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0102 石油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田钻井与完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主要课程:技术经济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钻采新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普通地质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油层物理实验、渗流力学实验、石油工程实验、油田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采矿工程
开设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长江大学 西南石油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 燕山大学等
第二篇:石油工程概论
《石油工程概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综述题
1.阐述井身结构的主要内容,说出各内容所包括的具体知识,并画出基本的井深结构图。知识点提示:井深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套管的层次、各层套管下入深度、相应的钻头直径、套管外水泥返高等,请详细列出各内容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并画出简单的井深结构图。
答:井身结构是指由直径、深度和作用各不相同,且均注水泥封固环形空间而形成的轴心线重合的一组套管与水泥环的组合。包括井中套管的层数及各种套管的直径、下入深度和管外的水泥返深,以及相应各井段钻进所用钻头直径。井身结构是钻井施工设计的基础。
(一)井身结构的组成及作用
井身结构主要由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和各层套管外的水泥环等组成。
1.导管:井身结构中下入的第一层套管叫导管。其作用是保持井口附近的地表层。
2.表层套管:井身结构中第二层套管叫表层套管,一般为几十至几百米。下入后,用水泥浆固井返至地面。其作用是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
3.技术套管:表层套管与油层套管之间的套管叫技术套管。是钻井中途遇到高压油气水层、漏失层和坍塌层等复杂地层时为钻至目的地层而下的套管,其层次由复杂层的多少而定。作用是封隔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4.油层套管:井身结构中最内的一层套管叫油层套管。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取决于油井的完钻深度和完井方法。一般要求固井水泥返至最上部油气层顶部100~150米。其作用封隔油气水层,建立一条供长期开采油气的通道。
5.水泥返高:是指固井时,水泥浆沿套管与井壁之间和环形空间上返面到转盘平面之间的距离
(二)相关名词及术语
1.完钻井深:从转达盘上平面到钻井完成时钻头所钻井的最后位置之间的距离。
2.套管深度:从转盘上平面到套管鞋的深度。
3.人工井底:钻井或试油时,在套管内留下的水泥塞面叫人工井底。其深度是从转盘上平面到人工井底之间的距离。
4.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的水泥柱。
2002年12月29日,渤海四号平台在印尼SURABAYA海域KE38-1井的12-1/4”井眼钻进作业中,钻至井深4169ft。此时正好35柱钻杆钻完,划眼过程中各种参数正常。17:54停泵,开始接立柱,17:59分立柱接完后,井口两名钻工提出卡瓦。18:00开泵泵入稠泥浆,当地钻工KAREL在盖转盘钻杆防磨板时发生井喷,转盘小补芯和钻杆防磨板瞬时飞出,领班立即停泵,关闭上闸板防喷器,发出警报。观察套压,1400psi,钻杆压力0psi(钻具内有单流阀)。随后进行压井作业。于此同时,电器人员切掉钻台附近电源,机舱启动消防泵,平台进入井喷应急状态。经提高压井泥浆比重从8.5PPG至9.4PPG将井压住,恢复作业。
危害:某钻工的右手掌被飞出的转盘小补芯击伤。事故原因:
1、预计高渗地层提前500ft,未预测到存在高压层;
2、直至接立柱前的钻进中未发现任何井涌显示,使人员产生麻痹;
3、泥浆比重偏低,8.5至10.1PPG;
4、气测人员发现异常,但没有通知钻台和监督;
5、接立柱时由于停泵后,返出流量计被堆积岩屑垫高,不能回零,因此给溢流的判断造成失误。
6、转盘小补芯没有锁销,造成被强大的井喷流体顶出。
造成的危害:延误工期,并且某钻工的右手掌被飞出的转盘小补芯击伤。预防措施:
1、经常调校井口返出流量计,避免判断失误;
2、提高人员的井控意识,接立柱时安排专人观察井口返出,增强防范手段;
3、要求气测人员将钻井参数的异常变化及时通知钻台;
4、在平台范围内展开学习讨论,同时加强井喷应急程序的训练。
中国石油的二次开发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油田开发史上的一场革命”,是近期主要任务之一。经初步研究,中国石油二次开发一期工程预计增加可采储量9.1亿吨。所谓油田二次开发,是指当油田按照传统方式开发基本达到极限状态或已接近弃置的条件时,采用全新的概念和新的“三重”技术路线,对老油田实施二次开发,重新构建油田新的开发体系,实施再开发,大幅度提高油田最终
采收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地下油气资源,并实现安全、环保、节能、高效开发。
简言之,二次开发的对象是“老油田”,条件是“传统的方式开发基本达到极限状态或已接近弃置的油田”,观念是“全新的”开发观念,中心工作是“重新构建油田新的开发体系”,目的是“大幅度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地下油气资源,效果体现在“安全、环保、节能、高效开发”上。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根本宗旨是建设“科技油田、绿色油田、和谐油田”,其思路也可以扩展到老气田上
二次开发与传统的开发相比,其最大变化和最大难点,就是要面对已开发了20年以上的老油田,而这些油田剩余油高度分散,油水关系及其复杂,总体上表现出“两低”、“双高”和“多井低产”的极难特点。要采用不同于传统的开发理念,才能走出油田开发的新路。
辽河、克拉玛依、玉门等油田“二次开发试点”的初步成果表明:二次开发可在老油田分批次逐步推广,是老油田再生的一条全新出路;二次开发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初步预测中国石油二次开发一期工程可增加可采储量9.1亿吨(约合66.43亿桶),按油价80美元/桶计算,可实现产值41608亿元;按照2006年的纳税方法计算,可为国家创造税收18376亿元。
