历史任务(P20-29)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重要讲
话中指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并指出,要实现这个根本目的,必须着力完成社会管理七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第一,协调社会关系
所谓“社会”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各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没有“关系”就没有“社会”。一切社会问题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没有“关系”也就没有社会问题。因此,协调社会关系是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等。在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由于群体分化、阶层分化、利益分化,不同群体、不同阶层都有各自己利益追求,各种利益之间存在差异甚至产生矛盾,利益关系复杂化是必然的现象。
协调社会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四个问题。第一,要把协调利益关系作为重点。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是利益关系。如果只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作文章,回避利益问题,社会关系是难以协调好的。利益关系协调好了,其他社会关系也就容易协调了。第二,不能把利益问题抽象化。要着力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协调利益关系时,往往存在把利益问题抽象化的现象,空洞抽象的道理讲很多,而眼前最紧迫的利益问题不解决。特别是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不能老是用“大局的、长远的利益”作为借口来搪塞,要解决具体问题。第三,要兼顾各方面利益和诉求。协调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各得其所”,兼顾各方面的合理愿望,照顾各方面的正当利益。如果只考虑一些人的愿望和要求,忽视其他人的愿望和要求,社会关系是不可能协调好的。第四,用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来协调社会关系。不能只用临时的、应急式的手段措施来协调社会关系,要健全完善协调社会关系的各种制度。在协调社会关系问题上,习惯的做法是出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发生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缺乏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即使是对于突发事件、偶发问题,也应形成制度化的处理预案,当事情发生、问题出现,也能及时有效解决。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社会活动是由社会成员的行为共同构成的。共同的社会活动需要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如果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就会出现各行其是、互相妨碍的情况,社会活动就难以有序有效进行,社会的发展进步就会受到阻碍。
正如前面例举到的,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出现价值观多元化,人们行为是非标准不一致,导致社会生活中人们实际行为冲突,引发社会矛盾。二是传统道德观念面临严峻挑战,消极道德观念影响蔓延,导致不良行为滋长。三是一些人法治观念、制度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有制度不遵循。四是一些领域的制度不完善,致使人们行为准则不明确、行为无序混乱。
社会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依赖于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性。规范社会行为,就是要形成社会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并且在实际社会活动中切实遵循这些准则。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就我们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来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好包括收入分配、生态环境、人口、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人口老龄化、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其中,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是腐败问题,因为腐败问题是对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威胁最大的问题。
第四,化解社会矛盾
从当前看,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是不合理的体制政策所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强势群体利用自身优势过多占有社会资源,导致弱势群体看不到出路而引出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一旦引发,往往会产生群体性的、连锁性的、激烈性的、破坏性的社会影响。
关于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首先还是从制度入手,以科学合理的制度预防社会矛盾
产生,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才是根本思路。这就需要健全完善各种制度,特别是利益分配、协调制度,用制度规范社会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
其次,对社会矛盾要有敏感性,及时解决。对于社会矛盾,最好解决在萌芽状态,或者在影响范围小、后果不严重的时候,及时解决,不要使小矛盾演变成大矛盾。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是突然之间产生的,总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问题、矛盾的早期,敏锐把握、及时解决,就可以避免它们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也可以避免解决这些问题、矛盾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措施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是复杂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不能简单处理。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协商、思想工作等手段措施,来解决社会矛盾。单一的手段措施,往往难以解决社会矛盾。
特别要注意,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虽然有时候也会以对抗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解决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用对抗性手段来解决。至于如何解决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也是当前摆在了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第五,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石。社会公正的基本含义是:在社会生活中,公平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种利益。“资源”和“利益”是广泛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利益。从类型看,社会公正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四个方面。从内涵看,社会公正包括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基本政治权利、基本生存权利、基本发展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文化权益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社会公正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由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变化、社会关系调整,一些领域的体制改革滞后、政策调整不及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公正问题,主要是某些社会群体不合理地过多占用社会资源,利益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较大,改革中一些人的利益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一些群众的政治、法律、社会权益受到侵害,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均衡,在一些社会活动中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等等。
促进社会公正,从全局、长远意义上看,最根本的是完善法治、健全制度,而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临时措施。全面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比较平等地享有教育权利、医疗权利、就业权利、福利权利、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和接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促进社会公正,当前要重点解决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问题,同时,还要重视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第六,应对社会风险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社会风险增多是一种必然现象。由于社会结构变化、利益关系调整,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人们行为自由度提高,社会规范处于变动调整之中,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利益矛盾、行为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社会风险增多。同时,全球化趋势加快,从国内国外来看,我们处在一种高度开放竞争的环境中,信息传播迅速、人员流动广泛、文化交流扩大、舆论变化多端,竞争激烈、变化加快,也使得社会生活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社会风险增多。
