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
建设服务型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江津市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中国共产党江津市委江津市人民政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需要的服务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今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后,镇(街)党政机关干部逐渐从“三要”(要钱、要粮、要命)干部变成“三无”(无职、无权、无事)干部,正如广大农民群众的说的那样,“我有吃有穿不求你,我有困难问题要找你,我遵纪守法不怕你,你违法乱纪我要告你。”乡村干部坦言:“一无权二无钱,全靠嘴巴甜,政策要吃透,汤圆难搓圆”。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面对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江津市蔡家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全镇有镇村社干部325人,其中在职机关干部80人。镇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征收农税占了全镇机关干部主要工作任务的60%。如今农业税免征后,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被切断,“安排生产、催粮要款”也不复存在。镇街机关面临着如何转变职能,确保镇机关正常运转,以适应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新问题。为了顺应农村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江津市委、市政府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光国同志的指示精神,大胆探索,主动创新,提出了变管理为服务,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构想,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一、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有序推进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今年2月16日江津市常委会正式提出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思路后,市委庚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唐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熊雪等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市级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组织协调力度。
(二)注重基层,分组调研。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前无先例可鉴的系统工程。江津市委对此高度重视,从13个市级部门抽调37人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由人事、编办、农办、民政、卫生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队,选择代表全市工业重镇、商贸集镇、平坝农业镇、山区贫困镇等不同类型的德感、白沙、慈云、蔡家4个镇(街)开展试点调研工作。调研组采取看、听、访、议等方式,听取镇(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设想,分别走访并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各调研组形成了初步调研方案。
(三)领导带头,把握方向。江津市委常委会、市委常委扩大会先后3次研究该项工作。市委书记唐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熊雪等相关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试点镇(街)调研,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并就如何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时阐述了意见要求,明确了工作方向,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试点工作中,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牵头负总责,镇长(主任)积极配合,并以此作为试点镇(街)党委“一把手”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出台方案,逐步实施。综合分析调研情况,征求相关部门和镇(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并按照成熟一个,研究一个,报批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出台各镇(街)试点实施方案。今年4月,在四个试点镇(街)召开了动员会,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市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分赴试点镇(街)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反映并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评估小结,调整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采取分别召开镇(街)领导、机关和村、社干部及群众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了解掌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方案。
二、明确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wenmi.net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面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为出发点,科学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构建健康协调的和谐社会。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为农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干部不减、身份不变、竞争上岗的原则;三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原则;四是坚持便民高效、廉洁公正、绩效挂钩的原则。
3、目标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设立足发展、营造环境、创新进取、勤政为民、廉洁高效、公正透明、依法诚信、积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二)科学把握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职能定位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模式。镇(街)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审视镇(街)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即: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
群众,吃透群众所想、所盼、所求,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推行“一线工作法”,发放“一线工作手册”,随时记录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实现“三转变、三落实”。转变思想、真情真访;转变态度、真问真纳;转变作风、真抓真干。
三、建立完善镇(街)服务型政府的保障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
(一)创新三种机制
1、创新“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机制。现有镇(街)领导干部职数不变,各综合办事机构正职负责人由党政领导兼任。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在保留原二级机构负责人职级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洗牌”,通过公开竞争产生综合办事机构副职。一般干部在保留原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打破原工作部门界限,按照重新设置的机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对一个岗位有多人申报的,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一个岗位只有一人申报的,通过组织考核聘用上岗,实现人力资源相对优化配置。
2、创新干部轮岗交流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丰富干部工作经验,在机关内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二级班子负责人在同一职位连续任正职或副职10周年以上的,必需进行轮岗交流。一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除外)在同一岗位工作5周年以上的,原则上要进行一次轮岗。
