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差生转化
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都了解,教育难度最大的是初中差生。这和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够强,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期为“人生的危险期”。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差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因此,对于学校教师,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品德教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如果能用教育科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差生进行教育,那么差生的转化和进步是完全有可能的。既然差生的家庭教育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就是必要谈一谈对差生科学概念的界定问题,还要学习一些有关差生教育的科学理论,以及有关差生的新的科研成果。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我国从198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接受教育成为学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允许对差,特别是双差生采取厌弃态度,所以又把差生改称后进生,意思是差生是可以进步的学生,只不过比其它学生进步慢一些罢了。但是,无论是称呼差生,还是称呼后进生,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去分析,它们都属于普通概念,还不属于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而普通概念不具备这些特点。在我国对差生、后进生的内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我国从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后,才开始出现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很低。到1949年小学生在校率也仅5%,所以中小学校的差生是很少的。而且差生可以随淘汰,品德太差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开除。可见,教师对差生无需下大功夫进行专门研究。即使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学校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差生仍实行淘汰制度,特别到初中阶段,差生占比例是很小的。这就是中小学差生的研究在我国未能引起重视和形成系统教育理论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差生”、“后进生”的内涵还不具备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特点。但由于国内外教育理论中也常使用“差生”概念,而“后进生”只在国内使用,为论述方便,本文只使用“差生”概念。
“差生”、“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称为“问题儿童”。我认为,“问题儿童”
是一个科学概念,因为它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研究差生,首先要学习特殊儿童教育学中的“问题儿童”的教育规律。问题儿童是指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而问题行为是“儿童扰乱他人或障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即那些经常引起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型的,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另一类是退缩型的,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漠、回避与他人接触等。攻击型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极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和厌恶。虽然退缩型问题行为对儿童身心的障碍要比攻击型问题行为严重得多,但从学校教育来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仍把攻击型问题儿童作为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它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如需要、气质、情绪和性格等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校外交友、社会风气等等,都可能成为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判定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能及时矫正的行为,不能定为问题行为;只有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扰乱性较大的、对学习影响较严重的、需要进行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暂定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可以改善、矫正的,家长和教师对问题儿童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科学的分析。对他们应持关心、爱护的态度,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要对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仔细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以上介绍的有关“问题儿童”理论,对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的差生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初中阶段,具有攻击型问题行为的问题儿童对教学秩序的干扰是十分严重的,他们的辍学率也很高。攻击型问题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精神卫生研究理论把攻击型问题行为称作“行为障碍”,把退缩型问题行为称作“情绪障碍”。据《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刊载的《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刍议》一文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调查研究所1984-1985年对5680例儿童少年调查,发现行为障碍发生率达20.7%,情绪障碍发生率达25%。
又据1993年第5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刊登的《湖南省13~16岁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一文介绍,他们使用DSM-Ⅲ-R为诊断标准,对湖南省2522名13岁至16岁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至16岁青少年患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按照作用的大小,他们排列出6个方面的原因:①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②父母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③学前寄养史;④男性;⑤家庭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小;⑥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高。该文还介绍了国外心理学家在美国、英国、新西兰、波多黎各等国所做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3岁至16岁青少年各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均在20%左右,患病原因大都与
不良的家庭环境相关。
以上两篇心理卫生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初中差生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它们提供了初中差生约占20%的可靠数据;第二,它们用调查数据证实差生行为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许多班主任对差生所占比例和品德缺陷的形成是家庭原因是有感性认识的,但个人经验往往不能形成科学的结论,难以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原则或模式。而如今有了问题儿童理论的指导,又有了心理卫生科研成果做可靠的依据,就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去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而使转化差生对“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第二篇:转化差生,
借新课程理念,探中下生转化之路
和田市浙江中学
王新丽
一般到了中学阶段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班级中数学及格率只在60-70%。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化这些中下学生便成为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帮助中下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中下生数学学习跟不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课一味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并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中下学生要么不听,要么听不懂;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枯燥无味,学习没兴趣和热情。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日复一日他们对数学学习就更加的厌恶和抵制。
中下生在学习上的失败,使他们在心灵上经常受到伤害,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积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二、改变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感情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学生都是重感情的,你对他们投入感情,他们也会为了感恩而学习。还有就是我们要 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赞美与爱,给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中下生都是一些感情丰富的孩子,他们也有爱与信任的需要。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从中了解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偏爱他们一点,真心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从心里接受你,爱戴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那时你的一句表扬,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力量。
四、就是为中下生开小灶,及时辅导是很有效的方法。
1、优等生和中下生平时的作业分别对待,中下生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把较难题避开;作业精而少,让他们做一道题会一道题,精一道题。课后对困难学生单独辅导,当天内容当天消化,不留疑惑。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挤时间,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快速提高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但这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很多老师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而要坚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就难了。而中下生的转化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
总之,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用幽默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生动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爱心去浇灌,我相信中下生的转化不在是问题。
