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联发14号-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
宁联发[2014]14号
关于印发《宁夏“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夏“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实施方案》已经会党组各市、县(区)工商联: 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自治区工商联
2014年3月28日
报:全国工商联会员部
送:本会各领导
发:机关各处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办公室2014年3月28日印
存档共印60份
宁夏“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工商联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规划(2013-2017)》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现就我区“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方针,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组织优势,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动会员队伍发展,突出抓好基层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工商联作用,努力把县级工商联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好、会员发展好、商会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保障好的“五好”工商联组织,全面提升县级工商联建设水平。从今年起,全区“五好”县级工商联数量要逐年递增,2017年底,全区80%以上县级工商联应达到“五好”目标要求。其中,银川市、石嘴山市所辖县级工商联分别达到100%,其他各市建设目标应高于全区总体目标,力争全区县级工商联组织全部达到“五好”标准。
二、工作步骤
(一)调查研究(2014年4月-5月)。按照全国工商联统一安排部署,对市、县(区)工商联进行一次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了解全国县级工商联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之后,各市、县(区)工商联所做的具体工作,好的经验做法,新举措、新思路、新办法。分类指导 “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对基础薄弱的县级工商联进行重点帮建,为全区“五
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安排部署(2014年5月)。根据《全国工商联2014年工作要点》和《2014年“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下发自治区“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时间进度和工作举措。自治区工商联将在全国工商联会员处长暨会员组织统计工作培训视频会议之后作具体安排部署,市、县(区)工商联要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争取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并做好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年度工作任务。
(三)落实推进(2014年5月-9月)。自治区工商联和各市工商联要全面指导县级工商联“五好”建设工作,要注重帮助指导基础薄弱的县级工商联改善工作基础条件,巩固“一个设立、五个有”建设成果,自治区工商联适时召开全区“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座谈会,对各地“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交流,进一步安排部署推进 “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
(四)督查指导(2014年10月-11月)。自治区工商联将以观摩、调研、测评、座谈、督查等方式,对各市、县(区)“五好”县级工商联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评估,为全国工商联“五好”县级工商联认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五)广泛宣传(全年)。借助《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工商》《宁夏日报》《华兴时报》《宁夏商会》和工商联网站等媒体,打造亮点工作,宣传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体现“三性”统一,发挥“五项职能”
作用好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不断总结推广全区“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的经验做法,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商联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要把“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加大贯彻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对“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各阶段各环节都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欠账、不拖延、不打折扣。
(二)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地区发展和工商联发展现状,区别基础条件,分阶段、分年限确定目标任务,逐年推进。已被命名为全国和自治区“五好”县级工商联的县(区),要在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更高更优、积累经验、打造过硬团队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真正成为过得硬、立得住、学得到的先进典型,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鼓励示范点主动帮扶基础薄弱的县(区)工商联提高工作水平,基础条件薄弱的县(区)工商联,要保持和巩固“一个设立、五个有”建设成果,力争有新的成绩和更大进步。
(三)发挥示范作用。各级工商联要善于发现、及时总结好典型、好经验,认真学习先进县(区)的经验做法,组织互促互学、观摩交流等活动,营造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苏社联发〔 2007 〕 49 号
苏社联发〔 2007 〕 49 号
关于2007年“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社科联,各有关省属学会(研究会)、高校、研究单位:
省社科联自 2004 年在全省社科界组织实施“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已连续三年,取得了良好成效。经研究决定,2007
年省社科联继续组织“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现将有
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果申报工作
1.申报时间: 2007 年“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申报从 10 月 日 开始,至 11 月 30 日 截止。
2.申报办法:各市社科联负责接受市、县所属有关单位(含市属高校)作者成果的申报,经评选,推荐成果于 12 月 15 日
前报送省社科联参评。省属高校、省级机关、省级学会作者的成果可由作者本人直接向省社科联申报,也可由所在单位的科研部门统一申报。
3.申报成果的要求: 2006
年以来,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决策咨询报告、论文,无论是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均可申报。申报人可以是第一或第二作者,也可以是课题组
主要负责人之一。申报人须提供成果 份,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以及其它辅证材料。《申报表》可在“江苏社科网”下载,网址 www.xiexiebang.com。
二、评奖工作的组织。. 2007 年“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设优秀成果奖 120 项,其中一等
奖 50 项,二等奖 70 项。奖金:一等奖
2000 元,二等奖 1000 元。2007 “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设优秀组织奖和组织奖。奖项根据各
市社科联组织工作情况确定。
评奖工作由省社科联组织专家组评审。.各市社科联负责组织本地区选送工作,各市经评选择优选送 15-20 项成果报送省社科联参评。有条件的市、县可设“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
市、县奖。
希望各市、县社科联,各学会,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做好相关的组织和申
报工作;各市社科联做好选送工作。
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评奖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山西路 120 号
国贸大厦 1606 室。
联系电话: 025-83325316 83326749
邮编: 210009
联系人:赵东荣、李明、征汉文
附:《申报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x发[2009]XX号关于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工作总结
X发„2009‟X号
中共XXX 乡委员会 关于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
工 作 总 结
