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目前,不少的家长对知识信息的渴求和掌握,越发显得迫切与重要,一味地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知识积累,然而却忽略了品德行为及好习惯的培养,许多孩子卫生习惯差、自理能力差、待人接物不礼貌、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交往合作的能力,自己的生活都靠别人安排。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不要“5+2=0”,即幼儿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似乎就“忘”了,完全形成了“两面派”。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
不能因卫生脏了中止他们去干,而是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吃饭时如果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幼儿在活动中,会常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最爱的小朋友》、《孔融让梨》、《三只小鸡》、《小花狗真能干》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小朋友,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小鸡,活泼可爱的小花狗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朋友、小鸡、小花狗、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从中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儿歌《漱口歌》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
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三、在环境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我园地处城区内,在我们的周围:马路边、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被污染的现象到处可见,人们在马路上乱扔果皮、乱吐口香糖、随地吐痰,居民随意往街道扔垃圾,电线杆、墙壁、路旁都有广告纸,街上餐饮店的垃圾筐丢满了一次性筷子,家长经常用长流水洗菜、洗衣服等等,幼儿可塑性模仿性强,大人的随意行为引发到了孩子的身上,意识与行为的不统一,孩子们一方面似乎很关注环保的问题,另一方面乱扔废纸、随地吐痰现象也较为严重,时常将餐巾纸、纸团、手工纸扔在地上,浪费水、大喊大叫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们把这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拍成生活片段,让幼儿观看,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同时,带领幼儿来到绿化小区周围参观、游戏、玩耍,享受绿树、青草带来的清新空气。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让孩子交流与讨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会给我们人类带来那些危害?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环境教育中让孩子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参加环保实践,从而促使环境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如“当当饭前小手洗得真干净,真讲卫生”、“小鹏主动为小妹妹让路,真会关心人”„„让幼儿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极为重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更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让良好的习惯融化到幼儿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每个幼儿的内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60种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60种
生活卫生习惯
1、洗手:知道餐前饭后要洗手,并会正确洗手。
2、洗脚:知道每晚睡前要洗脚。
3、洗头:夏天至少4——5天一次,冬天至少每周一次
4、刷牙:早晨和进餐后要漱口、刷牙。知道刷牙是一种卫生习惯。
5、勤换衣服勤洗澡,保持衣服干净、整洁
6、就餐:吃饭、喝水时不说话、不谈笑。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
7、饭后将碗、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
8、看到周围有纸片、塑料袋等要主动捡拾,送进垃圾箱,不乱丢垃圾
9、物归原处:物品及玩具用完后要放回处。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爱护自己的书、本子、橡皮泥、彩
笔等。
10、姿势端正: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画、唱等姿势。
11、按时作息:按时睡觉、起床
12、不随地吐痰。
13、不用衣袖擦嘴和鼻子,学习在必要时使用手绢。
14、及时去厕所排便。
15、知道使用自己的毛巾、口杯。
16、定时喝足量的水。
17、坐在桌边按时吃饭。
18、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咬衣角、被角)
19、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环境卫生。
健康与自我保护习惯
20、不抠鼻、不挖耳,不将异物塞入口、鼻、耳。
21、不用脏手揉眼,不高声尖叫。
22、知道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动危险的东西(火、电源、开水壶等)
23、过马路:按照信号灯指示,前后左右都要看
24、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25、有秩序地上、下楼梯,玩大型运动器械不推、不挤、不抢。
体育运动习惯
26、有秩序地走、跑。
27、喜欢走、跑、爬等游戏,逐渐掌握基本技能,在游戏中不与他人碰撞。
28、喜欢体育运动,在运动中情绪愉快。
文明礼貌守秩序习惯
29、懂礼貌:见到老师、长辈问好;见到小朋友要主动打招呼,多用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30、排队:如厕、玩大型运动器械、喝水、游戏等不推不挤也不闹。
31、安全:晨午检、吃饭、睡觉、跑步、做操等时要保持安静。
32、谦让:会说“请给我玩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你先玩”,互相谦让不争抢。
33、文明行为习惯: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财物、遵守规则、不打架、不骂人
34、养成轻声讲话的好习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讲话、不讲脏话
爱生活、爱社会、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习惯
35、热爱爸爸妈妈及家人,爱老师、小朋友,关爱他人,有同情心
36、养成与同伴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和分享的行为习惯
37、自己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戴帽,整理床铺
38、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9、愿意参加劳动,尊重劳动者
40、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传统节日及主要物产)
41、知道并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良好的学习习惯
4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专注地听别人说话。
43、喜欢并会说普通话,能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较完整流畅。
44、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喜欢将图书的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讨论,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45、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喜欢动手操作
46、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喜欢用多种材料、工具、方法进行想象创造活动。
47、养成正确的翻书、读书、看书、绘画习惯。
48、喜欢观察,知道爱护动植物;
49、喜欢探索光、热、电、声音等科学现象,并关注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社会意识及品格习惯:
50、喜欢老师、同伴,喜欢幼儿园生活。
51、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52、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53、尊重他人,初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54、遵守幼儿园活动规则。
55、正确对待游戏等活动中的胜利与失败。
56、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要主动承认。
57、当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能做到不乱发脾气。
58、愿意听从成人及同伴的劝告,不做危险的事情。
59、主动帮助弱小同伴,经常自愿地与他人分享器械、食物、衣服等。、60、初步养成顺服、孝敬、感恩、诚实、守信、坚强、宽容、谦卑、团结、尽责、毅力、仁爱、热情、勤快、谨慎、节俭等良好品质。
第三篇: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灵石第一幼儿园李芳芳
一切美的东西基本都是在娇嫩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很难改变,所以,抓住幼儿的关键时期开始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有可喜的收获,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十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害。
对于一个班级,一个幼儿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成长和教师组织的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于小班而言,建立良好习惯会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变化和心理的不适应,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午睡等,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乱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的主动性。
下面我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中
谈谈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
一.平时多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时刻提醒幼儿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
二. 在督促检查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采取提醒的语言。
