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地质学上机实习报告1

时间:2019-05-12 17: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地质学上机实习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地质学上机实习报告1》。

第一篇:计算机地质学上机实习报告1

实验一数据预处理上机实习

一、实验目的通过完成数据统计和预处理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及完成算例,掌握统计一组数据的极值、均值、方差、变异系数及进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建立原始数据文件、鉴别并剔除异常值、得出样本的统计特征。

三、实验步骤:

1、打开地学信息系统。

2、文件操作——新建原始数据文件——输入原始数据(按照格式)

3、文件操作——保存原始数据文件(注意文件名和文件保存地点)

4、预处理与统计——数据管理

5、“开始计算吗?”——确定

6、“请选择(A-Q)”——A、数据预处理

7、“请选择(A-D)”——A、鉴别并剔除异常值

8、“剔除第几个变量的异常值?”——从1~9逐个进行

9、“请选择异常值剔除准则(1-2)?”——

1、4-SIGMA准则

10、“要剔除吗(Y/N)?”——N11、“继续地质数据预处理(Y/N)”——Y(会重复出现6以后的步骤,在第8步中输 入1~9,逐个进行处理)

12、最后一个“继续地质数据预处理(Y/N)”——N13、“请选择(A-Q)”——Q、返回

14、文件操作——保存计算结果(注意提供文件名和文件保存地点)

15、预处理与统计——统计特征

16、“开始计算吗?”——确定

17、“统计第几个变量的特征值?”——从1~9逐个进行

18、“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吗(Y/N)?”——N19、文件操作——保存计算结果(注意提供文件名和文件保存地点)

四、实例结果

1、原始数据文件

15,9

1,1.766115,3.481379,52.62,5.70,15.27,9.95,5.82,9.60,1158

2,1.728760,3.234192,52.52,2.20,38.92,2.40,1.04,1.40,1578

3,1.715418,3.682390,61.10,5.20,23.35,2.78,2.86,1.36,1372

4,1.459392,3.982461,30.36,33.59,28.21,3.09,0.89,1.58,1383

5,1.738305,3.505710,71.90,4.00,14.59,2.33,1.04,1.55,1285

6,1.713323,3.293934,53.58,1.80,37.84,3.23,1.09,1.80,1564

7,1.751741,3.482815,66.16,4.00,18.59,4.46,1.38,1.61,1320

8,1.853637,3.461214,64.26,5.90,14.27,5.56,2.27,3.98,1230

9,1.649627,3.773592,55.80,7.80,23.89,4.19,3.11,2.23,1350

10,1.720903,3.392639,51.70,2.60,37.19,3.36,2.44,1.00,1549

11,1.737908,3.471311,59.20,3.70,30.48,2.75,1.18,0.94,1479

12,1.631849,3.824918,56.12,10.50,17.3,8.37,2.07,4.90,1233

13,1.720407,3.292416,56.06,4.60,36.00,1.17,1.23,0.31,1555

14,1.828789,3.497142,72.88,6.05,14.49,3.09,1.04,1.28,1290

15,1.709948,3.675595,67.90,5.40,15.84,4.39,2.96,2.19,12822、结果数据文件

鉴 别 并 剔 除 异 常 值:

计 算 均 值 和 标 准 差:

AX(1)= 1.715075S(1)= 9.024319E-02

AX(2)= 3.53678S(2)=.2117575

AX(3)= 58.144S(3)= 10.43159

AX(4)= 6.869333S(4)= 7.715266

AX(5)= 24.41533S(5)= 9.562974

AX(6)= 4.074667S(6)= 2.334777

AX(7)= 2.028S(7)= 1.315296

AX(8)= 2.382S(8)= 2.311914

AX(9)= 1375.2S(9)= 137.9431

使 第1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使 第2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据4-SIGMA 准则据4-SIGMA 准则

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

使 第3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使 第4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据4-SIGMA 准则据4-SIGMA 准则

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

使 第5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使 第6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据4-SIGMA 准则据4-SIGMA 准则

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

使 第7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使 第8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据4-SIGMA 准则据4-SIGMA 准则

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

使 第9列 元 素 升 序 排 列:

据4-SIGMA 准则

数 据 左 端 无 异 常 值!

数 据 右 端 无 异 常 值!

-1--2-

最 大 值:1.854 最 大 值:3.982 最 小 值:1.459 最 小 值:3.234 极差:.394 极差:.748 算术平均值: 1.715 算术平均值: 3.537 标 准 差:.09 标 准 差:.212 变异系数:.053 变异系数:.06

-4--5-

最 大 值:33.59 最 大 值:38.92 最 小 值:1.8 最 小 值:14.27 极差:31.79 极差:24.65 算术平均值: 6.869 算术平均值: 24.415 标 准 差: 7.715 标 准 差: 9.563 变异系数: 1.123 变异系数:.392-7--8-

最 大 值:5.82 最 大 值:9.6

最 小 值:.89 最 小 值:.31

极差:4.93 极差:9.29 算术平均值: 2.028 算术平均值: 2.382 标 准 差: 1.315 标 准 差: 2.312 变异系数:.649 变异系数:.9713、对结果数据进行解释

此题目中有9个变量、15个样本,9个变量均无异常值。-3-最 大 值:72.88 最 小 值:30.36 极差:42.52 算术平均值: 58.144 标 准 差: 10.432 变异系数:.179-6-最 大 值:9.95 最 小 值:1.17 极差:8.78 算术平均值: 4.075 标 准 差: 2.335 变异系数:.573-9-最 大 值:1578.最 小 值:1158.极差:420.算术平均值: 1375.2 标 准 差: 137.944 变异系数:.1

第二篇:计算机上机实习报告

计算机上机实习报告

姓名:张陆浩 班级:高材11001 学号:201001978 老师:张老师 熊老师 时间:2011年12月24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B 6.0的开发环境,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熟悉用VB语言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掌握有关编辑和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2.主要掌握VB语言中的标准模块的建立﹑数据文件的读出与写入、数组与选择结构的运用,图形操作等内容

3.了解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的全过程,包括:分析﹑设计﹑编程﹑调试和编写报告.二.实习要求:

(一)。用记事本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将本班M名学生N门考试课的成绩输入到这个文件中,建议按如下形式存放(注:20=M<=50,5<=N<=8,下文以M=4,N=3为例): 学号

姓名

英语

数学

物理

化学

VB 1

张陆浩

2

林丹

3

李宗伟

4

李永波

(二)。将N门考试课以及其分数输入到另一个数据文件(文件类型同上题)中,建议以下列形式存放: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1 英语 5.0 2 数学 4.5 3 物理 5.0 4 化学 4.5 5 VB 4.5

(三)。请编写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以完成以下功能: 1.根据以上两文件内容分别计算每个学生N门课程的加权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按平均分排列名次,平均分相同则名

次并列。用VB创建一个数据文件,存放班级的成绩表。

2.分别统计全班每门课的平均分,并计算各分数段(90分以上;80~89;70~79;60~69;60分以下)的学生数。.3.打印每名学生成绩条(并将结果存放到用VB创建的一个新的数据文件中)。