“二次开发”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老油田的开发面貌,提高采收率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是当前中国石油油田开发的一项战略性的举措,同时,也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极具资源保障的战略意义。老油田是个宝,老油田“焕发青春”是当今国际石油行业的热门课题,国外公司在老油田的投入约占开发投资的70%以上,以实现老油田的长时间可持续开发。老油田采收率超过70%已经不是神话,大庆油田、峡湾油田、克恩河油田已经接近证实。
石油工程学的基础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建立的。当地聘用了一些地质学家来探查每口油井中产油区与水区之间的联系,目的是防止外部水进入产油区。从这时开始,人们认识到了在油田开发中应用技术的潜力。“美国采矿与冶金工程师学会”(AIME)于1914年成立了石油技术委员会。1957年,AIME改名为“美国采矿、冶金和石油工程师学会”。石油工程是对石油资源进行开发、使用、研究的一种系列工程,主要针对油气田的工程建设,如油气钻井工程、采
油工程、油藏工程等,下面就三大工程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对钻井工程的认识
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工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手段,钻井工程的实施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勘探开发的重要一环,合理的钻井工艺、适用的钻井技术和完井方法是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发现油气田、提高产量、提高采收率,推动并实现油气田勘探开发经济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石油钻井是指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孔眼,一直达到地下油气层的工作。
(二)从钻井发展过程来看,钻井方式主要有四种:人工掘井、人工冲击钻、机械顿钻、旋转钻。
(三)钻井施工工序主要包括:钻前施工、钻井施工、完井施工。
(四)钻井新技术主要包括:
1、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技术;
2、分枝井技术;
3、深井、超深井、特超深井;
4、深海钻井;
5、欠平衡钻井技术;
6、小井眼钻井技术;
7、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8、挠性连续管钻井技术;
二、对采油工程的认识
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它所研究的是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
采油工程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可作用于油藏的工程技术措施,使油、气流入井底,并高效率地将其举升到地面进行分离和计量,其目的是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采油方法是指将流入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方式。采油方法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采油。
自喷采油是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人工举升采油主要包括:气举采油、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气举采油是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该方式主要适用于高产量的深井、油气比高的油井、定向井和水平井。有杆泵采油:由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和其它附件组成。抽油机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两种。其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动力设备将高速旋转运动通过减速箱传递给曲柄,带动曲柄低速旋转,曲柄通过连杆带动游梁作上下摆动,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通过抽油杆带动井下深井泵作上下往复运动,把原油抽到地面。
无杆泵采油:电潜泵电动机和泵一起下入油井内液面以下进行抽油的井下采油设备。增产措施:水力压裂、酸化、酸化压裂。水力压裂是用压力将地层压开一条或几条水平的或垂直的裂缝,并用支撑剂将裂缝支撑起来,减少油气的流动阻力,沟通油、气、水的流动通道,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酸化是利用酸液溶解岩石中的所含盐类物质的特性,扩大近井地带油层的孔隙度,提高地层渗透率,改善油气流动状况,以增加油气产量的一种增产措施;酸化压裂是依靠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产生的一定导流能力。
三、对油藏工程的认识
油藏工程的主要内容:研究油藏内流体性质和流体运动规律的方法。一般包括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试井解释、数值模拟、油藏动态分析方法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方案设计、水驱油理论基础、开发动态分析、油藏动态监测与调整。最后,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堪为乐观。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作为一种基础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石油生产领域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的特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石油企业人员的不断更新,在石油生产管理与技术应用方面,将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我要学好石油工程各项技术,更好为我国油气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石油工程方向
