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国外经验思中国汽车维修服务业未来
以国外经验思中国汽车维修服务业未来
作者: 边国建 来源: 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 日期: 2010年第02期 10-02-2
3一、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疑问
自21世纪初,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猛然间使人们意识到了汽车维修服务业的光辉前景。国内外的企业,将美国的、韩国的、日本的等国外的成功汽车售后服务模式引入到中国来。一波又一波的先行者,鲜有成功的故事,更多的是失利的启示。
问题出在哪里?一般的经验,发达国家现在发生的事情,接下来便会在中国上演。为什么在汽车服务的发展模式上,国外现成的经验为何在中国就失去了灵验了!我们首先看一看国外有哪些发展模式。
二、国外汽车售后市场的商业模式
1.日本汽车售后市场
市场特点:日本汽车售后服务系统很封闭,非独立的售后服务体系占重要地位。日本汽车保有量约为8000万辆左右,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的规模小于美国和欧洲。日本政府有严格的车检制度,要求车辆的大量车检项目必须到4S经销店保养。
与严格的车检政策相关,日本的汽车售后服务体系有如下特点:日本的独立售后服务体系较小,主要由整车厂的特约维修店为主导,售后服务体系中所用的汽车配件80%以上是OEM产品,市场密集,平均每个维修店为710辆车服务。
代表:在日本汽车独立售后服务企业,AUTOBACS是代表性企业之一。
企业经营业务:主营业务是销售汽车配件、机油、化学用品和附件。自营和特许经营汽车维修店(修理放松管制的部分,也出租地坪给专业维修商)。连锁店规模:600多家,部分为直营,部分为特许经营。
公司概况: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零售连锁经营公司,作为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经营三大类产品:车轮产品、机油及化学用品、视听产品。化学用品(包括机油)所占比例15%,内外装饰用品12%,轮胎、钢圈25%,视听产品24%,机电零部件占比例19%,其它所占比例5%。AUTOBACS主要经销以独立品牌进入售后市场的产品,这在销售的产品的结构体现出来。但该公司以日本独立售后市场的发展为契机,开始向流通的下游,即汽车养护维修业渗透,其发展模式向类似于美国的NAPA过渡。
点评: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市场比较密集,同时他的市场汽车品牌比较单一,绝对是本土品牌占市场主导。这就使得汽车制造厂的服务网络覆盖和主导市场成为可能。主机厂的强势,决定了独立的汽车服务企业要避开主机厂的作业强势范围——汽车维修业务,从而只能从汽车用品方面入手。另外日本人的生活很精致,有意愿和需求购买汽车美化、舒适用品。这是AUTOBACS生存的商业土壤。
2.欧洲汽车售后服务市场
市场特点:欧洲注重反垄断,通过法案限制汽车制造企业通过保修,技术等手段使得4S店获得优势竞争。所以4S店在欧洲不像在日本那样强势。同时在欧洲的独立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也没有几家独大的情况。
代表:我们以欧洲的汽车大国德国为例,看一看欧洲汽车维修市场的情况。在德国有十几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维修连锁品牌,连锁网点规模从几十到一两千家不等。连锁的发起人为配件
销售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及维修企业。
经营范围:汽车的诊断、维修保养,汽车消耗品和养护产品的销售,部分店铺销售轮胎钢圈产品。在德国很难见到面积很大,以汽车美容、装具销售为主导的汽车服务网点。
点评:在欧洲,车辆保持了新车的原貌,没有铺设地胶,也没有粘贴太阳膜,更没有增设真皮座椅、座套等售后的装饰。欧洲人的汽车文化朴实自然。自己动手保养车辆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源于上百年的汽车普及进程,大众对车辆认知水平较高,另一方面,车辆维修的工时费十分昂贵。以德国为例,技工的工时收费约70~140欧元/h。欧洲人对于车只把钱花在不得不花的地方,因而维修是欧洲汽车连锁企业的主要业务。
3.美国的汽车售后市场
市场特点:美国拥有2亿多的汽车保有量,售后市场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汽车独立售后市场占到整个售后市场80%以上的水平。非独立售后市场即所谓的4S店服务体系占据市场的20%,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落后于前者。美国独立售后市场有诸多的汽车服务品牌,代表性如NAPA、AutoZone和Pepboy等。
代表企业:⑴ NAPA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及附件经销商零售,1925年成立,入选世界企业500强。NAPA有60多个仓储式经销中心,约6000个汽车配商店,其中900多个为公司自己所有,其余为特许经营店,在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海岸和拉丁美洲国家设有连锁店。此外1万多个汽车养护和维修中心。
