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刍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用和激励
刍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用和激励
武珺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干部年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领导职务干部已成为干部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和工作现状,积极探索科学任用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成为各地组织部门必须认真面对的崭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任用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强化非领导职务干部任用和激励的对策。
关键词: 非领导职务干部任用激励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干部年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领导职务干部已成为干部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全面了解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和工作现状,积极探索科学任用管理的规律和方法,已成为各地组织部门必须认真面对的崭新课题。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任用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部分非领导职务干部自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没有意识到非领导职务干部仍然是领导干部,纪律散漫、不愿接受组织安排的工作、迟到早退不上班,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单位对非领导职务干部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任命非领导职务就是给予一种待遇,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就是“退二线”,对非领导职务干部尤其是因年龄因素改非干部不够关心尊重甚至放任自流、疏于管理,不分配具体工作、不组织学习培训、不通知参加会议、不通报单位情况、不严格考勤、不考虑提拔晋升,导致非领导职务干部有很强的失落感,感觉自己被架空,被边缘化,失去工作和奋斗的方向。
2.合理任用晋升问题。一些干部反映由于本单位实职干部较多等原因,主要领导对非领导职务干部不够重视,缺乏明确分工或只是协助主管领导工作,由于没有授权、职责不清,担心越位引起矛盾,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工作;一些能力较强的科长提拔副调研员后,反而没有了具体工作岗位,造成人才浪费。很多中青年干部反映由于单位职数有限,存在晋升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后单位不再考虑其转任同级实职或提拔高一级职务的问题。
3.职级待遇问题。一些干部反映晋升非领导职务干部后,尽管工资津贴等经济待遇得以落实,但政治待遇、工作待遇等没有很好落实,党委(组)会议不能参加,单位重要决策不知情,工作待遇方面办公场所、用车等难以保证等等;一些非领导职务任职时间长,因为年龄超过同级和高一级实职岗位提拔年龄限制,失去进一步晋升的机会,感觉自己没有了发展空间,工作失去动力。
4.培训问题。一些干部反映目前组织部门干部调训多以实职干部为主,对于非领导职务干部缺乏系统的培训培养规划,部分非领导职务干部知识老化、工作能力不足,法院、检察院、质量监督局、环保局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军转干部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学历偏低,难以适应单位的执法监督工作,只能从事一般行政工作,不利于干部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5.管理考核激励问题。一些单位的非领导职务干部缺乏统一完善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同单位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的标准不同、尺度不一,一些单位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日常工作管理不严甚至不进行年度考核,没有有效的奖惩激励措施,导致部分非领导职务干部纪律涣散,思想消极,不思进取。一些干部反映单位对非领导职务干部关心和意见交流不足,领导和党委很少进行谈话诫勉,自我感觉不被重视、心理有失落感。
二.强化非领导职务干部任用和激励的对策
把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党政人才建设重要范畴,立足加强管理与教育引导并举,坚持原则与创新措施并举,激活这批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作用,使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设置专门机构,明确管理责任,形成合力机制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组织部门设置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机构,负责各单位非领导职务干部的选拔、协调、督查、考核、奖惩、流动审查审批等工作,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为辅,编委、纪检监察、社会保障等有关单位配合实施的工作合力机制,这样才能做到管得上、管得住、管得活。
2.明确任免原则,完善选拔任免机制
非领导职务任免必须坚持下列原则,即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职,应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严格控制职数比例,并保持相应的职位空缺。探索完善非领导职务干部“提前退出”机制。一是实施“离岗退养”制度。在改非领导干部自愿的条件下,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视情况继续执行机构改革中的“离岗退养”制度。二是研究出台改非领导干部提前退休的鼓励性优惠政策措施。对到非公有制企业、社团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任职的改非领导干部,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鼓励提前退休。三是实行非领导职务干部自愿辞职制度。符合有关规定,自愿辞去公职的,办理辞职手续时,可以一次性发给一定数量的辞职补偿金。
3.制定选拔任用计划,建立选调轮岗和动态培养机制
制定统一的非领导职务干部任用计划,建立非领导干部动态培养机制。通过竞争上岗,群众、领导、党委评议、质素测评和业绩考核等形式,定期考察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业绩,使能者上、庸者下,有效防止非领导职务成为单纯享受待遇的“避风港”。
建立非领导职务干部选调轮岗制度。根据各单位的工作需要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专业特长,有目的地选调中青年干部到急、难、新、重、险的岗位挂职锻炼,学习和了解不同单位的业务工作,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实现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
建立非领导职务干部人才数据库。全面把握各单位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人员构成、数量变化、年龄特点、业务特长、业绩水平、工作能力、本人意愿、身体状况等基础信息,为今后实现非领导职务干部选调轮岗和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4.落实岗位,明确任务,搭建能力发挥平台
