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金作业
《哑了的三角琴》读后感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发表时题为《哑了底三弦琴》。1982年编入十卷本《巴金选集》时,作者曾补作了如下的题注:“这个短篇是根据旧的故事改写成的。)”
在巴金的小说中,也许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激流三部曲”,它们是现代中国在现实主义领域杰出的代表作。这三部作品花了作家巴金近十年的心血,其中第一部作品《家》开始于1931年,也就是这部小说的创作年份。不妨现在来说一下1931年对于当时作者的意义,作家巴金在当时只能算作是一个新兴作家,在前几年的《灭亡》中获得了当时社会上的广泛认可。经过几年的沉淀,巴金在1931年这一年正式开始进入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哑了的三角琴》并不是巴金的代表作,其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因为这并不是具有鲜明的巴金风格的代表作品。作者在1931年间创作了许多的长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显示了巴金当时作为一个青年作家旺盛的创作精力。而《哑了的三角琴》这样的作品的意义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品质,而是巴金在自己的作家生涯中所进行的一些开拓性的尝试和练笔,从这些里面可以看出作者早年的创作过程中一些十分纯真质朴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在以后的成熟作品中更显得尤为珍贵。
《哑了的三角琴》的创作动机并不复杂,作者也说那只是一个根据旧的故事改编而来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倒是从文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巴金在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对作品的控制,相反注重的是对局部的刻画描写。六千多字的文章里讲述的就是一个父亲在向儿子讲关于一件挂在墙上的旧三角琴的过去而已。可是这样的小说却十分打动人心,字行之间处处透着作者的用情。它不难
懂,不需要在面对巴金标志性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作品中那样细细去品味。我们只需要放松自己完全的陷入巴金的文章里,就能感受到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带给我们的回味。
但这样的作品却是不简单的,作为一名以后在中国文坛闪闪发光的文学巨匠,就算是对于这样的短篇小说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的东西。先来看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它采用的是一个倒叙的叙事结构,让故事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也为后来的故事情节设下了一些伏笔。小说中总共出现了四位主要的人物:主人公一家三口和那位囚犯。文章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并不是很多,而且受于本身短篇的限制,作者着重描写了作者的母亲和囚犯两位人物。对于现时现地的讲述者与被接受者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少,这也就注定了作者的目的在这篇小说中就是为了怎样去动情的阐述着整个故事。
《哑了的三角琴》相比巴金的其他鸿篇巨制显得十分亲切通俗易懂。在这样的故事中花心思执着的去回味故事中的情节,文字的情感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作者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为自己的创作打开另一扇门的尝试而已。不过在进行其他的说明之前还是来好好分析一下这篇《哑了的三角琴》。
故事开始于一位孩子的视角,他总是对挂在自己家墙上的一把旧了的三角琴充满好奇心,想找父亲解释的他发现父亲对此好像有所隐瞒并不直接解释其缘由。所以在一天他趁着没人自己去摸那把琴,可却没想到使琴摔倒了地上把琴给摔坏了,惊恐的他在跑出房间时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一问便知道事情的过程,奇怪的是父亲没有生气甚至是早已经预料到儿子会把琴给破坏,这里很明显是巴金开始为文章预留的一个伏笔。那么在这里细细展开来看,为什么父亲对这样的结果早有预料,是了解自己的儿子的顽皮好奇还是只是故意对自己进行的一个考验?
