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老师被学校派到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进行支教
王老师被学校派到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进行支教,全校有37个学
生,其中1年级8人,214、王老师被学校派到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进行支教,全校有37个学生,其中1年级8人,2年级6人,3年级6人,4年级7人,5年级6人,6年级4人,为了充分利用好这次教学的机会,下列教学方式王老师最好选择()。(1分)
王老师可以采用复式教学,即在同一个教室里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
15、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迅速的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必须善于反思。当您反思自己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过程设计这一部分时,您认为下列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1分)
是否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好奇心
16、教师经常会利用Flash制作一些按不规则轨迹运动的动画,这就会用到Flash中的引导层动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1分)在动画播放时,引导层上的内容不可见,被引导层上的内容可见
17、李老师计划在开始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环保、节能的宣传影片。请问,下列教学设备哪个可供李老师选择使用?()(1分)
DVD机+电视机
18、在设计和开发课件时,图片是应用最多的素材之一,通过抓屏的方法获得图片的步骤是()① 文件菜单 → 保存 ② 同时按住 Ctrl + V 键 ③ 打开要截取的图片 → 按一下键盘上的PrtSc(Print Screen)键 ④ 开始 → 程序 → 附件 → 画图。(1分)③④②①
19、王老师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了解美国人在时间上的问答方式和动作,他决定借助数字化资源来呈现其所要表达的教学信息。下列选项中哪些素材的组合是最佳的方案?()(1分)
视频、音频
20、下列属于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内容是()。(1分)
学习内容分析
第二篇:浅析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析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双柏县安龙堡中心学校 李 全
【摘要】: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的难度相比城市在各方面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偏远山区农村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身边各种有利的教学资源,缺乏作文教学的改革的力度和创新精神。要使偏远山区农村的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消除学生的害怕情绪,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就要努力创设条件消除各种不利制约。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 作文教学 瓶颈制约 心理定势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它作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载体使之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重要区域。也正因于此,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历来作文教学的难堪局面。
处于偏远山区农村的特殊地理区位,由于受到自然经济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作文难教的难度又较之其他地区更大。现就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实际困难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吸纳已有总结之经验草拟一文,希望能对从事一线小教育教学的山区教师走出作文教学艰难局面提供一点微陋的粗浅参考。
一、偏远山区农村已存在的作文教学实际困难
我国的山区教育教学起步早,经验足,山区教育本身并不存在多少缺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普及使处于经济边缘地带的偏远山区农村在诸多领域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这对本就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多严峻的考验。
1、阅读面缺失
处于偏远地区农村的孩子,阅读量少得可怜。他们惟一见过的书本便是教科书,条件好一点的可能还有家里边遗留的一些孩子根本看不懂的老章、文章宣传画报。就我所在的学校,我访问学生是否看见过报纸,他们的回答是包面条的纸就是报纸,那是私人作坊为节省成本所使用的简易包装。
作文教学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本身就要求学生尽量增加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好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不变的宗旨。但处于穷困山区的孩子又如何提高阅读量呢?就是把的有的几本语文课本翻烂了也达不到小学生应有的阅读量。
2、观察面狭窄
语文教学讲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意在尽可能的多加深实践,多注意观察。作文教学的一大桎梏便是观察面的缺乏。要引领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使他们从感性上获得充分的认识,才能有话可写,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偏远山区农村孩子的生活模式是早上起来学,中午回家吃饭(有路程很远的是早饭午饭一顿吃),晚上回家睡觉,家里大都没有电视机,一黑便上床。家到学校一走就是几里甚或几十里,闲暇时间还要跟父母干干简单的农活,在家里照看小几岁的弟弟妹妹。这就使得这里的学生一碰上写物就只有家到学校一路所见的几亩庄稼,几片树林几处房屋;写人呢净是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抑或几个亲戚,最多再加上上点同班同学掺上老师。
3、害怕作文的心理定势明显
要想让学生写的作文进而喜欢作文,最重要的基本的便是消除学生的害怕情绪,从主观上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简单的解释便是地某种事物所固有的心理认识到长期的无意识的保持和延续。比好一个人去到开水房拎水,总会使一定的力气提起水瓶,可若是空水瓶就会被无意定势。进开水房拎水都会认为水是灌满的,初学作文者都会认为作文是无尚难的,这是一个道理,产生这种畏惧心理的直接原因就害怕作文心理定势的养成。
克服作文心理定势的方法多种多样,历来语文教师也总结了不少,诸如写日记周记,展开讨论,尽可能放宽作文题目体裁的限制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诸如写信给爸爸妈妈及其他长辈,写信给校领导甚至县长、市长,搞小创作等别开生面的长期培养让学生领悟作文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作为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使得消除作文心理定势异常困难。写日记、周记、写来写去就是单调的日常简单经过的那几句话;写信给爸爸妈妈或亲戚,他们大都不识字,似无写之必要,搞作文期刊创作学校教学条件不允许,种种使得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定势希望渺茫。
二、问题的结症
偏远山区农村的作文教学真就成为难以逾越的屏障?我看未必。只要抓隹偏远山区农村孩子的认知特点,认真总结,找到问题的结症,总会找到一定的突破口。
