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7:0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第一篇: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20:03 作者:龙新南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中央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十分宝贵的机遇。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步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黑龙江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全省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居全国之首,石油、石墨等储量居全国首位,煤炭、黄金、熔炼水晶等居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121万人,石油开采、焊接工程、机器人、飞机制造、大型发电机组等很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走在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黑龙江人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黑龙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要把这些特有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精神财富转化为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与沿海地区相比,黑龙江最根本的问题还不是发展水平的差距,而是发展环境的差距。对组织干部工作来说,发展环境的差距最关键的是用人环境的差距,是培养人、吸引人环境的差距。一个地方和单位,环境好,则事顺、业兴、人气旺。黑龙江的发展和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关键在干部,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一把手。必须充分肯定,黑龙江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近年来发生的牛凤玉、马德买官卖官和田凤山、韩桂芝案件等选人用人方面的腐败案件,给黑龙江的干部队伍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也暴露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些干部把心思用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关系上,而不是用在干事创业谋发展上,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十分强烈。我们黑龙江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正在通过深刻吸取牛凤玉、马德买官卖官和田、韩案件的教训,把教训变成经验,变成黑龙江发展的转折点;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端正用人导向,优化用人环境,把干部队伍的风气搞正,把干部的精神振奋起来,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一、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事业的人有舞台

用人导向直接关系到黑龙江的振兴和发展。消除选人用人腐败案件的消极影响,振奋干部群众的精神,首先必须解决好用人导向问题。

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具体落实到黑龙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就要紧紧围绕振兴和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选拔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清正廉洁、群众公认、干事创业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尤其要选准配强各级“一把手”。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干部工作的原则。结合实际贯彻党的干部工作原则,就要凭工作实绩用人,引导干部真抓实干;凭真才实学用人,引导干部提高素质;凭群众公认用人,引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凭公正清廉用人,引导干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要用先进的理念和宽广的眼界选人用人。坚持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唯贤是举,干部的提拔重用,不靠资历靠能力,不重学历重水平,不凭印象凭公论,不讲关系讲政绩。

要始终不渝地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培养选拔干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坚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发挥骨干作用,在振兴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流业绩。

要坚持不懈地为干部成长创造条件。从事业出发、出以公心选拔任用干部,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用好的制度选最优秀的人;坚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为干部成长优化环境;坚持培养锻炼、大胆使用,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舞台。使干事创业的人受重用,跑官要官的人受冷落,贪污腐败的人受惩处,让广大干部真正体验到只要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就会有位置、有舞台、有发展的空间。

二、着眼于事业需要选干部,选事业最需要的干部

当前,黑龙江正处在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用人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振兴和发展的需要作为考虑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基点。

着眼于事业需要选拔干部。注意考虑岗位职能和事业需要,让事业来挑选人,因岗择人,人事相宜,谁最适合这个岗位就用谁,谁能把这个岗位的工作做得最好就用谁。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需要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的作用。

着眼于事业需要配备班子。既要考虑干部整体素质,更要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班子的现实需要、长远需要,更要考虑班子的整体功能,使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格气质结构互补配套,通过合理配置使班子整体功能和干部作用得到最佳发挥。班子配齐后,严格控制届(任)期内干部的调整,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班子的相对稳定性。

着眼于事业需要培养干部。认真调查和研究黑龙江振兴和发展最需要哪些干部,最缺少哪些干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吸引、留住振兴和发展最需要的干部;根据每个干部的经历、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干部,充分发挥其潜力,深入挖掘其潜能,培其所长,用其所长;通过竞争择优、纵横比较,把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的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定向培养,加快培养,为增强振兴和发展的持续力,做好干部队伍的“蓄势”工作。着眼于事业需要促进干部健康成长。要从爱护的立场出发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以正面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发现干部有缺点毛病,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由小过铸成大错,把及时发现问题与全面评价干部结合起来,把批评帮助与表彰激励结合起来,把严格约束与鼓励创新结合起来;干部本人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三、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选群众最满意的干部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保证,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愿。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就要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依靠群众选干部、依靠大家选干部、依靠集体选干部,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干部。可以说,这是近些年干部制度改革取得的共识、获得的成果。干部工作要按照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要切实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进一步规范干部选任的提名程序;切实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探索建立公众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机制,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倡导干部群众反映情况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切实改进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积极推行讨论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干部选拔任用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

