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专题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专题教研活动记录 为提升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2010年11月18日,由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组织的民办幼儿园园本教研现场研讨活动在大地幼儿园举行。来自各中心校幼
教辅导员、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共4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围绕“民办幼儿园教师应怎样听课、评课” 为主题,分三个部分:一是观看了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早操编排;二是观摩了大班语言活动《爱心树》
及大地幼儿园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三是参研教师进行互动研讨。
下面是大地幼儿园教研组教研记录:
时间:2010年11月18日
教研主题:“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执教老师:何熹樱
地 点:东山大地幼儿园
班 级:大班
教研组长:王晓萍
参加人:大地幼儿园园长、教师14人,主要内容:
一、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教研的目的、要求,引出教研议题。
主持人发言: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全园教研活动,在活动之前,建议大家先用
掌声对县教研室和姐妹园的光临表示欢迎。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师幼与环境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
材料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情境的互动等。
二、听执教老师说课
我们先听一听何老师简单的说一下课,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准备在这堂课上使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何熹樱:
本课程内容裁自外国的一个绘本故事《爱心树》,由于没有绘本,所以我们将这节课当成一个故事课来上。这是一个寓意很深的故事,最主要的是对母爱的一种宣扬。我选择这个课程,主要是想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生动的PPT。让幼儿听懂故事,了解故事,并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让每一个ppt画面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在关注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故事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本课时的目标是: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2、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上完本课程后,两个目标都基本达到。但在幼儿的思想品德上还可以延伸到下一个课时,继续加
强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
本活动的过程分为六个部分:
1、出示PPT树,引出教学课题《爱心树》
2、老师有表情地讲故事一遍。亲讲:将幼儿带入故事当中。
3、出示PPT,幼儿倾听故事。图形加声音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故事的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通过提问让幼儿体会故事所要表
达的情感。
5、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三、观摩现场活动:语言活动《爱心树》。
四、执教教师课后反思。
主持人:下面,我们先听一听何老师对今天教学进行简单的教学反思: 何老师:自己在讲述故事时情感丰富、语言儿化。流程紧凑,不浪费一点时间。
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够体会到大树的奉献精神。
不足:忘了吧奖励物品发给幼儿。讲解课题时只讲到大树的无私奉献,没有说到
幼儿的自私。
主持人发言:
何老师反思得很深刻、很到位。在她的反思以及课堂活动当中凸显出几个问题
值得大家注意,现在请老师发言:
朱小华:优点:动作丰富、声音甜美。教学环节设置就比较合理,能充分地把
目标在每个环节里体现出来。
建议:
1、由于图片较小又贴得太远。何老师在这堂课上没有很好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在课堂上只有单一的一问一答。幼儿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蔡淑华:何老师讲故事时很亲切,敢于挑战自己,大胆地上教研课,这一点就值得充分的肯定。何老师能利用多媒体教学,PPT制作非常美,生动有趣也比较实用。看得出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在课堂上,教具也是发挥了充分的作用的。建议:
1、教学为图片太小,后面的老师看不清楚,可以将图片做大一点。发言的小朋友较少,多鼓动幼儿发言。
蔡桂华:如果老师在活动之前先设制问题,再观看PPT。幼儿更能掌握故事的情节。爱心贴没有给宝宝。
朱庆芳:何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让幼儿敢于发言并踊跃地想发
言,这就是闪光点,这就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爱心树》的课题出现的太早。幼儿对“担心”这个词的掌握不是很清楚。
贴贴纸没有用上。
林秀华:老师给人感觉很亲切,如果老师讲故事时声音可以大一点,师幼互动
会更好。
莫 蓉:选材较好,起到教育意义。老师教态亲切。建议:亲讲时可以用PPT2、“男孩”咬字不清晰
杨小真;优点:
1、教态亲切、儿化、表情丰富。
2、整堂课井井有条。建议:
1、故事描述,带着问题进入PPT。
2、感恩父母,情感转移不够。
教研组长王晓萍做总结:
本次活动,何老师选择的课程新颖,它是通过一棵树和一个男孩的一些简单的对话让幼儿深深的体会到了母爱的珍贵。这是一个让人容易看懂,却又寓意很深的课题。
(1)活动目标明确,思想健康。通过本节课让幼儿懂得付出,懂得关爱。并可
以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活动过程紧凑,每个环节都绕着目标。
(3)每个过程都过度得很好:A、出示PPT树,引出教学课题《爱心树》B、老师有表情地讲故事一遍。亲讲:将幼儿带入故事当中。(前面这两部分主要是突出第一个目标: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C、出示PPT,幼儿倾听故事。图形加声音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故事的内容。D、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通过提问让幼儿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E、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F、延伸活动(这三部分则是围绕着第二个目
标开展!)
