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报告—《平凡的世界》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读完《平凡的世界》,深深地体味到平凡生活里的各种酸甜苦辣,不禁感叹世事浮沉。《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我就有这种感受。
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小说里的人都是芸芸众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是,掩卷回味,却觉得其中剧情感人肺腑,引人遐思。特别是那种面对逆境坚韧、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激励了无数青年。“不能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家追求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史诗性的品格”。[1]它以1975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一幅当代农村生活全景性的图画,是对十年浩劫生活的总体反思。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落——双水村,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里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物:少平、少安、晓霞、润叶、金波。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他们历经苦难,几番憧憬,几番无奈,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没将他们压倒,凭着一颗火热的心,演绎了一段令人奋进的凯歌。
毫无疑问,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构成了小说写作的中心,他们是整个小说事情的经历者,也见证了身边亲朋好友的血浓于水的真情流露。当时,中国社会踟蹰不前,历经文革的荒诞中,在有思想有魄力的年轻人的实干下,经过系列的矛盾纠葛,打破保守僵化的制度,开始思想转型,迈向改革开放。主人公自尊、自信、自强,面对挫折与苦难,他们执着地选择拼搏和追求,最终收获快乐的果实。故事的结局也许不算完美,爱情没有以白头偕老为结尾,完整的家庭也有些许支离破碎,但是,我们从中学会了坚强,学会昂首面对种种挫折,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
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个标杆式的斗士,是其中最值得品味的主人公。他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为!虽家境贫寒,但他从不鄙视自己的出身。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
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是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并且勇于同苦难做斗争。求学期间饥饿时时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衫使他在女生面前不体面、苦涩、凄楚,心中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是他挺过来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汉的豁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路遥擅长在对生活的细腻刻画中纤毫毕露地呈现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压抑”。[2]如《平凡的世界》中描写孙少平背石头的那一段文字,更能体现孙少平在与生活的抗争中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与其本身的鲜明的个性:“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他无法目睹背上的惨状,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茬上,就像放在刀刃上。”
他在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地挑战困难。他不贪图和哥哥合办砖窑的收入,而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地闯入陌生城市,去开辟新的空间。先去黄原当揽工汉,后又去铜川当煤矿工人,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抗争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他的奋斗史中贯穿他的思想主线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其间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生存环境之苦。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他深深体会到的苦难意识,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42章写到:“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这是作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对孙少安创业奋斗精神的由衷赞美。”[3]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精神上的征服者!
读《平凡的世界》,使我们感到一颗洋溢着真情的心灵的震撼和悸动,他笔下人物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参考文献:
[1]《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一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5期
[2] 《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二月版312页
[3]《论路遥农本文化意识的表现》,张喜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
第二篇:读书报告《平凡的世界》
读书报告:《平凡的世界》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孙少平还在给妹妹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我 们以劫后余生的喜悦憧憬未来,用感恩看待刚刚过去的梦魇……一切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没有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黄原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长出传奇般的爱情。所以,在翻阅《平凡的世界》时,内心充满着平实的欢喜与复杂的情感。我必须老实承认,孙少平,这个英俊、纯朴、向上的男青年曾经赢得了我的深深热爱。我甚至因此而热爱他的生活历程——从黄土地出发、建筑工人到煤矿工人。现在,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惟以金钱的多寡为成功的惟一指标。在许多公共媒体中,他们,孙少平以及孙少安们注定缺席并命定成为弱势并沉默的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变得那么寂寂无声。偶尔在报纸、网络媒体上看到他们,也只是与死亡名单、煤矿事故相连。想来,这个时代的煤矿工人孙少平们不会再有人关注并敬仰了。他喜欢谁娶哪一个都无关紧要。恐怕还会有人想,只有傻瓜才会把一个煤矿工人当做自己的偶像吧?
