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作者:陈小娅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因此,环保教育应从幼儿抓起。我们坚持将环保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体验环保劳动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内容上看虽然是丙价目不同的教育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利用环保教育内容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很广,大到高科技运用,小到节约一滴水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一生都受益非浅。那么,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呢?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这不但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便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活生生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区角活动中,我设计了剥瓜子和花生活动,孩子们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让他们懂得了瓜子壳和花生壳这样的垃圾可以放在种植角里做肥料。懂得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了不断扔垃圾的习惯。
我们幼儿园的饲养角养了一只小兔,当发现有的幼儿经常拉小兔的耳朵、尾巴时,我及时给幼儿上了一节“可爱的小兔”教学课,帮助幼儿认识了兔子的生活习性及外貌特征,增进了幼儿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初步懂得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还有,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爱护自然角鱼缺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他们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是鱼妈妈的小宝贝。因此,应该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
通过环保教育,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力争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044000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开发区小天使幼儿园)
第二篇:幼儿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前言:
健康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项,然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并不完全,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单纯的身体健康观,片面性了心理健康的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当前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关键词: 幼儿 健康 身心并重 行为习惯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几个: 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与情绪问题等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著;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书程 的极少;高校幼儿师范都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幼儿园工作规程》了应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内容之间内在的系统和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教育之中或引起教育者的这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
(三)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攻击性本属于品行障碍类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正面教育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矫正为其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体罚的方法这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 起的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一范文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才能形成。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三)环境配合、熏陶强化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除了加强家园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
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环境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环境行为习惯
莫 云
环境是人生存之本,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帮助幼儿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个环保小卫士。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幼儿期的教育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将使人一生成长都受益匪浅。然而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这不但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活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将绿色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玩中受教育,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晨间游戏时,我让幼儿利用废旧的可乐瓶运水过独木桥,锻炼幼儿的臂力和平衡能力。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智力游戏下环保棋的过程中,幼儿能在相互交流中区分环保和不环保的行为,增长幼儿的环保见识。又如:在区角活动的生活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花生、开心果和松子壳等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这样的垃圾可以用来粘贴做装饰画。区域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废旧材料加工厂,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手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有些生活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孩子们也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2.一日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杜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契机蕴涵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平常小事,充分发挥教育的随机性,顺应幼儿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两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在盥洗活动中,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轻轻搬动小椅子,轻轻走路,不大声吵闹。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并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另外,针对我班幼儿大声说话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轻轻讲、静静听”,让幼儿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并知道一些保护嗓音的办法。在计算活动中,我用“小蜻蜓捉害虫”来教幼儿分合,并告诉幼儿蜻蜓是益虫,我们同样要保护它。再如,户外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在草地里乱打乱闹,不随便摇晃小树,不随便摘花草,慢慢帮助幼儿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一日活动中我总是有的放矢对幼儿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深信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做到的。3.自然角观察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通过种植、管理自然角来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多种感官发挥作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如:当我发现幼儿不爱护鱼缸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幼儿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它们同样也是鱼妈妈的小宝贝,我们要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再如:春天午餐后我带幼儿散步来到了种植园地,菜花开了,引来了好多小蝴蝶,幼儿总是好奇地去捉蝴蝶,并把种植园地的一些菜也踩坏掉。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幼儿知道要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4.节日活动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在节日活动中,我们提倡重参与,重实践,重体现,如植树节之际,我班在园内开展制作环保书签,给小树苗浇水的活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们大(4)班和小(4)班结对互换玩具和图书,让资源再利用。并在班内制作宣传卡,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环保知识竞赛。让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获得知识,愉悦身心,又积累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节日活动还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无烟日,中国土地日等,我们都充分利用。
二.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种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通过故事讲解,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童话故事《大树和小鸟》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幼儿萌生爱护树木的愿望。故事《小袋子》使幼儿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知道有些垃圾能回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此后,幼儿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他们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可以说,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2.通过电视、广播、社会环境以及耳闻目睹,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例如:我从扬子晚报上看到某动物园为取悦游客,满足游客的刺激欲望,向游客出售活的小动物,大量游客买了这些活的小动物亲手扔进鳄鱼嘴里,看它活活被咬死。第二天我就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小朋友。大家都为这些小动物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游客的残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我们发自内心地呼:“救救可爱的动物!”
