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道德规范
学习《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通过学习《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加了解加强工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我们从事工商事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工商事业人员的素质,也是加强工商事业的建设发展,因此,就必须以《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从事工商事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观念,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作为工商干部要从个人修养和机制导向两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是当“为政清廉”的红盾卫士,还是做以权谋私的工商痞子?是摆在每个工商干部面前必须回答的一个严肃的课题。由于道德的形成依靠于人们的内心信念,工商职业道德的要求也须靠工商干部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道德不同于法律,关键在于从内到外的认同,而不是从外向内的强制,所谓“德防于将然之前,向法禁之于已然之后”。要增强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能力,并把道德义务化为道德良心,根本问题是要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靠拢。所以,要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面探讨,就需要树立以下四个正确的观念:
一是正确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人的不同理想。毋庸伟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这是鼓低的目的,更重大的意义它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从事工商工
作就要以努力为监管好社会主义大市场服好务,为促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的理想前途,才能坚韧不拔地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终身无怨无悔。
二是正确的权力观。国家赋予工商干部一定的执法权力,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了一定的实权,但我国的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能用权为公而不能以权谋私。我国古代“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包龙图和“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徐九经等被人传颂至今,他们尚能公正执法,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商干部怎能滥用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呢?这是对一名工商领导干部的起码道德要求。但有个别人却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贪、勒、索,把党的培养、人民的信任置于脑后,哪有一点道德良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为个体工商户、企业服好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廉洁为公的高尚情操,做一个受个体工商户、企业家爱戴的“公仆”。
三是正确的义利观。“义”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应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利”指利益、功利、名利,包括物质利益和共他利益,是义利观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不讳言利,正当的利益我们要,而且还应努力争取,但决不能见利心义。少数工商干部不顾国家利益,不择手段,见利忘义、贪婪、奸诈,为了金饯和享乐出卖人格和灵魂,给工商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有一批优秀工商
干部秉公执法,为政清廉,见不义之利坚决拒绝,对不义之财坚决拒收,以工商事业为重,展现了工商干部的应有形象,得到上级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体现了统一的义利观,是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学习的榜样。
四是有正确的苦乐观。工商干部的苦乐观,制约着工商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苦乐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是生活消费方式,我们工作有辛苦,但也可享受到事业成功的欢乐,生活很清苦,但也有正常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快乐。但如果一味迫求享乐,热衷高消费,经常泡在餐厅、歌舞厅,麻将桌之中,在财力不及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以权谋私行为,乃至陷入犯罪深渊。当然我们不是苦行僧,量入为出的合理消费是满足生存需要、发展智能所必需的,同时对攀比奢侈享受具有自制力,这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苦乐观。
总之,通过学习,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工商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牢固树立起来、自觉践行开来,一定要模范带头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实践工作生活中去,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作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找准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在全市工商系统干部队伍中形成见荣而为、遇耻而拒的良好风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以一流的标准创一流的业绩,为工商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道德规范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道德规范(课后练习)总共13题共0分
查看试题范围: 显示已答试题 仅显示答错试题 仅显示答对试题 显示全部试题
答题者姓名: 孙若君 答题结束时间: 2012-09-27 22:35:51 共计答题时间: 00:00:0
3一.单选题(共6题)
1.()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德规范的工作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纪律保证,也是职业监督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政治素质和职业责任,也是对职业理想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2007年,在全系统确定了()个单位作为全国工商系统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A.100
B.107
C.77
D.207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纪律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6.规范虽然只有()句话、()个字,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要求明确。
A.4、32
B.2、24
C.2、12
D.4、28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二.多选题(共2题)
1.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E.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标准答案:A,C,D,E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近几年来,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以“五进”()和“五上”()为载体,体现工商机关职业特点、活泼多样的群众性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各级机关普遍深入开展。
A.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进市场
B.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媒体、上网络
C.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社会、进市场
D.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舞台、上网络
★标准答案:A,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三.判断题(共5题)
1.《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了8个方面、42条不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2011年11月10日,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在召开的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做了重要讲话,并正式颁布实施《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2011年11月4日,总局向全系统发出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全体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认真执行。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2003年9月25日,总局党组向全系统颁布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第三篇: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第三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第二章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
第五条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第六条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
第七条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
(一)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二)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三)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章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章待遇与权利
第十三条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
第十四条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第十五条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第五章培养与培训
第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订班主任培养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
第十八条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第十九条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
第二十条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各地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央八项规定 , 六项禁令全文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
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六项禁令、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各地都不准到省、市机关所在地举办乡情恳谈会、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已有安排的,必须取消。各级党政干部一律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安排的宴请,未经批准不准参与下属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
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纪律要求,加强管理,杜绝在机关收受和分发土特产的情况发生。、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把关,严于律己,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各地各部门不准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违反规定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不准借用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用公款组织游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游、出国(境)旅游等活动;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赌博的严重危害性,决不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第四篇:职业道德规范
关于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各系科、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师德评议活动,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维护教师形象,现将《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
特此通知。
2009年12月16日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一、坚持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依法执教。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乐于从教,勤奋工作,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谨治学。事实求是,尊重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树立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遵守科研道德,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四、精心施教。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并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精心备课,认真讲授,悉心辅导。启发思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热爱学生。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教书育人。努力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诲人不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七、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作风正派。礼貌待人,举止大方,乐于助人,自觉维护教师形象
八、团结合作。尊重同志,团结协作,谦虚谨慎,互帮互谅,顾全大局。关心集体,热爱学校,服务社会,热心公益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一、坚持正确方向。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
二、热爱职业教育。忠诚于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全面履行教师职责。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三、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深入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
四、刻苦钻研业务。树立优良学风,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增强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开拓,勇于创新。
五、善于团结协作。尊重同志,胸襟开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维护集体荣誉,创建文明校风,优化育人环境。
六、自觉为人师表。注重言表风范,加强人格修养,维护教师形象,坚持以身作则。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试行)
一、爱党爱国,遵纪守法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忠诚教育,爱岗敬业
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扬奉献精神,坚定职业操守,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书育人,关爱学生
精心施教,悉心指导,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严谨治学,求实创新
