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失落的秘符 读后感
失落的秘符 读后感
在读《失落的秘符》之前,我就已拜读过丹·布朗的大作《天使与魔鬼》以及《达芬奇密码》,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谜底至今历历在目。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又再一次感受到丹·布朗总有本事永远保持新鲜,让读者如痴如醉。
极值得推崇的一点就是作者将他渊博的知识一同融入了小说中,选材均取自真实存在而又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以及神秘组织的神秘过往,天马行空地想象的同时又进口逻辑。从《光明篇》到超弦理论,从意念科学到共济会金字塔,一个个新奇的领域在面前展开,为人们一层层解开谜底的同时又为这个世界蒙上一层层的面纱,诱人探索。
如果说丹·布朗对科学的热爱源自其数学教授父亲,他对宗教的研究可能就得益于宗教音乐家母亲了。从小在这种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的环境里长大,令丹·布朗的思维方式多变而有深度。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隐喻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的神”,人的灵魂和神灵一样高贵,我们的大脑有超乎自己想象的潜能,只是释放潜能的钥匙还没被人类所控。但与此同时,他有对宗教给出了新的更令人着迷的解释。在所罗门兄妹的一段精心设计的对话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竟可以在宗教经典中得到印证。我们不得不承认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永远都是无知的,即使被认为近代人类的巅峰智慧可能也早已被遥远的过去预料到了。
到最后,那付出无数鲜血,被无数人苦苦追求的传言蕴含“古典奥义”,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不过是一本圣经。
培根说过,有伟大信仰的人,生活永远放射着光茫。
人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崇高的信仰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信仰的根本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而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去对抗命运的狂风暴雨
丹·布朗在书的最后还精心设计了一个丢勒魔方,解读出来正是:Your mind is the key。这也是作者留下的一个启示。一切的秘密的钥匙,都在你的思想里,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第二篇:《失落的秘符》读后感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
11170905马俊杰
历时六年,丹·布朗又推出了一部辉煌而极具吸引力的作品——《失落的秘符》,满是密码与线索,弥漫着浓厚的异国情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元素,令人手不释卷。他讲故事的天赋、他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密码学知识以及吊人胃口的才能都在书中展露无余。即使你不是共济会会员的你也能享受其中的乐趣„„惊悚、有趣,感觉像是在坐过山车。书中叙述的故事发生在短短十二小时内,从第一页起,读者就被故事牢牢拴住,跟随罗伯特·兰登纵览精彩和出人意料的种种情境,感受探索的惊险和乐趣。
这个小说延续了此前《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的主题,仍然探讨宗教和科学的问题。个人觉得这部小说情节设计还不错,写的虽然是小说,但是小说中出现的组织、机构都确有其事,如共济会、无形学院、安全部、史密森博物馆支持中心、意念科学会。甚至是书中涉及的仪式、科学、艺术作品和历史遗址都是真实的。他的写作不是天马行空、故弄玄虚,让读者云里雾里,而是在有相关资料的情况下编写故事,符合逻辑,经得起基本的逻辑推敲。书中充满了隐藏的历史、神秘的符号、飘忽的真相与惊天的秘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层层迷雾揭开,每一次转折,都会带来读者的思想感情取向的剧变。
当我读罢这本书,让我不得不赞叹,宗教徒的智慧是伟大的,更是不可琢磨的,书中谜一样的离奇故事,充满了神秘与魔力,让人爱不释手,书中智慧的先知害怕古老的智慧被坏人所掌握而危害人类,采取了用神秘古老的符号来封闭和保护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对神秘符号解密的过程,让我的思维不断的转动,随着秘密一步步揭示,我不得不深深的慨叹人类智慧的伟大。这本书通过神秘的金字塔钥匙的逐步解密,当谜题彻底浮出水面时,才发现无数人追寻的统治世界的伟大力量,不过是一本《圣经》,一本随处就可以买到,随时想拥有就可以拥有的《圣经》,我不由的感慨到信仰的力量„„如此奇思妙想的诞生,我觉得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信教徒的信仰,他们对于自己宗教的信仰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不惜生命的保护着最后的秘密。
我不是信教徒,我也不迷信任何东西,我不知道《圣经》给美国社会、给基督教徒会带来些什么,明示着什么,但是我却从中领悟到另一种人生哲理。虽然我不信这些,但我从不干涉和反对别人的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的自由,而且在某些时候信仰可以成力量的。所以,我觉得人总得信仰些什么。信仰,词典上的解释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你信仰的可以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是金钱,可以是真主,可以是上帝。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英国的培根说过,有伟大信仰的人,生活永远放射着光茫。对知识的探求,对真理的执着,这是从人类开始至今,无数人一直追寻并践行的梦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乔尔丹诺·布鲁诺为了坚持科学真理,被钉于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仍高呼科学真理。他言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
