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凡岗位创辉煌(写写帮推荐)
部队工作虽平凡,但这些平凡的岗位却能创造辉煌、精彩的人生。只要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能自觉实现个人价值的起点,创造人生辉煌的阵地。
一、平凡的岗位连着伟大的事业。
第二篇:平凡岗位 铸造辉煌
平凡岗位铸造辉煌
——由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引发的思考
作者: 陈述贤
今年4月9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27名大学生长期坚守在偏远的大山深处,执着于生态建设保护事业,积极帮扶当地群众改善民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的先进事迹。随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南国都市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各大报纸,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新闻网站媒体纷纷刊登播发相关报道。从此,一个个原本默默无闻、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大学生的鲜活面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个个原本很少为人所知发生在大山深处的感人故事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递。他们所处的地方偏僻边远,他们所做的事朴实无华,他们那些人平凡无奇,然而对他们的报道后何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报道,前不久又有幸在海南和北京两次现场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报告。每次都让我感动,同时为林业战线能有这样优秀的青年团队感到欣慰和振奋。这27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执着和坚守、辛勤和汗水、理想和行动,抒写了绚丽的青春赞歌,彰显了当代年轻人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勇于开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值得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
一、把理想付诸实践,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每个青年都有美好的人生理想,都有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最有效的训练场。只有积极实践、大胆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人生价值才会真正体现,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喜欢仰望星空,却不肯脚踏实地,结果一事无成,一无所获。鹦哥岭青年团队无疑给当代青年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胸怀广大,志存高远,怀揣着守护祖国森林、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立下了“爱上鹦哥岭、建功鹦哥岭、奉献鹦哥岭”的誓言,坚定地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从走进鹦哥岭的那一天起,他们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化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每个人都成为了实干者、践行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美丽神奇的,但是在这里工作生活却异常艰辛,没有任何美丽神奇可言。对于刚组建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管理、发展,一切都要从头做起。5年来,他们克服了自然考验、生活不便、工作挑战,特别是精神上的孤独寂寞等种种困难,用他们的双脚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这片青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和保护着这片绿色的家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海南和祖国的生态建设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赞叹。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把群众视为亲人,才能孕育出对老百姓无私的爱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鹦哥岭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一来到保护区,他们就把这里的黎族、苗族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尽一切可能给予帮助。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这里的百姓生活十分贫困,毁林开垦、无序生产现象严重。鹦哥岭青年团队走村入户,主动与群众交朋友,帮助他们建立农业示范田,发展林下经济,并与每个村庄签署生态保护共管协议,使当地群众由“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针对黎苗村寨家家户户没有厕所、散养猪、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他们特地请来专家帮助设计建造了舒适的“旱厕”和“松软猪圈”,提高了乡风文明。他们还发动自己的亲人,把家里不穿的衣服、物品运来送给当地村民。这些真情和付出,换来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和文明生活的理念。正是因为他们把当地老百姓当成了亲人,并为亲人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当地的老百姓才不再把他们当作外人,而是当作自己的亲人。黎族、苗族兄弟、阿叔阿婶们用最朴素、最隆重的方式敲着鼓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如今在我们机关里,还有很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基层了解很少,与人民群众接触不多。这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我们事业的长远发展。鹦哥岭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警示我们,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感受到群众的冷暖,进而对群众产生深厚的感情和亲情。