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镇(街)、村干部考核“两测评”“一挂钩”制度。“两测评”即:对镇(街)干部的工作业绩由镇党委政府与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工作业绩由镇(街)党镇和村民代表评议。两种评议都要增大村民代表评议的分值,村民代表测评分值占60%以上。“一挂勾”即:综合评议结果与干部工作绩效、奖惩挂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实行“两测评”“一挂勾”的办法主要是解决“两负责”、“两满意”的问题。“两负责”即向上对领导负责负责、向下对群众负责,“两满意”即群众满意、领导满意。
(二)建立完善四项制度
1、建立群众代办制度。改革过去干部驻村作法,通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专、定、限、免”代办制度,服务于群众,方便于群众。“专”就是专人,服务人员要相对专职固定,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要分工明确到村居;“定”就是定时,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要定期巡回服务,要走访责任范围内村(居)群众,每周至少到户上门收集代办事件1次;“限”就是限期,为群众代办事件要限期办结,除有明确办理时限规定外,在本镇(街)能办理的,1周内办结,在本镇(街)以外才能办理的,1月内办结;“免”就是免费,代办手续除有明文规定收取工本等费用外,一律免收其他代办费用,代办人员的车船、误工、出差补助一律不得从服务对象身上收取。
2、健全岗位责任制。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完成程度、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程度、群众参与社会各项事业管理的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指标,集中反映了群众对政府工作要求。我们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员,从各综合办事机构主任、副主任到具体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定职定责。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标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责任。
3、建立奖金、津(补)贴统一管理使用制度。奖金纳入镇(街)统一管理,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兑现。原来财政、纪委、监察、信访、计划生育、司法、安全、城管监察等部门的岗位津(补)贴收归镇(街)统一管理,并由镇(街)根据新设置的岗位工作性质和任务量进行重新分配到具体岗位。
4、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岗位职责公开、民主评议、公开承诺、“阳光投诉”、“阳光热线”等制度,构建公开、公正、投诉、处理为一体的监督体系。督查工作措施要硬,尺度要严,标准要高。对该办不办、不该办乱办、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要重点督查督办。对推诿扯皮或者有意拖延、办事敷衍塞责、不按规定程序公开办事、办事不公和对群众正当要求置之不理以及擅自脱岗、离岗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限期整改,切实整治软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几个难点问题
(一)关于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人员混用后的管理问题。在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中,我们在保留机关人员的原有身份的前提下,打破部门界限,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给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公开、平等选择自己岗位的环境,从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这样一来,行政和事业混合使用,如何去调整和规范混岗后同岗位不同工资的矛盾等,给今后事业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管理会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服务型政府运作资金问题。镇(街)服务型政府职能突出体现了“服务”,特别采取便民服务措施后,势必增加工作经费,这在当前镇(街)债务沉重、财政吃wenmi.net紧的状况下,全由镇(街)政府自行承担服务型政府运作经费,无疑会“雪上加霜”。试点工作中,我市财政给予试点镇(街)试点工作经费支持,但今后全市整体推进时,市财政不堪重负。可否出台统筹解决的办法。
(三)关于镇(街)历史欠债问题。镇(街)巨额债务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基层政权的运转。化解镇(街)历史欠债,直接影响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如何化解欠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出台统筹解决的办法。
(四)关于上级对口部门对镇街的项目、资金和年终考核问题。镇街二级机构减少后,上级对口部门对没有单设对应部门的镇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可能会降低,镇街在项目、资金和年终考核上可能会受影响,对争取资金、项目时可能会带来一定难度。建议上级部门统筹解决。(五)关于待岗人员的处理问题。在推行镇街政府服务型试点过程中,为提高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将重新设置镇街二级机构,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办法,按机关总人数的3%—5%设置待岗人员,对部分工作不负责任,群众不满的机关干部进行待岗处理,但最终如何消化待岗人员,怎样解决待岗人员的年终评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办法,统筹解决。
第二篇: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
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江津市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
中共江津市委江津市人民政府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需要的服务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今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后,镇(街)党政机关干部逐渐从“三要”(要钱、要粮、要命)干部变成“三无”(无职、无权、无事)干部,正如广大农民群众的说的那样,“我有吃有穿不求你,我有困难问题要找你,我遵纪守法不怕你,你违法乱纪我要告你。”乡村干部坦言:“一无权二无钱,全靠嘴巴甜,政策要吃透,汤圆难搓圆”。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面对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江津市蔡家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全镇有镇村社干部325人,其中在职机关干部80人。镇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征收农税占了全镇机关干部主要工作任务的60%。如今农业税免征后,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被切断,“安排生产、催粮要款”也不复存在。镇街机关面临着如何转变职能,确保镇机关正常运转,以适应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新问题。
为了顺应农村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江津市委、市政府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光国同志的指示精神,大胆探索,主动创新,提出了变管理为服务,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构想,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一、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有序推进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今年2月16日江津市常委会正式提出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思路后,市委庚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唐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熊雪等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市级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组织协调力度。
(二)注重基层,分组调研。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前无先例可鉴的系统工程。江津市委对此高度重视,从13个市级部门抽调37人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由人事、编办、农办、民政、卫生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队,选择代表全市工业重镇、商贸集镇、平坝农业镇、山区贫困镇等不同类型的德感、白沙、慈云、蔡家4个镇(街)开展试点调研工作。调研组采取看、听、访、议等方式,听取镇(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设想,分别走访并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各调研组形成了初步调研方案。
