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摄影展和图书发行仪式上的致辞
在“辽河杯”市直机关庆祝建党90周年
“鲜艳的党旗·绽放的风采”摄影图片展暨
《龙乡风采·企业家卷》系列丛书发行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鲜艳党旗引领复兴之路,翰墨丹青描绘崛起蓝图。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辽河杯”市直机关庆祝建党90周年“鲜艳的党旗〃绽放的风采”摄影图片展暨《龙乡风采〃企业家卷》系列丛书发行仪式,我谨代表市直工委、市文联、市摄影家协会向大家的到来和对此项活动的重视、支持、关心,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90年波澜壮阔,90载成就辉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满目苍夷阔步走向繁荣富强,赤峰也从贫穷落后迈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为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举办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摄影展。这次摄影展由市摄协具体承办,展出的200多幅摄影作品,围绕“知党、爱党、兴党”这一主题,内容丰富,浓墨重彩,从不同角度,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集中展示了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赤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反映了摄影家们在艺术方面的精湛造诣和对党的无限深情。
二是纪念活动图板展。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市直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纪念和庆祝活动,200多块图板充分展示了市直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庆祝纪念活动中的时代风采和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无私
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建党90周年营造了喜庆祥和、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
三是编纂了《龙乡风采-企业家卷》系列丛书。时势造就英雄,伴随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市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大批市直优秀企业家在磨砺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我们组织我市知名作家编纂了《龙乡风采-企业家卷》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包括《凤鸣朝阳》《地勘先锋》《鹏搏九天》,真实、详尽地记录了赤峰中色库博王凤朝、地勘十院王文龙、建化集团李亚凡等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总结了我市企业发展经验和本地企业发展内在特点和规律,对于打造企业品牌,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为我市企业家成长发挥精神引导和工作借鉴作用,为赤峰市“工业强市”提供文化支撑,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市直各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在推进赤峰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中,围绕大局鼓与呼、站在中心闯和干,抓住机遇,强化责任,开拓创新,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人民推进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市富民的强大精神力量,谱写了建设家乡的崭新篇章。我们相信,在落实我市“十二五”规划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市直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一定能够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奋进的精神风貌,再建新功,再创佳绩!
最后,祝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第二篇:发行仪式致辞
在《延安市工会志》、《劳模画册》
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白慧芳
(2011年10月14日)
各位劳模代表、同志们:
今天,延安市总工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延安市工会志》、《劳模风采》发放仪式,这是延安工会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工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成果。值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延安市工会志》、《劳模风采》的出版、发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发放仪式的劳模代表和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模范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延安市工会志》、《劳模风采》出版工作的单位和辛勤劳作的编纂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群体。延安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无私奉献的劳动创造精神,在20世纪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革中,他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先后涌现出了816名劳模先进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全市广大职工、干部和群众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为建设生态延安、和谐延安、魅力延安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中有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一线工人;有立足乡村、踏实苦干的新型农民;有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企业经营者;有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有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有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着;有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的公务员;有舍己救人、甘当“人梯”的大学生等。他们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昭示着社会的发展的方向,教育和鼓舞着广大人民。
