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十月
1编制说明
为了支撑空间发展战略,天津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区二环十四射加联络线的快速路骨架路网,其中“二环”分别为快速内环和快速外环,快速内环由已通车的快速路东南半环、西北半环和原外环线的东外环共同组成。快速外环即现状外环线升级改造后与东北部调线所构成的快速环线。“十四射”分别为京津路、津蓟快速、志成道延长线、津围快速、津汉快速、津滨快速、津塘二线、天津大道、洞庭路延长线、卫津南路延长线、津沧快速、团泊快速、西青道、津保快速。其中外环线东北部调线、津围快速路、津蓟快速路、志成道延长线、卫津南路延长线、洞庭路延长线等六条快速路纳入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中,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启动建设。
洞庭路延长线包括主线工程和辅路工程。主线工程起自外环线与洞庭路平交口,终点止于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主线收费站的站区起点,全长约10.11公里。全线共设菱形立交3座,均为主线上跨;沿线中桥均系为跨越河道而修建,共设置跨河中桥4座。洞庭路延长线的主线部分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为80km/h。主线工程已在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作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实施,目前已通车运行。洞庭路延长线工程的辅路部分起于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止于白万公路(规划纬二路),全长约8.65公里,采用40km/h的城市次干路标准。辅路工程全线共设地面出入口6对,人行天桥5座,跨越卫津河辅路中桥1处。本工程总投资为153929.02万元,其中拟建辅路部分为45207.21万元,已实施主线部分的结算金额为108721.81万元。本项目2012年6月底正式开工,2013年年底建设完成,工期18个月。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名称: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
建设单位: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主线的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的主线工程是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促进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空间发展战略,强化对外放射通道的需要;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天津市快速路系统的需要;是带动中心城区东南部和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2、辅路的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的辅路工程是补充完善实现快速路功能的需要;满足沿线交通出行的需要。沿线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的交通出行需求,亟需在主线部分(即快车道部分)完成的基础上,尽快补充完善辅路部分及其附属工程,从而最终按照规划快速路横断面实现快速路标准,有力地构筑完善的天津市快速路系统。
2.3 项目简介
2.3.1项目总体工程回顾
洞庭路延长线包括主线工程和辅路工程。主线工程起自外环线与洞庭路平交口(远期规划为互通式立交),向南于西青大寺开发区和津南区领世郡之间穿过,沿现状海泽路向东至现状梨双公路;于双港变电站北侧、双港新家园南侧之间向东至规划南边界路,继续向东经海河教育园区至白万公路;在巨葛庄北侧向东, 跨越洪泥河、大沽排污河之后,接津港高速公路
一期工程主线收费站的站区起点,全长约10.11公里。全线共设菱形立交3座,均为主线上跨;沿线中桥均系为跨越河道而修建,共设置跨河中桥4座。洞庭路延长线的主线部分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津港高速公路联络线(外环线~主线收费站)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为80km/h,双向六车道加一个多功能车道,路基宽度39.0m;第二段高速公路主线(主线收费站~大港板港路)处于中心城市之外,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120km/h,路基宽34.5m。主线工程已在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作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实施,目前已通车运行。洞庭路延长线工程的辅路部分起于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止于白万公路(规划纬二路),全长约8.65公里,采用40km/h的城市次干路标准。辅路工程全线共设地面出入口6对,人行天桥5座,跨越卫津河辅路中桥1处。土方挖方约23.5万m3,经过处理后作为10%石灰土的组成成分进行利用,没有弃方。
本工程总投资为153929.02万元,其中拟建辅路部分为45207.21万元,已实施主线部分的结算金额为108721.81万元。本项目2012年6月底正式开工,2013年年底建设完成,工期18个月
2.3.2本次环评工程介绍
(1)对本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分析,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对本公路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价。
(3)根据本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将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达到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辅以经济分析,论证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
3.1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确定了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1.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相交河流有外环河、卫津河、洪泥河、双巨排污河、大沽排污河、污水河等河道,为本工程的水环境保护目标。
3.1.2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目标为沿线居民点:昆兰苑、金秋新苑、民兴园、建明村,共4处。
3.1.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红线宽为100m,均为交通用地。目前工程可研阶段虽尚未对临时占地进行设计,但设计单位明确临时占地不会占用耕地。根据调查可知,本工程距离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贝壳堤新桥区域和贝壳堤巨葛庄区域较近,其中距贝壳堤新桥区域的最近距离为210m,距贝壳堤巨葛庄区域为390m,因此将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本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2 评价范围及标准
3.2.1 评价范围
本工程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
(2)声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3)环境空气: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4)社会环境:工可报告中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
3.2.1 评价标准
(1)生态环境:按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进行评价。
(2)声环境:
施工期执行标准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营运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