为了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和完善“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扬党的先进性。按照县委安排,乡党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全乡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安排意见,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成立组织机构,在全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现将全乡开展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促进全乡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1、“双联双促”活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以构建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支部工作联动机制为平台,以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实现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辟全乡各领域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途径。通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进而倾心指导帮助,倾力排忧解难,增强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密切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3、“双联双促”活动以乡机关支部联系贫困村党支部为载体,以机关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贫困党员、群众为具体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学习和借鉴,力促党建工作规范化、阵地建设标准化,载体活动丰富有效,党组织的“动力”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切实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达到“共建,共进,双赢”目标,通过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改进思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有效解决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迫切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使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全乡党的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为了使“双联双促”活动开展的丰富有效,不走过场,乡党委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强化思想认识,严肃工作纪律,做到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把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同其他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相互促进,杜绝讲排场,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有效促进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作风转变,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2、具体活动方法和措施。乡党委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统揽全乡党建工作现状,认真调研,专题讨论分析,确定XXX村支部为机关支部联系对象,明确机关支部X名党员联系该村8名贫困党员和13名贫困群众,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任务,制定各自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和责任,建立完整规范的活动档案资料,结好“双联”对子,在工作活动方式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坚持做到“两同”、“三访”、“四帮”、“五送”活动中,乡机关支部及党员共向联系对象捐款捐物共计1000余元,送农村科普资料200多份,举办农业技术、政策法规培训2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5条,力求活动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乡党委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督查,健全活动检查,督导制度,具体考核奖惩办法,要求机关组织及党员个人深入到联系对象处,每月不少于1次,每月听取机关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汇报,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通报,每年开展一次奖罚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综合考评、民主评议和评先进挂钩,使开展活动定期化,工作记载档案化,检查通报季度化,考核奖惩规范化。
三、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取得的成绩及改进方法
通过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到了基层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民愿,体察群众疾苦,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以送理论、政策、技术、信息和温暖为基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的放矢地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释疑解惑,凝聚人心,有效地促进了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发展。通过活动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巩固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全乡党建工作水平,努力促进全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新的工作中夺取新的胜利。
二00X年XX月XX日
主题词:基层组织建设 双联双促 工作总结 抄报:县委组织部
XXX 乡党政办公室 200X年X月X日印发
第四篇:x发[2009]XX号关于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工作总结
X发„2009‟X号
中共XXX 乡委员会
关于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工作总结
为了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和完善“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扬党的先进性。按照县委安排,乡党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全乡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安排意见,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成立组织机构,在全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现将全乡开展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促进全乡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1、“双联双促”活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以构建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支部工作联动机制为平台,以促
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实现广大农
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辟全乡各领域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
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基
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率
先突破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
村的重要途径。通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进而倾心指导帮助,倾力排忧解难,增强宗旨意识,强化群众
观念,密切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3、“双联双促”活动以乡机关支部联系贫困村党支部为载
体,以机关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贫困党员、群众为具体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学习和借鉴,力促党建工作规范化、阵
地建设标准化,载体活动丰富有效,党组织的“动力”明显增
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切实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达到“共建,共进,双赢”目标,通过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意识,提高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改进思想工作作风,密切
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有效解决贫困
村党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迫切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协
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使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
效解决,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全乡党的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为了使“双联双促”活动开展的丰富有效,不走过场,乡党委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
导。强化思想认识,严肃工作纪律,做到统筹兼顾,在此基础
上,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
落实,把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同其他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
顾,相互促进,杜绝讲排场,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有效促进