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平凡人们的退隐,更困惑媒体、大众对金钱、权贵的追逐与渲染,对凡人生活与生命的漠视。如果活到现在,作家路遥该如何面对这时代的巨变……他的离世,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休止符,是有着现实主义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写就的休止符。所以,要说到《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的意义,它们在十几年来悄悄改变着我的人生观——譬如当我读到民工追讨工资的报道,当我看到农村中为自杀与家庭暴力所困扰的妇女时,会愤怒,会动容,会在飞驰的火车上情难自已——因为,他们就是我喜爱的孙少平、孙少安们,也是孙兰花们。我也是满含热泪在看的《平凡的世界》,小说所蕴涵的精神,那就是不向苦难低头,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小说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我们决不向任何困难妥协,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要一生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只有在前进的过程里主动、积极、坚韧,不断完善自我。
《平凡的世界》弥漫着苦难意识。小说告诉我们:苦难,作为人对现实非自觉承受,并不单指物质生存境况的艰窘与酸辛,更意味着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对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着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正当、合理愿望的嘲弄与对激情的压抑;小说告诉我们:苦难的遭遇能磨砺坚强的意志,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说告诉我们:苦难导致人生的缺陷与失衡,进而产生追求超越与平衡的反差与张力;路遥是借孙少平的嘴和手,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思考。生活在彼时的人
第三篇: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
从《平凡的世界》看“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社会的变迁
提纲
一、引言
二、《平凡的世界》内容和相关研究介绍
三、从《平凡的世界》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现象分析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一)小说的背景,即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小说的写作目的
(三)、关于孙少平人物形象及其与田晓霞的感情的解读
(四)、从《平凡的世界》得到的感悟
四、结语 参考文献
从《平凡的世界》看“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社会的变迁
【摘要】 《平凡的世界》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文革” 改革开放 社会变迁
一、引言
文革时期,中国的社会改观比较严重。长期的高积累低消费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滞后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伴随着它出现的是社会风气、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等地渐变,对社会形态产生着重要影响。至改革开放初期,这种社会变化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思想上都已有很大体现。文学是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合集《平凡的世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画面,描绘出广大社会群众在生活中与社会的冲突,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使我们能够较为深入全面地了文革对社会生活和民众的影响及文革到改革初期社会的变迁。
二、《平凡的世界》内容和相关研究介绍
《平凡的世界》在中国文学的接受史上,《平凡的世界》具有某个方面的代表性意义:即以研究者和文学史所代表的学术界与评论者和读者大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观点分歧。该作甫一出版,就得到了评论家们非常明确的肯定,很快又获得由政府颁发、评论界主持的权威奖项——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最高荣誉言。小说共3部,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作者路遥(1949—1992),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中篇小说《人生》、中短篇小说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代纪事》、《姐姐的爱情》等.1986 年、1988 年和 1989 年, 作家分别完成出版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 该作品1991 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是其笔名, 人生的道路漫长遥远之谓也.
关于一些学者对《平凡的世界》的研究中,最早对这些形象进行系统描述的是1994年的《湖州师专学报》的第二期,文章将孙少平的形象定义为知识农民。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因袭,又有现代色彩,既有农民的淳朴品质,又有矿工的赤胆的献身精神》。1998年二期的《安康师专学报(综合版)》中,王霞也发表过类似观点。2001年袁建江更将他们作为创业者为他们高歌一曲—《昂扬不屈的生命力的赞歌—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业者形象》。今年的作品对人物形象对现实的揭示作用更为关注。其中比较关注对孙氏二兄弟的形象及农民形象的研究和对女性形象的成果研究。
三、从《平凡的世界》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的变迁
(一)、小说的背景,即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文革”时期的,中国实行的主要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主要鼓吹“一大二公”,导致生产力发展的的不真实,大跃进过于片面的强调了炼钢,使得经济比例发展失调,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最终导致了生产力的衰退与破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时,就会对生产力起到阻碍作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后来1982年后他们的生活又波折重重。改革开放的开展使得挂架的闻之基础日益充实,这在《平凡的世界》中有着比较具体的体现。《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向人们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皱褶里的芸芸众生的生存景观,“着重描绘出在改革时期整个社会心理的起伏波动与微妙的变化,„„在作品的各个部位都能听到来自生活深处的喧哗与骚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巨大的调整。孙氏兄弟的艰辛人生历程,真实再现了新一代农民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生活的变化、新旧观念的抗争、各种人的心理及其流向。在路遥笔下,平民世界中的生计艰难、家长里短、夫妻纠纷、兄弟失和、父子反目等,无不与时代风云变幻紧密相连。
(二)、小说的写作目的
