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系主因(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6:2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系主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系主因》。

第一篇: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系主因

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

系主因

日前,全国和地方各省份经济半年数据相继出炉,今年上半年各省份GDP增速虽较前几年同期有明显回落,但各省份GDP总和远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GDP总和。在GDP数据上,“1+1>2”的怪圈依然存在。

我国地方GDP总和连续多年超全国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GDP总和为30.3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总数为26.9万亿元。各省份GDP总和超全国数据

3.4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各省份GDP总和仅比全国数据多出4900多亿元。如果按照此速度,今年全年的差值可能控制在两万亿元左右。但是,在第二季度,二者差值迅速扩大,从4900多亿元陡增到3.4万亿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2004年至2014年上半年这10年间,2007年之前各省份GDP总和与全国GDP数据的差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差值为10年间最小,为8000亿元。随后的2005年和2006年,这一差值有所增大,分别为1.4万亿元和1.6万亿元。2007年,二者差值出现了10年中唯一的一次下降,较2006年减少2000亿元左右。

然而在2007年之后,各省份GDP总和与全国GDP数据之间的差值逐渐扩大,2008年为近两万亿元,2009年为2.4万亿元。2010年和2011年是增长最快的两年,2010年,差值较2009年增加1万多亿元,达到3.5万亿元,2011年又在2010年基础上飙升1.3万亿元,差值达4.8万亿元。2012年,各省份GDP之和与全国GDP数据之间的差值为5.7万亿元,2013年增加到近6.6万亿元,而同年我国GDP最高的广东省其GDP总量也仅为6.2万亿元。

随着各省份GDP总和与全国GDP数据之间的差值不断扩大,这一差值占全国GDP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从2007年开始,这一比值从5.24%的水平一路上升,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12.56%。

地方GDP总和远大于全国GDP数据,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现象吗?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对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4年至2013年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美国各州GDP总和与全国GDP数据差值一直被控制在百万美元级别,差距最大的2009年和2010年,仅为4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00多万元。与我国各省份GDP总和一直远超全国GDP数据相比,有些年份美国各州GDP总和还会出现小于全国数据的情况。比如2005年,美国各州GDP总和就比全国GDP数据少了100多万美元,2010年则少了400多万美元。

谁该为巨大的GDP差值负责

我国当下各省份GDP总和与全国GDP数据的差值为何如此之大?

国际上通用的GDP统计方式一般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处长胡少维表示,不论哪一种方法,在理论上讲,得出的GDP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践中,经济活动千差万别,不同的核算方法,得出的GDP数据就可能有差别。统计上的重复计算也是造成GDP数据巨大差距的原因。胡少维称,现代经济活动边界不清,跨地区进行的生产活动、贸易活动、投资活动频繁,在统计过程中,协调工作稍有疏忽,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经济数据中,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按照法人属地进行统计,但如今法人企业下属机构甚多,实际工作中各省份难免存在重复统计。“统计方面存在交叉统计的问题。比如央企和国企的总部,与它们在各省的分支机构难免存在重复统计的情况”。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许多专家表示,地方领导对GDP的崇拜,是真正致使各省份GDP总和远超全国GDP数据的根本原因。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张孝德在各地进行调研后发现,在GDP统计口径上,从省到市、县存在着明显的层层加码问题。

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各地区官员对GDP的增长速度尤为敏感。“今年第一季度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慢下来了,大家比较紧张,采取了许多鼓励发展的措施,所以第二季度发展速度又一下子上去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

而GDP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为中央经济决策带来了难度。张孝德表示,中央在制定经济指导性意见的时候,会根据各地的发展情况来作参照。但是每年各地数据

2总比中央大,如果按照水涨船高的原理,往往会导致中央制出一些不符合经济实际增长情况的发展指标。

另一方面,张孝德认为,中央与地方在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不仅可能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也会对公务员队伍造成不好的示范。“这背后是一种恶性的竞争,掀起了官员之间的浮夸风、急躁风,为了追求GDP不惜代价,把明天的投资也转移到今天来”。

我们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为改变GDP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值问题,中央已开始在GDP核算制度和官员考核体系上着手改革。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4年要全力推进重点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

张孝德认为,如今一些地方的GDP增长,在某些方面是一个带毒的GDP增长,GDP增长对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步减小,但是完全废除GDP考核也不现实。政府需要新型的、绿色的、与人民福利相匹配的GDP考核机制,取代现有的考核机制。今年全国两会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外媒记者有关中国经济增速的提问时表示,“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表示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

