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

时间:2019-05-12 16: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

第一篇: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

六秩峥嵘,继往开来

——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六十周年

六十岁,您依旧美丽,依旧青春洋溢,依旧朝气蓬勃。您是我们的璀璨明珠,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我们奋进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六十年来,您历经风风雨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镌刻了一个又一个传说。六十年的时间,您经历的一切足以解答“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真谛,您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您见证了整个祖国教育事业的强势发展,任何困难都不够阻挡黑龙江工工程学院壮大起来。

六十年峥嵘岁月,六十年砥砺奋进,是教育史上最华美的篇章,翻开历史,由专科学校到现在成为了本科大学,您见证的不仅仅是您自己一步一步踏实的前进,更见证了院系学子的成长与辉煌,飞腾与绽放。无数学子在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来到您的怀抱,您热情阳光温暖着每一颗学子的心,您教会了我们最专业的科技前沿知识,培养了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客观严谨的学术理念,更教育了我们作人的真诚与坦荡。

我们将青春的记忆播洒在你这片热忱的土地上,你慈祥的看着我们用年轻的激情将你的风采诠释。黑工程广场上的社团活动此起彼伏;篮球场上的呐喊从未停歇;实验室的灯下永远有冥思苦想的身影;体育场上总有冲向终点的勇气;自习室里学子们始终如一的勤奋刻苦;书山学海中更有满载生机的希望。空气中都充满了拼搏的味道。我们愿为你的光芒添彩,我们更要让你为有我们这样年轻的一代而骄傲。

您激情洋溢而一丝不苟,整洁清新的校园生机勃勃,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这就是卓越工程师的摇篮,这里是我国土建事业的中流砥柱。

这里的学术氛围如此浓郁,无数学子深切地受到了知识的吸引,这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书写着黑工程永不间断的奇迹。跟随着这个活力四射的崛起的新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而您却是如此的谦虚,将过去的成绩已经化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不断的迎接着新的挑战。

六十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桃李天下是您不懈努力的回报,不断的新的优秀人才在我校扎根生长,是因为您海纳百川的气魄。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将推动者一代又一代黑工程人开拓未来。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将要像无数前辈一样,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身负黑工程培养给我们的意识与使命,不负母校的期望。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的时光才如此美好。

“六秩春秋辉煌路,继往开来谱新章。”六十华诞,是黑龙江工程学院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多少代黑工程人的不懈努力奋斗,才造就了当代黑工程的硕果累累。我们热爱黑工程的坚强气魄,又被黑工程的谨慎专一所感染。蓝天有了白云才会更加美丽,青山有了丛林才会更加翠绿,江河有了船只才会更加宽畅,我坚信未来的黑工程将会更加美好!

时光荏苒,六十岁的您,已经能够从容面对过去的成败,回眸之间,我们敬仰你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冲天豪气。从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到黑龙江工程学院,你似一个懵懂的少年经过千淘万漉后成熟。六十年的流岚岁月,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铿锵的步履坚定不泄地追赶着时代的车轮。你砺志弥坚,以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马不停蹄与时俱进,抒写着只属于黑工程人春华秋实的精彩华章。

您用一颗年轻的心态去迎接接下来的生命。我们试图在您的身上、您走过的历程中,寻找到智者的生命的内涵。您的脚步,已经聚集了近百年的日月光辉,就是留给我们见证的奇迹。您用毕生为我们塑造了黑工程人应有的品格,我们庆幸,能在最美好的年华,追随着您。

(注:本作品仅供欣赏,严禁用于利益活动,著作人

-----------小东)

第二篇: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在总结合校升本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特制定《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一、合校升本以来的基本回顾