4.显示所有存在不及格课程的学生的名单(含学号,不及格课程名称,课程的学分及成绩)。

5.屏幕显示优等生名单及打印每门课程成绩分布图。优等生条件(只要满足三个中任一个就可以): a)平均分>=90分

b)名次在本班位于前四名

c)平均分>=85分,并且至少有一门课的成绩>=95分

三、实习步骤

1、用记事本新建一个学生成绩文本文件(其中包括学生学号,成绩,姓名,课程及成绩)。

2、用记事本新建一个课程学分文本文件。

3、编辑菜单编辑器:编辑四个可拉式菜单,包括学生成绩、成绩处理、成绩编辑、画图。

4、编辑代码:分别编辑打印学生成绩和学分代码,编辑加权平均分、各科平均分、分数段、成绩条、排名、优等生、差等生的代码,还有画各科目成绩人数图的代码。

5、调试程序代码并保存。

6、打印代码。

三.相关数据列表:

(一)。源文件

(1)成绩

学号 姓名 英语 数学 物理 化学 VB 1 张陆浩 97 98 97 97 98 2 林丹 92 87 79 91 84 3 李宗伟 75 96 83 75 73 4 李永波 89 93 83 86 82 5 王仪涵 92 79 89 86 80 6 汪鑫 93 65 86 68 84 7 付海峰 94 91 89 92 80 8 湛龙 86 83 88 80 92 9 盖德 68 79 54 72 71 10 陶菲克 69 76 59 81 75 11 佐佐木 85 83 68 57 71 12 李娜 94 63 62 65 53 13 陈金 86 79 89 94 83 14 兰洋 91 93 92 89 75 15 小志 95 89 93 86 87 16 棃一名 92 86 83 67 59 17 吴凯飞 67 75 57 82 62 18 江方 93 80 73 76 84 19 胡艳 74 68 58 63 71 20 张继原 68 95 68 84 93(2).学分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1 英语 5.0 2 数学 4.5 3 物理 5.0 4 化学 4.5 5 VB 4.5 四.运行效果:

(一).学生管理

(1)打开课程成绩及学分

(2)打开计算的加权平均分﹑排名及各科平均分

(三).编辑

(1)打开计算的各科人数分布

(2)打开按学号查找每个学生的成绩 a)输入要查找学生的学号

b)得到该生的成绩条

(3)打开查找到的优等生信息

(4)打开不及格学生的分布

(四).成绩分布图

五.实习小结

通过两个星期的上机实习,我体会颇深,不仅表现在VB语言程序设计中,而且表现在与人交流和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决心中。

本次上机在VB程序设计中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或根本一点都不懂的东西。比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刚开始我弄不清楚怎样把编辑的文件读到VB中,但是通过询问老师和同学讨论,终于弄清了思路,即先将文件打开,再将数据分别放入若干个数组中,最后再将它读出来。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了变量的作用域对编程的重要性和子过程,函数过程数据处理的帮助。而对以前学的,像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也进行了巩固和运用。在数据处理和打印的时候进行了大量运用。为了使程序更人性化化,我还运用了msgbox,inputbox等方法,使我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综合的运用。

我相信通过这次实习,我对VB和计算机语言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编写程序中的不足,像思维不够严密等,但我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六.程序代码

(一).创建标准模块

Type student “定义变量:student” number As String * 9 name As String * 3 score(1 To 5)As Single average As Single rank As Integer End Type Type class “定义变量:class” num As String * 9 nam As String * 3 scor As Single End Type Public stu()As student, cla()As class, sumscor As Integer, subj()As class Public q(5)As Integer, t(5)As Integer, x(5)As Integer, y(5)As Integer, h(5)As Integer “定义删除空格函数” Public Function deletespace(str As String)As String Dim i% i = InStr(str, “ ”)Do While i <> o str = Replace(str, “ ”, “ ”)i = InStr(str, “ ”)Loop deletespace = str End Function Public Sub addave(stu()As student, cou()As course)“定义计算加 For i = 1 To UBound(stu)权平均分 Dim jqpj!, x!, y!的子过

x = 0 y = 0 For j = 1 To 5 x = x + cou(j).score y = y + stu(i).score(j)* cou(j).score Next j stu(i).jqpj = y / x Next i End Sub Public Sub mc(stu()As student)“定义计算排名的子过程” For i = 1 To UBound(stu)stu(i).rank = 0 For j = 1 To UBound(stu)If stu(i).jqpj <= stu(j).jqpj Then stu(i).rank = stu(i).rank + 1 End If Next j Next i End Sub(二).读取考试成绩和课程学分(1).打开文件

Private Sub studentscore_Click()CommonDialog1.Filter = “文本文件|*.txt” CommonDialog1.ShowOpen Open CommonDialog1.FileName For Input As #1 Line Input #1, str1 Print str1 Do While Not EOF(1)Line Input #1, str str = deletespace(Trim(str))a = Split(str, “ ”)n = n + 1 ReDim Preserve stu(n)stu(n).number = a(0)stu(n).name = a(1)For i = 1 To 5 stu(n).score(i)= a(i + 1)Next i Loop For i = 1 To n Print stu(i).number;Spc(1);stu(i).name;Spc(3);For j = 1 To 5 Print stu(i).score(j);Spc(3);Next j Print Next i Close #1 End Sub Private Sub classrank_Click()CommonDialog2.Filter = “文本文件|*.txt” CommonDialog2.ShowOpen Open CommonDialog2.FileName For Input As #2 Line Input #2, str2 Print str2 sumscor = 0 Do While Not EOF(2)Line Input #2, str3 str3 = deletespace(Trim(str3))b = Split(str3, “ ”)m = m + 1 ReDim Preserve cla(m)cla(m).num = b(0)cla(m).nam = b(1)cla(m).scor = b(2)sumscor = sumscor + Val(cla(m).scor)Loop For k = 1 To m Print cla(k).num;Spc(2);cla(k).nam;Spc(3);cla(k).scor;Spc(3)Next k End Sub(2).分数处理

Private Sub ran_Click()“加权平均分及名次” Form1.Cls For n = 1 To 20 sum = 0 For i = 1 To 5 sum = sum + stu(n).score(i)* cla(i).scor Next i stu(n).average = Format(sum / sumscor, “##.##”)Next n For n = 1 To 20 stu(n).rank = 1 For j = 1 To 20 If stu(n).average < stu(j).average Then stu(n).rank = stu(n).rank + 1 End If Next j Next n Print “学号”;Spc(6);“姓名”;Spc(4);“英 语”;Spc(2);“数 学”;Spc(2);“ 物 理”;Spc(3);“化 学”;Spc(2);“V B”;Spc(2);“加权平均分”;Spc(2);“名次” For n = 1 To 20 Print stu(n).number;Spc(1);stu(n).name;Spc(3);For i = 1 To 5 Print stu(n).score(i);Spc(3);Next i Print stu(n).average;Spc(3);stu(n).rank Next n End Sub Private Sub eaverage_Click()“ 课程平均分”