在中央的改革思路下,自2013年以来,包括福建、山西、宁夏、河北、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对市、县(区)的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降低或取消了GDP考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明确取消GDP考核的县市已超过70个。似乎可以期待,未来各省份GDP总和远超全国GDP数据的现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第二篇:统计局回应地方GDP比全国多1.4万亿

统计局回应地方GDP比全国多1.4万亿

2009-09-07 12:33:22 来源: 经济观察报(北京)跟贴 8 条 手机看股票

经济观察网记者韦承武今年上半年,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1.4万亿元人民币,多出部分占全国GDP总量的9.9%。对此,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在8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进行回应,他解释,这其中有重复统计的因素,也有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的因素,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一阶段,国家统计局将研究由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

GDP是怎么核算的?

彭志龙介绍,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单地讲,GDP就是核算生产成果。单个生产者创造的生产成果用增加值表示,因此,GDP也是所有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之和。生产成果的使用又表现为最终需求,所以GDP又是所有最终需求之和。为了把GDP核算出来,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法是生产法,即从生产的角度用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求得增加值,之后把所有增加值加总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收入法,即从生产要素分配的角度把四项收入相加求得增加值,之后把所有增加值加总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支出法,即从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去向来核算GDP的方法,它等于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出口减进口之和。中国目前核算GDP,主要是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

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

中国从1985年开始核算GDP,并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同时实施。按照中国的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即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国家GDP,地区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国外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GDP核算模式。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这种模式,地区与国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相比较而言,中国地区与国家GDP差距比较显著。

彭志龙表示,今年上半年,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这种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统计在自己的地区,造成重复统计。尽管统计制度做了严格规定,不允许有重复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要求。二是在核算GDP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基础资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当多的基础数据,但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存在资料缺口。针对不同的资料缺口,采用不同的推算办法来解决。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推算标准。另一方面,各地区服务业统计状况差别较大。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地区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调查的服务业统计数据,这种差异直接传递到GDP上。三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GDP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且被较多地直接或间接用于各种形式的工作业绩考核。地区按GDP大小排位的顺序及其变化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后移。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因此,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

将研究由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

彭志龙介绍,GDP作为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核心指标,它的数据质量一直是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为了力求GDP的核算结果反映实际,国家统计局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建立部分服务行业抽样调查制度;二是建立和规范了一些管理部门的服务业财务资料报送制度;三是建立了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制度,改革传统的工业增加值核算模式;四是进一步改革GDP核算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国际核算准则;五是建立了GDP数据的修订制度。核算GDP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而提供这些基础数据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基础数据在年后或季后很短时间内就要提供,有的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比如一些财务决算资料、财政决算资料提供的时间较晚。核算工作中,要根据不断获取的更全面、更可靠的基础资料重新核算GDP,形成GDP的修订数。目前,同一个GDP按照时间顺序会发布三次,第一次发布的GDP是初步核算数,第二次发布的GDP是初步核实数,第三次发布的GDP是最终核实数。六是加强对GDP基础数据和GDP核算结果的评估。在国家层面,核算GDP并不是简单地使用各地区上报的基础数据,而是先评估,后核算。通过评估,重点修正那些与实际情况反差明显的基础数据,以确保国家的GDP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他表示下一阶段,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将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的实施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地区与国家GDP差距过大问题;二是加快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联网直报,即由企业将原始数据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减少中间汇总环节;三是认真研究和改进对统计数据的评估办法。在目前评估办法的基础上,针对各主要统计指标,分别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具有约束力的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案;四是以新修订的《统计法》的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生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不能唯GDP论

彭志龙认为,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果的最综合指标,也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最重要指标之一,GDP的这类功能是必需肯定的。但是,GDP与所有统计指标一样,不是万能的,都有局限性。夸大GDP的用途,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表示,就GDP本身来讲,许多重要方面它并不反映或反映的不全面。比如,GDP虽然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但这些被扣除的中间投入不涉及生态环境成本,也就是说,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直接影响GDP。又比如,许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方面也不能从GDP中直接反映出来。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GDP中并不包括不同群体的收入分配信息;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遗憾的是GDP也不具有反映这方面情况的功能;就业虽与GDP相关度较高,但对应关系也不清晰,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下就业与GDP的关系都不一样,也不稳定。因此,不可能简单地从GDP推断就业状况。所有这些情况说明一个事实,即不能唯GDP论,只看GDP,不看其他方面。

下载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系主因(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 地方领导对GDP崇拜系主因(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