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紧迫,篇幅有限,引论部分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使阅卷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情感,于是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好感,引出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分数才会提高。
如何‚开门‛和‚入题‛呢?简单地说,‚门‛要开得正,‚题‛要入得巧。所谓‚开门见山‛,就是一开头简明扼要的直接触及论题或论点,不能‚烟雾濛濛‛,离题万里。所谓入题要巧,就是开头新颖醒目,引人入胜,能激起阅卷人的兴趣。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这里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1)亮观点,单刀直入。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
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据说,这小职员在其他场合也总‘局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物性条件反射,哪怕时间、地点、环境早已改变。我说这就是习惯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1995年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5)摆现象,揭示论题。作文题《父辈》,有篇作文这样开头:‚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另外,着重提一下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
二、并列组合,有条有理——本论部分布局方式之一,这是本论部分的一种布局方式。引论(开头)所提出的论题或论点能否分析得透彻,是不是令人心悦诚服,往往在于本论部分(主体)的论证布局是否严谨有序。并列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简称并列式。在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是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在运用并列式布局时有两种方法:
(1)理由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学贵多问》,在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2)例证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我们的价值在中国》,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边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富有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生动事迹,最后列举当今改革开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中心论点。
根据需要,并列式可与对照式、层进式结合运用。
第二篇: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
写应试议论文要做到五个“要”。第一,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所谓“鲜明”,一是指作者的态度鲜明,赞 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决不模棱两可。二是指语言表现形式鲜明,即一般都用简明的短语或句子来表 述。如果用句子则又往往使用判断句,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等。第二,要使用准确、新鲜、有代表性的论据。“准确”一是指论据本身的真实可信,二是指论据和论点 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即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新鲜”一是指新出现的或很少为人所用的材 料,这样的材料作论据能给人以新奇、清新之感。二是指从新的角度观照旧有的材料,发掘出新的蕴含,给人 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对牛弹琴”一般都用来嘲笑不懂音乐的“牛”们的,但毛泽东却从弹琴者不看对象这一 角度去讽刺“弹琴”者,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代表性”是指论据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现在 有些干部贪污、受贿,这是事实。但如从这得出今天的干部都贪污、受贿的结论,那便是错误的。因为贪污、受贿不是干部的本质特征。准确、新鲜、有代表性的论据要靠平时的积累。第三,要全力地分析论据。所谓分 析论据,就是要揭示出论据中蕴含着的某种道理,并使之与论点沟通,从而显示出论据和论点间的本质联系。第四,要根据论点来安排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常常受制于论点,特别是有分论点的议论文更是如此。因 此,在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时,一定要使之适应论点的需要,体现出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第五,要准确地使用语 言。这里的“准确”一是指说的话正确。话不正确,即观点不对,那其他一切再好也是徒劳的。二是指用词的 恰当和分寸的把握。用词不当,不能清楚地表达要表达的意思。分寸把握不对,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事物。
下面从论点、论据和结构模式三方面来谈谈。
1.提出论点和分解论点的方法
应试议论文最忌讳的是在文中找不到鲜明的论点。论点从何而来?要自己去提炼。不同的考试形式,提出 论点的方法也就不同。
先谈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题目就是论点,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毁树容易种树难》;另一类是题目只是论题,论点需由考生自行提炼。其方法大致有:
(1)在未限制处作文章。比如《说小》这个题目,它限制的是只准论述“小”,但它并未限制一定要论 述“小”的什么方面。这,正是可以发挥的地方,于是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论点:①“小”并不小 ;②应当切实做好小事情;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2)抓修饰语。比如《开动思维机器》这个题目,意义的重心在修饰语“思维”二字上。抓住了它,就 明确了“开动”的是人的脑筋,而不是一般生产意义上的机器。据此,可有以下论点:①脑子越用越灵;②开 动思维机器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反之,如果忽视了命题中“机器”前的修饰语“思维”二字,写出的 文章一定会离题万里!