旧的价值标准的去想,及新的价值体系啊亟需建立,另外就是自身价值标准需要整顿。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充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价值的确立。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从小说的题材看,路遥属于农村题材小说作家。从语言风格来说,他的作品不但没有那种预料之中的“乡土气”,反而显得很“洋气”。路遥说:“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不知道这些人类已经具有的高度智慧结晶,是不可理解的。”这种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对他语言风格的影响和浸润,在路遥作品中清晰可见。不刻意执著于“乡土气”,不等于乡土情节淡薄。翻开《平凡的世界》,路遥的题记就是:“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与路遥的语言风格相适应,路遥小说的情感表达也比较外露。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路遥是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
(三)、关于孙少平人物形象及其与田晓霞的感孙少平的出现。就全篇而言,小说的最开始以孙少安来牵引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有着及其相似的生活状态与生活面貌。还记得少平去黄原之前的挣扎,他的知识和修养都让他不甘心就此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并不知道黄原能给他带来什么,甚至连下一顿饭怎样解决都未曾认真想过。陪伴他的,只是心里面一直以来的声音,“我应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无论结果是好是坏。”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心里有什么仿佛被触动了一下,我想起曾经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的时候,还有高中时候每次跟着大头屁颠屁颠地去搬来一本又一本的新书,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这些书能够给我真正带来什么,当然即使现在我仍然也给不出一个令我满意的答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孙少平,都向他一样为了自己的所想索爱而奋斗不止。和田晓霞在一起时,孙少平是充满都斗志的,但是每个故事都有不可预料的发展情结,一如路遥的安排,田晓霞死了。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很多人读到那段令人心碎的文字时候,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回顾小说中的孙少平和田晓霞,不难发现很多感人之处。“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这是田晓霞给她揽工男友孙少平留下棉被时的小纸条。是小说里很感人的一处。与孙少安和田润叶的“平民式”的爱情相比,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带有浓厚的现代意味。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孙少平,他时刻能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领导家庭出身的田晓霞美丽大方,才华出众。她深深地挚爱着她这个“掏煤的男人”。这个“掏煤的男人”也敢于向她靠近。然而,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性的结局。
(四)、从《平凡的世界》得到的感悟
读完这部小说的时候,内心不像是开始和中间那么的跌宕起伏,说到底,这部小说就是一句话: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命运,时代和生活。但我们可以选择态度,毕竟这不是现实生活,但不置可否,这一定程度的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做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或许只有经历了,人生才会显得饱满。刚重要的是,一个人需要有对自由的追求,有自由的思想,有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这样生活才不会变成一潭死水。同时,我想说的是,世界所有人都没有一帆风顺的一生,就如世界所有人都会死亡一样的绝对。很多的小老百姓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当官的人有钱人就会一帆风顺,就会觉得没有钱和权解决不了的问题,《平凡的世界》里所有的家庭都经历着这样那样的苦难,这点就如我们都要面对死亡一样的平等。任劳任怨是更多平凡人面对苦难的方式,不甘心的尝试超越同样也是很多平凡人面对苦难生活的方式,或受限于能力才识,或受限于背景历史,或受制于现实生活,这样在同样的苦难生活中却各色人物均有。真是如平凡,而平凡也就如你我吧。
四、结语
笔者以《平凡的世界》 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革后期及其改革初期农民的形象细致描写,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考。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及时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地继续耕作。作者路遥是黄土地的儿子,所以他将对黄土地的这份爱深深的浓缩到了这部小说中。作者以博大的胸襟与气魄表现出各个家庭的酸甜苦辣,把每一个故事都编排的有滋有味,而又充满着对人生的思考。在我看来,这部小说对我们的启示就是主人公面对一个又一个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不屈不饶,始终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我们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懂得了:人生,就是选择与奋斗。当你有了一定的目标,就要为此无休止的奋斗。不管前路如何,都不能停下脚步。要始终不惧,才能成就人生。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万秀凤.“《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J].当代文坛,2010(2).[3] 毛成蕊.一曲悲情的爱情赞歌—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J].时代文学,2010(18).[4]谢志勇.路遥的农民性及其成因探析—以《平凡的世界》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李永建.《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缺憾与路遥的巨著情结[J].淮北煤师学报,2002(10).[6]邴树业.论路遥小说创作的爱情视角[J].语文学刊,2010(3).[7]陈丽珍.平凡的女性不平凡的人生—浅论《平凡的世界》中三种女性的类型化形象[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5).[8]王正.农民爱情叙事中的文化情缘[J].浙江社会科学,2010(6).[9]王蒙蒙.解读《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生与信仰[J].考试期刊,2009(29).[10]许云生.《平凡的世界》人物造型[J].湖州师专学报,1994(2).[11]王霞.平凡的世界坎坷的人生—浅析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内涵[J].安康师专学报(综合版),1998(2).[12]徐志.强者的卑微生存—论孙少平形象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文学,2007(2).[13]魏汉武.黄土地的守望者—试论路遥笔下的老年农民形象[J].文学艺术,2009(4).[14]巩占龙.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玉亭的形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第四篇:《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