Print Spc(7);“英 语”;Spc(1);“数 学”;Spc(1);“ 物 理”;Spc(1);“化 学”;Spc(1);“V B” Print “平均分”;For i = 1 To 5 sum = 0 For n = 1 To 20 sum = sum + stu(n).score(i)Next n j = Format(sum / 20, “00.00”)Print Spc(2);j;Next i End Sub(3).编辑 Private Sub scor_Click()“计算打印个分数段人数” Form1.Cls Print “范围”;“英 语”;Spc(3);“数 学”;Spc(3);“ 物 理”;Spc(3);“化 学”;Spc(3);“V B” For i = 1 To 5 For n = 1 To 20 Select Case stu(n).score(i)Case 90 To 100 q(i)= q(i)+ 1 Case 80 To 89 x(i)= x(i)+ 1 Case 70 To 79 t(i)= t(i)+ 1 Case 60 To 69 h(i)= h(i)+ 1 Case Else y(i)= y(i)+ 1 End Select Next n Next i Print “>90”;For i = 1 To 5 Print Spc(4);q(i);Next i Print Print “80_89”;For i = 1 To 5 Print Spc(4);x(i);Next i Print Print “70_79”;For i = 1 To 5 Print Spc(4);t(i);Next i Print Print “60_69”;For i = 1 To 5 Print Spc(4);h(i);Next i Print Print “<60”;For i = 1 To 5 Print Spc(4);y(i);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stuscolist_Click()“打印成绩条” Form1.Cls n = InputBox(“请输入学号”)Print “学号”;Spc(5);“姓名”;Spc(3);“英 语”;Spc(3);“数 学”;Spc(3);“ 物 理”;Spc(3);“化 学”;Spc(3);“V B” Print stu(n).number;Spc(1);stu(n).name;Spc(3);For i = 1 To 5 Print stu(n).score(i);Spc(3);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excellent_Click()“打印优等生” Form1.Cls Dim t As Integer Print “姓名”;Spc(4);“学号”;Spc(8);“英 语”;Spc(4);“数 学”;Spc(3);“ 物 理”;Spc(3);“化 学”;Spc(4);“V B”;Spc(6);“平均分”;Spc(4);“名次” For i = 1 To 20 t = 0 For j = 1 To 5 If stu(i).score(j)>= 95 Then t = t + 1 End If Next j If stu(i).average >= 85 And t >= 2 Or stu(i).average >= 90 Or stu(i).rank <= 3 Then Print stu(i).name;Spc(2);stu(i).number;Spc(3);For j = 1 To 5 Print stu(i).score(j);Spc(5);Next j Print stu(i).average;Spc(5);stu(i).rank End If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ugstulist_Click()“打印不及格学生” Form1.Cls For n = 1 To 20 For i = 1 To 5 If stu(n).score(i)< 60 Then Print stu(n).number;stu(n).name;stu(n).score(i);cla(i).nam;cla(i).scor End If Next i Next n End Sub(5).成绩分布图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新建窗体form2” For i = 0 To 4 Picture1(i).Scale(0, 14)-(100, 0)Picture1(i).Line(10, 2)-(92, 2), vbRed Picture1(i).Print “分数段” Picture1(i).Line(10, 2)-(10, 14), vbRed Picture1(i).Print “人数” For j = 2 To 10 Step 2 Picture1(i).CurrentY = j + 2 Picture1(i).CurrentX = 4 Picture1(i).Print j Next j Picture1(i).CurrentX = 10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10, 2)-(26, 2 + q(1 + i)), vbGreen, BF Picture1(i).CurrentX = 26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26, 2)-(42, 2 + x(i + 1)), vbRed, BF Picture1(i).CurrentX = 42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42, 2)-(58, 2 + t(i + 1)), vbGreen, BF Picture1(i).CurrentX = 58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58, 2)-(74, 2 + h(i + 1)), vbRed, BF Picture1(i).CurrentX = 74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74, 2)-(90, 2 + y(i + 1)), vbGreen, BF Picture1(i).Line(10, 2)-(26, 2), vbGreen Picture1(i).Line(26, 2)-(42, 2), vbRed Picture1(i).Line(42, 2)-(58, 2), vbGreen Picture1(i).Line(58, 2)-(74, 2), vbRed Picture1(i).Line(74, 2)-(90, 2), vbGreen Picture1(i).CurrentX = 10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Print “ >=90 80-89 70-79 60-69 <=60” Next i End Sub

第三篇: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上机实习报告

计算机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本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短时间的集训式训练,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CAD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SPSS的使用。本实习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本次实习的目的是:

将在第一学年中课堂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以期能够熟练掌握办公室自动化软件、CAD、SPSS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文档编辑和制作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办公室自动化

1、能运用办公室自动化软件的文字编辑软件实现基本的图文编辑、制表、格式修饰以及排版打印操作。

2、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实现工作表的建立、编辑与格式化,利用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函数与公式对工作表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管理和分析。

3、利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掌握不同视图方式在演示文稿的制作和显示中的不同作用和优势,掌握演示文稿编排的基本操作、动画效果制作和母版的基本操作。

2、制图软件使用

1、熟悉CAD的操作界面:标题栏、菜单栏与快捷菜单、工具栏、绘图窗口、命令行与文本窗口、状态行。

2、掌握CAD的基本功能:绘制与编辑图形、标注图形尺寸、输出与打印图形。

三、实习环境与方式

1、实习环境(1)软件

winXP操作系统环境,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

(2)硬件

能够安装需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计算机。

2、实习方式

由带队老师统一组织,在校内机房进行。

四、实习心得和体会

在时间不长的几天实习中,确确实实感觉受益良多,这次实习的内容实际上趋于简单,而且我一开始认为这几个软件已经被用得熟透了,没有什么好学习的,因此一开始抱着很随便的态度,感觉随便糊弄一下就好了。

但一开始接触实习指导书上的内容,我就知道,井底之蛙四字何谓,看上去很简单的办公软件却还有许多我未曾掌握的功能和用途,word的使用还算顺利,因为大部分的功能和我经常使用的WPS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功能的位置不太一样,还有操作的界面也有不同,但上手还不算太难,我只是有些困惑,如果在学校里练习的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但是以后工作又经常用WPS系列软件岂不是会很难使用,因为位置不同,做一个操作都需要去找,很麻烦。

Word的使用还算比较便利,也很高效,随时都可以对文档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小到每一个字符的特殊用法,大到页面布局、段落格式的大局设定,都让我能深切感受到自动化软件带来的高效率,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word的功能和作用。

Excel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点,因为我之前实际上对它了解不多,但基本功能还是会使用,于是就成了半吊子打水的货色,内里了解不深,但想要去系统学习的时候又觉得没有必要,总有种错觉,感觉自己会使用它,这次的实习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我学习到了很多excel的新用法、新功能。

Excel不仅能够快速的处理数据,还能够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排序,结果一目了然,更能插入各种让人感觉更加直观的数据分析图,针对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word等软件还有联动使用效果,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软件,但想用好它还真不容易,须得好好练习。

