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中国股市应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6: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吁中国股市应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吁中国股市应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

第一篇:吁中国股市应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

张皓亮 股指期货以T+0为交易规则,中国股市却还使用着老掉牙的T+1交易规则,股指期货往往能够利用T+0的优势操纵股市。笔者总觉得,全世界的投资机构,总瞄准中国独特的股指期货的T+0和股票的T+1的不公平制度,从中获利,不需要单边涨跌,只需要来回倒腾,一样能赚钱,抱着如此心态做事,股市如何能好转?

T+0交易,有投资者会提到市场投机风险问题,笔者以为,改变目前T+1的交割制度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机构想要T+0操作,完全可以通过当天先卖后卖或者先卖后买来实现,而普通投资者没有如此水平。T+1不易控制风险,反而给机构出货拉高诱多创造条件,有人说T+0户更惨,不是这样,因为有人股票N年深套,有人长期投资,对于这部分人,T+0,T+1影响不大,T+0才可以抑制机构拉高诱多,下午跳水,又可以抑制新股首日操纵,T+0触动了机构集团的利益核心,故而迟迟不能恢复。

如今市场表现日趋平淡,让投资者忍不住希望有游资和庄家的介入。有资金实力有技术的庄家绝不会像今天的机构这样对自己的重仓股惨跌而淡然处之。

T+1与T+0这两种资金交割制度相比,T+1并不能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卖出,在一个单边市中,无疑将放大风险,当天买入后任人宰割,投资者每天要做的是以前预测股市波动情况,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几乎不可能完成。

况且,T+1的市场并不比T+0的市场来得稳定。T+1交易方式是一种落后的资金结算交割方式,会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市场周转性、流动性较差。

股票市场本身便是投资者人以获取价差盈利为主的市场,投机也好投资也罢,股票是张“纸”这张纸有多少价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目前所谓的价值投资、长线持股,又有多少人在其中获得了丰厚的股权分红回报?在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权分置导致回报率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靠获取股权派现的分红回报来获取长期收益只能是一种美好预期。

T+0起码可以使市场投资变得公平,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止损。现在的交易规则成了机构的操纵工具,变成了当天谁有钱,这个股票谁就说了算,至于明天是涨是跌,明天再说。激活市场,提升市场活跃度,改变资金交割制度,对新股发行频繁,总容量越来越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应当是首先得考虑的问题。

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公司价值与股价挂钩,与国家经济挂钩,加速市场资金流动,抑制新股爆炒和大幅上涨股票爆炒的的陋习,加速市场调整周期,改变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股市

第二篇:李强:中国应恢复“八级工”制度

李强:中国应恢复“八级工”制度  2011-05-26 14:49

 环球时报我要评论

字号:T|T

12下一页

作者:李强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近些年,社会学界做了不少有关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如陆学艺教授的“十阶层理论”,孙立平教授的“社会断裂论”,还有笔者提出的“倒丁字形社会结构”等。这些理论虽然视角不同,但都承认我国有一个巨大的社会中下层,特别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群体始终居于低位。任何社会,如果底层过于巨大,多数人处在下层或中下层,对于社会稳定都是一种威胁。前一阶段,泰国的“红衫军”事件就从侧面告诉我们,底层巨大的社会,是随时潜伏着社会危机的。所以,怎样改变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社会,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最大难题。

中国社会的底层不能太大

迄今为止,我国社会巨大中下层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户籍人口仍然占到全社会的55%,也就是说,农民群体是导致金字塔结构的主要原因。目前,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已经有1.5亿以上,加上乡镇企业工人,农民工人数已经超过2.6亿。不过,研究证明,农民工即使进城打工,从事工业劳动,他们在整体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并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城市里,他们始终处在下层的位置上。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帮助农民及农民工的政策,但还没有相应带来农民及农民工地位的提高,阶层间的差距在继续拉大。