要求各单位党组和领导班子重视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使用,尽量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要落实岗位,明确任务。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能力特长,采取给予一定的分工、协助主管领导工作、继续留任中层实职、挂靠具体科室从事具体业务、主持重大项目建设或定期布置阶段性任务等形式,落实岗位,明确责任;非领导职务人员较多的单位可以考虑成立调研
室(组)、业务考评室(组)等,组织非领导职务人员进行理论调研、业务调研、决策调研和监督考评等工作。
实行分类指导,量才使用。对40岁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要发挥其知识水平高、信息量大,工作热情、干劲大的特点,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对40岁到50岁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要发挥其思想成熟、业务精、能力强的优势,承担较为重大和复杂的工作;对于50岁以上的干部,要发挥其经验丰富、办法多的特点,除了为同级领导干部出谋划策、协助完成任务外,重点作好传帮带工作。
5.分类管理,严格考核,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分类管理,严格考核。各单位根据具体分工情况,建立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使用的依据之一。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严格管理,要求与同级领导职务干部一样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模范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自觉参加日常考勤工作,不允许出现擅离岗位、迟到早退、无故不来上班等违纪情况。对不遵守规章制度,无故不上班、不承担单位所安排工作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相关规定的予以辞退。
完善非领导干部奖惩激励机制。要求各单位保证非领导职务干部享有与同级领导干部相同的评先评优权利,考核不合格的非领导职务干部与同级领导干部一样接受降职降级等处罚。明确非领导职务干部低于同级实职、高于下一级实职的身份,规定在晋升提拔时优先考虑转为实职,业绩突出者可与同级实职一同平等参与高一级领导干部职务选拔。参照副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达到一定任职年限晋升等政策,规定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正常退休后,或任职达到一定年限并且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或现职年限短但贡献特别突出的,可以晋升高一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待遇等。
6.加强培训,形成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机制
针对不同专业和学历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制定系统的中长期学习培训计划,协调各单位和干训部门及时安排非领导职务干部参加党校主体班等学习培训要求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定期组织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迅速提升非领导职务干部尤其是军转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重视和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各级党委(组)要帮助非领导职务干部巩固树立大局意识,使他们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耻”的陈腐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调适好心态,摆正位置,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成绩。
7.建立关怀诫勉制度,创新心理疏导机制
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失落感、孤独感是影响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关怀诫勉制度,创新心理疏导机制。
组织部门要坚持定期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市直单位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和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其提拔、任用、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搞好日常的干部思想教育和关怀沟通工作。每年要举行一至二次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座谈会、报告会或学习会,宣传政治、经济形势,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建立非领导职务干部关怀诫勉制度。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邀请领导或派专人负责定期进行非领导职务干部诫勉谈话,定期对老弱病困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进行家访,了解其工作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建立专门的干部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从党费或财政经费中划拨一定的运营经费,聘请党校、高校、医学专家担任心理咨询辅导师,明确心理咨询保密制度。通过定期讲座、网络对话、电话咨询、见面谈心等方式,了解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所思所想,兼顾各级各类干部的心理疏导。
8.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保障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党委(组)要深刻认识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积极组织非领导职务干部学习文件、听报告、过党的组织生活,列席党委(组)扩大会议,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及时向他们通报有关情况,使他们能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省市发展形势和近期中心工作,知晓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车辆和办公场所等,通过深入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
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在党刊党报、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定期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解读相关法规条例,宣传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态度,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和支持非领导职务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杂志专题调研组.干部成长“天花板”现象调查[N].人民日报.2009.12.17.2.潘迪.对部分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状况的调查[J].党建研究内参.2005.08.
