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民情日记(3篇)

时间:2019-05-12 16: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沙县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民情日记(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沙县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民情日记(3篇)》。

第一篇:金沙县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民情日记(3篇)

民情日记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阴转小雨

“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帮扶活动连着干部和群众的心

我与同事兼队友王榜蛟按工会申主席安排,上午7:30就赶到逸夫中学门口集合,统一从金沙赶赴茶园乡开展帮促工作。由于路况不好(途径茶园的龙坝乡正在修路,帮扶组一行决定走安底至茶园的乡村公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于10:10抵达该乡。

下车后,帮扶组一行首先与茶园乡詹乡长交接,随后,来到乡办公室,和茶园乡党组书记刘书记、詹乡长、部分村领导代表进行座谈。说明来意后,在座的乡干部、村领导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按组长安排,分小组对点帮扶,据帮扶文件,我与队友王榜蛟一组,帮扶对象为茶园乡民乐村。

12:11到达民乐村村委会,由村支书苏支书介绍,民乐村现无企业,靠天吃饭。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养殖为主,今年年初以来受旱灾影响,加之水源缺乏(生活、牲畜用水可基本保障),土地贫瘠,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今年干旱来得早,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积极组织人手寻找新水源,发现距离村委4、5公里处的“兑家涡荡”有水,且储量丰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们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水源缺乏、土地贫瘠的现状,我们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补种作物,大季损失小季补,争取把损失减到最小;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寻找新水源,尽量避免因现有水源枯竭;三是回去后向组长、局领导汇报,抢抓今年工作组扶贫大好机遇,从“兑家涡荡”引水入村,解决水源缺乏问题。

回去之后,我回想了今天所看的情况,下定决心一定多走访农户,了解他们实际困难,伸出援助之手。(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聂成海)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冬来早 帮扶要抓的更早

用心谋事 用心干事

从民乐村走访、询问回来后,我们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与队友王榜蛟积极讨论,互相提醒就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结合部门实际(我与队友均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在我们竭尽所能的帮助下如何切实地解决民乐村现有问题,时时在我们大脑中回荡。

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仔细研磨、思考后经王榜蛟提议:针对当前旱灾造成的损失,通过与民政部门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救灾经费,并向局领导请示对受灾困难户给予一定慰问;向帮扶组领导汇报民乐村关于从“兑家涡荡”引水入村,解决水源缺乏问题。同时,结合我们局搞的以“综合整治文化环境,创建和谐文化氛围”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可以召开业主座谈会,号召文化经营场所业主向受灾民众募捐。

向主管领导请示后,局领导同意我们的方案:由局里面拨款对受灾困难户给予一定慰问;可以召开文化场所座谈会号召业主向受灾民众募捐,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组织文化经营场所业主募捐活动。

县里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帮扶人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来讲意义深远,真实的感触让我对党更加了解,对党强烈带领人民奔向富裕生活的决心、对党组织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聂成海)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办好实事心放晴

今天,帮助民乐村扶贫救灾募捐的事情基本落实好了,心情就如今天的太阳一样一扫阴霾,晴空万里。

我局以“综合整治文化环境,创建和谐文化氛围”为主题开展地争先创优活动。在2011年11月25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各文化经营企业踊跃响应,共募集资金1.6万元支持农村抗旱救灾工作。同时,通过对典型优秀企业的宣传,增强了经营单位遵纪守法,行业自律,争先创优的意识。

同时,局领导同意拨专款一万元用于茶园乡民乐村因干旱而返贫的困难户一定慰问。由于我队帮扶对象有三个村,计划待大队对所捐助的帮扶资金进行分配后,对困难户进行帮扶。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我感触很深,细细回味之后内心却有一丝无力感!感到自己个人的能力、力量是多么有限,能为村民解决的问题多么有限,能为村民干的实事多么有限。与此同时,和工作组一起工作也学习长进不少,特别是在村里聆听到的是最真实的声音,与群众接触感受到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那种信任也让我充满信心,能为群众办点实事,群众高兴得实惠,我很开心。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民乐村一员的身份,做好本职工作,让自己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中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聂成海)