Excel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点就是它的公式应用,我之前是知道可以用公式的,但也仅限于那几个简单的,求和公式、求平均值公式等等,我却万万没想到,这公式居然能和变成联系起来,使用IF、MOD等公式来达到特殊的要求和效果,居然与刚学习的C++编程的内容联系了起来,让我顿时眼前一亮,设计出excel的人真是个天才。

至于PPT,收益就没有前两个让人欣喜了,感觉讲的东西很浅显,内容也比较狭窄,浅陋,既没有详细的指导,也没有PPT使用的一些重点技巧,感觉指导书上的这一部分非常让人失望,希望可以得到改进,只介绍如何做动画效果和做PPT的一些基本要求,我感觉对于软件的操作、技巧的熟练帮助几乎为零,所以希望可以加强这方面,毕竟PPT还有很多内容和技巧都没有掌握,但是又没处学习,就感觉很难受了。

不过PPT部分还是学到了如何制作动画路径,以前做的时候,也没有能注意到这个高端的效果,在实习中,才学会了应用它的技巧。

CAD部分就很有意思了,也很有意义,毕竟是完全没接触的东西,而且虽然它的操作界面外表不佳,但只要轻轻上手,就能立刻感觉到他的强大,我几乎觉得这个软件在2D绘图方面具有统治性地位,精度过人,而且能对图形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功能强大,任何图形都能绘出,加上环形阵列等高级操作,既节省时间又能有极佳的表现,真是再好也没有了,佩服之至。

我也认真求教,CAD的多点分割图形和多段线构图都学习了一下,还接触了一下阵列和捕捉对象的知识,越是深入,越感觉这款软件对绘图的贡献,它的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真是一款不可或缺的绘图软件。

五、实习总结

为期几天的实习并不能真的教会我太多东西,但它给我们打开了大门,让我了解到了很常见的办公软件也有着令人侧目的强大功能,外表不堪过眼的软件,功能性确是无法想象的强大,我真正了解了掌握软件的必要性,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知道了我自己应该去了解,去熟悉软件,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次实习中,我逐渐了解了办公软件的重要性,为期一周的实习匆匆划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课本中学习不到的东西。令我感觉最深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在课本上学到的很多知识,当你要真正的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是那么的难!看似简单的问题,当自己亲自去操作时,你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是那么大!只有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一次又一次的总结才能真正学好各种技能,才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顺利地表达出来。短短的一个星期,学到的东西不比上课时在课堂上学到的少,我很荣幸得到如此宝贵的机会,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我感觉到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乐趣,它的实用性很大,可以为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很多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开始对计算机软件有了从未有过的兴趣。虽然这一次的实习时间有些短了,但是我觉得实习给我们的收获却是无价的,无限的。我深信这次实习,对我的软件学习以及今后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习和考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四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旅10地本 卢娥 2010410024

实习时间:2011年5月29日

参加人员:卢娥、任雪、敖欣、汪燕、张燧、周俊倬、吴顺能

实习目的: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剑河的地层特征,剑河主要有寒武系、埃迪卡拉系(震旦系)和成冰系这几种地层,而每个地层中又分有很多个组,每个组的岩石特征,如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层理,甚至还有岩石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还要在这个过程中熟练的使用地质罗盘。1.剑河县的地质,地理概况

地理坐标为(108°43′E,26°72′N)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临湖南省怀化地区,西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实习地为剑河县(原台江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研究区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为贵州省著名的城镇和旅游区。剑河县地理概况

剑河县位于贵州东部,东西长98公里,南北宽45.5公里,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有苗、侗、汉、水、苗等民族。剑河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带,呈西南高、东北低趋势,海拔348-1626.3米。以低山、低中山地为主,平均气温16.8℃,旅游资源有大小18个洞组成的溶洞群,有供开发利用的氡硫温泉。铅笔产量大,畅销全国各省市,并出口到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地。剑河革东地区地质背景

黔东南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下江群、埃迪卡拉系至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到中生代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代的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均有出露,但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第四系分布零星。区内构造主要经历了四堡、加里东、燕山、喜马拉雅等造山运动。

剑河革东镇位于清水江流域,区内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板溪群,主要为板岩。震旦系有南沱组、陡山沱组、留茶坡组。南沱组主要为冰碛砾岩;陡山沱组为褐色中到薄层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黑色碳质页岩;留茶坡组为黑色硅质岩、磷酸质硅质岩和 粉砂质页岩互层。寒武系有变马冲组、牛蹄塘组、杷榔组、清虚洞组、凯里祖、甲劳组和娄山关群。变马冲组为黑灰色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和薄层粉砂岩互层;牛蹄塘组为黑灰色页岩;杷榔组主要是灰色粉砂质泥岩和泥灰岩;清虚洞组为灰岩;凯里祖为灰绿色泥岩、页岩为主及底部含有少量的泥质粉砂岩及顶部的灰色灰岩与砂质泥岩互层;甲劳组为灰色薄层到中厚层粉砂质灰岩;娄山关组的紫红色厚层状白云岩。2.地质罗盘的使用 2.1磁偏角的校正

罗盘使用前,首

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问题。

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4°。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逆时针旋转4°,即以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即可。2.2定向与定位

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屋顶、山顶)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

(1)手执罗盘至腰部,打开并瞄准(2)将罗盘保持水平

(3)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

(5)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6)读南针(缠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

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可以了。

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方向计量,东为90°,男为180°,西为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NE)、东南(ES)、南西(SW)、西北(WN)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E30°S,读作“东偏南30°”,实际为120°方向;260°可以标志为W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坐标系。

定位:某些重要的观测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得数据后作图:

⑴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向应与地形图一致; ⑵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来;

⑶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2.3岩层产状的测量

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贴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 3 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3.实习地的矿物

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纯净石英砂岩可用为玻璃工业原料;孔隙度、参透率较高的砂岩是地下水或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产层之一。

页岩:为黏土类中固结较强的岩石。具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主要是鳞片状粘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压紧而成。常含石英、白云母等细小矿物碎屑。致密,不透水。可有各种颜色,含有机质者呈黑色,含氧化铁者呈红色,汗绿泥石、海绿石等呈绿色。性质柔软,抵抗风化能力弱。在地形上长变现为低山低谷。

白云岩: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较大,交坚韧,滴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发泡,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白云岩在冶金工业中可作溶剂和耐火材料,部分用来提炼金属镁,也可作化肥、陶瓷、玻璃工业的配料和建筑石材。

板岩:是由黏土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而成的浅变质岩,具明显板状构造,矿物成分基本没有重结晶或只有部分重结晶,外表呈致密隐晶质 肉眼难以鉴别。在板理面上略显丝卷光泽,岩石致密,比原岩硬度增高,敲之可有清脆响声。根据颜色和杂质可以分别称为黑色碳质板岩、灰绿色钙质板岩等。在热接触带亦可形成板岩,其中某些杂质长集中称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点。称为斑点板岩。板岩可以劈开成板,可作为瓦、铺路等建筑材料。