要积极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改革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加大公开选拔力度,积极探索实行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竞争上岗。

通过这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革,既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宗旨意识,又保障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选出、用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

四、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监督,用法规制度选好干部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必须从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制度入手,把依法办事、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用科学完善的法规制度选好、用好、管好干部。

坚持依法照章办事。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增强法纪观念,坚决做到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不动摇,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不走样,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不变通,遵守干部选拔任用的纪律不放松。

规范干部选任。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范干部推荐提名、考核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环节的工作;进一步健全任职试用期、任职回避、职务任期等制度;进一步研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努力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制度,依靠机制制度选好干部。

推进干部交流。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对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加强干部监督。既要抓好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增强干部的自律意识,又要抓好对干部的监督约束,严格执行纪律;既要加强党组织对干部的监督,又要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既要有效预防“带病提拔”等问题,又要严厉整治“买官卖官”等腐败案件。

五、增强干部的执政能力,靠强化素质提高干部的水平

各级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不断强化与振兴和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干部的学习力、洞察力、发展力、协调力、感召力、创新力。

要提高学习力。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应对时代挑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终生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丰富的知识推动工作。

要提高洞察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认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提高发展力。领导发展力是干部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要看是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各项工作。要提高协调力。要通过在复杂环境中的锻炼培养,使领导干部能够妥善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处理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把各方面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

要提高感召力。感召力代表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可程度。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重实际,重实践,重实干,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实干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要提高创新力。创新力是领导干部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有为的重要标志。各级干部都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争先、善于创新。

六、积极主动为干部服务,努力建设好干部之家

组织部门要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必须给党员、干部、知识分子以家的温暖。而这要靠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科学的服务来体现。为此,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性服务转变。组织工作的干部要主动走出去,到所联系的单位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领导干部的表现。注意把班子的配备、干部的使用与振兴和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与这个班子所承担的事业联系起来,对哪个班子需要调整或充实,哪个干部比较优秀或不胜任现职,及早发现和掌握,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由管理式服务向人性化服务转变。组织部门不仅要做好干部的管理调配等工作,还要热情关心干部,想干部之所想,急干部之所急,做干部之所需。比如,对哪些干部需要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或基层去工作、哪些干部需要进行培训提高、哪些干部生活上有困难需要组织上协调解决,都应心中有数,尽力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干部的积极性。

由粗放式服务向科学化服务转变。组织部门要及时改进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要求明确、制度规范、运行高效、民主科学的干部工作机制,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对干部工作的干扰,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严格服务程序,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由封闭式服务向开放性服务转变。按照“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的公开和透明,认真研究组织工作公开的范围、种类和形式,把组织工作中能公开的政策、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向社会公开,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二篇: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6月5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纪念日。

5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引领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制度机制逐步建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体系、支撑平台不断完善,我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无数发明人、知识产权拥有者、创新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圆了致富梦、发展梦,“中国智造”、中国品牌正在快步走向世界。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求。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关注度空前提高,抢占科技和市场制高点、掌控知识产权优势的竞争持续升级。伴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也正在步入转型发展期,企业等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实现《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敢打硬仗、敢涉险滩的精神,再接再厉,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制度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作用,全面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构建更加完备的、以发展为目标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水平,把我国正在快速提高的创新能力有效转变为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科学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切实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有效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科学管理,大力培育和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提高各类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使知识产权深度融入经济科技主战场。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观念,通过有效加强市场监管,遏制侵权假冒行为,切实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实现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把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重点部署,积极推进。只要我们在“质量”上下功夫、在“运用”上动脑筋、在“保护”上动真格,在“管理”上出实招,就一定能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把干部的智慧力量引导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来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把干部的智慧力量引导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来