第二篇:来自窑淮乡阳坪村的民情日记

4月18日星期一晴

团市委“三万”联系点在房县窑淮乡三岔村、阳坪村。在三岔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后,我们决定到阳坪村开展工作。8点,我和单位其他4名同志从十堰出发了,到窑淮乡已是11点。在集镇,我们找了一家农家乐,吃了点便饭后顾不上休息就沿窑姚公路向阳坪进发了。因为我们提前请驻村干部联系,通知下午2:30先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

阳坪村位于窑淮乡西部,距集镇17公里。窑姚公路“之”字拐多,车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速度比较慢,大约2:00才到达村委会。党员和村民代表聚集在村委会办公室和门前场地里,站起来热情地和我们握手。

座谈会开始了。我先介绍了省、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及我们的工作打算。村党支部书记薜治成向我们介绍了阳坪村的基本情况。阳坪村山大人稀,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由原阳坪、长青、竹林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6个村民小组,268户1025人,其中民政救济对象15户17人,低保户59户498人,贫困户131户49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5.65%;耕地面积1051亩,其中水田137亩;山场54882亩,退耕还林面积88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近年来,该村两委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先后硬化通村水泥路8.1公里,维修河堤1000米,改造河滩地100亩,铺设人畜饮水管道5000米,管护木瓜基地500亩,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村书记介绍情况后,党员万日玖先打开话匣子,“阳坪村人畜饮水问题急需解决,全村50%以上村民饮水困难或吃水不卫生”。村民代表吴高成说:“阳坪人住房条件差,全村砖木结构房屋仅12户,绝大多数房屋干打垒的不安全,必须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村民代表黄朝华说:“阳坪村不通有线电视,看不到房县台,不能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村委会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连党员、群众代表开个会都坐不下,希望加快村委会建设”。“移动信号差,跑几里路接个电话”。“学生跑到窑淮上学太远,父母为照顾孩子,房租、生活费用太高”。“新农合政策好,但大病治疗费用老百姓还是负担不起”。

“我们来的重要目的是把基层的情况搞清楚,把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搞清楚。你们道出了心里话,让我们了解到基层的实情,让我们看到工作的差距,谢谢你们!”。下午6点多,座谈会结束了。

晚上,我睡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通过今天座谈,我深切感受到发展,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脆弱的发展基础,阳坪的干部群众没有被困难吓倒,勇于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温饱和交通问题,这种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精神令人折服;深切感受到责任,阳坪经济仍比较落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还很低,全村268户仅12户砖木(混)结构房子,必须奋起直追,加快发展,这是既是当地干部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摆在共产党员面前的责任和使命;深切感受到真情,当地干部群众对工作队的殷殷期盼之情,干部群众的鱼水情深。

(作者系共青团十堰市委副书记喻成波)

第三篇:来自竹溪县新洲乡双龙村民情日记

4月8日星期五晴

竹溪县新洲乡双龙村是市公路局对口帮扶点。每年我都要到这个村去四五次。对这个村,我心里很有感情,每去一次都感受到新的变化。

我一大早就从十堰出发,今天天气晴好,一路上桃红柳绿,油菜金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新洲乡是个移民乡镇,今年下半年潘口电站就将下闸蓄水,目前淹没区内公路复建正在抓紧进行。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一座座高耸的大桥、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渐次入眼,村里的变化令人欣喜。

由于很多新修水泥路段都在封闭养生,所以我们不得不从七弯八绕的乡间小路上绕行,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才赶到双龙村。

访贫问苦也是一种教育

双龙村位于竹溪县新洲乡东部,距乡政府18公里,距竹溪县城约76公里。全村版图面积7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300户、劳动力650人。村里现有耕地面积2356亩,其中水田519亩、旱地1837亩、山场27500亩、茶园30亩。过去,双龙村一直是省、市、县挂号的贫困村,在连续几任扶贫工作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努力下,这个村的情况正逐渐好转,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在村主任家里匆匆吃过午饭,顾不上休息,我带着早已驻扎在这里的市公路局“三万”驻村队员开始入户调查访问。我们踩着坎坷不平的泥巴路,到村组、进农家、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拉家常,详细了解老乡们的家庭和生产生活情况。在双龙村二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娘看见我们,殷勤地招呼我们坐下喝水。站在稻场上,老大娘告诉我:她叫朱建秀,今年78岁了,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外打工挣钱,她一个人留守在家,生活十分困难。今年清明节,别人上坟时不慎引发山火,将她家的房子烧了一部分。说到这里,老人流下了眼泪。见此情景,我心里非常难受,当即掏出200元递到老人手上,握着她的手,安慰她不要难过,生活有困难慢慢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看到路边的地里有两个人正在播种玉米。女的40多岁,男的是个残疾人,一条腿是瘸的,但还是坚持着用锄头挖窝。上前一问,那个女村民告诉我,她丈夫叫鲁中富,家里有三个人,17岁的儿子没读完初二就辍学了,目前在江苏打工,丈夫在外边挖隧道。由于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出门了,如今请工都很困难。地里的活儿一个人干不了,只好请这个有残疾的乡亲来帮忙。看到老乡们的生活不富裕,生产生活很艰难,我感触很多。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是的,我们比起农民来说,不是幸福得多吗?应当珍惜自己的所得,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件工作,要多为群众造福。访贫问苦,不仅是密切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干部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朴素革命观的再教育。

