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雷鸥
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
七里完小:雷鸥
[关键词]幼儿美术培养兴趣创造意识评价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儿童的艺术活动是儿童的一种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满足。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运用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去感知对象,再在心里把自己对对象的想象和理解,用一种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就是孩子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美术熏陶和培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美术活动,使美术活动充满生机和趣味,不同的活动类型有助于儿童注意力的持续和兴趣的保持。其次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除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多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表演和描述,使之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再有就是利用各种各样具有表现力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积极性。美术活动不仅只是使用画纸、画笔、彩纸、橡皮泥来进行,小小的树叶、废旧的纸盒、饮料瓶……生活中各种丰富的材料,都可以通过想象,用手描绘或制作成艺术作品。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培养创造力
每位幼儿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从绘画游戏过程中发现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开幼儿的手、脑、眼。经常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因此,在教幼
儿绘画时,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
1、道德情感。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情节,有机渗透德育内容,有效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感和良好品德行为。如“国庆节”时,让孩子们画天安门,让他们知道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节”时,让幼儿做漂亮的纸花送给妈妈,感谢妈妈含辛茹苦的抚养,教育幼儿要作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2、社会情感。在美术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也要与同伴交往,帮助同伴解决困难,与同伴共同进步。这就无形中引导幼儿学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
3、个性品质。通过美术活动,幼儿逐渐有了集体团结精神、助人为乐、开朗、友善等好个性的品质。
四、评价中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为幼儿创造展示作品的条件,让幼儿在欣赏他人的美术作品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采用幼儿自述评价、教师引导欣赏、同伴互相评价的方式,让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从而共同提高。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幼儿的美术教育就因渗透到幼儿的各个教育领域中去。
第二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为艺术的一种,美术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观,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和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
2、关于美术的特殊的形式 A造型性;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B同时性,美术形象是静止的,不是在时间中构成的,不像有些艺术形式具有联系性,继时性的特点。
3、美术的种类:1 绘画 2雕塑 3 工艺美术 4 建筑艺术
4、什么是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
5、美术活动队幼儿发展的意义:
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发展,自己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形象,这是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幼儿需要发挥他们的全部心理能力和热情,以此获得发展。
6、形式与意味的关系,1)再现性,纯心理的再现和以艺术媒介进行再现2)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3)艺术符号表现人的情感。
7、美术活动,1)美术欣赏2)美术创造A平面造型【绘画,剪贴】b立体造型【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8、【 大题】幼儿美术创造中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1,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2知觉里的强弱影响作品的效果
(二)情绪,情感【1,幼儿在感知的时候,关于对象的认识会与之随之产生的情感 2情
绪,情感的强度应该是适中的】
(三)意象【1,意象是比感知更概括,抽象,能反映事物内在意义的心理映象。2心理意
象的生成和接通是实现实现美术创造的关键。3,人在幼年时期,意象是极为活跃】
(四)再现【再现是运用一定的媒介创造与物体结构相同的结构等同物。2 结构等同物自
己看书上的例子。3 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时,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式样是他们再现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作品的表现力】
9、动作活动
1)一般活动【动作活动指那些主动的动作活动,动作连接了主体和客体】
2)艺术创造中的动作活动【过程;外物—感知—意象—再现概念—创造性活动—作品】
10、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及特点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与特征【涂鸦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1.5--2)2 控制
涂鸦(2—2.5)3 圆形涂鸦(2.5-3)4命名涂鸦(3-3.5)
(二)象征期(3.5-5)1动作上;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 2造型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
表现事物 3色彩上,能辨认各种颜色,对色彩喜好,涂色有朝向
(三)图式期(5-7)1 造型上,喜欢用线条作画2色彩上。按照固有色上色
11、特殊表现
1)拟人化,2)透明画,幼儿忽视透视关系3)展开式,采取由中心向四周或上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
1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无目的活动期(2-4)【1 特点,没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2泥塑,不能有目的的作出形象
3剪纸,纸和剪刀不能配合 4做法 成人应提供手工活动机会】
2)基本形状期(4-5)【1,特点,逐渐呈现有意图的尝试 2泥塑,能作出简单的结合体,3
剪纸,双手配合剪曲线,4 制法,作出立体造型5做法 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
13、学前儿童欣赏美术能力的发展
1)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在表面上的,不理理解深刻的含义。