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吸收新思想、新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自觉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技术,勇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坚持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崇尚科学精神,严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五、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发展,维护学校声誉。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追求高尚志趣,加强人格修养,热心公益活动,树立良好师德风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4.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5.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6.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7.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反对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8.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9.强化师德教育。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都要适应新的要求,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环节。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10.加强师德宣传。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在三年一次全国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中,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11.严格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12.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 8 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四、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13.要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师德工作。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要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 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教育部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国师德建设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5.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高校要切实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开展一次以师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轮训,在此基础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
第五篇:职业道德规范
道德的标准及其依靠力量:作为道德,1他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2以善恶为标准,3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内涵:道德的形成源于人类自身的需要,受经济关系的制约,道德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并且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道德特征: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内容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3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通性4道德具有性对稳定性5道德具有实践性
道德的功能:1道德的认识功能2调节功能3服务功能
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创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对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道德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三者的有机统一
社会公德: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的自身的特殊作用: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家庭美德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社会荣辱观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征: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治理的经济目标与理论目标和谐互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性、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特色的有机统一3有助于形成具体有鲜明价值倾向的良好社会风尚,也有助于个体内在德性的养成。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工人应该遵循的特殊道德规范:1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2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3是要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4要勤俭节约,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如何做到敬业:1必须从爱岗做起2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业务上精益求精3坚守岗位职责,干一行爱一行。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且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职业的特征: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职业对于劳动者的重要性:1是谋生手段2是谋求发展、实现和创造自身价值的途径。
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职业的专业化,智能化,综合化。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活动、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规范三部分组成。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行业性,多样性,明确性,群体性,继承性,实践性。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主人翁的劳动态度:1要有远大的理想2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3要做到爱单位如爱家4要热爱本职工作,进行创造性劳动5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学习职业道德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是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与发展的迫切要求3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核心确立的必然依据:1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2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为人民服务不同层次的要求:1对于共产党员和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其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一切为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准绳2对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说我们倡导义务的为人民服务,但肯定他们有偿服务的实践意义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中的灵魂。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1就社会层面而言,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2就经济层面而言,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民
通过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经济利益3就政治生活层面而言,要求把党的政治生活,国家的政治事物与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1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人道主义是对从业人员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
如何坚持集体主义:1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2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本质特征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是,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原则的根本要求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利益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也是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方面。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3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4集体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需要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遵循的原则:1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2必须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3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面型未来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岗敬业要做到乐业,勤业,精业。
诚实守信要求:1做到诚信无欺,讲究质量,信守合同2忠诚所属单位,维护单位信誉,保守单位秘密
办事公道要求:1热爱真理,最求正义2廉洁奉公,不谋私利3照章办事,平等待人,公平工作4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5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服务群众:1心中有群众2真情带群众3尊重群众4方便群众5勇于向人民负责
奉献社会:1奉献社会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最终目标2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3要大力提倡奉献社会的精神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3遵守工作纪律,维护工作秩序4勤俭节约,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自觉按照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理想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道德境界。
职业道德修要的必要性: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者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2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3可以促进行业的兴旺发达4可以形成平等友善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5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培养早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保证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类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职业道德修养目标:1认真学习,实践和体验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规范,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2自觉屏蔽和清除旧的腐朽落后的职业道德观念,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侵烛3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4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职业道德理想
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涵:1职业道德认识修养2感情修养3意志修养4行为修养
职业道德认识修养:1要从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入手切实掌握明辨好坏、善恶武器2切实重视加深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理解,把理论学习与职业道德实践紧密结合,促进职业道德评价能力3必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自觉接受这些理论指导自己实践。
职业道德情感修养:正义感,责任感,良心感,荣誉感
职业道德意志修养:1职业道德意志,是从业者在履行职业道德责任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毅力。2从业者加强职业道德意志修养,应自觉地,勇敢的接受困难和阻碍的锻炼和考验,学会在职业道德行为实践中磨练自己,自觉培养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精神,锻炼自己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坚强意志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职业行为的道德价值。
职业道德行为修养:1职业道德行为,是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
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行为。2加强职业道德行为修养的基本途径,就是从业者自觉的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坚强的道德意志3必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1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做到知行统一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3吸取传统职业道德精华和借鉴外国职业道德的合理因素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4学习优秀人物的优良品质是职业道修养的有效方法5慎独、自重、自省、自奋和自励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无人知晓、独立居处时也要谨慎小心,注意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防止违背道德意念和行为的发生。慎独既是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法的基本特征:1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3法律具有明确规定性4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只能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5依法纳税义务6其他义务
全国人大的职责: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4决定国家重大问题5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2根据宪法规定的范围行使立法权3解释法律4审查和监督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5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权6监督国家机关工作7决定、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8国家生活中其他重要事项的决定权9国家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国家主席的职权: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2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3外交权4荣典权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体现在,领导权,提名权,召集主持会议权,签署权
