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合集]

时间:2019-05-12 17: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

第一篇: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

认知领导角色提升领导能力——管理过程中协调与沟通,这是本次培训中讲得最好的一课。胡教授博学多才,引经据典,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让听者如坐春风,意犹未尽。

一、认知领导角色。

1、决断:明确正确的目标。①防止目标颤抖。认知失谐,黄灯效应(优柔寡断,错失良机),不善排序。②避免颂歌效应。乐队理论(随从、盲从心理),华伦达心态(完美主义),霍布森选择(别无选择)。慢决策,快执行。

2、执行:实施目标的路径。①运用费迷思维,先解决小目标、小任务、小问题;②关注费雷比定理,在最主要时间精力干最重要的事情,善于把握机遇,抢占先机。

3、协调:成为管理的本质。协调:领导运用自己的权力、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使领导中的各种资源、关系、层次、环节、因素整合起来,行动一致,形成组织活力、社会合力,达到组织目标,取得组织绩效。①上行协调:对工作负责,追求卓越;准确领会上级工作的意图;调整工作思路,配合领导工作;愉快接受命令与指示,诚恳接受指正;事前请示,事后报告;意见不同时采用“老板定律”。当好下属:有主见,不固执;多揽事,不争权;尽职,不争功;行权,不越位(到位不缺位),分担分忧,维护领导正确威信。②下行协调:约翰定律:关系结构中不是把非凡人集合在一起,而是使平凡的人干不平凡的事业;贝尔宾定律:领导是实干家、协调家、创新者、监督者、信息员、凝聚者和完美者。二八定律:20%的人干80%的事情等。

4、用人:使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韩非子:下君尽已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晏子“国有三不祥”:国有贤良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人才有自身、使用、有效和存在价值。领导应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方,用才之道,激励之术。

5、激励。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满足需要。五种需要:心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黄金定律: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白金定律: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你就怎样对待他。

二、提升领导素质 机会留给储备能力的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杰克•韦尔奇的4E标准: Energy;Excite;

◆ 关注瓶颈:最弱的决定生死。

◆ 底洞效应:细节决定成败

◆ 蜂王原理:整合决定效能

◆ 破窗效应:小破坏带来大灾难

◆ 红 后 效 应 :竭力奔跑,不断学习。

◆ 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必胜的信念

◆ 《尚书》指出管理者应具备的九德:

◆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最近,按照上级院安排,很荣幸听了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胡冶岩教授的讲课,胡冶岩教授紧紧围绕“认知领导角色,提升领导能力”这一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布里丹效应、黄灯效应、乐队理论、华伦达心态、霍布森选择等著名的管理学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从“胜任能力、身心修养、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谈了提升领导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谈到如何用人时,胡冶岩教授表示人是世间唯一能再生扩大的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轮子的轴心,强调要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要以人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并形象地通过

韩非子、晏子的经典言论表明了领导者用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检察事业的兴衰,工作成绩的优劣,无不与“人才”问题息息相关。我总认为,一个单位对各种人才的利用率也就代表了本单位“一把手”的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自我调任赤城县检察院工作以来,院党组共提拔和调整干警29名,涉及职务职级46人次,其中提拔行政职务26人次,提拔法律职务20人次,占全院实有人数的78%,这几项人事调整的力度在历届领导班子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从未出现一人闹情绪、说怪话的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用人做到了凭实绩用人,凭德才用人,不仅领导满意,群众也很满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双赢”局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善于当“伯乐”,选好人才

用人的前提是辩才、识人,这是一门学问,也是干好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选准用好人才,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最大限度地尽到一名领导者应有的职

责。

——讲公心。俗语讲“人才兴、事业兴”。如果选用了那些能说会道,光说不练的人,结果必定会只能坏事,不能成事。做为一名基层院检察长,要想带好队伍、干出成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举贤纳才的公心,在用人上做到公道正派,凭党性选人,凭实绩用人。“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就要大胆提拔使用,绝不埋没人才,真正把“有为就有

位”的用人原则落到实处。

——用慧眼。“知人”就是全面透彻地了解人,“善任”就是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知人是善任的基础,善任是知人的目的。用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只有把优秀人才安排到适应其发挥才能的岗位上,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好比对弈中的棋子,每粒棋子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能否各尽所能,尽职尽责,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主要是看棋手

如何布局和用兵。用人也一样,检察长就是这样的棋手,要心中有数,充分发挥其潜力和能

量,形成用人最佳组合。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做到量才使用,人事相宜。

——有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名基层院检察长,是班子建设的带头人,是“一班之长”,对班子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科学放权,合理分工,让副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空间。这就要求检察长深悟“大用者不务细行”的道理,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面面俱到。那种包办代替的领导方法不仅影响副职的锻炼成长,不利于他们经风雨见世面,而且还会使自己陷入“食少事烦,累死无功”的尴尬境地。因此,检察长胸怀要宽阔,为人要坦诚,有容人之雅量,容事之气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不为争名夺利搞“窝