2)经过引导,儿童能够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审美特征
3)喜欢感知熟悉的事物,色彩明快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1知道画了些什么
2色彩偏好,3对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偏爱】
1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纲要》幼儿艺术领域目标
A 能初步感受环境,发现美
B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C和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5、学前儿童的美术分类目标
A 认知目标【1,知道和认识工具,材料,2 能够讲述画面的不同的表达特征
B情感目标【1用美术语言表达想法 2能够欣赏作品3 积极投入创作4 产生共鸣】
C技能目标,【1,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2 按要求作画 3 初步按一定规律装饰作品 4 初步感受作品的形式 5 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
D创造目标【1,根据意愿自由创作2 能有自己创新的作品 3 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4 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 5 独特的观点评价作品】
16、【论述题】
学前教育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绘画】
1)情感:愿意参加,大胆作画
2)认知。【1初步认识工具材料,握笔正确,姿势正确。2学会辨认基本颜色,并知道名称学会辨别各种线条以及他们的变化】
3)技能【1学会使用蜡笔等工具进行涂染2 能画出基本的几种线条3能用简单线条,几何
图形等要求自由描绘物体】
4)创造;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画中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各种图式
二 小班【手工】
1)情感:通过泥塑,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2)认知,初步熟悉基本工具材料
3)技能,【1掌握泥工团圆,搓长,压扁的技能。2 其他手工的运用】
4)创造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在纸上压印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
(一)行为目标
1、含义:陈述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
2、组成:
1)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的条件。
2)外显的美术行为表现
3)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具体内涵
3、优点:有利于儿童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展开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特点。
2、优点: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
(三)表现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参与活动后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2、优点:有利于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
1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基本要求
㈠要着眼于幼儿发展
含义:
⒈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美术发展水平⒉把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落脚点
㈡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
含义:
⒈内容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的整合;
⒉在方向上与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及单元目标一致;
⒊要对美术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4.每个活动目标要注意与其他活动目标的整合㈢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
含义:指一个活动中目标内容都从教师角度或幼儿角度出发。
㈣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含义: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性
引导幼儿用彩泥进行手工,再组合成自己设计的人物
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纸、小棒等辅助材料装饰自己塑造的人物
引导幼儿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塑造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原则
㈠整合性原则
含义:美术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他领域的内容
㈡适应性原则
含义:一是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二是以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㈢系统性原则
含义: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㈠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1、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蜡笔、油画棒、水彩笔、颜料、纸
2、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拓印、吹画、水墨画
㈡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
线条的形态:直线、曲线、折线
线条的变化:垂直、平行、交叉
2、形状: 基本几何图形、组合、自然图形
3、色彩: ⑴、色彩的色相(2)色彩的明度(3)色彩的彩度
⑵色彩的表现性:1 象征性 2装饰性
⑶色彩,运用:随类附色、主体色和背景色,色彩的装饰、色彩的情感
4、构图: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零乱式构图: 并列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 遮挡式构图 】形成主题与背景:所有形象与主题有关
19、学前儿童手工的教育内容
⑴工具:剪刀、泥工板、切片刀、胶水等
⑵材料:点状:沙子、纽扣、种子等
线状:绳子、线、吸管、树枝等
面状:纸、布、树叶等
块状:泥、萝卜、纸盒等
㈡手工的基本技法
1、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团圆:两手配合来回团成球状物。
搓长:前后搓动成园柱形。
压扁:将长条或球形物拍压。
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泥。
挖、分泥、镶嵌
2、纸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⑴折: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四角向中心折、组合折
⑵剪:目测剪、沿线剪、折叠剪
撕:目测撕、沿线撕、折叠撕
粘贴:反面涂胶
⑶废旧材料的制作
串连:从物体的中间穿过;
弯曲:将纸卷曲
连接:用浆糊等将物体连接
三、幼儿欣赏的教育内容
㈠欣赏对象及内容
1、绘画作品:
1)工具材料:水彩、水粉等
2)题材内容: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
3)存在形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
⒉雕塑作品
⒊工艺美术作品【 实用性,陈设性,民间工艺,⒋建筑艺术5纪念性、6民族性、7桥梁】
⒌儿童作品。同年龄孩子有童趣的作品。⒍自然景物。如:花草树木⒎周围环境 6欣赏知识与技能
1、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构图,1)造型:物体的构图方式。
2)色彩:认色对色彩的喜好;均匀涂色