志者,记也。《延安市工会志》、《劳模风采》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以精美的图片和文字,全面、真实、客观的记述了延安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和劳模生活的风采,既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记述延安市工会工作的信史,也填补了延安地方志专题类志书的一项空白,是一件功德无 量,无愧于前人,也益于后人的大事、喜事、好事。志书和画册对延安工会工作和各条战线劳模的功绩从各个方面分门别类,图文并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对我们进一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和加强各级工会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将发挥重要和促进作用。
“存史、资政、育人”是编纂发放这两本书的基本功能,市总工会要切实做好宣传发放工作,使更多的人认识志书,了解志书,特别是广大工会干部要认真阅读志书、用好志书画册,全面了解落实工会的历史和现状,更加自觉的履行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功能,更加自觉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在我市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全市各级工会要以此次发放志书画册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学习宣传劳模,在全市各行业、各条战线迅速掀起 “学劳模、赶先进、创佳绩、做贡献”的热潮,不断把劳模的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形成学习劳模比贡献,你追我赶创一流良好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 意志。劳模作为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先进人物,广大劳模要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做敬业报国的模范,做乐于奉献的模范,做团结互助的模范,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研究劳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培养劳模、表彰劳模、关心劳模的工作机制,把劳模工作做好。
最后,祝愿延安工会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祝在座的各位劳模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职工摄影展上的致辞
在职工摄影展上的致辞
同志们: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喜庆吉祥。值此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和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值此我厂上下掀起决战“三四季度”原油生产热潮和推进测产工作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xx杯”职工摄影展,充分展示企业风貌,呈现干部职工敬业精神,助推企业文化落地。在此,我谨代表xx对摄影展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摄影爱好者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
企业文化积淀着干部职工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厂不断丰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发展品质的过程中,“xx”等群众社团发挥着独特和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职工群众活动在推动原油生产、凝聚职工合力、坚定工作信念和树立健康价值观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促进了我厂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
这次职工摄影展活动组织得力、主题突出、严谨有序、实效凸显。摄影展征集作品达xx幅,通过挑选共展出作品xx幅,参展作者荟萃我厂摄影xx会员、职工家属和摄影爱好者,既有技术精湛的摄影“好手”,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参赛人员充分围绕社会生活、聚焦企业变化、深入生产一线用镜头“再现美、展示美”,作品题材丰富、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可以说这次摄影展是对我厂近年来摄影成果的积累展示,是对摄影整体水准的一次综合检阅,达到了活动目的。希望全体摄影爱好者以此次摄影展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油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组织更多、更好和更高层次的创作活动,充分展现我厂广大干部职工的全新精神风貌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同志们!今天,我们满怀豪情在这里光影定格美景、镜头聚焦风采。让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原油生产中心任务,凝心聚力、加油鼓劲,弘扬爱企如家、昂扬向上、乐于奉献、共创和谐的高xx格,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朝着全年xx万吨原油生产奋斗目标奋勇迈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国庆、中秋佳节将至,最后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第四篇:图书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在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捐赠图书活动
仪式上的致辞
中共登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尊敬的河南工业大学领导们、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步伐之际,今天,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唐庄乡第二小学隆重举行捐赠图书活动。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们在百忙之中莅临登封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义举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次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对唐庄乡第二小学奉献爱心、捐赠图书活动意义重大,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这也是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改善农村边远山区教育落后状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动员全院师生在郑州市区开展“募捐图书,奉献爱心”活动,将募集到的图书通过建立“明德书屋”的形式,为贫困地区教育解决了燃眉之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来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广大师生要常怀感恩之心,加倍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排除各种不