(3)剖析比喻义。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题目,“千里”是说行程之远,“始于足下”是说 要到“千里”之远,必须从一步一步开始。连起来看,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在于: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积累 起来的。据此,可以从正面提出论点: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也可以从反面提出论点:没有细小的 努力,任何事情都绝不能成功。(4)挖掘寓意。比如《十字路口》这个题目,它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虚指,但更多的可能是兼而有之,语意双关。作为议论文的题目,恐怕更主要的是蕴含着抽象意义,即在某种紧要关头要作出的一种重要选择。据此,可根据设定的不同的“十字路口”,提出不同的论点:①在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可以这样立论:认 识错误,方为上策。②在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的时候,可以这样立论:丢掉包袱,轻装前进。③在没有考取 大学的时候,可以这样立论:自学同样可以成才。或者:条条大路通罗马„„
作者:李学仲2007-10-1 03:08 回复此发言
------------------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
(5)揭示关系。比如《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三者之间既是并列的,又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关系,这跟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间关系及其相似。于是,“要正确处理好事物间的关系”的 论点便会油然而生。
再谈材料作文。从高考及各地模拟题来看,提供的材料大致可归纳为: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寓言材料、漫画材料、组合材料等。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其自身的不同特点,因此提炼论点的方法也应因“材”而异。事 实材料可从分析材料的各种关系中提炼出论点。比如,1992年高考作文提供的就是一则事实材料,从它的 各种关系中可提炼出不少论点:材料反映的关系 提炼出来的论点
个人行为与公德 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个人行为与精神文明 “雷锋精神”需要持久提倡
能力与奉献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个人与集体 大家都来根除个人主义
说和做 少一点牢骚,多一点实干
动口不如动手
当然,还可以找到其他关系,也就可以提炼出相应的论点。其他材料提炼论点的方法:理论材料,将理论 材料化成具体的判断;漫画材料,抓主题正面立论;寓言材料,揭示寓意;组合材料,在比较中求同析异再立 论。
在提出论点(即中心论点)之后,还要恰当地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二至三个分论点。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 文的灵魂、脊柱的话,那么,分论点则是议论文的骨架、躯体。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 深刻,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文章最终成败的关键。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大致有:
(1)层面剖析法。层面剖析是指从各个角度或层面对中心论点加以剖析,形成二至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 点。如“应当做好小事情”这个中心论点,用层面剖析法就可分解出三个分论点:①小事情也很重要;②做好 小事情是做好大事情的基础;③做好小事情是社会的需要。
(2)纵深开掘法。这里的“纵深”是指分解中心论点时,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层推进,一层深 似一层。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中心论点,就可以分解成: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社会不成社会;③没有规矩,国将不国。
(3)先分后总法。有的中心论点由两部分构成,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递进关系。对这种中心论点的分 解,既应该注意到兼顾二者,即“先分”,更必须注意到它们的递进关系,即“后总”,否则,论述将会造成 顾此失彼的尴尬。如“既重知识,更重能力”这个中心论点,可分解成:①知识是能力产生的温床,要重视; ②能力是知识融汇贯通的升华,更应重视;③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作用的。知识可以增强人的能力,能力可以使 人更多更快地获取知识。
(4)一分为二法。这里的“一分为二”指的是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另一 面。如“小并不小”这个论点可以这样分解:①“小”堆积起来就会成“大”;②“大”离开了“小”也不存 在;③“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④“小”与“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正反对照法。“正”指的是从正面说理,“反”指的是假如不能“正”而产生的一种情景或结果。如“人人都应遵守交通规则”这个中心论点,可分解为“遵守交通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面)和“不 遵守交通规则将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反面)这样两个分论点。
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还有不少,不再赘述。
2.俭省地使用论据,全力地分析论据
在一篇少则五六百字,多也不过七八百字的议论文里,要将一个道理讲得比较透彻,除了要精选论据外,唯一的办法就是俭省地使用精选出的一个论据,将其切成几块,使之为论证相应的分论点服务。如何切呢?这 里借用一位著名教授所举的一个例子。他说:写《先天下之忧》这个题目,全文只要用彭德怀元帅的事迹这一 个论据即可。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①天下未忧我已忧。可以彭德怀在1958年“大跃进”初期就为 将有一场灾难降临而忧为例。②先忧者不是先知者,而是先于学习、调查。可以彭德怀认真学习马列,走遍大 江南北做调查研究为例。③先忧者还必须是带领群众斗争者。可以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不怕丢官、上万言书、大声疾呼为例。
从本质上说,论证就是分析论据,即上文所说的揭示论据中蕴含着的某种道理,并使之与论点沟通,从而 显示出论据和论点间的本质联系。怎样分析呢?请看《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共七句。第一句 是论点,语义的重心在“日益结合”四个字上。第二句是个事实论据,通过党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 肤浅”、“贫乏”和现在的“深刻”、“丰富”的对比分析,有力地论证了“日益结合”。三至六句是史实论 据,通过对三个时期的情况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日益结合”。第七句是对二至六句的总结,给以总的评价,表明了作者的态度。由于有了对论据的有力分析,论点和论据自然地融为一体,产生了很强的说服力。除了上 述的对过程进行分析以外,还可以分析实质,分析因果,进行假设分析,引申分析„„总之,分析的方法是很 多的。
3.熟悉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
“文无定法”,根据实际需要,结构是可以变化的。
高考作文技巧之议论文写作
1.学会分解分论点。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②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③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2.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
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3.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
第三篇:议论文写作技巧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
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3、议论文论点和议论文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我们认为高中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
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
范文: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
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 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
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实为真正的“讲道理”)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第四篇: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 张海德)
第五篇:议论文写作技巧 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研究近几年高考考场作文,发现这样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3、议论文论点和议论文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因此,要想写好高考考场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在此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
