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7:0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第一篇: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

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青川县针对“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如何开展工作”这个现实问题,围绕“乡镇转变职能,干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这一主题,该县人事部门积极参与探索和开展了乡镇机关干部岗位分类管理工作。通过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三项改革”,理顺乡镇干部岗位职责

(一)改革岗位设置。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转变,按照乡镇政府履行“落实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加强管理、提供服务”职责的要求,突出发展主题,突出服务群众,将乡镇机关干部工作岗位按党的建设、产业服务、社会事务和社会稳定四大类进行设置,并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确定具体的工作岗位,把每一位干部配置到具体的岗位上,打破过去乡镇一直沿袭的“县乡上下对口、条条设置办所”的格局,把乡镇干部的工作重点切实转变到管理和服务上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分工,分工有责任。

(二)改革力量配置。在人员配置上,各乡镇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原则,在充分尊重干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各乡镇配置到一线抓发展服务的干部占到80%以上,乡镇干部用了

80%以上的精力抓发展服务,岗位工作的考核分值占到考核总分值80%以上。

(三)改革管理模式。在管理方式上,由过去乡镇干部“包村包片”的间接管理转变为现在的“任务到类,目标到人”的直接管理,由过去乡镇干部以税费收缴为主的一个目标统一管理转变为现在突出发展服务针对不同类别干部实行一人一目标的分类管理,乡镇党委、政府由过去直接管理办所责任人、间接管理一般干部转变为直接管理每一位干部。如在产业服务类干部的管理上,把产业发展的规模、数量、产值、销售、技术、管理等最大限度的量化,细化到每一个人,并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逗硬检查考核。

二、拓展“四大服务”,明确乡镇干部工作重点

(一)扶持龙头企业(流通大户)服务发展。全县乡镇干部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发展农业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和流通大户的发展,以企业带农户,以流通促发展,收到良好的成效。如乐安寺乡依据独特的地理环境,把干部服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植流通大户上,仅该乡寨子村320户农户中就培育了6户流通大户,158户农户参与农产品流通,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天麻、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产业的发展。全县共培育山珍食品、药材、畜禽、水产、木材加工等龙头企业20余家,流通大户980余户,不但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而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来持续增收300元以上。

(二)引导发展专业协会服务发展。在建专业协会过程中,全县乡镇干部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资金、场地、设备等困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瓦砾乡的茶叶协会会员覆盖率达64%,发展茶叶4000亩,会员户人均收入450元,是普通农户人均收入的2倍。目前,全县共建天麻、竹荪、茶叶、土鸡、生猪、毛兔、鱼等专业协会33个,真正起到了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组建产业服务队(组)服务发展。各乡镇针对不同主导产业,确定一名科级领导负责,成立一支服务队伍,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蒿溪回族乡机关干部秋冬季节下村时把带公文包改带为剪刀,现场传授茶叶修枝管理技术,被当地群众称为“剪刀干部”。全县围绕产业发展共组建专业服务队伍217个。打破了长期以来“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工作格局,形成了“领导干部包产业、中层干部联产业、全体干部服务产业”的全员工作新机制。

(四)干部参与示范服务发展。在干部身份、待遇不变的条件下,鼓励干部在当地参与示范、领办产业,是干部服务产业的有效抓手。红光乡干部李发军、梁军等带头在陶龙村养殖长毛兔,通过他们的示范,全村去年共养殖长毛兔8000余只;骑马乡机关23名干部中就有11人参与竹荪种植,带动该乡70%的农户发展竹荪1300亩,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500多元。据统计,乡镇中40%以上的干部独资或与农户合资建立了产业示范点。在产业发展中,“干部做给农户看,农户跟着干部干”成为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的强大动力。

三、把好“三个环节”,注重乡镇干部能力提升

(一)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取消农业税费后,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将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由“催收税费、计划生育”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政策宣传、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户合法权益上来。教育乡镇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屏弃“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意识,确立政府就是服务的理念,明确乡镇工作的主题就是发展和服务,就是解决好民生问题。根据这一工作主题,切实转化工作内容,转变工作方式。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由简单化向深层次、多样化转变,根据发展的变化、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创新机制,把服务发展着力点放在群众急需解决的信息、技术、资金、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上。

(二)加强技能培训,增强服务能力。以培训教育为抓手,切实提高干部服务发展的技能。一是加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建设,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试制度,迫使乡镇干部主动学习技术和业务,自觉由指挥型、命令型、万金油型向技能型、示范性、服务型转变。二是抓住川农大与青川县合作的机遇,深化开放式教育,有计划分层次轮训乡镇干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对乡镇干部加大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力度。三是以县委党校和县行政学校、农广校、职高等为载体,抓好以短、专、快为特色的专题培训。四是定期组织、选派乡镇抓产业发展的负责人外出学习参观,借用别人先进经验指导当地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农村电影放映队制作科教幻灯片,深入村社放映科教示范片,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水平。把产业基地作为课堂,让干部在产业链上学技术,在实干当中强能力。