良习惯的影响,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团结友爱、诚实正直的优良品德。要甘于吃苦,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加倍努力,始终保持强烈的上进心,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全社会和所有热心帮助你们的人,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再次感谢河南工业大学的无私捐助,祝大家身体健康,快!谢谢大家。
2生活愉
第五篇: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员是负责图书发行方面的工作,发行量和回款是其核心,市场推广和客户管理是其基本职责。
“图书发行员”,说直白些就是做图书销售的,属于销售人员,工作内容分为图书直销和图书渠道销售,这要看你工资给你的安排的工作内容了。比如简单的说面对消费者的图书发行就是图书直销;面对经销商的图书发行就是渠道销售。面对这两种方式,你在做图书发行员时的注意事项就不一样了,做图书直销要跟消费者讲明图书的吸引点好处,促进购买;做图书渠道,讲的是利益(折扣,账期之类的)。
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码洋达5万元,是指这批图书定价总额达到5万元。此处用“码洋”一词比用“价值”更为准确。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也常出现“码洋”一词。
码洋和实洋
fixed price and discounted price
图书价值计量的两种称谓。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旧称银币为洋钱,又简称洋、大洋,故名。发行部门向出版社进货时,有一定比例的折扣,按码洋打了折扣以后的金额,俗称实洋。实洋是发行部门计算损益的前提和基础。以零售书店来说,销售码洋(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折扣,等于销售实洋(销售净收入),再减去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等于销售利润或亏损。发行部门内部的业务活动和财务会计,均采用码洋核算和记帐。
图书发行相关术语
重点发行
广大图书销售的一种方法。出版社和书店把需求量或潜在需求量较大的优秀读物,作为发行工作的重点,运用各种传媒进行推广、宣传,并争取销售方予以推荐,实行全面推销。内部发行
指某些图书根据出版社的规定,只能由指定书店,向指定的机关单位或特定的读者对象进行内部供应,不允许公开宣传、陈列或作为公开出版物销售。公开发行
指图书销售的基本形式。是将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图书,公开宣传陈列,供读者自由选购。试销
新版图书不经过征订,由出版社印刷一部分,通过发货店或本社发行部门主动向各地书店发货,进行试验,了解读者反映及销路好坏,再决定是否重印。
包销
即征订包销。出版社的图书由发货店总发行,负责全面安排图书市场,分级备货并担负库存图书的经济责任。出版社只能在自办书店零售和邮购,不得开展征订、批发和委托第三方发行。国家规定由新华书店总发行,实行征订包销的有五类图书:
①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由党和政府统一布置学习的政治理论书籍; ②大中专教材、中小学课本; ③年画、年历、挂历、台历; ④内部发行图书;
⑤出版行政机关规定的控制发行量的图书。征订经销
由出版社负责总发行,新华书店和各民营书店选销。出版社负责安排图书市场和备货,并可自行决定补充征订。特约经销
经销的一种形式。指出版社与销售店在责、权、利平等的原则下签订协议,由销售店作为出版社的宣传发行窗口。代销
即代理销售。有关单位和民营书店委托,代为宣传推销图书,并按事先商定的期限实销实结。销出部分由委托方付给手续费或让出若干折扣。未销出部分,书店可随时收回。销售(图书发行)渠道
指图书商品销售途径。图书从生产者手中最终传递到读者手中的途径。八十年代以前,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即出版社→发行所、发货店(一级批发)→零售书店→读者。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以后,销售渠道发生了极大变化,批发出现了多渠道:即出版社→发行所、发货店(一级批发)→集体书店、地(市)级书店等(二级批发)→零售书店→读者;出版社直销渠道:即出版社→读者;产销直挂式渠道:即出版社→零售书店→读者等。图书批发
是图书零售的对称,是生产与零售的中间环节。批发就是把图书从生产环节转移到销售环节,是发货
部门把图书调拨给零售书店的业务环节。图书批发形式 主要形式有:
①批销。是按批发价格向图书经销户批发图书并结算货款,不接受经销户退货。②经销包退。即批销给经销户的图书除破损外,可以退货。③代销。把图书委托给经销户销售,给予一定的折扣作代 销手续费,存书由批发店负担。批发折扣
是批发店给销售店的图书按原定价扣除的百分比。常说的“七五折、八二折”即批发店分别向销售店按发货总码洋的75%或82%结算贷款。图书储运
指图书商品在流通领域内的业务环节,即图书商品储存与运输的简称,又称物流。只有物流的稳定运行,才能使图书经济、合理地从生产领域流向消费领域。收货业务
又称入库业务。有两种类型,一是发货店的收货,即由印刷厂或出版社直接送书到发货店的储运部门;一是销售店的收货,即由发货店或出版社通过运输部门将图书运到销售店所在地的车站、码头、邮局,由销售店就近提取入库。发货业务
又称图书出库。它是发货人员按照图书出库凭证,组织审单、配书、核件、包装、标记、交运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总称。配送中心
是连锁中心店所属的专为各连锁网点采购、进货、存储、分配和发送商品的业务部门。连锁网点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原则上统一由这一部门分配发送。运输费用
指图书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货币表现。具体分为运费、杂费、中转手续费等。其中杂费包括图书包件保管费、装卸费、搬运费。直接运输的可以省掉中转手续费的支出。
09年图书发行趋势
面对新兴媒体的步步逼近,图书出版和发行作为图书业的两只臂膀,它们之间的合作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图书业的未来
每年年初,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发行商都要云集北京,而北京书市也要照例拉开一年一度全国图书总销售的大幕。2007年的北京书市近在眼前,各地书商或许正在为新品的制作做最后的冲刺,但他们心中大概都在暗中盘算:吃完了今年的大餐,明年、后年怎么办?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图书这一往日的纸媒“名角”渐渐被冷落,当互联网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一页一页地阅读渐渐成为往事,而浏览网页却成了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还是学生书包中必不可少的“宠儿”,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奢侈”的生活方式。