结合对后面故事情节的了解可以发现一个对父亲这样的表现的解释:母亲和愧疚。一方面使父亲想起了已逝的妻子,另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传奇感伤的故事的回忆占据父亲的心房。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的缺失无疑是长久以来对父亲的一个打击,而孩子一次冲动的举动使自己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无法再对孩子进行什么言语的责备,这是故事的一条线索。
现在来说故事的另外一条更重要的线索,就是当天晚上父亲向孩子讲述的这个故事。一个具有音乐天赋却沦为杀人犯的悲剧故事,也难怪巴金会被这样的故事所吸引,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容易使人引起共鸣的故事。在西伯利亚的一个监狱里,当年的父亲和妻子为了采集俄罗斯的囚人的歌谣而深入当地的监狱中进行探访。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们遇到了以为十分特殊的犯人,他的名字叫拉狄焦夫。“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一对暗黑的大眼,一头栗色的细发,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这是作者对拉狄焦夫的外貌描写,不同与一般杀人犯的凶神煞气,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俄罗斯青年。而在接下来的过程当中作者有为我们展示了其礼貌,内向,懦弱的一面,这样的人有怎么会成为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呢?又是一个伏笔。而这样的伏笔在接下来的他们欣赏到拉狄焦夫惊人的演唱之后更加的扩大化,使行文线索自然而然的转接到拉狄焦夫这一人物的个人背景上来。然后我们就在狱卒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第三人称的讲述中找到了对疑问的解答:他因心爱的姑娘被有钱的商人夺去,犯了杀人罪而被判了终身监禁。作者在用隐晦的方式揭示了这个犯人的过去,拉狄焦夫这个人身上有十分令人心疼的特质,自然成了本文的主人公。
在《哑了的三角琴》中,高潮就发生在拉狄焦夫拼命捍卫三角琴的那一段,这本来是已经对音乐甚至对自己的生活都不看重的人却为了一把破旧的三角琴不惜与狱卒顶撞。拉狄焦夫先是苦苦哀求,接着在自己请求被拒绝的情况下甚至以死相逼,最后在意识到不可能时只能绝望的放弃。“他哭得异常凄惨,哭声里包含着他那整个凄凉寂寞的生存的悲哀。这只旧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忆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东西——爱情、自由、音乐、幸福以及万事万物。”“他的哭声里泄露了他无限的悔恨和一个永不能实现的新生的欲望。好像一个人被抛
在荒岛上面,过了一些年头,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忽然有一只船驶到这个荒岛来给了他一线的希望,却又不顾他而驶去了,留下他孤零零地过那种永无终结、永无希望的寂寞生活……你不得不去佩服巴金的文字表达,短短的几行字却揭示拉狄焦夫这一人物的悲剧性,那种给你希望有毫不留情的剥去,让你再一次经受生活的绝望的经历,用痛苦绝望已难以概括。这个在音乐上闪闪发光,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青年,从来不犯狱规,从来不反抗,这样一个什么也不争的人,只要一点点地音乐,却也没有权利了。生活就是这样,需要自己去面对一切,正视一切,争取一切,一旦进入“地狱”,想再抬头,选择自由,那就很难很难来了。
在故事的结尾,父亲又为孩子弹起了那首《长夜漫漫何时旦》,双方都都哭了出来,里面有感伤。父亲到最后也没履行替拉狄焦夫为他心爱的女孩点起蜡烛,做完弥撒,而更加让人心痛的是父亲再也不能再见到自己妻子了。本文的结尾借着父亲所说的故事将对妻子的怀念更加深化,但其实由于这个故事的本身的特别,已经很难说清最后的那一幕使父子二人相对流泪的原因中哪一个更突出一些。巴金巧妙的将一个哀婉的故事和一个单亲家庭父子的回忆结合了起来,这是这篇文章最有意义的构思所在。《哑了的三角琴》所代表的可以是拉狄焦夫永远闭口、不能自由歌唱的苦痛与绝望;也可以是象征拉狄焦夫因失去美好爱情,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破灭;不过也能理解成父亲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因没有践行对拉狄焦夫的诺言而深怀歉意……但这些暗喻早已经随着这样的一个结尾进入了读者心中,久久散之不去。
最后要说的是自己在读这篇文章的感觉,说实话自己在读完时获得的感悟是很少的,因为篇幅的关系吧,第一感觉是很难挖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可当自己一点点的尝试写下去时,巴金在文章中埋留的情感慢慢的被发现,自己就发现这篇不算长的小说中实际上有着比其字数更加深刻的东西。所以在随着这些东西的被自己从文章中看到,获得的感悟也就越多。本来是一个无从去想的开局,可到了自己想要为这篇读后感画上句号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脑子里仍然充斥着关于巴金的这部小说的无穷无尽的联想。这种感觉十分奇妙或者说是意犹未尽也不是不可以。巴金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是如何去构思的,他想表达的东西是否就像自己想的这样,结尾和题目是否隐藏了更多不确切的含义……种种,这些不用自己刻意脑子里却不断在思考着的感觉,真的是很少遇得到,我想这也就是巴金这些文学家所独有的文字魅力吧。
完
张谨 文学一班 2010013615
第二篇: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 李尧棠
毕业院校:成 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巴金、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1982年 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别名:
等
1983年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国籍: 中国
主要成就:1990 年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民族: 汉族
奖
出生地: 四川成都
2003年“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5日
代表作品:《 家》、《春》《秋》
逝世日期:2005年10月17日
原名: 李尧棠
职业: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字: 芾甘
成都百科·人物
成都,是一个让人呆下来就不想走的城市。巴蜀之地,多少英雄豪杰,独领风骚。欢迎来到城市百科-成都站。城市百科,读懂每一座城市。在这里,您可以了解成都的人物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走进成都】
巴金小说作品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长篇小说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其他
寒夜
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利娜 ▪ 憩园 ▪ 第四病室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复仇 ▪ 光明 ▪ 电椅 ▪ 抹布 ▪ 将军 ▪ 神·鬼·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大海
短篇小说集
目录
个人简介
人物生平
人生事记
个人作品
著作书目
译文集汇
巴金作品译本
一封乡书
成就贡献 名言警句
社会评价
展开
个人简介
人物生平
人生事记
个人作品
著作书目
译文集汇
巴金作品译本
一封乡书
成就贡献 名言警句
社会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国文学界有“鲁郭茅,巴老曹”的美称,也就是说,我国文学界的泰斗主要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六位。
巴金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被选为新课标高一必修一中的课文。《“独立思考”》被选为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课文。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如鹤如松,长寿常青。百岁翩临,华夏集庆。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他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共三部,还有《家》),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
巴金先生照片资料(20张)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他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于是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那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便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笔名命名的。