石油工程方向
——石油北京1103毕业论文批次具体题目
1、CO2气体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2、CO2气体压裂技术研究
3、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4、CO2驱油机理及应用研究
5、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
6、CO2驱油技术研究
7、CO2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8、CO2吞吐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9、SAGD的生产动态及变化规律研究
10、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11、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规律研究
12、边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影响因素研究
13、边底水油藏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
14、边水油藏高效开发理论研究
15、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16、不同化学驱方法经济效益评价
17、不同化学驱方法适用油藏条件界限研究
18、采油系统能耗分析研究
19、常规稠油油藏采油速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常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21、常规油藏开发动态研究
22、常用水驱特征曲线研究
23、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24、稠油热采对储层伤害的评价
25、稠油热采机理研究
26、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27、稠油油藏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28、稠油油藏汽窜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9、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方法对比分析 30、稠油油井防砂技术研究综述
31、储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
32、储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方法研究
33、储层潜在伤害评价与对策
34、储量计算评估的基本方法研究
35、窜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研究综述
36、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37、大庆油田采油技术研究
38、单井泄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39、低渗气藏产能分析方法研究 40、低渗气藏气井生产动态描述
41、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对水驱开发的影响研究
42、低渗透储层水井压裂增注效果分析研究
43、低渗透储层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研究
44、低渗透气藏气井出水机理研究
45、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方法研究
46、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47、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对产能影响研究
48、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综述
49、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研究
50、低渗透油藏井网密度研究现状分析
51、低渗透油藏开发方式及注水时机
52、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
53、低渗透油藏流体性质研究
54、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研究
55、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式研究
56、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57、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技术研究进展
58、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机理研究
59、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 60、低渗透油田合理井距研究
61、低渗透油田水平井井网开发的经济技术界限研究 62、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优化设计研究 63、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64、低渗油藏注水方式研究
65、低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因素研究 66、低压低渗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67、底水油藏底水锥进机理及临界产量预测 68、底水油藏高效开发理论研究
69、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70、底水锥进油藏采水消锥影响因素研究 71、地质构造与石油的形成关系研究 72、调剖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73、断块油藏层系重组方法
74、断块油藏合理开发井网研究方法 75、断块油藏井网密度研究方法 76、断块油气藏可采储量研究方法 77、断块油田注水吞吐技术应用研究 78、多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79、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研究 80、非达西渗流模型研究综述