第三篇:差生转化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提倡积极鼓励评价。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通常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评声中、训斥声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少被人表扬和赞许,逐渐产生悲观、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哀莫大于心死”,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特别厚爱,要化腐朽为神奇,要把这些生锈的锁一把一把地打开,用真诚唤醒他们的自信,用挚爱催生他们的自尊,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肯定和表扬,进步大的还要奖励。
8、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学习困难学生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甚多,容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的学习。相反,成功感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学生并非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具有某些别人比不上的长处。我们的老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展露自己的特点,包括课内增加学生动手、动口、阅读的机会,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使他们在享受成功体验后,努力改变他们其他方面的落后状态。
第四篇:差生转化
欠优生转化成功案例
天长市职教中心:朱宏平
贴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尊重、爱护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总结几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譬如在对待后进生方面,有人认为,后进生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像,落后面貌变不了样。班主任再怎么努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却不这样看,关键是采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转化工作。
对待后进生,首先要抱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估价后进生。他们的“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在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要尽一切可能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调整心理状态,使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得到发扬光大。
我班有一个典型的双差生王厚荣。因在小学时自由散漫惯了,进入中学后,他的坏毛病依然未改,不服班干部管理,甚至顶撞老师。因为家里有钱,他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样样都干。平时看到谁不顺眼,轻则张口就骂,重则拳脚相加。上课吹口哨,扰乱课堂秩序;下课纠集一伙“哥们儿’寻衅滋事。同学们敢怒而不敢言。老师们说他是一匹害群之马。
对于这名双差生,我没有放弃,没有严惩。我采取了与他交朋友的办法,和他多接触,一起参加他喜欢的活动,使他从不愿意接近我逐渐变为愿意亲近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我与他一起散步。交谈中,他终于向我道出了他“野”的缘由。原来他是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尽管现在的养父母百般宠爱他,把他当“小皇帝”,但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抹不掉的被遗弃的自卑感。于是,从小学三年级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以后,他开始厌学,进而逃学,上课捣乱。老师批评他,责骂他,他当耳边风;到他家告状,更使他对学校、老师怀恨在心。每当见到别的孩子跟亲生父母在一起快乐的情景时,他就心生妒嫉,进而产生仇恨。
症结找到后,我就抓住时机,给他讲雷锋的成长过程和英雄事迹,讲保尔·柯察金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我还抓住他爱好体育活动、爱看课外书籍、对某些事敢于直抒己见的优点,引导他把自己的才干贡献出来,为班集体服务。在我的动员下,学生们选他当了副班长,负责纪律工作。我时常把一些与他的身世相同或类似的成功名人的事例讲给他听,使他从中得到安慰,受到鼓舞,慢慢地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使他在学习上尽快赶上来,我时常给他“开小灶”。我帮他制定了补习计划,他一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我还特地送他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写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等警句。他双手捧过笔记本,泪水夺眶而出,真诚地对我说:“谢谢您!徐老师,我一定记住您的教诲,痛改前非,努力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和耐心诚恳的感化卜,王某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而且对班级纪律工作也尽心尽力,昔日的双差生转化成了优秀班干部,可见教育得法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尊重和爱护,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类似的双差生,切不可动辄批评、指责,更不能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伤了他的自尊心,结果往往会适得相反。相反,我们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冷却了的心,去启迪他的灵魂,使他重新燃起上进的火花,其结果则会事半功倍。
暗中观察,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方法用爱心感化差生。
我班的周康同学在学前教育时就有老师同学告诉我说这个孩子很难管理,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刚开始我观察了他有俩个星期,发现这个孩子确实有如上课时爱脱鞋、爱和同学打架、课上坐姿写姿不端正等许多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但是也有爱打抱不平、热爱劳动等优点。我深知作为一老师应具有爱心,我决心用爱心感化他。生活上我特别注意关心他,就餐时特别叮嘱他一定要吃饱;学习中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大力表扬,并提议同学们选他做纪律组长,从他面前我只字不提以前的小缺点,而是很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在老师眼中你是一个不错的学生,同学和老师一直推选你但纪律委员,希望你好好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干好的!”短短的几句话我已经从孩子眼中找到了悔悟和自信,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而且学习成绩也日益提高,不再是令老师同学头疼的孩子了。
设计圈套,使其受挫,讲清道理、在促提高。
于部分优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一些活动上都占具有一定优势,所以他们往往产生一种骄傲自大、瞧不起学习差或者是生理上有缺点的同学。表现在给他们起绰号、向老师告他们的状等行为上,刚开始在班会上向他们提出了批评,他们也向个别同学道了歉,可是时候我发现这个方法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我便想出了“设计圈套、使其受挫、讲清道理、在促提高”这个办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还是可行的。如高秋香、张金洋等同学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事例,改掉了骄傲的缺点。
树立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爱读书的浓厚兴趣。
这样可以让平时 那些爱玩的学生,一下课就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看起来,把看书当成是自己的课间休息,这样,班里也就没有打闹的现象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浓厚。
第五篇:差生转化材料
差生转化材料
什社中学
李华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等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等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等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所以我们也称之为“问题”学生。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老师也就失去了信心。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后进生”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存在,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教育转化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后进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前进,只是进步的先后早晚的问题。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兴趣,是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工作技巧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但正所谓“上天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再给你打开一扇窗子”,只要积极探索,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循循善诱法
进步并不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后进生也有进步的心理要求,有时甚至还很强烈。当先进学生站在领奖台前,他们会投去敬佩的目光,给予热烈的掌声,同时也以异样的心情联想到自己。我所任班的魏俊帅同学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该生一直很消极。后来,我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改变了对该生的教育方法,把经常批评改成经常表扬。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他回答问题,他回答得很干脆,当时受到了我的表扬,他的脸上露出了无比豪的笑容。可见,要求上进的火花在孩子的心灵上悄然升起,老师要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要给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并做到经常检查和督促,做后进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二、积极鼓励法
十个手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人呢?其实,有些生承受着比优等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爱护。我们一定要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耐心细致培养他们,以便使他们早日赶上其他同学。与此同时,还要适时给他们定出高而可攀的目标,争取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最有效的还是应该运用赏识教育。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者就可以“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要像春不吝啬凤、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
学科老师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尤其是后进生,我们要热心关照他们,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热爱学习,树立“我也行,我也学习好”的信心,缺点并不是后进生所固有的。他们取得的成绩哪怕是点滴的,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老师要像严父慈母般地对待他们,同时要和他们结交朋友,使他们的生活在班集体中得到温暖,给他们制造转化激励他们为集体增辉的环境,激励他们为集体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