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梁滨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11-29 01版:要 闻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这为进一步做好干部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组织部门要发挥好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在指标设置、考核方式、结果运用上下功夫、出实招,把广大干部的智慧力量引导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来。最近,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河北省切实改进考核方法,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针对设区市党政班子和干部、省直单位班子和干部以及县(市、区)委书记的三个具体考核办法,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调整指标设置,树立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导向。指标设置是干部考核工作的基础环节,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要树立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导向,就必须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做到“一增加、三注重”。“一增加”即增加对干部推进改革思路、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要把干部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去评价,主要看其有没有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有没有推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有没有推进改革的成果和实效。“三注重”即更加注重考核推动经济发展的实绩,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速度又看质量,既进行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更加注重考核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绩,加大资源消耗、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突出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况;更加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绩,突出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关系民生的指标。今年以来,河北省大幅度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加大了对造成雾霾

1天气主要排放物削减率的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

创新考核方式,选拔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干部。科学管用的考核方式是考准考实干部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多头考核、一时紧一阵风、民意失真等问题,需要创新考核方式,让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一是建立“三考合一”的统筹机制。对不同主体、不同类型、不同渠道考核统筹整合,推进干部考核和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三考合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轻负担。二是完善经常性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巡视、一线督考、延伸考核、跟踪考察等方式方法,及时收集有关数据和评价意见,建立档案,准确掌握干部思想工作情况。三是实行民意调查机制。通过随机抽样、直接调查等方式,让“他管的”、“他服务的”、“他身边的”人参加进来,广泛测评干部的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真正体现群众不认可、数字再高也白搭。在这方面,河北省切实改进考核方法,探索实行了“一定量、五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一定量”即目标考核定量指标体系;“五评价”即党委全委会成员评价、社会民意调查、民主测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测评、德和作风调查评价,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公信度。

强化结果运用,激发干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干劲。考核结果只有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切实防止和纠正“考用两张皮”现象,把考核结果运用好。一是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加强考核结果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河北省在领导班子换届和日常干部选拔任用中,实施了综合量化提名机制,将近三年考核评价与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得票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计分,作为提名依据,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防止了简单以票取人。二是与干部激励约束相挂钩。建立“以人为本、关心基层、待遇规范、奖罚分明”的机制,对不同考核等次的班子和干部严明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与干部日常管理相挂钩。建立目标考核综合研判制度,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班子和干部存在的问题,明确优化方向,增强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2

第四篇:《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 中宣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 9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发布回答了记者提问。

1、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4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到8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比重的5%。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助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大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

2、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指导意见》分七部分:

一是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二是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贷款

品种,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文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要增强服务意识,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继续完善文化企业外汇管理,提高文化产业贸易投资便利程度。

四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

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指导意见》要求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文化出口企业的保险服务,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六是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支持产权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七是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制定并定期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的落实督促评估,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3、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监管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主要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一是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创新;二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三是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强化贷款责任的针对性,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五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监管部门将会进一步细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要求,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如何发挥保险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考虑?

答: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保险业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如在现有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以及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

二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对于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扶持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保险机构将建立承保和理赔的便捷通道,对于信誉好、风险低的,可适当降低费率。对于符合《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条件,特别是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的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保险机构将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鼓励和促进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支持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保险公司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还可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融资方面的不足。

5、《指导意见》在鼓励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上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为文化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有利于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多年以来,对于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的首次发行上市及再融资申请,证监监管部门一直持积极态度,支持其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及再融资。

二是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中小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收费。

6、对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方面,《指导意见》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指导意见》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

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等。

二是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着手启动,该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重点扶持我国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的发展,部分地方也已开始尝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7、《指导意见》在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有关部门打算如何推进?