三、把专业当作事业,才能迸发出释放不完的工作激情 有人说,把专业当作事业来做是一种崇高,把事业当作专业来做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当他以丰富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熟练地驾驭和掌控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并能从中收获成功与幸福,专业也就成为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鹦哥岭青年团队大多毕业于农林院校,他们所学专业面对的对象主要在山区和林区。这就意味着要所学有所用,就要告别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舒适生活,与寂寞清贫相伴,与草木鸟兽为伍。当初,他们也曾犹豫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所学的专业和所爱的事业,走进了这片地处边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大山。鹦哥岭青年团队中的王合升说,选择鹦哥岭就是选择了理想,这里有我挚爱的雨林,有我热爱的事业。团队中的廖长乐和王慧颖是大学情侣,大学里都是学动植物研究的。毕业后,王慧颖原在杭州一家银行工作,但为了能和男朋友在一起,也为了自己能发挥专长,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银行工作来到了鹦哥岭。生态保护与科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有些陌生、“边缘”,但却释放了这些年轻人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五年时间里,这些年轻人每个月都要背上帐篷睡袋、监测仪器、锅碗瓢盆进山开展调查,往往在山里一住就是10多天,最多时40天,足迹遍布鹦哥岭的200多座山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完成了对整个保护区详细的资源调查,摸清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家底,建成了数字化保护区,编写了80万字的《鹦哥岭生物多样性及保育》书籍,记录到一大批维管束植物和脊椎动物,发现了鹦哥岭树蛙等科学新物种,有的甚至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
正是由于所学有了所用,所学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用武之地,使鹦哥岭的大学生们心中充满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胸中迸发着释放不完的工作激情。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份对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孜孜以求,使得他们的人生越来越精彩。他们的事迹再次印证,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把专业当作事业。只有把专业当作事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才能有释放不完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四、把奉献作为操守,才能让青春散发出光和热
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闪光。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出卓有成效的事业的。鹦哥岭的大学生们选择了鹦哥岭,也就选择了奉献。他们的奉献,绝不是常人认为的“五加二”、“白加黑”。在这里,他们远离城市和喧嚣,长期住着简易房,生活设施很差,工资收入不高。蚂蟥毒蛇、暴雨山洪经常“来访”,和他们“亲密接触”。由于常年累月在深山老林里工作,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要知道,他们都是一群刚刚走进社会、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同样爱美、爱新鲜、爱时尚、爱发微博玩微信,只是这些对于他们来讲实在太遥远了。当与现实和事业冲突时,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与取舍。工作上的艰苦、生活上的不便有时候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可精神和内心上的折磨常常让他们痛苦不堪、难以承受。有的为了事业不得不与相爱多年的恋人分手,有的家人不理解自己的选择加以无情责备,有的孩子出生时自己没在身边,有的父母生病时不能好好尽孝„„。在这个金子般的青春年华,他们经历了太多,牺牲了太多,付出了太多、奉献了太多。
眼下,在我们身边,很多年轻人论学历、才干、能力一点也不比鹦哥岭青年团队差,甚至还比他们出色,但却没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多大贡献。究其原因,他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凡事动不动就讲条件、谈筹码、图回报。鹦哥岭青年团队就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每个年轻人若都能像他们那样,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就会积累得又多又快。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社会不正之风等现象导致了一些人心理失衡,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一些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变的紊乱,思想变的空虚。在这样的形势下,鹦哥岭青年团队精神的出现,无异于为当今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和清新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这种时代精神,对于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各行各业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和长效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喜的是,鹦哥岭青年团队的事迹和精神,正在教育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截至目前,海南省林业厅已经收到几百名大学生来信,其中有290多人报名要去鹦哥岭工作。可以预见,鹦哥岭将在广大年轻人的建设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成为镶嵌在祖国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鹦哥岭青年团队的时代精神也将大放光彩。
第三篇:演讲稿:立足平凡岗位,铸就创文辉煌
立足平凡岗位,铸就创文辉煌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朴实真挚,发自肺腑,这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美,她—无处不在。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它—就是文明之美。正是这种文明之美使XX这座千年古都更富魅力。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吹响的今天,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创文工作中,多少次被居民误解,多少次被拒绝,多少次遭遇居民的闭门羹......但是我无悔,我当初的选择;我无怨,我矢志不渝的追寻。因为我已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立足平凡岗位,为创建文明咸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文明的思想是铸就和谐社区的动力。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修身之本。为加强道德教育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居民道德素质, 我们专门组织学习了秦都区道德模范黄水芹、姜跃第、许峰的事迹,他们朴实而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为之感动。