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深化结对帮扶工程
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深化结对帮扶工程
全旗“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开展以来,旗法院深刻认识到,结对帮扶工作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公平正义、执法为民”要求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旗法院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按照旗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旗委下发“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实施方案后,旗法院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开展了下基层帮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确保帮扶工作顺利进行。
旗法院结对帮扶对象为诺敏镇海尔堤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对象共16户,分别为古里乡猎民村1户贫困户,诺敏镇海尔堤村4户贫困户,乌鲁布铁镇春亭阁村11户贫困户。为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党员干部深入结对帮扶户所在村屯开座谈会,共同研究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帮扶困难户16户,入户率100%,找出贫困户贫困原因24件,为群众解决困难20件,解决困难率为83%,帮扶物资和现金折合人民币共4000余元。
二、扶贫先扶志,输血又造血,帮扶路子不断拓宽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旗法院因情施策,不断调整帮扶思路和方式,真正做到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
一是扶贫先扶志。旗法院不仅解决弱势群体眼前的困难,更为他们计划长远,鼓励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自力更生、自主创业。6月13日旗法院李强院长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古里乡猎民村慰问结对帮扶户,通过“一对一”帮扶走访,了解到村民吴淑萍的困难,不但送上了1000员帮扶款,而且帮她制定了致富增收计划,增强了其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是输血又造血。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的采取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而且容易滋长被帮扶者“等、要、靠”的依赖思想。更注重送技术、送信息、送门路、送项目进行“造血”,实现“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
三、服务群众下基层,复发宣传为人民,帮扶方式多样化 旗法院帮扶工作组结合“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和“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5月3日深入到乌鲁布铁镇猎民村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单,讲解法律常识,解答群众疑问。通过法律宣传活动,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但让群众了解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加深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将旗法院开展的活动广发宣传,全面营造和谐氛围。
四、干部作风切实改变、工作思路不断提高
在帮扶活动中,党员干部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综合锻炼。一是增强了民本意识,联系一户贫困户就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能忘记群众的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二是激发了工作热情,改进了工作作风。坚持帮扶工作与“千名法官下基层”活动有机结合,党员干部在帮扶过程中端正了思想,转变了工作态度,改进了工作作风。
为更有力的推动“结对帮扶”活动的展开,切实让困难群众得到帮助,旗法院坚持做到帮扶内容不打折扣、帮扶时间不断档、帮扶力度不减弱、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把这项活动组织好,并长期开展下去,确保结对帮扶活动有新的拓展,有新的成效。
第二篇:检察机关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检察机关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1、立足本职贴近群众。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把公正司法、执法为民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一是注重发挥控申举报“窗口”作用,坚持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适时调处简单纠纷,增加检察院的亲和力。二是在案件办理中注重发挥“调节器”的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轻微刑事案件不起诉听证会、“五种人”监外执行检察等群众欢迎的执法方法,增加检察院的公信力。三是开展检察延伸服务,做好案后回访工作,尽力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增加检察院的感召力。
2、关注民生关爱群众。坚持“关注民生,富民惠民”,努力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通过圆满解决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涉农领域各类案件,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法律和党的政策的温暖,增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坚持开展诸如“双百双千”、检察官“走千家、访万户,送法律、送服务”等活动,组织干警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农户,宣传法律法规,倾听群众的意见,协调产业开发,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帮助案件当事群众协调解决诸如生活贫困、就业、看病等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扶贫济困”、“义务献血”、“检民共建新农村”等活动,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拉近检察院与群众的感情距离。
3、接受监督取信于群众。要通过聘请人民监督员、检察联络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和公开听证等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开放型检察院建设,拓宽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人代会、问卷走访征求意见等机会,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地消化吸收和改进,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新时期检察工作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些想法
1、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理念。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要将群众工作纳入检察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议常抓,持之以恒,作为“人民满意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特色。要立足检察院工作实际,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检察院工作的基本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事做事的出发点,以赤子之心、公仆之责、孺子牛的精神,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护民之策,广开富民之路,强力构建民生司法,用实际行动为群众造福。
2、立足长远,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当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检察院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围绕绩效评价,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一是要建立群众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由党组统一领导、党组成员协调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二是要形成基层组织的社会活动机制。要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开放型检察院的要,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强化群众工作职能,从而提高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亲和力、凝聚力、公信力。三是要形成检察院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保障机制。要将群众工作的绩效纳入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制内容和业绩考评内容。四是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通过建立检察官责任岗。开展检察官与群众结对子等活动,落实检察院每一个党员做群众工作的职责,使每一位党员都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宣传党内互助、群众志愿、组织共建、帮扶救助等项活动,凸显服务群众的良好效果。