(3)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1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4)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Ⅴ类标准。
4环境现状评价
4.1 自然环境现状
4.1.1 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天津市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南部临渤海湾。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由北部山地向东南部滨海平原逐级下降,最高峰为蓟县九顶山,海拔1078.5m,最低处为滨海带大沽口,海拔高程为零。西部从武清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南从静海南运河大堤向海河河口逐渐降低,地貌形态呈簸箕状。新构造运动使山区不断隆起上升,形成了以剥蚀为主的山地地貌。
该地区在地貌上因平原沉降带和渤海沉降区而主要表现为海河、大清河水系的冲积、湖积平原及海侵、海浪而造成的冲海积平原。
根据体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可分为:海积冲积平原,湖积平原亚区,主要分布于独流减河北岸,由第四系松散细粒土粘质土、粉质土组成;由于受西北陆相冲积和东南海相沉积作用等条件控制,形成境内多处封闭洼淀;主要地貌类型有平地、浅碟形洼地、古河床高低、微高地、河堤、渠堤、河槽、渠道等。
(2)地层
本工程范围地质属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的组合型地质。该场地土按时代成因划分,从上到下可分为六层: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I海相层、第II陆相层~第III陆相层、第II海相层、第IV陆相层。
沿线地层主要有4种成因:人工堆积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海相沉积及湖沼相沉积,间隔分布。从上到下可分为七层:人工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I海相层、第II、III陆相层、第II海相层、第IV陆相层、第III海相层。
4.1.2 气象气候
天津位于北半球暖温带,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夏受海洋之惠,冬获内陆补偿,四季分明,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冬季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而多偏南风。天津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天津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4.2 生态环境现状
(1)本项目路线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津南区。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势平坦,总轮廊从蓟县北部山区向南逐级缓慢下降。该地区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洼淀鱼塘众多,地形表现为从北、西、南三面向渤海倾斜,地貌形态为簸箕形,地面标高一般为0.5~1.5米(黄海高程)。
(2)工程红线宽度为100m,均为已经征用的交通用地沿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绿地、水域、住宅用地七类。工程沿线300m范围影响区域总面积为9754.2亩,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48.5%;其次为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
(3)本项目沿线范围内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和以人类起主导作用的城镇生态系统。本项目所经区域自然植被较少,人工植被较多,主要是人工林地以及农田植被,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植物及原始森林,无珍稀野生动植物。
(4)根据本工程沿线植被分布类型、地形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可分为农田景观、水域景观及道路、城镇景观等3种主要类型。
4.2 声环境现状
本次环评对公路沿线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沿线部分敏感点因受交通噪声影响,噪声监测结果有超标情况。
4.3 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收集区域历史环境监测资料的方法,根据《2009年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可知,西青区、津南区的PM10、SO2、NO2的年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1修改单)中二级标准(PM10年均值0.15 mg/m3、NO2年均值0.08 mg/m3、SO2年均值0.06 mg/m3),采暖期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采暖期的各项指标,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项目所在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煤烟型污染;除西青区PM10日均值达标率为81.8%外,西青、津南的PM10、SO2、NO2日均值达标率均较高,均在90%。
5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永久占地以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耕地,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没有影响,并且本工程的100m线范围内均已经征用为交通建设用地,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不会产生影响。本工程在西青区和津南区内通过,通过严格落实对沿线动植物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沿线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影响是有限的。
通过采取有效环保措施,本工程建设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上是可接受的。
5.2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主线有4条跨河桥梁,已经建成通车;辅路将在主线部分跨越卫津河的中桥两侧新增设辅路桥。在采取严格的对水环境保护措施后,本工程的桥梁建设对水环境影响可以接受。施工人员驻地的生活污水分散,并尽量租住沿线居民用房,而且仅限于施工期,在严格采取一定处理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工区污水不会对线路沿线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场地应设置防渗隔油池,所有含油污水通过隔油处理后再进入蒸发池。另外,施工区内含有毒物质的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如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周围地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需要妥善保管,避免发生前述情况。在严格落实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的各种治理措施,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对所在地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公路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水环境影响来自路面径流。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pb、SS等。由工程设计资料可知,本工程全线雨水设计除考虑道路路面水外,同时考虑道路两侧区域雨水面积,雨水由地面径流的方式流至雨水收水井,在补充周边地下水后,剩余的雨水通过收水井汇入雨水管,再汇入道路下的雨水主干管,雨水自流就近排入河道,路面径流排放去向合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3 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
