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专生教育质量验收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一、充分认识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地方政府主管的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职能。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适应并促进地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长期以来,因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文化教育落后,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所地方高校。年下半年,在全市人民的期盼下,经过全市各级领导和原师范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终于申办成功了我市唯一的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师专的建立,改变了我市缺少高等学校的状况,填补了历史上无高校的空白。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要珍惜师专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师专的建设和发展;要牢固树立“高等教育是财富而不是包袱”的观念,高度认识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坚定不移地确立高等教育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营造有利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师专要利用这次评估验收的机会,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理清工作思路,确立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坚定不移地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实现高等教育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力做好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迎评工作责任重大、事关全局,能不能通过教育部的合格验收,关系到师专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师专要高度重视合格评估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迎评计划,逐级落实责任,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全力以赴地做好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切实利用这次评估机会,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全校范围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要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规范教学行为,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教育学生心系迎评、服从迎评、全力迎评,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迎评促建活动中去。只要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积极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评估合格的预期目标。
三、克服困难,形成合力,大力支持师专评估验收达标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师专基本办学条件多数指标基本合格,但仍有个别指标达不到规定的合格要求,特别在经费投入和校园占地面积方面,差距还相当大。学校尚处于建设阶段,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还不能满足发展规模的需要。为了保证师专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验收合格和今后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师专的工作。市财政要继续为师专贷款贴息,确保办学经费拨付有一定增长,对预算外收入给予全额拨付;市发改委和市扶贫办,要积极为师专争取基建项目和世界发展银行贷款项目;市建设银行要联系成县建行,进一步论证师专贷款还本付息期,争取延长还贷期限;成县政府要继续支持师专的建设,要贯彻原行署第六次常务会议纪要的有关决定,避免在师专校园规划内审批其他建设用地,以保持师专校园建设的完整性;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师专迎评工作的领导,确定专人分管评估工作,协调处理好学校与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解决学校迎评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师专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合格验收顺利达标。
师专生教育质量验收工作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抓实教研组建设为基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立足课堂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研讨,力争较大幅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质量核心意识,能够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及学科的教学质量现状,进而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办学效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制度,为活动实施提供强力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主任、副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
2.强化活动宣传。以“两考一评”活动和党员教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正确解读课标,能够独立制订自己学科的双项细目表;充分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三帮三带三提”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此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
4.落实岗位责任、效能目标责任意识。校长与副校长、副校长与分管处室主任、主任与包组组长、学校与教师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目标来激励和考核,促进活动有序推进。
5.进一步落实并细化“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集体备课制度,“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教师灵活引导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
1.进一步落实并细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结合“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广泛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氛围,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
2.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
关;认真搞好对教师的教学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
3.切实推进校本教研。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创建“有效课堂”,使绝大多数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对个别听不懂、没学会的学生,要通过课后辅导及时帮助解决;以月考、期中抽测和期末统考为有利契机,认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对比分析成绩和原因。
4.积极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组织教师努力探讨各种课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以研促教,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1.继续重视加强新课程学习、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引导教师走上行动研究之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创造型教师方向发展。
2.以“新课程、新技术、新课堂”为重点,组织观看光盘、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能在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
