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

时间:2019-05-12 17: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

第一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

政治学所 2009年11月10日

“两硬”战略思想

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

两种能力

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两种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两个“没变”,三个“新”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条特色道路和两大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条中国特色道路和两大理论体系: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

三个历史性转变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三个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三情”

党建所面临的三个方面的情况:世情、国情、党情。

“三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

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

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象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三个“准确把握”、一个“及时总结”和四大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和主题。

三个“准确把握”,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

一个“及时总结”,即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四大问题,即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要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个导向和一个体制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采取的手段和保障措施: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

三种思维和工作“四性”

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三种思维,其工作所应当表现出的四种特性。

三种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

工作“四性”: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三个“学习”和四个“学习”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所应当坚持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三个“学习”,即三种学习方向: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四个“学习”,即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

三个“哪里”

即基层党建要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问”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三机制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个“科学”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三种办法: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三重一大”制度

凡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三个“相互交织”

当前我国社会新问题成因所表现出的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四个考验

当前党建所面临的四个方面的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着眼于”

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真”

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四个划清”

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所应划清的四个界限: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党员四项民主权利

作为当前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参与度重点的四项民主权利: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四个“大兴”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四大战略制高权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意味着目前世界已经走出金融危机,只是代表各国对未来的一种展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四大战略制高权,即:以金融体系为突破口的国际秩序变革制高权,以无核世界为标志的国际安全战略变革制高权,以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制高权,以发展模式多样化为趋势的全球发展模式制高权。

考察干部道德素质的四个重点

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世界局势的四个基本趋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四个基本趋势均在深入发展。

五个“重大”和五个“更加”的动态性特征

在“四个基本趋势”之下,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的五个方面的动态性特征: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关于我国外部环境的五个判断

我国发展外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多,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我国整体战略环境进一步改善,但西方国家仍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我国对周边事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周边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我国软实力影响进一步上升,但面临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建设是由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五大建设构成的全面建设。

五种意识

党员、干部所应具备的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干部管理的五个“并重”

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与崇尚实干用人导向并重;要求干部从严律己与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并重;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与完善干部制度约束并重;倡导干部积极奉献与重视干部关心激励并重;给干部交任务加压力与注意干部心理关怀并重。

六个“一些(有些)”

当前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六类问题:

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

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

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六条基本经验

执政党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第一条经验讲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条经验讲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方向。只有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伟大事业依靠伟大工程来支撑、伟大工程围绕伟大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才能找准立足点和着力点,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保证。

第三条经验讲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主线。只有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党的建设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集中各方面资源来提高自己,全面查找各方面不足来完善自己,使执政党的能力和素质始终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

第四条经验讲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巩固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五条经验讲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动力。只有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我们党才能永葆蓬勃生机和创造活力。

第六条经验讲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保证。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跳出政权兴衰的历史周期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色、永不变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七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十条新要求新举措:

十七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三十条新要求新举措。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做到三个“准确把握”和一个“及时总结”,围绕“四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四)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全党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五)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

(六)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七)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八)完善党内选举办法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

(九)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

(十)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十一)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

(十二)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十三)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问题研究。

(十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十五)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办法。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

(十六)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

(十七)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

(十八)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

(十九)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2010年底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

(二十一)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十二)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

(二十三)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二十四)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二十五)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

(二十六)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

(二十七)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

(二十八)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选好配强巡视干部,完善巡视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视成效。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二十九)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机制建设,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三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第二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知识测试题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知识测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八十八)、(六十)、(三十)、(革命)、(建设)、(改革)

2、(世情)、(国情)、(党情)3

4、(发展)。

5、(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6、(权)、(情)、(利)

7、(生产力)、(文化)、(广大人民的)

8、(先进性)、(执政地位)

9、(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10、(首位)

11、(执政能力)、(先进性)

12、(党的建设)

13、(毛泽东)

14、(党)。

15、(全党服从中央)。

16、(领导)、(执政)、(党的建设)、(党员队伍)

17、()、(党)、(国家),(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18、(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19、(科学)、(民主)、(依法)20、(十七)21、22、二、简答题。

1、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四个“着眼于”是什么?