应对社会风险应把握两个角度:从风险发生角度看,要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出现;从风险后果看,当风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要尽量减小风险所产生的损失或危害。
第七,保持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们强调“稳定”,不是为稳定而稳定,稳定不是目的。现在有人对“稳定压倒一切”提出疑问,实际上表现出认识上的模
糊。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稳定压倒一切”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不可能的。
社会稳定是社会生活秩序的一种综合状态,是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的结果。在社会管理的七项基本任务中,可以说前六项任务是手段措施,而保持社会稳定是目的、是结果。什么是“社会不稳定”?或者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社会不稳定?如果社会关系不协调、社会行为不规范、社会问题多、社会矛盾严重、社会普遍不公正、社会风险多,整个社会必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问题不多、社会矛盾不严重、社会公正普遍实现、社会风险减少,整个社会就能达到一种较为和谐稳定的状态,就能实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个根本目的。
第四篇:全力抓好社会管理创新(亮点总结)范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讲话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县及市上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全力以赴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要转变社会管理理念。从思想观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环节、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全力转变社会管理理念。
二要做好群众工作。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全力维护群众利益,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等等,切实抓好群众工作。
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在源头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要继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我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抓好源头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立矛盾纠纷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及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要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及时跟踪舆情动态、研判舆情走势、评估舆情影响,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在化解矛盾方面,要强化动态协调和化解机制建设,全面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健全“三调联动”机制,针对我县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经常性分析排查,建立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通过“三级代言人”制度,实现“小事不出社县、大事不出街道”。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权限,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工作制度,保证经费投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以及信息报告和舆论引导机制。要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 1
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建立健全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社会全覆盖,不断创新防控手段和方法,积极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全面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四要提升流动人口管理。继续完善“十服务”工作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做好登记服务、管理服务、安保服务、维权服务、信息服务、法治服务、调处服务、教育服务、优待服务及就业服务。
五要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做好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高人员待遇、不断完善和增强社县服务功能,完善推广数字化便民平台,开展便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六要全力以赴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自治县、市正在筹备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大会,我们也正在筹备,这个我不多讲,各部门、各单位都有社会管理这方面的义务,希望大家继续抓好相应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七要全力以赴保障改善民生。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办好政府庄严承诺的市政设施“五个十”工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提标扩面、校安工程、社县数字化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十件实事”。实施城乡安居步伐,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这项任务各县县都有,而且实行一票否决制,移民安置方面,进度顺利,希望大家继续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谢谢大家!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专题
2014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
一、共性任务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效性。全面总结本村、社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第一阶段工作,制定2014工作计划。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定期检查,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采取得力措施限期完成。特别是阶段性工作任务必须抓在手中,扎实推进。确保创建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承担的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2、继续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辖区单位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节水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节水自觉性,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
3、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推广清洁生产,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规范整顿用水器具市场,杜绝非节水器具销售。
4、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各村、社区将2014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标准。街办将强化对目标任务的考核和管理,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5、配合区、街节水办做好公共机构节水单元创建工作及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临时工作任务。
二、个性任务
1、全面总结本村、社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第一阶段工作,制定2014工作计划。
2、认真落实节水投入,巩固和完善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确保原已建成的节水单位、小区、雨水利用、中小利用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完善和提高,保持创建资料的延续性。
3、负责辖区节水型社会宣传及教育工作,组织辖区单位建立节水长效机制,对公共场所、沿街门店、居民小区用水器具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辖区节水器具普及率100%。
4、积极开展辖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推广清洁生产,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规范整顿用水器具市场,杜绝非节水器具销售。
5、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增加节水投入,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扩大公众参与。
6、对宝化科技、行政西路社区对市行政中心中水利用工程加强检查,确保资料完备、运行正常。
7、协助有关部门,对辖区用水单位进行节水检查、指导和管理,有效组织节水科研、节水技术推广。完成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办公室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按照市、区统一安排,区节水办将各乡、镇、街及各部门承担的任务纳入2014目标任务考核之中,由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区考核办提供年终考核依据,会同区监察局实施效能督查。
到时,街道节水办将依照市、区相关要求,对各村、社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贯彻落实情况实施效能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