第二篇: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目标,已不容回避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工作部门面前,亟需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根据这一精神和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际,笔者试图就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当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及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势在必行
可以说,无论从战略高度上分析,还是从工作实践上考量,不论是从历史经验上总结,还是从现实要求上解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防止吏治腐败滋生蔓延的治本之策。
我们从近几年来所查处和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吏治腐败严重存在。不少腐败案例中,不仅大都伴有吏治腐败,而且其腐败的严重性到了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地步。原湖北省荆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丽,原本是一名三陪小姐,在短短的几年内,摇身一变成了正科级干部。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由于违法乱纪,群众对他的问题反映从未间断,尽管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对他的两次提名均未通过的情况下,他仍然登上了副省长的宝座。原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任5年期间,借调整领导班子之机,收受贿赂64人次32万元,包括需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司法局长、交通局长。原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这个集“吹、卖(官)、嫖、赌、贪”于一身的“五毒干部”,竟然连迁递升,当上了市委书记,这本身就令人深思。何况在他任丹江口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大搞权色交易、接受“性贿赂”,直接提拔“姘头”4名,帮助2名“姘头”的丈夫职务升迁。二是缺乏监督是产生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于近年来在选人用人上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对选人用人上缺乏监督,是一个产生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完全可以设想,如果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效能,王怀忠绝对捞不到副省长的“乌纱帽”;如果在选人用人上切实约束监督个人权力,陈丽纵使色技俱全,三陪女终究是三陪女,怎么也不会成为宣传部副部长。如果有一套完备的监督制度,同样,王新康想通过调整领导班子捞钱只能是枉费心机;如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办事,张二江这个“五毒干部”不但早就丢官弃职,更谈不上他有机以权谋钱,以权谋色。三是遏制吏治腐败尤其需要监督。应该说,这些年来,对于吏治腐败的查处,力度是大的,也动了真格,一些腐败分子受到了查办。然而,吏治腐败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少数单位和个别地方已成蔓延之势。一方面腐败分子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另一方面,说明整治吏治腐败,仅靠查处这个治标之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吏治腐败的滋生,才是遏制吏治腐败蔓延的治本之策。如果我们坚持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定会成为一方净土。(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客观要求。
我们之所以强调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客观要求,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理由:第一,激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第二,全面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第三,增强党的威性和凝聚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能够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广泛发动各界人士、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发挥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监督,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体现了人民参政议政,落实各方面的民主权力。体现了我党的胸襟开阔,把各方面的力量吸引在自己的身边,增强了党的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也体现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仅在能够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更在于他能纠正错误。(三)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事实上,监督并不涉及对个人的信任,而是权力的运行问题,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对权力运行实行有效监督才能确保权力的正常运行,才能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使这一工作更加严格、规范、客观、科学、准确。真正选出“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让选出来的人能够真正担当起工作的重任。二是促使选人任人的各级党组织及其职能部门,能增强责任意识、政治责任感,加强自律。也只有这样才能破除人情关,使好人主义没有市场,使那些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的人有所畏惧,不敢在选拔任用工作中胡作非为。也只有这样,才会使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这一要求变成现实。二第三篇: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激励鞭策
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激励鞭策
——学习《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中央专门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印发文件,落脚点在于激励干部在新时代努力创造新的业绩。《意见》强调要明确选拔用人导向、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意见提出的关于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相关意见,为各级带干部、干事业增强了底气、树立了信心。
副调研员作为非领导职务的副处级干部,在区级机关的干部序列中,地位比较微妙,对单位风气的引领示范作用尤为突出。无论是军队转业干部,待退休原领导干部,还是其他原因改任的副调研员,大多有一定的阅历经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无疑能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更有理想、更有力量、更有作为。对于副调研员这一层级的干部,无论是激励还是包容,都应当更加关注。
一、加强正向激励
一名干部的成长进步,个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组织上付出了大量培养与教育成本,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有着丰富的阅历经历的干部,组织上更加应当关心爱护,加强正向激励。
