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学习心得体会:爱与责任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爱与责任
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许许多多的老师的模范事迹,从教育部部长周济发表的《爱与责任——师德之魂》一文中的提示,立马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一书中学习了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五位模范教师事迹材料,从网
络上学习了谭世明、姜伯成、陈善知、傅六云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深深地被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不已。
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从这些师德高尚的教师,无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师德修养重在修炼,重在实践。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辉。
“一生钟情栽桃李”的优秀教师霍懋征六十年来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天天有所进步。在实践中他感悟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朵默默守望太阳的云”的优秀教师邹有云放弃很多能够走出深山、挣大钱、出名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扎根山区教育事业。为了太阳山明天的太阳,“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兢兢业业、甘于清贫、无私奉献30年。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选择留下来”的优秀教师盘振玉,她有无数机会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去挣钱,但是她舍不得孩子们,她不想让山里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她“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浇灌着下一代。
“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教师黄静华,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学生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八法”: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潜能发现、集体凝聚、家访沟通和反思升华。
认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的63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在他44年的教育生涯之中,兢兢业业,努力“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把全部的爱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和心理学事业。总结出教书育人的理念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他说过:“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当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霍懋征、邹有云、盘振玉、黄静华、林崇德,像全国优秀的所有师德标兵,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
***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如书中提到的“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
第二篇:小学教师《爱与责任》师德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首先要有足够的爱心,爱学生、爱事业,对学生的成长全面负责。参加工作以来,我对师爱、师德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把自己的生命、乐趣、幸福建立在学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
其次,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着自已的想法和爱好、兴趣的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可以弥补教育才能的不足,可以影响学生的良好情感,可以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因此,教师就应该服务于学生。但在对待学生上,我还做得不够,特别是对个别学困生,平时看到他们上课不听讲、不遵守纪律,就火冒三丈,有时还会说一些过火的话。
学习了《爱与责任》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体健康,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以个人好恶,也不以学生品德状况的优劣为转移,帮助学生整体提高。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把对他们的“反感”换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后进生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三篇:师德——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如果说师德是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开放的绿叶,那么爱与责任就是维持绿叶生命的茎与脉;如果说师德是搭送求知者驶向成功彼岸的渡船,那么爱与责任就是使渡船航行的舵与桨。爱与责任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回答道:“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教学生活中更是如此。我曾教过一名名叫海洋的学生,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失去一半爱的她,在学校里也显得自卑、孤僻,与人接触总低着头,游离的目光,一副漫不经心的摸样。基于这种情况,我多次与她妈妈沟通;在课上,挖掘她的闪光之处和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平时的活动,鼓励她和同学共同参与。渐渐地,抬起了头,课上坚定地举起了手,放射出自信的光芒。多年后,我意外地收到了她寄来的书信。字里行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和责任,责任让我们成为“园丁”,而爱却是“雨露”。满园的“花草”需要“园丁”的“修理”,更需要 “雨露”的“滋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向来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群平凡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的诺言。我们的班主任引导着孩子走进国学经典;舞蹈老师带领着孩子体验舞蹈的优雅;英语老师引领着孩子品味异国的风情。还有很多,很多。
爱在左,责任在右。在我们与孩子共勉的征途中,用爱心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不犹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第四篇:浅谈师德----爱与责任
浅谈师德----爱与责任
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白茹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做为教师师德应该是高尚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一、教师应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一)师爱应是一种真正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
教师要真正地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
(二)师爱应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
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然而在现实中,也许是由于太忙太累,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老师们并非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早上,学生见到老师问好,而老师呢?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看似平常的画面,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如果教师心中有“平等”,就应该懂得学生同样渴望被爱被尊重,向教师问好并非学生的义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起码应该做到的。
(三)师爱应是一种公正的爱,是惠及全体没有差异的爱。
在现实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老师在学生与别班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偏袒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对其关爱也有所差别。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所以,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在已经过去的 “5•12”大地震中,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师德的光辉。汶川县张米亚老师,在地震发生时双手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来救出孩子,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在灾难面前,选择了摘下自己的翅膀来保护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崇高与伟大的真正含义,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师爱的伟大。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和讲台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的牺牲成就了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的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师魂。
(二)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搞好自己的业务学习,还要博览群书,以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挑战,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就是说在自己的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因为现在都在讲学科的整合,那么教师应该要求自己能有渊博的知识,不一定要读的很深,但要做到有基本的了解,不能充耳不闻。而且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
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比如,部分学生有早上玩耍的习惯,班主任要起得早,早到学校,给学生树立晨读的榜样,并且表扬早到校晨读的学生。这样,不喜欢晨读的学生看到老师都能晨读,自己也就主动早起来晨读了!
(四)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
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己,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善教,品格高尚育人,让家长学生满意”的好教师。
最后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心藏关爱,肩挑责任”地走在教育的大道上,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良好的师德,撑起教育的蓝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五篇:师德,爱与责任
师德,教师的立业之本
-----爱与责任
西达中学
冯春艳
贾平凹教授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何作授。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与班主任,什么应该成为我的精神支柱?我的寄托在哪里?我想用用两个字来概括足矣,那就是“师德”。何为“师德”?我的理解是对工作和学生的“爱与责任”。
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人们总是用比较功利的眼光来看问题,教师这种职业相对来说就显得有点平淡,收入仅够糊口,没权没势,正所谓吃得清淡,穿得素淡,出入遭人白眼冷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坚守自我,坚守师德,做好一个教师的本分?那就需要我们时刻谨记我们的初衷,坚持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坚持担负好我们的责任。
我想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却发现他们上课走神或者热情不高;当我们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能不要犯错,他们却依旧我行我素;当我们晓得他们的家庭情况,却战战兢兢,想方设法维护他们的自尊,却被他们小心防备;每当这样的时候,也曾经心灰意冷,也曾经想放弃,也曾经想不负责任地放任不管,是什么让我们依旧坚持,坚守着我们的事业和岗位?是“师德”,是“爱与责任”。还有学生对我们的回馈。当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听我讲课,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很安静;当我心情不好时,总有一些爱开玩笑的学生努力地逗我开心,或者做些好人好事,然后告诉我班里又受表扬了;当班里成绩下降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表决心,写目标,贴在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当这样的时候,总是被感动地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每当这样的时候,感觉比捡了钱还开心;每当这样的时候,就想还要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至少我对他们的“爱”没有白白付出。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师德价值观里,痛并快乐着。
教书育人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它不同与父母的爱,因为它不会宠溺;它不同与友爱,因为它不会礼尚往来;它不同与情爱,因为它不会苛求。师爱是爱与严的完美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的积极向上的爱。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坚信我们的付出不会付之东流;我坚信我们的生命平淡却不平凡。我甘愿把我的人生演绎在三尺讲台,舞出绚丽芬芳,育出桃李天下;我甘愿把我的红尘俗念局限在明净课堂,悟出奉献的最高境界。
如今,我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14年,我想我会继续坚守下去,带着“爱与责任”的信念,用心谱写好一个教师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