3)构图:形象在画面上所占位置。
2、2主题分析
3、对作品的联想
4、对作品的表达
5、对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目前美术教育趋势--多元的美术教育
1)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2)用多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进行美术教学
3)从不同的角度教授技能技巧
4)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5)以美术为核心,尽可能围绕更多的综合性内容
6)以孩子为核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知识性内容
(一)正规的美术教育
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有关的学科或领域进行,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中的其他各学科或领域进行。
1)幼儿园美术学科或领域:绘画、手工、美术欣赏
2)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指渗透在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学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二)非正规的美术教育
1)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活动:引发幼儿互动2)美术角和美术室:3)随机的美术指导:自由时间美术教学的方法
㈠讲授法:用语言描述、说明、解释
1、讲述:描述对象
2、讲解:解释概念、原理
要求:
1)讲授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2)启发性:生动又有感情
3)语言符合年龄特点4)体态语言与讲解结合㈡谈话法: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
使用:提高幼儿注意力、启迪思维。
要求:
1)要围绕目标进行提问,问题明确、具体、启发性;多用开放性问题。
2)问题的艺术性:问题简明、能理解、有时间思考;
㈢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为探究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作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式:全班、小组
要求:
1)做好准备:问题有吸引力,有知识准备; 2)教师要启发幼儿讨论; 3)教师要进行小结。
㈣演示法: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过程。分类:1)有准备演示
2)即兴演示)
步骤: 1)分步 2)分段3)整体
要求:1)做好准备:2)演示选择恰当时机3)要和讲解有机地结合㈤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空间关系。
分类: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式
要求:
1)目的明确:事先了解观察内容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游戏、语言吸引
3)方法多样:先观察后讲解、先讲解后观察、边观察边讲解
㈥练习法: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
分类:1)模仿练习2)创造练
要求:
1)提出练习要求 2)指导有目的性 3)方法多样化
(七)情境法:教师根据美术教育的需要为幼儿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要求:
1)新颖性:形式新颖 2)创设的内容要实用 3)方法要有启发性
(八)尝试法: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要求:
1)设置情2)尝试练习; 3)探索讨论 4)讲解指导:普遍性问题—提供讲解;难题—点拨;具体问题—个别指导。
(九)情景法 :教师以情景创设为主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景,让幼儿表现对主题的感受。
要求:游戏性
22、家庭美术教育
㈠特点
1、随机性: 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
2、长期性:在家庭中长期存在3、个别性:儿童对美术需求、水平、个性特点不同
㈡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4、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23、社会美术教育
㈠美术馆、博物馆美术教育
㈡多种社会办学形式中的美术教育
第三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推荐)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摘要】当今幼儿的美术教育往往不怎么过于被重视,而且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的误区。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培养兴趣;体验快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幼儿教育研究的深入,当今社会、学校、家庭等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重视幼儿美术的培养。人们渐渐认识到:幼儿期是各种红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审美、个性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幼儿美术教育决不是单纯的美术学科的教育,它是通过游戏的教育。是一种源于美术的教育,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能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全面发展及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了基础。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表达幼儿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幼儿美术教育并不是传统的美术学科的教育,它只是为了锻炼幼儿对于美感的教育!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拓展以及幼儿的情感能力的表达。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鼓励幼儿创作为主,并且适当的给幼儿进行一些艺术欣赏的尝试。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面往往注重的是模仿临摹的程度到底像不像。常在教育方法上都是一贯的灌输为主,这将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对于幼儿的创造也是一种扼杀。但是当今也有太多的家长不去重视幼儿的美术教育。或者说这些家长不知道如何去重视这样的美术教育!而且当今的幼儿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教幼儿美术教育。现今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
一.对于当今幼儿美术创作时的指导误区
1、对于当今幼儿美术创作在家庭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在于教育目标上的,很多的家长在培养目标上都是为了把幼儿在美术方面有一番作为,能够让幼儿从小的时候就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成绩!把美术作为幼儿强项发展。
其次在教育的方式上家长只是单纯的为幼儿报一些特长班,要么就为幼儿在图书馆里购买一些幼儿简笔画、幼儿快速临摹的书。现今的幼儿方面的指导书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如果在幼儿教育当中没有一本统一的教材。而家长就在市场上购买一些不正规的图书给幼儿照着书上的内容临摹!让幼儿一味的去模仿书上的画。
然后在教育的方法上,家长只给幼儿提供一些家长认为比较适合于幼儿的书并没有完全考虑都幼儿的想法!也并没有考虑到他们所选的书到底是不是适合幼儿的发展,只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顾幼儿的接受能力!有些有一定画画能力的家长就给幼儿画出一些范画给幼儿让幼儿临摹,或者给幼儿灌输一些自己对于东西的理解,让幼儿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画画!完全抹杀了幼儿对于画的理解!限定幼儿的思维不给幼儿相像的空间!
