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平凡进行到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将平凡进行到底>>。
作为人民调解员,我们的工作的确是再平凡不过了,既不能象公安干警那样战斗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也不能象法院那样通过判决有效地惩处犯罪分子,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排查纠纷,化解矛盾,宣传法律,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工作既单调又琐碎。还常常是吃力不讨好,有矛盾发生了,你去调解,当事人却不理解、不配合,反而怪你的政策解释得不透彻,协议调解得不公平等等诸多抱怨。往往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你说得唇干舌燥,对方却无动于衷。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要这么坚持?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祖国需要我们的平凡。
大家都有目共睹,短短几十年功夫,我们国家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举国上下一贫如洗,人民几乎食不裹腹,到今天全国基本已实现小康并步代有力地向现代化迈进,社会运转井然有序,人民生活康乐祥和,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人民不仅仅是站起来了,而是以世界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背后,却也包含了我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人民调解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作用,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就要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我们敬业爱岗,心系群众,从小事做起,做到有呼必应、有求必帮。对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做到热情、周到,积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对不属于本职范围的,也不一推了事,而是耐心指点到有关部门办理。为了消除矛盾隐患,我们致力于破除传统的陈旧风俗,宣扬公民道德新观念,开展了普法宣传,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激励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治理,普法教育改变了人民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更上层楼。
是的,我们的工作是如此平凡,一张笑脸、一个座椅、一杯热茶,往往就是一天的工作,但是这工作却又是无比的重要。
不是吗?是谁定期给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让大家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是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难题,以尽快给矛解决?是谁总是以为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已任,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我们,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调解员。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狂雨骤,无论是晨星闪烁还是夜幕低垂,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哪里有隐患,哪(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里就有我们的足迹;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是我们的工作方针,排查纠纷,消除隐患,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甘于平凡、乐于平凡。
明天,就是我们党的八十三周年华诞,我仿佛看到,在飘扬的党旗下,一批又一批新人紧握右拳,庄严宣誓;我仿佛也看到,他们将投身到各行各业中去,有的也许会成为个中翘楚、民族英雄;但更多的,却是象我们一样普普通通、平凡平凡的工作者,我更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群平凡工作者的簇拥下,一天天强大更强大,繁荣更繁荣!
党旗飘飘。在党的83华诞到来之际,我们愿-----将平凡进行到底。
谢谢大家。
第二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壮大,看中国有豪迈和自豪,总结为: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为之而自豪。
习近平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说的多么好啊,只有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民族才能走向富强,我们是那样规划的,更是那样做的,我们的民族是制度健全的民族,是锐意进取的民族,是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不断发展的民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会更加富强。
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内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外也要用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在当今时代大潮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该如何用中国智慧走向未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我们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进程,要实现《时代之问》开篇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眼长远、立足长远和确保长远的总规划和总执行。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要和国家的梦想一样,要有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激情,总书记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也会努力向前,为我们的中国梦做出一份力,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独特的精神大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拼干劲,拼能力,拼气节,拼胸怀,拼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理智睿智的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在中国怎么办这一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始终在道路自信中做出顺应历史的正确抉择。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新的国家,如何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我们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我有一个理想: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五十年,以国为国,以家为家,以天下为天下,铭记陈毅大将的那句话: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这其中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必须一步一步,纵深推进,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在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的前提下,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必须始终将二者有机结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一鸟两翼的关系,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问题意识,增加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我们大学生的肩上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重托,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坚持,永不动摇,在改革的这条路上我们会渐行渐远,逐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继续加油。
赵恩镇 山东交通学院 2017年7月27日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并从历史高度与现实影响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场伟大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改变着当前中国社会,而且对中国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当代青年来讲,不仅要密切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而且还应积极参加这一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将改革进行到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中华自古而生,承三皇之气,继五帝之怀,有神话曰,“斩鳌足,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而如今,它应仍是我们挺直的脊梁,神话故事曲折成回廊,但其中的精神仍隐约在我们掌心。我国改革
中国!建国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任务;为获得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党的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基因植入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标志着现代国家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标志着党的建设开始适应现代国家和现代市场发展而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生成。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作为现代文明要素的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基本生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而所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从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转型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走向定型的关键性任务,“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现在已是十九大。有人把它概括为:1个新时代,2个重要阶段,3个“意味着”,4个“伟大”,5个“更加自觉”,6个“任何”,7个“战略”,8个“明确”,9个“方面”。1个新时代里包含了,1个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个新矛盾,我国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个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20年-2035年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强国。3,意味着中华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举中国旗帜,意味着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为此,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基本路线。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相连,同时增强4个能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5,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我国主权与安全、防范各种风险。6,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的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7个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8,8个明确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个方面要增强本领,8个主义要防止和反对。9,9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更是推进改革进入新时代。我省改革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过去五年,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今后五年,“要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目标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与改革