81、非结构网格在人工压裂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82、非牛顿流体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 83、分层压裂工艺应用现状 84、分形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 85、分支水平井产能计算
86、风险管理钻进技术分析与展望 87、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研究 88、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研究 89、复杂断块油藏研究
90、复杂断块油田地质研究方法 91、复杂断块注水油藏的现状与潜力 92、复杂结构井的产能评价研究方法 93、高含硫气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94、高含水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95、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综合分析 96、高含水油田调剖堵水决策研究 97、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98、高凝油藏高效开发理论研究 99、高压气藏安全开发模式研究
100、各向异性油藏渗流机理及高效开发研究 101、古潜山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102、固井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103、国家各大石油公司优缺点分析 104、国内采气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05、国内高校石油人才培养与油田实际需求关系研究 106、国内各大石油公司技术现状对比 107、国内石油生产工具现状研究 108、国内水平井修井工艺技术现状 109、国内外常规稠油油藏开发综述
110、国内外高含水砂岩油田概况 111、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进展 112、国内油价的定价机理研究
113、国内油田调剖堵水技术研究综述 114、国外石油公司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分析 115、海上平台钻井技术研究
116、海上油气田水平井完井方式选择方法综述 117、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118、海相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研究 119、含硫气藏安全开发模式研究 120、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121、化学驱跟踪模拟评价方法研究 122、化学驱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123、化学驱油藏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124、化学驱油藏方案优化技术研究 125、火成岩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研究 126、机械堵水管柱存在问题及下步对策
127、基于不同沉积微相的油气开发特征对比研究 128、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9、井喷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130、井下配水工具工作状况判断方法研究 131、聚合物驱产出液处理方法研究 132、聚合物驱动态反映特征研究 133、聚合物驱合理井网计算方法分析 134、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研究
135、聚合物驱控制程度的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36、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研究 137、聚合物驱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138、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139、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
140、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研究综述 141、聚合物驱油效果方法研究 142、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143、聚合物驱注聚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144、聚合物驱注入和产出能力变化分析及预测 145、聚合物早期渗流规律研究 146、聚驱见效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47、空气钻井技术研究
148、砾石充填完井产能评价方法研究 149、连续循环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150、裂缝性砂岩气藏可采储量研究方法 151、裂缝性砂岩油藏井网方式优选研究 152、裂缝性油藏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进展 153、裂缝性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154、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进展
155、陆相砂岩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研究 156、煤层气储量评价方法研究
157、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158、煤层气开发研究 159、泡沫驱油现状与展望 160、泡沫压裂技术机理研究 161、泡沫钻井技术研究
162、其他石油设备中的检测及控制方面的问题 163、气藏采收率计算方法研究