建议:给幼儿上第二课时,更深的拓展幼儿的爱心。把《爱心树》作为我们下周的教研课题。我们将通过此故事,不同程度的延伸到我们的每一个班级,对
全园的幼儿进行一些母爱、亲情、友谊方面的教育!
主持人:这次园本教研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参与讨论的每位教师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理论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希望各位教师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
尝试和探索。感谢积极发言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为了这次教研积极准备的老师和
工作人员,谢谢!
第二篇: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篇一: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进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
教研活动时间:2012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
岳老师: 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篇二: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4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表
篇三: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以教育案例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教研活动时间:2012年3月18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教师互动研讨:
纪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像凯凯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我认为处理这种问题教师的导向作中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都就案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们三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
张老师:刚才傅老师的做法我感觉非常有道理,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教师本身要从内心里接受这样的孩子,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很重要,所以我非常同意傅老师所说出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凯凯那些小朋友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有的孩子非常爱劳动,有的孩子绘画非常好,作为老师我们总能找到他们身上那一点点的闪光之处及时扑捉到问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引导全班孩子去关注凯凯优秀的一面,淡化凯凯身上的不足之处,孩子们就会
主持人:张老师刚才将自己多年来实践中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了,贾老师也与傅老师的观点非常相似作了一些补充。我想两位老师的观点都强调了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利用和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让他有事可做,使凯凯在集体中得到更多的赞扬和支持,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同时也很巧妙的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机会。
王老师:我觉得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行为主要是孩子不会与小伙伴交往和相处,就像傅老师所说得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很少会是真正去打人的,我认为他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经验。
彭老师:我的想法与乔老师的观点比较相似,我认为凯凯的问题是在于他不具备与人交往的技能,缺少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李老师:我非常赞同赵老师的观点,对待凯凯这样的问题儿童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愉悦的心态去处理,宽松的教育氛围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记得读过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就是一个问题儿童,原来的学校不能以积极的镇长的心态去接受小豆豆使得孩子被迫撮学,而巴学园的校长以她对孩子极大的尊重和宽松改变了孩子的心理状态,使一个问题儿童充满了自信,最终成为了优秀的人才。
主持人:大家的讨论的确非常有价值,刚才赵老师和李老师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在处理凯凯小朋友的问题中教师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是孩子们的引领,老师对待凯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全班孩子对凯凯的接纳程度,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对自己的心态很难总保持平和和愉悦,尤其是对待像凯凯那样的孩子就更难做到了。
长的不满,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后记: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首次征集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生涯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大家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使得原来属于每一个个体所有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群体资源,我们感觉这样的教研活动非常有价值。
第三篇: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进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
教研活动时间:2012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老师: 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第四篇: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进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
教研活动时间:2016年9月9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春丽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吴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张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叶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曾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王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林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张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吴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张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陈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案例分析与处理
教研活动时间:2016年9月23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春丽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依据我园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活动更侧重于关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事件开展以案例研究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活动。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入手,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展开教师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今天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案例内容:凯凯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凯凯咬我了!”“老师,凯凯打人了”“凯凯下地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凯凯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凯凯坐在一起!”“凯凯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老师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呢? 教师互动研讨:
吴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像凯凯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我认为处理这种问题教师的导向作中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是起到主导作用的。首先老师不要过分强调凯凯的不足,在小朋友中间应当给孩子们适当的疏导,扭转小朋友对凯凯的印象和看法,多引导孩子们去主动与凯凯好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向工作,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级中的小朋友间产生的矛盾,相信老师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张老师∶我非常同意初老师的想法,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要关注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积极与家长沟通。凯凯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已经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特殊关注,观察他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以教师对凯凯的关注来启发诱导其他孩子,帮助他们认可凯凯小朋友,进而帮助凯凯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凯凯经常伤害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主动与凯凯的家长联系,就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沟通,反映孩子的现实表现,争取家长的共同教育;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教师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细致地做好工作,多讲一些具体的事宜与家长交流使他们主动地将关注的目标从凯凯小朋友的身上转移到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
曾老师:我的想法与初老师和张老师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教师正确引导和关注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更多地去挖掘深度的原因,由于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是非观念的建立是不完全的,因此我们应从找到凯凯小朋友产生这些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入手,从根本挖掘坏习惯形成的原因,以方便教师选择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教育他。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都就案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们三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幼儿园的教育应面向全体,坚持正面教育,因此这三位老师的观点很明确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特殊的关注凯凯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引领和疏导其他孩子对凯凯的反感,使他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而不是越来越被排斥。我们每位老师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都遇到过与凯凯类似的小朋友,那么实践中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呢?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一下:
叶老师:我来说说吧,我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多,我感觉有个办法是比较实用的:我感觉班级中凡是像凯凯这样行为问题多的孩子他们大都比较聪明,而且他们的打人现象多属于无意识的动作,虽然行为问题比较多,教师抓住凯凯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凯凯,让他为班级的小朋友做事情,为集体服务,或者请他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地在集体中表扬凯凯,这样既帮助他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机会,这么多来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问题儿童的处理上是很有效的。
王老师:刚才叶老师的做法我感觉非常有道理,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教师本身要从内心里接受这样的孩子,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很重要,所以我非常同意傅老师所说出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凯凯那些小朋友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有的孩子非常爱劳动,有的孩子绘画非常好,作为老师我们总能找到他们身上那一点点的闪光之处及时扑捉到问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引导全班孩子去关注凯凯优秀的一面,淡化凯凯身上的不足之处,孩子们就会慢慢接受凯凯的,那么相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不;告凯凯的壮,不再描述凯凯的总总不足,家长也就自然的接受了凯凯这样的孩子。
主持人:叶老师刚才将自己多年来实践中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了,王老师也与曾老师的观点非常相似作了一些补充。我想两位老师的观点都强调了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利用和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让他有事可做,使凯凯在集体中得到更多的赞扬和支持,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同时也很巧妙的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其他的老师面对凯凯这样的小朋友你还有些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做法呢?
王老师:我觉得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行为主要是孩子不会与小伙伴交往和相处,就像傅老师所说得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很少会是真正去打人的,我认为他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是否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刚才前几位老师的观点都是从关注凯凯入手,去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他,我的想法是作为老师我们除了关注凯凯以外,也可以换个角度从关注被攻击的孩子入手,教师可加倍的关心和呵护受到攻击的孩子,对凯凯小朋友采取冷处理,用行动去发出暗示,让凯凯自省,进而去主动地克服自己的行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和方式等,我觉得换个角度去处理也会获得好的结果。
张老师:我的想法与乔老师的观点比较相似,我认为凯凯的问题是在于他不具备与人交往的技能,缺少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有计划地、适时地交给凯凯一些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比如:如何向小朋友借东西,如何与小朋友共同的玩玩具,怎样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喜爱,用什么样的语言跟小朋友交流会让大家接受等等……;孩子在有了一定的交往经验后相信会帮助凯凯融入到小朋友之中的;那么对于家长们的反应,我觉得教师应多于家长沟通,请他们做心理换位思考,将凯凯换位为自己的孩子,多体谅和理解老师的工作,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凯凯。
主持人:我想两位老师作出的诊断,也是很准确的,非常有教育机制的。凯凯的种种行为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他在交往技能和经验上的弱势,教师在找到症结的同时采取适宜的方式交给凯凯一些与小伙伴相处的接你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具备了一定的交往技能相信凯凯小朋友会很顺利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刚才的两位老师都提到的换位问题:王老师起到了教师关注对象的换位,张老师提到了家长工作的换位,我觉得都是很有价值的,会给我们每位老师带来新的启示的。那么其他的老师还有什么样的观点呢?