4.扎实开展帮扶联动发展、小专题和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课例分析,强化教学研讨意识,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通过“两考一评”活动、培训学习、“三课”活动、片区大教研、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在学习中多一些审问和明辨,在实践时多一些批判与选择,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真正把能够提供示范教学的优质课作为深化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7.坚持推门听、随机听、跟踪听课等方式,及时把握教师上课动态,督促教师从每一节课抓起,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8.加大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检查教学计划进度,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上课状况。
(四)以生为本,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面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放弃、不歧视每一位学生。
2.坚持家长会制度、学情调查制度,及时召开课任教师座谈会,发现、分析和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策略研讨、行动研究、教学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开发潜能,发展智能,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和学习力的全面提高。
3.强化学科竞赛辅导工作,重视特长生的培养。以尖子生、特长生引领学生学习,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
4.以周测月考、期中抽测、期末统测、学科竞赛、知识积累
大赛等方式,进一步增加质量监控的密度和频率,实现学生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加强中考备考工作。及时召开鼓劲会、誓师会、心理调整会等,鼓励学生拼搏进取;组织教师参加中考研讨会,及时把握中考命题动向,科学备考;切实安排好五、六月份的模拟考测,以考促教,让每一位学生教能考出理想成绩。
第三篇: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抓实教研组建设为基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立足课堂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研讨,力争较大幅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质量核心意识,能够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及学科的教学质量现状,进而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办学效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制度,为活动实施提供强力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主任、副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
2.强化活动宣传。以“两考一评”活动和党员教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正确解读课标,能够独立制订自己学科的双项细目表;充分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三帮三带三提”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此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
4.落实岗位责任、效能目标责任意识。校长与副校长、副校长与分管处室主任、主任与包组组长、学校与教师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目标来激励和考核,促进活动有序推进。
5.进一步落实并细化“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集体备课制度,“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教师灵活引导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
1.进一步落实并细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结合“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广泛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氛围,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
2.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关;认真搞好对教师的教学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
3.切实推进校本教研。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创建“有效课堂”,使绝大多数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对个别听不懂、没学会的学生,要通过课后辅导及时帮助解决;以月考、期中抽测和期末统考为有利契机,认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对比分析成绩和原因。
4.积极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组织教师努力探讨各种课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以研促教,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1.继续重视加强新课程学习、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引导教师走上行动研究之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创造型教师方向发展。
2.以“新课程、新技术、新课堂”为重点,组织观看光盘、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能在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
4.扎实开展帮扶联动发展、小专题和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课例分析,强化教学研讨意识,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通过“两考一评”活动、培训学习、“三课”活动、片区大教研、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在学习中多一些审问和明辨,在实践时多一些批判与选择,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真正把能够提供示范教学的优质课作为深化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7.坚持推门听、随机听、跟踪听课等方式,及时把握教师上课动态,督促教师从每一节课抓起,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8.加大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检查教学计划进度,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上课状况。
(四)以生为本,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面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放弃、不歧视每一位学生。
2.坚持家长会制度、学情调查制度,及时召开课任教师座谈会,发现、分析和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策略研讨、行动研究、教学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开发潜能,发展智能,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和学习力的全面提高。
3.强化学科竞赛辅导工作,重视特长生的培养。以尖子生、特长生引领学生学习,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
4.以周测月考、期中抽测、期末统测、学科竞赛、知识积累大赛等方式,进一步增加质量监控的密度和频率,实现学生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加强中考备考工作。及时召开鼓劲会、誓师会、心理调整会等,鼓励学生拼搏进取;组织教师参加中考研讨会,及时把握中考命题动向,科学备考;切实安排好五、六月份的模拟考测,以考促教,让每一位学生教能考出理想成绩。
第四篇: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计划
随着建设项目要求的逐渐提高,对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在进行环境保护验收中,不能忽视验收的一系列过程。为了更好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在资料收集和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对其验收监测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项目污染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管理部门一个评判的依据,为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奠定基础。那么怎么写一份工作计划呢?请看小编提供的吧!