1、没有充分运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材料。虽然教材的编写量很有限,光靠阅读教材难以满足学生阅读量的需要,但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读书人也不见得读书浩如烟海,可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大文豪不胜枚举。一部《红楼梦》有读一两遍的,有读上百遍的,那些读一两遍的只知故事梗概,可那些观之书不在多,贵在于精。教材上所节选的篇目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不管是从阅读的篇目还是写作的参考价值都毋庸置疑。对此,就对语文教学工作者主要是偏远山区农村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严峻的考验,如何把教材的最大功效发挥出来成为解决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的必备环节。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力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粗略把握上,叫学生背背词语解释,分分段落,概括一下中心思想以为就是地教材最好的处理了。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光靠死记硬背这样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是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多样化特点的。对条件好一点的地区而言,这样做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充,可对于本来就处于阅读量少得可怜的偏远山区农村来说,这样的处理办法明显有失偏颇。
2、因地制宜的观察面的把握不够清晰
陶行知在《儿童科学教育》讲演中谈到:“如果我们抱着宇宙即学校的观念,那么野外的池塘便是我们的实验所„„这样一来,所观察的也就比较真确可靠。”陶老是在中国提倡在做中学的先驱,他的乡村教育理念深得众多教育者的推崇认可。偏远山区农村的语文教育 工作者要走出作文教学观察面缺失的瓶颈制约,关键就要有宇宙即学校的博大观念,摆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约唯一采纳模式。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美学教育重视不够,有很多教师认为小小年纪美学不美学的有这个必要吗?再说了讲给他们听又听得懂吗?其实不然,美学思想培养是从小就很有必要的,并且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如果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就能教给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那么学生就会去主动并且认真细致的观察了,这对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来说意义非凡。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可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或者对自己坚持了很多年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无法割舍,这就使得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空话。就作文教学而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不管你认为的方法有多好都在乎要学生要有话可写,之乎者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靠背经典句子经典篇目搪塞之办法寸步难行。所以,如果一点也不把学生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要在作文教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的作文教学上取得多大建树绝无可能。
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摆脱言之无物,词不达意的弊端,语言上把握不要过于苛刻。有很多教师就是认为写文章一定写经典白话文的语言,方言土语就不叫句子了,一旦出现便视为病句大肆批驳,这种做法无疑把作文和学生的生活悬空了起来。
3、没有努力让学生消除害怕作文的不良情绪
很多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的学生一开始学写作文便认为作 文难得不得了,老师一叫开始作文就如上刀山火海一般。一叫作文便拿着笔闷思苦想半天,最后憋出一些如流水账似的话,叫写600字以上的作文决不会超过800,字数够了作文也便完成了。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消极状态,那么作文的质量要想得到提高难度是是可想而知的。而老师呢,左也强调右也强调作文难写,在强调难写的同时不断的说着诸如作文很重要的话。学生听见老师都说作文难写了也就认为写不了作文,写不好作文这无可厚非。
三、千方百计创设条件,消除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各项瓶颈制约。
其实放眼望去,偏远山区农村的教育教学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若把山区的各项优势尽展教学之中,这本身就是一大可观的财富。如何开发并运用山区的各项教学资源是摆在山区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刻不缓的课题。
1、充分认识山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地处偏远山区农村,在许多方面都较之城市处于落后阶段,如果还是采取单一的枯燥的简单粉笔加深课本的教学模式,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不可能的。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到偏远山区农村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那只能使作文教学离期望值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前面谈到,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定势,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对事物有直观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让学生有写的欲望,能就自己经历的感知的东西有条不紊的抒发出来。作文 教学本身也是属于兴趣教学的范畴,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训得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喜爱的情绪。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兴趣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处于偏远山区农村的学生不乏诸多爱好,对许多事物,操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知,要想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要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感悟到的事物、事件大胆的说出来写出来使之跃然纸上。
2、充分把握,全力挖掘山区教学各项有利资源
山区幅员辽阔、自然生态良好,这是城市环境无法比拟的极大优势。这里生物众多,民风淳朴,许多城市孩子只能在课本、电视、实验室、动物园才能看见的动植物在这里比比皆是,许多方言语正是文学语言提炼的精品。所有这些都是偏远山区农村语文教师取之不尽不竭的宝贵资源。千万不要被形式上的经济落后吓倒,更不要不切实际的和城市现代化教学设施,孩子多样化生活模式进行盲目攀比,这样只能使自己陷于更加悲观的境地,缺乏创新意识,对改进提高作文教学将十分不利。
一定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充分灵活组织作文教学,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方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兴趣,观察面万不可陷得太死,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各类事物各种事件,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参的都有价值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在学习方法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积累,有意识有组织的在学生中展开交流评比。积累是多方面的,有语言的积累、字词句的积累、更有生活的积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每题,顽童的语言、自然的气息通过广泛的积累在作文中竟相迸发。
另外,对教材的灵活有效处理是解决偏远地区作文教学不利制约的一大关键,如何使教材的最大功效得以发挥,就我个人认为需比以下几个方面充分把握:
