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阳新县建立七项制度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湖北阳新县建立七项制度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近年来,湖北阳新县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七项制度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实行组织部门列席下级党组织研究干部会议制。全县各基层党委(党组、工委)在召开研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会议前,需提前5天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县委组织部根据情况派员参加会议,对研究干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二是实行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包线考察干部制。该县进一步加大平时考察的力度,出台文件规定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包线范围,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有四个工作日深入到所包的片、线,考察干部情况,对责任范围内的干部进行全面了解,从开端上扎住“带病提拔”的口子。截至10月底,已杜绝6例“带病提拔”事情发生。三是实行人大任命干部“任前质询”制。在县人大常委会对干部进行票决任免前,由拟任命人员作供职发言,回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根据干部现场表现实行“票决”。四是实行推荐干部责任制。领导干部向组织推荐干部必须填写《选拔任用干部推荐责任表》,以备追究责任。五是实行新提拔干部“定期回访”制。新提拔干部任职五个月后,组织部联合纪检、信访等部门开展一次回访考察。六是实行“实绩听证”制。每年底,县委组织部主持召开“实绩听证会”,由党员代表、服务对象代表、干部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听证团”,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述职报告,听证团现场进行测评,并公示结果。
七是实行违法违纪信息内部公告制。定期向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提供县管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情况通报。
第二篇:《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学习体会: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重在制度的落实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学习体会: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重在制度的落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8月29日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带病提拔”作为整治重点,将关口前移到干部任用前,将“病树”挡在森林外,并与之前制定的干部任用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能下能下机制配套使用,形成了一套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贯穿干部提名、考察、任用、管理、监督、处分全过程的防腐体系,让腐败无处着生,形成“不能腐”的机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治理腐败问题,打老虎拍苍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国政治生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与干部任用管理监督上的失之于察、失之于明、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关。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就如何保证执行《意见》把“落实工作责任”作为第一条措施,分别给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书记、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划分了“责任田”,特别是规定党委(党组)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报送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人选时,要认真负责地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意见上签字制度,防止无追责对象而导致的责任落空,进一步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政治自觉。
督促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对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实行倒查,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查起,甄别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领导不力、把关不严、考察不准、核查不真等造成干部“带病提拔”的,量情问责,严肃追究党委(党组)、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干部考察组主要负责人、有关领导干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将追责“一竿子插到底”,出了问题,谁也跑不脱;对干部“带病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连续出现或大面积出现干部“带病提拔”情况的,要追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对干部“带病提拔”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通报。这次《意见》和典型案件通报一起发,向各级党组织释放了问责必严、追责必严的信号,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知道党中央严典治吏是动真格的,不玩虚功。
第三篇:《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防“病”需炼责任心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防“病”需炼责任心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带病提拔”的意见》,就压实选人用人工作责任作出新的规定。其中规定,党委(党组)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报送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人选时,要认真负责地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意见上签字制度。
干部选拔“签字推荐”制度,与经济领域的“签字背书”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能督促责任主体履职尽责,又能对责任主体的失职失察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实行签字制度,无疑是向党和组织立下了一份“责任状”,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必须时常“炼心”,以敬畏之心、责任之心、公正之心对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决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切实堵住“带病”干部提拔的大门。