NAPA经销产品和范围:自制产品(机油滤清器、制动件、电瓶等);汽车配件(主要类型有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燃油系统、转向和悬架系统、各种皮带和管子、发动机附件、空调系统和排气系统,还有其颇有优势各种专业的钣金件);汽车附件(如各种小工具、装饰件等);化学用品(其中部分是自制或OEM);钣金修复设备;其他工业机械零件等。NAPA的业务线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可整合产业资源,并能发挥规模优势。庞大而完整的分销体系和为数众多的销售终端(维修中心)是其竞争优势所在。NAPA通过互联网将1万多件家维修中心联系在一起,为各种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服务,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更好的留住了客户。
NAPA经营汽车养护和快修业务(特别在钣金修复方面在全美国居领导地位)。NAPA的汽车养护连锁网络是多层次的,包括事故车维修中心,以事故车维修、保险理赔及处理车辆突发紧急事故为主要业务。此类企业占地规模大,维修设备和技术水平都较高,但所处位置一般距市区较远,但交通便利。而以汽车快修养护服务为主的汽车快修养护店规模相对要小得多,有的业务也比较单一,或专门维修制动系统、冷却系统、转向/悬架系统,甚至专管换油换滤清器。这类店数量较多,且大多分布在市区或交通要道附近,对顾客来说非常便利。NAPA的成功显示了连锁经营模式的强大优势。连锁经营的规模化确保了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优势。连锁网络成功地将分散零落、规模不大的区域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用户市场,确保了巨大而稳定的经营额,从而以独立经营者所不可能具备的强大实力获得价格优势。
⑵ AUTOZONE是美国第二大汽配零售商。以DIY用户为主要目标客户,同时也向专业维修厂提供配件。ATUOZONE连锁店有4200多家配件销售店,2万多家维修养护店,年销售额15.89亿美元。ATUOZONE经营产品为零部件、机油、化学品(清洁剂、发动机添加剂)、附件(各类小工具、装饰件和音响用品)。零部件的种类有:牵引、传动制动系,发动机常规保养用品,各类启动、电器、发动机控制用品。燃油系统部件有油管、油泵。
ATUOZONE重视对DIY用户的培养,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养护技能,提供维修软件包,甚至可以向专门的商店借用专用的维修工具,免费为客户检测蓄电池、发动机和发电机及控制系统,提供的产品也是DIY客户能够使用的产品。
⑶ PEPBOYS是大型的汽车服务超市,每家面积近2000m2,被称作汽车服务行业的沃尔玛。
有别于于通常面积为七、八百m2的AUTOZONE汽车服务中心,和星罗棋布、分散于大街小巷的便利型连锁店的NAPA。
点评:美国幅员辽阔,同时又是世界各个品牌汽车的卖场。车辆品牌多,市场区域大,依赖主机厂在各地建立网络,覆盖市场的所有的需求,明显是不现实的。美国人喜欢驾车出行,活动遍及全国,甚至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场呼唤一个能够提供便捷的车辆维修保养的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致性,并能够覆盖一个广阔的区域,而且服务的模式又比较经济实惠。这样的体系,主机厂的4S店是很难解决的。相互独立的各个汽车维修厂也没有可能的解决可能性,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培育了美国特有的汽车售后市场模式。
三、未来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变革的方向
如果要根据国外的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模式,来预言中国将来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方向,哪一种模式会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幅员辽阔,而且城乡差别大,区域差别大;中国也是个万国车市场,我们知道的品牌还有几个没在中国设厂没在中国卖车?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是中国人平均收入十几倍,美国的汽车不比中国的贵,油价中国也和美国同步了,即使这样美国人养车还心疼汽车维修保养费,还要自己动手养车修车。所以在中国,没有理由不考虑养车修车的费用问题。综上考虑,将来的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或许会更像美国的模式。
四、中国的维修企业如何在未来占得发展的先机