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作风转变,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2、具体活动方法和措施。乡党委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统
揽全乡党建工作现状,认真调研,专题讨论分析,确定XXX村
支部为机关支部联系对象,明确机关支部X名党员联系该村8
名贫困党员和13名贫困群众,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
作任务,制定各自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和责任,建立完整规范的活动档案资料,结好“双联”对子,在工作活动方式上,不
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坚持做到“两同”、“三访”、“四帮”、“五送”活动中,乡机关支部及党员共向联系对象捐
款捐物共计1000余元,送农村科普资料200多份,举办农业技
术、政策法规培训2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5条,力求活
动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乡党委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督查,健全活动检查,督导制度,具体考核奖惩办法,要求机关组织
及党员个人深入到联系对象处,每月不少于1次,每月听取机
关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汇报,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通报,每年开展一次奖罚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综合考评、民
主评议和评先进挂钩,使开展活动定期化,工作记载档案化,检查通报季度化,考核奖惩规范化。
三、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取得的成绩及改进方法
通过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到
了基层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民愿,体察群众
疾苦,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以送理论、政策、技术、信息和温暖为基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关
注的热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的放矢地对群众
进行教育引导,释疑解惑,凝聚人心,有效地促进了党的组织
建设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全乡
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发
展。通过活动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
织建设,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巩固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全乡党
建工作水平,努力促进全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新的工作中
夺取新的胜利。
二00X年XX月XX日
主题词:基层组织建设双联双促工作总结
抄报:县委组织部
XXX 乡党政办公室200X年X月X日印发
第五篇:市委发 社区建设管理办法(哈发〔2010〕13 号)
中共哈尔滨市委文件 哈发〔2010〕13 号
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哈尔滨市社区建设管理
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现将《哈尔滨市社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
— 1 — 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10年9月7日
哈尔滨市社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现代大都市发展需要,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群众自我教育、管理、活动的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三条 要紧紧围绕现代大都市发展目标,坚持政府主 — — 2 导、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以强化管理、改善民生为重心,加强基层组织,创新体制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服务规范、环境舒适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公众参与广泛、居民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章
组织体系
第四条
区、县(市)是社区建设管理的主体,主要领导对区域内社区建设工作负全责。应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制定实施本地区社区建设规划和计划,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抓好本辖区社区工作。
第五条
街道(乡镇)是社区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对社区工作负直接责任。应加强能力建设,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完善街区组织协调机制,全力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组织指导社区发展基层民
— 3 — 主,强化社区管理,搞好社区服务。
第六条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在社区事务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社区党建工作要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紧密结合,推广党组织建在社区,支部建在楼宇、庭院,党小组建在楼道的组建模式;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通过民主选举一人兼任;社区党组织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重点负责社区党务和勤政廉政建设工作。
第七条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本社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调整,由区、县(市)政府决定,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社区居委会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在社区居委会领导下,做好相关工作。居民小组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社区居委会提出方案,经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批准,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街道(乡镇)综合(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和社 — — 4 区服务工作站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站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监督。
街道(乡镇)综合(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要承办政府职能部门移交到街道(乡镇)管理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服务中心主任由一名街道(乡镇)副职兼任。原由街道(乡镇)承担的公共事项,连同相关人、财、物,整合到服务中心管理。
社区实行“一居(居委会)一站”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协管员统一整合到社区服务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工作人员原则上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面向社会招聘,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经费渠道不变,由主管部门核拨监管,街道(乡镇)协助落实。社区服务工作站内一般设办事大厅、警务室、物业站、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小学生看护室等设施。
第九条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对房屋
— 5 — 及配套设施和相关场所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业主委员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由社区居委会暂时代行业主委员会职责。
物业主管部门要与街道、社区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物业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和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三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条
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及控详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采取新建、翻修、扩建、置换、划转和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大建设力度,基本建起以街道(乡镇)综合(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社区服务工作站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网络。
第十一条
街道(乡镇)综合(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原有公用设施资源,力争实现办公和 — — 6 服务用房使用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街道(乡镇),文化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可以分设。街道(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建设和投入运转。