对整个教材的体系把握。教材的编写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此有充分的把握和处理,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加以联系把握,那就做到了对教材的有机处理,反之,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灵活多样化处理教材。“教无定法”,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对教材的处理千万不可形成死板机械模式,对具体内容具体篇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灵活有效处理。比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一文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对话交流式,问答式等多种有效方式展开,以期让学生领悟庐山瀑布之美,感知作者神的笔触,修辞手法的巧夺天工,动静皆美的构图祉思。只有从资源的可供开发性上大做文章,才能对偏远山区农村阅读量严重不足起到积极有益补充。
尝试向教材要语言。教材是学生最好的阅读资料,面对偏远山区农村阅读量事足的问题,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就只能充分挖掘教材,大力运用教材。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感悟每篇课文的语言美,对那些很有意味的句子词语可以灵活的加以再三强调处理。比如《拉萨的天空》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掬一把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真是太妙了”。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充分道出了拉萨刁空的纯净气息。对这样的句子教师就一定要加以重点处 理,让学生通过有效感知感知铭记于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力争让学生看到每篇课文都能找到那么一两句传神的话语,久而久之,无形中便锤炼了自己的语言,作文也就不再干瘪无力了。
四、从主观上包含激情打造作文新气息
贫困山区教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地处山区一线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走出多年的传统栓桔。近年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作家艺术家引起世人关注,昭通文学现象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经济落后不是作文艰难的决定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学生带到副员辽阔,自然生态良好的大自然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之大自然的美,使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产生浓厚兴趣。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使大自然显得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这给我们的写景作文提供了取之不不尽的写作素材。那么,我们该怎样描写四季的景色呢?关键的一点是,要抓住四季的特点来写,写出春、夏、秋、冬各自的景物特色。春天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季节;夏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秋天是金色的收获季节;冬天是万物休养孕育的季节。在不同的季节里,一草一木都有它不同的特色。抓住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抓住了各自独有的美。另外,要寓情于景。单纯的描景只能是一幅死板的图画,如果将你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融入其中,景物才会生动起来。
许多城市孩子见不到的东西,山村比比皆是,许多城市孩子分不清的东西,如韭菜和麦子,稻谷和穗子等,但山区孩子即不然,说明山区孩子观察细致,对形状相近的事物能分辨清楚。这些事例足以证 明,山区作文教学并非艰难而不可行,只要贫困山区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信是会创出一片新天地的。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供开发的资源也是丰富多彩,以上建议纯属个人尝试,仅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也许是一己之见,敬请各位同仁和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 ②、《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熊开明编著 ③、《小学作文指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7.④、《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⑤、《小学生作文辞海》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1。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优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6
第三篇: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作者:巩峪小学 段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4 8:06:31
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巩峪小学 段汉军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推进,农村义务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读书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的落实,不仅给广大的学生家长减轻了经济压力,也更新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尤其让山区学生的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使他们由传统的只关心学生生活转变到开始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发展。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了学校管理的“正规化”。因此,如何提高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爱岗敬业,良好的师德是前提。偏远山区小学由于班级学生名额不足,导致教师编制紧缺,即使有了编制,由于多种原因也招聘不到教师。这样就给在岗的教师加重了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压力和难度。教师课时多、课头多、管理事务多,工作辛苦就可想而知,而享受的福利待遇有可能最低。因此,从事山区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知促常乐、爱生如子。只有这样,才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
二、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没有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有了过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至少对好的结果有一个保证。虽然山区学校的教师每天工作繁杂、任务重,但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要下功夫,尤其是在“备”和“教”上要重点下功夫。“备”是“教”的前提,教师没有好的备课就教不出好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平时本来就很辛苦,千万不要延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老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狠抓教学过程的落实,一是要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用规范的制度做保证,三是要做好监督督促作用,四是要认真落实常规月查制度,五是教师一定要落实“四清”活动。