3、科学总结,创新执法为民的方式方法。要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找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工作。一是“职能服务式”。组织干警在履行监督职能中广泛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活动,尽可能的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获得群众感情上的认同和支持。二是“宣传教育式”,利用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公布案例、旁听案件审理等形式,加大对检察院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三是“平等说理式”。通过开展巡回法制宣传、街头法律咨询、召开座谈会、走访交谈、当事人现身说法等活动,让群众逐步深入了解法律、了解检察院、了解检察官,增加心灵上的沟通。四是“实惠影响式”。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围绕党政工作大局,调节各种社会关系,集合各种生产要素,尽力多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事,让人民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信服检察院、信服检察官。五是“虚心求教式”。增强监督意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人民监督员”,召开案件听证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群众代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消化、吸收,切实改进工作,提高司法服务水平,不断树立司法新形象。
只有不断有强化执法为民意识、提升执法为民能力、提高执法为民效果,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服务,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才能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第三篇:履行检察工作职责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履行检察工作职责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今天向大家简要地谈谈我对执法为民理念的粗浅理解,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法领域的集
中体现,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直接反映和具体化。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对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执法为民理念是人民司法本质的体现。实践表明,检察机关只有坚持为民执法,才能保证检察工作的发展方向,才能做好各项检察业务工作,才能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背离了“为民执法”这一根本宗旨,我们的检察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其次,是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根本要求。司法活动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而且影响着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政权的稳固。只有做到执法为民,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会有实现的基础。第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问题需要靠法治来解决,但法律本身就有相对的滞后性。怎么样才能代表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面前的首要问题,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就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检察机关担当着法律监督的重任,权力大、责任大,执法者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不仅是法律本身的要求,更是法律对执法者的考验。执法为民是党和国家法律对检察机关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用公正执法的承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的最高目标,增强执法为民的公仆意识,历练公正执法的政治品格,通过公正执法的实践,让人民群众对我们党领导下的政治和法律充满信心。
一是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检察执法中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刻牢记检察官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为民掌权,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检察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严打”整治,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社会影响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要案,严惩腐败分子,保护国家人民财产,鼓舞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通过强化监督,切实纠正违法犯罪现象,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信任。
二是公正为民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存在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检察机关必须以保障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突出“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确保法律的严格统一实施,维护司法公正。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基本原则。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立与现代法制文明相适应、符合现代法治基本要求的正确法治观。
三是严格为民执法。由于受陈旧执法思想的影响,当前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问题;重实体,轻程序问题;重打击,轻预防问题等等。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的思想。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查办具体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结合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达到“查办一个案,教育一条线,治理一大片”的效果。
四是文明为民执法。要在执法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现代法制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作到法情相融,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存在的充分尊重,充分运用法律和政策,将法的严明公正与符合情理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树立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思想,切实解决轻视人权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和克服以往忽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的陈旧观念,坚决摒弃不文明执法、漠视当事人诉讼权利等与现代民主法制要求相悖的错误做法,自觉地把人权保护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公正执法保障公民基本人权。
五是加大服务群众的力度。检察机关要在执法过程中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不满意、拥不拥护、赞不赞成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继续实行首办责任制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对群众反映的情况不推诿
第四篇:结对帮扶工程讲话
积极搞好社会帮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11232”结对帮扶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经验交流形式进一步推动社会帮扶工作向着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去年,盟旗相继下发了《“11232”结对帮扶工程实施方案》,为促进社会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盟旗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响应,主动深入帮扶嘎查和贫困户,做了大量帮扶工作,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好口碑。下面,我就进一步搞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帮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搞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各苏木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都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和投身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也充分表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三农”、“三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是促进农村、牧区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当前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旗自然条件差,农牧业基
础薄弱,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业产业化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牧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牧业仍处在爬坡阶段,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建设新农村新牧区面临很多困难,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和农牧民群众增加投入,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发挥自身优势,从资金、技术、物资、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全社会共同助建新农村新牧区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着眼于推进农牧区发展,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帮扶
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开展社会帮扶一定要以繁荣农牧区经济为重点,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明确帮扶的任务和重点,探索帮扶的有效形式,以形成“政府主导、农牧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统筹发展”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格局。