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他用生命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人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崇高的信仰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信仰的根本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而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信仰,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所以,人总得信仰些什么。
第三篇:失落的秘符读后感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
孙晓旭
很早以前就买了这本书,当时是奔着丹·布朗的名头去的。可一直都只是看了开头,作者另外几本作品也从未打开过包装,没能好好感受作者那强大的功力。而最近,我终于也有所突破,看了一大半,感受到了那么一些东西。
这是一部侦探悬疑类小说,是继《达·芬奇密码》后,丹·布朗又推出的一部力作。整个故事发生在短短12小时内。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种急迫感,仿佛有什么在等着我,需要我马上动身去做。而故事发展的逻辑性非常强,我猜丹·布朗曾经一定是个优秀的理科生哈!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独具魅力,我曾试着模仿过,却被无情的现实狠狠地打击了,唉!
反派角色——迈拉克,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是个高智商的终极人物。他精通变装术,我看到他通过变装,蒙混过许多人。而整个事件都是他策划的,从大厅中的那一只手,到将主角兰登推进这多重谜团。这个人就像莫瑞亚提教授,有一种天才的疯癫,让我想到“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是一步之遥”。
而兰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一只小白兔,被迈拉克这只狡猾的狐狸玩弄于股掌之间。而这样的安排,恰恰一直吸引着读者,让人想知道兰登和迈拉克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这或许是一种吸引读者的方式,非常值得学习。
不得不说,丹·布朗是一个神人,就像所有出名的侦探小说作家。他用笔把一个藏于地下深处的一个秘密(或者说是宝藏),一层一层挖掘开,让读者难以释手这本书。
人物场景切换是一大亮点,我在读完前一章时,非常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却又不能跳过切换场景后的这一章,因为两线故事都非常精彩,让我不能割舍任何一条线路。
而书中大量出现的符号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点,还有那些从未听说过的高科技技术,和一些历史故事,让我大开眼界,不禁自叹见识短浅。
听说已经有关于这个故事的电影正在拍摄中,对此我有着非常大的兴趣,不过眼底下最重要的还是赶快看到结局,证实我心中的猜想是否正确!
第四篇:失落的秘符读后感
这本书跟《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一样,主角是哈佛教授符号学专家兰登,失落的秘符读后感。故事几乎像电视剧《24小时》一样紧张刺激,兰登要在一天之内破解某些符号挽救好友的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
这个小说延续了此前《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的主题,仍然探讨宗教和科学的问题。看来丹•布朗是跟基督教和天主教耗上了,呵呵。不同的是,这次他更加大胆,几乎公开跟所有的宗教叫板。他几乎在告诉读者,所谓的神就是我们人自己的灵魂。我们的大脑有着超出我们想象的潜能,只不过我们人类还没有掌握释放潜能的钥匙。还援引念力科学(Noetic Science)的研究成果佐证这一点。呵呵,估计我们刚刚过世不久的钱老会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在英文版的封底的左下角有一块由16个字母组成的方格(square)如下:
Y U O E
M S T D
I I N H
R E K Y
利用新书中丢勒的魔方(Magic Square)提供的顺序把这16个字母重新组合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句话 Your mind is the key(不知道怎么翻好,你的智能是钥匙?).这可以说是作者的结论吧。刚才网上查了一下中文译本的封底可惜却没有了这个16字方格。看来译者和出版社没有吃透这本书中最关键的魔方。不过,也不好为难他们,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件很难的事。要想在翻译中保证100%地传达原文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个人觉得这部小说情节设计还不错,依然可以看出丹老头渊博的学识和超出常人的逻辑组织能力,绝非平淡无奇。难能可贵的是他依旧延续了《达芬奇密码》的写作风格,写的虽然是小说,但是小说背后要说的“秘密”,却是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这种调查研究不见得被主流科学家或宗教或社会所接受,但却符合逻辑,经得起基本的逻辑推敲。换言之,他的写作不是天马行空、故弄玄虚,没有把读者当弱智耍。
但是考虑到丹老头花了6年时间研究撰写,再加上《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那超凡脱俗般地精彩纷呈,俺不得不说俺读完这部新书是有些失望的。寥寥的几个破解密码的情节散落在500多页的书里面,显得水分太多,而结尾保护秘密之人刚刚受到了巨大打击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解密更让人感觉有些荒唐。不过作为消遣打发时间的小说,这本书已经很不错了。浅显易懂的文字、曲折离奇的情节,保证你像电影一样大呼过瘾,读后感《失落的秘符读后感》。为了保护您的好奇心,俺就不作更多的剧透了。