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臵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
议论文范文2——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
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结构。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有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
例如:
议论文范文3——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我们要重视“专才”。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 我们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 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铁一般的事实证明: 专才不仅是人才, 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话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论点, 第三句话是事例。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 观点和事例就粘连起来了。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 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实为真正的“讲道理”)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
议论文范文5——“演绎推理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大家知道,只有在坚固的基础上才能筑起万丈高楼;在沙地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 而是要他画蛋, 实际上就是要他严格训练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 用手
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是因为达芬奇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 终于创就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议论文范文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是用一个比喻推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道理(论点): 要做好事情, 就必须打好基础。在演绎推理中, 这就叫大前提。第二句说达芬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这就叫小前提。第三句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 达芬奇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 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训练。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令人信服的。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议论文写作攻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高考议论文要做到“自然天成”,平时就必须练就一双“妙手”。下面“妙手”五招,不妨一试。
第一招: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请看: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权臣赵简子,为了表示他有仁慈之心,喜欢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一时放生。于是,每年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来进献斑鸠。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生,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行善,“实”为行恶。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一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由此可见,只顾“名”而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高考满分作文《“名”与“实”》)
开头首先把赵简子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矛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又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一开头突兀的
说教,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第二招: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请看:
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严于解剖自己就会提升自己。
提纲中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剥笋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指出要“解剖好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自我批评”,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并解决了问题。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请看:
不要轻易说“不”
①人贵在自信自强,……所以无论面对着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我信我就能。②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轻易说“不”。
④学会坚持就不会轻易说“不”。⑤学会自信就不会轻易说“不”。⑥只要坚持,你便成功;只要自信,你便活得精彩,在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本文开头第①句,首先解释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具体含义:那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应有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从“是什么”的角度来入题。②③两句便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因为“要成功”“要活得精彩”就要“不要轻易说‘不’”。④⑤两句,便是从“怎么样”角度来论证,学会了“坚持”“自信”就会“不轻易说‘不’”。第⑥句,总结全文。整篇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环环相扣,干净利落。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
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
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招: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在混杂的尘世,了解本身,找回灵魂,做了乱世中最纯的一滴。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追求的只是豪壮;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坚守灵魂最纯的成分,能和乱世中的美神媲美!(高考满分作文《汪洋中的一滴》)
像这样运用排比列举的形式,不但高度概括了事实,加大了用例的密度,还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日积月累愣是独自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高考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本文在举例和分析时,使用点例法,论证充分有力。尤其是在举例之后对材料的共性进行了归纳分析,使得观点更加明确。
使用点例式分析,要注意三点:
一、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够论证共同的观点,但又各有各的精彩;
二、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40字;
三、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招: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高考满分作文《成功在于创新》)
本段先列举海尔集团创新的事实:因为“不断创新”所以才取得“成功”。在叙述事例时揭示了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从反面假设,“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从分析原因到分析结果,得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成功在于创新”。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第五招: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高考满分作文《小杯子大道理》)
本文结尾步步设问,从“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一连串的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并警示可能会“遭到‘文明的惩罚’”。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掩卷沉思吗?
以上各招,招招有效,只是这些招式都是建立在素材积累、思维训练的基础上的,因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