2、对于当今幼儿美术创作在幼儿园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幼儿园在培养的目标上,只是将它作为是一种技艺的培养。一个课程开展,也有一些幼儿园将幼儿美术开展为幼儿特长班!为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幼儿的方便!
其次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方面也不具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也只是在一些主题教育内容下诏一些跟主题有关的教育内容材料!通常在一个主题活动下会附带一些关于美术的教学内容!要么也是根据
幼儿园教材负责人的自己的想法,为教师提供一些教材,教师再根据自己对于教材上的理解,给幼儿进行教学,都不存在以一定的科学性!
再是在教育的方法上教师也只是一味的灌输给幼儿自己的理解给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或者其他的方式导入到美术教学当中,然后给幼儿提供范画让幼儿进行临摹!完全忽视了幼儿自己对于画的创作!限定幼儿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
二、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片面评价
(一)首先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最典型地表现是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你怎么跟教师画得不一样呢?”“看你画得圆不圆,方不方的!”„„,家长经常会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如果孩子的作品画的好就会受到表扬,但是如果孩子画的不好家张就会说“你画的不像啊!“这样就会很严重的打击到孩子,家长往往会只是注重结果一点也不注重到再幼儿作画的过程中的经历。幼儿园老师也常常将范画作为给孩子绘画的标准,在孩子们完成一幅画时老师就会用孩子的画的跟老师给的范画进行比较然后又会选出几个跟老师的范画出入不是很大的小朋友的画,然后给出奖励。如果孩子是根据自己的思想画出作品,老师就会说“你画的是什么啊?”“怎么老师让你画的画你不画,竟画这些乱七八糟的啊!”其实孩子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画出自己想画的作品,但是却被老师这么说,几次以后就再也不敢这样了自己画了!这就完全限制了孩子的自己创作的想法!如果以跟老师的作品越接近越好为标准,过分强调绘画技巧。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其实,3-6岁的幼儿过分强调技法是不现实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阅历浅,认识事物的能力低,反复和跳跃是生理心理特性,因此,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而非“拨苗助长”,使幼儿过早掌握“一技之长”。这反而不现实。
(二)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幼儿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这些对于手工的活动更能够锻炼幼儿手的肌肉发展!在很多的成人看来幼儿的作品很可笑。虽然很多孩子的绘画作品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曾经有一个幼儿画一个大圈带一个小圈,妈妈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宝宝说是拖鞋!这就是幼儿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最真切的表达!我们切忌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幼儿作品是最美、最纯、最真的,它最能反映儿童心理内在的真、善、美。它总是以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释义着生活的真谛。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呢?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改变自身的观点,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先明确幼儿学习的目的。幼儿学习美术只是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发展幼儿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并不是让幼儿从小学习一门专业技术!让幼儿在这一个方面有所惊人的成就!家长在培养幼儿美术教育时应该注意到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生活、家长行为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部分家长一方面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另一方面对美术素质教育不了解认为跳舞、唱歌、画画、就是艺术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方法简单,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简单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会画几样东西就能提高素质,以孩子学会了画什么来衡量孩子的素质提高与否.以“象”与“不象”来判定好坏。在不同时期的幼儿的画画能力不一样!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和象征期、中班幼儿略图期、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扩大和提高他们可画出较为复杂物体的基本特征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丰富也更善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时,家长应该注意对于幼儿进行不同的教育!家长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要通过眼睛,应该用“耳朵”来“听”幼儿的作品!家长用耳朵去听幼儿的作画的内容!去倾听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的理解!家长应该鼓励幼儿作画给幼儿一个好的环境!无论幼儿做出什么样的画都要给以鼓励!给幼儿提供一个好的作画环境!