“行路难”让山里人吃够了苦头

在路上,双龙村书记吴时海对我说,目前村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目前,双龙村与竹山县上庸镇交界的十几户人家仍不通公路。为一探究竟,由村书记骑着摩托车带路,我们朝金盆村四组进发。走完了通村水泥路,然后就是泥泞不堪的机耕道。就这样徒步跋涉山路5公里,来到了住在山顶上的黄朝富家。

山里的风光很美。油菜花一片片地开在半山坡上,山上的植被很好,空气清新,一树一树的桃花烂漫地开放。这里与竹山县的上庸镇大泉沟村接壤,两边的道路目前尚未修通,通村公路在这里成为断头路。

我们在黄朝富家坐下,向黄家兄弟了解情况。黄朝富不好意思地说,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家条件不行,6个兄弟以长年在外打工为生,他和哥哥至今说不上媳妇,仍在“打光棍”。

围绕“行路难”,村书记吴时海向我们说了几件令人心酸的“趣事”:

——艰难的求学路。双龙村没有小学。住在山顶上四组的村民沈发荣9岁的小女儿每周要步行22公里到新洲乡读小学。像她这样寄读的小学生村里还有10多个。

——令人担忧的“五保预备役”。吴书记初上任时,村里有50多个光棍未娶上媳妇。一旦这些人成不了家,那么他们就是将来“五保户”的“预备役”,势必给村里带来沉重供养负担。吴书记计划逐年“消灭”光棍,当起了“红娘”,在他的帮助下,有30多个光棍成了家,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目前村里还有20多个光棍汉。

——17个外来媳妇跑了14个。去年底,村里有17户在外打工的人家娶回了山外的媳妇。吴书记曾戏言年底的喜酒喝不完。但是,由于山里条件太差,进

个城都要两三小时,今年一开年,17户人家的媳妇跑得只剩下3家。

听完这些情况,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一定要为山区群众多修路,修好路,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修路让山里人看到希望

回到村委会,我与村里的领导们座谈。双龙村书记吴时海、村主任柯昌林对市公路局的帮扶表示感谢:两年来,在市公路局的帮扶下,村里修通了5公里的村路,架设了自来水管,村里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向他们讲了来之前市公路局党委研究的帮扶措施: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按照“3年帮扶300万元”的中长期扶贫规划,无偿提供10万元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提供75万元资金、物资,帮助村里新修5公里农村公路,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迁移扶贫,兴办特色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针对双龙村的实际困难,我帮村里制订了几条发展措施:

一是打通断头路,彻底解除交通瓶颈。发动群众,新修4公里村组公路,打通到竹山县上庸镇的公路。管护好目前已修好的30公里水泥路。

二是实施迁移扶贫,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由村里垫资,在交通相对便利、人口集中、水电基础设施齐全的双龙村委会对面山脚下,盖起了一长溜漂亮的小洋楼。每户建筑面积达100多平方米,住在山上的农户只要预交3万元,便可入住。剩下的钱慢慢通过打工、产业致富等途径偿还。这是一个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成功经验。

三是实施产业扶贫。村支两委集中规划出20多亩水田,修建藕池,引导农户种植优质莲藕,水中养甲鱼、鳝鱼。目前,池塘里的莲藕嫩芽已钻出水面,预计可年产10多万元。同时,发挥山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猪、牛、羊、鸡等养殖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我相信,在我们的帮扶和地方党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双龙村一定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党和政府的阳光照在每个农户的窗台上!