吴老师: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觉得老师碰到了凯凯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愉快平常的心态,多一点儿“好笑”,少一点“好气”,为凯凯营造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从情感的体验感受入手如可以运用绘画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意图,比直接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另外,我认为针对凯凯这样的孩子教师要避免在集体中的批评,尽量的运用个别教育,这样既可以保护凯凯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凯凯的行为问题得到强化而且也不会给其他的孩子加深印象。
林老师:我非常赞同吴老师的观点,对待凯凯这样的问题儿童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愉悦的心态去处理,宽松的教育氛围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记得读过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就是一个问题儿童,原来的学校不能以积极的镇长的心态去接受小豆豆使得孩子被迫撮学,而巴学园的校长以她对孩子极大的尊重和宽松改变了孩子的心理状态,使一个问题儿童充满了自信,最终成为了优秀的人才。可见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凯凯这样的小朋友我觉得教师的正面引导和积极态度是最重要的,帮助他在集体中建立自信。
主持人:大家的讨论的确非常有价值,刚才吴老师和林老师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在处理凯凯小朋友的问题中教师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是孩子们的引领,老师对待凯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全班孩子对凯凯的接纳程度,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对自己的心态很难总保持平和和愉悦,尤其是对待像凯凯那样的孩子就更难做到了。但是一个积极宽松的心理环境对我们本身和孩子都是很有帮助的,因而我们都应该尝试着在班级中多一些“好笑”小一些“好气”,教师应尽量在班级中的营造宽容、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孩子们能放松自然的生活在班级中,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都会充满自信,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
叶老师:我认为在凯凯的问题处理上,做好家长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家长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质量。因此,对于凯凯的问题引起的家长的不满,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做好开开家长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教育孩子;其次是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多与他们交流具体的事件,对于凯凯给他们带来的焦虑教师要诚恳地向他们表示歉意,争得他们的理解与协助;这样共同的努力使问题逐渐淡化,也会对凯凯有更大的帮助的。
主持人:叶老师是我们当中最年轻一位,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刚才她的发言我认为角度也很好,它主要是从家长工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家长工作是我们现在的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待开开的问题上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去做好工作也是很必要的。
今天大家就凯凯的案例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在活动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每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共同探讨这些“调皮”儿童的教育策略,我认为每位老师的发言都是很精彩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对特殊幼儿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找寻问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使他树立自信融入到班级生活中;教师对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认真做好家长工作等等方面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也希望今天的活动能给大家的实践工作特别是对问题行为较多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后记: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首次征集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生涯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大家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使得原来属于每一个个体所有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群体资源,我们感觉这样的教研活动非常有价值。我园的“园本教研”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教研走近了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园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案例分析与处理
教研活动时间:2016年10月10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春丽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主持人: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王老师: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吴老师: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张老师: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主持人: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林老师: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太对,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张老师:刚才林老师说的方法我感觉也很有一番道理,班级常规一定要抓好,不抓好,老师的活动多半是很无效的,有了一些不要听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孩子课堂常规不好,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倾听,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孩子课堂常规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我以班上上课认真的孩子为榜样,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眼睛亮亮的,就引导其他孩子效仿;比如有的孩子坐得稳稳的,我会及时表扬他;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举手积极,我也会引发其他孩子给予响亮的掌声,孩子是喜欢听好话的,也很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些方法还是可行的。
后记:老师们都踊跃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第五篇: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进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
教研活动时间:2016年3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 教师办公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王 芳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各班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各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陈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彭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钟老师: 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彭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陈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钟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