灰岩:灰岩是石灰岩的简称,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可细分 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E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石料。4.上午观察的地层 4.1留茶坡组(∈Z2ls)为分布于湘黔交界地区的震旦系地方名称,相当于震旦系上统上部。下部为厚层硅质岩,上部为薄、中层硅质岩,顶部夹少量灰质板岩、页岩,局部地区还夹少量灰岩、白云岩透镜体。厚2~200米。顶部含蠕形动物化石。与下伏南沱组和上覆寒武系小烟溪组均呈整合接触

本组主要由暗色薄层硅质岩组成,其中有的具粒状构造。顶部含小壳化石,属早寒武纪;其下含藻类及菌类化石。属斜坡相沉积。本组厚度变化较大,从几米至十几米。产绿藻;菌类。厚37.95m。

小壳动物化石

如图1-1所示,(small shelly fossil)是一些寒武纪最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泛称,特指寒武纪最早期海相地层中出现的原始带壳小动物化石。已发现有最原始的软舌螺、似软舌螺类(Hyolithelmithes)、单板类、双壳类、腹足类、喙壳类、腕足类、海绵类、锥石类、节肢动物、管状化石(tubular fossils)、牙形刺状化石(conodont-like fos-silS)、球状化石(globular fossils)和其他一些分类位置尚不明的动物化石,如腔骨类(coeloscleritophoran)、托莫特类(tommotiids)、开腔骨针类(chancelloriids)、拟骨状壳类(paracariuachitiids)、织金壳类(zhijinitids)。这些化石往往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丰富的多门类动物群,其中以中国扬子地台寒武系最底部的梅树村阶动物群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台的托莫特动物群为最典型。这些化石的特点是个体小,肉眼难以见到,大小在0.1~5毫米左右。其形态多种多样,如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拟牙形刺类大多呈锥形;腹足类大多呈旋转锥形;单板类、多板类、腕足类大多呈帽形、贝壳形;海绵呈针形、放射形;锥石类多呈锥管状,腔骨类、托莫特类、开腔骨针类、织金壳类呈多骨片或多骨针系列等等。

图1-1 小壳动物化石

小壳化石分布

分布广数量多,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现,而且已成为寒武纪最早期建阶划带的标准化石,也是划分前寒武纪和寒武纪地层界线最重要的古生物依据。此外。数量上的突发性和特征上的原始性,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壳化石繁盛于软躯体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之后,三叶虫动物群之前。在前寒武纪末期几乎没有发现,而在寒武纪一开始便突然大量出现。在形态特征上它们又各自与稍晚一些时候的有关古动物门类相类似,但又存在很多的差异,表现了早期小壳化石的原始性。这种原始性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发生、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藻类化石

地球上最古老的,而延续时代最长的化石之一。地质时期中的藻类生物,经过复杂的石化作用,整个藻体或局部构造被保留下来,它是地质时期藻类生物的遗迹。藻类化石对于生物地层学和某些沉积矿产的研究及古环境的重建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探索生命和细胞的起源,陆生植物的进化及地球早期大气圈的形成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现代藻类可分为10个门左右(见藻类植物)。但是藻类化石中的细胞器、原生质、色素等构造和物质极少保存,故它的分类依据与现代藻类明显不同。目前,藻类化石的分类系统比较多样,下述分类较为常见。

骨骼藻化石:这类化石藻的特点是细胞壁钙化或矿化。多数化石藻的骨骼由钙质组成,少数化石藻骨骼由硅质、有机质组成。矿物组成的骨骼对藻体起支持、固定和 6 保护作用。根据化石藻体的形态、构造、细胞和藻丝体的大小和分枝情况以及生殖窝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主要对红藻门)等特点可将以下几个门的化石分开。

红藻门

常见的有珊瑚藻科、管孔藻科及裸海松藻科化石。

绿藻门

常见的有松藻科及粗枝藻科化石。

轮藻门

常见的为其藏卵器化石。

金藻门

常见的有颗石藻科化石。

褐藻门

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硅藻门

藻细胞壁由硅质组成。

蓝藻门

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甲藻门

常见的有沟鞭藻类化石,细胞壁主要为有机质。

非骨骼藻化石:藻体细胞壁由有机质组成,不具矿物物质。这些化石藻类以蓝、绿藻门为主,通常由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丝体组成。这类非骨骼藻的藻体常具捕获和粘结碎屑颗粒的能力或通过新陈代谢改变介质酸碱度而促使碳酸盐沉淀,形成生物沉积构造体,如叠层石、核形石和凝块口等。4.2娄山关群(∈3ls)

属寒武系,上段以灰、浅灰色白云岩为主,夹后层白云岩;中段以浅灰色中厚层、薄层白云岩、泥质岩为主,夹浅灰色角砾状白云岩;下段为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微-细粒白云岩。含三叶虫:Paramecephalus meitanensis, Loshunella。厚1022m。与上伏地层桐梓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陡坡寺组为整合接触。

本次我们观察到的是薄层白云岩,其构造主要是褶皱构造,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升降运动使岩石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岩层的水平距离缩短而形成的。岩石的解理较发育,岩石呈紫红色,代表岩石中含有氧。

三叶虫:如图2-1所示,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繁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明显,是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三叶虫是比较高级的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形体大小不一,一般长数厘米,大部分游移于浅海底,以其他动物或其尸体为食料,其躯体各部分结构已经分化的很好,可以横分为头、胸、尾三部分,又可纵分为中轴和左右肋叶三部分,所以叫三叶虫。头部结构复杂,有一对眼睛;胸部有若干胸节;尾部也有各种形状。头胸尾3部都有多节的复肢。中国已描述过的三叶虫有1200多种。其中有些事很好的标准化石。中莱氏虫、德氏虫、蝙蝠虫等都是。三叶虫以寒武纪为最盛,到古生代末就完全绝灭了。

图1-2 三叶虫

4.3甲劳组(∈3j)以灰、浅灰色中薄层至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质、钙质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白云岩。底部产三叶虫:Kootenia sanwanensis Zhou in Lu et al.,1974,Parafuchouia prompta(Zhou)等。厚80m。与上覆地层娄山关群为整合接触,与下覆地层凯里组为整合接触。

图1-3甲劳组图

5.下午观察的清水江畔地层 5.1南沱组(Cr.2)