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计划【1】
根据闵行区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在总结上一年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本镇的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圆满完成区下达的镇环保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突破。年,镇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具体目标
年,是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结束年,是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攻坚年,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项环保目标的关键年。各村、镇直属公司和镇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环保工作新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建设,深入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巩固和提升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
二、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率。广泛开展巩固“全国环境优美镇”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保创建和示范活动。并鼓励公众参与,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以“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一切宣教阵地、工作网络、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监督队伍进行宣教,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点。今年,重点在村、居委开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爱护和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到零。新增工业COD排放量在本地区内平衡,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定期对本地区二氧化硫和COD排放总量进行跟踪、统计和分析,每半年报送一次。加强企业日常监督,督促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按时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本区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时按质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工业源、生活源污染普查的数量、行业和地区数据的全面、准确,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经费等情况清晰。并建立区域内各类重点污染源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我镇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进、培育和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本地区各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标志和IS014000系列标准的环境质量认证工作,各村、镇直属公司下属单位开展IS014000系列标准的环境质量认证不少于一家,树立一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
(五)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切实提高水、气环境质量。
1、巩固“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市级“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镇”、“基本无燃煤镇”的创建成果。禁止焚烧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杆(或抛入河道);辖区内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达标项次率大于90%(具体断面名称:蒲汇塘——漕宝路、北横泾——漕宝路、蒲汇塘——中春路桥)。
2、巩固“扬尘污染控制镇”创建成果,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其中堆场整治合格率大于98%,建筑工地整治合格率大于97%,主要道路和敏感区域的机扫率为100%。并做好市环保局等单位对我镇巩固“扬尘污染控制镇”创建成果的复查工作。
3、组织开展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餐饮业整治合格率大于90%,并建立对餐饮服务行业环保长效管理机制。
4、继续做好点、面水污染源的纳管工作,纳管率大于95%。
5、集中整治洗车点、旅馆的废水乱排现象。
(六)严格环境评价制度,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环保现场审批点工作,积极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落实群众环境监督权。强化新项目环评审查,对2005-2007年审批的餐饮和服务行业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率超过90%;督促重点项目的环保验收,对2005-2007年工业项目(新、改、扩和技措项目及基建项目)的“三同时”竣工验收率超过85%。
(七)培育绿色文化,深入开展创建绿色系列活动。巩固、深化万科朗润园生态型小区创建成果。新组织2个小区创建“绿色小区”,申报1户“绿色家庭”、1个“环保卫士”,并组织指导2005、2006年创建成功的15个“绿色小区”参加复验。
(八)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挖掘和培育循环经济示范项目3个,选择1个以上小区探索开展“环境友好小区”的创建工作。
三、总体要求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网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做到在服务上追求“优”字,在指导上追求“实”字,在管理上追求“严”字;开展依法行政,加大依法治理,力争把我镇的环保事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计划【2】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之年,是城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之年。根据县上和我镇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相关内容及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环境保护力度,使广大群众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环保”的良好习惯,树立新的卫生观念和环保新风,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加强对全镇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城关镇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张显斌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张忍波同志和镇武装部长沈桂安同志担任,成员由各站办所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蓝延明同志担任,具体负责环境保护日常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方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改善生态,治理污染,实现城关镇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河干流环境污染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
全镇通过加大环境保护的管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我镇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各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农民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创建一批环境优美小村庄。
(三)主要计划指标
1、农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大兴村的县城人口饮用水源地保护;
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70%;
4、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力度,切实落实改水改厕工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5、医疗垃圾进行规范性焚烧和灭菌处理。
三、主要任务
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1、保护各村饮用水源。划定各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到标准。
2.防止农作物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超标污灌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3、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4、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和其他综合利用措施。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5.保护乡村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加强各村环境保护规划,促进各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全乡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力度,开展环境优美新农村建设活动。
四、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国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用地需求,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小流域治理,禁止乱扔乱伐,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河水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安全。
2、加强旅游业的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风景区及各类旅游景点水、大气、垃圾和噪声污染防治,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合理控制旅游规模,严格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村、站所要对本村、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将环境保护列入主要的议事日程并纳入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奖惩措施,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规划的要求和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完成计划中确定的各项任务。
第五篇:2021年县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2021年县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专业指引,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克服并纠正“小学化”倾向,引导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课程与教学观,推动各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幼儿园保教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园”的社会需求。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注重儿童个体差异,珍视儿童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不断满足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2.强化实践引领。坚持示范带动,实践引领原则,通过高校+幼儿园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路径,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