(三)领导带头,把握方向。江津市委常委会、市委常委扩大会先后3次研究该项工作。市委书记唐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熊雪等相关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试点镇(街)调研,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并就如何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时阐述了意见要求,明确了工作方向,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试点工作中,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牵头负总责,镇长(主任)积极配合,并以此作为试点镇(街)党委“一把手”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出台方案,逐步实施。综合分析调研情况,征求相关部门和镇(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并按照成熟一个,研究一个,报批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出台各镇(街)试点实施方案。今年4月,在四个试点镇(街)召开了动员会,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市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分赴试点镇(街)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反映并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评估小结,调整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采取分别召开镇(街)领导、机关和村、社干部及群众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了解掌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方案。
二、明确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面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为出发点,科学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构建健康协调的和谐社会。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为农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干部不减、身份不变、竞争上岗的原则;三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原则;四是坚持便民高效、廉洁公正、绩效挂钩的原则。
3、目标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设立足发展、营造环境、创新进娶勤政为民、廉洁高效、公正透明、依法诚信、积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二)科学把握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职能定位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模式。镇(街)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审视镇(街)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即: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为此,镇(街)政府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
1、经济发展职能变“主角”为“导演”。一是从经济目标优先向社会目标转变。政府在确定发展目标时,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二是从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镇村公路的养护力度,解决“村道越来越长,通道越来越短”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三是从经济建设的主导者向
养加”大户、一个贫困户,变官本位为民为本,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问广泛接触群众,吃透群众所想、所盼、所求,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推行“一线工作法”,发放“一线工作手册”,随时记录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实现“三转变、三落实”。转变思想、真情真访;转变态度、真问真纳;转变作风、真抓真干。
三、建立完善镇(街)服务型政府的保障措施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
(一)创新三种机制
1、创新“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机制。现有镇(街)领导干部职数不变,各综合办事机构正职负责人由党政领导兼任。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在保留原二级机构负责人职级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洗牌”,通过公开竞争产生综合办事机构副职。一般干部在保留原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打破原工作部门界限,按照重新设置的机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对一个岗位有多人申报的,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一个岗位只有一人申报的,通过组织考核聘用上岗,实现人力资源相对优化配置。
2、创新干部轮岗交流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提~部综合素质,丰富干部工作经验,在机关内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二级班子负责人在同一职位连续任正职或副职10周年以上的,必需进行轮岗交流。一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除外)在同一岗位工作5周年以上的,原则上要进行一次轮岗。
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镇(街)、村干部考核“两测评”“一挂钩”制度。“两测评”即:对镇(街)干部的工作业绩由镇党委政府与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工作业绩由镇(街)党镇和村民代表评议。两种评议都要增大村民代表评议的分值,村民代表测评分值占60%以上。“一挂勾”即:综合评议结果与干部工作绩效、奖惩挂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实行“两测评”“一挂勾”的办法主要是解决“两负责”、“两满意”的问题。“两负责”即向上对领导负责负责、向下对群众负责,“两满意”即群众满意、领导满意。
(二)建立完善四项制度
1、建立群众代办制度。改革过去干部驻村作法,通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专、定、限、免”代办制度,服务于群众,方便于群众。“专”就是专人,服务人员要相对专职固定,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要分工明确到村居;“定”就是定时,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要定期巡回服务,要走访责任范围内村(居)群众,每周至少到户上门收集代办事件1次;“限”就是限期,为群众代办事件要限期办结,除有明确办理时限规定外,在本镇(街)能办理的,1周内办结,在本镇(街)以外才能办理的,1月内办结;“免”就是免费,代办手续除有明文规定收取工本等费用外,一律免收其他代办费用,代办人员的车船、误工、出差补助一律不得从服务对象身上收龋
2、健全岗位责任制。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完成程度、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程度、群众参与社会各项事业管理的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指标,集中反映了群众对政府工作要求。我们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员,从各综合办事机构主任、副主任到具体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定职定责。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标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责任。
3、建立奖金、津(补)贴统一管理使用制度。奖金纳入镇(街)统一管理,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兑现。原来财政、纪委、监察、信访、计划生育、司法、安全、城管监察等部门的岗位津(补)贴收归镇(街)统一管理,并由镇(街)根据新设置的岗位工作性质和任务量进行重新分配到具体岗位。