图书业外临严酷的市场环境,而内部的体制改革也已是离弦之箭。早在2003年6月,全国新闻出版改革试点就正式启动,35个宣传文化单位被作为试点地区和单位,其中出版系统有21家,其中出版集团7家,发行集团6家。2006年3月底,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意味着出版体制的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出版的窘境
“今天的图书出版业就是16世纪的手抄业。”业内人士吴先生深深地道出了对图书出版前景的忧虑,“当印刷机被发明后,手抄品就必然面临衰退的命运。”在新媒体左突右进的时代,图书出版越发感到目前所处的窘境。
如今中国图书出版业不仅面临着行业的景气度下降,更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体制性改革。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达的“改革精神”,除人民出版社以外的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这就是业内流行的“事转企”。
在文化产业领域,图书出版发行市场一向是最大的市场,其收入规模远远超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行业的总收入。随着一些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进,改革已触及到出版业深层次的矛盾,这使得出版业改革进程一波三折。分析人士认为,出版业的改革远比预想困难。
根据《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体制改革的试点时间为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并将于2005年全面推行。但从实际进程看,改革并没能按照这一时间表进行,到2005年10月,试点单位改革尚还没有全面完成。
自改革试点以来,一些大型的出版集团纷纷建立,并试图以企业的身份面对市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多数只具有企业的“外壳”,少有企业的真正品性。它们并没有完整的公司制架构,与下属出版社之间的产权关系也不明晰,有的甚至出现了没有董事会,却有董事长的奇特现象。而众多出版社的改革就更加纷繁复杂,似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当改革风暴来临之际,最有信心从容面对的是那些市场化较早,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畅销书制作经验的出版社,例如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它们已经能够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出版社中能够依靠自身力量维持生存的一股重要力量。
那些与政府部门具有某种天然联系,拥有垄断资源的出版社在短期内也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比如各省的教育出版社,多年来的教材教辅发行为它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即使面对教材的市场化改革,它们也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攻取阵地,占得先机。再如,只要每年的国家司法考试继续进行,法律出版社就能从司法考试教材的发行中淘到一大桶金,并过上安稳舒适的日子。
因此,只有那些习惯了原有体制,又不掌握关键性资源的出版社走向了被淘汰的前线。当同行轰轰烈烈地抢占市场时,它们仍在探索下一步的方向;当它们试图探寻一条路径时,却发现自身的财力、人力根本无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由于先天就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一旦起步慢了半拍,其命运就很难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发现实际情况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公益性的出版社并不能一刀切地推向市场,比如民族出版、盲文出版、古籍出版等也需要保留公益性的事业性质,否则这几类出版必定会因为市场规模有限而退出,从而导致上述出版物的稀缺。
其实出版体制的改革并非建立出版集团以及出版社“事转企”那么简单,更是整个出版环境的转型,其中之一便是目前实行的书号管理制度。我国的书号管理制度与其他各国相比是非常“另类”的,即新闻出版局对出版社实行书号“配给制”,以此维护图书出版的正常秩序。书号原本不是稀缺性的资源,国外对于书号采取的是登记制,即每本书的书号记录在案,目的是便于查询,到了中国书号却摇身一变成为交易的筹码。为了杜绝少数几家出版社通过买卖书号赚取非法利润,管理部门采取了书号“配给制”的管理办法,而不是严惩违规出版社,结果就是少数人犯规大家一起埋单。然而这一做法却引起了更大规模的买卖书号,本可以正常出版的图书因书号的短缺而遭到拒绝或延迟出版,因为书号的普遍有限供应使得出书更具寻租的空间。
此外,中国出版系统的相对封闭也是改革的障碍之一,缺乏灵活的资本和人才流动机制,使出版系统的改革步伐始终不能与社会同步。虽然民营资本和民间出版人在出版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但始终顶着一层面纱,显得遮遮掩掩,而出版体系内的人才多数都是在一家出版社一呆“三十年”,缺少合理流动的机会,即使怀有一些新理念、新设想,也因此成为“放错地方的垃圾”。
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传统出版产业的技术进步、资金流动都大大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巨额的社会资本也在积极地向新兴媒体集中,并向其置入了灵活的体制,从而加速了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壮大。与之相比,传统的纸媒出版业就显得反应滞后,一方面是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却是流量资本的缺乏。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从长期看,出版领域流失的不仅是市场,还有资本、人才和未来的希望。
发行的变异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
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中国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尚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依靠这两把“宝剑”,新华书店在市场上无坚不摧。然而,随着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
1987年后,新华书店开始“分家”,总店开始把各地的新华书店的管理权移交给当地的新闻出版局,归国家新闻出版署管理,总店和各地的新华书店仅仅保持了名称上的一致,彼此已经完全独立经营,并在业务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局面。至此,实质上已无利益关系的总店和各地分店各自开始了探寻新生之路。
200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意见》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得以进一步推进。2003年9月,新华书店总店与中国出版集团所属的另两家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国家邮政局所属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邮邮购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成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由中国出版集团控股。董事长杨牧之表示,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全国性、具有市场主导作用、国际知名的发行集团。不过,全国连锁网络近200家中不到10%的直营率,足以显示新华书店总店在渠道上的弱势。