3.推动城乡同步。通过支持不同类别的幼儿园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探索、积累符合实际的科学保教经验,促进城镇与农村、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同步提高。
(二)总体目标
1.园舍建设。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园舍资源,积极应对入园高峰,五年内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
2.幼儿受惠。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8%,公办幼儿园占全县幼儿园比例达6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县幼儿数比例为60%。
3.质量提升。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公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数增加1所,达到2所;市一级幼儿园增加5所,达到10所,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申办市级幼儿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镇学前教育水平。
4.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补充人数130人以上,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幼儿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增加23人,达到80人;培养一定数量的卓越教师、名师、名园长。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强化政府职责和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建立与完善托幼管理网络,依托科学研究,从发展性的角度,发挥强监管促发展的政府职能。
2.加大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联合各相关部门,完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通过综合奖补、购买服务、减免租金、队伍建设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根据考核结果,对办出特色的公办幼儿园,给予综合奖励。鼓励民办幼儿园建立年金制度,实现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
(二)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学前教育有效供给
1.加强园舍资源规划和建设。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规划配套幼儿园与新建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建设要求。政府要统筹协调,住宅开发地块按规划配建的幼儿园等公益性配套设施应与交付的住宅同步建设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应及时移交至教育部门或国资部门指定单位。完成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对存在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的城镇小区,在整改到位之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2.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应为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对已开办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治理整改,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办成公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者通过购买学位等方式,确保适龄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利。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
3.提高幼儿园装备配置水平。合理设置功能性活动室,重点推进科学活动专用室、室内运动专用场所、安全教育活动场所、幼儿阅读室建设,为幼儿创设健康有益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和幼儿自带玩教具入园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幼儿自带玩教具的检查和教育指导。
4.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2号),落实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和监管责任,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治安防范、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落实园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切实维护师幼人身安全,保障幼儿园平安有序。
(三)加强内涵建设,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加强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幼儿园活动的实践优化、研究和指导,强调以观察和解读幼儿为重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实践学前教育成果经验,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2.开展医教结合探索研究。强化教育、卫健等部门的协同作用,深入研究6岁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巩固深化“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做好幼儿在园期间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幼儿近视、龋齿、肥胖等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加强急症救助培训。
3.深化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衔接。充分尊重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杜绝“小学化”倾向,注重对学前幼儿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明确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内容的衔接性、活动形式的过渡性。建立并开展幼儿园与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机制、双向交流机制,加强幼儿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提高家庭、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参与度。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的指导机制,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和社区资源,进一步强化家长了解、参与和认同幼儿园活动与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5.扩大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幼儿园城乡结对、合作共同体等协同发展模式,支持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与市内、省内、国内的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升保教质量。
(四)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新入职教师思想品德核查和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长效机制。贯彻落实《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加强教师心理辅导,将师德表现作为幼儿园教师准入、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2.优化学前教育师资培育。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施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在保证师资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探索建立卓越教师培育机制,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培养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学前教育教科研专家、名园长、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
3.完善学前教育教师研训体系。加强教研、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对全体教师,注重在熟练掌握运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艺体技能开展一日活动方面的研训;对骨干教师,注重提升观察、解读和回应幼儿的能力;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新入职教师,侧重在职前培训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加强职业道德、幼儿心理学、幼儿安全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研训,并将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水平作为职称评定内容之一。
4.提升幼儿园园长的综合素养。通过精品讲座、实务研讨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园园长进行课程领导力、安全教育与管理、卫生保健管理、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方面的分层培训,全面提升园长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5.提高保育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待遇。幼儿园按照相关规定配足配齐保育人员,加强对保育员、营养员、安保人员等准入把关和管理工作,加强保育人员的培养、培训和指导,并按照相关规定切实提高保育人员的工作待遇。
6.强化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的有效应用。常态化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从儿童立场出发,培育能有效助推儿童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市级信息化应用特色幼儿园和市级信息化应用标杆幼儿园。促进县、乡(镇)、园、家、社会多方协力共建,打造学前资源地图,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和精准推送,提升家园共育能力。开展信息化素养提升专项培训,推动幼儿园教职工从技术应用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拓展。
四、保障机制
(一)完善学前教育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教师研训体系,加强教师指导用书管理,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建设。同时,进一步强化幼儿园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二)加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落实的督导。依据本计划目标要求,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幼儿园教育职责自评公报,确保有效落实学前教育质量计划和阶段目标。
(三)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化政府与社会举办者共同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农村尤其是薄弱区域倾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幼儿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四)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宣传。多视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活动,塑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引导社会和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的特点,营造幼儿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和家庭有效互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