国务院的职权: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3提出议案权4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监督权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1保障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保护机关、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利2选举和罢免国家机关负责人3决定重大的地方性事物4监督权5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2领导或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3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卫生、民政、民族、计划生育工作等重大事项4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下一级人大以级常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5依法任免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工作人员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在不违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决议、发布决定和命令2领导和监督权3管理各项行政工作4依法保障个方面的权利
人民法院的基本制度:1两审终审制2合议制3审判委员会制度4审判监督制度5回避制度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1立案侦查2批准逮捕3提起公诉4侦查监督5审判监督6执行监督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1行政管理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2限制行政权3保障人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二行政和理性原则 民法:是指调整人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智力劳动成功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民事法律行为,由哪些要件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要件:1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是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是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是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知识产权的特征:1智力成果2专有性3地域性4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种类:1著作权和邻接权2专利权3商标权4商业秘密权5植物新品种权6集成电路设计权7商号权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人身关系经法律调整后的结果
人身权的特征:1人身权与民事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2人身权是非财产性权利3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不可缺少的权利4人身权是绝对权5人身权是支配权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是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做、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
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
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
正当防卫条件: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具有防卫意识4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条件:1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2危险正在发生3处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合法权益4具有避险意识5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及罪名: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受贿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世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存在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和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者说是体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建立起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2从研究对性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与各门科学的关系3从社会作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有助于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3有助于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事物联系的含义及特征: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或现象都处于联系中,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特点: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2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3事物的联系具有复杂性4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发展的实质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1就新旧事物自身的情况和他们与环境的关系看,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条件;而旧事物结构僵化、功能衰退、要素陈旧2就新旧事物的关系来看,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他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在形态上比旧事物高级,在结构上比旧事物合理,在功能上比旧事物强大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由于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得利益,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总之事物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们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1要重视量的积累2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的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1)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并通过否定实现怎我运动、自我发展;(2)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3)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意义:要求人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考虑事物存在的条件,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例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工作、对待外国文化等,都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做到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合理地为我用,那种全盘接收或一概排斥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发展周期。从而呈现出事物发展的显著特征: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复性,即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前进性表现为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不但保留了以前发展的一定成果,而且增添了新的内容,把事物提高到新的更高的阶段。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时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首先,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其次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事物变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要善于把握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保持自身的稳定,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体案件2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正因为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事物才具有确定的性质和形态3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要真正理解绝对运动,就必须承认相对静止。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或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1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对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3人的主管能动性还表现在人的意识能够作用与人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和活动4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必要性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使主观符合客观,使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3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对客观实际有科学地理解与把握。现实意义1只有始终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2才能与时俱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3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保证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推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1世间事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同时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的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2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得到证实,错误的理性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善的理性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认识运动总规律是: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总和起来,就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全部内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不断地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使认识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二者的关系: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主要体现在发展变化的同步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性、历史继承性和能动的反作用上。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它由人的劳动,生产资料登要素构成,生产资料又可进一步分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劳动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普遍的要素,只有这些得以存在和发展,社会的其他活动如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登才能够得以存在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物质基础,而社会发展是上层建筑.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如何?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二者的关系如何?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1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通过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3]这些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肯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基本矛盾,这些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自身能够解决基本矛盾,而不是通过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来解决,这就是改革的哲学依据同时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社会中出现反对改革甚至否定改革的言论。这就需要从唯物史观层面和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角度,把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指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制度,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须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要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一天,改革就必然存在一天。
十七大提出建立服务群众型政府,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应如何做到服务群众?服务是现代行政学中的核心理念。作为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着更多的公众服务职能,更需要时刻树立服务意识。1是要心中有群众2是要真情带群众3是要尊重群众4是要方便群众5是要用于向人民负责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是否冲突?为什么?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并不矛盾。2场经济虽然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从本质上讲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没有法律和道德的保障,市场的功能将难以充分发挥。3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制度尚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法制和道德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之间将日益呈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1生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我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而又发展不平衡。所以,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应该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这种 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3改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
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为什么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3是无产阶级最基本的道德价值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如何提高认识事物能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到实践不断发展,无限反复的过程。提高我们认识事物能力要把握1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2要分析偶然性,揭示必然性3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怎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民法通则以我国公民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为依据,以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为条件,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三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