164、气藏开发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65、气藏开发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166、气藏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研究 167、气藏与油藏渗流机理对比研究 168、气井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研究 169、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170、气井井筒压力分布研究方法 171、气井举升工艺在气田中的应用 172、气态能源研究进展 173、气田开采现状研究 174、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 175、清水强钻技术研究
176、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 177、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178、三次采油技术在碳酸盐岩油藏应用进展 179、三角洲体系在油气田中的研究应用 180、三角洲相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81、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进展
182、三元复合驱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83、三元复合驱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84、三重介质油气藏试井分析研究进展 185、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研究 186、砂岩油藏聚合物驱技术研究 187、砂岩油藏泡沫复合驱技术研究 188、砂岩油藏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 189、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90、射孔参数优化设计
191、深层油气藏高效开发理论研究 192、神经网络预测油井产能 193、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94、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
195、石油设备中气动系统故障检测方面的问题 196、石油设备中液压系统故障检测方面的问题 197、石油钻机随钻系统的自动控制方面的问题 198、石油钻机钻杆检测方面的问题 199、示踪剂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200、疏松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201、数值模拟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202、数值试井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 203、双重介质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 204、水力压裂影响因素研究 205、水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研究
206、水平井不同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公式 207、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208、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209、水平井稠油热采技术特点及应用方式
210、水平井调堵技术新进展
211、水平井辅助重力蒸汽驱研究综述
212、水平井技术再边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213、水平井技术在边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214、水平井技术在油藏中的应用
215、水平井井网产能研究综述
216、水平井井网的经济技术界限研究
217、水平井井网优化方法研究
218、水平井井网注采效果研究
219、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研究综述 220、水平井开发技术及应用研究 221、水平井射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222、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动规律的研究进展 223、水平井压裂机理研究
224、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化方法研究 225、水平井注水开发适应性研究 226、水平井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227、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采收率预测方法研究 228、水驱曲线的典型图版及应用 229、水驱曲线的预测方法及类型判别
230、水驱砂岩油藏注水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231、水驱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32、水驱油藏管理方法研究
233、水驱油藏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研究 234、水驱油田低效循环成因分析研究 235、四川地区气藏开采技术研究 236、酸敏油藏合理开采技术研究
237、随钻压力测量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238、滩海区油藏开采技术
239、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动用方式研究综述 240、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探讨 241、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效果评价 24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243、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式研究 244、完井方式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245、完井工艺技术研究
246、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与工艺研究