实际上,农民工是我国各个劳动力群体中,最具年龄优势的群体。2007年,笔者曾在全国9个省(包括直辖市)进行了一项对于城市农民工群体的调查,发现农民工中年龄在17岁至45岁的,占到了88%。青年有活力,壮年既有能力又有经验,他们都是最有劳动能力的群体。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与农业流动劳动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农民工流入比例,与该地区人均GDP的相关性最强,高达0.76。这说明农民工对各省级行政区人均GDP的社会贡献最大。因此,美国《时代》周刊将中国工人评为2009年人物,肯定他们是中国经济保八的功臣。

既然农民工年龄有优势,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又巨大,为什么他们在社会地位的竞争中却处于劣势?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思考现有制度中的问题了。

农民工处在“有技术无地位”的社会劣势地位

公正的制度,使每个人都有竞争和上升流动的机会。而不公正的制度,则是上升机会向某些社会成员倾斜,而对另一些社会成员构成歧视。农民工群体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这是事实,但这不等于他们的技能低,也不等于社会对这些技能的需求低,更不等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应该低。我认为,目前我国制度安排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没有为农民工具有的技术优势设计出良好的上升通道。这导致对各地GDP贡献巨大的农民工,却总体处在“有技术无地位”的社会劣势位置,这正是我特别想强调的观点。

其实,农民工的劳动是有技术含量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各地的工程、各类产品都能证明,很多农民工应该属于“高级技术工人”。不过,这都是“集体成果”,其技术地位含量很难落实到农民工个人身上。而个人要获得技术地位,就需要凭借社会的“专业技术证书制度”。例如,一个人被认为是专家,人们是依据他的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编审、主任医师、教授、讲师等等。只有得到社会制度认可,一个人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地位。

在我国,农民工与“专业技术证书制度”的关系是什么呢?从形式上看,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各地的人力资源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共分五级,涉及各个行业。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没有获得过这种“职业资格证书”。在经济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明明完成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劳动,但却基本上没有获得被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证书,难以进入中产阶层。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如果将中产阶层分为“中产上层”、“中产中层”和“中产下层”的话,技术工人群体一般处在“中产阶层下层”位置上。这个“缓冲带”阶层是很重要的,它是中产阶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下层提供上升流动的机会。因此,它也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完成了现代化转型的国家,高级“蓝领”工人的工资是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是不低的。

农民工这种有技术无地位的“地位上升滞后现象”,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从我国社会结构看,迄今最大的问题是“中层欠缺”,下层巨大。如何使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农民工,通过成为“高级技术工人”这一环节,上升到社会中间阶层的位置上,是未来决策亟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一线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

历史证明,1956年制定、后经过修订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曾在工人技术等级分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八级技术等级制得到企业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那时的一个“八级工”,很令人羡慕,其工资甚至能超过厂长。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经历过八级技术等级制度的人,至今都承认那个技术分层非常成功。他们说,当时一个人,不要说成为“八级工”,就是评上“五级工”、“六级工”,在企业和社会都有很高地位,而且他们的技术水平确实高超。

实践证明,八级分层制度的技术标准明确、清晰、可考核、可操作,社会效果也较好,体现出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异,更有利于引导中国工人追求高层次、高水平的劳动技能。

同时,从实际效果看,新的五级职业资格制度并不成功,使得我国原来具有社会分层意义的工业技术等级制度,受到致命冲击,缺乏对一线劳动者的尊重。八级技术分层比当前的五级技术分层,更能鼓励一线的高水平劳动者的自豪感,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更高的技术地位,也让社会公众对高技术层产生尊崇之心。

可见,目前的技术证书制度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民工是无效的,亟待变革。因此,应当恢复建立八级职业技术分层制度。虽然表面上看,考级等技术分层措施让农民工分化了,似乎很不公正,但这正是竞争公正的制度建设。农民工技术分级,是中国社会走向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的关键一步。