三. 奇妙运用表扬和批评,使幼儿产生一种动力,我们班40名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由爷爷奶奶带大独立性很差,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大转变,在家都是几个人围着转,到了幼儿园是集体生活,也得自己动手吃饭,所以有些幼儿就不适应,因此抓住幼儿喜欢故事的特征,给他们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并做一些简单的提问,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把理论和实践达成统一。
一. 午睡
幼儿从生下来就开始睡觉,但是幼儿在幼儿园午睡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松口气了,他们睡他们的吧!其实不是,这里学问很深的。
1.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孩子年龄小,发病突然,教师午睡时随时认真的观察幼儿午睡,关注幼儿的举动。
例如:幼儿午睡以后盖被子蒙住头,而且个别幼儿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畏惧,特别在睡前和睡醒后耐不住安静,在老师不注意偷偷玩玩具,要不就说话、乱动因此,教师时时刻刻不得松懈。
2.及时调查,观察。
3.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法:根据幼儿“喜欢模仿,受表扬”的特点,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
例如:我班的部分孩子不喜欢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体的好处,另一方面故意闻闻说:“哇!多想啊!并做得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老师最爱吃海带,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扬,为他们树立榜样。
递增的方法:有些幼儿从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很难,对这类幼儿采用此方法。
实物奖励法:对于偏食、漏饭、剩饭的幼儿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发给孩子笑脸或者红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二. 培养幼儿课堂上的良好习惯
幼儿的天性好动,更不用说坐姿如何。
1、上课不到10分钟,他们就坐不住了,有的把腿放在桌子上,有的趴在地下,没有一点学习的意识。
2、缺乏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在孩子心中教师的地位最高,来时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
做自己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时刻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
总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生活中持之以恒,实践和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第四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前农村的幼儿,其父母或由于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期以往,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学习习惯欠缺(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完成老师的任务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脏话粗话到处滚、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爱心、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
因此,综上所述,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未来三年中进行“家园共育,促进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促进幼儿园及周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研究对象
杨树林中心园(中班幼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2、明确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并进行分类研究;
3、明确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
4、初步探索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b、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c、观察法
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d、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研究原则:
a、整体性原则: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b、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不管在家庭还是幼儿园,都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形成良的好行为习惯。
c、差异性原则: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幼儿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类型,加强扬其长补短的训练,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形成具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中明确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本课题的研究纳入幼儿园工作重点。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对于养成教育,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注重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研究的重点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a、突出进行做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也就是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培养幼儿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以及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b、突出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等等,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突出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幼儿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实验的内容
a、通过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和班级家长会以及其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家长自身的意识,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有效的方法,并指导家长能够恰当运用。
b、根据研究的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从“目标、环境、方法、评估”四个方面具体进行。具体实施时,做到密切家园联系,让家长切实参加到课题研究中来,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3-2011、7)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的研究和组织,进行选题讨论,并设计课题方案。
2、收集资料,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
第二阶段(2011、9-2011、9)实施操作阶段
1、做好问卷调查工作。
2、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继续实施。
第三阶段(2011、9-2011.12)总结阶段
第五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计划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计划
幼儿园的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养成幼儿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爱清洁、讲卫生,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等。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行为就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故本班选择了园本课程“礼仪教育”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班级特色。
一、指导思想:
以园本课程“礼仪教育”为以依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教育中加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要点:
1、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2、品德行为教育与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培养“四有”新人打基础。
3、智力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
幼儿智力与语言能力发展。
4、审美教育,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孩子美好的心灵
三、具体措施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因为各种习惯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许多领域,因而将这些内容通过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付诸实施的,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2、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就蕴含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
3、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在幼儿的习惯建立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行为水平。同时,对已建立的规则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4、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为人师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好习惯影响孩子。
5、积极开展健康有益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培养兴趣和能力。
6、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