答:《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建立文化企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通过组织论坛、研讨会、洽谈会等形式,加强文化项目和金融产品的宣传、推介,促进银、政、企合作,对纳入数据库并获得宣传文化部门推荐的优质项目,金融机构应重点支持。

目前,有关部门已委托专业机构,着手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数据库的软件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有关部门将开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的筛选工作。为此,近期将组织针对各省市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培训,明确提供申报材料、相关数据和证明文件等要求。相关宣传文化部门在促进银、政合作,建立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对纳入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并获得宣传文化部门推荐的优质项目,金融机构应予以重点支持。一些省市也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

第五篇:紧密围绕推进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某某两大主题谋划发展新思路

市第十次党代会在深入分析我市所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五年全市要紧密围绕推进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xx两大主题实现新突破。这一工作目标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于“老工矿区”xx,必须立足区情,突出工作重点,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主动承担起建设小康和谐xx的重任。坚持以新思路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加快城市转型振兴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资源型产业比重偏高、发展基础薄弱是所有经济转型城市面临的突出困难,xx市也不例外,xx区则更具代表性。立足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现有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实现xx经济转型振兴的必由之路。以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型能源、煤化工“三大基地”为突破口,围绕“工业年”活动内容,加快调整太平地区的工业结构,努力提高工业总量规模、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植和科技载体建设,加大对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现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改造提升塑料包装、木材加工及煤炭等优势行业,重点发展煤化工、机电、新兴建材、新能源技术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奋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走产业成品化、企业专业化、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形成品牌优势、竞争优势、集群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按照市委、市政府“1252计划”要求,抓好工业项目集群化发展,举全区之力加快城南工业区和太平高科技产业园、冶金铸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玛瑙精品加工园四个特色产业园建设,努力营造运转高效、服务优良的发展环境,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10年,规模经济总产值要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

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尽快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进一步突出民营经济工作重心,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和活力,以搞好服务扶持、激活民资投入为抓手,坚持一手抓群体扩张、总量膨胀;一手抓培优扶强、提高质量,使全区民营经济呈现出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的强劲发展势头。到2010年,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

2、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跨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围绕服务市区,抓好蔬菜、瓜果、畜牧三大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农业特色产业群体。搞好农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和防疫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户部营子、前营子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总结经验,在全区11个行政村加以推广。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政策,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

3、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努力实现第三产业的新跨越。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偏低,也是太平发展不足、步伐不快的一个症结所在。在太平经济转型中,第三产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增长能力。要充分发挥太平的中心城区优势,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群和物流品牌,以红树、高德、煤海、城南四个地区为中心,建设有一定辐射力和带动力的物流商业区。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抓住开发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有利契机,包装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业。未来五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有新的提高。

4、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十一五”末期,全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000万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举全区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继续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和县级领导带头招商、分工负责督促街道、部门招商和包扶重点项目制度,围绕工业立区、商业活区、城建兴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实施项目牵动的发展方略。加快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能够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产业项目。同时要广开融资渠道,努力做好争取上级资金、盘活闲资、启动民资的文章,形成多元化、社会化投入格局,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转型。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推进我区出口潜力较大的企业出口创汇。帮助企业利用好国家鼓励开拓市场的各种扶持政策,争取市里对出口创汇企业的支持,用好相关出口政策,扩大在重点开拓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帮助有出口前景的企业做好技改立项,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产品升级,实现我区出口产品的多样化。

5、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区为重点,努力实现城乡建设的新跨越。严格遵循阜新市的总体规划,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强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不断优化转型的硬环境。努力争取上级支持,以建设优美洁净、功能完善、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城区为目标。认真实施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工程,加快城区改造步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突出城市个性、激发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水泉、城南等周边中心小城镇建设,繁荣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强小城镇吸纳人口、吸引资金、聚集产业的功能,加速推进太平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注重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以打造友爱平安xx为重点,努力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跨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转型的同时,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经济转型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稳定基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和加强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为经济转型储备人才。要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转型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低保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增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转型提供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把“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推进农村文明一条街、城镇文明小区建设。加大“四进社区”和“三下乡”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全面推进以法治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太平形象,事事关系投资环境”的新观念,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宽容理解、共同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市场公平竞争、各界守法经营、居民放心消费、客商乐于投资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树立太平开放意识强、文明程度高、社会信誉好、办事效率快的良好形象。

风正潮平,自是扬帆破浪时。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乘党代会之东风,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把握大势的谋略,加快实现转型振兴与构建和谐阜新的新突破,再绘太平大地新胜景。

下载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广大干部凝聚到振兴和发展上来(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