(1)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因此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夜间的声环境影响明显。因此建议工程在距离敏感点400m范围以内的路段夜间应停止施工。
(2)本次环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导则进行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沿线敏感点有超标现象,需采用降噪措施。
5.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施工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与沥青烟尘污染。
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汽车尾气。
工程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5.5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施工期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营运期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以及行人可能洒落的固体废物,主要由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施工期及营运后的固体废物是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的。
6环保对策及措施
6.1 减缓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
(1)本工程仅有少量的挖方,并且全部利用,没有取弃土。
(2)严格控制施工面积,临时占地尽量不要占用公路征地地界以外,及时清运施工废物,不允许随意破坏和占用额外土地,并尽量减少工程排水、施工垃圾、施工运输车辆和人员的活动对现有的植被的破坏。
(3)本项目设置临时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时,应避让耕地以及植被良好地带。不能损坏临时占地以外的地表植被,减少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同时建议施工营地尽量租用沿线的居民平房,如建明村。
(4)料场要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并严格管理,加强苫盖,防止雨季被冲刷。
6.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车辆及场地冲洗水可通过修建水泥蒸发池进行处理或者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抑尘;
(2)施工营地内可设置蒸发池,粪便由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
(3)对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杜绝泄漏石油类物质等;
(4)运营期冬季含融雪剂的路面径流或者残雪不得排入中央及两侧绿地内,另外在冬季尽量减少融雪盐用量或者使用新型符合环保要求的融雪剂;
(5)运营期加大路面清扫频率和路面管理工作,减少路面颗粒物数量以降低雨后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
6.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主要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地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不扰民;强噪声源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配备耳塞,加强防护;注意保养维修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
营运期主要环保措施:为了减轻交通噪声的影响,必须作长远的规划,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科学数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敏感点。公路沿线噪声防护距离内再次规划时应合理规划,此范围内不宜建设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
6.4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施工现场应当明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及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②施工营地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有条件的采取砼地坪,同时在大风天气禁止进行产生大量扬尘的施工作业;
③施工现场四周要设置有效、整洁的防尘土隔离围挡,对于某些不便全部封闭的路段施工现场,应在作业区四周设置隔离围挡;围挡的设置高度、材质选择、出入口设置、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④保持运载弃土和建筑材料车厢的完好性,装载时不宜过满,保持正常的车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抛洒散落,所有运输物一律用蓬布遮盖;
⑤施工单位运输工程渣土、泥浆、建筑垃圾及砂、石等散体建筑材料,应当采用密闭运输车辆、采取喷淋压尘装载、禁止超载并按指定路线行驶,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避免尘土洒落增加道路扬尘;
(2)营运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加强对工程的养护,使路面保持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防止路面破损,破损路面应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给予修复;
②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汽车保养管理和检验工作,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③科学设置工程绿化,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并做好绿化的维护工作;
6.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营地应配备垃圾收集装置,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其它固体废物应采用回收利用的方式进行减量处理,不能回收利用的应集中收集后,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处理。
营运期公路沿线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游人产生的垃圾。对于沿途运输车辆和游人应加大宣传力度,严禁沿途随意丢弃垃圾。对于沿路的垃圾由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7评价结论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符合天津市交通规划,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施工期将对大气、水、声环境及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采取措施后可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大部分也将消除;运营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附近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