答: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4、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

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5、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6、如何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答: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三、论述题。(20分)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要求,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工作实际出发,谈一谈如何做一名学习型党员、干部。

(自答)

第三篇: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一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路线图。

关键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决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特别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有关专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一种严峻、真切、现实的考验。既然是考验,就有一个能不能合格、及格的问题,也就有一个对外部环境是否知己知彼的问题。为此,《决定》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将其具体化。

《决定》特别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更为意味深长的是,全会把善不善于学习,作为执政党能不能够保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决定性因素”这5个字。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决定》作出了详细部署,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

同时,《决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关键词:推进党内民主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四中全会重申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同时,也着重指出,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

《决定》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说,这显示出党内民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基层为重点实行渐进式改革。

许耀桐说,党内民主要强调民主集中制,首先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保证和落实党员的权利。党员的权利包括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控告权、申诉权、辩护权、检举或揭发权、罢免权、保留意见权等等。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党的各级干部的批评权、选举权、罢免权。这“三权”至为重要。党内生活正常不正常,与这“三权”的实际情况执行得怎么样,实行得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决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如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关键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说,《决定》首次提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强调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求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决定》首次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一提法不仅新颖,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鲜明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如何通过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决定》作出了明确而又令人振奋的部署,指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其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表述让人们对人事制度改革充满了期待。《决定》特别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党建专家说,我们党曾经提出过“才德兼备”“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等,但在党的全会文件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第一次,而且表明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

对于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决定》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关键词: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腐败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决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明确突出了“改革”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决定》提出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

《决定》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颇有新意。

关键词: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决定》指出,当前党内一些不良风气,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建专家说,《决定》连续用了三个“严重”,措辞之严厉非同寻常,可见问题之多之广之深之久,再不引起极大警觉,后果不堪设想。

《决定》指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评判之风”。(记者 孙爱东 编辑:何晏)

第四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

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二、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党的纪律,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

(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

(三)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

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

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问题研究。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更好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五)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干部管理要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办法。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六、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

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

(三)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

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一)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

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

(四)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领导班子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自觉接受批评,积极进行整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五)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八、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一)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依纪依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公正司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彻底清理“小金库”。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本决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党的建设工作,由中央军委根据本决定精神作出部署。

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第五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大意义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大意义

大纲

一、当今时代深刻变化,要求把党执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国际方面:

(一)科技进步,媒体高度发达,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 国际方面:

(二)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 国内方面:

(一)改革进入深水区 国内方面:

(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党的问题

二、党的状况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一)我们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

(二)问题确实也不少

(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这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造成的

(四)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推进这种尝试,现在要使这种尝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改革需要整体配套地向前推进

三、总结历史经验 研究执政规律 推进伟大事业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从规律的高度去思考整个党的建设问题

(二)总结历史经验 研究执政规律 重要的是党的建设科学化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公民的概念 C02:执政能力的概念 C03:授权民主的概念 原理和观点

K01媒体的高度发达使组织的优势在逐渐消失 K0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特点比较及差异 K03正确看待政治体制相对经济体制的滞后问题

K04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这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K05改革进入深水区

K06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区别

K07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相似性、共同性 K08我们党提倡党内竞争体制 K09民主必须是一整套健全的系统 K10用理论武装全党 重要信息

I01毛泽东同志对革命的原意的表述 I02“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I03信访评价体制的问题

I04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党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I05党的状况的不少问题

I06关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由谁管理”的问题 I07关于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质作用问题 I08关于党代会和人民代表大会

正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执政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总结了我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因此其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一、当今时代深刻变化,要求把党执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什么要在现在的时刻提出这样一个关于党的建设的《决定》?原因就在于我们正面临着当今时代的深刻变化。当今时代的变化包括国际方面的变化和国内方面的变化。国际方面:

(一)科技进步,媒体高度发达,使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

从国际变化来看,如今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当中,摆在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新挑战。

例如:科技进步带来媒体的高度发达,使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我们被众多信息交流所包围,从根本上说就是为民众间的交流、民众与政党间的交流、民众与公共权力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系列的渠道。政党是连接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的一种工具,政党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渠道。民众是由个体的人组成,个体的人要与公共权力进行沟通,一般通过组织传达。政党的出现就是为民众控制公共权力提供了一种主渠道。民主政治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产生互动,这在历代的神权政治、专制制度时是不存在这样的沟通的。“公共权力属于人民”放在民主政治的首位,人民如何做权力的主人,其实就是要把人民组织起来,并让两者在信息上进行互动,这种互动需要通过政党来连接。现代民主政治中最普遍的就是政党政治,政党是依靠组织性来体现它的优势。如今政治主要体现形式还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最普遍的形式,但是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媒体技术给政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政党是靠组织性来体现其优势的,组织的层级、层次把整个组织严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在过去是一种优势;而如今传媒技术能把许多信息直接在人民和政党之间传达,直接在政党和政党之间传达,直接在人和公共权力之间传达,这种便捷、直达的形式,在尽可能少失误的情况下原汁原味地把自己的信息体现在对政府、对政党的诉求当中。这就给政党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党这个组织的优势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说,政党依然有很大的优势的,因为政党毕竟跟其它组织不一样,能够把人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自己的诉求加以强化、扩大,政党的这一优势是其他组织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毕竟受到了挑战。过去人们的信息通过组织的层级一层层向上传达,会有信息失真和时间延长的情况,而现在发达的媒体传播技术很可能使一个刚出现信息在第二天就为全国人民所知,如果是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可能第二天全世界都知道了。可以看到,组织的优势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执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如何应对?恐怕不能用原来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否则老百姓从其它信息渠道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就不依靠政党这个组织了,从而影响到政党的影响力及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样一些看上去和党的建设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的问题却的的确确给一个政党的执政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二)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