三、校本教研是根本。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采取了不少措施,提供了很多机会,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很快。但由于山区小学教师紧缺,教师任务重,再加上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平时能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大量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本校教师。所以,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教研方法。一是要引导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著名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才能不断改进教法,不断进步。因此,学校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二是加强同伴互助,俗话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因此,要鼓励教师开展同伴互助,相互开展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互联网的作用让教师自学,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用于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四是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校内培训任务,使他们确实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公平教育是期望。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尽量享受到和城区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经费投入很大,也确实改变了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装备了教学设备,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还很大。教师紧缺、教多学科教学、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是目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体音美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更谈不上把握教材和深层次研究,尽管教师努力了但质量依然不高。解决山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方法很多,我认为重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在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资教的教师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那么,长期在山区工作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以补助,这样对他们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
总之,教育是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无能是在那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教育科研录入:ym 责任编辑:ym
第四篇:临洮县偏远山区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浅谈
临洮县偏远山区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浅谈
临洮县窑店镇中间小学 张文龙
关键词: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 复式教学 农村教育 高效课堂
摘要:临洮县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量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复式教学是当地农村小学授课的一种特殊形式,研究复式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提高复式教学的质量,改变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临洮县大部分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也在农村,现阶段临洮县农村小学,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量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复式教学和复数班级就自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复数教学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中,由一名教师在一节课中同时完成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复数教学在临洮县偏远山区小学和教学点中广泛存在,复数教学也形成了临洮县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复式教学已是摆在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正确认识复式教学的特点,把新课程理念融入到复式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几年来,临洮县教育部门对复数教学的研究和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聘请了全国各地在复式教学方面有见解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开办专题讲座、举办复式教学培训班,举办全县小学教师复式教学优质课竞赛。专门针对临洮县山区学校和教学点从事复式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所遇到困惑和问题研讨、分析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我有幸也参加了上述的各种培训项目,通过几次的培训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下面是本人对复式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高效备课
高效备课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备课要非常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还有学生学习态度及其它因素,如:
一、三年级复式班,学生年龄小,而每个孩子个性、生活环境都存在有不同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然后多与学生沟通,首先并引导不同班级的同学如何相处,注重组织,团结友爱。
2、教学目标。一节课只有40分钟,复式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进行组合,如何使用高效利用好一堂课的时间,在课堂中高效的完成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同时,也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把“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复式教学的方法运用的关键是教学时间的有效把握、分配,复式授课内容、时间把握不好,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充分预设好各环节的时间,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高效上课
1、复式班教师大部分都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便于学科的渗透和教材整合,每堂课教师要承担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这样可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如把语文和其它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要打破年级、教材、学科的界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几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参加讨论、交流,在学习和活动中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立。