社区公益用房(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居民活动用房),按照城区(不含呼兰区、阿城区)使用面积300平方米,县(市)和呼兰区、阿城区使用面积2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二条
新建居住区或新建住宅的开发建设单位,要按照《哈尔滨市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和《哈尔滨市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建标准》的规定,以每百户不少于使用面积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公益用房,竣工后移交所在区、县(市)政府,产权归区、县(市)政府所有,区、县(市)政府凭移交手续到相关部门办理权属登记。
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确定社区公益用房的建设位置和面积,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公益用房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建成后的管理监督。社区公益用房建设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社区代表参与社会评审和验收。
— 7 — 未按照规划和设计文件配建社区公益用房的住宅建设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未办理社区公益用房移交手续的,不得受理评审申请和组织社会评审。未经社会评审或评审不合格的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依据《哈尔滨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给予处罚。
对擅自将社区公益用房出租、出卖或挪作他用的,由区、县(市)政府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老旧住宅区社区公益用房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主城区以区政府投入为主,市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县(市)和呼兰区、阿城区依托自身财力解决。
政府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现有闲置的锅炉房,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公益用房;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及产权单位主管部门协助区政府认定并落实移交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将自有房产和内部文化、体育设施无偿、低偿提供给社区使用,产生的费用由区、县(市)财政承担。
对老旧住宅区改建、扩建社区公益用房实行特事特办。— — 8 经市民政部门确认并经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联合审定,房屋验收合格的,可以批准为永久性建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权属登记,减免相关费用。
老城区现有社区公益用房无法集中设置的,在保证标准前提下,可灵活设置公益用房,由街道组织设立社区中心服务站和相应活动场所,辐射周边社区居民。
第十四条
社区公益用房的日常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其权属和数量、面积、用途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登记造册,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备案,其维修、管护经费由区、县(市)财政承担。
第四章
社区管理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十项社区基本工作制度:社区成员走访制度;社区党务和居务公开制度;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议事协商制度;民主监督评议制度;“无假日、全天候”服务制度;民意测评制度;社区工作考核制度;民情
— 9 — 日记制度;居民自治制度。
第十六条
街道、社区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实行属地管理。涉及执法、执罚的事项,通过授权、派驻、联合等方式,推进执法权向街道、社区延伸。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向社区居委会直接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确需依托其办理的事项,业务主管部门要提供经费及政策指导,并经同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后安排落实。凡要求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等事项,须有相关法律、政策依据。驻社区单位应配合、支持所在社区的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第十七条
物业管理由区、县(市)政府负总责,日常管理由街道(乡镇)负责。科学划分物业管理事权;规范物业费标准,散住居民区垃圾收费并入物业费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新建居民小区和有条件的老城区住宅区实施规范化物业管理。由街道(乡镇)、社区指导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企业进行管理服务,实行服务内容、标准、收费、使用“四公开”。同时建立物业信 — — 10 用保证金制度,由区物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由街道、社区指导业主委员会纳入专户管理。物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对不履行合同、降低服务标准,业主投诉率较高、评议考核不达标的物业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暂不具备规范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实行基本物业管理。由区物业主管部门牵头,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成立社区物业服务站,负责卫生保洁、安全防范、公用设施维修等管理服务,管理人员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其他服务人员通过市场化选聘的方式解决。基本物业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涉及入户服务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物业服务站与居民协商,按成本收取服务费用。物业服务站日常管理纳入社区服务工作站。基本物业开展后,资金确有不足的,市、区两级政府按相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九条
整治和美化社区环境。由区、县(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街道(乡镇)具体落实。拆除社区内违章建筑,清除垃圾死角,硬化绿化庭院空地,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污染综合治理,保持小区环境整洁。日常环卫保洁和绿化养护维修由物业企业、社区物业服务站及驻社区单位负
— 11 — 责,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与收入挂钩。城管部门和街道、社区负责督促检查,市和区、县(市)建立巡查、通报制度,与年终评比考核工作挂钩。
第二十条
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创安工作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纳入街道、社区职责范围。健全完善社区警务室,试行社区民警通过参与选举兼任或挂职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组织协调社区各类安保人员,分片负责,做好巡查、防范工作。组建出租房管理站,与警务室合署办公,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出租房的管理和服务。加大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居民区推行封闭式管理;散住居民区安装监控设备,覆盖到全部公共部位。及时维修破损的居民楼防盗门、声控灯、监控设备、健身器材等设施,保持设备完好运行。围绕法律进社区,开展帮教转化和隐患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搞好综治维稳工作,促进社区平安和谐。
第五章
社区服务
第二十一条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在街道(乡镇)综合 — — 12(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服务大厅,按照“廉洁、高效、公开”原则,面向街道(乡镇)居民,办理全方位公共服务事项。在社区服务工作站开办“一站式”服务窗口,将政府部门的延伸职能统一纳入其中,按照“一窗多能、简便快捷”的要求,健全完善办事制度,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保障、救助援助、卫生计生、文教科普、警务安保、物业环卫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
第二十二条
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双进工程”。规范发展便民网点和商业服务设施,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重点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的专项服务;鼓励发展社区托老所、日间照料站、残障人员矫正所等特色服务;普遍发展社区家政、商品配送、委托代理等现代服务;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二十三条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按照定标、低价、显效、可控的原则,对专项服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将不适宜直接组织的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外包、公开招标
— 13 — 等形式,转给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担;从服务工作实际出发,培育和打造特色社区品牌。
第二十四条
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办公自动化,构建连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服务平台;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化运作”方式,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服务资源,建立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快速救援和多元化社会服务;切实做好社区基本情况信息采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社区信息数据库。