脱离了与总店的行政隶属关系,地方新华书店似乎可以当家作主,但长期以来并无实战经验的地方新华书店突然要自己走路,习惯了“销售渠道”身份,冗员众多,面对市场的困惑,地方新华书店的“独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各省又纷纷组建新华书店集团,希望称霸当地的图书销售,而浙江、江苏、辽宁、四川、福建和上海六省市的新华发行集团则被列为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全国试点。不过,这一改革的后果是一方面整合了各省的新华书店资源,另一方面使得诸侯割据的局面更加显著。
相对于新华书店这一“主渠道”而言,民营书店通常被称为“二渠道”,而“二渠道”的威力已经让新华书店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告诉笔者,虽然新华书店仍是出版社的重要发行伙伴,但二渠道的能量已经引起了他们足够的重视,每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二渠道的成交量和在业内的影响却无人小看。英国出版界著名的LOGOS刊物上的一个关于中国出版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除去教材的发行和销售,二渠道的图书发行销售量同新华书店几乎持平。目前,全国有二三十家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网点也已经有七八万家。当然,外资也不甘落后,希望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图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自1995年贝塔斯曼进入中国成立书友会以来,现已发展了150万会员,2003年底,贝塔斯曼买下21世纪锦绣图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40%股份,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连锁书店;2005年5月,贝塔斯曼又与辽宁出版集团合资成立了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其觊觎发行市场的野心不可小视。
与新华书店和二渠道相比,社办发行就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是“三足”中最细的一只。社办发行的初衷是出版社为了激活市场,亲自参与图书销售这一环节,从而避免新华书店独占发行渠道后对出版社的不利局面。然而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社办发行在渠道建设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规模远远不能与新华书店相比,甚至与后来崛起的二渠道都不能同日而语,多数沦落为出版社的发货部门,无奈地扮演着出版社与主渠道和二渠道之间桥梁的角色,将出版社的出书信息向发行商及时传递,同时也向出版社反馈图书的销售状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社办发行的出路在于市场性联合,即在各省出版集团的调配下,旗下出版社的社办发行根据自愿原则自主联合,组成区域性的发行集团,在与出版社积极沟通出版信息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发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谈判筹码,增强在市场中的主导权。如果不改变现实中的社办发行单打独斗的状况,它们的生存状况必定是继续恶化。
上游和下游的博弈
“图书业的发展,需要出版和发行两条腿走路。”一位资深出版人如此感叹。然而,出版和发行作为图书产业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相处得并不融洽。
综观目前的图书出版发行体系,本应在图书市场中达到共赢局面的出版和发行,却在社店关系多年来互不相让的利益“博弈”中陷入了“囚徒困境”。从根本上看,只有图书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双方才能真正实现更大的利益,而不是依靠互相争夺、倾轧,依靠吞噬对方的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发展。但事实上却是体系内信用平衡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日益加重,图书发行效率无法提高。
作为主渠道,新华书店的连锁运动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连锁的目的是拓宽图书销售网络,但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向出版社讨价还价的筹码,例如更大的折扣和更长的回款周期。然而,众多省级新华书店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连锁店面的建设,却忽视了连锁的核心,即标准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体系,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需求信息失真,这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库存和退货,反而导致退货风险加大,回款周期拉长的局面,而最终为此埋单的是下游出版社。可见,连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下游威胁上游的工具。作为二渠道的民营书店也让出版社怨声载道,卷起书款关门逃走,拉下脸来拒不回款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对于处于弱势的上游部门出版社,它们能怎么办呢?
“不发货等死,发货找死;不赊账等死,赊账找死;不退货等死,退货找死”就是一位社办发行人员的由衷苦恼。上世纪90年代,由于新华书店的库存猛增,导致最终将图书销售由原来的包销制改为经销包退制,将图书库存的风险完全转嫁给出版社,而这一规则逐渐演变为行业规则,导致出版社的风险陡增。目前,社办发行急需一套发行渠道的信用体系作为铺货依据,以达到理性发货、有效回款的目的,否则发货与退货、销售与回款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出版社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套相对客观、具有公信力的渠道信用体系,将具体的渠道商信用分成三六九等,不仅能够督促渠道商规范运作,将信用差的渠道商淘汰出市场,更为出版社的发货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对信用度高的渠道商加大发货量,对信用差的渠道商采取断货措施,而不是畏首畏尾地无的放矢。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图书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了出版社的回款风险,对高质量的发行商也是一个福音。无论如何,图书出版与发行其实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共同合作挣脱绳索的羁绊,才有更自由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