2、合理进行搭配,安排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能力。复式教学中的“动”指直接教学,“静”指思考和探索或练习,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正确处理好“动”“静”的时间关系。讲授新课预习是很关键的,在“静”中先初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再细读课文,边默读边勾划,思考提纲中的问题。一些疑难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轻声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待老师直接教学时提出。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认真指导检查。检查预习情况,一般在“动”中进行,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与补充说明,指导解疑。这样使“动”“静”结合,便于学生准确、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3、复式教学课堂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时间的分配和把握,所以教师在预设课堂提问是必须是高效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有针对性,是本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问题。有效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促进学生真正地发展。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课后及时反思
每节课后及时写课后教学反思,总结复式教学课堂中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摸索复式教学的教学规律,教法上的创新,组织教学方面的方法,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我认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我想不久的将来,随着临洮县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去钻研、探索,复式教学也一定会结出胜利之果,其有效课堂也会越来越精炼。
第五篇: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1
关于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题记
本人在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工作20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10多年,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实现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怎样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学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办学的依靠力量。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学校,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需要培育一支稳定的优质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多年的亲身经历,揭示我县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资配备不科学
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师资的问题,首先是数量的问题。山区学校学生数量少,班额小。但在核定教师编制时,是按照学生人数核定。为了让每个班都有教师上课,于是小学特别是村小全是包班教学,中心校也是拼命的挤占音、体、美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安排老师把一个班的学生“守住”。初中老师也可能承担多达5-6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专业对不对口都不重要了。老师们几乎成了“全才”。不仅这样,他们还要当班主任,还要值周,还要承担其他学校职员所做的寝室管理、卫生管理,护送学生回家,村小还要为学生蒸饭等工作。在老师们繁重工作的背后,会收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师资结构不合理
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在性质、学历、年龄等方面不合理的矛盾极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
代课教师多。在农村偏远山区学校,代课教师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少则1/3,多的达到一半以上,他们的待遇非常低廉、他们没有明确的身份,加上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有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
老龄教师多。“民转公”教师曾经是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曾经为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龄,职业病突出、思维迟钝、视力下降、耳朵失聪,在山区学校特别是村小仍然担负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
年轻教师多。为了补充农村学校教师的不足,近年来加大了向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倾斜的力度,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年轻老师进入山区学校工作。根据有关规定,他们必须在山区学校工作三年才可以调动。其实三年时间,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老师基本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但离骨干还有相当距离,当他
们还没有成为骨干的时候又调离了山区学校,山区学校不得不年年接受新人,年年培养新人,年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何况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在那里得过且过,等待三年这个时间杠子,然后“一走了之”呢。
行政人员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学校的“官”越来越多,经常出现“客少主人多”的现象。因为大家都是“官”了,所以工作就成为层层传达,校长--分管副校长—分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传达到最后,真正干活的人少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各种工作的累积,底层的老师怨声载道。反观学校的“各级”领导,老师们心态不平衡了,工作时常出现拖拉或者推诿现象。
这样一来,在山区学校中稍有点名气或者多教了几年的教师,都想法调走了或者提干了,如果多年还没有调离或者没有“一官半职”,你的敬业精神和个人能力就会受到别人的质疑,于是都拼命为自己争口气,真正作为骨干的专任教师,数量就屈指可数了。
3、师资素质不平衡
山区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同时,更深层次的是素质参差不齐。要提高教师素质比数量的满足要难得多,因为素质涉及知识、态度、能力和行为等诸因素。山区学校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教育观念滞后。由于代课教师和老龄教师的大量存在,他们主要凭经验教学,他们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涵义缺乏起码的了解,甚至缺乏应有的认同,实施新课程水平差,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教法,轻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倾向。