里斗”,拉帮结伙。

二、要善于搭“梯子”,育好人才

一名胜任的检察长,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还应善于利用各种形式,诸如勤练兵、树典型、压担子等育才方法,经常不断地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干警进行培养和锻炼,使之早进步、早成才,以保持用人上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勤练兵。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的才能也一样,孰优孰劣只有比较才能定论,在练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人方法。这方面,我们主要是采取学历达标、续职培训,开展基础法律知识、金融财会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射击训练、汽车驾驶技能训练等方式,不断开拓干警们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为检验学习成果,又相继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了优秀公诉人、优秀批捕能手、优秀侦查员、优秀记录和优秀调研员等十多项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把干警们在法律学习和检察技能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业务知识,有效地运用和消化到办公、办案当中去,促使一批拔尖人才在练兵活动中脱颖而出。——树典型。典型是一个单位的旗帜,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熠熠生辉,催人奋进。所以,要善于从本单位发现和树立自己的典型,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感召干警,激励干警,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教育作用。按照这一思路,我提出了要在几年内产生4至5名省级、甚至国家级先进典型的奋斗目标,将树典型活动纳入队伍建设长期规划之中,严格制定了先进典型的评选标准和培养方案,并重点抓好树典型的内外宣传工作。短短两年间,我院通过各

项争先创优活动的扎实有序开展,已有27名干警立功受奖,11个科室被评为省、市两级先

进集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压担子。“刀在石上磨,钢在火中练”。再优秀的人才,不经过实践的磨炼和摔打,就能增长才干和能力,这显然不符合实践论的基本观点。这就要求“一把手”注意选择有潜力的干警,特别是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警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抓住优秀人才成长的黄金季节,促其上新台阶,尽快交工作,创造条件早培养、早成才、早使用,让这些有发展潜力的干警多经历一些岗位磨炼,“逼”他们想办法、动脑筋,在实干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克服不

足,这些都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要善于抓“机制”,用好人才

良好的用人机制,是调动干警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催化剂”。要想解决好“用人”和“管人”这个敏感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有利于发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机制,这对走活

用人这盘棋至关重要。

——引入竞争机制。上任不久,我发现院里人员少、年龄偏大、队伍缺乏活力,选人用人“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我积极争取县委、人大和上级院支持,联系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坐阵把关,从公开职位、公开报名、审查资格、综合测试、竞职演讲、民意测评、任职承诺、组织考核开始,引入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制度,每个环节都实行了“阳光”操作。三年来,院党组已调整提拔副检察长2名,反渎局局长1名、反渎局副局长2名,反贪局副局长1名,院党组成员4名,政治处主任1名,纪检组长1名,科长7名、副科长6名、副主任2名,检委会委员3名,正科级检察员7名、副科级检察员6名、检察员3名,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上

岗”的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建立激励机制。这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精神鼓励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业绩与荣誉、贡献与报酬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不让能干事、干实事的人吃了亏、灰了心。具体操作中,先由院里对各科室组织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各科室再行细化,对每个干警的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对完成目标考核任务、业绩突出的,坚决按规定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目标考核任务,业绩落后的,不仅一律取消评先授奖资格,还让科长在大会上作检查,提出

黄牌警告。这一做法在全院干警中引起强烈震动,使干警们看到了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你有才能,院党组就会为你提供平台;只要你有成绩,院党组就会考虑给你位子和荣誉。——完善监督机制。“没有管理,人才就会沦为庸才。没有监督,人才就可能沦为罪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管理人、约束人、鞭策人”的作用,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管则必实,抓则必严,才能确保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的干警不出事、不误事。实践中,我的体会是:一方面要抓好八小时以内的监督管理,紧紧抓住案前、案中、案后三个环节。案前重点抓好执法教育,明确办案纪律,给干警打好预防针;案中重点抓好制度落实,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确保公正执法,依法办案;案后重点抓好检查监督,通过发放检务监督卡和对案发单位进行案后回访,掌握干警的廉洁自律情况。另一方面是抓好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将八小时以内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不断加强对干警社交圈、娱乐圈和生活圈的关注,可以采取设立监督台、公布监督电话、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等形式,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对克服和杜绝部分干警存在的特权思想、霸道作风是很有好处的

第二篇:国家行政学院信息部主任、教授丁文峰解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部主任、教授丁文峰解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十三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特别是以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主线,提出了5个方面、31项重大新举措和300多项具体措施。这就使得“十三五”规划纲要、各项专题规划的编制执行以及各地区“十三五”发展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对于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做出了科学的安排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新形势、新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全会和《建议》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全会和《建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1、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2、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

5、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

6、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8、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