其次,在幼儿园方面教师对于幼儿在美术的教育,首先应该教师自身加强对于美术教育的关注以及重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们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 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御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 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例如,为了让幼儿练习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我们设计了“为小动物造笼子”的美术活动。以往的教学,要 求全体幼儿在一个小动物前各画6条横线和垂线,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这种做法,使已会画的孩子兴趣索然,依样画葫芦般地再画一遍;而对那些还没有很好掌握画水平线的幼儿,常常把线画斜了,或者不是画不到边,就是画出了头,几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教学 要求。对已会画笼子的幼儿,我们启发他们画更漂亮的笼子;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先帮助他们“ 钉”个框架,让他们用连接短线条的方式去替代用长线条画笼子,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取成功,求得经验。
教师教幼儿画画,往往先自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待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画头饰,给幼儿示范的是小鸡、小鸭、小猫、小狗4种,让幼儿任选一种,但是必须按教师示教的方式画,不允许幼儿超出此 范围。改革后,同样是画头饰,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幼儿可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幼儿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每个幼儿都画出与别人很不一样的头饰,如房子、汽车、葡萄、螃蟹、太阳等等。我们体会到这一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
总而言之家长、幼儿园在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时,应该先面对以上问题,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美术知识,提高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面对以上问题,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美术知识,提高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
第四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还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1、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开发智力:
画画需要眼、脑、手并用,通过观察、思考、然后画在纸上。可以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具像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2、培养孩子的耐性:
众所周知,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别不大,但在学校有的学生学习不好,有的差(中学更突出)。原因是习惯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动,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学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让他静下心来画出想画的东西,不但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坐得住得习惯。
3、给孩子一个有益活动得空间(指小学生):
周末和节假日,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孩子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几个孩子约在一起,一旦进了网吧,后果不堪设想(新闻媒体报道过很多)、学美术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一个良好得环境里得到放松和调节
4、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内在气质,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人情趣爱好。促进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审美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于是花成为了幼儿们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花瓣的颜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红色?”。听到幼儿的讨论,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再一次来到花园,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的名称。基于以上对花的了解和认知,老师可以为幼儿开展一次《花》的绘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充分表现色彩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朵。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笑着神秘的说一会就知道了。教学活动开始了,幼儿们专心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3丰富幼儿的经验。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4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3.2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在科学合理的呵护下,美术将激发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美术启蒙要谨慎择师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还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绘画有助于完成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直觉画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将此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她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现在她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博士了。应正确评判儿童画大人们常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
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
除了家庭、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了解人类科学、艺术的优秀成果;观察建筑物、环境设计、产品装潢、广告设计等,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
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 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
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
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
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又如画向日葵,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向日葵的花盘、花瓣、叶、茎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生长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可出示凡·高的名画《向日葵》,通过提问,如“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凡·高画的向日葵是什么形状的?是朝哪个方向的?”“凡·高画的向日葵和你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他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向日葵的?”……引导幼儿感受凡·高的表现方法:整个画面以黄色调为主,每朵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围着葵花熊熊燃烧,向日葵有正面的、侧面的,方向有朝前的、也有朝下的,安排得有疏有密……最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大家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幅向日葵的画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在幼儿画完后,教师还可以问问幼儿“我们画的向日葵与凡·高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再次分析、比较。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画是依据记忆,如果幼儿作画时有些细节记不清,教师和家长可以作些提示帮助幼儿记忆,也可以引导幼儿借助想象加以补充。在开始时,幼儿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可选择简单易画的内容,引导幼儿仔细看,用心记,抓住特点,然后再画。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反复播放DVD,强化幼儿头脑中的表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作画,成人应选择适合孩子们作画的题材,如动物世界、动画故事、世界各地等,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用鼓励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常做到:
一: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竖大姆指等等。二是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
如“这几片叶子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涂成黄颜色真好,真像秋天的颜色!”“画得真细心!”
二: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有一次,涵涵把一个大苹果涂成了咖啡色,而且涂色方法也不对,旁边的小朋友说她涂得象“鬼”,他想把画纸揉掉,我忙鼓励他什么说:“大树妈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说:“绿色的”。我忙提示说:“那她的身体呢?”孩子们说:“是棕色的。”我又问:“那棕色像不像涵涵刚才涂得咖啡色呢?”孩子们看看说:“像。”我就示范把大苹果画成树根的模样,叫涵涵继续涂色,这时的涵涵很仔细、认真地涂色了。
我还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或骄傲、自满,或漠然、无所谓的心理。
三、用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体现个性、完善作品。
适时、精练、恰当的指导语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则将会适得其反。幼儿操作过程中,我从不在一旁指指点点,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动口”的最佳时机,当发现幼儿已无法继续作画、涂色时,当他们表现出迷茫、或开始“画蛇添足”时,我就做个别指导的恰当时机,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地方。
虽然我们小班孩子绘画水品还不是很理想,但我常耐心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会作画、涂色要静心、要有耐心,绘画出与其他同伴不同的作品来。由此带给他们惊喜和成功便为以后孩子进行创作带来动力,使美术教育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