距今6亿-5.7亿年,属成冰系,其处南华大冰期。本次我们所观察的一套南沱组的厚度约为1000m左右。其主要岩石为含锰的冰碛砾岩。5.2南华大冰期

南华大冰期(Nanhua great ice age)是中国晚前寒武纪(新元古代晚期)的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Sinian period great ice age)。因主要在南华准地台发现广泛的冰碛层,由刘鸿允命名。这次大冰期发生在距今7亿~7 4亿年间。它包括两个冰期:较早的一次冰期称长安冰期(Changan glaciation),以湖南洞口—广西三江的洞口组下段冰碛岩、贵州东北部、湖南西北部东山峰组冰碛岩、浙西下涯埠组冰碛岩、桂北长安组冰碛岩为代表,同期冰碛还在赣西、赣北、湘中、陕豫鄂边境、川甘边境和新疆发现。较晚一次冰期以南沱冰碛层为代表,称南沱冰期(Nantuo ice age),相当的冰碛岩还有皖南、浙西、浙中北和赣东北的雷公坞组、黔东南的黎家坡组、桂北的泗里口组、湘中的洪江组,豫西罗圈组下部的临汝冰碛岩,川甘边境、陕豫鄂边境、陕西、宁夏、青海和新疆都有发现。长安冰期和南沱冰期中间为间冰期沉积,为含锰或含铁的页岩、砂岩,有灰岩或白云岩透境体沉积,以黔东北、湘西北和赣西北的大塘 坡组为代表,称大塘坡间冰期(Datangpo interglacial age)。

南沱组原称“南沱冰碛层”,属南方震旦系上统下部,分布于中国康滇古陆两侧,如滇东、桂北、黔、湘、赣、川西、鄂、皖南及浙西等地。最初命名地点在湖北宜昌西北南沱,故名。本组为冰川泥砾堆积,由灰绿色、紫红色泥砂胶结的砾石组成,不显层理。厚60—110米,与下伏莲沱群呈微不整合关系

南沱组为冰川堆积。在莲沱王丰岗,该组底部以一层灰绿色块状泥砂质砾岩与下伏莲沱组顶部之灰绿色和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接触,顶部以黄绿色含砾砂质粘土岩与上覆陡山沱组底部之灰白色硅质白云岩分界。主要为巨块状冰碛泥砾岩,总体绿灰色,少数为紫红色。砾石大小不一,分选性差,形状多样,成分复杂,常见砾石上有擦痕或钉字形凹坑。上部夹薄层砂岩透镜体;顶部可见层理明显的粘土质砂岩和砂质粘土岩,常含零星小砾。厚度由数十米至百米左右。与下伏莲沱组或大塘坡组假整合接触。产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densa, L.Leguminiformis, Trachysphaeridium sp.,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Minutum, Taeniatum crassum,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等。南沱组为南沱冰期的堆积物,后期冰川开始消融,局部呈现冰水沉积特征,可见纹泥层、坠石等。张惠民等(1982)测得其古纬度为19。此组广布于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的范围。

图1-4南沱组含锰冰碛砾岩 5.3陡山沱组(Z2d)属埃迪卡拉系(震旦系),本次观察的主要为褐色中到薄层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黑色碳质页岩。坡面上的陡山沱组,是整合在南沱组余灯影组指挥舰的汗磷碳酸盐——粘土岩组合。下部以白云岩为主,中部以粘土岩占优势,上部则主要是炭质粘土岩、泥云岩夹磷块岩。含少量化石,厚80余米,属半闭塞台地相带的沉积。与上覆地层灯影组为整合接触,与下覆地层南沱组为整合接触

该组为一套含泥、砂质成分的碳酸盐岩。主要为灰、褐灰及灰黑色泥质白云岩,底部常有含锰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南沱组灰绿色泥砾岩接触。下部白云岩含较多硅磷质结核和团块,微层理发育;上部白云岩夹燧石层并含燧石团块,顶部有一层黑色炭质页岩与上覆灯影组白云岩分界。全组厚度一般为100—200m,个别地区厚仅数十米。在鄂西、黔中、黔东等地该组含磷块岩;黑色页岩中含银,局部成矿。陡山沱组位于南沱组之上,灯影组之下,与下伏南沱组呈假整合接触。富含生物化石,已知者有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微古植物有20余属,以刺球藻群中一些属、种的出现为特征,如 Micrhystridium, Comasphaeridium, Tianzhushania 等;宏观藻类有:Enteromorphites, Doushantuophyton 等;蠕形动物为:Sabellidites;海绵骨针有:Eospicula yichangensis, Hazelia liantuoensis等。该组是南沱冰期冰川消融后引发的广泛海侵初期的产物,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层区范围。当时扬子古陆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但各地水深不同。其命名剖面所在地区长江三峡宜昌一带,可能为碳酸盐台地的斜坡末端,海底位于浪基面之下,水深近于广海陆棚。陡山沱组的Rb-Sr法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91±29)Ma。该组广布于湘、鄂、黔、桂、赣西北、皖东北、滇东、陕南、川东北等地。6.剑河八郎乌溜剖面

乌溜-曾家崖剖面位于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距八郎村约1km,由赵元龙、黄友庄等于1984年测制,1989年和1990年重新测制,1999年对各层的厚度进行了修订。该剖面总厚约200多米,其中凯里组厚214.2m。剑河八郎乌溜剖面是寒武系第2统与第3统间界线层型剖面候选剖面。以Oryctocephalus indicus 作为中寒武统的FAD分子及中国剑河八郎寒武系第2统与第3统间界线剖面成为潜在的国际层型剖面。

7.凯里生物群

1982年11月,时为贵州工学院讲师的赵元龙、黄友庄及龚显英于贵州台江县(现划为 剑河县)革东镇西北3公里的八郎村后乌溜—曾家崖山脊2、3统寒武统凯里组中上部粉沙质泥岩和钙质粉沙质泥岩中发现。目前主要产在剑河乌溜曾家崖和苗板坡两剖面。由多孔动物、腔肠动物(刺细胞动物)、蠕形动物超门、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状化石、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分类位置未定化石及藻类、遗迹化石等多达10个门类的化石组成。其中动物化石属已达122属,仅次于澄江生物群的139动物化石属,但超过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118动物化石属。与澄江生物群及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共同组成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共38属化石相同,与澄江生物群仅有30属相同。与同处于寒武纪第三世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在门类及属种组合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7.1凯里生物群的研究意义

提供了早期后生生物重要信息,加密了早期后生生物演化链。凯里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它所含有的一些重要化石不仅填补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空白和薄弱环节,而且还成为了我国及全球早期生物演化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海洋、海洋生物多样化及生态复杂化的窗口,也是三叶虫首次大规模绝灭、复苏的窗口。早寒武世很多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都形成于浅水环境,说明那时海洋环境并不复杂,到了第3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的生活环境开始从浅水区(浅水惠勒生物群)向深水区延伸,生活在深水区的有的面向海湾,有的面向大洋,充分说明了中寒武世或第3寒武世海洋的多样化,生物门类更为繁多,生态环境更为复杂。而凯里组三叶虫丰富,共60属。凯里生物群之下为潜在的第2、第3寒武统国际界线,该界线之下有三叶虫36属,凯里生物群有三叶虫44属。44属中有20属来自界线之下,说明这20属穿越了第2与第3寒武统界线,另外16属灭绝了。经过三叶虫的复苏、辐射,产生了新的三叶虫24属。所以说凯里生物群成为寒武纪三叶虫第一个大规模的灭绝、复苏事件的窗口。