247、未饱和油藏过泡点开发机理及应用研究 248、我国三次采油技术体系分析 249、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现状 250、物理法采油技术对比分析 251、细分层系技术研究
252、新疆盆地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253、压力敏感性油藏合理开发技术研究 254、压裂技术在低渗油藏的应用 255、压裂井增产幅度影响因素研究 256、烟道气驱油机理及应用研究
257、严重非均质油藏渗流机理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258、岩性边底水低渗透气藏开发动态研究 259、异常低压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260、异常高压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261、应力敏感地层气藏产能评价研究 262、影响聚合物驱替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263、用示功图判断油井工作状况
264、油藏储层物性随开发的变化规律研究 265、油藏动态分析与预测的方法对比 266、油藏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 267、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 268、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269、油藏数值模拟原理及应用
270、油藏水平井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 271、油藏注采对应状况分析方法
272、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273、油井出水原因及找水技术研究-水平井 274、油井出水原因及找水技术研究-直井 275、油井合理配产配注研究 276、油井结蜡原因及其对策
277、油气(石油)管道检测技术方面的课题 278、油气(天然气)管道检测技术方面的课题 279、油气藏增产改造措施技术对比分析 280、油气田开发现状及技术进展 281、油气田开发中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282、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研究 283、油田采油小队文化建设现状 284、油田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研究 285、油田井组产量劈分方法研究
286、油田生产与地方群众生活关系研究 287、油田文化建设情况研究
288、油田增产增注措施效果预测方法 289、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研究进展 290、蒸汽热采技术进展
291、蒸汽吞吐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292、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 293、中国南方油田现状研究
294、中国石油工业采油技术发展状况 295、中国石油工业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状况 296、中国石油工业与国内经济关系研究 297、中国石油工业钻井技术发展状况 298、中国钻井技术现状研究
299、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 300、注采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301、注水启动压力求解研究综述 302、钻井液的配制及应用
备注: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背景自拟题目,所拟题目须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选用。(可以通过论文写作平台留言的方式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自拟选题)。
第四篇:石油集数工程知识
石油集输
原油集输就是把油井生产的油气收集、输送和处理成合格原油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和伴生的天然气产品,在油田上进行集中和必要的处理或初加工。使之成为合格的原油后,再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的首站外输,或者送往矿场油库经其它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合格的天然气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再送往石油化工厂、液化气厂或其他用户。
概括地说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以油井为起点,矿场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
一般油气集输系统包括:油井、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这叫三级布站。也有的是从计量站直接到集中处理站,这叫二级布站。集中处理、注水、污水处理及变电建在一起的叫做联合站。
油井、计量站、集中处理站是收集油气并对油气进行初步加工的主要场所,它们之间由油气收集和输送管线联接。
(一)油井的地面建设
采油井分两种类型:即自喷井和机械采油井。
自喷井井口的设备一般有采油树、清蜡设备(如:绞车、钢丝、刮蜡片)、油嘴、水套加热炉、油气计量分离器等(井口房和值班房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社会因素考虑是否设臵)。
机械采油井目前一般采用有深井泵(即管式泵)、水力活塞泵、电动潜油泵和射流泵四种采油方式。机械采油井场的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主要有:采油树、油气计量分离器、加热和清蜡设备及采油机械。因为机械采油的方式不同,所以在井口的地面工程也就有所不同,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是现在比较先进的机械采油方式,下面就此来谈井口的工程建设内容。
水力活塞泵采油是用高压液体作为井下抽油泵动力的无杆抽油泵。主要用于比较深的井、丛式井、结蜡井、稠油井以及条件较复杂的油井。水力活塞泵抽油装臵,由地面泵组、井口装臵和管线系统、水套加热炉、沉降罐和井下水力活塞泵机组等部分组成。水力活塞泵一般用稀油作为动力液。可用本井或邻井的原油经分离器脱气,再经过水套加热炉(或换热器)加热到60C左右,进入沉降罐然后被吸入高压三柱塞泵,加压后的原油(动力液),通过井口四通阀注入油管,推动井下水力活塞泵组液马达上下往复运动,中间拉杆带动抽油泵,抽出井内的油。