喜欢这本书的筒子们如有疑问欢迎评论探讨本书情节及如何解码。
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内,事情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状,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戒指认出这是他最敬爱的导师彼得?所罗门――一位著名的共济会会员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识出这个手势与其上的刺青结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请的一种古老符号,旨在将受邀者引入一个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兰登意识到彼得?所罗门已被人残忍地绑架,他若想救出导师,就必须接受这个神秘的邀请。
罗伯特?兰登就此猝不及防地被拖入了一个惊人的谜团。是严格遵守自己的承诺,还是先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是配合中情局号称涉及国家安全的调查,还是协助共济会完成关乎人类福祉的重大使命?兰登屡次陷入选择的困境。然而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这个有关人类文明的最大秘密……
所有的事情来自于家庭的暴力,中国的老话富不过三代,也体现在了所罗门家族里,彼得所罗门的悲剧在于没有教育好孩子,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
但是不管怎么说,所罗门家族的习惯还是好的,在孩子18岁的时候就给一部分财产让孩子继承,这个是中国人应该学习的,即便是他的孩子没有教育好。
整本书的追求,其实树立追求的一直是大家都在面对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放到一个高度,用自我的观念来衡量了整个社会,所谓失落的秘符,你说他是圆点环也好,是真正的圣经也好,其实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真善美。佛说,你就是佛。圣经里的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在作者的语言里,已经表达了,其实上帝就是你,合众归一,如果大家都是上帝,而你不把自己当作上帝,那么岂不是你也会对待上帝一样,社会也就和谐了。如果你是上帝,你又该如何对待大众,你只有努力为大家谋福利,这应该是西方一直在遵守的道德准则。
这本书总体上来说,写的还不错,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的价值观以及价值体系。关于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有很多人会关注这一块,以及美国的爱国者法案,其实在我们国家虽然没有这个法案,但是肯定是这样做的。
丹?布朗的小说一向精彩地让人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虽然套路性很强,但我还是心甘情愿地被他忽悠来忽悠去。不过这次没有被完全忽悠到,读到一半时已经猜出来了杀手的身份和埋藏的宝贝,但我还是读完了以便印证自己的猜测。
第五篇:失落读后感
读完了悬疑大师的丹•布朗的最新小说《失落的秘符》,感觉很精彩,失落读后感。丹•布朗的小说一向精彩得让人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内,事情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状,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戒指认出这是他最敬爱的导师彼得•所罗门——一位著名的共济会会员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识出这个手势与其上的刺青结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请的一种古老符号,旨在将受邀者引入一个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兰登意识到彼得•所罗门已被人残忍地绑架,他若想救出导师,就必须接受这个神秘的邀请。罗伯特•兰登就此猝不及防地被拖入了一个惊人的谜团。是严格遵守自己的承诺,还是先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是配合中情局号称涉及国家安全的调查,还是协助共济会完成关乎人类福祉的重大使命?兰登屡次陷入选择的困境。然而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这个有关人类文明的最大秘密……
这本书跟《达芬奇的密码》和《天使与魔鬼》一样,延续了此前《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的密码》的主题,仍然探讨宗教和科学的问题,不同的是,这次他更加大胆,几乎公开跟所有的宗教叫板。他几乎在告诉读者,所谓的神秘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灵魂。我们的大脑有着超出我们所想象的潜能,只不过我们的钥匙还未到手而已。
然而,从深层次去了解这本小说中的内容,那么你会知道邪恶注定战胜不了正义的,也不得不让我感叹,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似乎古老人类的智慧是不可琢磨的,书中谜一样的离奇故事,充满了神奇与魔力,让人爱不释手,书中智慧的先知害怕古老的历史智慧被恶人所控而危害人类,他们却用神秘古老的符号来封闭和保护人类最伟大的智慧。
书中一个穷尽一生心血,最后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追寻的梦想,原来只是随处可见,轻易得到的东西,只是自我意识去把它想得无比伟大,神奇,玄妙,而不相信简单的东西才是大智慧。有些时候复杂并不代表深奥,那些可以轻易得到的也不是废物,一样都有价值。
所以,无论如何,自己去研讨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那么所谓“失落”便也不复存在,因为你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灵魂的钥匙了!
