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小教研
《纲要》提出,幼儿园要把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做为一项基本任务。因此,认真贯彻《纲要》,通过游戏、上课、劳动、日常生活等各种教育手段,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纲要》规定的要求,是为幼儿入小学所作的最基本的准备工作。
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是长期复杂的工程,应当是在整个学前期循序进行的,而且要抓早、抓好。要从小班幼儿入园开始,贯穿于学前期教育的全过程。以写字姿势为例,必须在小班开始拿笔时,注意养成正确姿势和握笔方法,否则,年龄越大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其次,做好幼儿园和小学间的经常性的联系。
1、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是搞好幼儿入学准备的前提。幼儿教师可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参加小学研究幼小衔接工作的会议,与一年级教师共同讨论和研究彼此的教学大纲。
2、建立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联系。为激发幼儿入小学的兴趣,我园常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小学、小学生的情况等。如定期组织幼儿参加小学的升旗仪式,参观小学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邀请小学一年级选手和大班幼儿一起进行跳绳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缩短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距离,使幼儿与小学生建立起友好的感情,激发起幼儿入小学的强烈愿望。
再次,做好幼儿园大班幼儿入学有关准备。
1、适当改变作息制度。在大班第二学期,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增加课时。适当地减少一些游戏活动,增加看图书、劳动、绘画、手工等活动内容,并逐渐减少幼儿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可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2、改变环境布置。在环境布置上,幼儿园大班教室在最后一学期基本实行小学化。桌椅改成课桌形式,按照小学桌椅的布置形式排列,设立黑板,尽量减少各种花花绿绿的墙饰。幼儿园教师有计划地逐步减少对形象教具的使用,改为直接用黑板,使幼儿逐步养成坐姿端正、面向老师、面对黑板听课的习惯。
3、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能力,使他们不依赖老师,逐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为适应小学生活创造条件。如: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一日三餐在家吃饱吃好,逐渐减少在园加餐数量。大班下学期的最后几个月,我园的幼儿基本都不在园加餐了。
4、开展各种技能小竞赛,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如:午睡时看谁穿衣快,叠被子整齐;活动课上比一比谁摘菜干净,谁会包饺子、擀皮儿;园里花草的浇水、除草,卫生区的卫生分给大班幼儿管理,看谁管理的好。
最后,做好幼儿的离园工作。
1、做好家长工作。在幼儿离园前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全面汇报幼儿在园的情况,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小学的准备工作,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意见并做好记录。
2、课程中渗透离园教育。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三年的朝夕相处构成了人生初始最动人的画面:离别的依惜,升学的惊喜,交织成幼儿离园时复杂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大班的最后几周内开展“离园倒计时”、或“再见了,幼儿园”等主题活动。在这个洋溢着感情色彩的主题里,我们营造温馨、感人的氛围,让幼儿园里原本习以为常的人、事、物顿时在孩子的眼里鲜活起来。幼儿在活动中与幼儿园里的人或物进行着有意义的互动:做个惊喜留念盒,说句感谢的话,许个朴素的心愿......几分激动,几许留恋,自在其中。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感激,主动的表达着自己对幼儿园的依恋,体验着合作与成长的喜悦,建构着和谐的人格。
3、入学随访。幼儿入学后,我园还要求老师适时的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至少半年的跟踪记录:听听小学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比一下孩子入小学和在幼儿园有什么变化;同时听取小学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整体意见,总结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优缺点,使今后的衔接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幼小衔接教研分析范文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
一、案例背景: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入小学打好基础。”“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这一课题对大班幼儿及家长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案例描述: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小学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情商发展、学习适应性等教研内容进行了研讨。
在大班年段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对大班幼儿的摸底调查、测验、经验总结、教师资料整理和认知辩论。
研讨前的准备,分两组进行,一组教师做好对孩子现有能力的摸底工作,另一组教师对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教育机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综合结果如下:
1、学习时间不一样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5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4~5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一样
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孩子动起来,孩子就会坐不住。
3、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
4、睡眠时间不一样
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园内午睡二个半小时,晚上基本上从8:30~7:00,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的孩子,有的因为借读,择校等种种原因,离学校比较远,中午无法午休,再加上上学时间早(7:30),晚上有的孩子要做作业,睡得也较晚,所以,才入学的孩子常会无精打采,哈气连片。
5、师生关系不一样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在班,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
6、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从以上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可以看出,它给孩子在身心两个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使孩子感到陌生、恐惧,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大班教师对幼儿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进行了摸底、测验,在全体教师的激烈辩论和共同商榷下,认为:
1、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
(2)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3)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级管理工作(班长、值日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2、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增强幼儿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
4、注意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性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3)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