(二)计量站的设臵和建设
计量站的作用主要是计量油井油气产量,并将一定数量(7~14口)油井的油气汇集起来,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油气处理站。另外,计量站还向井口加热设备提供燃料等。
计量站的种类,按建筑结构分有:砖混结构、大板结构和列车式;按工艺流程分有:单管计量站、双管计量站和三管计量站。计量站的设施,一般有各井来油管汇(也叫总机关)、计量分离器、加热炉、计量仪表等。
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采用什么样的流程,主要取决于各油田地质条件、油井产量、原油的物理性质、自然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国内外油气集输流程的发展趋势基本是小站计量,大站集中处理,密闭输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总的有两种流程:
⒈ 高凝、高粘原油的加热输送流程: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高凝、高粘原油在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对这类原油国内外一般都采用加热输送。
加热输送分直接加热输送和间接加热输送。直接加热输送是用炉子加热或掺热液与井口油气水混合加热而进行输送;间接加热输送是采用热水伴随、蒸汽伴随或电表皮效应等加热方式进行输送。我国有些油田,像胜利油田、江汉油田、扶余油田、辽河油田等,在部分地区是采用井口加热保温、单管出油的油气混输小站流程;也有采用双管掺液保温的油气混输小站流程;还有采用了三管热水伴随小站流程。
⒉ 单管或双管不加热密闭混输流程:
在欧美国家的大多数油田采用的都是这种流程。其原因是原油的物性好,或油田自然条件好,油井出油温度高。我国的有些油田,根据原油物性和油田自然条件的可能,也采用了井口不加热流程,但有的仍不能采用这种流程。
(三)集中处理站(联合站)的工程建设
集中处理站是油田油气集输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担的任务、建设规模和在油田的建设位臵,一般由总体规划根据开发部门提供的资料综合对比后确定。
集中处理站包括:油气工艺系统、公用工程(供电、供排水、供热、通讯、采暖、通风、道路、土建等)、供注水、污水处理、消防、变电以及必要的生产设施。
集中处理站的主要设备有:分离器、含水油缓冲罐、脱水泵、脱水加热炉、脱水器、原油缓冲罐、稳定塔送料泵、稳定塔、稳定塔加热炉、稳定原油储罐、外输泵、流量计、污水缓冲罐、污水泵等。
站内管线尽可能在地面以上架空(电缆、仪表线等可同架),这样既便于维修和管理,又不易腐蚀。站外管线尽可能沿路敷设,以便施工、维修和管理。
下面着重介绍原油脱水和原油稳定:
⒈ 原油脱水
所有的油田都要经历含水开发期的,特别是采油速度大和采取注水强化开发的油田,无水采油期一般都较短,油井见水早,原油含水率增长快。原油含水不仅增加了储存、输送、炼制过程中设备的负荷。而且增加了升温时的燃料消耗,甚至因为水中含盐等而引起设备和管道的结垢或腐蚀。因此,原油含水有百害无一利。但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几乎是原油的“永远伴生者”,尤其是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井不采水,也就没有了油。所以原油脱水就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年的反复实践,现在研究成功的多种原油脱水工艺技术有:
沉降分离脱水。这是利用水重油轻的原理,在原油通过一个特定的装臵时,使水下沉,油、水分开。这也是所有原油脱水的基本过程。
化学破乳脱水。即利用化学药剂,使乳化状态的油水实行分离。化学破乳是原油脱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破乳手段。
电破乳脱水。用于电破乳的高强度电场,有交流电,直流电、交一直流电和脉冲供电等数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离子的作用,促使油、水离子的分离。
润湿聚结破乳。在原油脱水和原油稳定过程中,加热有利于原油粘度的降低和提高轻质组份的挥发程度。这也就促使了油水分离。
原油脱水甚费能源,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原油脱水装臵与原油稳定装臵一般都放在一起。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油气挥发损耗,通过原油稳定回收轻质烃类,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流程已趋向于“无罐密闭化”。无罐流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密闭程度高,油气无挥发损耗。在流程密闭过程中,原油脱水工艺流程的密闭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它的运行温度较高,停留时间又长,油气容易挥发损耗。据测定,若采用不密闭流程,脱水环节的油气损耗约占总损耗的50%。
原油脱水设备则是脱水技术的体现,它在原油脱水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项脱水设备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脱水的效果、效率和原油的质量,以及生产运行成本,进而影响原油脱水生产的总经济效益。因此,人们结合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流程逐渐走向“无罐化”,即不再使用储罐式沉降分离设备,而较普遍地采用了耐压沉降分离设备,研制了先进的大型的脱水耐压容器。电脱水器是至今效率最高,处理能力最强,依靠电场的作用对原油进行脱水的先进设备。电脱水器的形式有好多种,如:管道式、储罐式、立式园筒形、球形等。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趋向于大批采用卧式园筒形电脱水器。它的处理规模与生产质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每台设备每小时的处理能力就能达到设备容积的好几倍,净化油含水率可降到0.03%以下。为了加快油田建设速度,提高脱水设备的施工予制化程度,将卧式电脱水器、油气分离器、火筒加热炉、沉降脱水器等四种设备有机的组合为一体,这种四合一设备,不仅结构紧 凑,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管线、阀门、动力设备,特别是油田规模多变的情况下,这种合一设备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的需要增加或减少设臵台数,所以说它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⒉ 原油稳定