从21世纪初到目前,众多企业投资中国汽车售后不成功的原因,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1.市场发展不到位。2008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包含乘用车、轻型和重型卡车)只不过5千万辆多一点,这还是在车辆销售快速增长5、6年以后的结果。即使这样,这一数字和美国2亿多辆汽车保有量比,还是相去甚远。由于汽车保有量基数小,市场阶梯状增长,因而中国的在用车平均车龄非常低,2008年结果是1.7岁。这和德国在用车8.8岁的车龄相比,可见车龄并没有进入维修期,车辆进入维修期的年龄是3~3.5岁。可见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潜力还没有爆发出来。
2.市场成熟度不高。首先,市场的消费群体成熟度不高。车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间短,消费者的车辆知识普及度不高,认知程度不深。所以没有形成理性、合理的消费文化。其次,市场从业成员成熟度不高。本世纪初,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还没有太多的机会接受系统的市场营销、卓越服务、现代化管理等系统培训。近年,在竞争的推动下,主机厂将先进的市场概念、服务、管理以及技术等源源不断导入到各自的体系中,为中国市场培养大批技术、营销、管理、服务人才。这些人才将逐步在推动行业进步方面发挥作用。试想,在没有成熟客户群体和优秀从业人员的前提下,导入国外先进理念到中国,很难得到贯彻和执行。
3.有特色的中国市场。当私家车的客户还没有成为市场的主体时,决定维修企业生死存亡的是公车消费。做公车业务,关系公关是很重要的生产力。没有当地人脉关系经营一个新的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是有难度的,所以投资中国汽车维修服务市场的外国企业,生存会比较困难;急于扩张,到处建立网点的本土企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那么中国的独立的汽车服务企业将来的发展。正确的应对之策是什么呢?
首先,要马上准备,在企业的标准化运作上下功夫。市场的需求在高速积聚,五年内会逐步释放出来。标准化重点应在服务流程、技术规范、销售规范和质量控制上,尤其要提高汽车保养服务的规范化水平。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简单的维修保养工作反倒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次,不要盲目扩张,要培养当地绝对优势。在投资汽车服务产业的诸多教训中大多和盲目扩张有关。要专注于当地市场,学习NAPA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覆盖。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汽车服务市场,失败后撤出了中国市场,这只是他们进入的时机不对,时机成熟了他们
还会卷土重来。同时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也会再次操刀国内汽车服务业的整合升级。所以对于本地的汽车服务企业,要首先牢牢占领本地市场,上策是不断做强逐步向外扩张,下策也可以等着别人来收购,总比让竞争者赶出市场要好的多。
最后,注重产品的销售,总结国外的经验,汽车服务企业如果想做大,一定要做产品销售。靠服务盈利,容易受制于人手和场地的限制。此外,DIY将来必定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
第二篇:未来版三年级思品上册期中复习要点复习题
第一课、两年来的变化
一、我长大了:
1、我长高了。
2、体重增加了。
二、我进步了:
1、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了。(会自己洗衣服,自己去上学,自己整理房间等等)
2、学会了很多本领(会用电脑了,会写很多字了,能自己读书了等等)
三、我懂事了:
1、会体贴父母了(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了,会关心爸爸妈妈了,不乱花钱不任性了)
2、懂得关心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了(不打架,不吵架,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等等)
四、两年来,我的变化真不小,我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自豪!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第二课 我的优点和不足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变的更优秀。
二、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自己也说不清楚。还是需要老师、同学和家长帮助评一评。
三、无论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好与坏,都要认真倾听,并真诚感谢对方。
四、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后,就要学会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好上加好,越来越棒。
五、别人对你的优点和不足,有的说得对,有的也不完全对,你该怎么对待呢?