过去世界被分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两大阵营在体制上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搞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社会搞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现如今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是手段,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用。我们不但拿来用,还要让它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于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巨大变化,其依靠的就是市场经济这一杠杆,它撬动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新问题。市场经济的前提是允许人们追求自身的个人正当利益,而计划经济与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允许人们追求个人正当利益,把整体利益无限夸大,甚至用整体利益取代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失去使得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造成生产力水平低下。实行改革开放的本质就是要还人们以利益,用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作为撬动整个经济的杠杆。但是反而言之,市场经济使得人们为追求和维护自身利益而对政权产生了自身的诉求,于是人们有了做主、独立、参与、民主等意识。市场经济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市场经济簇生了一个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公民与传统封建社会中的臣民相区别,臣民作为一个附属物是没有独立意识的,而市场经济簇生人们独立、参与、民主、做主等意识,广义而言,这种有独立、参与、民主、做主等意识的人就叫做公民。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叫做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运作和我国过去社会的运作也是不同的。当人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利益时,利益多元化的人们为维护自身利益终有一天要组织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大量民间组织的现象也早已司空见惯,尤其在经济上较为突出。因为单个的人掌握的信息再全面也比不过市场的变化,所以在利益上很难得到保障,而民间组织就可以通过一系列诸如合理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签订购销合同等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利益,于是这种形式的民间组织就逐步建立了起来。民间组织的逐渐发达是公民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大势所趋。民间组织是一种国际性现象,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有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等在发展,带有政治利益诉求的组织也逐渐显露,甚至有国际民间组织也开始在介入并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过去我国比较习惯“苏联模式”的体制,因为“苏联模式”搞的是计划经济,执政党事无巨细,包揽一切,使得那些民间组织也变为官方、半官方性质的组织。这种形式未必不可,但它不足以体现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如果还是运用传统观念来思考问题,会造成这些在视野范围之外、不受控制之下产生的民间组织都是对立面的观念,产生对其设置障碍使之解散或不能出现的想法,如果仍用对立面的观念来对待整个社会的发展,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不断出现,是大势所趋,作为执政党又是推动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动力,也就等于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给自己培养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对立面,那是执政失败的表现,所以必须转变观念,学会和公民社会互动,学会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国外的很多政党虽规模并不大,但能够争夺国内政权的原因在于除了自身组织之外,还利用了民间组织建立各种外围组织,把民众组织到外围组织当中,形成自身的执政力量。反观这样的组织能起很大的作用。当你在执政的时候,把一部分的政府功能转移到那些民间组织手里,让他们帮助你管理其麾下的民众,即简便又省心,这就是政党同民间组织的互动。当然还有一些国外的民间组织在我们中国身上做文章,他们不是要帮助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而是千方百计地扶植与中国共产党对立的组织,对其我们也要百倍地警惕。所以说,公民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党带来的是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非常严峻的挑战。国内方面:

(一)改革进入深水区

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过去中国经常面对的是单个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可以选择具体办法来加以解决,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现在很多表面看上去是单个问题,其后面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

(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党的问题

现在我们号召全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为什么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方针让全党来接受?问题就是以前我们没有在发展中运用科学发展的思路,一味追求产值,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问题丢弃在旁。这些问题现象的产生是导向上发生了偏差,如:我们一直把GDP作为选拔、考核干部的标准,于是就出现“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一种体制性的问题,说明我们对于全局的控制和把握、对于目标的制定等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样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发展。因此转变观念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调整体制,使得执政更加科学化。具体而言,这就是一个党的执政和建设的问题。