---------------------
有人让我看一个很有哲理性的flash,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献给迷茫中的人,看完之后,得知根据希尔弗斯坦的作品改编,便忍不住想去找原文来看。因为虽然看flash的时候没有感受到强烈的触动,但是直觉告诉我这会是一篇启迪人的美文。Flash也是把原文都展现在画面里了,可是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看动画总没有看书思维流畅,没有使人陷入深思的情境,是画面充斥了人的感官堵塞了人的深层思考的管道?
于是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却最终把视线定格在了《失落的一角》上,读后感《失落读后感》。看到了一些相关的评语:这是一个关于完美与缺憾的故事;有的书上都是字,几乎没有画; 有的书上都是画,没有什麼字;这本书上既 没有几个字,也只有很少的几笔画,但它说的更多,说完了每一故事;就像「人」字,虽只二笔,却是万物的根「本」;生命的可能,贵在自我实现;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间__这本书如此启示我;锐与圆,收与放,得与失,能了然於心,必定受益无穷;知道《失落的一角》还有一个姊妹篇《当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故事说的是成熟和依赖的哲理。
失落的一角,很简单的情节,却阐释了关于缺陷和满足的寓言,关于缺陷与完美的哲理。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缺了一角的石头,它因此很不快乐,立志千辛万苦去找寻那缺失的一角的过程,在这个寻找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中,它其实也享受了过程的快乐和生命的礼遇,而当它终于找到那缺失的一角,整个身体有了完美的形体时,却因为完美而走的太快,以至于不能停下来欣赏曾经缺陷时的快乐与欢愉了。最终它做出决定,轻轻的把那找回的缺失的一角放下,继续开始寻找趋于完美的历程……
之所以那么多人看后都有那么多的感动和启示,那肯定是因为看的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生命的可能,贵在自我实现;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间;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对自己的“不能”释怀,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我也不例外,记得很小的时候对自己的缺点一直不敢去面对,而是一味的回避和逃脱。也只是随着自己的慢慢长大,才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去面对的,于是,于是在不得已中也学会了一点点的去正视,正视自己生活中每一个或喜或悲的日子。但是绝对还没有达到能坦然承认缺陷的状态,我只是会努力在有缺陷的现状和理想的完美之间去努力,去缩小此在与彼在的距离。也就像那个有缺失的一角的石子所作的那样,为着找寻那缺失的一角而心甘情愿的去承受一些东西,承受强光的暴晒,大雨的洗礼,冰雪的僵冻,但是同时也能聆听小虫的话语,沐浴百花的芬芳,感受蝴蝶的体贴,这其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当事人品的有滋有味。
在经历千辛万苦找到那失落的一角后,却突然发现了以前的怡然自得,完美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接着它又放下了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缺失的一角,又开始了充满艰辛却又富含欢愉的求索之路。我在想,这个故事到底是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完美,完美又何尝不塑造了另一种形式的缺憾?还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我们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那为什么找到那缺失的一角之后又放下之后重新开始找寻的征程,既然找到也并不意味着完美又何必再去找?是为了享受那个过程吗?人也是一样,可能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东西并不值得我们去追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的,到底可不可能在某个终极关怀的关照下度过生命中的每个黎明和黑夜?
享受现在,摆脱急功近利的烦恼,以一颗平和的心坦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