“11232”结对帮扶工程是实施以来,盟旗各帮扶部门和单位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牧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方案,强化帮扶措施,采取捐资帮扶、结对帮扶、对口帮扶、项目帮扶、自主帮扶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开展了帮扶工作,探索出像铁木日乌德嘎查奶牛养殖等具有带动作用的典型经验,扎扎实实地为帮扶嘎查(村)和贫困户办了许多实事。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帮扶部门和单位累计向结对嘎查(村)投入帮扶资金(包括物资折算)2607万元,其中:落实项目81个2039万元,直接投入505万元,捐款捐物63万元,结对帮扶贫困户246户923人,资助学生276人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2期5515人次,投工投劳64人次,修建住房11户692平方米,购买牲畜220头(只)、种子366公斤、化肥7500公斤,输出劳务373人,有力推动了全旗扶贫攻坚进程。
通过实施“11232”结对帮扶工程,农牧区生产得到发展,基础得到改善,面貌得到改变,群众得到实惠。具体体现在:首先,倾注真情,诚挚帮扶,着力解决了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其次,因人施助,注重实效,推动了“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第三,把握关键,典型引路,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四,锤炼了党性,改进了作风,党员干部自身受到了教育。第五,密切了关系,增进了感情,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第六,促进了社会和谐,带动了社会风气好转,为构建和谐阿拉善提供了有力保证。第七,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以点带面,为整体推进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有了成功经验和典型,干部就有决心,群众就有信心,学有榜样,干有目标,从而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帮扶和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统筹协调和配合,进一步做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帮扶工作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帮扶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统一思想,上下联动,共同行动,加强协调与配合,务求使这一工作取得实效。
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对帮扶是雪中送炭、造福于民的神圣事业,组织领导是关键。帮扶部门和单位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各项制度,自觉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坚持经常性开展工作,使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要完善扶贫工作责任制。“11232”结对帮扶工程已被列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责任目标并完善了考核体系和监督激励机制,其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清不清、工作能力强不强、群众观念浓不浓的重要指标。帮扶部门和单位党政一把手是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搞好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及时研究和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要变救济式扶贫为造血式扶助,要变参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要按“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思路谋求结对帮扶新思路。
第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去落实,强有力的嘎查(村)级组织是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切实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抓好村级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是结对帮扶的重要内容。基层班子配备好了,结对帮扶工作就也好开展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把结对帮扶放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帮扶对象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确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引导他们积极进取、自强自立,把外在的支持帮助和内在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自我发展、自主脱贫。
第四,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开展对口帮扶是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完善对口帮扶制度,真正做到定点帮扶到嘎查(村),措施落实到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把帮扶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激励群众增强告别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帮扶工作的舆论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适时宣传报道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推进扶贫攻坚事业和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进取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立足旗情,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着力推广,为促进农牧区脱贫致富、实现全旗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践行执法为民思想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践行执法为民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推动政法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日益开放,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
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法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政法机关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树立和落实崇尚法治、平等保护、司法文明、程序正义等现代法治理念,推动执法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各项执法工作健康深入发展。同时,将执法为民、保障人权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代法治理念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使执法工作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更加符合法治建设的规律,确保检察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执法,从人民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办案,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个案件;坚决克服执法中的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
其次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思考和部署,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充分发挥法律职能,积极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有序的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政法机关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
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同时,执法为民也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
一切为了人民是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法机关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严密防控打击违法犯罪,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
走群众路线,首先必须正确处理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政法机关机构建设,保障政法机关有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坚持专群结合,集中体现在强基固本,大力加强政法机关的基层基础工作上。其次,政法干警走群众路线,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特别是要学会做群体性事件等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
要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政法机关也要切实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政法干警要严格遵守有关保障人权的法律规定,在执法活动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护人权。
对政法机关来说,只有坚定地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并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经受住金钱、权力、人情和各种利益的考验和诱惑,确保清正廉洁,使自己真正配得上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和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