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日回顾随笔-长春观龙门精武馆习武感想
近日回顾随笔
这些天,我得到师父(范允立)的教导和师兄(范信斌)的点拨,感到受益良多,对武术的认识,尤其是对内家拳的认识与以前大不一样。
我过去尝试过不少健身运动。九年级(合中国初三)那年跟着妈妈练过瑜伽,后又和同学玩过一种叫“跑酷”的街头运动。后来,我开始对武术有了兴趣,也觉得它是强身修心的好途径。因为我的父母过去练过太极拳,所以我最初跟着光碟学了48式套路的一部分。那时,我对基本功还没什么概念,只学了动作。过了许久,我又得知了咏春拳,或许是因为南方拳种在美洲较有名气。那时的我更对内家外家之分全然不懂,只是觉得试试无妨。我就这样开始四处阅读一些武术资料,也不很正规。当时觉得咏春拳和太极拳有相通之处,现在想来发现自己可能是有意无意地带着一点对太极以及内家拳的微波理解在揣摩外家拳。在和大学的同学、朋友交流时也保持着这种态度。(大学同学多练外家拳)这个暑假回到久别的中国,先是跟深圳的一位老爷爷把我原先的“太极拳”好生修理了一番,不过修理的也只是动作。其后我又在北京待了一月,其中的两周多里学了一点形意拳。教我形意拳的师傅为我拆了一些拳,让我学了一些拿法。我想我对武术的认识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也加深了我对内家拳的喜爱,以至于我现在在长春观练拳,虽说时间短,却是我个人练武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在能初步区分内家、外家功夫之后,我就爱把外功比作一棵树,而内家功夫比作一条藤,虽然看到了这点不同,但是总觉得难以充分实践。不管怎么试着把刚和柔都照顾到,都只感觉是一股力直来直去。在师父的指导下,现在回头来练基本功时,好像找到过去缺少的一些柔劲,在走圈时能感到日光好比一条线把双眼和圆心连了起来,转动时感到全身被这条线自然的带动。现在,有时候连走路转弯时也时不时有这种感觉。师父说过,练功原本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以前无法体会拧劲,一是因为练的不得法,二是因为我在感官上过于强求这种“柔”的体验,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我虽然对“柔”稍有体会,但自觉得还远不全面。我现在正试着像师父所说,在不过分强求的条件下把柔融汇到思想和动作中,形成习惯。
浑圆桩更值得一提。它其中也不乏有这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我过去尝试过用静坐来放松身心,但是由于听说过他人打坐时的体会,同样有些过分强求。第一天在长春观,受信斌师兄指点后,竟在站桩时找到了这种周身舒畅的感觉,原因在于只是放松的一呼一吸,不再刻意的体会太多的东西。在站桩、走圈,及这两三天走步子时,我都感觉到我越放松时练的效果越好。慢慢地体会到师父所说的“沉肩而自然含胸,含胸而自然拔背”,“意识上的无为造就功法的有为”,这莫非是道法自然的妙处!
当然,我不是每次站桩都能快捷地有这些体会,而且每次的体会也不尽相同。我最重要的体验是身体与意识的改变,而这些无非来源于师父与师兄一再对我提到的“静”。现在站桩,时而可以感到手中捧着一股力,时有引力,时有斥力。有几次在与师父交流过以后站桩的体会给了我尤为深刻的印象。其中一次,仿佛闭着眼看到的四周,但看不见自己或别人,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大部分存在。另一次,隐约忘记了过去和未来,好像睡着了,待到“醒”时,已过良久。一般练功时能零散地体会一些这样的感觉,但多则几十秒,少则片刻,就不再那样清静。站桩要耐心,师父说过,任何人想静,都需要时间,所以我感觉,每次站桩都需要至少好几分钟来初步进入状态。
我这段时日最深刻的体会是“松静自然”。过去听到这个词的次数太多了,但终究似懂非懂。我学习物理而爱好一些哲学,但这简单的四个字直到现在才有些许亲身体验。我感到过去在思想和生活中多次验证的“自然和谐”又被武术再次验证。我过去不曾在武术下这样持续的功夫,这次学习觉得非常有价值。我觉得这几天的所学让武术成为了我思想、生活、甚至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疲累之余也觉得身心愉悦,舒畅。我希望自己能坚持,好好的把功练下去。
这几天练习,师父的引导和与师兄弟的练习,觉得练的是一种身心的状态。
刚开始,师父让我演练形意拳时,我还不明白刚柔相济的含义,也没有在师父的示范里找到明显的不同,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则发现差别很大。这些在外表上不太好发现的劲道在师父手把手练习的时候最明显。师父所说“根如磐石之坚,身如活节之妙,手有鉄帚之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也在用这种视角提升自己。师父让我推他来感觉他的劲,我感觉师父要柔便让我使不上劲,要刚便让我招架不住,同时深不可测也势不可挡。和师父对推时像在推水,而师父一发力,我的劲就散了。这种感觉在师父示范拿法时最明显。师父告诉我的心法中,所谓“练似行云,击如水钻。”就是有刚有柔,出其不意。我觉得内家功夫的确像水,上浮数云雾,下落是江海,定似冰,动如流,既可以温和,又可以汹涌。
师父出招时显得很沉着,有时连眼睛都不睁,招法似乎是感官中触觉的产物,就是听劲,反应之快过于视觉和思维。我在这更深的理解了一招一式中的变化,招法似乎没有绝对的定式,也正是师父所说的“法无定法”。练功练的是一种感觉,也就是一种身心状态。使招式融汇进身心,就是心法中的“有中化无”,再以这种自然的心态将“无”展现出来,就是“无变万千”。万象本是无的体现,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身心状态自然演化成数不清的“招式”。如此演化的招式自然化解了“攻”和“防”之间潜在的不协调。
总以形态上来说,我以为内家拳身体的动与静像一个带座的陀螺,上圆下方,手法外柔内刚,脚下即便挪步子时也是动中求稳。
站桩修的既是姿态又是心境,练拳亦然。用拳时也应该放松身心。师父说打到了上层境界打拳就是玩。求的就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心境,如此或不玩实大玩,玩出万法归一。师父所说的“转着打,变着打,缠着打”,短短九个字,却玩出来千变万化。
朱正(加拿大华侨)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