编辑本段人生事记
一九二七年
动身法国,先到马赛,后往巴黎,并开始着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并以惊人的速度于同年完成小说。
巴金
一九四四年 〔桂林——贵阳——重庆〕
《春》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
四月 《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
五月 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出发至贵阳。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
中旬 送萧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
下旬 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室,作矫正鼻中隔等手术,共住院十几天。据这段时间对医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来创作了中篇小说《第四病室》。
六月 上旬出院。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对外营业招待所。
离开贵阳到达重庆,住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与冯雪峰邻近,经常来往。
本月 译作《处女地》(屠格涅夫著)出版。
七月 《憩园》结稿。
八月 获知王鲁彦去世,作《写给彦兄》。
《夏》 何其芳自延安来渝,偕巴金至曾家岩“周公馆”拜访周恩来同志。
初冬 开始创作《寒夜》,不久辍止。
十二月 月底,出席重庆文艺界座谈会,周恩来参加后,用强烈的话语表达了对巴金的赞叹。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四十一岁
〔重庆——上海——重庆〕
巴金-多年不拿分文报酬的业务。
一月 18日获知友人缪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
二月 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庆《新华日报》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
五月 4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曹家巷文化会堂举行的抗协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届文艺节纪念会,郭沫若、胡风、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会。
本月 开始创作《第四病室》。译作《散文诗》(屠格涅夫著)出版。
六月 24日,巴金、郭沫若、老舍、叶圣陶、洪深、陈白尘等二十四人发起的沈雁冰五十寿辰庆祝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
29日,柳州光复。
七月 27日,桂林光复。
七月 《火》第三部出版。
八月 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打电报到上海与三哥尧林联系。
28日,毛泽东到重庆,初次见到毛泽东。
抗战胜利初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由老舍、夏衍、巴金等18人组成,任务是负责调查背叛祖国,投靠日本的汉奸“文人”的罪行。
十月 1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文协”)。
21日,文协在重庆张家花园会所举行会员联欢晚会,和郭沫若、胡风、叶圣陶、冯雪峰等人出席。周恩来应邀参加,宣讲毛泽东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介绍延安的文艺活动情况。
初冬 重新开始创作《寒夜》,写一部分。
十一月 1日,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萧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在上海和生病的三哥尧林与索非同住霞飞路霞飞坊五十九号三楼。
十二月 8日,和郭沫若、茅盾等十八人联名致电昆明各校师生,悼念因国民党特务和军队袭击捣毁学校而遇害的师生。
三哥尧林病故,亲自安排入殓、安葬。三天后回重庆。
16日,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
17日,上海文艺界聚会,成立文协上海分会,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
本月 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
〔重庆——上海〕
一月 20日,和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
本月 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
四月 10日,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
巴金画像
月底,萧珊和女儿返上海。
本月 和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五月 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
六月 和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这期间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全部社务,并开始编辑《文学丛刊》第八、九、十集。
七月 16日,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八月 《寒夜》开始在“文协”上海分会的刊物《文艺复兴》上连载,在这之前曾在《环球 》画报上刊载一些章节。
十二月 31日,长篇小说《寒夜》结稿。这是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一九四七年
〔上海——台湾——上海〕
三月 《寒夜》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 为亡友鲁彦编辑《鲁彦短篇小说集》,并作《后记》。
七月 19日,和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胡风等十三人致电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控诉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罪行。
下旬,到台湾旅行,住台北黎烈文家。
八月 从台北到基隆,乘船回上海。
本月 散文集《怀念》出版。
九月 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风书店出版。
十一月 参加编辑“文协”主办的《中国作家》杂志。
一九四八年
三月 译作《快乐王子集》(英国王尔德著)出版。
四月 开始翻译妃格念尔的回忆录。
五月 31日写信给法国学者明兴礼,谈及自己所接受的西欧政治思想和文学的影响。
六月 译作《笑》(奈米洛夫等著)出版。
七月 为亡友缪崇群编辑出版散文集《碑下随笔》,并作《后记》。
八月 改订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1月出版。
九月 译完妃格念尔的回忆录中的第二卷《狱中二十年》,次年2月出版。继续翻译第一卷,但未能出版。
本月 散文集《静夜的悲剧》出版。
一九四九年
三月 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10月出版。
四月 上旬参加马宗融公葬仪式。
五月 25日,上海解放。下午与黄裳到文化生活出版社察看,然后走到南京路上看解放军入城。
夏 文化生活出版社协商增加董监事人数,提名巴金、朱洗、吴朗西、毕修勺、章靳以为常务董事,朱洗为董事长,康嗣群为总经理,巴金为总编辑。
六月 从上海到北平。
七月 2日,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写《我是来学习的》。19日大会闭幕,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当选为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八月 月初回上海。
九月 1日起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
本月 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
十月 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十一月 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林》,12月出版。
十二月 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1月出版。
一九五零年 一月 4日,出席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的讨论柳青《种谷记》的座谈会。
二月 译完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4月出版。