又如:信访问题。既然提供了信访渠道,就应该是体现老百姓诉求的。但为什么会有问题,就在于评价体制出问题了。我们建立一套信访制度,是因为我们国家太大,各个不同的层级太多,如果大家共用一个渠道,那么中间层次就会截流,一层层截流就会上下不通畅。执政党要与群众密切保持联系,信访是个很好的沟通渠道,信访系统信息流通量越大越表明这套信访体制的有效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但实践操作过程中,把它纳入了政府体系当中,变成政府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评价政府执政能力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压访、截访现象的产生,信访就失去原来该有的作用。这就是党群沟通机制的问题,一个党的建设的问题。

所以可以看到,党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诸多问题的关键,党的问题越来越盘根错节地连在一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推动党自身的改革创新是当务之急,需要把我们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党的状况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一)我们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的表现之一。我们一面推动改革开放,另一面坚持党的领导。我们不仅推动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推动各方面的改革,如我国的政治体制建设和党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坚持倡导党内民主,因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也在提高党的活力上迈出很大步伐。我们的政治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调整,每一次的调整也确实是在向前迈进。

对于有些人认为“我们政治体制是滞后的”,有两点需说明:第一,经济体制相比政治体制,其推进速度要快,而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总比经济体制来的滞后,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当经济体制在向前发展时遇到很多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看出哪些是党的建设问题。第二,政治体制实际上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无论主观上愿意与否,只要推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这个规律去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政治体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发展变化,只不过经济体制变化有的时候来得太快,导致了政治体制一些滞后的现象。但是应该承认,这种滞后只是整体推动中的一个步伐的问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深层次矛盾的暴露而出现了一些大事件、突发性事件。对于这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我们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从整体看,我们党仍然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一点无可厚非。再如,面对金融危机时,我们国家还是能够立得住、站得稳的,我国的地位还是在提高,也有一套值得总结的经验。所以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自身改革,总体状况是好的。

(二)问题确实也不少

我们党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并不说明我们党不存在问题,有的问题甚至相当严重。

比如,腐败现象至今依然层出不穷,确确实实敲动着党的神经、动摇着党的执政基础,因为腐败并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并不是腐败分子占少数就可以了。因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反腐倡廉的效果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十七届四中全会很重要的一个中心就是反腐倡廉,这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再比如,在体制运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它不是密切党和老百姓的关系,而是疏远了党和老百姓的关系。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因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危机。

(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这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造成的

从概念本身来看,改革不等同于革命。但是就对我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人们思想变化的震撼而言,改革绝不亚于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毛泽东同志对革命的原意是这样表述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但是在今天,我们党成了执政党,所以必须用政权为老百姓服务。所以我们的的确确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中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在执政后还是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所以没有转变。显然这是一个从概念到概念的认知。但事实上,我们党作为革命党和执政党有着重大的区别。首先,目标不同。革命党的目标是夺取政权,执政党的目标不是夺取政权。但是问题在于,有些人还是用革命党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执政党的问题,用革命党的手段来搞建设。长期用这种方式推动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因为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唯一的道路,需要有转变,要从主观上深刻地认识这个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转变经过了一个痛苦的过程,经过了不少曲折乃至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今天终于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认识到这一点,到从思想、理念、观念全面地转变应该说还有一个过程,我们正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以我们有时候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还用过去那些观念来审视我们今天的问题。因此我们有的时候认识上就会跟不上,观念上就会有所不适应,体制上就会有所落后。许多问题非常复杂,但是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我们要改变这一观念,改变这一种体制机制。

今天的改革进入了深层次,就是要从整体上实现一个转变。为什么在推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总觉得有的时候干预过多,总是不遵守规律?还是因为沿用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总觉得那才是社会主义,认为今天用了市场经济的东西,本质上那是资本主义。甚至有的人说,我们现在就是因为落后所以不得不搞点资本主义。如果始终是用这样一套理念这样一套思路来推动我们的经济,就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总有一天还要翻过来。所以必须认识到党的历史方位的巨大变化,必须自觉地推动和全面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个转变就需要我们改革和创新,这就是我们今天提到党的建设最要害的关键。

(四)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推进这种尝试,现在要使这种尝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改革需要整体配套地向前推进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地方党组织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各种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有很多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为推进我们党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支持。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因为有许多党组织在做这种尝试。凡是和老百姓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都应该有老百姓参与,所以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江苏、四川都大胆地进行了乡镇一级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尝试,效果也是非常好,但是这些尝试也冒了不少的风险。我们在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一点我们不应当妄自菲薄。