因此,笔者主张,在农民工培训和技能考级方面,国家应给予较大的财政补贴,大大降低农民工参加技能考试鉴定的费用。同时,还可以组织和推广技术等级竞赛和“技术大比武”,对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给予奖励和认证,通过宣传这种竞赛,在全社会塑造具有高水平技术技能者的社会地位。让有技术的农民工进入专业技术阶层,既符合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社会结构演变的惯例,也会有效提高农民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一旦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接纳农民工进入有专业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我国社会结构就会发生重大变化,进而有利于实现中国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作者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第三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交易环境分析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交易环境分析

作者:张悦 来源:《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所谓交易环境,是指由影响交易费用的相关因素所构成的外部环境。这里有必要将交易环境与制度环境加以区别。按照诺斯和戴维斯的定义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支配选举、产权和合约权利的规则就是构成经济环境的基本规则类型的例子”。而本文所提出的交易环境则着眼于那些与交易费用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一种微观概念。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地的占有、使用和分配关系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全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而这又进一步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本身也必然会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正式制度,二是非正式制度。这些因素构成了农村土地制度的交易环境,影响着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一)正式制度

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的正式制度主要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l、制约着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集合。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消灭私有制是推行计划经济的前提条件。建国初期国家为了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由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当时的情况下担负着为非农人口提供口粮和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农业剩余两大任务,为了实现这两大任务,必须加强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农村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十分困难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所有制形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方面,农民的财产权利得到承认,农民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必须考虑的对象,这种状况改变了计划经济下只强调国家和政府利益、忽视农民利益的局面,使农村土地制度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经济运行方式由计划指令调控向市场自发调节转变,市场规律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农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加,也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创新,从而扩大了制度选择集合。

2、影响着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经济体制决定着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方式。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自主经营,主要依靠价格机制来调节生产,强调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作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都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的,而这两种体制所构成的制度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其中的制度安排,并影响着这些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从这一点推论,农村土地制度作为特定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其运行和变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应该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程可以证明这一推论。从合作化运动到人民公社,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农民所有制向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尽管造成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可忽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客观上要求对农村的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剩余等资源进行集中控制、统一调配,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农民不仅拥有土地所有权,而且拥有处分权和收益权,也就是说农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这种状况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要求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这种体制上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协调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来自两个方面,既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运行费用的增加,也意味着农民所有制运行费用的增加。合作化运动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农村也己完全消灭了农民土地所有制,通过建立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和国民经济计划和五年计划等制度,国家垄断了企业管理权、基本建设审批权、财权和物资分配权,通过安排指标、落实计划来平衡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从而使计划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1957年合作化运动之后,高级社的平均规模为159户,这样的规模符合当时的经营管理水平,但还不能符合计划经济集中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大跃进”发动全民兴修水利的过程中,由于组织和协调费用的增加使中共中央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结论背后所隐含的事实是高级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费用的增加,增加的费用不仅来自兴修水利、推行耕作机械化等生产环节,而且来自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对农村经济实行统一管理,正如毛泽东后来在讨论建立人民公社制度时所说,“大,好管,好纳入计划”。如果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集中管理导致原有制度交易费用的增加上,那么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则恰恰相反。市场经济体制为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安排,降低制度变迁和运行的交易费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民财产权利和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都得益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结果导致了土地经营过程中交易费用的降低。(二)非正式制度