3.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幼儿也都喜爱。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的活动中,看见有的小朋友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或水龙头没关紧,我就赶快把水龙头拧紧,并教育幼儿不能浪费水。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节约用水。4.环境创设与陶冶
环境创设需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美,环境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或课程。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环境教育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已初见成效,孩子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将继续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幼儿身边的活的教育内容,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篇: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差,所以培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下面给家长朋友介绍几种方法。
观察法 录制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照顾和管理自己的录像片,或者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做表演,组织小朋友看,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小朋友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激发孩子自理的积极性。
表演法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创设一些情境,可与家长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鼓励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学习。
直观法 对最基本的技能,由家长做示范,然后指导小朋友一步一步照着做,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导。
游戏法 这种做法,不是事先确定表演者,而是根据需要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让小朋友参加这种游戏,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这个方法在幼儿园中可由老师带领。
提问法针对实际,向小朋友提出一些,让他们思考后回答。接着再让小朋友自己提出一些,由家长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故事法选择和自编一些故事,讲给小朋友,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从而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可以发组织小朋友自己讲故事,还可以在家长讲完之后,让小朋友续故事,通过讲故事做到自己教育自己。
奖励法 一个时期提出几项要求,然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比,凡是进步的,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自制的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鼓掌祝贺。不仅可以进行单人比赛,还可以进行多人的比赛。
娱乐法 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编成小的歌曲,教给小朋友。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儿歌教给小朋友。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
单教法 每个小朋友都可能有特殊情况。所以要用单教法,就是“练兵教练”,手把手一点一点地教会。
以上几种方法,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只要坚持不懈,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第五篇: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要抓住这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交替进行的重要时期。虽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但同样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不能错失良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踏好人生的第一步。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晓云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各个习惯培养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幼儿 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
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在幼儿期,其自主性已开始发展,可塑性强,是学习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因此,要把握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如何正确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身体力行更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言语教育作用。为人师表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无形中养成良好习惯。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应做好榜样,早入园跟每个幼儿说早上好,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得到帮助之后,对幼儿说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等到礼貌的熏陶,养成杨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对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教育,教师应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方得体,使用礼貌语,尊重他人;还有教师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应融洽,使幼儿自觉养成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在生活方面,教师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在给幼儿分餐前,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洗手,同时引导幼儿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教师的榜样作用,比言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活动、游戏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和感受,逐渐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绪态度和情感模式,从而形成习惯。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利用多种育人方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表演法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创设一些情境,可与家长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鼓励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学习。
直观法 对最基本的技能,由家长做示范,然后指导小朋友一步一步照着做,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导。
游戏法 这种做法,不是事先确定表演者,而是根据需要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让小朋友参加这种游戏,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这个方法在幼儿园中可由老师带领。
提问法针对实际,向小朋友提出一些,让他们思考后回答。接着再让小朋友自己提出一些,由家长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故事法选择和自编一些故事,讲给小朋友,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从而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可以发组织小朋友自己讲故事,还可以在家长讲完之后,让小朋友续故事,通过讲故事做到自己教育自己。
奖励法 一个时期提出几项要求,然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比,凡是进步的,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自制的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鼓掌祝贺。不仅可以进行单人比赛,还可以进行多人的比赛。
四、父母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给幼儿提供尽量多的锻炼机会,让幼儿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饮食,盥洗,睡眠,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多从正面引导,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
父母的言行、举动乃至习惯、爱好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家长自身在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如讲卫生,举止文明等,孩子在效仿父母习惯的同时,自己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以自身做起,事事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五、家长老师共合作,让大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让孩子的行为习惯有良好的成效,就必须要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使家长配合幼儿园,讲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放在首位,使其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在家中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家长每天积极对幼儿进行监督并记录,一段时间后教师统一进行统计,对于进步大的幼儿进行集中表扬,还可奖励小礼物给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这可极大的激发幼儿积极上进的欲望,教师抓住时间,鼓励幼儿上进,效果必定显著。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多方面共同合作来完成。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好行为养成教育丛书――生活习惯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2、《幼儿养成教育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2005
3、林正文 《儿童行为的塑造于纠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
4、李季湄、肖湘宁 《幼儿园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