三月 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常务董事职。
四月 24日,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董事职。
五月 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7月出版。
七月 24日,在上海解放剧场参加上海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大会历时六天,29日闭幕,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
28日,儿子小棠生。
八月 25日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职务。
本月 译完巴甫罗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同月出版。
九月 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译稿一篇,新编为《草原集》,11月出版。
十月 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临行前,代表团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本月 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11月出版。
十一月 9日到达莫斯科,13日到达华沙,16日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开幕,22日闭幕。这斯间访问了奥斯威辛和克拉科城。29日参加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从华沙到莫斯科,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西伯利亚等地。
十二月 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
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朱德、宋庆龄、李济琛、沈钧儒等出席。
本月,返回上海.一九五一年
二月 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编译《纳粹杀人工厂枣奥斯威辛》。将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血》和《西班牙的苦难》二书合编改名为《西班牙的血》。均于3月出版。
三月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
本月 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6月出版。
六月 散文集《慰问信及其他》结集,7月出版。
七月 《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25日参加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华东分团,任副团长。同行的还有靳以、方令孺等。在一个多月里,访问了济南、沂南、镇江、扬州、盐城、兴化等城镇,八月底结束。
十一月 译完迦尔洵的《癞蛤蟆和玫瑰花》,次年1月出版。
一九五二年
〔上海——北京——朝鲜——北京——上海〕
一月 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二月 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访问团”,任团长。该团有文学、艺术工作者十八人。自10日起开始进行入朝前学习。
三月 7日启程离京,15日到达安东,16日过鸭绿江,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28日彭德怀看过文章后复信巴金,提出修改意见。31日到达平壤。
四月 1日和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然后去开城前线。
十月 1日在开城附近和志愿军一同过国庆节。
本月 从朝鲜回国。
一九五三年
〔上海——北京——朝鲜——北京——上海〕
一月 1日参加华东话剧工作者新年联欢。
二月 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
三月 24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通过茅盾、周扬、柯仲平、老舍、巴金等二十一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三月——七月 《新生》《海的梦》《雾·雨·电》(三部曲合一版)《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以及《父与子》(新译本)陆续重新修订出版。
上半年 在上海写《英雄的故事》集中的短篇小说,9月出版。
八月 再度入朝访问。
15日,在沙里院市参加黄海道五万四千人的群众大会,纪念朝鲜解放八周年。
九月 2日,在开城。
23日到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因在朝鲜未能出席,写了《衷心的祝贺》一文。
十月 1日,在开城前线前沿阵地和志愿军一起庆祝国庆。
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同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
这期间,在朝鲜写成《保卫和平的人们》集中的散文、特写。
十一月 6日?日,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未能出席大会,当选为理事。
十二月 离开朝鲜回国。26日,由巴金等十五人组成华东作协创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等。
一九五四年
〔上海——北京——莫斯科——北京——华沙——北京——上海〕
一月 14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
六月 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 13日到达莫斯科,应邀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14日参加契诃夫纪念馆的开幕典礼,法国小说家勃赖德尔、罗马尼亚诗人别纽克同车前去。与苏联作家费定第一次见面。15日上午到“新圣母修道院”公墓为契诃夫扫墓;晚,在工会大厦出席“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作《向安东·契诃夫学习》的发言。16日晚在莫斯科文化艺术剧院看《万尼亚舅舅》。17日下午,在高尔基公园露天剧院参加“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晚会。18日在瓦赫坦坷夫剧院看《海鸥》。21日起前往雅尔塔、罗士托夫城、大冈罗格、斯大林格勒等地访问参观。
八月 4日,离开莫斯科回国。
九月 4日,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15日至2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
本月 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序》,次年3月出版。
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次年5月出版。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出版。
一九五五年
〔上海—北京—新德里—北京—上海—南京—上海〕
二月 《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三月 11日,在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上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郭沫若任团长。
四月 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5日,出席印度文化界举行的欢迎会,在会上致词。6日大会开幕,10日闭幕。
本月 经昆明回国。
五月 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
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同月写书评《谈别有用心的〈洼地上的战役〉》。
六——七月 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和李 人交谈创作问题多次。
八月 1日,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的情况。
十月 9日,与孔罗荪、唐?等欢迎法国作家萨特和德·波伏瓦来上海访问,并在寓所接待。
十一月 6日,参加上海市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八周年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授军衔、授勋章的典礼。
十二月 2日出席上海纪念《草叶集》出版一百周年和《堂·吉诃德》出版三百五十周年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永远属于人民的两部巨著》的报告。
18日?4日,出席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一九五六年
第三篇:巴金及其《家》