构成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交易环境的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之所以将这两个方面列为交易环境的构成因素,是因为它们制约制度选择集合以及影响制度变迁交易费用。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当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不统一或者有冲突时,人们对同一件事的认识必然是不一致的,处理问题的行为和方式必然也是不一致的,这将导致社会协调成本增加,甚至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意识形态对交易费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限制制度选择集合的范围。大多数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统治阶级创造并大力推行的结果。由于意识形态能够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塑造意识形态可以降低社会协调成本,加上意识形态又是一种公共产品,需要巨大的建设投资,且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一般来说只有统治阶级才有动力和实力来投资建设意识形态,所以在一定社会中经济上或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思想体系,往往是这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决定了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对人的行为和制度具有约束作用。意识形态越是高度集中,其约束作用越强。这一点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阶段,主流意识形态强调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统一经营,与此配合的是“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运动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舆论宣传。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农村土地制度选择集合是非常有限的。在合作化运动时期,关于合作化运动的争论本来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这种争论被看作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对合作化运动的不同观点被批判为“右倾保守思想”,甚至被加上“破坏社会主义”的罪名。在这种高压的意识形态下,快速推进合作化运动成为当时的唯一选择。合作化运动完成之后,接踵而至的“大跃进”不仅带来了浮夸风,也进一步强化了左的思想路线,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和经济上的批判反冒进使党内外谈“右”色变,人们宁左勿右,受这种思想路线的影响,加上“大跃进”造成的错误判断,在农村除了通过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向共产主义更进一步以外,已别无选择。只有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当人民公社走向衰落,国家不堪重负,特别是政治权威出现更替,意识形态悄悄松动之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选择集合才得到扩大,家庭承包经营才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被纳入制度选择集合。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意识形态约束相对宽松,可以接受的制度安排逐渐增多,制度选择集合进一步扩大,土地制度安排多样化才成为可能。

(2)影响着对不同制度安排的评价。按照诺斯的行动集团理论,制度变迁五个步骤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对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这也是一个认识过程,需要运用意识形态的有关评判标准进行分析和比较。同一个方案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例如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阶段,人民公社土地公有制曾被予以高度评价,而土地家庭经营哪怕是一点苗头都被视为政治上的反动;而在意识形态相对宽松阶段,对人民公社制度的评价是“生产力遭到空前破坏”,而对家庭承包经营的评价则是中国农业的“第一次飞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对土地制度的评价是如何不同。

2、传统观念

这里的传统观念是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伦理框架、思维方式的总和。传统观念与意识形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影响来考察,两者的影响方式和影响范围大体相同。但由于传统观念的自发特征,其约束强度比意识形态要小。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意识形态的制约;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约束减弱,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传统观念的制约。下面作具体分析:

(1)家族观念

中国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许多文化观念都源自农业。家族观念决定了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比其他形式更具效率,从而对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构成了潜在约束。二十多年人民公社的实践最终走向失败也说明,不管出发点如何,在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上必须考虑家庭因素的影响,否则将会增加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导致最终的失败。

(2)均平思想

均平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的“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老者得息”,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均平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均调社会财富,损有余补不足,实现在社会财富的占有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上平均一致。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宿愿,“南方新区70%以上地区的土改是按照村社内部人口平均分地。”人民公社制度下,尽管实行的是工分制,但粮食等多数生活必需品是按照家庭人口分配的,家庭副业所需的生产投入也是按家庭分配的,正如农民所说:“粮食靠集体,钞票靠自己。”了。新时期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其实质也是按照村内人口平均分地。传统的均平思想一次又一次地影响土地制度的安排,而土地制度的安排反过来又强化传统的均平思想,就这样成了我们今天研究农村土地问题时必须考虑的交易环境的构成因素之一。

以上从相对独立的角度分析了构成交易环境的相关因素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交易费用影响,由于在制度的实际变迁过程中,这些因素是同时存在并共同发挥作用的,而且不同因素的影响之间还存在差别和关联,例如有些因素对交易费用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而有些因素对交易费用的影响趋势是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所以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加以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易环境是由影响交易费用的相关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些因素影响的总和就是交易环境的影响。参考文献:

[1] 叶向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1993,6:23—26 [2] 吕来明.走向市场的土地[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 朱晔.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反思[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1998,1:34-38 [4]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J].中国经济学.1997,3:12-16 [5] 刘守英.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结构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3:26-29