(4)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
(5)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6)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大家提出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认为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
其次,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变懂事,这是我们最开心、最高兴的事。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们,去开始他们新的生活与学习。我们真诚的希望他们能带着我们的爱,飞向那更广阔的天空„„
三、体会和反思
1、教研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以前,每次教研总是领导在上面讲,教师在下面做笔记,会议氛围总是死气沉沉,而且大家各抒己见的机会也比较少。这次教研我们采用了各种形式,特别是开展了一次辩论赛的形式,而且主持人不是领导而是一线教师,各组员事先查好资料,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说得非常生动,整个气氛非常活跃。
2、孩子的各种能力要从“小”抓起
这里的“小”是指小班或托班的意思,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情商发展、学习适应性的培养,都应该从刚入园就开始了,不是读大班时才需培养,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孩子也不会一下子感觉到沉重的负担。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熟悉小学低段教本
所谓自己有一桶才能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在领会实施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该熟悉小学低段的教学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明确目的。最好能向小学一年纪老师请教,共同商讨适合幼儿更好入小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
4、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与他们最好的配合
要把孩子的学习情况跟家长做如实的介绍,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中的情况,有必要时可以请他们来观摩我们的活动。当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后,就会主动跟老师询问,比如:孩子动作慢该怎么协助幼儿园改正、怎样辅导孩子做10以内的加减、怎样让孩子学会更好的与人交往、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等。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需要做那些工作。相信经过家园双方的努力,孩子肯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
5、其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
四、问题与思考
面对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怎样更好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也能顺利的进入小学,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第三篇:幼小衔接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小金湾民族学校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总结
张洪亮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结合学校制定的学段衔接教研活动方案,幼儿园、一年级学段衔接教研活动于11月23日在小学低年级组、幼儿园大班老师积极参与下正常有序地开展。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幼小学段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我们采取同科异构的方法,以儿歌为题材,分别在幼儿园大三班、小学一(4)班组织老师相互观摩听课。通过双向听课、评课,我们了解了彼此在教法、学法上的联系和变化。尤其在认知特点、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对相邻学段的学生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好教法、学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地域的特殊性。由于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不同,就成了师生相互沟通交流的障碍,再加上家庭的因素,对于这个学段的师生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也是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的瓶颈。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幼小衔接教研的老师在教学方面主抓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指令。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适应升入小学的教学课堂,从个体认字到拼音识字到理解识字,这都是一个跨越一个进步。最后,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幼小衔接的跨越就是认识到书写的过程,不断地练习书写,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
二、幼小学段衔接课标教材研讨
通过幼小学段互听互评的活动,我们深入相邻学段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教材内容,挖掘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的异同点,找到了这一学段在三维目标和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难点,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幼小学段的学生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难点,从而帮助教师全面地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处理幼小学段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
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一、找准课程定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目标强调对儿童进行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而小学课程则是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各科系统知识的传授。这两个教育阶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都有其差异性,同时又有其连续性。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
三、幼小学段衔接教育管理研讨
通过开展幼小学段经验交流活动,我们对幼小学段的管理方式,教育环境,校园文化,评价方式及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出现的问题,根据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从民族特殊性出发,我们总结了一下五点:
(一)重视“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幼儿园与小学要多方面联系与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先进的经验方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减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学段间的坡度;其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教学的内容要体现连续性、系统性,应与小学教师做好横向交流和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及幼小衔接措施,减少彼此重复和脱节现象。
(二)改变学习环境,调整作息制度。
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而不仅于在大班毕业前作一些有针对性训练、延长课时等浅表性的工作,同时开展与小学相关的常规训练:如:让大班幼儿每天背书包上书,书包内装上学习用具,教师给幼儿教授用具的使用方法及功用,帮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适当调整作息制度与课程表,与小学接近,每节课时间保持在35—40分钟之间:改变课桌摆放形式,组织幼儿进行学习,促进幼儿在入学前作好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