9、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

10、“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此外,从微观上现实生活的角度,我们也能体会到十二五期间影响我们生活的重大变化。比如说:(1)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改变生活方式;(2)身边的服务业发展了,第三产业领跑经济,稳稳撑起“半壁江山”;(3)政府简政放权释500余项,网上办公,老百姓办事比以往“少跑腿”;(4)全民医保和最低社会保障全面覆盖,老百姓的“幸福”更有底了;(5)亿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提前实现目标;(6)全国连续两年减贫千万以上,全面小康的短板不断长起来;(7)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岁,健康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8)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了,蓝天绿水可以更多的看到了等等。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1、就国际形势而言: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2、就国内形势而言:

一方面,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另一方面,(1)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3)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4)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5)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6)法治建设有待加强;(7)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3、综合判断: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正如总书记在《说明》所指出的:“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制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3、指导思想与原则既一脉相承,又富含创新。

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我党确定的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同以往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相比,既一脉相承,又富含创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新目标、新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

全会和《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会和《建议》对今后五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五大发展理念及其相互关系: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互关系: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各有侧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人和自然的协调,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

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客观要求;

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是关系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总书记关于发展新理念的说明

总书记在《说明》中指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古人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三、新要求、新举措:总书记的重点说明和《建议》的部署安排

正如总书记所说: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

(一)总书记的重点说明

总书记说: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稿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不小。考虑到正向引导市场预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议稿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将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形成新的市场空间需要一个过程。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风险,如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都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第二,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建议稿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意义重大。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个目标,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这一目标实现。

第三,关于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今后,脱贫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大致能够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基本水平,可以继续采用。

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第四,关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8月,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部署的项目和新部署的项目要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攀登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第五,关于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均加大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力度,核心是提高监管标准、形成互为补充的监管合力和风险处置能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加强金融监管提出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的改革任务。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主要经济体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做法是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负责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第六,关于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现在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根据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的基础上,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约束性指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要研究建立双控的市场化机制,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

第七,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同时,要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耕地轮作休耕情况复杂,要先探索进行试点。

第八,关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综合起来,现行环保体制存在4个突出问题:一是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二是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三是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四是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建议稿提出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是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这项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改革任务。

第九,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90后,他们的生育观念变化了,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增加了,同时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养儿防老的社会观念明显弱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一方面,据调查,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全国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截至今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为15.4%。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5%,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这些都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经过认真测算,认为实施这项政策是可行的。

(二)《建议》的部署安排:五大理念和途径31项重大举措

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建议》的第二板块(第三至第七部分),“属于分论,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我认为:这五个方面实际上也就是面临新形势、实现新目标、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的五大战略途径;其中的部署和安排,也就是面临新形势、实现新目标、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的重大举措。

1、第一大理念和途径: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1)培育发展新动力。

(2)拓展发展新空间。

(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5)构建产业新体系。

(6)构建发展新体制。

(7)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2、第二大理念与途径: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8)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9)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0)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1)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第三大理念与途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1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14)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15)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16)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17)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第四大理念与途径: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18)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19)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20)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1)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22)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3)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5、第五大理念与途径: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4)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25)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26)提高教育质量。

(27)促进就业创业。

(28)缩小收入差距。

(29)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31)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这31项重大举措中,每一项都有10多个重要举措,总共300余个重要举措。这些理念——途径——重大举措——重要举措,再到我们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具体措施,构成了我们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安排和实际行动。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的指导下,团结奋斗,创新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每个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篇: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教授解读五中全会精神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教授解读五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这表明中央对国家实力的理解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在增强国家实力方面,更多注重GDP总量、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未将“软实力”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强调和践行。例如在国际交流和两岸合作中更多注重经贸合作,而鲜少在增加文化吸引力、促进对共同价值的沟通和认同等深层次方面做文章。

如果把军事实力比做“大棒”,经济实力比作“胡萝卜”,“胡萝卜+大棒”的方式虽然在有些方面和一段时期有成效,但难以解决很多长期、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台湾民调显示,近十年,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虽然越来越紧密,可是两岸在文化上的认同度却越来越远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经贸往来的局限性,同时提醒我国在处理两岸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方面,要更加注重在“软实力”方面下功夫。事实上,国际上经济共同体大都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认识的基础上的。

以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世唐朝为例。唐朝历来被视为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标志。实际上,就军事实力来说,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唐朝的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却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历史经验表明,国家、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软实力的兴盛为支撑的。

软实力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无形的文化吸引力、影响力、说服力,是依靠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制度的先进性和人民的高素质来体现和传递的。

未来五年,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应该重点从鼓励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国在文化产品走出去方面,要更多考虑市场的选择,更多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变“送文化产品”为“卖文化产品”。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通过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传递中华民族的理念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在体现制度的优越性方面,要更多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构建更加人性的、能够激发创造活力的制度体系。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方面,应该更加重视提升国民素质。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每个人走出去都是一种文化符号,都在传递着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不仅需要政府要有更多的作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下载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胡冶岩教授[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