改革并不只是社会的变化,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主体——人,也就是我们去变化,大学生当然也是社会之一,并不是说不去工作还在上学就不是在社会了,当你与他人接触交流,就已经形成了社会的一部分,所以社会的改革,我们并不是看看听听就好,也要有我们自己相应的“改革”,要用改革的视角来看自己。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正视各类问题,制定并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新的战略目标,坚定了历史任务,为国家发展进行了方向规划。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思想上的启迪和发展方向的指引,要求我们也能像国家一样,正视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并付诸行动。我们应借鉴国家的全面改革经验理论,在学习上拓展,确立总目标,把握大学学习的定位和方向,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不能盲目乱学,“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只有坚持了正确的事,坚持才有意义。大学生的自我改革,同样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任务,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专题片从“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入手,多维度呈现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专题片开篇即毫不掩饰、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些问题,既说明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又说明了改革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鸣与共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羡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已拥有53处世界遗产、辽宁舰参加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活动向香港市民首次开放等等,无不证明着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路上。对于当前的改革任务,更要求我们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恒心,常抓不懈,将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上来,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改革上来,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看了这个专题片,感受到了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总书记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老百姓在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大家都有目共睹,改革确实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获得感。我们都为国家能有今天的成绩感到很自豪。该片内容丰富、数据详实、语言朴实无华,十分“接地气”并且讲的都是身边发生的变化,有极强的代入感。原来以为改革都是离自己生活很远很“高大上”的事,现在在发生其实在我们身边的“小改革”也有很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一幅用民主与法治勾勒的治理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改革创新成就了强大的中国,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全面深化改革,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初心起于理想,信念源自担当。5年治国理政的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使命、对方向的自信、对人民的责任、对世界的洞察,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强大执行力。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抉择,更是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征程。将改革进行到底,引领着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冲过新的历史隘口,驶向更加辽阔光明的未来!
第五篇:将节约进行到底
将节约进行到底
学校:龙岩二中
作者:2006届初三(6)班
米雨薇
指导教师:李文红0
将节约进行到底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随后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把建设节约型学校发展战略列入“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学校要建设节约型学校。那么,我们中学生呢?我们既是社会中的人,要承担“节约”的社会责任;我们又肩负着建设国家未来的重任,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厉行节约。
有的同学会说,教科书上不是说我国“地大物博”吗,为什么还要节约呢?在2005年6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中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目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的淡水资源占有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如果我们还一味沉湎于“地大物博”的迷梦里,那就是愚不可及的悲哀和无知。
地小人多、资源匮乏,已成不争的事实。可我们珍惜资源了吗?据《时事》杂志上报道:仅城市卫生间水箱漏水每年就耗费上亿立方米;北京市一年的洗车耗水,就比一个昆明湖还多;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资源,有专家说,这好比是砍一棵大树,烧一壶水„„资源“瓶颈”,敲响节约警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令人堪忧;资源浪费,触目惊心。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资源在枯竭、土地在流失、地球在无辜地掉泪吗?不能!节约不仅仅是在保护现有的资源,也是在创造价值,具有惊人的力量。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生活十分节俭,吃的是
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党我军,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呼唤节约型人才。教育部在《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正气,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节约资源,应从小事做起,要善待资源、节约资源。首先,就要珍惜每一滴水。我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楼兰古国,就是因缺水而走向衰败,最终被黄沙掩埋。楼兰古国的悲剧结局,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水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我们家就有不少节水的小窍门,比如:用淘洗过米的水浇花;洗手过程中,在打肥皂时,先暂时关闭水龙头等等。节约用水,需要我们全体公民共同努力。切莫让楼兰的悲剧重演,切莫让我们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
其次,我们还应该力行节约用电。坚持以够用、节约为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白天尽量不要开灯;办公设备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关闭电源;夏季空调调到26度以上,冬季暖气温度适当;离开时,关闭灯具、空调及办公设备电源。
再次,还可以从节约用餐抓起。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去餐馆就餐点菜适量,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
最后,节约用纸也是力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行为,要提高纸张的使用率,尽量两面使用,尽量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书信来往。我们应该争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先进个人和时代先锋,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广大学生要互相监督,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
总而言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无论何时何地,特别是在家大业
大的时候,决不能坐吃山空,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时刻警醒不忘弘扬艰苦创业、朴素节约的优良传统,明观而慎思:哪些地方存在浪费,哪些地方还可以节约,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每个公民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可不要小看我们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人人都把节约资源意识行为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13亿人将会创造惊人的价值。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当节约真正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对人生、对事业恪守的一种自觉行为时,我们就会在身处“地不大物不博”时,真正合理挖掘、充分使用、节约储备甚至创造出价值,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宜、物尽其用,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人类、我们的地球,能经得起自然的考验,能经得起历史长河的考验,能可持续性地发展或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