(一)主要成就

合校升本的10年,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10年。10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1.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科学合理定位,夯实了办学基础。学校秉承专科办学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提出了“办应用型大学,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特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不照搬照抄,不简单延伸,不降低标准”的发展思路,坚持“错位式发展,差异性竞争”,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和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这一办学思路逐步凝练成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支撑,在干部务虚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工作会议和党代会上都得到了确认,在学校的“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使学校的各项建设事业始终沿着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实际,符合一线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轨道上前行,引领了学校快速进入科学发展之路。学校加速办学基础条件建设,筹集资金6亿多元,新征土地近16万平方米,新建了教学综合楼、教学实验楼、逸夫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等办学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本科10年,与合校升本初期相比,学校占地面积增长到近3倍,校舍建筑面积增长到2倍多,固定资产总值增长到近6倍,教学仪器设备增长到近7倍,图书馆文献总量增长到近3倍,专任教师数量增长到2倍多,在校生人数增长到近3倍,本科学科专业数量增长到近6倍,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2.发挥传统特色优势,办学竞争力明显增强。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方实际和本校优势,兼顾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在原有优势的专科专业基础上,发展建设了39个本科专业,并加大了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建成了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校级重点专业,充分体现了测绘、土木、汽车等一批老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了能源工程自动化、物联网、数字媒体、城市轨道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建设的潜力。通过加快建设,学校围绕重点学科专业,吸引、培养了一批学科专业建设拔尖人才和骨干力量,优化了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

3.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实施了拔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教师在岗提高、青年教师培训、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六项工程”,在总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注重了整体结构和素质的改善。学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了符合学校特色和发展方向的人才政策和环境,以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为依托,大力推进了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到“十一五”末,具有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工程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5%,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8%。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的先进教师典型。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重视教学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立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4次下发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学校以生为本,教育以师为本的办学思想,强调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大平台+小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强化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模式。学校重视工程背景教育,营造工程环境、强化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形成了工程文化氛围。积极推进教学工作“五大体系”、“十项工程”建设,采取“一条主线、两个环节、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五个支撑体系、六个监控环节”的教学运行模式。以“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建设,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10年来,共培养了15435名本科毕业生。具备工程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校声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硕果,为学校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2003年,学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得了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评价。2009年,学校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列入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同年11月,学校“基于工程文化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

5.提升科研实力,社会服务功能有了新的提高。学校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全面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学术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35项,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12项。设立了博士专项基金和学校科研基金,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鼓励并支持纵向课题研究和横向科技服务项目的开展。到“十一五”末,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学校将空间地理信息综合实验室建成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实验室、寒区道路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含培育)实验室。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地理信息研发中心“、“寒区道路养护新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等5个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还建立了2个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6.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利用与交通、冶金等行业的天然联系,与黑龙江省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测绘局、哈飞集团、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100多家国内单位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及其澳大利亚威斯特公司、瑞士徕卡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等10多个跨国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已有“联合培养”、“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170多项。通过校企合作,基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世界一流大企业产学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了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

7.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率稳居较高水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机制”。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完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搭建提升学风活动载体、建立先优表彰激励机制、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一系列得力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形式上丰富多彩、内容上积极向上的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能力。建立了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保证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1221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学校连续多年生源质量和一志愿录取率保持较高水平,连续6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荣获“黑龙江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稳步推进改革,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机构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产业机制转变等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制定了新的校内预算分析体系,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产管理,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科学规划校区布局,合理定位东、西、松北三个校区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制定了《黑龙江工程学院章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了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水平。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了二级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调整了二级学院设置。在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的基础上,启动了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加快了管理信息化进程。

9.努力塑造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了“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凝练了“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倡导了“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创作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校歌,培育出了独特的大学精神。提出了“工程文化教育观”育人理念,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工程文化氛围,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校园建设的特色。学校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了校系两级教代会的作用,发挥了团代会、学代会、学生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发挥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师德师风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3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2009年学校连续两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10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1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按照建设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的能力,发挥了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不断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夯实了党建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了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将教学工作水平评建工作和“三项试点”建设等中心工作寓于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完善“党员服务站”、“学树建创”、“三优一满意”等基层党建活动载体,探索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党建载体和品牌,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中心工作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办学近

60年深厚积淀的结果,是合校升本10年来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勇于进取、改革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这里既有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更有每一位黑龙江工程学院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实践充分证明,学校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建设之路,符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的实际。

(二)基本经验

学校10年来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值得深入思考。

1.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工程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路,才能不断形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必须始终坚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以及高教强省规划,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才能彰显特色,提高竞争优势。