答:对我的优点,说的对的我要继续保持,争取做得更好。说的不对的我要谦虚,实事求是,不断努力,争取做到名副其实;对我的缺点,说的不对的我要谅解他人,积极沟通,消除误会。说的对的我要积极改正,努力克服。这样才能让自己好上加好,越来越棒。
第三课 我的兴趣和特长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良好的兴趣不仅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知识和本领,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我们要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
三、为什么要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
答:
1、能使我们学到许多知识和本领;
2、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有了兴趣,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发展成特长。
五、兴趣就是特长,这句话对吗?
答:错误。兴趣是指对某件事情从内心所产生的喜欢和热爱的情感,而特长是指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兴趣不等于特长,但它可以发展成特长。
六、为什么我的兴趣没有发展成为特长?
答:要把兴趣发展成为特长,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要不断的学习,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才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超乎常人,使兴趣变为自己的特长。
第四课 相信我能行
一、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首先要相信自己。
二、要想让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锻炼,就要敢于表现自己,把自己展示出来。
三、相信自己,你应该怎么做?
答:
1、要亮出自己来。敢于表现自己,把自己展示出来,让自己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2、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我能行,相信努力我就行,付之行动一定行。
四、不相信自己,不敢表现自己,比如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长期下去会怎么样?
答:不相信自己,不敢表现自己,长期下去会让人变的胆小自卑,性格内向,难以发挥潜能,难以取得进步。
都是三口之家。
二、家庭成员与亲属关系
妈妈的兄弟称
第五课 说说我的家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每个家庭的成员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大多数家庭妈妈的姐妹称 爸爸的哥哥称 爸爸的弟弟称 爸爸的姐姐称 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姥 爷、姥姥的 我是大伯的 我是舅舅的
第六课、我是怎样长大的
一、我有许多成长中的纪念物,他们蕴含着爸爸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二、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饱含着爸爸妈妈的关爱,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耐心教诲。
三、爸爸妈妈抚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 答:
1、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2、我应该懂事,学会孝敬父母。
3、我可以记住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爸爸妈妈的生日,送他们礼物表达我的心意。平常也可以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比如给刚回家的爸爸倒一杯茶,天冷了送妈妈一副手套等。
四、记住一些特别的日子:
1、爸爸的生日是
2、妈妈的生日是
3、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周末
4、父亲节:六月第二周的星期六
5、三八妇女节:3月8日
第七课、爸爸妈妈真辛苦
一、爸爸妈妈真不容易,他们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抚养子女,照顾老人,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情。
二、你知道爸爸妈妈有那些烦心的事吗?
答:有,比如担心失去工作;担心钱不够花;担心爷爷奶奶的身体;担心我的学习等等。
三、你有让爸爸妈妈烦心的事吗?你准备怎么做?
答:有。
1、爸爸妈妈总是担心我学习成绩下降。我准备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考出好成绩,让他们不再烦心;
2、爸爸妈妈担心我走失。我准备以后尽量少单独外出,外出时给他们打招呼,说清楚去哪儿,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回来,并且想办法保持联系,让他们少担心;
3、爸爸妈妈担心我营养不良。我准备以后尽量不挑食,少吃零食,让自己长得结结实实的,不让他们担心。------
四、爸爸妈妈很辛苦,作为家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少给父母添麻烦。
五、爸爸妈妈很辛苦,你能为家做什么?