专业知识陈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没有把握,缺乏对生命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的理解,知识面窄,文字及普通话不过关,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学目标不明确,抓不住重点,面面俱到,照本宣科,不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训练不得法、不到位;一些教师应变能力差,缺乏起码的教学组织能力,知识传授不到位,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成长动力不强。由于骨干教师少,在山区学校多教几年就会成为学校所谓的“骨干”,所以他们疏于学习,他们习惯了做一只“井底之蛙”,满足于把熟悉教材作为自我提升的终极目标,没有业务进修和专业发展计划,对政治、业务学习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热情。不习惯研究课程、教材、学生和教法,抄教案、教参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习惯进行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行有不得,则归咎学生,很少检查自己,怀疑自己,改正自己。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后,部分教师根据要求和安排参加了进修学习,但真正源于自我提升需要的动力不强,虚于应付,徒糜时日的个案不少。
二、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1、进一步拓宽优秀人才引进渠道。
除了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外,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在引进和稳定教师队伍方面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招录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代课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身份不明,尽管待遇很低,但他们已经把教书育人作为了自己的终身选择。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的理解超过了一般层面的认识。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他们引进教师队伍,他们一进来就是“熟手”,就是骨干。他们一定是山区学校教师队伍中最稳定的因素,二是对于有意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子女应当予以照顾。教师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他们对于教育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只要他们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可以考虑考试加分的办法。因为他们出生教师世家,父母的耳濡目染,能坚定他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特别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在茶余饭后,或者吹牛聊天的过程中都在对他们都在进行“继续教育”,这样的教育比起我们请的专家、教授的讲座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三是定向招录一批愿意从事山区教育的老师。对于定向从事山区教育的老师,录取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我们现行的“在农村学校必须工作三年才能调动”的规定,时间太短。三年意味着一个老师还没有成长为骨干老师,又调离了,我们可以规定为10年,这样,他们在一个学校由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对一个学校的师资的稳定,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进一步提高山区教师工作待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那些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身边典型,用他们的事迹鼓舞、感召身边人,带动更多的人从事山区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边远教师岗位补贴。对山区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月补贴,现行补贴标准不足以吸引优秀教师扎根山区学校。根据目前城乡差别的实际进行分类定标,可以考虑每月补贴500—1000元的标准,这样就会吸引一部分优秀教师从事山区教育工作。
对在偏远山区学校工作安心、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要提拔到领导岗位或评优评先予以优先考虑。在遵照上级规定的同时,适当提高教职工考核优秀比例。
在职称晋升中,对有支教经历的教师予以优先,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的,应当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三年以上的经历。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山区学校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办法。
3、进一步提高山区教师业务水平。
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培训专项资金,以安排紧缺专业老师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应留足部分编制,用于输送专业教师到师范院校深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坚决执行城乡学校“定期交流培训”政策,由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由薄弱学校教师派出骨干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带动学校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
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4、进一步改善山区教师工作条件。
山区学校留不住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生活环境比较差。应尽量缩小城乡差别,让老师们安心工作,一是往来交通不便。为了让山区教师周末能感受县城的繁华和舒适的生活,可以考虑发放交通补贴或者为偏远山区学校提供校车的办法,或者协调交通、运管部门,开通方便教师上、下班次的班车。让乡村教师教在乡村,生活在城市,让他们从心里消除被边缘化的感觉。
二是居住条件简陋。山区学校一般都没有成套的住房和基本的生活设备。为了让教师安居乐业,应该考虑建设教师周转房。可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地点,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建设教师周转房,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教师使用,切实解决校际交流教师的住房问题。
三是办公条件较差。冬天没有取暖器,夏天没有空调,办公还是停留在使用原始的纸和笔。甚至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桌椅,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教师扎根山区工作的积极性。
5、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实际比例。
建立山区学校教师配备特殊政策。针对山区学校班额小,生源少的实际,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在考虑学生人数的基础上,更要考虑班次的数量,至少保证村小一个班一个老师,再加上艺术、体育学科教师,中心校小学和初中要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课。
建立教师内退制度。教师这个职业对人的要求很高,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现行的教师退休年龄,不太适合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因为多数老师在退休前后就会出现反应迟钝、视力下降、耳朵失聪的现象,基本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考虑建立内退制度,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在核定教师编制时视作退休,但“退教不退岗”,转岗安排其他工作。这样既符合国家的退休年龄规定,也符合学校和老师的实际。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县域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王家镇高石中心学校 熊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