3.必须始终坚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培养、使用和聚集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最关键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4.必须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生命线意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5.必须始终坚持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产学合作新机制和模式,深化合作教育内涵,才能不断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7.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大力弘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不断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建设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形成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8.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办学治校、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发挥好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才能引领带动广大教职员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使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是教育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是很强,科研项目层次不高,科研经费偏低,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不够;产学合作的途径还不够宽泛,特别是在依托行业产学合作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建立和实施现代大学制度还有相当差距,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进的重点。

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黄金机遇期。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人才保证。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经济环境、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环境。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强大推动力的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社会价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二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转型期。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已全面启动,新兴战略产业正在提速,现代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转变,由单一化教育向多样化教育转变,在规模稳步扩张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研究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支撑的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制度创新和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提升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中国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计划,新建本科院校将面临新的发展前景。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平台上,学校必须抢抓机遇,正视面临的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源与就业水平、高校之间激烈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加快改革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二、“十二五”规划及远景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上下功夫,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以“三项试点”为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使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争创一流,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发展定位:

1.类型类别定位:工科教学型院校。

2.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做强工科,适度发展管理学科、文科和理科,工、管、文、理等多学科相互依托促进、协调发展。

3.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黑龙江,面向区域和行业,辐射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提供工程应用技术服务。

5.办学特色定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夯实素质教育基础,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土木工程与建筑学、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汽车与交通工程等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打造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办学优势和特色。6.办学水平定位:全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先,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居前列。

7.功能定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为地方以及行业企业提供应用型工程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1.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坚持错位竞争、差异性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提升办学理念,创建自己的办学风格。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办学层次。强化特色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加大以教师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强力实施教师全员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名师工程计划,构建应用型教师队伍岗位标准。

3.改革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卓越工程师(应用型)培养标准。创新产学合作教育的新机制。创新国际化合作新机制。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知识服务体系新平台。创新工程文化教育新内涵。创新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新模式。

4.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以“三项试点”建设为牵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产学合作为途径,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提升工程文化素养。搭建国内外校内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跨背景学习能力。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以现代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新突破。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为依据,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5.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以特色求发展。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特色。开辟新的产学合作教育领域,突显依托行业的产学合作特色。创新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完善工程文化教育体系建设特色。加快优秀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按照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大体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2011年—2015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取得明显成效;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试点任务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有重大突破;创建黑龙江省优秀特色应用型本科学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争取进入国家新建本科学校提升计划行列;学校在省内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争创一流,在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位于前列。

第二步:2016年到2020年,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十二五”末主要指标规模:本科专业数量52个;在校生数量15000人;专任教师数量1000人;校园占地面积98.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66亿元,生均1.24万元;图书124.2万册。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

2020年主要指标规模:本科专业数量60个;在校生数量16000人;专任教师数量1050人;校园占地面积105.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2.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生均1.25万元;图书141.4万册。

(三)重点任务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坚持“优化结构、扬优扶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教强省建设规划、技术创新强省富省工程的实施和我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为目的,以凝炼和培育稳定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核心,以学科梯队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与行业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改善设施条件为保障,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和特色高等学校目标要求,具有特色和优势,相对合理的学科体系,支撑学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申报、获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构建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群、交通运输与动力工程学科群、机械与材料学科群、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群、管理与经济学科群、数学与化学学科群、人文社会与艺术学科群等学科群,形成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框架,使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数量达到2-3个,校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数量增至13-15个,使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重点专业领域获得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测绘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全面带动学校的专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在交通运输工程、测绘工程领域应用型学科专业群优势与特色,推进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在建设“测绘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基础上,重点建设“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3个省级重点专业,遴选推荐1-2个专业参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现有的“工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等7个校级重点专业中遴选与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联系紧密、发展势头良好的2-3个专业重点培育,使其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在其余专业中遴选4-8个具有一定社会需求、学科支撑和办学条件的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同时,注重新专业建设,保证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学校“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多元开发、形成合力,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的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要求,根据师资队伍实际和推进“三项试点”建设工作需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和“教学名师工程”,实现在“龙江学者”、“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项目入选者零的突破;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使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外聘企业兼职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20%以上;注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培养计划”,给每位教师提供至少一次到国内或国外学习的机会;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创建“应用型教师标准”,实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以资金投入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为保障,充分发挥人才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设一支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全新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黑龙江省“十大工程”、“八大经济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服务能力。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把教师、学生作为主体,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人才培养观念,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牵引设置课程体系,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为指引,以“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学校“三项试点”工作为载体,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背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工程教育理念,采取“3+1”培养模式,以学校确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8个示范专业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4个试点专业为重点,依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引企入校,加强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完善企业培养方案;通过增加教师工程经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监督和检查教育教学效果。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稳定办学规模,突出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使学校本科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持续发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资源与特色专业教材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估与监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构建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的“质量工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面的“质量工程”架构。