(作者系市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朱林)

第四篇:2018年访惠聚民情日记驻村的篇日记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8年访惠聚民情日记:驻村的篇日记

【 篇一 】

2月3日,加哈乌拉斯台乡加哈乌拉斯台村“访惠聚”队员们正式进入工作状态,跟着村支部书记开始拜访村里的“四老人员”,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走访,让工作队员们的工作思路渐渐清晰。

七十多岁的徐万义曾经是村里的老支部书记,从三十多岁起就在村里为村民服务,算起来,老人从当生产队队长到退休,整整38年。提起村里的大小事情,徐老书记是如数家珍:村里的基本情况、这些年的巨大变化、老百姓现在最盼望的事情、村里增收致富面临的瓶颈问题等等。交谈中,徐老书记还为工作队今后的工作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在与徐老书记的交谈中,工作队员们不断的点头,脑海中渐渐对如何做好“访惠聚”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

当天还拜访了几位老党员、村民小组组长,每一次的交谈,都让队员们受益匪浅,深深的感受到“四老人员”就是村里的活地图,也是“访惠聚”工作队的有力的参谋部(尼勒克县委网信办驻加哈乌拉斯台村工作队裴利海)

【 篇二 】

不知不觉住村已经一周了,大家很快就都认识了村里的退休老支部书记赵响,大伙儿都叫他“快乐老支书”。今年68岁的老支书赵响身体硬朗、性格开朗,他个子不高,面色红润,村里人都认识他。他每天都在村街道上散步,过往的人们都愿意和他打招呼,他也总是快乐地给大家问好,在闲谈当中他总是能把大家给逗乐。

记得我们住村的第二天,工作组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时,我们次在街道上碰见老支书赵响,看到我们这些新面孔,他就主动地问道:“任书记,和你们一起入户的同志是工作队吗?”村党支部书记任龙昌把我们介绍给他以后,老支书激动地走过来,我们也赶紧迎上去:“您好,我们是工作队的,您家里都好吧?”,“好好好!欢迎你们!工作队好、共产党好!你们累了吧?快到我家里喝个茶!”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赶忙说:“谢谢,我们不累!”老支书拉着我的手饶有兴致地说:“你们辛苦了,要不是我的年龄大了,我也会和你们一起入户。小张,你今年多大了?”我说40岁了,他又风趣地说道:“我比你大一轮多一点”我一时没有听明白:“大叔,您今年多少岁了?”他伸出手指一边比划一边笑着说:“我比你大一点点,68岁了!”大伙儿都被他的幽默话语、乐观心态给逗乐了。

老支书在科蒙乡托普村工作了三十多年,村里的大小事情他都知道,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退休后他仍然住在村里,并且一直关心、支持托普村的各项工作,同时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化。一说起托普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他都能如数家珍: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环境变美了,办公阵地更建起来了,文化活动丰富起来了,富民安居房建好了、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他对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总能用他那特有的幽默话语向大家娓娓道来,并给大家带来许多快乐。

今天,我们入户走访时经过他家门前,老支书远远地就向我们打招呼:“工作队的同志们好!你们还想了解哪些情况?我知道的事情可以„批发‟给你们!”“老支书,我们想知道的事情可多了呢,您„批发‟给我们的价格可要便宜一点呀!”“麻达没有,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每次见到老支书,我们都会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这也给我们的住村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州科技局驻尼勒克县科蒙乡托普村工作队张瀚月)

【 篇三 】

带着对驻村工作的期待,也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在43周岁生日的这天,我背起行嚢来到了乌赞乡塔尔克特村,开启了我的“访惠聚”驻村之旅。

来到村委会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干净整洁的周转房。“内部全是标准间设计,24小时供应热水,室内还有卫生间。在农村这样的条件真不是一般的好,听说我们是最早住进周转房的工作队,真是幸运啊!我在心里暗自感叹到…”。

驻村天,我参加了村里的早派工晚研判会议,支部书记孙建国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过听取汇报,使我掌握了村里近期重点工作,认识了纯朴的村干部们,彼此间的交流,让自己快速进入了角色,对“访惠聚”工作和村情不再是一头雾水。