4、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岗位职责公开、民主评议、公开承诺、“阳光投诉”、“阳光热线”等制度,构建公开、公正、投诉、处理为一体的监督体系。督查工作措施要硬,尺度要严,标准要高。对该办不办、不该办乱办、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要重点督查督办。对推诿扯皮或者有意拖延、办事敷衍塞责、不按规定程序公开办事、办事不公和对群众正当要求置之不理以及擅自脱岗、离岗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限期整改,切实整治软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几个难点问题
(一)关于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人员混用后的管理问题。在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中,我们在保留机关人员的原有身份的前提下,打破部门界限,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给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公开、平等选择自己岗位的环境,从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这样一来,行政和事业混合使用,如何去调整和规范混岗后同岗位不同工资的矛盾等,给今后事业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管理会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服务型政府运作资金问题。镇(街)服务型政府职能突出体现了“服务”,特别采取便民服务措施后,势必增加工作经费,这在当前镇(街)债务沉重、财政吃紧的状况下,全由镇(街)政府自行承担服务型政府运作经费,无疑会“雪上加霜”。试点工作中,我市财政给予试点镇(街)试点工作经费支持,但今后全市整体推进时,市财政不堪重负。可否出台统筹解决的办法。
(三)关于镇(街)历史欠债问题。镇(街)巨额债务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基层政权的运转。化解镇(街)历史欠债,直接影响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如何化解欠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出台统筹解决的办法。
(四)关于上级对口部门对镇街的项目、资金和年终考核问题。镇街二级机构减少后,上级对口部门对没有单设对应部门的镇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可能会降低,镇街在项目、资金和年终考核上可能会受影响,对争取资金、项目时可能会
带来一定难度。建议上级部门统筹解决。
(五)关于待岗人员的处理问题。在推行镇街政府服务型试点过程中,为提高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将重新设置镇街二级机构,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办法,按机关总人数的3%—5%设置待岗人员,对部分工作不负责任,群众不满的机关干部进行待岗处理,但最终如何消化待岗人员,怎样解决待岗人员的年终评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办法,统筹解决。
第三篇: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
建设服务型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江津市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中共江津市委江津市人民政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需要的服务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今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后,镇(街)党政机关干部逐渐从“三要”(要钱、要粮、要命)干部变成“三无”(无职、无权、无事)干部,正如广大农民群众的说的那样,“我有吃有穿不求你,我有困难问题要找你,我遵纪守法不怕你,你违法乱纪我要告你。”乡村干部坦言:“一无权二无钱,全靠嘴巴甜,政策要吃透,汤圆难搓圆”。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面对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江津市蔡家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全镇有镇村社干部325人,其中在职机关干部80人。镇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征收农税占了全镇机关干部主要工作任务的60%。如今农业税免征后,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被切断,“安排生产、催粮要款”也不复存在。镇街机关面临着如何转变职能,确保镇机关正常运转,以适应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新问题。为了顺应农村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江津市委、市政府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光国同志的指示精神,大胆探索,主动创新,提出了变管理为服务,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构想,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一、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有序推进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今年2月16日江津市常委会正式提出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思路后,市委庚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唐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熊雪等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市级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组织协调力度。
(二)注重基层,分组调研。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前无先例可鉴的系统工程。江津市委对此高度重视,从13个市级部门抽调37人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由人事、编办、农办、民政、卫生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队,选择代表全市工业重镇、商贸集镇、平坝农业镇、山区贫困镇等不同类型的德感、白沙、慈云、蔡家4个镇(街)开展试点调研工作。调研组采取看、听、访、议等方式,听取镇(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设想,分别走访并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各调研组形成了初步调研方案。
(三)领导带头,把握方向。江津市委常委会、市委常委扩大会先后3次研究该项工作。市委书记唐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熊雪等相关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试点镇(街)调研,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并就如何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时阐述了意见要求,明确了工作方向,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试点工作中,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牵头负总责,镇长(主任)积极配合,并以此作为试点镇(街)党委“一把手”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出台方案,逐步实施。综合分析调研情况,征求相关部门和镇(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并按照成熟一个,研究一个,报批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出台各镇(街)试点实施方案。今年4月,在四个试点镇(街)召开了动员会,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市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分赴试点镇(街)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反映并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评估小结,调整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采取分别召开镇(街)领导、机关和村、社干部及群众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了解掌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方案。
二、明确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面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为出发点,科学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构建健康协调的和谐社会。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为农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干部不减、身份不变、竞争上岗的原则;三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原则;四是坚持便民高效、廉洁公正、绩效挂钩的原则。