结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国际合作教育,巩固已有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路径,开展境外师资培训,加大留学生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外向型人才。

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按照“搭建平台、加强合作、自主创新、注重服务”的方针,坚持人才、项目、基地、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整合科技和服务资源,确立科技创新主题和服务方向,突出工程应用型研究与开发,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年吸纳科研经费比“十一五”末期翻两番,使学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处于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搭建平台。着力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培育、建设并形成具有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力争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3-5个,使其中1个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使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增至2-3个;建设10-1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使其中1-2个团队成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加强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有效利用科技资源,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主题、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国际大型跨国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促进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自主创新。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现实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地理信息工程技术、寒区道路设计与施工、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交通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与节能排放控制技术、固体激光技术、新材料与复合材料技术等研究领域,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行工程化研发和成果集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适时组建学校科技产业实体,持续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工程化科技成果。

注重服务。“培养落地人才”,结合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省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留得下、待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为企业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研发立地成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计划和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服务计划,加强产业化前期项目的研发培育,注重可转化项目的研发、筛选和向企业推介;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益地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5.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搞好校园基本建设。2015年,争取在松北校区征地22万平方米。2020年前,在东区周边征地7万平方米(21中学、公园小学、58中学、太平公园)。分期分批建设教室、实验室、体育馆、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设统一教学应用平台,进行虚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建设 “万兆骨干、千兆互联”的高质量校园网,为学校各项建设目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服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校训校风,牢固树立工程文化教育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理念,开展工程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建立起与学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加强工程文化景观和工程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丰富工程应用型文化教育的内涵,巩固提高工程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切实抓好工程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建设,营造工程文化教育氛围,形成特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体育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性作用。

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施立体式多维度学生工作体系的新内涵和新举措。根据新形势和学生新特点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大学生的业余爱好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大力培育优秀学生和杰出学生典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落实好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按照“政治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自筹为辅,银行贷款、校友基金和其他融资方式为补充的多渠道筹措机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高教强省专项资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专项资金,有力地支持学科专业、学术团队、重点实验室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透明性,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

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2.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为全面完成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把组织实施8个重大项目作为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抓手。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任务要求、主要举措,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进度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和工作质量的监管,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项目。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改革,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稳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教学团队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建设项目。

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完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周期实践,培养一批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构建一套卓有成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凸显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撑体系,建立一套规范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建设标准,形成一套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估保障体系。

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基于工程文化教育这一特色办学思想,以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学校部分专业试点。

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改革工程教育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与培养机制,制定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若干政策。在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加强应用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争取进入国家新建应用型本科提升建设水平行列。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卓越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突出办学特色。

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项目。以学科专业建设为牵动,以“三项试点”为载体,强化行业和企业的办学依托作用,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和科技兴校工程,着力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校的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实力,突出学校的应用型特色,积极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强校工程。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名师”;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计划,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顶岗,履行工程经历,要求教师到实验室工作,支持教师取得具有行业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认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教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专业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战略精神,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功能服务,全面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推进现代大学建设。3.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努力探索适应学校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理事会。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深化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完善校院(系)两级管理。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与评估。积极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4.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规划的全面完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的力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发挥好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

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以人防、技防、物防为重点的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各种事端。

实 施

《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是指导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规划》是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职责。要做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细化,对《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改革重点实施目标管理,确保发展目标按时、高质量完成,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规划》确定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