演化上承前启后作用。凯里生物群的时代为寒武纪第3世,明显晚于澄江动物群而早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2个多节三叶虫带,在生物演化上处于承前启后的演化位置。一些化石如帽天山虫(Maotianshania)、微网虫(Microdictyon)、奇虾(Anomalocaris)等起源于澄江动物群,灭绝于凯里生物群或延伸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另一些生物如Marrella、Pollingeria、Mollisonia、Wiwaxia起源于凯里生物群,延伸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与澄江动物群共同的动物化石属30个,而与远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却有40个相同的动物属。这是因为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同属第3寒武世这一生物共同发展阶段。.古地理、古板块研究提供新信息。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及北美的其他寒武纪生物群在组成上更为相似,说明两者不仅处于同一发展时期,而且在寒武纪时,两地距离相距比现在近。8.实习小结

我们这次为期一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对我来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的野外实习,去之前我一直都很兴奋,也很期待。到了目的地以后,说实话,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有点失望吧。但仔细一想,还是有很多的惊喜的,例如看到了凯里生物群的遗址,还看到了一些化石,虽然是假的(在巴郎村的柱子上),由此了解了三叶虫,还看到了清水江。这次实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平时在书本上抽象的东西得以具体化,加固了我对书本知识的认识,还看到了各种古老生物曾今生活过的遗址。各种岩石的岩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有几种主要的地层。总之,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我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继续学习。参考文献

[1]宋青春,邱维理,张振春等.地质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尹恭正.贵州寒武系划分及对比.贵州地质,1996,13(2)115-128 [3]朱立军, 赵元龙.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学报, 1996, 35(5): 623-630 [4]赵元龙、朱茂炎、袁金良等,凯里生物群——揭示寒武纪海洋生物多样化的特异化石库,2005 [5]王宇轩,寒武系第二统和第三统间界线候选层型剖面——乌溜-曾家崖剖面的继续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五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 质 学 实习报 告

班级:2010级土测3班

老师:郑子成姓名:牟建祥

学号:20107972 1.实习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2.实习地点

从成都校区出发,先后到达金马河、都江堰、映秀、紫坪铺 3.实习内容 3.1河流

河流分为幼年河、青年河、成年河。河流上游至发源地属于幼年河,在这个阶段。幼年河的形成时间短,河流冲刷时间短,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河流呈“V”形发育,搬运力道弱,河床中被搬运的岩石磨圆度低;青年河相较于幼年河岩石有一定的磨圆度河流呈“U行发育”;而壮年河的磨圆度则非常高。由于长时间河流的侧蚀作用,越到后期河流越宽。从天空俯视河流多呈‘S’型,从幼年到壮年河流的弯曲度由大变小,到壮年则是为宽广的河床。实习的首站是金马河河段的下游地区,我们到达的具体地点是金马河大桥下的河漫滩地带,这条河河谷宽广,呈U字形的河床,并且河谷及两岸阶地的岩石的磨圆度都比较高,属于壮年河。而我们在映秀镇看到的河流,河流谷地及两岸岩石的磨圆度都非常的低,从河流的凸岸被河流强烈的冲刷作用,可以判断出这条河流属于幼年河。而在都江堰村看到的河流是干涸的,河道比狭窄且无流水,属于断流期,从河流中间的沙心洲,我可以判断在6—9月份的降雨季节,这条河的河水流量还是较大,因此由于河流水流遇阻形成的水下不稳定沙质堆积体。在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是在水流变换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3.2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表现为对坡面、沟谷与河谷的侵蚀破坏作用。一句侵蚀的 部分不同,一般又分为溯源侵蚀、下蚀作用、侧饰作用。溯源侵蚀指流水对上游源头的侵蚀,使沟谷向上游方向延伸。而下蚀侵蚀河床地步使河床的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它主要是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向下冲蚀和河水携带的沙石对河床撞击、摩擦使河谷加深的作用。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床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成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侵蚀凹岸,在凸岸处堆积。河流上游以溯源作用和下蚀作用强烈,河谷窄而深,岩石的磨圆度比较差,岩石的分选性比较差。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侵蚀凹岸,堆积凸岸。由于长期的这种作用,使得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最后形成牛厄湖(见图1)。金马河段宽广且河谷较浅,周围岩石的磨圆度比较高(见图2),所以这里属于金马河的下游地区。映秀镇段河流周边的岩石基本没有分选性,属于河流的上游段。

(图2)3.3河流地貌

由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河流地貌。这次我们实习的地点以河漫滩

(图1)(见平水平坦河流形成漫滩冲积

左图)为主。河漫滩是指高出位以上,洪水期又能被淹没的谷底。它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周期性泛滥的产物。河漫滩的过程分为雏形河漫滩、原始河和河漫滩。河漫滩的内地貌有平原、牛轭湖等。原来的河谷谷底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之上,成为河流阶地(见下图)。

河流阶地按形成时间先后分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其中一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晚,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我们首先实习的地点是金马河大桥下的河谷地带。这里属于河流的一级阶地,形成时间很晚。洪水来临时有可能被淹没。

3.4河流周边规划及灾害防治

首先由于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有几大类:河漫滩,阶地,河口三角洲与冲积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河漫滩地基本没有利用,由于洪水退去,河漫滩上堆积的是大量石块与泥沙且次年洪水来临后基本淹没,因此基本没得到利用。

而河流侵蚀留下或堆积的阶地则得到或应得到大利用,阶地的利用应是低阶防护,高阶利用。低级阶地由于地势低,容易被水淹没且仍然会河流或多或少的侵蚀,所以应当进行适当的防护,种植树木保持水土。而高阶阶地,土地平坦且临近河流水源,即可建设居民楼也可进行农业种植,是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除了河漫滩与阶地,河岸两地防护措施也很重要,从映秀镇的规划可以看出,尽可能的在河流的凸岸留出大量的空地,为‘凸岸更凸’留下余地。

由河口在平原堆积的洪积扇的利用则应注意,内围由于沉积物粗,渗水能力强,土层较厚,比较适合做居民点建设;而外围则是地下水接近地表,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可作为农田供使用。此地应注意的有两点○1由于地势陡峭,注意泥石流滑坡的防护○2一定注意该地地势突降为平原是否与断层有关,如遇断层,该地则不适合作为居名点的选址。河口三角洲的利用则十分广泛○1耕地,这里常年的粉砂土和亚粘土的淤积,土地肥沃,地势高排水条件好,地下水埋藏深,土地盐渍化程度低,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利于农田利用与开发○2滩涂地,滩涂资源作为潜在的十分宝贵的土地后备资源。我国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利用滩涂围垦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但是由于沿海淡水严重缺乏,滩涂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越来越多的滩涂围垦丧失了造田的“初衷”,成为海水养殖的“乐园”,使得国家希望围垦造田或通过围垦达到土地占补平衡的愿望难以成为现实○3养殖水场和盐田,临海,鱼类资源丰富,可进行大量的养殖水厂建设;而天然的地下卤水,地坪的地势,晒干成盐且盐质优良○4船运业,河流入海口,可由海地进入内陆地区……注意,该地土地利用,特别是农业,注意做好排水措施,以防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并注重清淤,人为管理也很重要

