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确定
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确定
摘 要:随着目前的就业政策的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化。毕业生可以多次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去寻找工作,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一个毕业生的参加工作时间的界定,就出现了许多争议。本文就目前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政策条件下,对参加工作时间的确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讨。
关键词:参加工作时间 用工 社保
案例:一个毕业生有多个参加工作时间
第二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问题
关于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问题
随着业政策的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化,毕业生可以多次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去寻找工作,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界定,就出现了许多争议。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扩大招生后,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和工作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国家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关于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签订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47号)等。
优秀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国科发财〔2009〕97号文,项目承担单位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对加快科研项目实施,提高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公开、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签订服务协议。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就业后工龄与参与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保缴费合并计算。
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般只是双方签订服务协议或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不接收毕业生的人事关系和户口转移手续。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出现下列情况:(1)离校未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毕业时与毕业学校签订暂缓就业协议,或将人事关系(档案)转往人才市场托管,而本人实际处于待业状态。
(2)就业未离校情况: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实际已就业,但因用人单位不接收其人事、户口关系,为了让人事、户口关系暂时有个地方保管,毕业生与毕业学校办
理暂缓就业协议。由于档案管理单位与就业单位分离,档案中除了个人填写的履历材料有记载其在被单位正式接收前的工作经历,而在个人档案中没有用人单位形成的档案材料(如岗位聘用证明、工资审批表等)来佐证个人填写的经历,因此当高校毕业生被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正式接收时就会出现一个毕业生有多个参加工作的问题,以至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不知如何确认高校毕业生的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
根据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办理暂缓就业而实际已就业并被国有单位聘用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等的高校毕业生,应该计算其参加工作时间。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认定工作,个人应提供(或个人档案中应有)双方签订的就业服务协议或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应由当地社保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的以单位形式缴纳的社保缴费清单)、国有单位任职存档文件、考核表、聘用期间的工资晋升审批表等。同时将审核认定结果形成材料归入个人档案,并将上述证明材料归档,作为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认定的重要依据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未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而仅仅在职介机构存档并缴纳了社保费,该时间不能认为是工作时间,也无相关规定将此段时间作为“视同工作期间”,故不应作为工龄的依据。缴费时间与工作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作为缴费时间,未必能够作为工作时间。
此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不论是公有制经济企业从业人员,还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从业人员,从根本意义上并无差别,同样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知识、才能和劳动。并根据目前的就业政策,建议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作期间的工龄连续计算,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质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参加工作时间的确定及连续工龄计算
参加工作时间的确定及连续工龄计算
加入时间:2011-5-24发布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浏览:[73]
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指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各种革命工作的时间,或经中国共产党组织决定,接受党的任务,以公开身份为掩护,实际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分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两类。
1、建国前(省略)
2、建国后
(1)入伍时间的确定:一律从县(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或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之日算起。
(2)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地方工作工龄计算: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由国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其军龄可以与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复员、退伍军人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后又到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其军龄可以与到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3)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工作后工龄计算:豫劳人老字[1986]
2号文就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作年限的计算作出规定:凡我省在1962年至1983年年底期间,由我省各级知青办和劳动部门统一组织下乡插队、插场的原知识青年参加工作后,其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均从下乡插队、插场之日算起。虽然户粮关系由城镇转到农村,但本人实际仍在城镇未下乡的,不能计算为工作年限。
原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期间进入或考入各类学校学习的时
间,不能计算为工作年限;经批准回城,待业一段时间后又参加工作,应将下乡的时间与重新参加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
(4)临时工、合同工、亦工亦农转为正式职工后工龄计算:其最后一次在本单位当临时工、合同工、亦工亦农的时间可以与被录用、招工、招干、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工作年限;
参军前当临时工、合同工、亦工亦农的时间,及参军后的军龄都应计算为工作年限;
临时工、合同工学习期间及入学前当临时工、合同工的工作时间均不计算工作年限。
(5)民办教师(长期代课教师)、乡村医生参加工作后工龄计算:直接被招收、顶替、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的和直接参军后转到地方工作的,其参加工作时间从最后一次任民办教师、乡村医生时确定。到各类学校学习毕业后即分配工作的,其参加工作时间从入学前最后一次任民办教师、乡村医生时确定。学习期间不计算工龄。
(6)在职职工进入各类学校学习期间工龄计算:
●国家职工在1970年至1978年进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其学习期间都应计算为连续工龄;1979年后考入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习的,其在校学习期间一律不计算工龄,入学前和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连续工龄合并计算。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节录)
(86)教研子030号文件:博士生和在职人员考取的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计算连续工龄。
(7)再次参加工作工龄计算
●自动离职的工龄计算。应从第二次参加工作算起;
●精简下放的工龄计算。扣除下方时间,前后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辞职的工龄计算。本人申请,企业批准辞职后,其前后工龄可以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开除、除名后重新参加工作的,从第二次参加工作算起。
干部退休(职)条件的依据
国发[1978]104号文所规定的退休条件,1、《国务院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四条一项,正常退休。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四条二项,病退。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
七条,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应当退职。
2、《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满五十五周岁、女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二)退休养老金发放
1、养老金执行的起止时间
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干部退休、退职的时候,退休、退职当月的工资照发,从下月起改发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离休、退休、退职干部去世后,从去世下月起停发离休工资、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特殊工种退休及工龄折算
1、特殊工种年限
国家劳动总局在贯彻[1978]104号文件中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无论是现在从事这类工作或者曾经从事过这类工作,都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能够按照《暂行办法》第一条第(二)项办理:
(1)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十年的:
(2)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九年的:
(3)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工作累计满八年的。
2、工龄折算
在计算连续工龄时,凡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的时间,每年按一年零三个月计算;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时间,每年按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第四篇:变更参加工作时间证明
变更参加工作时间证明
XXX同志原系XXXXXX公司员工,经查档案其
年
月曾做我单位做临时工。故其参加工作时间应从
****年**月**日算起。现将原参加工作时间
****年**月**日变更为
****年**月**日。
特此证明
XXXXXX公司劳资科
****年**月**日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有补贴
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相关补贴政策,并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培训信息引导,强化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通知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企业新招收毕业高校毕业生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根据培训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情况,按照当地确定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对企业给予定额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定期开展中长期职业供求预测和分析,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合理确定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种)目录。要通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站等,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信息、政府补贴培训职业(工种)目录、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名单、培训补贴报销的经办主体和办理流程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