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把《规划》实施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问责与奖惩制度。鼓励各单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积极树立推广先进典型。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广泛宣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关心、支持改革、建设和发展,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1.黑龙江工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十二五”规划

2.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

3.黑龙江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4.黑龙江工程学院科技与社会服务“十二五”规划 5.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三篇:校庆征文

致山东大学

亲爱的山东大学:

您!饱经沧桑,风风雨雨走了一百余年;您!历经艰辛,光华照耀了一百余年;您!含辛茹苦,哺育学子一百余年。在这个您步入一百一十岁之际,我充满了感动和希望。

在那个略带炎热的夏天,我们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山东大学的怀抱,这一间母亲一样的学校,就这样安定这我们的生活,充实着我们的生命。

历经百余年沧桑,您用大海般的激情,渲染得济济一堂的学子洋溢着斑斓的颜色。

怀抱无止尽希望,您用高山般的稳重,感动得莘莘学子充满着努力的拼劲。

校园里空气中飘着香,清脆的音乐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让我醉在其中。

这里的同窗之情,“花底笙歌,绿芜墙绕”; 这里的师生感怀,“梅花啧香,桃李春风”; 这里的校园生活,“绿波旖旎,山茶流红”。

这里的一切一切,自由肆意地涂染着空气,都幻化成美丽。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今天的一名大学生,而没一点进步无不浸透着学校的心血。

校歌告诉我们:

“我们向往大海,只有大海能纳百川。我们敬仰高山,登高望远才知地阔天宽。合勇于探索,不畏登攀。

淡泊的襟怀,炽热的情感,让文明之花嫣红开遍。同学少年,青春结伴。知识无涯,生命无限。” 啊!我挚爱的山大,知识的殿堂 您春风化语 ,润物无声; 厚德博学,精明自强; 行健不息,我们重任担当。

您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殿堂,更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我们是一条要远航的小船,是您,给了我们一张帆,靠着帆我们可以走得更远,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失落的时候,您像智者一样给予我的勇气与坚强,让我会勇敢地穿越一个个流转不息的季节,寻找通向明天的彩虹。

您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温暖的怀抱拥我入怀。您爱我们每一个人;我知道,我们的痛苦哀愁,您都看在眼里;我们的快乐成长,您都放在心里。母亲,您用轻柔的手抚摸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心灵的激动与喜悦;当我们犯错、落后的时候,您又会投来既有些责备又心存宽容的目光,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来滋润我们迷惘的心灵。

时光飞快地流逝,我犹如一个不安分的灵魂,试图在您的身上、您走过的历程中,寻找到生命的内涵。于是我沉吟,探索,寻觅。终无结果。现在我终于知道,您的脚步,已经聚集了一百一十年的风尘,犹不见您的停歇,您的倦意。

不管是智者的只言片语,还是锦绣的五彩丝线,是翡翠的一点瑕疵,或者是宫殿中的残砖碎瓦,我都将诚心受之。因为那是您成长过程中承受过的磨难和收获了的喜悦,这一切都记载着您的酸甜苦辣。在您的蓝天下,无数的孩子吮足了知识的甘露,炼成健康的体魄。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栉风沐雨、傲然前行,母校百年的沧桑与奋斗塑造了孩子们坚毅的品性,他们从中懂得了坚持的真谛。您的宽阔豁达,让多少人脱下心灵深处厚重的外衣,让尘封已久的心灵之窗豁然开启。您教会我们,内心要一片祥和安宁,与浩瀚的宇宙融为一体。走出门去,每一缕和煦的阳光,为我们泼洒,每一朵鲜艳的花儿,为我们怒放。于是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拥抱生活。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您,一位一百一十岁的智者,骄傲而慈祥,冷静中充满霸气。在追随你着的日子里,我会平静而充实地生活着。我知道,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管像咖啡还是像茶,都会弥漫着一丝的苦。但我更知道,苦中有乐是您不懈的追求;苦中作乐是您前进的动力,于是,苦并幸福着,便成就了我无悔的人生。我会淡然地放弃本不该多有的那些名利,而您会聚拢您所有的光环;我会为我的前行选择冷清寥落的跑道,而您却会为您的驰骋选择铁马金戈的战场;我会为人生的经历画上安静的句号,或者一个逗号,而您不会,您是激流勇进的感叹号加永不停歇的省略号。