(三)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服务效果。一是在管理上,实行“一项分类工作,一名领导挂帅、一支服务队伍、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的“五个一”模式,切实落实副职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工作责任。二是在目标设置和考核上,实行分类设岗定目标,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一名干部一个目标任务一个考核细则。三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做到“任务到类,目标到人”,考核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基础,实行权责统一,扩大群众评议干部面,干部的业绩由所服务的群众测评、村两委初评、乡镇党委审评。四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好和工作创新突出的给予重奖,组织上优先提拔使用,对完成任务差的不仅要采取经济措施处理,而且要采取组织措施调整,真正建立起“产业发展,干部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干部服务长期见效,产业发展持续增收”。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该县乡镇机关干部岗位综合分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乡镇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干群关系不断密切,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切

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实行上下联动,同步运作;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凭业绩用干部;要加快引进业务类、产业类急需专业人才,加快干部在素质、专业、年龄结构方面的造血换血步伐;进一步研究职能转换的政策机制,完善干部服务的定位、形式、身份和自身利益方面的服务保障机制,规范运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抓住干部人才素质建设这个重点,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队伍,既要解决好“万金油”干部的问题,又要防止干部“偏科”现象发生;进一步完善分类干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处理好个体与全局、服务与管理、岗位工作与日常工作等方面的关系,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合中有分,分而有合”,确保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第二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黔西支行党委

基层党组织是农行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面对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黔西支行党委始终围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使之成为战斗堡垒,在经营中充分发挥效用‛这一中心,把加强班子建设及党支部的思想政治领导,增强党支部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八大基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夯实组织建设基础,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堡垒作用

近年来,黔西支行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以创建‚四好班子‛为契机,不断强化班子成员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注重提高学习思辩能力。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道德观,价值观。同时,不断强化以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学习。二是注重提高

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干部选拔任用等都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工作特点分别按营业机构、支行机关、退休人员建立了党支部。选配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无论专职还是兼职党支部书记都集中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模范作用

近年来,黔西支行党委把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强化组织生活制度和党规党纪的约束,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努力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干部一根标杆‛,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2005年,全行共有党员人80,其中机关在职党员人36人,离退休(含内退)党员44人,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行党委根据上级行有关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机关支部分设第一、二支部和退休支部的换届选举这一有利时机,在配强选优支部班子上下功夫,加强对各支部换届及选举工作的指导。通过换届选举,逐步形成支部班子团结协调,分工明确,既各负其责又通力协作,整体功能发挥较好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各支部认真履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指定优秀老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确保新党

二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考核机制,对机关党支部实行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党支部活动保障制度,继续全面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员工双向选择的‚双聘‛制度。

三是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和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凡吸收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都要向党内外群众公示,预审内容包括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与总结、考察登记表、党内外群众意见、参加培训材料等,从而有效地把好新党员质量关。

四是健全机制,形成合力。支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 ‚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创建领导小组,并明确领导分工,确定具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形成以党委书记负总责全面抓,机关党组织负责同志、党办具体抓,其他成员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人员到位。

五是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全面加强组织建设。支行党委把促进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强化支部书记素质培训工作和考核制度,把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委目标管理工作。党支部要切实履行职责,把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来抓,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八项基本任务,努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抓党建促发展,工作跃上新台阶

验收。

——2005各项经营指标超额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计划,为全区农行完成全部大项指标的屈指可数的支行之一,被黔西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黔西县2003—2005‘九创一平’工程文明单位‛;2005年5月,省总工会毕节办事处授予‚毕节地区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黔西县总工会授予‚黔西县2005年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同时,信贷管理工作经过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的多次检查,风险控制水平也得到充分肯定。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经济案件和责任性刑事案件。

第三篇:7(全面促进区域功能组团协调发展 )

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解读之七

全面促进区域功能组团协调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10-8-10

★★★

【字体:小 大】

组团发展的内涵是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区域经济组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按照“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区域功能组团,明确了支持甘肃各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推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甘肃是一个幅员辽阔和地理环境多样的省份。各区域既有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有制约发展的多种因素。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方式而要采用组团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除兰白核心经济区、陇东煤电化基地和河西新能源基地外,还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功能组团协调发展。

祁连山生态补偿区。要加快建立国家级祁连山生态自然保护区,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加大缓冲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减轻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快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实施人工增雨雪,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逐步恢复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同时,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入手,构建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逐步走出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