答: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袜子等小件衣服;
2、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比如帮妈妈拖地,帮爸爸倒垃圾等等;
3、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比如管好自己的学习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不在外惹是生非,不用爸爸妈妈督促写作业等。
第三篇: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2005-11-9 贾丹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现代的以民为本,都是以“民”为立足点而提出的。“民”的提法即不同于“官”,又有别于“人”。首先,“民”是与“官”相对的概念,在使用“民”的场合,往往是指由于分工的存在,人被区分为不同的群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官”与“民”。因而,“民本”的提法本身就默认整个社会可以划分为“民”与“官”两个群体。“民本”是从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其出发点是“官”怎样处理好“官”与“民”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有序。另外,“民”不等于“人”,在使用“人”的场合,往往是相对于“物”以及普遍人性而言的。因而,“民本”不同于“人本”,人本思想强调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本思想的最终诉求是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中应该以人的地位为首,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每个人的平等地位。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对“民”的认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本文在简要梳理古今民本思想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力图探求两种思想的共同点与根本区别之所在。
一、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以民为本的发展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产生根源与发展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的体现。
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因素产生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首先,中国传统的经济条件是民本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社会经济是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给自足,不存在明确的社会分工。分工程度的弱化明显地降低了人对人的依赖程度,造成了社会上单独的个体对整个社会状况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单个的民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民只有作为一个与君相对的整体,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从社会心理基础来看,中国自古的民众就缺乏个体意识,存在着对君主的依附心理。在中国传统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民众在社会等级序列中处于最底层。民众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君主的思想依附性,根本谈不上个体人的意识和行为,他们的思想观念是由君主来规定的,他们的一切必须听凭君主来为自己作主。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当时的领导者已开始从桀、纣的亡国以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和“敬德保民”(《尚书·康诰》),开始重视民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民众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示出来。孔子较早地提出了重民、富民思想,他说:“足民足食,民信之矣。”(《论语》)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本思想体系。至于荀子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的著名比喻,更是集中反映了“民本”的思想。汉唐时期,民为邦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思想家贾谊吸取秦亡教训,提出“民者,万世之本”的思想(《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总结隋亡教训,悟出必须做到“国以民为本”。明清时期,民本思想更加完善,王夫之宣称:“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泰誓上》),对民众的力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其民本哲学思想有鲜明的民主因素。
(二)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形成 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历经近三千年的历史,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之中。直至20世纪初期,现代民本思想才在中国得以产生与发展。
现代民本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又与其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现代民本思想是立足于分工明确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以现代民主思想为基本前提,其主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就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指导思想而言,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都是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指出: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都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目的的深刻的价值内涵,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具体落实。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的本质就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江泽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强调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手段,归根到底正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都是为了体现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台执政以后,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展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境界。在当下中国,我们党适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以民为本,始终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紧密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搞建设、谋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二、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共同点
(一)两者都重视民众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他指出当政者必须以仁爱之心待民。他说:“仁者,莫大于爱民。”(《孔子家语》)因此,他一再申述“仁者爱人”的政治观点,要求统治者要废除“苛政”,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以“舟”与“水”的关系作比,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仁者爱人”的重要性,“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孔子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孟子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事实中,认识到庶民对于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观点,强调了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绝尔也。”(《孟子·离娄上》)汉初贾谊则提出“民为政本”的主张:“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新书·大政》)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发展的进程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论断。
邓小平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他说:“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江泽民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江泽民反复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新一届领导集体深知人民的重要,深谙以民为本的为政之道思想。胡锦涛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二)两者都是对“官”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民本思想还是以民为本,都以承认社会存在着“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为前提,而且“民本”的提法本身就是对“官”提出的要求。传统民本主义者所看重的是统治者的“德”,而非民众的自主性。为此,它对君主和官吏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民本思想所塑造的最理想人物就是“明君”和“清官”,旨在通过对君主和官吏品德人格的塑造来限制和约束君主的行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深刻地认识到了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毛泽东早就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也反更强调:每个党员和干部都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强调“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