古语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从“带病提拔”的案例不难看出,问题干部能够蒙混过关,其背后大多存在滥权、弄权、专权等行径,究其根源是掌权者对权力失了敬畏,用权底线频频失守。领导干部必须把“敬畏”二字牢牢植根于心间,对人民、对组织、对权力,心存敬畏、严谨持重,正确用权、严格把关,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做到讲原则不讲情面、讲党性不讲关系、讲程序不讲惯例,用敬畏之心守住选人用人的原则和底线。
有权就有责,有责要担当。选人用人,是权力更是责任。《意见》强调实行“签字推荐”制度,最终目的就是要让选人用人的职责更加明确、责任更加落实。“签字推荐”,签下的不仅是个人姓名,更是对组织、对人民的承诺与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书记、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纪律挺在前、把责任扛在肩,自身过得硬、责任落得实,做到选人用人的党委主体责任不袖手、组织直接责任不落空、纪委监督责任不缺位,以高度负责之心把牢关口、做实工作。同时,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拿“签字”的责任人来“问罪”,倒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担当、落实责任。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各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始终贯彻公道正派的原则,着眼事业发展的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来选人用人,坚持重德才表现、看实干业绩、问群众口碑,坚决不讲“关系圈”、不打“人情牌”,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让“带病”的干部无认可、没市场,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第四篇:学习《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提升干部用人质量
学习《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提升干部用人质量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作为我们党针对干部任用提出的又一个文件,《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干部任用工作的责任,细化了工作方法和监督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与《干部任用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能上能下等规定配套起来,不断扎紧制度笼子。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如政治、经济、作风等问题,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
“带病”提拔干部具有很大的危害。一方面,“带病”干部为腐败的发生制造了土壤。“带病”提拔本就是一种不良风气,而在这种风气下获得提拔的干部,不仅不会正视自己“带病”的情况,甚至会引以为豪,在身边寻求或发展价值观相同的干部,从而影响原本恪尽职守的同志。由此逐渐形成小集体,甚至发展为贪腐利益群体,这样的环境不仅不利于政治生态,也会对官员廉洁产生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带病”干部获得提拔,会对广大干部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打消干部工作积极性,让一些品质优良而得不到重用的干部感到不公平,从而打消了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政府办事效率,也可能会丧失能干、敢干的人才,使干部队伍的能力等得不到提升。
有些干部,其问题已有所显现,但用人单位没有把问题搞清楚就匆匆提拔任用,结果提拔不久就被查处。张国光从辽宁省调任湖北省省长岗位上不久,就被纪检部门采取了组织措施,但其事发地主要是在沈阳。张国光在辽宁省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96万余元。沈阳市一位老干部说:“张国光在沈阳当市委书记期间,就与大款打得火热,这人人皆知。”有关部门也曾数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但都因为线索不具体、事实难以认定而告终。不能认定事实,就要给干部一个“说法”,就不能影响提拔使用,这似乎成了时下一些地方用干部的“潜规则”。正是在这样的用人“潜规则”下,张国光“带病”被提拔到了省长的高位上。
类似问题的出现,直接反映出虽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大力整治“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带病”干部存量减少、增量得到遏制。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强化组织把关,挡住了不少“带病”的干部。但“带病提拔”仍时有发生,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由此可见对此问题还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所以总书记指出,对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制定《意见》确定为重点改革任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也将此列入今年的工作要点。制定这个《意见》,就是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干部工作的聚焦点、攻坚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准确识别、坚决挡住那些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带病”的干部。同时,当前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陆续进行,制定这一基本性的文件,十分及时和必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与《干部任用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能上能下等规定配套起来,不断扎紧制度笼子。
造成干部“带病提拔”,原因有很多,但与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不明确、不落实、难追究有很大关系。所以《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中把“落实工作责任”作为第一条要求。该要求一改以往责任主体不明了的情况,将各级党组织列为责任体系的首要责任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承担直接责任,纪委监察机关承担监督责任,这样的举措打消了各部门、领导之间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情况,也有利于明确各自分工,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导干部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求责任落实到人,尤其是党委在进行人选报送等工作时,不仅要求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履行职责进行考察,还要求提出结论性意见并签字确认。这一举措的落实,也可以有效的震慑心怀不轨的责任人,让他们在落笔时需要三思。要求不仅落实了详细的考察方法,也提出了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此举也等于为干部考察工作的成效上了一把锁,有利于防止部分干部明知故犯、违规操作。最后提出“严格责任追究”,也将进一步加强干部的责任危机意识,通过高压提升其政治自觉性。
当然,光完善制度远远不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还需要有关部门和各级各地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则,切实把《意见》作为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遵循,特别是要从严对拟提拔干部进行“深度体检”,把“带病”的干部筛查出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