武威张掖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要在统筹考虑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巩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保护天然湿地。加强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用水结构,采取高效节水、适度调水等综合手段恢复月牙泉和西湖湿地生态功能。实施三大内陆河流域盐碱化及沙化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防沙治沙工作,建设防风固沙大型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力推广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以电控水、以水定地”的水权制度,建设以河西地区为重点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两州两市”扶贫攻坚区。要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推动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向连片集中扶贫开发转变,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同时,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进一步加大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力度。甘南州要加快实施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开工建设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青走道水电站、石门河引水等工程;发展高原草原旅游、藏族风情旅游,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临夏州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的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畜牧、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大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国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重要基地;实施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库区水土治理项目,加强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定西市要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带动薯农脱贫致富;发挥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优势,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加强渭河源头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引洮供水一期配套工程。陇南市要加快发展以黄金、铅锌为主的有色冶金工业,以中药材、油橄榄、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农业,以及水电、生态旅游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甘南、临夏、定西、陇南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以金昌、白银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区。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围绕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以不同行业的骨干企业为龙头打造产业循环链;以推进清洁生产为重点,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以改造提升省以上开发区为重点,形成环境友好型开发区;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各具特色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要以实施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为契机,抓好冶金、水泥、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围绕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实现资源开发从粗放向集约、资源加工从简单向精深、资源产品从初级向高级、资源项目从分散向集中的转型,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资源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善要素投入结构,积极引进有利于能源资源科学开发和循环高效利用的项目,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进技术创新,努力突破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产业链延伸的核心技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天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天水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围绕建设全国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加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力信息三大工业集群,加快建设电子、机械、电器三大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努力做大做强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以对内开放带动对外开放,加强同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对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地域经济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组团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我们坚信,只要各地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把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浅谈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浅谈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宗亮,邮编:277500)

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定人口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这一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机制,建立健全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把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总理指出,这项政策是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和地区要认真组织好试点,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项政策以公共财政政策为支撑,通过国家奖励扶助的形式直接帮助实行计划生

1育的农民群众,使他们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能够享受到当初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解除后顾之忧,亲身感受到响应计划生育号召,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跟共产党走有奔头。这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而且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社会制约向利益导向、从单纯依靠思想工作向解决实际困难的重大转变。

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

我国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并于80年代初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0多年来,我国少生了3亿多人,节约了7万亿元抚养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比1970年一对夫妇平均少生了4个孩子,极大地减轻了社会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二、国家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理论依据

(一)计划生育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农村的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体力在生产劳动中仍扮演重要角色,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因此,男孩的地位举足轻重。城镇居民因为有工作,有工资,所以等退休后生活上有一定保障,而

在农村,因为农民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那些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家庭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社会角度看,这些农村实施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家庭为国家、社会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晚年却由于身边子女少,遇到一些困难和不便自身无力解决。所以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使其晚年生育得比别人更好,更有保障。

(二)生育需求的可变性与可替代性

生育要求和生育动机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在特殊环境下,这种变化可以大大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计划生育广泛开展,特别是90年代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千年延续不变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生育需求大大弱化了。但从整体上说,目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仍然是老百姓尤其是偏过农村多数农民生儿育女的主要生育需求。这些生育需求的根源来源于不同的侧面。如:“传宗接代”主要与生育文化中的传统观念有关;“养儿防老”主要与实际生活保障有关;对于与生育观念有关的需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生育行为来满足和达到目的;对于与生活保障有关的需求,既可以选择生育,也可以选择生育之外的替代手段(如用经济手段加以保障),来达到生育行为所能达到的同样目的,这说明,这种生育需要具有可替代性。

(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调节的必要手段

人们生育需求和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与可替代性

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对育龄群众的生育需求进行调适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

在生育需求的驱动下,人们对子女数量与性别产生特定期望,并将这种期望付诸实施,当条件具备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生育行为。社会中较多的人对子女数量期望过高或对男孩的偏好过强时,就会造成人口过快增长和性别比结构严重失调,因此除了通过社会行政法规等直接干预外,就须通过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特别是通过经济发展和利益导向手段,从根本上削弱人们生育意愿上的这种本质动力。

三、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实施及奖励人群的确定

自200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规定,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金。目前,我国开展试点的地区有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和重庆,以及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各1个地(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同时,国家鼓励东部地区自行试点。对于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政府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西部试点地区的奖励扶助资金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中部试点地区的奖励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按50%负担。在推行

奖励扶助制度的过程中,各地建立了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

奖励人群的确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60岁以上。具体标准为: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本辖区居民;

2、年满60周岁符合奖励条件并且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生育的公民;

3、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者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公民;二是双女户,即按计划安排生育两个女孩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公民;三是有生育能力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终身只生育一女孩户;四是农村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国家提倡在兑现优扶条件的同时,对农村实施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在经济、生产、生活上也给予一定补助。

四、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落实与“关爱女孩行动” “关爱女孩行动”,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根据中央的要求,针对我国近些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现状,从维护人口安全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人口环境的大局出发,提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目的是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生活环境,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质的服务,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把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落实与“关爱女孩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女孩的成才成长

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坚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依法打击贩卖、残害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和杜绝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发生。

五、深刻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意义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扶助奖励,是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健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改革群众婚育观念,稳定人口急剧增长,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指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把农村社会保障与控制人口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稳定农村独生子女和两女家庭、抑制超生具有重要作用。从单纯“处罚多生”到“处罚多生”与“奖励少生”并重,这是我国人口控制方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正在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

面对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我们只有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拓宽计划生育服务领域,大力宣传新型生育文化,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宽松的人口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行乡镇干部岗位分类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