第四篇:常见问题:初入股市者在交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济南配资公司:初入股市者在交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作为市场的投资者,特别是初入市场者,在进行交易时,济南配资公司舜世鸿业配资提醒您注意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一切风险管理制度。如若违反这些制度,将使您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投资的资金、规模必须正当、适度。如果资金渠道有问题,一旦抽紧,势必影响交易;而交易规模如果失当,盲目下单、过量下单,就会使您面临超越自己财力、能力的巨大风险。切记,市场是风险投资市场,绝不是赌场,不要把自己降格为一个赌徒。

3、要有良好的投资战略。根据自己的条件(资金、时间、健康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充实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战略。

4、关注信息、分析形势,注意市场风险的每一个环节。市场是一个消息满天飞的地方,要逐步培养分析能力,充分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提高自己反应的灵敏度。记住,市场永远是对的。市场风险是不可预知的,但又是可以通过分析,加以防范的。在这方面,投资者要做的工作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入市投资时,首先要从自己熟悉的品种做起,做好基础工作,从基本面分析做起,辅之以技术分析,能从保证资金安全做起更为稳妥。千万不能逆势而为,初期一定要设好“止损点”,以免损失不断扩大,难以全身而退。

第五篇:中石化股份公司与中国石化财务关联交易风险控制制度

本文由cming0974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中国石 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化财务”)的关联交易,切实保证 公司在石化财务存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结合证券监管机构的相关要 求,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公司与石化财务进行存款、贷款、委托理财、结算等金融业务应当遵循 自愿平等原则,保证公司的财务独立性。

第三条 公司与石化财务的关联交易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的各项要求,在签订相关的关联交易协议时,公司董事应审慎决策,并严格履行决 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章 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条 公司在与石化财务开展关联交易之前,应认真查阅石化财务是否具有有 效的《金融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如无相关证照或相关证照 已过期,公司不得与其开展各项业务。此外,公司应取得并审阅石化 财务最近一个会计经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 计的报告,由公司财务部门对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评估,在 确认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方可与石化财务开展业务。第五条 在公司存款存放在石化财务期间,公司应定期取得并审阅石化财务的财 务报告,由公司财务部门对存放于石化财务的资金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在评估后形成评估报告,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在公司半年 度报告和报告中对评估报告的内容进行披露。由公司推荐的石化 财务的董事应对公司存放在石化财务的资金风险状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 公司应定期了解石化财务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关注石化财务是否存在违 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规定的情况。公司应要求石化财务每季度结束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向公 司财务部门提供石化财务的各项监管指标情况,如发现石化财务的主 要监管指标不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并可能导 致重大风险的,公司不得将存款存放在石化财务。第七条 公司可不定期地全额或部分调出公司在石化财务的存款,以测试和确保 相关存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第三章 风险处置预案

第八条 公司建立针对在石化财务存款的风险处置预案,在发生以下情况时,由 主管财务工作的公司领导督促公司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全额或部分调出 在石化财务存款、暂停向石化财务存款、要求石化财务限期整改等风 险应对措施,切实保证公司在石化财务存款的安全性:

(一)石化财务主要监管指标不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第34条的规定并可能导致重大风险时;

(二)石化财务发生挤提存款、到期债务不能支付、大额贷款逾期或 担保垫款、电脑系统严重故障、被抢劫或诈骗、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涉及严重违纪、刑事案件等重大事项;

(三)石化财务有价证券投资业务蒙受巨大损失,亏损额已达到石化 财务注册资本的50%;

(四)发生可能影响石化财务正常经营的重大机构变动、股权交易或 者经营风险等事项时;

(五)公司在石化财务的存款余额占石化财务吸收的存款余额的比例 超过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六)石化财务因违法违规受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他监 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七)石化财务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进行整改;

(八)公司董事会认为其他可能对公司存放资金带来安全隐患的事项;

第四章 其他

第九条 由审计机构在为公司进行报告审计期间,对公司与石化财务的关联 交易进

行核查并出具意见。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 披露义务。第十条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颁布执行。第十一条 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相关部门对本制度进行解释。3

下载吁中国股市应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吁中国股市应尽快恢复T+0交易制度[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