原来,高尚的道德并不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往往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慢慢地,我们身边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并身体力行,自觉成为了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市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美丽加十分。为了提高辖区居民素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型社区的建设,XX社区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为居民安装了健身器材,开展了“书香飘社区 捐书互学活动”。给居民提供了强身健体平台的同时活跃了社区体育生活,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浓厚氛围的同时引导居民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目睹着社区的变化,目睹着居民满意的笑颜,我参与着,感动着,幸福着......文明的语言彰显和谐社区的魅力。古语有云: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文明的语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明建设。为了规范社区文明用语,XX社区将文明用语标语、秦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咸阳市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张贴于小区各楼栋、店面门口、宣传栏等多处醒目的地方。“要说话和气,举止文雅;不要粗言秽语,大声喧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都被广大社区居民牢记于心。居民们越来越明白:“粗野是愚昧的胎记,礼貌是文明的证书”,渐渐地,辖区里微笑多了,争吵少了;快乐多了,苦恼少了;温情多了,冷漠少了。
文明的行为是缔造和谐社区的活力。文明的行为是一方有困难时我们热情慷慨的伸手。在社区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关爱。广泛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的同时,在辖区安放旧衣物回收箱,做好老年呼叫器发放工作,联系志愿者利用空闲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个案帮扶” 激发了社区居民扶贫帮困的热情。2015年春节前夕,人民路街道办春风送暖活动全面展开。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们和几位志愿者冒着严寒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来到残疾人XX家,向他们传达社区居委会对她们的人性化、亲情化、奉献化,送来党和政府的解民忧、帮民困、暖民心的动人之歌。面对着这些解了燃眉之急的物品,老人和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地握着我们的手,不肯放开。我想,这就是文明行为带来的最动人的瞬间吧!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我们开通了官方微博,使广大居民更好地了解社区发展,参与社区共同管理,社区老党员、老前辈也一直在默默的奉献着,帮助困难家庭办理低保、带领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组织志愿者打扫辖区卫生。家长里短,数不尽的酸甜苦辣......我们有过困扰,有过被误解,有无奈,有辛酸,但是我们没有因为这样的压力而变得麻木不仁,反而因此收获了人生的精彩。因为,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无数平凡的社区工作者用心付出的涓涓细流,会将文明的思想、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为传承下去,汇成美好未来的汪洋大海,使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咸阳这座美丽的城市也会在文明的洗礼下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温馨,她所散发的芳香,正在蔓延和扩大......小荷才露尖尖角,扬帆起航正逢时。无需壮怀的举动,无需豪迈的誓言,我愿做一滴水珠,融入服务民生的海洋,我愿做一粒砂石,筑起创文事业的辉煌。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不渝坚守着,尽职尽责奉献着,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平凡的岗位辉煌的业绩
平凡的岗位辉煌的业绩
——记“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张忠平同志
2010年12月29日,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留坝县国土资源局张忠平同志荣获“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称号,并赴京接受了表彰。
张忠平于2003年经选拔考试调入留坝县国土资源局,在近十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他严于律己,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用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好了一名地灾防治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真正发挥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上,他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学,先后学习专业书籍上百本,做笔记数十万字,一步步成长为了局里数一数二的地灾防治“专家”。在工作中,已是四十出头的他尽管还是一名普通干部,但却不抱怨、不摆老资格,他陪过的几任领导和带出的一大批年轻同志,没有一个不被他扎实的工作作风折服。“5.12”地震后的隐患排查时间紧、任务重,还随时有被落石砸中的危险,但他配合工作组每天步行数十公里,爬遍了全县每一处隐患点,彻底摸清了隐患变化情况,为灾后重建工作中避险排险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地灾应急处置工作中,他总是第一个赶赴现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建议,多年来,他有效预防了危岩崩塌等多起地质灾害的发生,成功避免了一次又一次人员伤亡事故,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他被评为“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是当之无愧的。
留坝县国土资源局李根新
第五篇:在平凡岗位上创造辉煌
在平凡岗位上创造辉煌
——记南平市地方海事局林元华
林元华,瘦高个,性格腼腆,平时话语不多,但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参加工作以来,他默默无闻,不断探索、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5年被市交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至2006年连续四年在机关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2005被评为南平市劳动模范;2006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对荣誉他看得很淡,他常说:“我不追求荣誉,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只有更加努力为人民服务,才能回报党和组织的关爱”。