新一届领导集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的问题。胡锦涛强调指出:“只有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群众的要求,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名利。”
(三)两者都是为了富民
在中国传统民本观看来,“民以食为天”,民本思想主要着眼于民生问题,重视民生问题是民本思想的重要特点和内容。民为本,而固本首当富民,民富则安,民贫则乱,先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这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为了维系民心,统治者要推行仁政,藏富于民,使人民“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墨子指出:“民之所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兆乐》)如果到了民众不能生存的地步,政权便不会巩固。
富民,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标志。党的三代领导人既继承了传统的“富民”思想,而且克服了其虚伪性和空想性,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富民之路。毛泽东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幸福是邓小平所关注的两大根本问题。邓小平把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作为最终目标和理想,并且把“富民、利民”提高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本质的高度。从“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其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根本标准之一,正如邓小平所说:“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了,这是最大的事情”。
江泽民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上述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江泽民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胡锦涛对现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和最主要目标作了明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较大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三、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区别
从传统的民本思维到现代的民本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对“民”的认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是“官”基于完全不同的立场上来看待“民”的作用,处理“官”与“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传统的民本思想纯粹是一种子民哲学,统治者“爱民”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牧民”,他们所采取的一切利民措施其最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以现代的民主思想为前提,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解决一切问题时,要确立起人的尺度。在现代的民本思想中,民不再是祈求帝王的恩赐,而是把自己当成了社会的主人。
(一)两者都注重民众的作用,但其目的不同
传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为民作主,而非由民作主,君主“爱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牧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子民哲学思想。历史上的思想家和开明政治家既承认民为国本,又讲君为民主。孟子在讲“民贵君轻”的同时,又说“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荀子舟水之喻的民本思想是很深刻的,但荀子民本论的工具性思想同样也很突出,他说:“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君道》)之所以要重民、爱民,其目的是要使民众“为己用,为己死”。一个“用”字突出表明了传统民本观的工具性特征:民并非君本意义上的“本”,民不过是工具;爱民是为了用民,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而并非是真正置民于君之上,以民本否定君本。
现代以民为本思想改变了民本思想的“民为仆”的局面,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现了人民的解放。以民为本思想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提出的,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有选择自己的领导的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从而实现自己对自己的领导。人民群众应该拥有绝对、最高的权力,其他一切权力都是从中派生出来,并为之服务的。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他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二)实现利益的主体
不同在中国古代,官与民是两个利益完全不同的群体。传统民本思想下,统治阶级所采取的一切利民措施其最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者自身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传统的“民本”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两回事。民本思想主张以民众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发政施治之准则,但其前提是等级制度的存在,维护统治者的长治久安,其实质不是否定君主专制,而是“得民”以达“治民”、“牧民”,最终实现统治者的利益。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以及一些封建帝王从不同的政治变动中得出了一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民心向背决定着政治的兴衰和国家的存亡,统治者只有获得了人民的拥护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统治者要关心民众疾苦,保护人民利益,否则就会失去民心,最终丧失对民众的统治权。
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主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民众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首先,领导者不是独立于民众之上的的群体,领导者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特别是要着眼于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毛泽东同志曾一再告诫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其次,领导者与人民群众是同一利益的主体,两个群体的利益是共同的。每一位领导者都来自于群众,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领导者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领导者的利益寓于人民群众、国家利益之中,只有将个人利益融入人民利益之中,才能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利益,领导者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是为了实现民众的利益。领导者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领导者的领导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主导自己。
(三)“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的实质不同。
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并且等级界限具有不可逾越的特性。官与民是两个利益完全不同的群体,人被划分为不同的政治等级,其中最重要就是君、臣与民的等级划分。在三个等级中,君王高高在上,不能与百姓混同,不能与臣民平起平坐;臣通过君主专制制度也拥有了统治民众的权力,成为君主统治社会的工具;而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只能俯首称奴,成为君主统治的对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轻易被逾越的,君与民是对立的两极,君不是民中的一员,而是在民之上的一个社会主体。传统民本思想所要求的只是君主身在高位要念及百姓,施惠于臣民,绝不存在给人民大众以主权的意图。传统民本观所包含的群体界限的不可逾越性决定了民本思想的利益主体是统治者,民本思想的提出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实现统治者的最终利益。
现代以民为本思想下,虽然也存在着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划分,领导者与人民群众之间有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人民群众也有一个自觉服从领导的问题。但是这种领导与服从根本不同于君王与臣民之间的那种统治与服从关系。社会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等级划分,领导者与人民群众两个群体之间的成员是互通的,优秀的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以民为本思想下的领导者不是一个独立于群众之上的群体,不是一个特权集团对人民的统治,领导者与群众的区别只是一种工作上的分工的不同。各级领导干部来自人民,又是人民的公仆,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者的领导权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正是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和特征。
贾丹,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