由于河流的地质作用对河流的形成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河流周边的规划显得就尤为重要。在金马河地带,由于河谷较浅,河漫滩较宽,因此当洪水来临时,周边的一级阶地就容易被淹没。所以周边的一级阶地不适合建设建筑,但是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在我们国家存在着很多在一级阶地上修建建筑的地方,这是出于很多因素,首先一级阶地的地质构造很稳定,其次是一级阶地接近河流,这里有充沛的水源和便利的灌溉,还有肥沃的土壤,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饮水、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和农业用地,另外也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流域文明使得人们对临水地区情有独钟。只要在一级阶地上做好一些防护措施,例如在映秀镇的河流两岸修建有防洪提,修建民居选择离河流一级阶地的相对高处。因为映秀镇三面环山,且山的相对高度较高,山的坡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做好地质灾害工作是非常必要的。3.4.1金马河河漫滩规划

由于金马河大桥段属于金马河的下游段,河流宽广,岩石的磨圆度较高,河漫滩的面积较大且河漫滩的地质构造非常稳定,这些对于其周边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河漫滩地域是由洪水冲积物经年沉积而成,土壤肥沃,因此最接近河流的河漫滩可以发展依水性强的作物,比如水稻、竹笋,也可以修建鱼塘,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另外离河流较远,地势较高的一级阶地可以建设少量民居,并且要修建坚实的防洪堤。

3.4.2映秀镇河漫滩的规划

映秀镇的河流属于上游阶段,沿岸的岩石分选性差,多以砾石(见下图)

为主,因此河漫滩不利于农作物生产。但是映秀三面环山,修建民居不仅要注意洪水的冲击,还要注意地质灾害。当雨季来临时,要注意来自多方面的危害。对与河流冲击凹岸,堆积凸岸的作用(见下图)。在我们实习的时候,映秀的那条河流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河流的凹岸应该多修建建筑、公路及其他设施时,需要考虑到河流的冲击作用。首先要修

建好足够厚的防洪堤(见左图),另外在规划时应该把设施修建的地方离河流相对于凸岸更远处,以防止河流的侵蚀作用把凹岸掏空引起地陷现象,发生不必要的危害。而在河流的凸岸则可以把建筑设施修建的离河流稍近处,但也应该把防洪堤修的较高一点,以防止异常年份的大洪水的袭击,万无一失。3.5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构造运动也称为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化的运动。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都是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慢的导致陆壳和海壳的增生和消亡、海陆轮廓的变迁,形成山脉和盆地;由于能量缓慢的积压,一旦释放,造成岩石的破碎或断裂,一瞬间产生的火山岩浆运动、地震。因此,构造运动在经历多次的相对和缓和相对激烈的阶段,具有周期性。

构造运动使岩石变形、断裂和破碎就会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虽然多数地貌形态在后期会有所破坏,但构造运动可在地层中留下相应记录,我们可根据地质构造来判断构造运动。主要依据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由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快速震动的现象称为地震,当然一般地震都指的是自然作用产生的震动,是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大的地震常常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此次前去的映秀镇则是在5·12大地震中的震源位置,有统计可知,有当地百分之六十五的民众在该次地震中丧生,而处于龙门山地震带(理县-汶川-茂县-北川-平武-青川)直接受到地震波影响的地区也深受其害,遇难和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亿元。地震震级是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汶川5·12地震发生的就是8.0级特大地震。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呢一定地点地面震动的激烈程度,我国目前使用的是12度地震烈度,汶川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1°,以四川汶川映秀镇到北川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km²。3.6滑坡、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3.6.1滑坡、泥石流的识别 3.6.1.1滑坡的识别依据

1、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3.6.1.2泥石流沟的识别依据

1、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3.6.2滑坡、泥石流的防范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一)逃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山体滑坡往往非人力可以制止,但我们可以通过弄清楚其爆发前暴露的前兆特征,及早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崩塌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能嗅到异常气味;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发现这样的征兆,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带的人们就要及早转移撤离。要是发现山坡前缘土体隆起,山体裂缝急剧加长加宽等异常现象,也要及早采取转移等避险措施。

(二)泥石流将爆发时要朝山坡两侧跑。泥石流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泥石流沟谷中,因此,掌握判断泥石流沟谷并远离它们的技巧,对于自救很有必要。泥石流沟谷上游像漏斗、饭勺、树叶,中游深且窄,下游则较为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如果沟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库、或沟内地下水丰富,它们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时,更易爆发泥石流。要特别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因而逃生机会很小。因此,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该马上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在逃跑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向:不要顺沟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应该朝着沟岸的两侧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处。3.7映秀镇泥石流及治理措施

映秀镇三面环山,处于三山交汇的谷底,山高坡陡,地势较低,中有一河流流经,同时又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形地质条件极为恶劣,因此该地区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首先5.12大地震给映秀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山河破碎,地震带来的严重创伤已让人们难以忍受,但由于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更是让人们防不胜防,因此该区实现做好地质灾害工作对保障该区人们正常生活的权利,防止人们心灵再受创伤极为重要。映秀周边险峻的地形条件,就给泥石流的发生带来巨大的可能。泥石流治理措施包括土建工程措施(拦挡、排导、停淤等)、生物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等)和预警报措施(划分危险区、监测、报警等)。在泥石流沟治理中,根据治理目标,可采取一种措施或多种措施综合运用。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要对滑坡和泥石流进行源头势治理:首先要注重排水,建设排水、拦挡、蓄水和引水工程,考虑到到当地降水量开挖环山沟渠,拦截地表水下渗、削减洪峰在流通区内修建拍导工程;生物措施则是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禁止在土壤薄弱地区耕作,减少水土流失。4.感想

这次野外实习带给我知识上的满足,学会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把握好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我对地质学这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以后我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其中吴老师让我知道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丝丝联系,让我知道我们的居住环境的选择与地质学密不可分,另外他也给我们纠正了一个观点就是民间所谓的风水学和有

下载计算机地质学上机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地质学上机实习报告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姓名:班级: 学号: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三丫口、拖乌山 二、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昌周围一些具有典型地质特点......

    地质学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葫芦坡 实习日期:2013.11.08 实习目的:了解库峪山体的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和具体的岩石构造 实习人员:地科三班和地理创新实验班全体学......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郑子成 老师 一、 实习概括: 1、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101班 姓名:张金林 指导老师:时间:2012.4.28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徽杭古道附近地区的丘林的岩石种类的区分以及瑞晶洞的旅游观光考察, 并从地......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 通过对当地优越的自然地质构造地貌的实地学习,体会自然界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并巩固地质学知识。 二、实习的时间: 19周星期一到星期星期......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7日 二 实习路线:金马河—映秀镇—都江村三 实习区域概况: 1 金马河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79.194km,流经都江......

    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前言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地层 构造 岩浆活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 总结 前言 一、实......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第一天:碓石口-碓臼峪 一 序言 实习时间:10月27日~10月31日 自然地理概况;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