原油稳定就是把油田上密闭集输起来的原油经过密闭处理,从原油中把轻质烃类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分离出来并加以回收利用。这样,原油就相对的减少了挥发作用,也降低了蒸发造成的损耗,使之稳定。原油稳定是减少蒸发损耗的治本办法。但是,经过稳定的原油在储运中还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密闭输送、浮顶罐储存等。
原油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回收大量轻烃作化工原料,同时,可使原油安全储运,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原油稳定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负压分离稳定法。原油经油气分离和脱水之后,再进入原油稳定塔,在负压条件下进行一次闪蒸脱除挥发性轻烃,从而使原油达到稳定。负压分离稳定法主要用于含轻烃较少的原油。
二是,加热闪蒸稳定法。这种稳定方法是先把油气分离和脱水后的原油加热,然后在微正压下闪蒸分离,使之达到闪蒸稳定。
三是,分馏稳定法。经过油气分离、脱水后的原油通过分馏塔,以不同的温度,多次气化、冷凝,使轻重组分分离。这个轻重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分馏稳定法。这种方法稳定的原油质量比其它几种方法都好。此种稳定方法主要适用于含轻烃较多的原油(每吨原油脱气量达10立方米或更高时使用此法更好)。
四是,多级分离稳定法。此稳定法运用高压下开采的油田。一般采用3~4级分离,最多分离级达6~7级。分离的级数多,投资就大。
稳定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具体条件综合考虑,需要时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四)原油库的建设
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的场所叫原油库。原油库具有储存油品单
一、收发量大、周转频繁等特点,它是油田正常生产和原油外运(或外输)的一个重要衔接部分。根据不同的原油外运方式,原油库可分以下几种。
铁路外运原油库:油库内建有专用铁路线及有关装油设备。如大庆油田在六十年代,其原油主要就是靠铁路外运,油罐列车每天象长龙一样,从油库将原油源源不断的运向全国有关炼油厂。
管线外输原油库:是利用管线将原油外输到各用油单位。但是,利用管线外输的油田,又不一定都有原油库,如华北油田就没有原油库。华北的原油往北送往石楼,往南送往沧州和石家庄炼油厂都是用管线输送。根据输送距离和油量等因素,输送管线途中还应设有加热和加压站。
联合外运原油库:利用铁路槽车和管线,将原油输送给用油单位。如胜利油田的原油以前是管输到辛店,从辛店站又用铁路槽车往外运,后来又建了东营至黄岛的输油管线来外输原油。靠近海或江河的油田,也可考虑用船来将原油送给用油单位。另外对边远的一些面积小、产油量少的油田,或者新建的油田还没形成系统时,也可用汽车拉油外运。如二连的阿尔善油田,在开发初期即是以汽车来外运原油的。还有冀中油田的有些区块,建设原则就是先建站、后建线,先拉油、后输油。
原油库一般由收油、储存、发放设备及公用工程、生产和生活设施等部分组成。收油设备主要是指收油用的阀组。储存原油的设备主要是储罐。油田上的原油储罐主要是立式园柱型金属油罐。常用的有无力矩罐、拱顶罐和浮顶罐。从降低原油的蒸发损耗来看,浮顶罐比其它结构形式的罐都优越。发放设备是指将原油外运或外输所需要的设备。采用铁路外运时,需要建铁路专用线、装油鹤管、栈桥、装油泵和计量设备等。采用管线外输时,需要安装外输泵、外输阀组、加热设备和计量设备等。联合外运(输)油库的发放设备,则是以上两种油库发放设备的综合。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来装车,以节省能源。
油库的公用工程与原油处理站的公用工程基本一致。要强调的是油库的安全和消防。原油库一旦发生火灾和爆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五篇:石油工程就业前景
-石油工程就业前景
本科毕业大部分是去油田工作,[大学生励志网 ]油田一般分为甲方和乙方。甲方就是指油公司,即油田的所有者了,他们发现了新的油田就要进行招标,找钻井公司来打井,然后进行开采作业。去了甲方单位的工作就是在一个采油站上看井,每天记录一些数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安稳稳!而乙方单位主要就是指进行钻井服务的公司了,有的地方叫勘探局,有的地方叫管理局,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在油公司需要打井的时候去提供钻井服务的。去了乙方单位的话,一般会被分配到井队,然后就是哪里需要打井就去哪里,从事的工作要比甲方的辛苦一些(主要指工作环境辛苦,一般都是在野外,总不可能在大城市里打井吧?),不过个人认为可以学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适合男生。
当然还有一些能去研究机构的,这要取决于你的能力有多强,家里的关系有多广了,在现实情况下,后者更有效!
还有极少数的能去外企,收入当然可观了,这更要看重能力,尤其是英语交流能力,还有很大程度的机遇成分!(中国石油大学)
工作了,考研会更好一点。工作单位两个,一油田 二管理局,管理局主要是钻井及为油田服务,当然学得好可以进外企,中海油也不错。本科一般要在野外工作,再高一级基本就坐办公室(中国地大(北京))
就业和收入都还可以,不过就是干钻井很累,采油比较舒服!钻井的工资要高一点,(长江大学)
就业率还可以,收入也还可以,最好去塔里木(西安石油)
就业还可以,就是环境相对要艰苦一些,工资待遇相对要好一些(燕山大学)
很好啊,95%都能找到工作,到油田工资待遇都不错。(大庆石油学院)
说不好 挺苦的 本科就业还好,收入还可以吧(中国石油大学)
我在读研。研一很清闲。选到时自然是选名老师比较好。学术上或者是较大的领导都挺不错的。但是不用太担心,大庆石油学院或者我现在在的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工程类的老师都很不错。工作条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分到好的地方。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满意城市或者岗位。这就是这个专业的限制了。但是就业目前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找工作比较容易。(大庆石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