巴金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取“蔽芾甘棠”)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他是一位经历一个世纪的老人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家》
环境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巴金《家》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高克明的身份是个律师,很显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这使他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比起来决然的不同;但是由于长兄的缺席,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运,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起维持者的责任。具有相同性格内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丰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长房长孙高觉新。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的性格是在历史的特殊阶段中双重文化塑造的结果。一方面,他受过新式教育,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想去上海。北京和国外去上大学,庇护反抗的弟弟们。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门望族,受封建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较深的封建传统思想。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和责任都将他推向了历史牺牲品的处境。使他成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爱情丧失,妻子死于非命,理想幻灭,青春被无谓扼杀。他清醒但又软弱,隐忍使他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逻辑,他最后应该是走向“自杀”,但作者却在结尾和《春》《秋》中让他一反常态,成为一个反抗者。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在于告诉读者,这样的路“不该走”。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他们吃喝嫖赌,既荒淫无耻,又极端的不孝。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其中最主要是觉慧。他是高公馆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嫉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关心社会进步,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发现在对所对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显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过这样的形象告诉读者“应该走”这样的路。这一形象与觉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而在这些上述的这些形象中,最为鲜明的是高觉慧和高觉新。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谈谈高家的三个孙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作者塑造这两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为,觉慧的气质、愿望、行为等,几乎都是作者年轻时的真实写照,从觉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猜测,作者是因为自己在反封建运动当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沦下去,便在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中塑造了这几个人物,表现出作者对年青一代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下面让我来说说小说中的几位女性。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梅芬,高家的亲戚,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
情恶果。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这三位女性在作者笔下竟是如此悲惨,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实属无奈,但我以为,作者这样塑造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反抗的结果是悲惨的。这一类人在当时妇女中是占绝大多数的,具有历史意义。而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家》这部小说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使我感受颇深。
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第四篇:《家》,巴金
《家》读后感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觉新,作者对他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原著中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大多是通过觉慧,批判他的怯弱、“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
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成都地区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代表传统封建的势力。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新的弟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家》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的拆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
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巴金以成熟的文笔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无耻。另外,他还描写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发展相悖,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即使觉民、觉慧不站起来反抗,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另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一个如此庞大的的家庭衰落,虽然有点可惜,但封建专制始终是不可取的。
在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细节的描写。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辞,景物仿佛就是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以及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
巴金在回忆自己写下这些文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然而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我真不忍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家带我们去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第五篇:精选巴金名言
巴金名言,由名言网整理,希望有关于巴金名言的这篇文章巴金名言能对您有所帮助!
·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 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 “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 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 生命的意义,而不在于,也不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