但是到今天,党的状况向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为光这些尝试已经不够了,需要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比如,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由谁来管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尝试是由党代会选出的党委会下的一个工作部门——组织部门来管理党代表,那这些代表听谁的呀?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地方把党代表提级升格,不是由组织部门来管理,而是由党委会来管理,但是党委会也是代表大会选出的,关系还是没有理顺。再比如说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党代会也要像人民代表大会、像政协委员会议形式来活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两会,决策已经非常民主,我们现在如果再加上一个党代会,那不又多了一道手续吗?开会的人不是又多了吗?本来开会的人就是够多的,如果仅仅是开会多一点就算是实行了党代会常任制,那不就是多了一个会议而已嘛?它实质的作用到底在什么地方?再比如说我们党代表大会是执政党的代表大会,既然是执政党的代表大会,实际上它是控制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党代表大会作出的决策仅仅从数量上说就要占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数的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党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可以板上钉钉地说,就等于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策。既然如此,开过党代表大会之后又有什么必要开人民代表大会呢?而如果人民代表大会成了一种形式,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又如何体现呢?这又是一个矛盾。这并不是“要么不要搞党代会常任制,要么取消人民代表大会”那么简单的事情。党代会体现党内民主,而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那是基本政策。关键是如何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要推动这种尝试,推动它们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结合的制度,从全局上从系统上去推动整个改革,这就给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状况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是由于我们的许多改革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要想继续向前推进、非得考虑综合改革、非得考虑整体推进不可的点上了,党的建设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要进一步地配套前进,这种不配套的现象应该说已经很普遍地体现出来了。比如说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公推公选问题、两委会的选举、党内支部书记的选举,这里面它就有一个整体推进的问题。

我们今天强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它看做一个系统、全面、整体的东西,不是说一方面的推进解决了一切问题,恰恰相反,只有整体推进才能切实把我们的民主推向前进。

三、总结历史经验 研究执政规律 推进伟大事业

党的建设问题作为如此重要的问题在全会上作出决定,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今天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就事论事去思考问题,必须从规律的角度来思考党的问题,必须有所设计有所憧憬。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从规律的高度去思考整个党的建设问题 我们党的建设应该说具有我们的特色具有我们的优势。世界各国的政党的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与别人的竞争来体现对自己的发展,但是没有党的建设的概念。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就特别强调党的建设的概念,这确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但是不能就此说这就是我们独有的特点而不是别人的特点,其他政党不讲建设不等于没有建设。实际上任何政党要长期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想长期地占有它在国家中的地位,就非得加强自身建设不可,尽管它口头上不一定强调这一点,但是它在实际当中是这样做的。因此党的建设就有共同的规律,每个政党都需要制定自己的纲领,每个政党的纲领都需要千方百计地吸引老百姓,每个政党都需要千方百计地把老百姓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得到更大的支持,体现自己执政的合法性。既然要这样做,就得去联系群众、和群众沟通,想方设法用组织的形式、理念的形式或者意识形态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把老百姓拉在自己身边,这不就是建设吗?既然都有建设,就有共同的规律。

