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央政法委提出,要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因此,服务大局的理念是政法工作的政治责任。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为国家、为人民掌好用好执法权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胸怀大局是前提
胸怀大局就是要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始终做到脑里想着大局、心里装着大局,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要内容和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为服务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办案过程中要讲究办案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慎重采取立案措施和强制措施。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防止利益驱动和执法的随意性,保证检察人员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在行使检察职权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法律政策,防止因为案件处理不当,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立足本职是基础
服务大局不仅是一个法治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要拿起“打击”这个武器。打击是预防、制止犯罪的重要性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其它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是遏制犯罪最有力的手段。在服务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影响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治理,积极投入到“严打”斗争中去。其次要抓住“监督”这个关键。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不断强化法律监督的意识,以弘扬公平正义。要建立依法决策、依法保护机制。凡是重大决策涉及法律事务的,都要及时地跟进参与,提出意见;对干扰经济发展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立案监督;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要依法提出抗诉;对滥用强制措施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的行为,依法监督纠正,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切实保障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转。三要盯住“预防”这个根本。加强预防工作,有效地遏制和减少各类犯罪,既是治本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强化打击的巩固和深入,更是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削弱或者放弃预防职能,就会在实践中造成履行检察职能的不全面,甚至会影响其他三项职能的发挥。为此,要把预防犯罪融于执法意识之中,体现在办案的全过程。
三、正确履职是关键
要正确履行检察职责,必需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本领和能力。首先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各个业务部门制订详细、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要求干警在办案过程中要程序和实体并重,办案数量与质量并重,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精品;其次要大力推进检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加大干警的教育培训力度,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坚持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教育培训方针,改革现行培训模式,着重提高干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岗位“学、练、赛”活动,努力培养能办案、会办案的检察官和各类综合人才;第三要加强管理科学化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从业绩、能力、态度和潜力上对检察干警全面考核,突出导向作用和鞭策激励作用,为干警搭建一个公开、透明、争先创优的平台。要重视与人民代表的联系,主动征求和倾听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查纠,及时改正。要强化内部责任制、错案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重大、重要案件,要发挥检察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对检察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查处。第四要加强干警思想政治修养,落实从优待检,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官队伍提供精神、物质保障。一方面,要认真组织广大干警学习政治理论,尤其要重点抓好“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思想水平。教育引导干警培养忠于法律的职业道德,做到不唯权、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自觉抵制情的干扰、钱的诱惑、权的压力。另一方面,要从优待检,适当提高检察官的待遇,从物质保障上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不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做到洁身自好,公正执法。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6:53 作者:国家森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刑事犯罪、诉讼监督、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等重要职能,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职能,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检察机关通过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严打”方针,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严厉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依法惩治各类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重点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和走私等犯罪活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要认真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对未成年犯、初犯、偶犯、过失犯,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在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挽救失足者,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腐败是社会痼疾,是引发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维护社会利益分配和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公正,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要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尤其是群众反应强烈、阻碍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严肃查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案件;重点查办发生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土地管理、房屋拆迁、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国有企业重组改造、破产和经营活动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职务犯罪案件。要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服务发展的关系,从有利于惩治腐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和教育干部出发,正确运用政策法律,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教育失误者,打击诬告者。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积极开展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呼唤正义,人民期盼公正。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环境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检察机关要通过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职能,纠正司法不公现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正。要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以及不依法交付执行、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问题,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现象。要把打击犯罪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违反法定程序,不该立案而立案、错捕、错诉、轻罪重判、无罪判有罪,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保障人权;坚持诉讼监督和查办职务犯罪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发现和查处司法不公、执法不严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妥善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和谐社会是一个宽容平和的社会。群众上访,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职能,时刻面对着群众的大量诉求。因此,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认真处理好发生在检察环节的上访案件。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限期办结,防止出现拖延耽搁;对办结的案件,加强回访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积极拓宽、畅通群众对公正诉求的通道,建立健全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党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效果。
协调各方关系,维护公共利益。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依法治理的社会。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职权。要通过行使批捕和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活动,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犯;认真履行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监督的职能,代表国家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维护公共财产和群众公共利益的安全;打击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活动,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促进政府和群众关系的协调,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信任、有序的良性互动。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群众之间的矛盾;坚持公平的原则,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不使任何一方的合法利益受损;坚持检务公开、阳光执法,杜绝暗箱操作,增加执法的透明度,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正确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增强应变能力。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矛盾更加凸显,棘手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检察机关直接面对社会和群众,承办大量案件,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检察机关办案过程就是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特别是当前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土地承包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广大检察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决断,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作出判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早防范,早化解。要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弄清事件的性质和原因,果断处理解决,防止惊慌失措,处置不当,留下隐患和引发新的矛盾。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敢于突破旧的落后的思维和习惯,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矛盾得到化解,使问题得到解决。