果实累累 ,芬芳四溢,收获的喜悦荡漾在聚仁每位师生的脸上。歌声袅袅,舞姿翩跹,回眸的自豪洋溢在聚仁每位学生的心田。物换星移,记录了聚仁风雨如诗的昨天,意气风发,显示聚仁生机勃发的今天,斗志昂扬,更昭示着聚仁的灿烂辉煌的明天。一百一十年的耕耘,几多收获,你用汗水和泪水浇灌这一亩方田,带着笑容和苦涩培育你所有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是您的儿女,也是你的希望,总有一天也会像臧克家、闻一多、吴富恒等校友们一样,成为您的骄傲。白云奉献给蓝天,花朵奉献给草原,青春奉献给朝阳,希望奉献给理想,您把你的一切奉献给了我们,我们拿什么回报您的慷慨大方?我说,我们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争做国家的栋梁。是雄鹰就要在苍穹中翱翔,是骏马就要在草原上奔驰,我们要做雄鹰,在知识的天空执着滑翔,我们要做骏马,在理想的草原自由奔腾!对未来,我们从不轻言放弃,因为您教导我们,“气有浩然,学无止尽”。是您给了我们理想,是你给了我们知识,我们拼搏和奋斗的动力,都来源于你对我们的支持、教导和鼓励。

一百一十年,您用坚实的双脚走过,一百一十年载栉风沐雨,一百一十年春华秋实。

今年,终于迎来了您的一百一十华诞。在这一百一十年里,您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中国副部级大学,国家教育部“珠峰计划”十六所名校之一。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而现在,我们又在徐显明校长的带领下,努力奔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见证了整个大中华的教育事业蓬勃之势。山大已经真真正正地蜕变,真真正正地成长,增设的校区、校舍,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六个校区,一个分校,还有不停吸纳着神州大地的人才,都是您成长的印记,印证着您的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如今,您已经一百一十岁了,承载着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着您的成长,“气有浩然,学无止尽”这个八字校训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我为你感到自豪!

母亲,生日快乐!我将用自己的优秀传承您的浩然正气,您的意气奋发!

第四篇:校庆征文

难忘那年

微风吹拂,香樟树的枝叶优雅地舞蹈,我的思绪也跟随着清风愈飘愈远。时光如此匆忙,面前这棵高大的树,寄托着我们对母校最后的感恩和怀念......终究还是要告别。在这盛大的校庆,我也要把最美好的寄语,给予我的母校,我的师长,还有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敬爱的罗老师,您还记得吗?那一个平平常常的课间,教室里的垃圾放肆地“飞舞”,却无人去清扫。您突然出现,说是让咱们考试。可是,既没有白纸发下,也没有让我们准备,一头雾水的我们按您的指示,排队在教室走了几圈。却不想,您说考试已经结束,而只有捡起了垃圾的同学才获得了满分......您独特的方法,循循善诱,让咱们领悟到了人生的规矩、生命的意义,是塑造我们灵魂的工程师,以后,我们也不会辜负您的希望,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奉献。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激烈的校运会上,我们挥汗如雨,齐心协力。在接力赛跑时,大家一个个拼尽全力、健步如飞的身影,更是鼓励了我们必胜的决心。在一个失误的掉棒中,大家也不互相责怪,反而更加带劲地鼓励助威,更加努力地扳回局面......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团结一致下,胜利属于了我们。在那时,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团队的荣誉,什么叫齐心协力,什么叫最珍贵、最美丽的友谊。

校庆的到来,我们也送走了承载我们六年童真、六年回忆的母校。我只能再对母校进行微不足道的祝福:希望我的母校越来越美丽,越办越成功。

爽朗的秋风准备送走火热的夏季,在暖阳下,我们栽下这棵留念的香樟树,栽下对未来的憧憬,栽下对母校的热爱。难忘那年,在即将到来的校庆,回忆已经深深烙在人生的相册中......