一是要明确权责。副调研员虽然是非领导职务,但并不 是不能有明确的责、权,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决定的形式,赋予副调研员一定的责任,具有相应的权力,使其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组织和个人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提高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其积极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是要合理使用。组织在使用上,应当注重职能相称、量才使用、用人所长、避人所短、用人不疑、大公无私。对于犯过错误的同志,尤其应当注意不计前嫌,惟贤是举。
三是要妥善分工。一方面一定要确保责任到人,防止变协管为不管;另一方面,分派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适当的挑战性。如果工作没有难度,工作负荷不重,很难激发其积极性和成就感,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如果工作难度过大、压力过高,也会大大降低其积极性。因此,在工作分工上,需在充分考虑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专业、兴趣对口,符合其志愿和特长,将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审慎包容
非领导职务干部,许多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大多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阅历比较丰富。但有资历的干部,指挥起来并不容易,容易造成一些干部长期处于“赋闲”状态。因此,在管理使用非领导职务干部问题上,应当注重审慎包容,用其长,避其短。一是要充分尊重。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往往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更敏感,尊重、理解和爱护会更使其感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加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满足他们信任、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要胸怀博大。年龄大的同志,大多掌握新知识慢,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自觉或不自觉地倚老卖老,上进心不强,领导和年轻的同志都应当有宽容之心,要通过新老搭配,使工作团队专业配套、优势互补,充满活力。
三是要就事论事。新同志有冲劲,老同志求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求稳视作缺乏担当,要辩证地看待稳和快,不能事事都要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施策,即便因为慢了失去机会,就认为老同志能力水平滞后,跟不上形势,跟不上节拍,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能以偏概全。
三、注意营造环境
大多数非领导职务干部,都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许多同志虽然很想开展工作,但受环境影响,放不开手脚,既担心受年轻干部的顶撞,也担心越职越位。因此,营造一个鼓励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氛围,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规范政策待遇。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视同同级别领导职务干部对待,规范组织生活,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在评先表模方面要给予同等对待。对非 领导职务干部的经济待遇,更不能搞歧视,明明同同级别领导工作要求上没有区别,在待遇上却向下划分等级,挫伤这些同志的积极性,也使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开展工作更加不易。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非领导职务干部这一特殊的领导群体,使他们认识到非领导职务和领导职务只是岗位类型不同,仍然是国家公务员,组织仍然应当安排工作,仍然可以承担职责。主要领导应当注意协调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支持他们的工作,从而为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使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纠正认识偏差。对于非领导职务干部不是领导干部,没有领导权力和职责,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话可听可不听,不尊重、不关心非领导干部等问题,组织上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是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该教育的教育,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防止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难度客观较大的实际,主要领导在安排工作上要统筹兼顾,适当倾斜。
四、严格管理要求
非领导职务干部属于在职干部,不能让他们“悬空”,更不能让他们游离于组织之外,放任自流。
一是应当严格上下班和请销价制度。非领导职务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人”,更不能只吃粮不打仗。二是加强沟通交流。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上要安排领导与其联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积极为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为他们努力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根据不同非领导职务的岗位特点设置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增加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工作起来有目标、有方向、有干劲。对那些目标任务完成好表现突出的及时转任为同级领导职务,起到“提拔一个调动一片”的作用,使他们政治有奔头。
第四篇: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郭绍扬
重视千部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素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它既是充分发掘现有干部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干部的素质经常保持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因如此,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加强教育事业,是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干部教育是教育事
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干部教育改革,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根本大计。怎样进行改革呢?我认为:
一、改革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宏观上调整好干部教育的内部结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四化建设的发展,使干部教育多层次、多对象、多学科、多规格、多途径的特点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应彻底改变过去单纯进行政治时事教育的作法。“八五”规划,明确提出今后包括干部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应当继续以岗位培训为重点”,这应当成为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干部教育工作应在智能教育、技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位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干部的工作实际出发来确定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局面,把发展干部教育事业与振兴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目前,干部教育中的管理工作是由组织部门的干训科、处来负责的。本来,干部教育的管理体系,是国家对千部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按现代系统论的要求,在管理上应设置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领导体系,同时又是干部教育信息联络的沟通渠道。但是,党委组织部门的管理工作,仅限于作出培训计划,缺乏上述主要职能,其中最大的弊病是各级党校、干校、讲师团等从事干部教育的实施单位,却不属组织部领导。这种没有形成上下垂直的领导体制,使教学单位在人员编制、教育经费、教学基地等等问题上不能落实。干部教育由于缺乏这些基本办学条件,只能“望学兴叹”,这是极不利于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利于干部教育资料和教学手段的建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有必要改变时下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议在各级教委下设干部教育局或成人教育局,便县以上的党组织有独立的干部教育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干部教育计划,以利于人员编制、教育经费等问题的落实,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性教学体系。干部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教学对象大多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分散在不同岗位,知识信息来源广泛,等等。这些特点、为在广阔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应用、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的重点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学员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自学为主”的方针。总之,要增辟知识来源的渠道,建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性教学体系,使学员在更大范围内开拓知识面,以打下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基础,并着重在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训上下功夫,把知识转化为实琢工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目地.
四、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提高干部培训效果。干部教育长期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这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培训效果差。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加速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尽量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刊授、函授等覆盖面大、适应性强可多次重复的电化教学手段。这既可以突破传统课堂面授的时空限制,促进成人理解,强化记忆,还可以解决基层办学缺乏高质量教师的困难,取得投资少,收益大的效果。
五、改革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干部教育的改革。必须对干部教育
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改变教育仅限于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多也是由宣传部、党校的理论教员承担,而这些教员一般都教育规律是不太熟悉的,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搞好干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改变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可背靠厂矿、企事业、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中选聘热爱干部教育事业、有一定专长、熟悉干部教育特点和规律,具有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又有时间和精力保证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择优聘为兼职教师。好处有三:其一,可充实师资队伍,促进师资结构的完善;其二,可弥补理论教员学科知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其三,还能密切干部教育部门与生产、科研单位的联系,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
六、改革办学形式,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干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紧密配合。目前,参加学习的学员主要是靠大专院校代训,各级党校、干校培训,或者是举办短期脱产培训班,由宣传部、讲师团等单位为办学单位。不管那种
形式,就目前来讲,都有许多困难和矛盾,无法完成干部培训任务。要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就要大力发展社会性的开放式办学,着重在职岗位,采取投资少,见效快的函授、刊授等办学形式,使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干教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办学积极性,以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容量,加快干部教育工作的步伐。
七、改革考试制度,以适应
开放式办学。考试仅仅是测定学员掌握教材的一种手段,特别是闭卷考试,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我认为干部教育中的考试,应突出干部的生理、心理方面阳戊人朴点,试题要侧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处理上面,试题应当复盖面广而又分布合理,尽量少出死记硬背的名词术语和填空题,力求解题简练,甚至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办法来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目前考试大都采用考中小学生那样的办法,使不少人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发挥参考者的最佳竞技水平,不利于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千部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必须采取有领导有秩序的审慎的方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逐步展开。只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认识干部教育的规律,加强宏观管理,勇于探索,就能积极稳妥地把干部教改革搞好,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
第五篇:干部教育改革刍议(模版)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郭绍扬
重视千部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素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它既是充分发掘现有干部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干部的素质经常保持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因如此,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加强教育事业,是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干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干部教育改革,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根本大计。
怎样进行改革呢?我认为:
一、改革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宏观上调整好干部教育的内部结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四化建设的发展,使干部教育多层次、多对象、多学科、多规格、多途径的特点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应彻底改变过去单纯进行政治时事教育的作法。“八五”规划,明确提出今后包括干部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应当继续以岗位培训为重点”,这应当成为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干部教育工作应在智能教育、技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位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干部的工作实际出发来确定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局面,把发展干部教育事业与振兴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目前,干部教育中的管理工作是由组织部门的干训科、处来负责的。本来,干部教育的管理体系,是国家对千部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按现代系统论的要求,在管理上应设置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领导体系,同时又是干部教育信息联络的沟通渠道。但是,党委组织部门的管理工作,仅限于作出培训计划,缺乏上述主要职能,其中最大的弊病是各级党校、干校、讲师团等从事干部教育的实施单位,却不属组织部领导。这种没有形成上下垂直的领导体制,使教学单位在人员编制、教育经费、教学基地等等问题上不能落实。干部教育由于缺乏这些基本办学条件,只能“望学兴叹”,这是极不利于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利于干部教育资料和教学手段的建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有必要改变时下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议在各级教委下设干部教育局或成人教育局,便县以上的党组织有独立的干部教育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干部教育计划,以利于人员编制、教育经费等问题的落实,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性教学体系。干部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教学对象大多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分散在不同岗位,知识信息来源广泛,等等。这些特点、为在广阔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应用、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的重点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学员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自学为主”的方针。总之,要增辟知识来源的渠道,建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性教学体系,使学员在更大范围内开拓知识面,以打下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基础,并着重在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训上下功夫,把知识转化为实琢工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目地.
四、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提高干部培训效果。干部教育长期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这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培训效果差。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加速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尽量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刊授、函授等覆盖面大、适应性强可多次重复的电化教学手段。这既可以突破传统课堂面授的时空限制,促进成人理解,强化记忆,还可以解决基层办学缺乏高质量教师的困难,取得投资少,收益大的效果。
五、改革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干部教育的改革。必须对干部教育
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改变教育仅限于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多也是由宣传部、党校的理论教员承担,而这些教员一般都教育规律是不太熟悉的,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搞好干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改变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可背靠厂矿、企事业、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中选聘热爱干部教育事业、有一定专长、熟悉干部教育特点和规律,具有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又有时间和精力保证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择优聘为兼职教师。好处有三:其一,可充实师资队伍,促进师资结构的完善;其二,可弥补理论教员学科知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其三,还能密切干部教育部门与生产、科研单位的联系,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
六、改革办学形式,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干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紧密配合。目前,参加学习的学员主要是靠大专院校代训,各级党校、干校培训,或者是举办短期脱产培训班,由宣传部、讲师团等单位为办学单位。不管那种形式,就目前来讲,都有许多困难和矛盾,无法完成干部培训任务。要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就要大力发展社会性的开放式办学,着重在职岗位,采取投资少,见效快的函授、刊授等办学形式,使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干教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办学积极性,以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容量,加快干部教育工作的步伐。
七、改革考试制度,以适应开放式办学。考试仅仅是测定学员掌握教材的一种手段,特别是闭卷考试,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我认为干部教育中的考试,应突出干部的生理、心理方面阳戊人朴点,试题要侧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处理上面,试题应当复盖面广而又分布合理,尽量少出死记硬背的名词术语和填空题,力求解题简练,甚至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办法来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目前考试大都采用考中小学生那样的办法,使不少人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发挥参考者的最佳竞技水平,不利于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千部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必须采取有领导有秩序的审慎的方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逐步展开。只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认识干部教育的规律,加强宏观管理,勇于探索,就能积极稳妥地把干部教改革搞好,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