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公正执法的水平。人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检察队伍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检察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维护公平正义的效果。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着眼于检察队伍的根本建设和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狠抓“五个转变”,即执法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执法作风的转变、队伍构成和知识结构的转变、队伍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的转变、执法形象的转变,使检察队伍的思想、作风、素质等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促进了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检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转变执法观念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真正把“为民、公正、文明、服务”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水平,增强执法为民的本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深入查找有没有对群众耍特权、逞威风的问题,有没有粗暴执法、刑讯逼供的现象,促进执法作风的转变;着眼于干警的法理素养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实现队伍构成和知识结构的转变;以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具有检察特点的队伍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以规范化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坚持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努力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作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三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精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学习教育活动中,要严格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坚持用正确的法治理念指导和推动司法行政工作。
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司法行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观点、观念和国外腐朽思想的不断渗透,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消极的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能保证司法行政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消极的、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正确引导广大干警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只有对司法行政干警进行持续深入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才能教育干警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发挥的必然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司法行政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司法行政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因而,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充分贴近我县的基本县情,从全力推进义县“四大战略”的高度,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高度,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来开展司法行政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方向明确。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司法行政队伍激活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调动全县司法行政队伍的积极性,以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我们认真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二是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积极在队伍中开展各种活动,组织调研报告研讨会、知识竞赛,组织观看电影、录像、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样化活动,不断增进教育效果,形成健康向上的气氛,促进干警思想健康发展,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意识,打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三是强化激励手段,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实行目标岗位责任制,竞争上岗,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有利于弘扬正气,鼓舞干警士气,保持司法行政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严格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保证司法行政队伍的法治理念教育取得成效
(一)坚持领导与党员带头,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开展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关键在于领导同志的重视程度和表率作用。对此,我们局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足够的精力投身教育活动。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自觉主动,工作上狠抓落实,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制定好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同时,在党员中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努力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活动中,领导和党员坚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抓好落实,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实效。
第四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政法队伍保持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
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在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审判工作、公安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适应现阶段形势的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能力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这个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改革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容易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导致刑事犯罪高发。同时,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临新形势,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适应新要求,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头脑,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利益面前,政法干警思想上分不清私利与大义的界限,以手中的执法权力谋取私利,忘记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不仅如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对政法意识形态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而必须正本清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政法干警的执法思想,保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的保障。经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等活动,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洗礼,广大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司法行政人员,执法理念将会进一步端正,政治责任感将会进一步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庄严的使命!==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它要求我们各级检察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罗干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全面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执法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观需要。全国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践“强12全文查看
第五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政法队伍保持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在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审判工作、公安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适应现阶段形势的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能力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这个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改革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容易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导致刑事犯罪高发。同时,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临新形势,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适应新要求,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头脑,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利益面前,政法干警思想上分不清私利与大义的界限,以手中的执法权力谋取私利,忘记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不仅如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对政法意识形态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而必须正本清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政法干警的执法思想,保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的保障。经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等活动,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