晚上在夜校和村民次见面,看到台下坐的满满当当的村民和他们期待的眼神,真心感觉肩上责任重大。以后的日子就要和他们朝夕相处了,我希望这段驻村的时光会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这个村我不是次来,但是作为访惠聚工作书记,却是我人生次,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干好工作,让塔尔克特村的老百姓感恩祖国感恩党,感受生活的美好。(尼勒克县人民检察院驻乌赞乡塔尔克特村工作队满凤湘)

第五篇:冈面乡陈坑村“三送”工作组民情日记

冈面乡陈坑村“三送”活动工作民情日记

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晴 天空放晴,一如洗碧。难得这样的好天气,民政局驻冈面乡陈坑村“三送”工作小组全体成员,趁着早便驱车前往冈面乡陈坑村。清晨的空气爽意沁人,乡村小道周围山峦林立,望眼去遍山青翠几簇艳红,山岭柏竹偶尔间出的满山红炽亮人眼,冈面乡是名符其实的山区乡镇,有“铜钵茶歌地,绵江第一峰”之称。全境群山重叠,岭谷相间,属山地与丘陵交错地貌,形成冈面“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格局。

这是我们工作组第一次来到陈坑村。村支书王小华热情地接洽,安排村干部带领我们走访各村小组,深入到各自帮扶对象家中初步了解民情。我的帮扶对象大部分在留地小组,于是留地小组便成了我“三送”走访驻足的第一站。从陈坑村委出发到朱坑小组的路段是02年修筑的水泥路,虽然道路曲径羊肠,却也平坦易行,这条路是主要小组连接村委驻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村里小学生前往陈坑小学上学的康庄大道。到了朱坑转入留地水泥路面不见了,变成了坑洼不平的土路,路面上泥泞留下的车辙印交错满布,凹凸不平。设想在雨天它一定带给村民很大的困扰。

经过3里多的跋涉,总算到了留地小组。初次与自己的对象相见,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老表们对我这唐突的来访者是什么态度?村干部首先引见的第一个对象是已退休的老村干刘海彬老人。我们一进屋就看见海彬老人在动手用竹篾编造着簸箕,看到我们进门老人家忙搁下手中的活,憨笑地迎过来,当听到村干部介绍是民政局的同志来走访了解民情时,连忙招呼我们到饭厅,摆出酒水和小吃让我们坐下详谈。老人介绍现在村里最亟待解决的就是留地到陈坑村委的土路难走,一遇下雨天路面泥泞出行不便,希望政府出资帮助村里修缮这条出村的土路。问到家庭状况和个人困难时,老人高兴地回答:自己虽无亲生儿女,但养女大学

毕业后在深圳上班工作满意,对父母很孝敬,每月能按时寄回赡养费,逢年过节都能回家探望,并为家里置办了许多电器,生活过得还算幸福。但是养女在外务工,自己和妻子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自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妻子腿脚不便,病发时无年轻人照顾十分不便,道路又不畅看病出行困难。总之,目前最让他们心忧的事就是看病难、出行难、医疗费用难以负担。自己的个人困难倒在其次,就是希望能把本村道路修成水泥路。听到老人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我深深地被这位退休老村干的高尚品格所感动。

之后,我们又走访了13家帮扶对象,老表们热情地招呼我们,向我们介绍各自的困难。根据他们的反映,留地村小组主要存在的难题有以下几点:

1、村小组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儿童,生活上无年轻人照顾。

2、老年夫妻收入来源不定,比较稳定的收入就是养老保险金,但是养老保险金额太低。另有些老年人还未办理养老保险,有些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金被儿女冒领。

3、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学费和书费全免,但住校生的伙食费、住宿费和资料费支出仍然难以负担。

4、个别条件差的家庭仍然居住在房龄较高的土砖房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村里的气候、土壤适合种植仙人草、生姜、方竹等经济作物,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人员指导,没有形成产销体系。

6、村里的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山间的水渠漏水严重,造成田地用水紧张。山里的野生动物又经常破坏作物生长,降低了农业收成。

7、出村道路泥泞,车辆无法进村。徒步出行也很困难,患者看病、子女上学、出门办事都受到极大影响。

这次走访让我感受良多,村民老表的热情好客、憨厚质朴让我深受感动,他

们的生活仍然比较拮据,但是他们却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和感恩社会的心。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我要向老表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积极热情的心态,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下载金沙县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民情日记(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沙县茶园乡民乐村帮扶组 民情日记(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