3、目标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设立足发展、营造环境、创新进取、勤政为民、廉洁高效、公正透明、依法诚信、积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二)科学把握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职能定位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模式。镇(街)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审视镇(街)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即: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为此,镇(街)政府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
1、经济发展职能变“主角”为“导演”。一是从经济目标优先向社会目标转变。政府在确定发展目标时,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二是从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镇村公路的养护力度,解决“村道越来越长,通道越来越短”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三是从经济建设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对经济的管理从微观转向宏观,从直接转向间接,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还自主权给企业和农户。
2、公共服务职能变“配角”为“主角”。改变政府公共服务“欠位”的状况,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一是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出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鼓励、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政府更多地向农民提供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以增加农民的经营收入。在非农产业上,一方面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二是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更多地转向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上。如增加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农村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3、社会管理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主要是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变大政府为小政府。实行政事分开,让事业单位充分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那些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的原则,明晰政府事权,主要管市场管不了且无法管的事情,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从过去管农民转到服务农民上来。
(三)合理调整镇(街)内设机构按照精简统一、便民效能的要求,调整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原则上每个镇(街)设置四个综合办事机构。
1、党政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协调、管理党务、政务工作,检查督促党委、政府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执行情况等;负责组织人事、宣传统战、群团、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文档及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事务工作等。
2、社会事务服务站。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协调、管理社会事务工作,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务公开、拥军优属、优待抚恤、救灾救济、婚姻登记、殡葬改革等;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指导计划生育、生育技术、生殖保健和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等;负责农村教育、初级卫生保健、广播电视、群众文化、爱国卫生运动和全面健身运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
3、农业服务站。主要职责是:镇域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和综合性调查、统计及工商、税务、金融等;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农村经营和承包合同管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管理,农业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农业执法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农资市场的供应和管理,农业、农村信息的采集与传播和产业协会的服务工作等;水利、农机、林业、农村能源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级公路建设与管护,植树造林与森林管护,农机推广与安全管理,农村能源等;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及扶贫开发等;国土、乡建、环卫等工作。
4、安全稳定服务站。主要职责是:负责法制教育规划实施,农村基层法制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全治理,负责辖区内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社会安全、抢险救灾等重特大事件处理等;承办群众来信来访。各综合办事机构下设置站、所等事业单位,履行服务职能。设置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突出体现四个特点: 一是综合设置。按照职能相近的合并、职能交叉的剥离、职能单一的调整的原则,撤销镇(街)原二级机构,重新设置综合办事机构。二是突出农业。一方面,镇(街)设置农村工作机构,明确下设农、林、水、农机等事业单位,根据镇(街)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指导组。也有的试点镇(街)单独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明确中心内部岗位。另一方面,编制配备时,向农业服务机构倾斜。以农业为主的镇配备不少于本镇40%的机关人员,其他镇(街)也不低于30%。三是便民服务。镇(街)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代办制度,便民服务中心按照村居数量,从机关人员中抽调部分人员,专职从事群众事务代办工作。通过设点、巡回办公等方式,主要负责接受群众咨询和帮助群众代办需要在政府办理的各种手续,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四是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在坚持六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4个试点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不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各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下设的事业单位从本镇(街)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按需设置,动态管理。
(四)实现镇(街)村干部工作重心下移
1、机关人员定岗定责。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只明确1名主任,2—3名副主任。主任、副主任专门负责管理协调工作,从而减少内设机构负责人配备。各综合办事机构内部明确岗位设置,每个岗位明确人员限额,以此定编定岗,避免工作人员职责不清,人浮于事。
2、村居干部裁幅减员。选派部分机关干部到村(居)挂职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有条件的镇(街)选派机关干部到村居任职,把政府机关干部的工作岗位前移到一线服务。调整、合并、扩大现有经济合作社规模,原则上村干部兼任社长,以此减少村社干部职数,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3、镇(街)领导联系村居。加强村级组织力量,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机关干部不驻村,由副书记、副镇长联系村,书记、镇长联系片,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真正放权给村居,把政府不该管、应由村居自行管理的事务交还村居。
