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求是-李景田)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求是-李景田)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求是-李景田)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能磨炼意志、最能增长才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要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促使其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锻炼干部,使他们切实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要加大干部交流培养力度,使干部在不同岗位的锻炼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本领。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这是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促进干部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其重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每年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要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探索差额票决。要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质量。要采取有力措施,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要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促检查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这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三个办法”,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完善考核标准。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优化考核办法。要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根据不同考核对象、考核任务合理选用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简便高效。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头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正有序开展。
《建议》进一步强调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各级党组织要继续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要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广大党员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和勤奋地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把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为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战斗力提供了重要平台。自2010年5月中央部署以来,全党迅速兴起创先争优热潮。
《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尤其是县(市、区、旗)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党组织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创先进,党员立足于本职岗位争优秀,把创先争优融入中心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探索和运用各种务实管用的办法,打造特色鲜明、基层和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要充分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想参与、参与好。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把基层党组织创先进与本单位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与带动群众争优秀结合起来,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落实和实现“十二五”规划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勇于实践,“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才能变成现实。
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议》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形成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合力”。
(二)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原因。
要进一步通过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有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要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社会监督,正确引导舆论监督,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合力。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第二篇:关于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离不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建议》着重提出了党的建设四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执政后的根本性建设。《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主线
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亡政息的惨痛教训表明: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党中央反复提醒全党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的建设,并明确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线。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在党成为执政党以后,集中体现在执政为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上。党必须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目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共同统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并贯穿于其中,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鲜明特点。
(二)党的各项建设都要促进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建议》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这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指明了重点和方向,也对党的各项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要切实促进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都要有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质量,决定着“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要求及目标能否落到实处。
二、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党执政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实现“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发展任务、目标的指挥部和骨干力量。大力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是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保证改革和发展任务落实的关键。为此,《建议》强调要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对能否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能否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增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求选人用人要把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注重选拔任用那些确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特别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干部,从而保证我们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必须正确把握干部德的重点。看干部的德,重点要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要善于通过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二)采取多种措施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推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任务的完成,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这是增强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们党不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干部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仍是干部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所以,干部教育培训要
第三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系
毛 邓 三 论 文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08农机一班 姓名: 王 华 冉 学号:080410702
3推进“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助力
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从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到十三大的“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从十四大的“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十五大的“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十六大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到十七大的“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和决心始终坚定不移,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始终如一,随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断推进,而且越来越深入、全面、明确和具体。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主要目标,明确了重要任务,绘就了一幅美好蓝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长短结合,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十二
五”规划建议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给亿万人民带来了新希望。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是:(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抓好“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目标,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条件的地
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以赴地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坚持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为我国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蓄积关键性战略实力。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三步走”战略,到跨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夙愿已经逐步变成现实。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