(三)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并有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初步能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各种活动,如:晨间劳动、手工制作等,交给幼儿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意识,形成应该做的事就必须完成的意识和想方设法完成的能力,同时,在平日的生活中,应提出明确,严格、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形成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入小学后需要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自料理生活的需要。
(四)注重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适应性,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应适当增加教学活动中智力游戏的比重,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或让幼儿动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或让幼儿动口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评一评,或让幼儿动脑记一记,想一想等形式参与活动。语言教学中采用绘画日记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让幼儿把每天看到,听到、知道的画下来,再讲给成人听。
(五)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在教育中的失误,会对衔接产生不良影响。问题需要幼儿园、小学帮助和正确指导加以解决,学校可通过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个别家访,办学校通讯,成立委员会,家庭教育协作小组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教育工作。
四、幼小学段衔接问卷反馈。
根据民族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幼小学段教师精心设计了学段衔接调查问卷,组织幼小学段共30名老师认真参与了此次活动,并根据自身多年来教育教学的经验填写了问卷,汇总了数据,发现了问题。
(一)、学生数与教师人数比例失调。
(二)、一年级新生中,未上幼儿园的学生占30%。
(三)、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
(四)、幼小学段缺乏交流沟通。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幼小学段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在观摩听课、研课标说教材、教学常规、家长沟通协调方面,多学习、多组织、多反馈,促进这一学段的学生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校幼小学段教研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学、课程管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家长沟通方面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小学段学生健康成长,为下一学段衔接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西河口中心幼儿园刘贵莲
活动时间:2013年04月 26日16:20—17:30
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负责人:刘贵莲
活动准备:
1、请大班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大班幼小衔接计划。
2、制定在家园联系栏并要增添《幼小衔接家园互动专栏》。
3、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家长沟通。
参加人员:强晓玲、高延娜、刘贵莲
一、活动背景:
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小学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为了孩子能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自由呼吸,在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的共识。现在是大班最后一学期了,大班的孩子很快就要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最关键的任务。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小衔接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与生活。
2、加强幼儿园、家长、小学等多方面的沟通、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
三、活动过程:
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变化,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呢?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这一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大班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刘贵莲小结:
四、布置任务:
1、请大班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做好大班毕业座谈会准备工作。
2、每班至少要有三项节目。
第五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16年5月 25日
13:30—14:20 活动地点:小二班教室
主持人:曾理红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寻找一些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的资料
2、自学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参加人员:全部老师
活动背景: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小学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为了孩子能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自由呼吸,在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的共识。现在已经是大班下学期了,再过两个月大班的孩子就要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最关键的任务。活动目标:
1、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小衔接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与生活。
2、加强幼儿园、家长、小学等多方面的沟通、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活动过程:
一、引出研讨话题:谁来说说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变化,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中心发言人:李佳)
主持人小结: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学习方式到生活习惯都有本质的改变。可见“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阶段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小学展开学习生活,为孩子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
三、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呢?有哪些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分小组讨论)
四、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主持人总结: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幼小衔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有效结合就能做好衔接工作,就能尽量消除幼儿上小学后的恐惧、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使幼儿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上顺利渡过。
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