4、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在镇街深入开展“五群活动”,进群众门、知群众情、解群众难、帮群众富、暖群众心,每人联系一个社、一个产业、一项技术、一个企业或“种养加”大户、一个贫困户,变官本位为民为本,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问广泛接触群众,吃透群众所想、所盼、所求,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推行 “一线工作法”,发放“一线工作手册”,随时记录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实现“三转变、三落实”。转变思想、真情真访;转变态度、真问真纳;转变作风、真抓真干。
三、建立完善镇(街)服务型政府的保障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
(一)创新三种机制
1、创新“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机制。现有镇(街)领导干部职数不变,各综合办事机构正职负责人由党政领导兼任。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在保留原二级机构负责人职级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洗牌”,通过公开竞争产生综合办事机构副职。一般干部在保留原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打破原工作部门界限,按照重新设置的机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对一个岗位有多人申报的,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一个岗位只有一人申报的,通过组织考核聘用上岗,实现人力资源相对优化配置。
2、创新干部轮岗交流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丰富干部工作经验,在机关内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二级班子负责人在同一职位连续任正职或副职10周年以上的,必需进行轮岗交流。一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除外)在同一岗位工作5周年以上的,原则上要进行一次轮岗。
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镇(街)、村干部考核“两测评”“一挂钩”制度。“两测评”即:对镇(街)干部的工作业绩由镇党委政府与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工作业绩由镇(街)党镇和村民代表评议。两种评议都要增大村民代表评议的分值,村民代表测评分值占60%以上。“一挂勾”即:综合评议结果与干部工作绩效、奖惩挂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实行“两测评”“一挂勾”的办法主要是解决“两负责”、“两满意”的问题。“两负责”即向上对领导负责负责、向下对群众负责,“两满意”即群众满意、领导满意。
(二)建立完善四项制度
1、建立群众代办制度。改革过去干部驻村作法,通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专、定、限、免”代办制度,服务于群众,方便于群众。“专”就是专人,服务人员要相对专职固定,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要分工明确到村居;“定”就是定时,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要定期巡回服务,要走访责任范围内村(居)群众,每周至少到户上门收集代办事件1次;“限”就是限期,为群众代办事件要限期办结,除有明确办理时限规定外,在本镇(街)能办理的,1周内办结,在本镇(街)以外才能办理的,1月内办结;“免”就是免费,代办手续除有明文规定收取工本等费用外,一律免收其他代办费用,代办人员的车船、误工、出差补助一律不得从服务对象身上收取。
2、健全岗位责任制。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完成程度、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程度、群众参与社会各项事业管理的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指标,集中反映了群众对政府工作要求。我们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员,从各综合办事机构主任、副主任到具体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定职定责。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标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责任。
3、建立奖金、津(补)贴统一管理使用制度。奖金纳入镇(街)统一管理,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兑现。原来财政、纪委、监察、信访、计划生育、司法、安全、城管监察等部门的岗位津(补)贴收归镇(街)统一管理,并由镇(街)根据新设置的岗位工作性质和任务量进行重新分配到具体岗位。
4、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岗位职责公开、民主评议、公开承诺、“阳光投诉”、“阳光热线”等制度,构建公开、公正、投诉、处理为一体的监督体系。督查工作措施要硬,尺度要严,标准要高。对该办不办、不该办乱办、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要重点督查督办。对推诿扯皮或者有意拖延、办事敷衍塞责、不按规定程序公开办事、办事不公和对群众正当要求置之不理以及擅自脱岗、离岗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限期整改,切实整治软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几个难点问题
(一)关于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人员混用后的管理问题。在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中,我们在保留机关人员的原有身份的前提下,打破部门界限,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给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公开、平等选择自己岗位的环境,从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这样一来,行政和事业混合使用,如何去调整和规范混岗后同岗位不同工资的矛盾等,给今后事业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管理会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服务型政府运作资金问题。镇(街)服务型政府职能突出体现了“服务”,特别采取便民服务措施后,势必增加工作经费,这在当前镇(街)债务沉重、财政吃紧的状况下,全由镇(街)政府自行承担服务型政府运作经费,无疑会“雪上加霜”。试点工作中,我市财政给予试点镇(街)试点工作经费支持,但今后全市整体推进时,市财政不堪重负。可否出台统筹解决的办法。
(三)关于镇(街)历史欠债问题。镇(街)巨额债务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基层政权的运转。化解镇(街)历史欠债,直接影响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如何化解欠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出台统筹解决的办法。
(四)关于上级对口部门对镇街的项目、资金和年终考核问题。镇街二级机构减少后,上级对口部门对没有单设对应部门的镇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可能会降低,镇街在项目、资金和年终考核上可能会受影响,对争取资金、项目时可能会带来一定难度。建议上级部门统筹解决。(五)关于待岗人员的处理问题。在推行镇街政府服务型试点过程中,为提高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将重新设置镇街二级机构,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办法,按机关总人数的3%—5%设置待岗人员,对部分工作不负责任,群众不满的机关干部进行待岗处理,但最终如何消化待岗人员,怎样解决待岗人员的年终评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办法,统筹解决。
第四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贯彻十七大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这非常正确、科学、重要。市委和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和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中心工作,对我市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法治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和方式,服务则既是一种基本的政府职能又是一种管理方式,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涵盖了从施政理念、组织架构、职能调整、制度供给、权力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政府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政府才能真正的为公民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精神,结合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我市应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以此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把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观念、制度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就是要树立法的功能不仅仅是管理和惩罚,更重要的是确定行为规则,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制度以公民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为核心的观念。