第六章
队伍建设
第二十五条
推进社区工作人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除特殊规定外,尽可能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选聘社区服务工作站人员。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时,优先录用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的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研究建立从优秀社区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机制。
第二十六条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以能力建设为重 — — 14 点,着眼于管理社会事务、协调社区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定期分类组织培训工作。组织部门负责培训社区党务工作者,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社区居委会成员,有关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培训公益岗位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第二十七条
规范社区工作人员收入。逐步提高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和社区聘用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其他社会保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形成社区工作人员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第二十八条
建立社区工作考核评议制度。街道(乡镇)指导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年年终对社区工作及人员进行考核、评议。对工作不到位、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人员,及时调整或依法罢免。
第二十九条 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社区社会组织。鼓励专业人员投身社区专项服务工作,提倡公职人员参加社区义务服务;健全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提高社区社会服务工作组织化程度。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条件,降低准
— 15 — 入门槛,鼓励其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第七章
运行保障
第三十条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将社区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重点研究社区建设发展规划,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工作检查指导。
第三十一条
社区建设实行专项目标管理。社区组织建设由组织、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勤政廉政建设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由城乡规划、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国土资源、水务部门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由城管、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卫生、环保部门负责;社区治安由公安、维稳、综治、司法部门负责;社区服务由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务、工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由卫生、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社区文化由文化、教育、体育部门负责;社区共建由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各相关单位、人民 — — 16 团体、社会组织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二条
将社区建设和管理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制,凡属政府事权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由政府投入,列入财政预算。
区、县(市)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级专项资金适当增加对财力相对薄弱区、县(市)的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社区承办的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向社区支付工作经费。
街道、社区代办、协收个人房屋租赁税所发生的费用,区、县(市)政府按从高、从优的原则给予补贴。
社区公益用房供热费、供排水费、煤气费按照民用标准收取;供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城区(暂不含阿城区)由市、区政府各承担50%,县(市)及阿城区由本级政府承担。
第三十三条
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市每两年命名一批“星级和谐社区”。被评为四星、五星级和谐社区的,由市分别给予15000元、20000元奖励;被评为一星、二星、三星级和谐社区的,由区、县(市)分别给予5000元、8000元、10000元奖励。对辖区内创建“星级和谐社区”
— 17 — 低于60%的街道(乡镇)党政负责人,由区、县(市)委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届达不到“星级和谐社区”标准的社区,对其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对其居委会主任依法罢免。区、县(市)延伸组织“星级楼院”创建活动。
第三十四条
健全经费管理审计制度。社区建设管理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干部生活补贴由区、县(市)民政部门统筹拨付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社区实行财务公开,接受居民监督。对政府投入经费及接受无偿捐赠所形成的国有资产,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实行专项审计,防止资产流失。
第八章
农村社区建设
第三十五条
按照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村民社区化的发展方向和逐步推开的要求,制定落实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纲要。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努力形成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依托,乡(镇)公共服务中心、— — 18 卫生服务中心、农业(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供销服务中心为骨干,农村社区(村)服务站和专业(供销)合作社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及延伸机构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10年底,全市50%的村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全面开展。
第三十六条
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组建公共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农业(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供销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管理。启动社区建设的村要以推进“两站”(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两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一广场”(室外活动广场)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使用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站和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广场,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
第三十七条
推进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科技普及推广、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和人口计生、公安司法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推行政务代理服务,由农村社区服务站及代办员为村民代办有关公共服务事项。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功
— 19 — 能,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和农民互助活动,扶持发展农村社区商业服务,构筑起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志愿服务、农民互助服务、市场化经营服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第三十八条
开展“清洁、治理、绿化家园”行动,整治农村社区环境。各乡(镇)设置垃圾箱,农村社区设置垃圾点,推行“两清、两建、一送”(清垃圾粪便、清街道庭院,整建院墙栅栏、整建厕所圈舍,送农肥下乡)制度。教育引导村民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美化环境,推广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屯、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区、县(市)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事宜按原有规定执行。
— — 20
主题词:社区建设 管理办法 通知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秘书一处
2010年9月8日印发
共印4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