敬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你----《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描写了中国七八十年代城乡生活,刻画了孙少平等人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心灵世界,每个平静人生的背后都有着激情澎湃的寻梦之路。我看到了平凡世界中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物,我敬佩着一个个在平凡世界中追寻梦想,不甘平凡的你。
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但是组合起来却构成了一个个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的人生。
面对苦难,有的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人怨天尤人,失声痛哭;有的人奋力反击,冲破世俗的枷锁迎接崭新的未来。
孙少平就属于第三种人,他是一个充满热情与理想的青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忘记奋斗的目标,黄土地上的泥土也并没有掩盖他的光芒。他乐观,有思想,有理想。这些都得益于中学期间他阅读的大量的书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境界会有多高,我们还会想着到未知的广阔世界去闯荡吗?如果我们生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会不会就这样流于世俗而就此碌碌无为呢? 孙少平,这个平凡人物的内心却从未平静。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一个20出头的青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拜。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我们从主角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却学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人可以贫穷,但是不可以志短;人可以暂时的跌倒,但是永远不要放弃爬起来的信念。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不倒翁,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的少平。少平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不懈的奋斗,使我发自内心地佩服这样一个角色。
我佩服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的一种境地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我能够想象得出,当他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当他借着昏暗的光亮读书的时候,心里因为读书而产生的兴奋感和崇高感。
平凡的世界里总会有着一些不平凡的人,所以我总是在思考,什么样的人叫做平凡的人,什么样的人叫做不平凡的人。毫无疑问,那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重大贡献的人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但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就不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了吗?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做了另外的一种诠释。只有奋斗才是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像孙少平那样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的人,像孙少安那样不断奋斗的人,也叫做不平凡的人,虽然他们并不为人所知,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他们却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人到有追求的人的一种升华,谁能说他们平凡?我们可以暂时的默默无闻,我们也可以一辈子的默默无闻,但是我们永远都不能放弃的是生活的信念和对生活的追求,永远都不能舍弃的是奋斗。就像路遥所说:“要把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路遥在教会我们奋斗,或许这个世界并不公平,或许我们的生活现在正是一贫如洗,或许我们的梦想遥不可及,但是只有奋斗,才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就像冰心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他就是不平凡的。我敬佩着平凡世界中热爱生活、执着追梦的不平凡的每一个人,我更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第五篇:《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
变革之中,平凡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
摘要:
用变革一词来形容当今的中国再合适不过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无不体现着变革,那么在变革之中的人们又该在变革中如何生活,怎样平衡变革之中的变与不变,在变革之中我们又怎样才能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平凡是每一个的本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是平凡的人也能过上不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他却是以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在变革时期的平凡的人们的生活情感的变化,从中我们不难得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关键词:社会变革,生活,平衡 一.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二. 内容简述:
《平凡的世界》是以文革前与文革后的陕北为故事的大背景,以孙少平,田润叶,等
几家人为载体讲述了在文革期间陕北农村的生活状况,以及随着文革的结束陕北农村与城市在生活,文化,人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展现了在变革之中所显现出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同时还以孙家两兄弟的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的人生道路向我们传达了出了许多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而且在书中所描写的几段爱情虽然说并没有像梁祝那样惊天动地,但是晓霞与少平,润生与红梅,润叶与向前的这几段爱情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情观可以说是现代正在处于变革阶段的中国人应该好好沉思一下的。因为作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的作品之中还无处不透露着对陕北的喜爱与怀念,而且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而且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全都是社会之中的小人物,可以说很是亲近,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可以用爱情,变革,价值观,奋斗这几个词来,他所想要传达的也可以用这几个次词语来描述。三. 个人体会(1).社会变革:
毫无疑问,文革前后的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巨大变革的国家,在生活,思想,文化被套上
被套上的那巨大的枷锁被取下之时,所带来的那种震撼与人们在这种变革之中的无所适从,特别是在之后实行包产到户,无疑来说是对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到来和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的农民的冲击有多大。那么变革为什么会产生?首先我们可以来看看再文革时期的中国的状况,当时的中国所有的精力全部都被用来进行阶级斗争了,教育停滞,科技倒退,文化萎缩,整个中国像是脚上套着沉重脚镣的在爬上坡的人,他想要向上爬,但是却因为自己的力气已经在其他地方用完而只能无奈的向下滑,向后退。而想要过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当时的社会体制已然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当一种社会体制还能够促进社会生产能力发展时,他是绝对不会走到尽头的,因为它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需要。变革只有是自下而上才能够真正的持续下去,因为这种变革反映的是人们的最大的需求。而且,哲学史社会变革的先导,也就是说要有知识分子的加入才能真正的使变革发生,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变革的成功的变革都是有相应的哲学的指导思想的。而当时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况,农民已经急切的想要寻找一个方法能够让自己摆脱生活窘境,同时大量的知识分子也在不断的寻求一种能够使得中国向前走的方法。在这两个条件聚齐时,在导致了中国文革之后的社会变革发生,而当变革已然到来时农民却由于自己的认识不够使得自己迟迟不能抓住,使得当时的农村出现了不进不退的窘境,但是这种情况是短暂的,如同孙少安这样的能够洞察到机会的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抓住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城市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因而当真正的变革到来时,也就能变得更加彻底。从书中孙少安二叔以及孙少安的不同的反应我们就可以看出农村相对于城市对于变革的到来比较迟钝,而年轻一代对于变革的产生与接受相比于老一代来说更加容易。
(2)、变革之中的变与不变:
变革会给我们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更丰富的物质,但是变革所带来的东西并不是我们应该全盘接受的,因为在变革之中总是会涌现出各种的参差不齐的思想价值,变革总的来说从不好的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转变之中不好的东西不一定能够全部的转换成好的东西,总会有不好的东西残存下来,而当你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你应该怎样判断他是好还是坏,你是变还是不变呢?《平凡的世界》书中的有一个姓金的一个在当时只要能赚钱就是好手段的思想的影响之下做了小偷,虽然在双水村风光了一时,但是最终还是被抓了起来,家中的父母也因此和他一起进了牢房。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变革中的变与不变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难就难在到底应该以怎样的一个标准去衡量那哪些是好的是应该变的,哪些是坏的,是不应该变的。在我看来,变革之中,变的是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技术,是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不变的是价值观,是道德观,变革所带来的文化的多元化不能成为我们改变自己道德观的借口。这就需要在变革之中不能迷失自己,清楚自己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少平与少安都是做的很好的,少平知道自己想要的只是一个精彩的生活,而少安想要的是让家里过上有尊严的好生活,所以这两兄弟在巨大的改革的洪流之中能够做到保持自己的道德观不变,在变革之中做到很好的平衡变与不变。
(3)、变革中,平凡的不平凡
变革,变的是社会,但是其中的主体是人,那么处于变革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场变革是否成功的衡量的标准就是看这场变革所波及的范围之中的人们是否大都获得了自己 所期望的通过变革能够获得的东西,如果一场变革仅仅是将利益带给了很少的一部分人,着根本就不能说是变革,而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才能在着变革的世界中过着自己不平凡的生活。通过《平凡的世界》我觉得,在变革之中我们要做到平凡的人并不平凡能更改应该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情感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一个人有怎样的情感他就是真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在情感方面的变现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一旦一个人的情感变了那么,这个人就变了,而情感之中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三种:亲情,爱情,友情。其实,在变革之中情感史最不容易被改变也是最容易被改变的。所以在变革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坚守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不要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随意改变自己的情感。书中的晓霞是做的最好的,晓霞始终爱着少平,那个掏碳的少平,虽然他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儿,但是她没有因为此而放弃自己心中的真爱,没有放弃少平而去找一个所谓的门当户对的男人,直到她被洪水冲走的那一刻,她还是深深的爱着少平。变革之中,找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是一个铁匠去做饭是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一样,虽然处于变革的社会之中有很多的机会,但是位置找错了就注定了是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的,书中的少平就是一个很好的能找到自己正确位置的,少平知道自己因为在文革时期自己的学习时间被阶级斗争占用太多自己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因此他果断放弃了大学这条路,但是他也不想一辈子都呆在农村,因此他选择了出去闯荡,他知道她自己的优势,能吃苦,有文化,因此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而事实也证明了少平的一生绝对不会是平凡的。四. 结语:
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一本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本 陕北的小说,这是一本展示了整个中国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存状况的书,作者用它自己的经历,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一幅花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不仅仅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更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在这个无比大的转化器中变成自己期望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