党的执政能力可以分成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但是从根本上说,所谓执政能力就是遵循执政规律,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能力。执政规律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过去对这一点认识不够,因为我们在头脑当中根深蒂固的有一条,似乎觉得我们共产党和别的党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其实,既然都是政党就有它共同之处。如果说过去在取得政权的战略策略上各不相同,在取得政权的路径上政党和政党确实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可以说,在取得政权之后执政的过程中,政党之间反而有了更多的相似性、共同性:政党都要掌握政权并利用这个政权来使自己的能量最大化,都要千方百计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追求,都要在掌握权力的同时防止权力对政党的腐蚀,这对所有政党都一样的。从这个角度去说,政党执政有共同遵循的规律。正因为这样,我们一再强调在党的建设当中善于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我们党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也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已经认识到,文明有差异性,但是政治文明也好,社会其它文明也好,它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成果,应当依循,我们党已经确立了这一共识。这中间有大量问题值得去研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民主必须是一套系统,既然是民主那就意味着权力的主人是普通老百姓,在党内就是普通党员,普通党员又不能直接去运用这个权力,所以必须把这个权力授给一部分人,让少数人来掌握,才能运作起来,这授权环节的民主叫授权民主。在使用权力的过程当中必须吸纳授权者的意见,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参与进来,这又有了决策民主、参与民主。必须保证权力是为大家服务的,就需要大家监督,所以这里又有党内监督民主。这所有的环节都是共通的,因此这些环节必须健全才能够使党内民主得到展示。但是有的同志在这方面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这样说,中国就是要建立自己特色的民主,我们要决策民主,我们要参与民主,我们要协商民主,我们要民主监督,但是我们可以不要选举式民主,那是西方的东西。授权环节需要授权的民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选举更好的方式,那么授权民主就必须体现在选举上。选举就是选择,选举的前提是择权,而我们有的时候运转起来就违背了这些基本原则,有时候说是选举,但是实际上你是没有选择的,没有选择的民主不是民主,没有选择的选举不叫选举,选举必须是有竞争的,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没有选择,没有竞争,西方就是利用这一点来攻击我们,说共产党搞公开化民主是假的,连选择都没,连竞争都没有,那还叫什么选举?我们坚决反对在政党与政党之间搞竞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我们不允许别的政党和我们平起平坐,这是历史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是没有竞争的政党体制。但是并不等于我们是没有竞争的政党政治,只不过我们是在党内竞争。我们不搞多党制,同样搞竞争,这就叫有竞争的选举。所以有竞争这一条不能违反,我们下一步确确实实要在这一方面下力气,动脑筋,想办法,创立一套我们自己独有的有竞争的选举,这样才能使整个民主机制完善起来。

(二)总结历史经验 研究执政规律 重要的是党的建设科学化

遵循规律就是按规律办事。我们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不是不坚持党的建设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是问题是有时候做了不科学的理解,比如说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有的人论证的时候这样说:为什么要党管干部呀,那就是因为我们党和别的党不一样,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把握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心的人放到执政党岗位上去,所以就得党管干部。事实上政党都是要管干部的,所以我们必须党管干部。但是关键是得科学理解党管干部,不能理解为像过去那样管具体人头。因为今天我们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要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党内要让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所以必须保留党员的选择权,不影响他的选择权,这才是科学的党管干部的理解,我们要坚持这样的党管干部的理解、支持的是这样的党管干部的理解、坚持这样的党管干部的原则。民主的解释要符合民主运作的基本原理,这样的管理才叫科学化。党管干部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要从更高的角度看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推动科学化的水平。这样才能使这个党按照科学的要求,按照规律不断推进自己的事业,党执政才能长久,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衷心支持,才有巩固的合法性基础。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

我们党是善于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党,善于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最后形成理论,再用理论武装全党。我们党的这一做法可以说在实践当中屡试不爽,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证。今天面临如此复杂的局势,我们依然要遵循这一条历史经验。当然,在这一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领导了三十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使得我们国家的动力机制、整个运作体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逻辑起点是允许人们追寻自己最基本的利益,把人对利益的追求解放出来,发展就出现了最强劲的最原始的动力。但是计划经济的起点是不允许人们追求自己最基本的利益,本质上否定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的,认为人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阶级斗争。建立在这两个基点之上,两者的机制、结构都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在理论发展上,这两套理论居然并存,因为我们并没有对计划经济及建立在之上的那一套理论进行过梳理,很多个观点似是而非,但是我们今天依然在使用。很显然,这与我们今天依循市场经济的逻辑建立的一套崭新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深刻的矛盾,两者之间关系的处理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梳理。

党最重要的凝聚力在于大家有共识,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才能从精神上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但是如果理论上这样懵懂不清晰,就不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不可能有共识。腐败现象那么普遍不光是少数人坏的问题,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全党在信仰方面、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共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价值观出现动摇,认为钱最实惠。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必须做大量的工作,必须下大力度才能解决。必须通过全党不断探索,必须通过全党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加强学习。

所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根本问题。我们要通过建立学习型政党,不断把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思考提升到新的高度,以便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使得党的凝聚力更加牢固,战斗力更加坚强。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谈得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谈得上执政地位的巩固。

总而言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下一步问题进行了工作部署,而这个工作部署是建立在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对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里面有很多深刻思想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去学习、研究。我们学好四中全会的《决定》应当说就是为进一步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一步把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立足点和平台。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达到共识,共同推进我们事业的前进。

下载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小辞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党建决定的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并且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材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材料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194名中央委员、163名候补中央委员出席这次全会,中央......

    十七届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8日在北京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

    提升素质,努力争先,当好班组排头兵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目前,全国上下正掀起一个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茅台集团党委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投入到......

    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资料

    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资料汇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通过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60华诞的金秋时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十七届四中全会9月15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它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