第五篇:校庆征文

教育学院

2015级2 班

四十年——我们风雨同舟

不管路在何方,我们一直在坚定的前进!—— 题记 从最初清末的龙山书院到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的达县师范学院再到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行列,并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再到2006年升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四川文理学院!四十年,走来不易,正是一代代四川文理人在这四十年的风风雨雨里,共同支撑;在这四十年的坎坎坷坷里,并肩走过。我们才能在这四十年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创造出了一个个辉煌的荣耀,培育出了各行各业无数的优秀人才!亲爱的母校,让我们在您四十年华诞之际为您道一声:生日快乐!谢谢您!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我已在这个承载我梦想的校园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五百五十多个日夜,这里洋溢着我的喜怒哀乐,充诉着我的成败得失。蓦然回首,我惊奇地发现,她已经成为我生命中另一个家,另一个情感的归宿。依稀还记得当我收到第一天到学校报到,那种在偌大的校园里找不着北的茫然,回味起来依然纯真温暖。而现在,校园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正是您让我体验到了美好生活的大学生活。当清晨第一缕阳关洒向大地时,我们正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讲说,不再有高中课堂的压抑与沉闷!没课时,在温暖的午后,我们可以悠闲的在图书馆享受读书时光!我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可以与同学转转优美的校园,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在周末与同学们一起爬山骑行!是您,为您的学子提供的丰富的各类资源,让我们在最美的时光不只是欣赏美景,更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从懵懂的中学时代醒来,为我们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是您,改变了我们的未来!我想汪国真的那一首《感谢》正是我们代代文理人想在您四十华诞之际想对您说的话: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四十年不短不长,您却培育出了无数优秀的文理人,我们一路走来,不管什么风雨都不能阻挡我们一起前进的脚步!您看,我们的同学们,他们正在向不通的方向前进,充实着自己奔跑着,他们利用您提供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建筑资源,甚至风景资源奋斗着!这样的景象预示着我们的文理学院会越来越好!我们即将扬起船的风帆,驶向那美好的未来!我们明白送给您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的辉煌成就。我们也会像我们的老一辈校友一样,带着辉煌的成就来给您祝寿!

四十年的桃李芬芳,薪火传承,您秉承着“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用您的无悔与执着谱写出了一页页的光辉,用您瘦弱的肩膀为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着!用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理人不断前进!今天,在您四十生日之际,我们发誓:今天,我们以文理为荣;明天,文理将以我们为骄傲!

下载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庆征文

    行北建精神,展建大之魂 祝北京建筑大学80华诞: 今秋十月喜,明朝北建庆,在这个独特而飒爽的秋月,我们这群新生幸运地迎来了北建大的80年华诞,我由衷的祝福北京建筑大学生日快乐。同......

    校庆征文

    幸福的校园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校园,我就知道:我喜欢这所学校! 这虽然才是我来学校的第二个学期,可我感觉我来这儿已经很久了。康乐学校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如果你现在让我转学的......

    关于校庆征文[精选合集]

    关于校庆征文(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

    校庆征文

    20年,在海之滨 滨海校庆有感日历在一页一页的翻转,时针在分分秒秒的转动,我们的生命年轮也在不断地增长,似乎在青春的尾巴慢慢消失的瞬间,我在滨海的光景已匆匆走过了一年。 2012......

    关于校庆征文[合集]

    关于校庆征文13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

    校庆征文[范文大全]

    校庆征文三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征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征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下面......

    校庆征文

    致华水 黄河之滨,龙子湖畔。九月金秋,名校华水,喜迎六十华诞;高朋满座,校友云集,两校同仁,万名师生,共庆甲子周年。 忆往昔,三次搬迁,四易校址,崛起之途。曾是步步维艰,多舛之运,更显育人......

    校庆征文

    昨天今天明天 岁月之轮滚滚向前,刚刚送走炎炎的夏日,我们又欢欣鼓舞的迎来了竹林实验校五岁的生日。我们有太多值得庆祝的理由了,我太多要倾诉的语言了。我以“竹林”为荣,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