二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注重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并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导向、规范和指导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直接干预,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竞争有序和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工作方式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行政机关为中心的行政行为模式,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制定并严格遵守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注重实效。
推进依法行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政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普遍建立了一些依法行政的工作制度,使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初步有了一个可对照和遵循的规范以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些制度,应当是今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完善和落实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一是要统一认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各项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形成机制,使人们在制度的运转中不得不接受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要“赏罚分明”,使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在激励和制约下纳入制度规范的轨道。同样,完善和落实
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也是一个排除各种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需要激励人们的自觉性,也必须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所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成为落实各项制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优化杭州市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和文明执法程度,重点抓好依法决策、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新形象。
各级政府应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要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从而树立政府新形象,建立起真正的法治政府。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机构改革的经验,分析政府机构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作适当准备。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合理确定编制,依法设定职能,使政府机构的设置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行政管理任务相适应。
四、改进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
制定政府规章,要紧密结合杭州实际,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少而精”的原则精心开展立法工作。立法草案要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制度设计上有创新。要全面总结杭州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充分反映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制定政府规章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使立法工作努力做到深入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立法听证、立法协调等制度,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继续开展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力求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能。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区、县(市)和市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政府规章以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应当严格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和《杭州市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规则》,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加大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力度,开展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情况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本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备案审查工作,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现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各级政府要建立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法律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决策责任追究六项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则,加强决策执行督查,形成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和反馈纠错机制。同时,要把决策制度的建立、决策的执行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之中,对违法决策或决策失误者依法追究责任。
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从广义上说,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执行、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改善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必须在“体制、机制、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解决行政职能部门间权限冲突的法律机制,实现行政系统的协调运转。同时,要积极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职能配置改革,继续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制度、行