把工作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
南平地处闽江黄金水道上游,林元华和他的同事们担负着近百公里航道和129座航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20多年来,他和同事们风里来雨里去,不畏严寒酷暑,行程23600多公里,维护航标5762座次,航道航标维护合格率达95%以上,从未发生一起因航道航标维护质量而引发的安全事故。1998年6月22日,南平市遭受百年一遇的洪 1
灾,洪水退后,航道上的浮标已被洪水冲毁的所剩无几,对山区河流来讲,失去航标,就等于船舶失去航向,将严重危及到船舶的航行安全。为了尽快恢复船舶安全通航,林元华顾不上家中正在生病的妻子,和同事们一起吃住在船上,顶着烈日,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及时增设和修复了30多座航标,保证了航道的安全畅通,受到船员的一至好评。
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想船员所想,急船员所急,只有这样,船员才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的服务才能更上一层楼。”林元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5年11月24日23时50分,一艘满载沙石的货船(载重量300T)在闽江夏道旧铁路桥上游300米处触礁,船体破损并被搁置在礁石上,无法自行脱险。当时风浪较大,能见度较差,船舶随时都有翻沉的危险。正在睡梦中的林元华接到船主心急如焚的报告后,二话没说,一面向局领导报告,一面迅速赶到海事码头启动闽海巡901艇投入施救。在现场只见一艘满载货船无声地横卧在宽阔黑暗的江面上,不时传来阵阵波浪拍打船体的撞击声,船主一家三口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不时到船头
了望,盼望救助船的到来。海巡艇到达后,林元华成了船主的主心骨,他根据多年水上抢险的经验迅速组织大家进行施救,第一个下到货舱卸载,并组织堵漏小组实施堵漏。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卸载、堵漏,货船终于脱险。为确保船舶安全,林元华主动帮助联系船舶修造厂,连夜将事故船拖至船厂,一切安顿好后,他才舒了一口气,此时已是凌晨4时。同事们问他:“你不是正在休假吗?这么迟发生事故,你向领导汇报不就行了,领导会安排其他人去抢险,你为什么要去呢?”他说:“我在水上工作这么多年,我了解船员,他们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这么迟打电话给我的,他们打电话给我,说明情况十分危急需要我们的帮助,同时也饱含着他们对我的信任,我是老海事,在这方面比年青人有经验,我去了心里才会踏实。”诚挚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林元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的真挚情感。
在局办证大厅建设过程中,林元华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他从群众的角度积极给局领导出谋划策,提出简化办证程序,根据办证顺序确定窗口位置,在办证大厅设立咨询台、资料台、填写台和休息处等多项便民利民设施。这些设施建成后,群众对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感到满意,南平地方海事局在多次的行风民评中满意率都在98%以上。
他是个有心人。他有一个小电话簿从不离身,里面记载了船员、航运公司、沿江海事部门、有关保险公司和水上管
理单位的电话。有人问他:“这有何用?用手机存几个主要的电话就行了。”他说:“这个用处大着呢,一来我用熟了找得快;二来随时可用,不存在没电的问题。船员找我要电话我随时可以提供。尤其是船员在异地发生事故要联系有关海事部门或是保险公司时,这些电话就非常重要,可担搁不得。”就是这样,无论大事小事他首先考虑到的是服务对象,总是处处想船员所想,急船员所急,把船员看作自己的亲人。
关键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
南平市水上安全形势复杂,多发洪涝灾害和水上突发事件。每当遇到险情,林元华总是冲在最前面。2005年南平遭受“
6、23”特大洪水袭击,停泊在沙溪口电站上游300多米远的一艘重达170吨的囤船系泊钢缆七根已断了六根,囤船随时可能像一颗重磅炸弹砸向电站,对下游的延平区、桥梁、船舶和闽江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就是命令,林元华等党员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时,现场情况十分复杂,驻军和消防官兵都感到束手无策,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林元华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跳上囤船,果断对囤船进行注水下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紧张抢险,终于排除了这一特大险情。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南平市政府的表彰。
2006年6月5日下午,延平湖水位暴涨,江面上浪涛翻滚,一艘渔船在市标水域翻沉,两人落水,闽海巡901艇闻讯紧急出警,林元华作为轮机员随船前往营救。由于江面风急浪大,海巡艇几经努力终于将落水人员救起,但就在返航途中,发生主机突然熄火的重大险情,海巡艇失去动力后随波逐流,向下游的南平铁路大桥冲去。面对突发险情,林元华二话没说,一头扎进机舱,冷静排查故障,凭着平时练就的精湛技术,终于在海巡艇即将撞向铁路桥时修好主机,使海巡艇顺利脱险。
几年来,他组织和参与排除各种险情38起,其中重大险情9起,抢救落水群众28人。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爱学习、善钻研是林元华的一大特点。平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机械原理、船体、力学等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005年单位航标艇因起吊装置存在提升力小、重心偏移大、起吊过程稳定性、安全性差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单位成立了以林元华同志为组长的技改攻关小组对航标艇,通过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深入研究、反复试验,终于顺利完成技改。在同等条件下,通过技改,航标艇船舶横倾
度下降了50%,工作效率提高400%,作业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年创效益近百万元。近年来,林元华还组织并参与完成单位航标艇、稽查艇、海巡艇的技改项目5项,为保障舰艇航行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忙碌着快乐着奉献着
林元华平时喜欢摆弄电器,靠自学掌握了一手修理电器的绝活,单位、邻居、同事的电器坏了,总能见到他埋头修理的身影。谦和友善、助人为乐的个性使他成了大忙人。
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义务为单位修理空调、电脑、发电机等各类设备,为单位节约资金20多万元。节假日里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忙碌的身影,用他那略带腼腆而又亲切的微笑为社区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免费修理各类电器、水电设施,一年下来不下百余项。一次深夜12点多,他接到孤寡老人电话,说家里的冲水马桶坏了,水流个不停。接到电话后他二话没说,起身就赶往老人家里,连夜将冲水马桶修好。他就是这样忙碌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充实而快乐。
林元华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创造辉煌。”是啊,他正是用这种精神、这种奉献、这种追求,演绎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