政收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把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程序规范在行政法领域占重要地位,制定和完善执法程序对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尤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程序建设和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组织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部门要统一本系统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案卷格式、内容,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统一视为职责,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现了行政机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是将行政执法主体对外承担的法定职责确立为内部考核目标,其中科学确定考核目标是前提,层层分解执法责任是手段,切实做好检查考核是关键,严格实施奖优罚劣是保障。可以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我市推行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规范。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全市的执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项工作的实施还有待于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施能够切实推进依法行政,防止抓而不实。为了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应主要抓住四个环节,即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投诉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2)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考核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是依法行政工作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推行执法责任制,确定了执法目标任务,就必须认真考核,否则执法责任制就容易变成简单的行政执法分工制。为此有必要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以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观念。培训时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培养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加大行政法和与其申请职位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申请者依法办事能力的考核分量。完善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七、创新行政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主要着眼于建立结构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以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为核心的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把行政复议制度作为政府履行层级监督责任、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通过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时有效地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建立集中和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度以及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时候,行政机关是按照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滥用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市政府194号令和杭政办函[2003]250号文件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做出了具体要求,为此应将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前
置审查和备案工作,及时纠正不合法的规定。三是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杭州市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行政许可行为实施监督,并将其列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通过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手段,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是否依法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依法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作为重点实施不间断的监督。四是建立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规范》、《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标准》,对行政处罚文书进行规范。加强对各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的指导,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的审查力度,通过开展联动检查及优秀处罚案件评选等活动,促使办案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办案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执法纠错机制。实行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多样的监督形式。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六是加快建立与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及时化解行政纠纷。
八、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行政复议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办理程序,积极探索符合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办理。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案件,要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庭审制度,采取公开听证、当面核实等多种方式,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用协商、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意识,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效结合的法律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配合和支持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按照《杭州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倡导和鼓励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要严格执行,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那么,服务型政府将无从谈起。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随着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各级政府可以基本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第五篇: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有限开放。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划桨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从一定意义上说,“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对公民开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保障人民参与政府决策、有效监督政府行为,才是真正开放的政府。
协调精干。协调,就是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合理分权、运转有序。精干,就是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统一。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廉价政府”,即机构规模小、行政官员少、运行成本低。
公正透明。公平、正义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体现,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阳光政府”,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必须高效行政、廉洁从政。高效,就是要求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洁,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二、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满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要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树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
三、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